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图文稿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精馏-PPT

化工原理精馏-PPT
第五章 蒸 馏(distillation)
基本要求
1、掌握精馏原理和塔板数的计算 2、了解回流比对精馏操作的影响 3、了解精馏塔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性能
重点
精馏原理、塔板数的计算;回流比对精馏的影响
难点
连续精馏的原理,传质的概念
§1.1 概 述
1.蒸 馏 通过加热造成气液两相物系,利用物系中各组 分挥发度不同的特性以实现分离的单元操作 传质(mass transfer)过程:物质在相间的 转移过程称为传质(分离)过程
L qF L qF W
x 'm
W L qF
W
xW
例题1-5
二、进料热状况:
(1)温度低于泡点的冷液体; (2)泡点温度的饱和液体; (3)温度介于泡点和露点之间的气液混合物; (4)露点温度的饱和蒸气; (5)温度高于露点的过热蒸气。
进料热状况影响L、L’及V、V ’之间的关系
(1)冷液进料: L’包括三部分: ①L;②F;③ 因 原 料 温 度 低 于 加料板上气液温度,故原料 进入加料板后将一部分从提 馏段上升蒸气冷凝下来
某组分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与该组分在液相中
的摩尔分率之比
挥发度意义
vi
pi xi
某组分由液相挥发到气相中的趋势,是该组分 挥发性大小的标志
双组分理想溶液
vA
pA xA
pAo xA xA
pAo
vB
pB xB
pBo xB xB
pBo
☆相对挥发度定义
溶液中易挥发组分挥发度与难挥发组分挥发度之比
vA pA / xA
vB pB / xB
压强不高,气相遵循道尔顿分压定律
pyA / xA yA xB
pyB / xB yB xA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

第一章蒸馏1、熟悉气液平衡方程、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和q线方程的表达形式并能进行计算;2、能根据物料进料状况列出q线方程并用于计算,从而根据q线方程、进料组成还有气液平衡方程计算出点(x q,y q),再进一步计算出最小回流比R min;例如饱和液相进料(泡点进料)时,q线方程式x=x F,即x q=x F;而饱和蒸汽进料时,q线方程式y=x F,即y q=x F。

3、掌握通过质量分数换算成摩尔分数以及摩尔流量的方法,要特别注意摩尔流量计算时应该用每一个组分的流量乘以它们的摩尔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习题1:书上P71页课后习题第5题;分析:本题的考察重点是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之间的转换,这个转换大家一定要注意,很多同学在此常会出错。

在此我们采用直接将原料组成和原料流量都转换成摩尔量来进行计算,首先还是先列出所有题目给出的已知量,①子量②③子量④问题了。

习题2其中x q,y qx q=x F;q线方程,习题3液平衡方程,而全凝器没有这个性质。

所以根据题目首先还是列出已知条件(提醒:大家在读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给出的是质量分数还是摩尔分数,本题是摩尔分数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是质量分数的话一定要先转换成摩尔分数)这里大家要注意,因为我们分析知道分凝器相当于一块塔板,但是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精馏塔塔顶第一层板的液相组成,所以分凝器的塔板编号就不能是第一块,而一般我们对塔板编号是从塔顶往塔底编号,所以这里我们就假设分凝器是第零块塔板,下标用“0”代替,所以根据题目来说我们就知道分凝器向塔内提供的回流液就是分凝器上的液相组成,而分凝器上的气相则进入了全凝器,也就是说进一步分析题目,已知是泡点进料,根据上面几题分析,可知q=1,q线方程式x=x F,所以由此我们还可以知道以上就是我们根据题目所知道的条件②但是根据最小回流比的求算公式min D qq q x x R y x -=-我们可以知道要求最小回流比还缺少y q ,而要求它则必须知道气液平衡方程,然后代入x q 来求解,因此此处最重要的就是求出气液平衡方程,即:这样实际上就是要求相对挥发度α,因此必须找到某一块塔板上符合气液平衡的气液相组成数据代进这个方程就可以,而从上面分析我们就知道,分凝器上的数据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所以把分凝器的数据(x 0,y 0)代入就可以求出α,也就是然后把0.5q x =代入上面气液平衡方程求出y q ,再代入最小回流比方程就可以求出最小回流比了。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
习题课
1. 在连续精馏塔中,进行全回流操作,已测得
相邻两板上液相组成分别为Xn-1=0.7,Xn =0.5(均为易挥发组分摩尔分率)。已知 操作条件下相对挥发度α=3,则 Yn = ,Xn*= ,以液相组成表示的第 %。 n板的单板效率EmL= 答案:0.7/ 0.4375/ 76.2%
2 某精馏塔的设计任务为:原料F,xF,要求塔顶为 xD,塔底为xW。设计时若选定的R不变,进料热 状态由原来的饱和蒸汽加料改为饱和液体加料, 则所需理论板数NT ,提馏段上升蒸汽量 ,提馏段下降液体量L’ ,精馏段上 V’ 升蒸汽量V ,精馏段下降液体量L 。 (增加,不变,减少)
q线
xe
xF
xD
x’D
计算3
用板式精馏塔在常压下分离苯-甲苯溶液,塔顶 为全凝器,塔釜间接蒸汽加热,α为2.47, (1)进料为F=150kmol/h,xF=0.4(摩尔分率)的饱和 蒸汽,R=4,塔顶馏出液中苯的回收率为0.97, 塔釜采出样中甲苯回收率为0.95,求 (a) xD、xw (b) 精操线方程和提操线方程 (c) R/Rmin (2)全回流时,塔顶第1块板的汽相默弗里板效率为 0.6,全凝器凝液组成为0.98,求由塔顶第2块板 上升的汽相组成。
y 1.25 xF 0.0187
0.723x F 0.263 1.25 x F 0.0187
0.263 0.0187 xF 0.535 1.25 0.723
作业18 某厂脱乙烷塔进料组成如下:
进料为饱和液相,流率为305kmol/h,塔顶采用部分冷凝 器,冷凝温度为-12℃。要求丙烯回收率不低于99.1%(摩尔), 乙烷回收率不低于97.6%(摩尔),试计算: (1)塔顶和塔底产品量和组成。 (2)塔的操作压力(忽略压降)。 (3)塔底温度。 (4)最小理论板数。 (5)最小回流比。 (6)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2倍时,用简捷法求所需理 论板数和进料位置。

化工原理 精馏 图例

化工原理 精馏 图例



全塔物料衡算--确定产品流量,浓度与进 料流量和浓度之间关系. 精馏段物料衡算—确定精馏段相邻两块 塔板之间的物料组成关系.实为精馏操作 线方程. 提馏段物料衡算—确定提馏段相邻两块 塔板之间的物料组成关系.实为提馏操作 线方程.
例题

每小时将15000kg含苯40%(质量,下同) 和甲苯60%的溶液,在连续精馏塔中进行 分离,要求釜残液中含苯不高于2%,塔 顶馏出液中苯的回收率为97.1%。试求馏 出液和釜残液的流量和组成,以摩尔流 量和摩尔分率表示。
捷算法确定理论塔板层数
平衡蒸馏


流程如下页图:单级而连续操作,溶液预热达较 高温度后,通过减压阀减压,送入蒸馏釜中被部 分气化,两相平衡后分离得产品. 只能实现部分分离. 计算项:
⑴物料衡算—得操作线方程; ⑵溶液预热温度确定; ⑶溶液平衡温度和产品浓度的确定.
平衡蒸馏例题

对某两组分理想溶液进行常压闪蒸,已 知xF为0.5(原料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 分率),若要求汽化率为60%,试求闪蒸 后平衡的气液相组成及温度。
精馏操作线方程例题3

在一连续操作的精馏塔中,分离正戊烷正己烷。进料温度为20℃,进料组成为 0.4,馏出液组成为0.95,塔釜组成为 0.95,釜液组成为0.05,上述组成均为 正己烷的摩尔分率。精馏段每层塔板下 降液体的流量为馏出液流量的1.6倍(摩 尔比),试写出提馏操作线方程
精馏操作线方程例题4

气液平衡方程(去除 下标):
x y 1 ( 1) x
相图说明

相图t-x-y:两线三区五状态.
相图x-y:实质是气液平衡方程的曲线表 达.


强调—本章所有浓度,溶液量表示全部用 摩尔分率和摩尔量.

化工原理 精馏 图例

化工原理 精馏 图例
' v F v L
精馏操作线方程例题1

全塔物料衡算例的溶液中,若进料为饱 和液体,选用的回流比R=2.0,试求提馏 段操作线方程式,并说明操作线的斜率 和截距的数值。
精馏操作线方程例题2

在一连续操作的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溶 液,其平均相对挥发度为α =2.46。进料流量 为250Kmol/h,其中苯的摩尔分率为0.4。馏出 液流量为100Kmol/h,其中苯的摩尔分数为 0.97。试计算:①塔顶第一层理论板下降的液 体组成;②精馏段每层塔板下降的液体流量为 200Kmol/h时,塔顶第二层理论塔板的上升蒸 汽组成;③若为冷液进料,进料热状况参数 q=1.2,提馏段每层塔板上升蒸汽的流量和塔 釜的气相回流比;④提馏操作线方程;⑤塔釜 上一层塔板的下降液体组成。
原料液的进料热状况
原料液可有五种进料热状况: ⑴低于泡点的冷液进料(q>1); ⑵泡点温度下的饱和液体进料(q=1); ⑶泡点和露点之间的气液混合物进料(0<q <1); ⑷露点下的饱和蒸汽进料(q=0); ⑸高于露点的过热蒸汽进料(q<0).

不同进料对精馏塔两段操作的 影响

定性分析如上页各图. 定量讨论用进料热状况参数q. I I 数值计算式:q= I I L F L 物理意义:原料加热成板上气相所需焓 差与加料板处汽化潜热之比。

⑵最小回流比—两操作线交点位于平衡线 上,理论塔板层数无穷.
全回流最少塔板数计算公式芬斯克公式
最小回流比解析计算公式
适宜回流比

应综合考察回流比对精馏总费用的影响 情况,以成本最低为宜—理论上.
实际取最小回流比的1.1~2.0倍.

回流比计算例

对正戊烷-正己烷混合液连续精馏,其 xF=0.4,xD=0.98(均为摩尔分率),已 知平均相对挥发度α=2.92,计算如下三 种进料情况下的最小回流比:①冷液进 料(=1.22);②饱和液体进料;③气液 混合物进料,原料温度为55℃。

化工原理 精馏 图例

化工原理 精馏 图例

精馏操作线方程例题2
在一连续操作的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溶
液,其平均相对挥发度为α =2.46。进料流量
为250Kmol/h,其中苯的摩尔分率为0.4。馏出
液流量为100Kmol/h,其中苯的摩尔分数为
0.97。试计算:①塔顶第一层理论板下降的液
体组成;②精馏段每层塔板下降的液体流量为
200Kmol/h时,塔顶第二层理论塔板的上升蒸
塔底再沸器—形成整塔上行气相; 塔顶全凝器—形成整塔下行液相;
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假定
理论塔板假定—每块塔板上新生成的气 液两相平衡.
恒摩尔溢流假定—精馏段的每一塔板下 行的液相摩尔流量相等.提馏段也一样, 但两段不一定相等.
恒摩尔气流假定—精馏段的每一塔板上 行的气相摩尔流量相等.提馏段也一样, 但两段不一定相等.
依操作方式分:连续蒸馏和间歇蒸馏; 依分离方式分:平衡蒸馏,简单蒸馏,精馏,
特殊精馏; 依操作压强分:常压,加压,减压; 依组分数:两组分蒸馏和多组分蒸馏.
气液相平衡关系
蒸馏操作中,两相偏离平衡的程度是传质 推动力,过程极限是两相达到平衡.
气液相平衡关系可表达为:
⑴用饱和蒸汽压表示—据拉乌尔定律和道尔顿定 律.
定量讨论用进料热状况参数q.
数值计算式:q= Iv IF L' L
Iv IL
F
物理意义:原料加热成板上气相所需焓
差与加料板处汽化潜热之比。
精馏操作线方程例题1
全塔物料衡算例的溶液中,若进料为饱 和液体,选用的回流比R=2.0,试求提馏 段操作线方程式,并说明操作线的斜率 和截距的数值。
应为进料板.
⑵当某塔板组成等于或低于釜残液组成时,该板
应为再沸器.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

第一章 蒸馏1、 熟悉气液平衡方程、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和q 线方程的表达形式并能进行计算;2、 能根据物料进料状况列出q 线方程并用于计算,从而根据q 线方程、进料组成还有气液平衡方程计算出点(x q ,y q ),再进一步计算出最小回流比R min ;例如饱和液相进料(泡点进料)时,q 线方程式x=x F ,即x q =x F ;而饱和蒸汽进料时,q 线方程式y=x F ,即y q =x F 。

3、 掌握通过质量分数换算成摩尔分数以及摩尔流量的方法,要特别注意摩尔流量计算时应该用每一个组分的流量乘以它们的摩尔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习题1:书上P71页课后习题第5题;分析:本题的考察重点是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之间的转换,这个转换大家一定要注意,很多同学在此常会出错。

在此我们采用直接将原料组成和原料流量都转换成摩尔量来进行计算,首先还是先列出所有题目给出的已知量,为了便于区分,建议大家以后再表示质量分数的时候可以使用w 来表示,而表示摩尔分数时使用x 来表示:① 根据题目已知:w F =0.3,F=4000kg/h ,w w =0.05,另外还可以知道二硫化碳的分子量Mcs 2=76,四氯化碳的分子量Mccl 4=154根据这些条件可以先将进料和塔底组成转换成摩尔组成② =+F x =二硫化碳摩尔量二硫化碳质量分数二硫化碳分子量总摩尔量二硫化碳质量分数二硫化碳分子量四氯化碳质量分数四氯化碳分子量0376=0.4650376+1-03154F x =..(.) ③ 同理可以求出塔底组成00576=0.096400576+1-005154W x =..(.) ④ 对于原料液的质量流量转换为摩尔流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分别用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各自的质量流量除以各自的分子量然后求和,即()40001-0.340000.3+=33.971kmol/h 76154F ⨯⨯=第二种是用总质量流量除以混合物平均分子量,而这种方法也是同学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因为这里平均分子量应该是用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各自的摩尔分数乘以各自的分子量后求和,而不是用质量分数乘以各自的分子量求和,这样是很多同学计算有误的原因,因此正确的求法是 ()0.46576+1-0.465154=117.73=4000117.73=33.976kmol/h M F =⨯⨯⑤ 上面弄正确后,下面的步骤就比较简单,利用物料衡算以及回收率就可以求出来,方程组如下:+=0.88F D WD F F D WFx Dx Wx Dx Fx ==+=回收率上述方程组里面所有的组成都已经转变为摩尔组成,所有的流量也都变为摩尔流量了,这样计算就不会再有问题了。

(完整word版)精馏习题课(习题含答案)

(完整word版)精馏习题课(习题含答案)

第六章蒸馏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的内容(1)双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平衡,拉乌尔定律、泡点方程、露点方程、气液相平衡图、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定义及应用、相平衡方程及应用;(2)精馏分离的过程原理及分析;(3)精馏塔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及q线方程的物理意义、图示及应用;2、熟悉的内容(1)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的特点;(2)精馏装置的热量衡算;(3)理论板数捷算法(Fenske方程和Gilliand关联图);(4)非常规二元连续精馏塔计算(直接蒸汽加热、多股进料、侧线采出、塔釜进料、塔顶采用分凝器,提馏塔等)。

3、了解的内容(1)非理想物系气液平衡;(2)间歇精馏特点及应用;(3)恒沸精馏、萃取精馏特点及应用。

第六章 蒸馏1.正庚烷和正辛烷在110℃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140kPa 和64.5kPa 。

试计算混合液由正庚烷0.4和正辛烷0.6(均为摩尔分数)组成时,在110℃下各组分的平衡分压、系统总压及平衡蒸气组成。

(此溶液为理想溶液) 解:409.0591.011591.07.9456kPa 7.947.3856kPa 7.386.05.64kPa 564.0140=-=-=====+=+==⨯=⋅==⨯=⋅=A B A A B A B O B B A O A A y y P P y P P P x P P x P P2.在一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氯仿混合液,要求馏出液中轻组分含量为0.96(摩尔分数,下同)的苯。

进料量为75kmol/h ,进料中苯含量为0.45,残液中苯含量为0.1,回流比为3.0,泡点进料。

试求:(1)从冷凝器回流至塔顶的回流液量和自塔釜上升的蒸气摩尔流量;(2)写出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解:物料衡算:WD F Wx Dx Fx W D F +=+=则:1.096.045.07575⨯+⨯=⨯+=W D WD联立求解得:kmol/h 52.301.096.0)1.045.0(75)(=--⨯=--=W D W F x x x x F DW=F-D=75-30.52=44.48 kmol/h(1)从冷凝器回流至塔顶的回流液量:kmol/h 56.9152.303=⨯=⋅=D R L自塔釜上生蒸汽的摩尔流量:kmol/h 1.12252.30)13()1(=⨯+=+=='D R V V (2)精馏段操作线方程:24.075.01396.0133111+=+++=+++=+n n D n n x x R x x R R y (3)提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下降液体组成:56.1667556.91=+=+='F L L0364.036.11.1221.048.441.12256.166'''1-=⨯-=-=+m m w m m x x x V W x V L y3.某连续精馏塔,泡点进料,已知操作线方程如下: 精馏段:y =0.8x +0.172 提馏段:y =1.3x -0.018试求:原料液、馏出液、釜液组成及回流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课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第一章 蒸馏1、熟悉气液平衡方程、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和q 线方程的表达形式并能进行计算;2、能根据物料进料状况列出q 线方程并用于计算,从而根据q 线方程、进料组成还有气液平衡方程计算出点(x q ,y q ),再进一步计算出最小回流比R min ;例如饱和液相进料(泡点进料)时,q 线方程式x=x F ,即x q =x F ;而饱和蒸汽进料时,q 线方程式y=x F ,即y q =x F 。

3、掌握通过质量分数换算成摩尔分数以及摩尔流量的方法,要特别注意摩尔流量计算时应该用每一个组分的流量乘以它们的摩尔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习题1:书上P71页课后习题第5题;分析:本题的考察重点是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之间的转换,这个转换大家一定要注意,很多同学在此常会出错。

在此我们采用直接将原料组成和原料流量都转换成摩尔量来进行计算,首先还是先列出所有题目给出的已知量,为了便于区分,建议大家以后再表示质量分数的时候可以使用w 来表示,而表示摩尔分数时使用x 来表示:① 根据题目已知:w F =0.3,F=4000kg/h ,w w =0.05,另外还可以知道二硫化碳的分子量Mcs 2=76,四氯化碳的分子量Mccl 4=154根据这些条件可以先将进料和塔底组成转换成摩尔组成② =+F x =二硫化碳摩尔量二硫化碳质量分数二硫化碳分子量总摩尔量二硫化碳质量分数二硫化碳分子量四氯化碳质量分数四氯化碳分子量0376=0.4650376+1-03154F x =..(.) ③ 同理可以求出塔底组成④ 对于原料液的质量流量转换为摩尔流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分别用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各自的质量流量除以各自的分子量然后求和,即 第二种是用总质量流量除以混合物平均分子量,而这种方法也是同学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因为这里平均分子量应该是用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各自的摩尔分数乘以各自的分子量后求和,而不是用质量分数乘以各自的分子量求和,这样是很多同学计算有误的原因,因此正确的求法是 ⑤ 上面弄正确后,下面的步骤就比较简单,利用物料衡算以及回收率就可以求出来,方程组如下:上述方程组里面所有的组成都已经转变为摩尔组成,所有的流量也都变为摩尔流量了,这样计算就不会再有问题了。

习题2:书上P72页课后习题第11题;分析:本题的重点实际是要大家掌握最小回流比R min 以及(x q ,y q )的求法,根据公式其中x q ,y q 之间符合气液平衡方程式关系,所以只要知道这两个其中一个就可以知道另一个,而对于x q ,y q 可以根据进料状况来判定,如我们上面提到过,饱和液相进料(泡点进料)时,q=1,q 线方程式x=x F ,即x q =x F ;而饱和蒸汽进料时,q=0,q 线方程式y=x F ,即y q =x F 。

算出x q ,y q 后代入上面公式就可以求出最小回流比。

如果进料状况不是上面说的饱和液相进料或是饱和蒸汽进料的话,那么应该先根据书上的公式求出q 线方程,然后利用q 线方程与精馏段或提馏段(或者不求q 线方程而直接用精馏段和提馏段方程)求出二者间的交点坐标,也就是(x q ,y q )再求出最小回流比即可。

习题3:书上P72页课后习题第12题;分析:本题是精馏中相对复杂一些的综合题,包含了分凝器与全凝器的区别、最小回流比的求解、进料热状况的判断和相关参数的求解、气液平衡方程的求解等等综合运用。

①首先要明确分凝器和全凝器之间的区别,其中分凝器相当于一块理论塔板,所以上面的气液相组成仍旧符合气液平衡方程,而全凝器没有这个性质。

所以根据题目首先还是列出已知条件(提醒:大家在读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给出的是质量分数还是摩尔分数,本题是摩尔分数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是质量分数的话一定要先转换成摩尔分数)这里大家要注意,因为我们分析知道分凝器相当于一块塔板,但是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精馏塔塔顶第一层板的液相组成,所以分凝器的塔板编号就不能是第一块,而一般我们对塔板编号是从塔顶往塔底编号,所以这里我们就假设分凝器是第零块塔板,下标用“0”代替,所以根据题目来说我们就知道分凝器向塔内提供的回流液就是分凝器上的液相组成,而分凝器上的气相则进入了全凝器,也就是说进一步分析题目,已知是泡点进料,根据上面几题分析,可知q=1,q 线方程式x=x F ,所以由此我们还可以知道以上就是我们根据题目所知道的条件 ②但是根据最小回流比的求算公式min D q q qx x R y x -=- 我们可以知道要求最小回流比还缺少y q ,而要求它则必须知道气液平衡方程,然后代入x q 来求解,因此此处最重要的就是求出气液平衡方程,即:这样实际上就是要求相对挥发度α,因此必须找到某一块塔板上符合气液平衡的气液相组成数据代进这个方程就可以,而从上面分析我们就知道,分凝器上的数据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所以把分凝器的数据(x 0,y 0)代入就可以求出α,也就是然后把0.5q x =代入上面气液平衡方程求出y q ,再代入最小回流比方程就可以求出最小回流比了。

③而对于实际操作的回流比R ,如果题目告诉了我们它是最小回流比的多少倍,那么根据倍数关系可以直接求出实际回流比,但是这道题目没有告诉我们具体倍数,所以实际回流比必须根据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来求,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式是:而与气液平衡方程不同的是,这里面组成坐标(x ,y )的不是同一层塔板的数据,而是本块塔板的液相组成x 与下一层塔板(从上往下数)的气相组成y 或者是上一层塔板的液相组成x 与本层塔板的气相组成y 之间来组成,这一点区别大家要牢记,避免计算时出错。

而从题目上我们可以分析指导,我们知道第0块塔板的组成(x 0,y 0),另外知道第一块塔板的液相组成x 1,而实际上要求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必须代入的坐标点应该是(x 0,y 1),所以这里重点是要求y 1,而我们知道x 1,y 1是符合气液平衡关系的,所以把x 1代入气液平衡方程就可以求出y 1,再把y 1和x 0代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就可以求出实际回流比R 了。

④至于进料流量F 只要根据回收率0.96D F Dx Fx =代入相关公式就可以求得,不再赘述。

这道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具有综合性,当然还没有涉及到提馏段方程的求解,另外大家应该熟悉塔内精馏段和提馏段气相和液相流量的关系,例如精馏段液相流量L=RD,气相流量V=(R+1)D,而对于本题所涉及的泡点进料我们可以知道,就是饱和液体进料,所以进料全部进入提馏段液相,因此提馏段液相组成L’=L+F=RD+F,V’=V=(R+1)D1、蒸馏是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A 气体B 液体C 固体D 刚体。

2、蒸馏是利用各组分的()不同的特性实现分离的目的。

A 溶解度B 等规度C 挥发度D 调和度3、()是保证精馏过程连续稳定操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A 液相回流B 进料C 侧线抽出D 产品提纯4、在精馏塔中,加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

A 精馏段B 提馏段C 进料段D 混合段5、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 kmol/h,xF = 0.6,要求塔顶xD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

A 60 kmol/hB 66.7 kmol/hC 90 kmol/hD 100 kmol/h。

6、溶液被加热到鼓起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称为()温度。

7、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若轻组分含量越高, 则泡点温度()。

8、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x-y图上的平衡曲线离对角线越近, 说明该物系()。

9、精馏操作中, 回流比的上限称为();回流比的下限称为()。

10、设计一精馏塔时, 回流比选的大,则塔板数()。

11、对于正在操作中的精馏塔,若加大操作回流比,则塔顶产品浓度会()。

提高12、完成精馏操作需要哪两个必要条件精馏塔的塔顶和塔底为什么要分别设置什么设备?(1)需要塔顶液相回流与塔底上升的蒸气。

(2)需要冷凝器和再沸器。

13、精馏操作中,在上限操作时对实际生产有无意义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在上限操作时,产品量为零,对实际生产无意义,一般在科研、装置开工期间或紧急停工时采用。

14、什么是理论板理论板是指离开这种板的气液两相相互成平衡,而且塔板上的液相组成也可视为均匀的。

15、设计一精馏塔时, 进料量对塔板层数有无影响为什么进料量对塔板层数无影响,影响塔板层数的因素主要有进料和产品的浓度、进料热状况以及回流比。

16、将含24%(摩尔百分数,下同)易挥发组分的某液体混合物送入一连续精馏塔中。

要求馏出液含95%易挥发组分,釜液含3%易挥发组分。

送至冷凝器的蒸气量为 850 kmol/h,流入精馏塔的回流液为670 kmol/h。

求:(1)每小时能获得多少kmol的馏出液(2)回流比为多少(3)塔底产品量17、每小时将15000 kg含苯40%(质量%,下同)和甲苯60%的溶液在连续精馏塔中进行分离,要求釜残液中含苯不高于2%,塔顶馏出液中苯的回收率为97.1%。

求馏出液和釜残液的流量和组成,以摩尔流量和摩尔流率表示。

(苯的分子量为78,甲苯的分子量为92)解:进料组成釜残液组成原料液的平均分子量 MF= 0.44×78 + 0.56×92 = 85.8 kg/kmol 进料量 F = 15000/85.8 = 175 kmol/h由题意 DxD /FxF= 0.971所以 DxD= 0.971×175×0.44 (a)全塔总物料衡算为 D + W = 175 (b)全塔苯的衡算为 DxD+ 0.0235W = 175×0.44 (c)联立式a、b、c,解得 W = 95 kmol/h D = 80 kmol/hxD= 0.93518、氯仿(CHCl3)和四氯化碳(CCl4)的混合物在一连续精馏塔中分离。

馏出液中氯仿的浓度为0.95(摩尔分率),馏出液流量为50kmol/h,平均相对挥发度= 1.6,回流比R = 2。

求:(1)塔顶第二块塔板上升的气相组成;(2)精馏段各板上升蒸气量V及下降液体量L (以kmol/h表示)。

氯仿与四氯化碳混合液可认为是理想溶液。

19、一连续精馏塔,泡点进料。

已知操作线方程如下:精馏段 y = 0.8 x + 0.172提馏段 y = 1.3 x – 0.018求原料液、馏出液、釜液组成及回流比。

解:由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得 R = 4;,得 xD= 0.86 将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与对角线方程 y = x 联立解得 x = 0.06,即 xw= 0.06将两操作线方程联立解得 x = 0.38因是泡点进料,q = 1,q 线垂直,两操作线交点的横坐标即是进料浓度, ∴ x F = 0.3820、用一连续精馏塔分离由组分A 、B 所组成的理想混合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