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word

九年级语文上册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word

九年级语文上册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目标锁定1、理解祥子的性格特点;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并通过景物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3、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沙场点兵1、搜集老舍及本文背景资料;阅读《骆驼祥子》。

2、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自配背景音乐录好音,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课堂在线(方案一)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最不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呢?为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回答,目的是让学生提前走入环境之中,便于迅速进入课文所设情境中,更好地抓住主题,然后教师可通过“今天就让我们到烈日和暴雨中走一趟,好吗?”这一句话来导入新课。

二、一读课文,设定目标[情景] 以前的课都是老师在探究学习任务,今天我想换个角度了。

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学习的呢? [活动]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班级讨论,教师做引导、归纳。

三、二读课文,体验生活[情景] 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中的经历和感受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以祥子的身份去朗读课文,今天我们来个朗诵比赛,先小组内轮流进行,以推选一名选手代表小组参赛,倾听同学要作好评价。

[活动] 学生做准备,教师提出评价标准,要侧重于对祥子当时生活的体验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围绕学习任务,通过朗诵比赛,初步体验了祥子当时的生活感受,但要想真正读懂祥子,读出祥子生活的真谛,我们还需要抓住“烈日”和“暴雨”的描写来探究。

二、头顶“烈日”1、学生根据日常观察,说出“烈日”下人的各种表现,然后其他同字说出听的感受。

2、学生找出对“烈日”的描写,然后找一位朗读特别好的学生把对“烈日”的描写读出,让其他学生做一回祥子,回想一下以前的时光,回想后,学生谈感受。

将前后两种感受对比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加入自然环境描写才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悲惨命运。

三、脚踏“暴雨”1、学生先从文中找出对“暴雨”及“暴风雨”中的“祥子”的描写。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梗概2、体会在烈日下祥子的悲惨生活。

3、说出本文在自然景物描写上的特点及作用。

4、学习用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重点:1、了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梗概2、体会在烈日下祥子的悲惨生活。

难点:1、说出本文在自然景物描写上的特点及作用。

2、学习用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在烈日炎炎或者暴雨中,你们上体育课是什么感受?你们知道在旧社会里车夫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习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

二、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三、课文说明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写于1935年,1936年在《宇宙》杂志上连载。

本文是从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里节选的,可以当作独立的篇章来读。

祥子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生活在旧中国,以拉人力车为生。

四、介绍《骆驼祥子》五、生字词憋(biē)闷?? 吆(yāo)喝腥臊(sāo)?? 哆嗦(duō? suō)六、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可以分成几部分?七、走进烈日1、文中抓住哪些景物来表现天气的酷热?找出描写这些景物特点的词语或句子。

2、哪些语句是写人的感受?拉车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3、作者对天气、拉车人和物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突出了4、在烈日炙烤下的祥子的心情又怎样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5、作者竭力渲染天气的'极度炎热,目的是什么?6、作者描写景物的用意是什么?八、讨论1、祥子的痛苦感受及苦难生活仅仅是恶劣天气所造成的吗?2、好天气,祥子会不会有好的命运?3、祥子的遭遇给你什么启示?九、揣摩运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在烈日下的所见所闻所感,要求叙述中要提及景物。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docx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docx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祥子的遭遇,了解旧社会城市贫民的苦难牛活,认识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加深对新社会的热爱2.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一一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3.学习具体细致的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重难点: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一一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2.学习具体细致的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釆取以思考题引导学牛各自阅读,理解文章,让学牛回答,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作者介绍)导语:《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18章,标题是编者加的。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

他出身贫苦,长期与打拳的、卖唱的、人力车夫等穷苦人来往,不仅熟悉他们,而且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创作的小说,多取材于下层社会受压迫人们的生活,反映旧中国劳动人民的不幸,无情揭露旧社会的罪恶。

小说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猫城记》《离婚等》其中以描写旧中国城市洋车夫生活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最为著名。

解放后,他致力于戏剧,曲艺等方面的创作,前后共写了 23个剧本,其中《龙须沟》《荼馆》《全家福》等影响大,1951年他获得“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作品简介:(见人教版教参P131)正音解词:憋气(bi©)砖窑(ydo) 打盹(dtin) 新汲的水(jl)发痂(sha) 胆.怯(qie) 空膛(tang) 腻烦(ni) 腥臭(xing)馒味(sOu)打嗝(ge)攥着(zuan)幌子(huang)砸(za)跺脚(dub)蹬水(tang)利飕(sOu)解题:文章题目由几个词组成?构成一个什么结构?中心词是什么?(5个词,构成介宾短语,中心词是“烈日”和“暴雨”)若将题目写成一个完整的主谓句,该补上什么?(“谁”一一祥子,“干什么”一一拉车)文章以此为题,作用是什么?(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祥子拉车牛活的痛苦和悲惨)阅读课文,根据题目给的提示给课文划分段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第三课《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教学目标1、以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

2、体会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苦。

二、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就是怎样一步步地描绘烈日和暴雨的变化,环境描绘与人类遭遇存有什么关系2、作者怎样描绘祥子的心理体会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念各自圈划查注的生字词,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潮湿(zào)不安(zào)腥臊(sāo)龙日(biē,气未通)好歹(dǎi)波镇(nì)空膛(táng)慢腾腾(tēng)粘汗(nián)粘在一块(zhān)攥(zuàn)往前拽(zhuài,拖)2、时代背景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个题目就是编者加之回去的,它特别强调了祥子拉车的环境。

上堂课我们自学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

作者说道烈日下拉车的祥子就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就鹿骡马)那....么抵挡烈日火辣辣后的祥子在暴雨下又将如何呢?使我们通过这堂课去自学――3、简介小说创作背景说说作者及《故乡》创作情况。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Seiches笔名絮青,鸿去、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曾因创作杰出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与“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逼害而故去。

老舍一生写下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存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再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集市》《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拓展了关键的题材领域。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苏教初中语文九上《在烈日和暴雨下》PPT课件 (四)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苏教初中语文九上《在烈日和暴雨下》PPT课件 (四)
4、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掐命。
一个死字,恰到好处地刻画出了坐车人的冷酷无情的形象。是当时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5、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祥子当时冷的状态,也暗示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命运就像风 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
自然环境描写1:
柳树: 病了似的
天热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更突出了劳 动人民的生活的艰难,迫于生活, 不得不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挣扎。
烈日


暴雨
下的
祥子


水深

火热 难
祥子
挣命
雨 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 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 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 道的世界上。
《骆驼祥子》第十八章
阳光……
——老舍语
《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老舍的长篇小说。写于1935年,1936年 在《宇宙》杂志上连载。作品描写了北京一个 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对吃人的旧社会发 出了愤怒的控诉,也说明了企图用个人奋斗的 方法来解放自己是一条行不通的道路。祥子勤 劳、淳朴、善良,怀着朴素的生活愿望挣扎与 苦斗,结果在恶势力的迫害下,愿望一再落空, 爱情上也遭到沉重打击,终于自甘堕落。这是 旧中国城市贫民共同命运的缩影,作品人物性 格鲜明,结构严谨,笔调清新,用语俗白疑炼, 艺术风格淳厚朴实,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
在烈日和暴雨下
老舍
他是社会最底层的一 员,辛勤劳作到头来 仍一无所获。
祥子——老舍 《骆驼祥子》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 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龙须沟》等,以嘲笑代愤怒,表达对 黑暗社会的憎恶。在文化大革命中,因 不堪忍受屈辱而跳湖自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案 (新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案 (新版)苏教版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目标:1、理解旧社会城市贫苦车夫所受的剥削、压迫和痛苦生活。

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2、学习作者准确、精炼、生动、传神的语言。

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作用。

3、学习本文通过主人公祥子拉车生活的悲惨境遇的描述,揭露旧社会人力车夫所受的苦难。

教学重点:1、体会人物的心里描写的作用。

2、学习运用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对人物形象的描绘。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以前学过老舍先生的一篇课文,大家还记得吗? 《济南的冬天》简介作家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简单介绍《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祥子的性格及主题思想。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一、默一默(能合上书本,会默写下列词语和拼音)无精打采憋.闷()打盹.()汲.水()腻.烦()馊.()打嗝.()攥.()腥臊.()幌.子()冷飕飕.()跺.脚()蹚.水()二、读一读请大家通读全文,划出小节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并说出课文的线索(线索: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可以是事、情、人、物)主要故事情节:课文线索:三:想一想1、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烈日”之“烈”的?试举例说明2、划出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经历,突出了什么?3、课文是如何描写暴雨的,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注意体会动词、叠词的运用,词语的色彩和声响。

4、划出祥子在“暴雨”下拉车的经历,突出了什么?5、课文是如何描写坐车的形象的?说明了什么?6、课堂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等)7、小结课文记叙了北京夏季里最热的一天的天气变化,通过对旧社会人力车夫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挣扎着拉车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吃人的旧制度的强烈抗议。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不仅对旧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学到了运用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

在烈日和暴风雨下 一、设计理念 《在烈日和暴风雨下》编排在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单元教学目标的重点,我的设计思路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旧社会劳动人民痛苦不幸的生活遭遇,激发对新社会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意。 2、 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知课文,分析情节结构。 体会人物的心里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对人物形象的描绘。 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对人物形象的描绘。 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课明标(2分钟) 祥子已经成了家,有了家庭负担,而且妻子怀了孕,他不得不更加卖力地拉车挣钱,维持两口人的生活,并且准备小生命的出世。祥子的心理和生活的急剧变化,痛苦生活的无望、无聊,就是从此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祥子。

认真学习,交流自己在学习中最有心得的地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题。 找到视频与文章的连接点,为学习下文作铺垫。积累文学常识。 (二)自学探究(15-20分钟) 1、让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指导学生从课题人手,粗读课文,然后分层。(提示: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在烈日和暴雨下》,刚好概括了课文的两个情节:祥子在“列日下”和“暴雨下”拉车。) 第一部分(第1—6段),写天气酷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 第二部分(第7一16段),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拼命情况和痛苦感受。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课文第1—2段写烈日下的酷热。提问: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天热得发了狂”?提示让学生抓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分别写了马路、便道、动植物以及人的活动。让学生讨论交流。 4、让学生默读课文第3、4段,划出描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痛苦和矛盾心理的句子。讨论以下问题:祥子第一次出车,拉着空车已经感觉到非常热,为什么“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仅仅是因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吗? 讨论交流。 5、朗读第5段,划出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声、色、味的语句。请两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1、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认为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2、小组讨论,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3、小组商议本小组课堂学习的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书面记录下来。 明确重难点 品味小说的语言美。 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体会人性美 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重点,通过交流形成思维互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与理解能力。 (三)精讲点拨(8-10分钟) 1、让学生阅读第11段,找出描写风“狂”雨“暴”的语句以及祥子在暴雨中“挣命”的语句。提示:“砸”、四个“不能”、“浇、裹、拽”、“直了直”、“吐出”。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设计及原文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设计及原文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梗概2、体会在烈日下祥子的悲惨生活。

3、说出本文在自然景物描写上的特点及作用。

4、学习用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重点:1、了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梗概2、体会在烈日下祥子的悲惨生活。

难点:1、说出本文在自然景物描写上的特点及作用。

2、学习用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在烈日炎炎或者暴雨中,你们上体育课是什么感受?你们知道在旧社会里车夫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习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

二、作者简介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三、课文说明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写于1935年,1936年在《宇宙》杂志上连载。

本文是从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里节选的,可以当作独立的篇章来读。

祥子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生活在旧中国,以拉人力车为生。

四、介绍《骆驼祥子》五、生字词憋(biē)闷吆(yāo)喝腥臊(sāo) 哆嗦(duō suō)六、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可以分成几部分?七、走进烈日1、文中抓住哪些景物来表现天气的酷热?找出描写这些景物特点的词语或句子。

2、哪些语句是写人的感受?拉车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3、作者对天气、拉车人和物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突出了4、在烈日炙烤下的祥子的心情又怎样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5、作者竭力渲染天气的极度炎热,目的是什么?6、作者描写景物的用意是什么?八、讨论1、祥子的痛苦感受及苦难生活仅仅是恶劣天气所造成的吗?2、好天气,祥子会不会有好的命运?3、祥子的遭遇给你什么启示?九、揣摩运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在烈日下的所见所闻所感,要求叙述中要提及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旧社会城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激发以新社会的热爱。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环境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教学难点写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及自然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夏天吗?你们在夏天都干些什么呢?你们知道在旧社会里穷苦劳动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吗?二、自主学习:(一)、老舍和作品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节选情节:祥子已经成了家,有了家庭负担,而且妻子怀了孕,他不得不更加卖力地拉车挣钱,维持两口人的生活,并且准备小生命的出世。

祥子的心理和生活的急剧变化,痛苦生活的无望、无聊,就是从此开始的。

(二)、读课文,思考:1、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干什么?文中描写了祥子哪几种环境下拉车的经历?明确:一(1—6):烈日下拉车。

二(7—16):暴雨下拉车。

2、文章以偏正短语为题有何作用?明确: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和遭遇的悲惨,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黑暗、残酷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分析讲解课文第一部分1、读1—2节:作者是怎样描写烈日的?从哪些角度运用了哪些方法?明确:①先总写:“发了狂”、“下了火”“憋气”——赤日炎炎、热到极限、无法忍受;②再细写:A、街上的柳树B、马路上C、便道D、狗E、骡子F、小贩们G、柏油路H、拉车的——侧面烘托。

——运用白描、拟人、排比、比喻、夸张写烈日下拉车艰苦危险。

2、读3—5节:作者是怎样着意刻画祥子的矛盾心情的?文中抓住哪一细节刻画祥子在烈日下为生活煎熬?明确:A、痛苦与矛盾,饱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承受着多少痛苦;文中以夸张的语言,贴切传神的写出人们在炎热天气的感受。

B、从“空中”“屋顶”“墙壁”“地上”“从上至下”着力写阳光暴烈;烈日的威力无处不在,祥子心理畏缩与烦躁。

C、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重点写阳光的声、色、味,突出祥子在死亡线上为生活而卖命。

3、小结:写烈日,突出祥子如何在酷暑下受煎熬。

这部分的景物描写烘托了祥子的心理和性格,揭示了他的痛苦生活遭遇,推动了情节发展,表现了主题思想。

一、朗读第第二部分,分析讲解:1、“午后一时——一天里最热的时候”祥子“又拉上了买卖”,这时他的心情如何?明确:天气的酷热已使他强壮的身体招架不住,但迫于生活,又希望能够多拉一趟车。

这时心情是拉也苦,不拉也苦,极其矛盾,痛苦,进退两难,万般无奈。

就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写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作者描绘暴雨来临时的情景从哪儿落笔?具体说明其描绘顺序(找出写柳树、柳枝的语句)明确:俗语说:“风是雨头。

”写雨正是从写风入手的。

“山雨欲来风满楼。

”A、像病了似的……无精打采。

——天气又干又热B、柳条儿动了——有了凉风C、飘洒的摇摆,长出一截儿来——风渐大D、随着风狂舞——大风E、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暴雨来临前吓人的情景F、横着飞——狂风。

3、作者是怎样描绘暴雨下来时的过程?明确:风带着“雨星”乱撞-→极硬的“雨点”砸起许多土-→“雨点”停了-→“雨道”往下落-→“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只是那么一片,一阵”,“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一个水世界”。

4、课文写风云乍起到暴雨倾泻中过程中除了写风雨之外还抓住了暴雨哪些天气变化?明确:乌云、闪电。

狂风、暴雨、乌云、闪电、飞扬的尘土、狂舞的柳条,混合出华北一带夏季暴雨的特点5、读11—16段:作者怎样描绘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情景?坐车的怎样?拉车的怎样?明确:拉车的欲躲避风雨不得,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拉车的已顾不过命来。

坐车的冷醒无情,拉车的痛苦、矛盾、挣命、“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

(四)、总结:文中抓住日之“烈”,雨之“暴”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绘,以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在这种环境中挣扎的人物的痛苦生活。

这种病根不在天气而在社会制度,是对旧社会吃人制度的血泪控诉。

在烈日下拉车在暴雨下拉车天:发了狂微风(柳条微动)总写地:下了火暴雨前(重点写风)大风(柳条摇摆)人:憋气狂风(柳枝狂舞)天“热”天“凉”静物雨星(乱撞)分写动物暴雨中(重点写雨)雨点(硬砸)人雨道(垂落)水世界(倒、流)想拉车、胆怯湿透矛盾心理不敢动、心里腻烦被雨浇——惨雨(砸、横扫)想出去、懒得动、坐不住凉水(浇)祥子“煎熬”往前拽视:闪眼祥子“挣命”往前拽害怕听:难听拉车——挣命趟水难过身:馊跑嗅:腥臭嗅:腥臭顾不过命来痛苦感受头:昏哆嗦——成团(像风雨中的树叶)脚:粘恶心(胃、肚子)对天气变化的情景的描写是随人物行踪展开;景物描写为烘托人物,表现中心服务。

三、质疑释疑、①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②马路上一个水点儿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

③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④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⑤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⑥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⑦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

⑧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

⑨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崐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

⑩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这段文字可分为三个层次,划分层次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⑩B.①——⑥│⑦│⑧——⑩C.①——④│⑤⑥│⑦——⑩D. ①——④│⑤——⑦│⑧——⑩3.概括三层的层意。

(1)(2)(3)4.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人力车夫的各种情况。

第⑦句写,至句写。

其中第句和第句描写得最详细。

5.这段文字为什么要详写人力车夫的各种情况?6.第⑨句中的“灌”字有什么表达作用?十三、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

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

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

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

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1.下面哪些是这段文字中直接写雨的词语?请按照雨由小到大、由疏到密、由点成片直至弥漫天地之间的顺序排列它们的顺序,将字母写在横线上。

A 云B 雨星C 红闪D 黑云E 水世界F 雨道G 无数的箭头H 地上的水 J 雨点 K 万千条瀑布 L 大雨点 M 雨气 N 空中的水 O 直的雨道2.下面的句子,哪些是对暴风雨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将字母分别写在横线上。

A.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B.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

D.白亮亮的雨点……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3.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A.用柳表现风,用风表现云,用云表现雨,起了层层加深的作用。

B.写天气的恶劣,用来表现人物的恶劣心情。

C.越写暴雨的猛烈,越显得祥子可怜。

D.用恶劣的暴雨环境衬托祥子痛苦的境遇,铺垫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小说的思想意义。

4.文中画线的动词用得准确生动,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1)砸:(2)乱撞:(3)裹:(4)倒:写作:十四、你有过在雨中(或雪中)骑车(或走路)上学的经历吗?请你描写一下雨景(或雪景)和当时的感受。

题目:雨(雪)中行字数:400字左右。

十二、1.具体描写烈日酷热的天气。

2.C 3.(1)写烈日下街上的景象,突出天气酷热,“干”、“烫”的特点。

(2)写动物的反应,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天气闷、热的特点。

(3)写拉车人的各种情况,从侧面表现天气的炎热。

4.没拉买卖的,拉着买卖的。

第⑧和第⑨句。

5.本段通过对人力车夫各种情况的描述,概括而又具体的反映出炎热的夏天给人力车夫带来的痛苦和威胁,为下文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做了铺垫。

6.写出了车夫口渴之苦和喝水之急,既精练又形象地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反映了烈日下拉车之苦。

十三、1.B、J、L、F、O、G、K、N、H、E。

2.正面描写:A、C。

侧面烘托:B、D。

3.D。

4.①写出了雨点落下时的迅疾有力。

②形容雨点的方向不定,急骤和猛烈。

③生动地写出了暴雨弥漫整个空间,包容一切的景象。

此时,祥子就在暴雨中拉着车,受着折磨。

④准确地写出了雨量之大。

四、教师反思:第 11 页共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