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合集下载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精心整理]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精心整理]

木霉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粘孢菌类,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

绿色木霉是木霉菌中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种,目前在工业、农业和环境科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绿色木霉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腐生于木材、种子及植物残体上。

绿色木霉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系,如:纤维素酶、几丁质酶、木聚糖酶等。

绿色木霉是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之一,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降解作用,目前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

同时,绿色木霉又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种:产生抗生素;重寄生作用,这是木霉菌作为拮抗菌最重要的机制;溶菌作用;竞争作用。

纤维单胞菌属拉丁学名[Cellulomonas (Bergey et al.,1923),Clark,1952] 在幼龄培养物中细胞为细长的不规则杆菌,0.5~0.6μm×2.0~5.0μm,直到稍弯,有的呈V字状排列,偶见分支但无丝状体。

老培养物的杆通常变短,有少数球状细胞出现。

革兰氏阳性,但易褪色。

常以一根或少数鞭毛运动。

不生孢,不抗酸。

兼性厌氧,有的菌株在厌氧条件下可生长但很差。

在蛋白胨-酵母膏琼脂上的菌落通常凸起,淡黄色。

化能异养菌,可呼吸代谢也可发酵代谢。

从葡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都产酸。

接触酶阳性。

能分解纤维素。

还原硝酸盐到亚硝酸盐。

最适生长温度30℃。

广泛分布于土壤和腐败的蔬菜。

康宁木霉菌丝有隔膜,蔓延生长,广铺于固体培养基上,菌外观为浅绿,黄绿或绿色,反面无色,分生孢子.梗为菌丝的短侧枝,其上对生或互生分枝,分枝上又可继续分枝,形成2级,3级分枝,分枝末端即为瓶状梗.分生孢子由小梗相继生出面,靠黏液把它们聚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孢子头,分生孢子卵形成椭圆形,壁光滑.单个孢子近无色,形成堆状为绿色,与此相似的还有绿色木霉!此菌有很强的纤维素霉及纤维,二糖淀粉酶等,它能利于农副产品,如麦杆,木材,木屑等纤维素原料,使之转变为糖质原料佛州侧耳子实体覆瓦状丛生。

暗褐网柄牛肝菌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暗褐网柄牛肝菌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暗褐网柄牛肝菌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4)1.3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4)2. 暗褐网柄牛肝菌生物学特性概述 (5)2.1 形态结构 (5)2.2 生理特性 (6)2.3 遗传特性 (8)2.4 生态习性 (9)3. 暗褐网柄牛肝菌营养与代谢研究 (9)3.1 营养需求与吸收 (11)3.2 酶活性与代谢途径 (12)3.3 物候周期与生长模式 (14)3.4 质量检测与评价 (15)4. 暗褐网柄牛肝菌栽培技术研究 (16)4.1 菌种选育与保存 (17)4.2 培养基的配方与优化 (18)4.3 菌丝生长与子实体诱导 (20)4.4 环境调控与病虫害防治 (21)5. 暗褐网柄牛肝菌品质与安全 (22)5.1 品质形成与影响因素 (23)5.2 安全性评价与控制 (25)5.3 产品加工与贮存 (26)6. 暗褐网柄牛肝菌栽培技术的实践应用 (27)6.1 传统栽培技术与改进 (30)6.2 现代设施栽培 (31)6.3 产业化发展与市场趋势 (33)7. 结论与展望 (34)7.1 研究总结 (35)7.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7)7.3 未来研究方向 (38)1. 内容描述暗褐网柄牛肝菌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由于其生长条件较为苛刻,导致其栽培难度较大。

对暗褐网柄牛肝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以及掌握其适宜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暗褐网柄牛肝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暗褐网柄牛肝菌的生长规律,为后续的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本文对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原料准备、接种方法、培养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栽培技术的分析,可以为暗褐网柄牛肝菌的生产实践提供科学指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研究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研究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研究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其种类繁多,包括了诸如蓝绿霉菌、黄曲霉、酵母菌等各种形态和变异,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以外的一种微生物群落。

学问上,真菌被独立划分为一个门级别的生物群落真菌门(Fungi),与动物门(Animalia)和植物门(Plantae)并列成为三大生物分类门类之一,其所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研究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的方面。

真菌有很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与其他生物相比有明显不同之处。

最明显的是,真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缺乏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等结构。

相反,真菌是一种异世营养生物,通常以其外部完整的菌丝体进行物质的吞噬,以吸收外部的大分子有机物来满足生命所需。

此外,真菌还具有吞噬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生态平衡的维持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一些高等植物的根部,会生长着一些特定的真菌,它们与植物的浅根系统相连,只吸噬有机物质,而不抢夺植物的养分。

这些真菌与根系之间建立的该有机关系不但能使植物生长茂盛,而且还对其病菌的抵抗性方面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共生菌。

真菌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应用价值,例如在一些食品工艺中,真菌的使用十分重要。

就以酵母菌为例,酵母菌是一个单细胞真菌,在面包和啤酒等食品生产过程中常被使用。

酵母菌可以利用糖分进行的能量代谢进而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从而发酵原材料生产出发泡的硬质饼干或发酵得来的啤酒。

在药物产业方面,许多药物类别都是由真菌来生产的。

例如青霉素就是由青霉菌所生产的一种具有强效杀菌能力的药品。

此外,因为真菌的代谢过程和内部结构与人类细胞非常类似,常常可以被作为研究人类细胞疾病的一个模型来进行研究。

虽然真菌的种类众多,但实际上我们对真菌了解的还相对比较少。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真菌与代谢物的研究,以及真菌基因的研究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近年来,利用真菌来寻找潜在的化疗目标的研究也有突破。

真菌的名词解释

真菌的名词解释

真菌的名词解释
真菌(Fungi)是一类古老的生物,它们是原核生物界中的一类特殊的群体,也是植物界的一个类别,可以在地球上的各个植被类型中发现它们的踪迹。

至今,人们已经发现了近100万种的真菌物种,覆盖了从海洋到陆地的每一个环境。

它们的特征是什么?真菌具有独特的形状,它们可以以不同的型态以及规模出现。

它们主要以孢子作为繁殖形式,可以在潮湿和湿润的环境中发芽生长。

它们能将大量的细胞器折叠在一起,以便更容易地吸收营养,并且它们对环境条件变化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此外,真菌拥有特殊的代谢特性,如菌丝体中的组织内分解,营养吸收和代谢,以及复杂的细胞结构。

此外,真菌还具有特殊的生态作用,例如促进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破坏有害有机物质,以及以真菌种子(孢子)为寄主的真菌寄生蜂(Entomophthorales)等。

它们还参与了真菌共生,这是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即真菌能够营养植物,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另外,真菌还在生物合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真菌可以利用各种常见的来源,如木材、植物物质、碳水化合物等,来制造多种有用的物质,如酶、维生素、药物、饲料等。

总的来说,真菌是一类具有独特性状的生物,它们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地球上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元素。

在现代,真菌也在人类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药物制造和食品加工等。

因此,了解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对生态和人类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对真菌的名词解释。

真菌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物种,它们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作用,它们也在人类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制药和食品加工等,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真菌的特性,以便为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做出贡献。

《真菌学》真菌

《真菌学》真菌
l 病理变化:由真菌增殖及代谢产物刺 激宿主引起。
l 症状:皮肤癣,特别是手足癣。 l 种类:毛癣菌、表皮癣菌、小孢子癣
菌。
致病特点:
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位引起病变; 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
脚癣
手癣
股癣
黑点癣
白癣
脓癣
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形 成丝状菌落,其菌落形态、颜色及 大小分生孢子可作为皮肤癣菌初步 鉴定的依据。
n快速显色培养基
主要致病性真菌—深部真菌感染
l 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以及全身的真菌。 l 外源性感染,致病性较强,引起慢性
肉芽肿样炎症、溃疡和坏死。
l 代表:新生隐球菌。
2.新生隐球菌
属于隐球菌属。隐 球菌属种类繁多,在自然 界分布广泛,鸽粪中大量 存在。人因吸入鸽粪污染 的空气而感染,特别是免 疫功能低下者引起肺脑的 急性/亚急性/慢性感染。
假菌丝
白色假丝酵母菌菌落
丝状菌落
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 多疏松的菌丝体构成。
绒毛状
棉絮状
粉末状
霉菌和酵母菌培养特征的区别
霉 菌 酵母菌
1-4周形成菌落 24-48小时
丝状菌落
酵母型(类酵母型)
多细胞真菌菌落 单细胞真菌菌落
棉絮状/绒毛状/粉末状 与细菌菌落类似
2、内服药物适用于角化过度型足癣或有 较广泛癣病者;
治疗注意事项: ① 疗程要足。
② 防止癣病再感染。
三、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l 为腐生真菌,存在于土壤和植物中; l 经创伤部位侵入人体皮下组织; l 一般感染只限于局部,也可播散到其
他器官引起深部感染; l 主要有:着色真菌和孢子丝真菌
1 着色真菌

真菌学的研究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方向

真菌学的研究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方向

真菌学的研究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真菌学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真菌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食品和药物来源,也在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真菌学的研究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方向。

一、现状1、真菌种类及分布真菌是一类生物,不同于植物和动物,它们既没有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也没有内脏和神经系统。

真菌大致可分为两类: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

目前已知真菌种类约有10万种,但据估计,实际种类可能达到150-200万种,其中只有1.5%左右被描述和命名。

真菌广泛分布于陆地、水域和空气中,数量众多,占据了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位置。

2、真菌生物学特性真菌的生长需要湿度高、温度合适的环境,其营养方式多样化,可以分解有机物、寄生生物,还可以作为共生菌体生存,与植物和动物共生。

真菌代谢过程复杂多样,很多物质具有生物活性,其中很多物质被用作食品和药物。

3、真菌与人类健康在人类健康方面,真菌可被认为是双刃剑。

一方面,人体内很多微生物与真菌有关,它们分布在皮肤、口腔、肠道等部位。

这些微生物可以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真菌也可导致多种疾病,如真菌感染、过敏反应、肺炎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的进步,真菌致病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二、产业化发展1、食品工业真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广泛,其代表性产品包括豆腐、酱油、麻酱、味精等。

另外,食用菌亦是真菌在食品工业中较为重要的产品,如蘑菇、平菇、金针菇以及木耳等,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国外一些企业已经将“菇中之王”巨型芝士菇成功生产出来,该品种能够为市场带来较大的利润。

2、医药工业真菌作为生物合成药物的重要原料,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抗菌、降压、降血糖等方面。

西藏南部某些场地中所产的黄果木霉,具有引起人体肝癌和胃癌细胞死亡的效果,被誉为中国最具潜力的生物产业。

真菌

真菌

5
菌丝( 菌丝(hypha)
菌丝是由成熟的孢子在环境合适的条件下长 出的芽管并进一步延伸呈丝状。 出的芽管并进一步延伸呈丝状。各种真菌菌丝形态 各异。 各异。 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中 营养菌丝 能形成孢子的叫做繁殖菌丝。 能形成孢子的叫做繁殖菌丝。 繁殖菌丝
1、生物学特性 、 (1)形态结构和染色:经负染色,圆形,厚荚膜。 )形态结构和染色:经负染色,圆形,厚荚膜。 (2)培养:沙保培养基或血琼脂培养基 )培养: 温度: ° 和 ° 皆能生长 温度:25°C和37°C皆能生长 菌落: 菌落:酵母型菌落
27
28
2、致病性 、
传染源:禽类, 传染源:禽类,如鸽子粪便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病变部位:肺炎、 病变部位:肺炎、脑膜炎多见 预防本菌感染, 预防本菌感染,除应增强机体免疫力 外,避免创口感染(土壤及鸟粪等)。 避免创口感染(土壤及鸟粪等)。
15
二、 致病性 致病物质:细胞壁糖蛋白(有内毒素样活性),毒 致病物质:细胞壁糖蛋白(有内毒素样活性),毒 ), 荚膜等。 素,荚膜等。 致病方式(五种): 致病方式(五种): 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外源性真菌) 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外源性真菌)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内源性真菌)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内源性真菌) 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皮炎、哮喘等) 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皮炎、哮喘等) 真菌性中毒(毒素引起) 真菌性中毒(毒素引起) 真菌毒素与肿瘤的关系(黄曲霉毒素等) 真菌毒素与肿瘤的关系(黄曲霉毒素等)
3.分离培养:沙保培养基 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
25
二、 深部真菌感染
深部或系统性感染真菌是能侵袭深部组织和 内脏以及全身的真菌。感染大多系外源性, 内脏以及全身的真菌。感染大多系外源性,致病 性较强,能引起慢性肉芽肿样炎症,溃疡和坏死 性较强,能引起慢性肉芽肿样炎症, 等。

八年级生物《真菌》课件

八年级生物《真菌》课件

实验注意事项及安全规范
注意事项
在取用真菌样本时要避免污染;制作 临时装片时要保证盖玻片与载玻片之 间没有气泡;观察时要保持显微镜的 清洁和正确使用。
安全规范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破 损的玻璃器皿;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 理实验台面和显微镜,保持实验室的 整洁和卫生。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2 03
农业应用
真菌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生物防治、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 激素的生产等。它们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
科研价值
真菌作为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对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 律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真菌的遗传、代谢和生态等方面, 不断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
菌落
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集合体,具有特定的形态和结构 ,反映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状况。
真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通过菌丝断裂或形成孢子等方 式进行无性繁殖,产生与母体 遗传物质相同的子代。
有性繁殖
通过不同性别或不同交配型的 菌丝结合形成有性孢子,实现 遗传物质的重组和变异。
准性生殖
某些真菌可以通过菌丝融合或 异核现象等方式进行准性生殖 ,实现基因重组和增加变异性 。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细胞结构
真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结构,部分真菌还含有液泡。
营养方式
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吸收环境中的有机物 质或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获取营养。
繁殖方式
真菌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如芽生、裂殖)和有性繁 殖(如接合、子囊孢子)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06
实验: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目的与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霉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粘孢菌类,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

绿色木霉是木霉菌中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种,目前在工业、农业和环境科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绿色木霉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腐生于木材、种子及植物残体上。

绿色木霉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系,如:纤维素酶、几丁质酶、木聚糖酶等。

绿色木霉是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之一,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降解作用,目前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

同时,绿色木霉又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种:产生抗生素;重寄生作用,这是木霉菌作为拮抗菌最重要的机制;溶菌作用;竞争作用。

纤维单胞菌属拉丁学名[Cellulomonas (Bergey et al.,1923),Clark,1952] 在幼龄培养物中细胞为细长的不规则杆菌,0.5~0.6μm×2.0~5.0μm,直到稍弯,有的呈V字状排列,偶见分支但无丝状体。

老培养物的杆通常变短,有少数球状细胞出现。

革兰氏阳性,但易褪色。

常以一根或少数鞭毛运动。

不生孢,不抗酸。

兼性厌氧,有的菌株在厌氧条件下可生长但很差。

在蛋白胨-酵母膏琼脂上的菌落通常凸起,淡黄色。

化能异养菌,可呼吸代谢也可发酵代谢。

从葡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都产酸。

接触酶阳性。

能分解纤维素。

还原硝酸盐到亚硝酸盐。

最适生长温度30℃。

广泛分布于土壤和腐败的蔬菜。

康宁木霉菌丝有隔膜,蔓延生长,广铺于固体培养基上,菌外观为浅绿,黄绿或绿色,反面无色,分生孢子.梗为菌丝的短侧枝,其上对生或互生分枝,分枝上又可继续分枝,形成2级,3级分枝,分枝末端即为瓶状梗.分生孢子由小梗相继生出面,靠黏液把它们聚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孢子头,分生孢子卵形成椭圆形,壁光滑.单个孢子近无色,形成堆状为绿色,与此相似的还有绿色木霉! 此菌有很强的纤维素霉及纤维,二糖淀粉酶等,它能利于农副产品,如麦杆,木材,木屑等纤维素原料,使之转变为糖质原料佛州侧耳子实体覆瓦状丛生。

菌盖直径3~12cm,低温时白色,高温时带青蓝色转黄色至白色,初半球形,边缘完整,后平展成扇形或浅漏斗形,边缘不齐或有深刻。

菌肉稍薄,白色。

菌褶浅黄白色,干时变淡黄色,稍密集至稍稀疏,延生,常在菌柄上形成脉络状。

菌柄侧生(有孢菌株),或偏心生至中央生(无孢菌株),细长,内实,白色,长3~7cm,粗1~2cm,基部有时有白色绒毛。

孢子印白色;孢子近柱形,6~9µm×2.5~3µm。

黑曲霉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曲霉属真菌中的一个常见种。

分生孢子梗自基质中伸出,直径15~20pm,长约1~3mm,壁厚而光滑。

顶部形成球形顶囊,其上全面覆盖一层梗基和一层小梗,小梗上长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状分生孢子。

孢子直径2.5~4.0μm。

分生孢子头球状,直径700~800μm,褐黑色。

菌落蔓延迅速,初为白色,后变成鲜黄色直至黑色厚绒状。

背面无色或中央略带黄褐色。

有时在新分离的菌株中能找到白色、圆形、直径约1mm的菌核。

分生孢子头褐黑色放射状,分生孢子梗长短不一。

顶囊球形,双层小梗。

分生孢子褐色球形。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

是重要的发酵工业菌种,可生产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葡糖酸和没食子酸等。

有的菌株还可将羟基孕甾酮转化为雄烯。

生长适温37℃,最低相对湿度为88%,能引致水分较高的粮食霉变和其他工业器材霉变。

侧孢霉是一种嗜热丝状真菌,具有分解纤维素的特性.固体PDA培养条件下进行形态观察表明,所采用的嗜热侧孢霉菌株,菌丝丛枝状、有隔,分生孢子浅褐色,顶生或侧生.利用ITS序列进行分子分类发现嗜热侧孢霉与嗜热革节孢(Scytalidium thermophilium)及特异腐质霉(Humicola insolens)2种嗜热菌相距最近.嗜热侧孢霉的生长pH值范围较宽,在初始pH值4.0-12.0的PDA平板上均可生长,以4.0-8.0时生长较好.以还原糖含量变化和蔗渣减少量为指标,以蔗渣为唯一碳源进行液体发酵芽孢杆菌(Bacillaceae)细菌的一科,能形成芽孢(内生孢子)的杆菌或球菌。

包括芽孢杆菌属、芽孢乳杆菌属、梭菌属、脱硫肠状菌属和芽孢八叠球菌属等。

它们对外界有害因子抵抗力强,分布广,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以及动物肠道等处。

芽孢杆菌bacillus 杆菌科的一属细菌。

为好氧或兼性厌氧的杆菌,一般为革兰氏染色阳性。

在某种环境下,菌体内的结构发生变化,经过前孢子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芽孢。

芽孢对热、放射线和化学物质等有很强的抵抗力。

在化学组成方面,在芽孢内含有大量营养细胞中不存在的二吡啶羧酸的钙盐;在结构方面,芽孢的原生质外围有三层膜,从内到外是厚的皮层(cortex)、孢子壳和孢子外膜。

在芽孢杆菌属中,对种的划分是以菌体的大小、孢子的形状及其在菌体内的位置、糖的利用及其产物、能否还原硝酸,以及在高浓度的食盐条件下能否生长等为依据。

广泛分布在水、空气和土壤中。

代表种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英语bacillus一词,也可作杆菌或整个芽孢细菌的通称。

球菌在微生物的检验中常用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

种属很多,已报道的属达1万以上,种超过10万个。

其营养体除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外,大多是由纤细管状菌丝构成的菌丝体。

低等真菌的菌丝无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都有隔膜,前者称为无隔菌丝,后者称有隔菌丝。

在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最具特征性的是含有甲壳质,其次是纤维素。

常见的真菌细胞器有:线粒体,微体,核糖体,液泡,溶酶体,泡囊,内质网,微管,鞭毛等;常见的内含物有肝糖,晶体,脂体等。

真菌通常又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它们归属于不同的亚门。

大型真菌是指能形成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

常见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蘑菇、平菇、木耳、银耳、竹荪、羊肚菌等。

它们既是一类重要的菌类蔬菜,又是食品和制药工业的重要资源。

[编辑本段]真菌的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

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都是可分枝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hypha)。

许多菌丝在一起统称菌丝体(mycelium)。

菌丝体在基质上生长的形态称为菌落(colnny)。

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呈管状,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质,无色或有色。

菌丝可无限生长,但直径是有限的,一般为2—30微米,最大的可达100微米。

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septum)称为无隔菌丝,而高等真菌的菌丝有许多隔膜,称为有隔菌丝。

此外,少数真菌的营养体不是丝状体。

而是无细胞壁且形状可变的原质团(plasmodium)或具细胞壁的、卵圆形的单细胞。

寄生在植物上的真菌往往以菌丝体在寄主的细胞间或穿过细胞扩展蔓延。

当菌丝体与寄主细胞壁或原生质接触后,营养物质因渗透压的关系进入菌丝体内。

有些真菌如活体营养生物侵入寄主后,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机构称为吸器(hauStorium)。

吸器的形状不一,因种类不同而异,如白粉菌吸器为掌状,霜霉菌为丝状,锈菌为指状,白锈菌为小球状。

有些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形成疏松或紧密的组织体。

苗丝组织体主要有菌核(sclerotium)、子座(stroma)和菌索(rhizomorph)等。

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内层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表皮细胞壁厚、色深、较坚硬。

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抗不良环境。

但当条件适宜时,菌核能萌发产生新的营养菌丝或从上面形成新的繁殖体。

菌核的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通常似绿豆、鼠粪或不规则状。

子座是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有时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

子座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产生抱子的机构,但也有度过不良环境的作用。

菌索是由菌丝体平行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植物的根有些相似,所以也称根状菌索。

菌索可抵抗不良环境,也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

有些真菌菌丝或孢子中的某些细胞膨大变圆、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而形成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

它能抵抗不良环境,待条件适宜时,再萌发成菌丝。

[编辑本段]真菌的繁殖体当营养生活进行到一定时期时,真菌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fruitingbody)。

真菌的繁殖体包括无性繁殖形成的无性孢子和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

1.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无性繁殖是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个体的繁殖。

它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通常直接由菌丝分化产生无性孢子。

常见的无性孢子有三种类型:(1)游动孢子(zoospore):形成于游动孢子囊(zoosporangium)内。

游动孢子囊由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而成。

游动孢子无细胞壁,具1—2根鞭毛,释放后能在水中游动。

(2)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形成于孢囊孢子囊(sporangium)内。

孢子囊由孢囊梗的顶端膨大而成。

孢囊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飞散。

(3)分生孢子(conidium)产生于由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泡子梗(conidiophore)上,顶生、侧生或串生,形状、大小多种多样,单胞或多胞,无色或有色,成熟后从袍子梗上脱落。

有些真菌的分生抱子和分生孢子梗还着生在分生孢子果内。

袍子果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近球形的具孔口的分生抱子器(pycnidium)和杯状或盘状的分生孢子盘(acervulus)。

2.有性生殖(sexualreproduction)真菌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一般到后期)就进行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经过两个性细胞结合后细胞核产生减数分裂产生袍子的繁殖方式。

多数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配子囊(gametangium),通过雌、雄配于囊结合形成有性泡子。

其整个过程可分为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质配,即经过两个性细胞的融合,两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N)合并在同一细胞中,形成双核期(N+N)。

第二阶段是核配,就是在融合的细胞内两个单倍体的细胞核结合成一个双倍体的核(2N)。

第三阶段是减数分裂,双倍体细胞核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核(N),从而回到原来的单倍体阶段。

经过有性生殖,真菌可产生四种类型的有性孢子。

(1)卵孢子(oospore):卵菌的有性孢子。

是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接触后,雄器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经授精管进入藏卵器,与卵球核配,最后受精的卵球发育成厚壁的、双倍体的卵孢子。

(2)接合孢子(zygospore):接合菌的有性孢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