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2)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1.白体:(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XXX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XXX称等先后研究XXX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
(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3)XXX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XXX指玉山。
3.晚唐体:(1)指宋初模仿唐代XXX、XXX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XXX。
4.XXX:(1)即指XXX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他的七绝清丽精美,XXX豪放。
(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具一格起了关键性作用。
5.XXX:(1)这是XXX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施展阐发形式上极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
(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性。
6.半山诗:(1)半山,是XXX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
(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1)这是XXX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XXX,要以学问为诗。
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1)这是XXX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XXX,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煞费苦心之作,其锤炼辛劳处与XXX无异。
9.简斋体:(1)即指XXX的诗歌特征。
(2)XXX先后研究XXX、XXX及XXX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章节测试,明代散文

三、名词解释
1.唐宋派
【解析】(P229):是以唐顺之、王慎中、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产生于明代中期的一个文学
流派。提倡唐宋文风,主张将辞与理、文与道统一起来,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
2.《唐宋八大家文钞》
【解析】(P229):由茅坤编纂,茅坤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杨继盛
D.杨溥
E.杨基
【解析】(P227):ABD 本题考查明代前期台阁体的代表人物“三杨”。“三杨”即杨士奇、杨
荣、杨溥,他们都是台阁重臣,写诗作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
2.下列作家属于唐宋派的有(
)
A.袁宏道
B.王慎中
C.唐顺之
D.谭元春
E.茅坤
【解析】(P229):BCE 本题考查唐宋派的代表作家。袁宏道属于公安派,谭元春属于竟陵派。
王安石八家之文共 164 卷,将之标榜为效法的“正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简答题
1.简述明代散文创作的三个高峰时期及其代表作家。
【解析】(P218-219)(1)元末明初,代表作家宋濂、刘基等。
(2) 正德、嘉靖年间,代表作家是唐宋派的唐顺之、公安派、竟陵派及在晚明思想解放思潮中活跃着的一些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五章 明代散文
一、单项选择题 1.宋濂被称作( ) A.明朝“开国文臣之首” B.“当今文章第一” C.“文起八代之衰” D.“真一代文豪也” 【解析】(P228):A 本题考查宋濂的相关知识。宋濂学识渊博,明初朝廷的礼乐制度多经他 裁定,因而被称作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明史》本传)。 2.诗与高启齐名,散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的明代作家是”( ) A.方孝孺 B.刘基 C.袁凯 D.李梦阳 【解析】(228):B 诗与高启齐名,散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的明代作家是”刘基。 3.归有光是唐宋派成员之一,他著有( ) A.《震川先生文集》 B.《荆川先生文集》 C.《遵岩集》 D.《白华楼藏稿》 【解析】(P230):A 归有光是唐宋派成员之一,著有《震川先生文集》。 4.下面属于李贽的文学主张的是( ) A.情真说 B.童心说 C.性灵说 D.神韵说 【解析】(P231):B 本题考查李贽的文学主张。李贽论诗文都强调思想感情的真实坦率与艺 术表现的自由不拘。他提出了“童心说”,宣称:“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所 谓“童心”,即“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强调其应不受任何外在的“闻见道理”(包括 理学观念)的遮蔽,应该真实坦率地表露内心的情感和欲望。 5.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口号的文学流派是( ) A.唐宋派 B.公安派 C.竟陵派 D.白苧派 【解析】(P232):B 本题考查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公安派受李贽思想尤其是“童心说”的影 响,提出了著名的“性灵说”,即“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二、多项选择题 1.明初台阁体“三杨”包括( ) A.杨士奇 B.杨荣
大纲整理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第一节 辽代文学辽代诗歌:诗人多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
识记:耶律倍及其《海上诗》耶律倍:曾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好读书,不喜射猎,从汉族文人张谏学习汉文化,知音律,善书画,能为五言诗,博学多才。
《海上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是一首失意的悲歌。
识记:耶律洪基及其《题黄菊赋》辽道宗耶律洪基有诗文集《清宁集》,他的《题黄菊赋》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诗作。
理解:寺公大师《醉义歌》寺公大师:《醉义歌》,长达一百二十句,是辽诗中最长诗篇。
全诗写得慷慨,气势流贯,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耶律楚材《醉义歌序》将它称之为辽诗的“绝唱”,以为“可与苏、黄并驱争先耳”。
理解:辽代诗文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醉义歌》原为契丹文,经耶律楚材译为汉语后流传于世。
诗人以饮酒为契机,纵情放歌,自比陶渊明和李太白,脱形迹于醉乡,杂糅儒、佛、道思想以求解脱。
虽然所有事典和思想旨趣均来自汉文化,采用的也是汉诗歌行体的抒写方式,但融入了契丹民族刚健质朴的粗犷气质,体现着辽代诗文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
识记:契丹女诗人萧观音、萧瑟瑟萧观音:契丹族女诗人,懿德皇后。
曾应制赋《伏虎林》诗。
萧瑟瑟:聪慧娴雅,工文墨,善诗歌,作《讽谏歌》。
识记:汉族诗文作家赵延寿、王鼎除契丹族作家外,辽代还有一些汉族诗文作家,只是从诗人作家的人数到作品的数量,都不及契丹族。
比较有成就和影响的有赵延寿、王鼎等。
第二节 金代文学的发展 识记:金初文坛作家构成 金初文坛由两部分人组成:1、由辽入金的文臣,他们很少有作品流传。
2、活跃于金初文坛的是由宋入金的文士。
理解:金初主要诗文作家(名字+代表作) 1.初期:借才异代宇文虚中政殿学士充大金通问使,入金祈请徽、钦二帝南归,因未能完成使命,代表作《又和九日》,以深挚的笔调,抒写去国的哀愁和怀乡的感慨,有一种强烈的恋宋情结。
这几乎成了金初诗歌的情感基调。
吴激受推崇的作品是《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章节测试,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解析】(P74.76):(1)雅俗并存。雅词颇得东坡豪放词的神韵,如《念奴娇》(段虹霁雨)。 俗词有学习柳永词的痕迹。其词之俗主要表现在写艳情而流于狎亵;运用下层社会的俚俗语 言和僻字、怪字。如《归田舍引》(对景还销瘦) (2)词作带有兀傲俊洁的个性色彩。这使他的词具有特殊的“精而险”的特点,在词史上独 树一帜。
第五编 宋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第四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无一字无来处”的是( ) A.吕本中 B.陈与义 C.陈师道 D.黄庭坚 【解析】(P71):D 本题考查黄庭坚的诗论主张。黄庭坚论诗喜言“无一字无来处”,讲“点 铁成金”和“脱胎换骨”。 2.“山谷体”指的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诗歌( ) A.黄庭坚 B.陈与义 C.陈师道 D.吕本中 【解析】(P72):A 本题考查“山谷体”的相关知识。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其诗被称为“山 谷体”。 3.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中的“一祖”是( ) A.苏轼 B.杜甫 C.黄庭坚 D.陈与义 【解析】(P73):B 本题考查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 陈师道、陈与义。 二、多项选择题 1.黄庭坚属于( ) A.北宋诗人 B.江湖诗派诗人 C.永嘉四灵 D.江西诗派诗人 E.苏门四学士 【解析】(P70):ADE 本题考查黄庭坚的历史定位。江湖诗派产生于南宋后期。永嘉四灵指 的是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 三、名词解释 1.后山体 【解析】(P74):指北宋诗人陈师道的诗。陈师道号后山居士,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 苦吟,求奇拙,诗风瘦硬。 2.简斋体 【解析】(P74、76):指北宋诗人陈与义的诗。陈与义号简斋,他作诗不墨守江西诗派的成 规,常以直致语、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能参透各家而融会贯通,诗风雄浑沉郁。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1.宋初诗坛最早流行应答酬唱、浅切以晓的“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有徐铉、李昉,李昉编纂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诗徐铉文总集《文苑英华》。
2.晚唐体有寇准、林逋、魏野、潘阆等人,尊崇对象为贾岛、姚合,多写山野闲逸情趣,以锤炼字句为能。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以梅、鹤为伴,称梅妻鹤子,以咏梅诗著称,传世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3.宋代最早提倡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柳开,著有《柳河东集》。
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其诗取法白居易,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代表作诗《对雪》、《山行》,散文《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4.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其诗取法白居易,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代表作诗《对雪》、《山行》,散文《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5.西昆诗派(西昆体):北宋诗人杨亿将在皇家藏书秘阁参预编纂《册府元龟》诸人“更迭唱和”的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秘阁藏书之所,因《山海经》言昆仑山之西有群玉山,为先王藏书册府),西昆诗体和诗派便由此而得名。
《西昆酬唱集》共收录杨亿等十七人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部为近体律诗。
西昆派作家均是身居清要的馆阁之士,代表作家为杨亿、刘筠、钱惟演。
诗的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创作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诗文标榜学习李商隐,其中杨亿、刘筠以骈体文著称。
西昆派多数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堆砌过甚,不免剽窃之讥。
西昆派作家惟美风格固然是对宋初浅俗的白体诗风和缺乏文采的复古文风有所矫正,但其创作脱离现实,偏离传统的文学标准,馆阁气十足、仅重外表精美的艺术趣味,注定了主导文坛的时间不会长久,但在北宋文坛仍有一定影响。
6.石介片面强调复古,鼓励了古文中险怪奇涩的“太学体”的形成。
7.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是宋诗革新的开拓者,梅尧臣,有《宛陵先生文集》。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1.___作诗以气格为主,宋诗风气为之一变,其诗体被称为“元祐体”。
2.属于___的雅号是“___居士”。
3.___以见称的散文风格是“___”。
4.___的词自成一体,被称为“诚斋体”。
5.___在《词源》中提出的词论观点是“清空___说”。
6.___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稼轩词派”。
7.___词论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是“别材别趣”。
8.吴文英梦窗词主要的艺术特点之一是“章法绵密”。
9.___《须溪集》收词三百五十余首,所作时段大半为“南宋中期”。
10.清人___在《金文雅序》中所说的“借才异代”是指“由宋入金的文士”。
11.元好问《中州集》中所说的“国朝文派”是指“元代作家”。
12.元杂剧作家白朴的著名杂剧作品《梧桐雨》属于“公案剧”。
13.元代散曲作家___的散曲集是“酸斋乐府”。
14.元代作家___的诗歌主张是“宗唐宗古”。
15.元代“四大传奇”荆、___、拜、杀四剧的共同创作倾向是“展示人生的变幻无常”。
16.明初诗坛以___、___、___、___为代表的诗派是“江右诗派”。
17.明代___的诗歌风格是“豪放”。
二、___答题1.谈谈___的诗歌创作特点。
___的诗歌创作特点是多样化的,他的诗歌既有豪放派的气势磅礴,也有婉约派的柔美细腻,同时他还善于借鉴古人的诗歌技巧,使自己的诗歌更具有古韵和深度。
此外,___的诗歌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公,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2.简述元曲的特点。
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形式多样,包括杂剧、散曲、元曲等多种形式;二是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传说、神话、民间故事等;三是艺术手法独特,包括音乐、舞蹈、造型、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四是语言生动,充满了幽默、讽刺、调侃等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真题 (2)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卷(课程代码0053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色是A.平易古淡B. 华丽典雅C.豪犷雄放D.清新流丽【解析】C 苏舜钦的诗歌风格是豪犷雄放。
早期诗歌重视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大胆直言,充满激情,语言明快豪迈。
风格特色豪犷雄放而超迈横绝。
《淮中晚泊犊牛》《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2.陈师道的诗被称为A.半山体B.山谷体C.后山体D.简斋体【解析】C 陈师道的诗被称为后山体。
陈师道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
其诗力求简省字句以摒却华词丽藻,往往以拙为工、简妙雅淡、瘦而有骨。
3.李清照后期词的风格是A.清丽淡雅B. 沉郁哀痛C. 雍容典雅D.浓艳密丽【解析】B 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是清丽淡雅,李清照后期词的主要风格是沉郁哀痛。
4.陆游晚年写了大量绝句,其风格主要表现为A.雕饰藻绘B.清淡秀逸C. 豪放悲壮D.清新拔俗【解析】B 陆游的古体诗风格悲壮,七律自然圆转而对仗工整,绝句风格清淡秀逸。
陆游的诗歌创作是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
5.姜夔词的艺术特点是A.清空骚雅B.如七宝楼台C.平淡自然D.清新明快【解析】A 白石词的艺术风格:①白石词的风格是清空骚雅②白石词的意境清幽空灵③虚词的使用是构成清空风格的重要手法④白石词以健笔写柔情,褪尽铅华,更见清澈⑤白石词音律精严,以雅乐注入词体,为清雅词风提供了基础⑥白石词清雅风在婉丽,豪放之外立于一宗,蔚然成派,丰富了词体风格的内涵。
6. 戴复古所属的诗人群体是A.江西诗派B.江湖诗派C.中兴四大诗人D.永嘉四灵【解析】B 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宗尚晚唐体的清巧,属意于苦吟,用白描,以不用事为贵。
中国古代文学史(2) 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线考核 《中国古代文学史(2)》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稼轩体”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 2.诸宫调 诸宫调,是说唱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属于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文学。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诸宫调以说唱为主,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3.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临川文学的经典名作,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4.“三灯丛话” “三灯丛话”是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和邵景詹《觅灯因话》三部传奇小说的合称,它们上承唐人传奇,下启《聊斋志异》,在传奇小说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内容理解(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欧诗的特征和贡献。 1.欧诗的特征和贡献。他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韩愈以文为诗的传统,首先,体现在对传统诗歌题材的新开拓上。一方 面是政治社会意识的强化,另.方面是对日常起居中琐细事物的关注和描摹。这两类内容在欧诗中得到突出表现。其次是句式的散文化。整句中夹杂散句,整散结合,富有变化流动之美。再次是内容的议论化,不仅在本来就是流利开张、便于铺叙的古体诗中有,在格律精严的律诗中也有相当普遍的体现。 2.马致远的《汉宫秋》在艺术上的特色。 马致远的《汉宫秋》在艺术上的特色。作者继承前人创作成果而为我所用,从而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此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剧在题材处理上的突出特点,即对历史题材的处理与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保持内在的联系。其次,结构紧凑,以精湛的笔法引出一连串的矛盾冲突,使人物性格在冲突中体现,人物思想在冲突中得以升华。另外,作品的词曲具有强烈的音乐性与抒情性,唱词不仅营造辽阔深远粗犷的塞北风情,而H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因而意境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 3.《倩女离魂》的艺术成就。 《倩女离魂》的艺术成就。本剧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艺术描写方面,其特点为: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笔墨细腻但并不感纤巧,文词精美却不显雕琢。例如第二折写离魂月夜追赶王文举的情景,曲词和宾白水乳交融,如行云流水,一’ (呵成,把倩女焦急盼望的心理,慌忙赶路的情形,以及江岸月夜的景色都描绘得十分细致逼真。尤其是写离魂追到江边的几支曲,允满了诗情画意 4.《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 “三不从”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2)、全剧同时安排两条并行发展的线索。(3)、 成功塑造了赵五娘这个令人心酸的人物形象 三、艺术析论(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三国演义》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既有作者主观思想的因素,也有客观历史原因。思想倾向即个
人主观感情,属于思想领域范畴。但人是社会的人,不会也不可能孤立存在,他的社会属性,影响着决定着他的思想情感。任何一种思想倾向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孤立存在的,它必然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2.《红楼梦》的悲剧内涵。 《红楼梦》作为一部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文学名著,自问世以来便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作品本身迸发出的巨大的历史穿透力更使其成为一个永恒性的文学典范。曹雪芹以其独特的笔调,以青年男女间的爱恨为表层线索,层层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 一,木石悲缘 宝黛的爱情是志同道合的真情流露,他们的感情经历了诸多的波折之后,才得以守得云开见月明,然而家族里面的阻隔与个人性格的软弱使宝黛爱情在最后终以悲剧结局。宝黛之间的共鸣点是思想意识。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下,深深地爱上了对方。然而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却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在即将修成正果的时候却被宝钗捷足先登,黛玉那一把把热泪,那欲断心肠的情状实令人痛心!但宝黛爱情走到这么伤感的境地,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方面,他们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不以为然,对功名富贵和与之紧密相连的圣贤经传、忠孝节义的道德规范嗤之以鼻,他们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向往着人际的平等和自由。 另一方面,他们往往不可能超越贵族公子小姐的安乐生活,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贵族子女身份所左右。他们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向对方诉诸衷肠,可又十分渴望封建家长能够赞同他们之间的爱情,这也是他们爱情走向悲剧的另一个原因。 他们的爱情是坚贞的,又是脆弱的。最终,黛玉在宝玉、宝钗的新婚之夜以结束生命向世间宣告她对爱情的忠诚,昭示了她的爱之深,悲之切。在新婚欢悦的气氛下,黛玉的死更显凄惨!作者在天平的两个极端向人们展现了宝黛爱情的悲剧。 二,金玉悲缘 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会是一部泣泪的悲剧,没有人可以为你挽救那伤痕累累的爱情驱壳,宝玉、宝钗的婚姻在封建家长的撮合下终以曲终人散的悲惋拉下帷幕。本是互相关心的两个人却在一纸婚书的束缚下而崩分离析,实是不堪。男婚女嫁本是一件欢悦的事情,可在这两个人身上却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深深爱着宝玉的黛玉在宝玉、宝钗的新婚之夜伤心死去,这预示着宝玉、宝钗的婚姻将走向坟墓。 宝玉在感情世界里,他有着多情者的因子,对着女子他总流露出无限怜爱之情。宝钗作为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在和宝玉的接触中自然地产生了爱情。她关心宝玉更盼望他能读书有成,立身扬名。宝钗在试图争取宝玉的同时也想对他有所改造。因此她不止一次地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偏偏宝玉对此深厌之,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这样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精神上的鸿沟决定着宝钗与宝玉不可能心灵相通。 宝钗作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标准淑女形象,她与宝玉婚姻的最后解体,不仅意味着她的爱情生活的最终失败,同时也标志着她作为淑女典范的彻底失败。 三,王熙凤的悲剧 封建社会里,有忠实的捍卫者,也有激进的叛逆者,但他们都无可逃脱悲剧的人生。这不是简单的善恶有报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无可逃遁的人生悲剧。 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密谋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王熙凤聪明,特会讨主子的欢心。她称赞林黛玉“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第三回)表面上夸林黛玉,实则把贾母年轻时的美貌大大的捧了一通。 王熙凤的聪明才干使她成了在贾府可以耀武扬威的主子,使她可以高居众人之上;荣华富贵又成了她罪恶的根源,正如一阵西风(熙凤),暗藏肃杀寒冷之气。 终于,这个“口甜心苦,两面三刀”的封建主子,应了《收尾飞鸟各投林》一曲所唱:“富贵的,金钱散尽;无情的,分明报应”,聪明反被聪明误,得了个“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 尽”的可悲下场。 《红楼梦》这部伟大悲剧作品的成功,就在于它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颠覆。它一反中国传统的欢喜结局、完美原则,割去了中国悲剧大团圆的尾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这样的大悲剧深刻崇高而又魅力无穷,使得《红楼梦》无愧为一部震撼人心的艺术杰作。 3.《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成为后来长篇小模仿的典范,以性格透露人物本质特征。《水浒传》在艺术结构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情节的展开已开始由单线勾勒式向细致描绘式过渡,其主题思想、艺术风格、人物刻画都是在这样的结构建构中得以完成。而语言风格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一、人物性格塑造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 (一)把人物置身于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身份经历刻画人物性格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诚然,全书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社会环境的介绍,但通过对各阶层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描绘,一幅北宋社会生活的图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以及受压迫人民“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愿望,则是组成这幅历史图景的经纬。书中的人物性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这种性格和当时黑暗的现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把人物置身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行动和语言来显示其性格特征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总是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中这样描写:“楼上石秀只就一声和里,掣出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只此寥寥数笔,通过对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作者巧妙地把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内心的复杂活动,紧紧地交融在一起,虽无静止的心理描写,却能准确、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不仅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同时也体现着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而且又是被高度理想化了的。作者从人民的理想出发,把他们的反抗性格和道德情操,提到很高的境界,并把自己强烈的爱憎感情熔铸在人物身上,使他们具有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浪漫主义的特征也表现在对人物本质特征或英雄行为的渲染和夸张上。如吴用的机智过人,李逵的赤胆忠心,以及对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扬柳等夸张描写。因此说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非但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使《水浒传》成为我国小说史上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运用得较好的作品。 4.苏轼散文的特色。 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 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