九日齐山登高1cq
【优质文档】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阅读答案附赏析-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阅读答案附赏析九日齐山登高阅读答案九日齐山登高①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衔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需独霑衣②。
【注】①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出任池州刺史时,与来访友人张祜同游酬唱之作。
②牛山句: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泪水滂沱)去此而死乎!。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1)诗中的佳节是指我国传统的节。
(1分)(2)写景的句子中涵字用得极好,请加以赏析。
(3分)(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阅读答案:13、【答案】(1)重阳(1分)(2)涵,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诗人登高览江所见到的秋景倒映于江中的情景;(1分)写出了江水的澄清,(1分)江水包孕秋色,鉴察万类的空灵秀美。
(1分)(3)既有放浪沉醉的自嘲自勉,(1分)又有世事沧桑,光阴易逝的的感叹,(1分)诗人通过表面的超然物外,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内心的抑郁不平。
(2分)相关阅读练习一①首句江涵秋影雁初飞形象地描绘了无限的秋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一个涵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江水、的特点。
(2分)②有人评价这首诗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2分)清澈、平静、浩渺(答出其中两个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②(5分)要点: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1分)。
尘世难逢开口笑表达抑郁之思(1分),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1分),一个虽遭贬谪但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1分)。
(意思对即可)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首联写了诗人和朋友在重阳佳节携酒登山,远跳长江,江南的景色已初显秋意。
九日齐山登高(公开课)课件

《九日齐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
01
《九日齐山登高》 —主 旨
02
旷达中含有郁闷情怀
叙议结合 前半部分主要是叙述,后半部分主要是议论。诗人由自己登临齐山的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由前面自遣自勉,到最后的自慰自嘲,行云流水,联系自然。
自慰慰友,自我解嘲。 尾联以旷达的议论总束全诗。
用典
这些诗中一面显着洒脱无羁和看破红尘似的高逸情致,一面又透出诗人内心的痛苦。犹如那黄昏落日不可挽回,世事和人生都很难勉强,还不如在一时的良辰美景中沉醉,这正是哀中生喜。
痛苦低沉,愤愤不平 ,欣喜与抑郁交织旷达与感伤交替,这是一种复杂心理的情感体验。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九日齐山登高》 —颔联
《九日齐山登高》 —颈联
因为古往今来皆如此,自古圣贤皆寂寞,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呢? 诗人在此引用齐景公的典故意在劝说友人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我们只要坦然地面对现实。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 人称“小杜”。
01
杜牧入仕后累官至膳部员外郎。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 ,官至中书舍人。 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败,同情人民。
《九日齐山登高》—尾联
诗人由自己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 这用的是什么手法 从字面上看,诗人赞同谁的观点? 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但结合颔联上句,他的内心真是这样的吗?
【诗歌鉴赏】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忱开口笑,菊花须挂满脸归属于。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富豪之家区厄尚?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有浴览胜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2、翠微:这里代指山。
3、Tessy(mǐngdǐng):醉酒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4、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5、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翻译江水荡漾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偕同酒壶飞骑峰峦翠微。
尘世无可奈何平生忱开口一苦笑,菊花花开之时必须挂满脸而归属于。
只应当纵情欢宴赋重阳佳节,不必怀忧驻跸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较长时间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是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赏析《九日齐山览胜》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这就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不得志情绪而作,诗以看穿一切的旷达乃至陈腐,去排解人生多弊、命运无常的可悲,整体表现了封建制度知识分子的人生观滞后、消极的一面。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首单胺白描的手法写下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绘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汪”去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宽容在自己的默默里,“江涵秋影”四字绝妙的表达出来江水之明,“秋影”宽容极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偕同壶”就是设宴会友,并任之有山有水,就是人生乐事,“翠微”去替代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惬意体会。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及赏析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及赏析九日齐山登高唐代: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创作背景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文学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俗登高饮菊花酒。
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
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陶渊明典故。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
后遂以“牛山悲”等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指对事物迭代感到悲哀。
),即其地。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
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_格言网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_格言网《九日齐山登高》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⑴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
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
⑵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⑶“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⑷“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⑸酩酊(dǐng):大醉。
⑹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鉴赏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
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
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九日齐山登高_九日齐山登高的诗意及解析

九日齐山登高_九日齐山登高的诗意及解析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九日齐山登高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公元845年(唐会昌五年)张祜到池州拜访杜牧,二人命运相仿,皆是怀才不遇,所以在登齐山时有感写下此诗。
原文:《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同:沾)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
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诗意: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及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及赏析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及赏析原文: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同:沾)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
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
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 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瑶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瑶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秋夕》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 。
叹花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 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 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 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 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 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 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 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 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 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 以肯定的。 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此追忆扬州岁月之作。杜牧于公元833 833此追忆扬州岁月之作。杜牧于公元833-835 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 年(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在淮南节度使牛 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 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当时 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从此诗看, 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从此诗看,他 与扬州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 与扬州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 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 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 成之叹。 成之叹。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 非如某些文学史所论游戏人生, 作,非如某些文学史所论游戏人生,轻佻颓 废,庸俗放荡之什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 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 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 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 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 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本诗主要用“ 本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 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 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 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 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 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 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 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 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 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 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 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 本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本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九日齐山登高
(唐) 杜 牧
一、回顾杜牧名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本篇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七言绝句。 本篇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七言绝句。江南 水乡的迷人风光,历来都是令人想往的, 水乡的迷人风光,历来都是令人想往的,杜牧同 时代的诗人白居易以短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 时代的诗人白居易以短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诗就把它描绘得如诗如画。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诗就把它描绘得如诗如画。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 两句是把诗作由写自然景观转移到写具有人文景 观特征的庙宇, 观特征的庙宇,这一转就巧妙地揉进了历史的沧 桑,也使其自然地融进了诗人对南朝朝政的讥讽 与批判。 与批判。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山行》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 ——《遣怀》 《遣怀》 失意潦倒,携酒漂泊江湖, 失意潦倒,携酒漂泊江湖,沉湎于楚灵 王喜好的细腰女子和赵飞燕的轻盈舞姿。 王喜好的细腰女子和赵飞燕的轻盈舞姿。扬 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醒悟回头, 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醒悟回头, 却在青楼女子这中落得一个薄情的名声。 却在青楼女子这中落得一个薄情的名声。
全诗围绕“ 全诗围绕“叹”字着笔。前两句是自叹自 字着笔。 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 解,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 错失了美好的时机。首句的“春”犹下句的 错失了美好的时机。首句的“ 指花。而开头一个“ “芳”,指花。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 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 彩,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 表达出来了。第二句写自解, 表达出来了。第二句写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 用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 用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却 偏说“不须惆怅” 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 偏说“不须惆怅”,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却偏 要自宽自慰,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 要自宽自慰,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 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 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同时 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身为一名爱国诗人,杜牧看到内忧外患,民不聊 身为一名爱国诗人,杜牧看到内忧外患, 生,对晚唐统治者十分不满,感到唐王朝的政权 对晚唐统治者十分不满, 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作者来到秦淮河畔, 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作者来到秦淮河畔,看 到了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到了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听到了商 女靡废的亡国之音,大为愤慨。 犹唱后庭花” 女靡废的亡国之音,大为愤慨。“犹唱后庭花” 表面上是批评商女, 表面上是批评商女,实则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醉生 梦死的统治者。 梦死的统治者。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 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 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说:“杜 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这些看法,都是 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这些看法, 值得加以考虑的。 值得加以考虑的。 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 通晓政治军事, 经邦济世之才, 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 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 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 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 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 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 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 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 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 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 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 自负知兵, 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 不平之气。 不平之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于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于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 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 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 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 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 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 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 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 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 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 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 行人呢! 行人呢!
三、朗读训练
于字里行间体会诗人的情 贵在反复朗读 反复朗读。 感,贵在反复朗读。
四、共同探讨
1、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作者 发挥你的想象, 登上齐山后看到什么样的景色 看到什么样的景色? 登上齐山后看到什么样的景色? 首联中哪个字用的比较好? 哪个字用的比较好 首联中哪个字用的比较好?
诗人不是远眺,而是俯瞰,碧波之中, 诗人不是远眺,而是俯瞰,碧波之中,浸 之中 润着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和齐山的倒影。 润着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和齐山的倒影。 优美的景色尽收眼底。诗人用“涵”来形 优美的景色尽收眼底。诗人用“ 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 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 这就是所谓翠微 翠微。 这就是所谓翠微。
二、知人论世
844年 唐会昌四年)九月, 844年(唐会昌四年)九月,杜牧 任池州刺史,次年其有张祜前来拜望, 张祜前来拜望 任池州刺史,次年其有张祜前来拜望, 一个是怀有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 难以施展,一个是遭人排挤,怀才不遇, 难以施展,一个是遭人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登齐山共度重阳,有名篇《 于是登齐山共度重阳,有名篇《九日齐 山登高》 山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