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大小猫洞》、《世上没有傻问题》
《大小猫洞》原文阅读

《大小猫洞》原文阅读大小猫洞名人免不了有故事流传,真假难辨。
大科学家牛顿有个传说是:他养了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
他为便利猫的出入,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一小,一大。
他认为大猫不能进小洞,可不知道小猫能进大洞,开一个洞就够了。
这故事是笑学者脱离生活实际,还是笑科学思想方法认死理,不灵活?牛顿爵士的家世并非贫寒。
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点道理。
开一个猫洞是从人的一方面想,一洞可以两用。
若从猫的一方面想呢?一有紧急情况,两猫不能同时进出,势必大的要挤了小的。
而且一一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
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若是各有一洞呢?那就不一样了。
大猫:你看我的洞多么辉煌。
我可以让你也利用。
小猫:谢谢。
我的玲珑小洞也可以供你用。
可是你进得去吗?双方平等了。
各有所得,各霸一方。
故事里的牛顿不可笑。
他是从猫一方面考虑的。
洞是供猫用的,不是供人用的。
对人说,一个洞的效率高。
对猫说,两个洞更方便。
牛顿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
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
话说当年齐国宰相晏婴名满天下。
据说他曾经当使者到楚国去办外交。
楚国人要给他一个“下写威”。
因为晏子身材矮小,便在国门之旁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大使从小门进。
晏子不肯,说,到什么国进什么门。
到狗国才钻狗洞。
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进大国的大门,还是进小国的小门?楚国人不肯自认小国,只好请他进大门。
没开谈判先吃了败仗。
当时只有三个大国:西是秦,东是齐,南是楚。
既是外交访问,晏大使必非一个人。
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晏子决不能一个人徒步走来。
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
而且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
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楚人:门是供人走的。
大人走大门,小人走小门。
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
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心思想(语文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心思想《白杨礼赞》: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在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抒发了作者对他们崇敬和赞颂之情。
《囚绿记》:作者通过写在旅孤生涯中一个令人心动的“囚绿”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作者通过追忆与丈夫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和周恩来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寄托了对周恩来的深情怀念。
《草莓》: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思考,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慨。
《孔乙已》:本文通过孔乙已的悲惨遭遇,再现了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的精神和肉体受到双重摧残,揭露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恶,更揭示了民众的思想愚钝、麻木的精神状态,小说正是为了揭示社会的这一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一厘米》:本文描述了一位母亲为了满足儿子小小男子汉的尊严,维护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所做的种种努力,赞扬了这位母亲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宽容,以及对善良、正直与责任感的褒扬。
《差半车麦秸》小说通过写“差半车麦秸”由一位落伍农民成长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的经过,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广大农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蕴藏在老一代农民身上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强大潜力,预示中国农民已觉醒,将甩掉压在他们头上的精神枷锁,彻底告别昨天,走向新生。
《清兵卫与葫芦》小说通过写少年清兵卫热衷于葫芦,对葫芦有天赋和独到的审美力,但是这种天性却被老师和家长扼杀了的故事,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驳论文,作者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指出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警醒国人,振奋民族精神,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6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6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3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学生、家长三年来的希望可以说在这一年里能直接决定是否能成功实现,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九年级教师对工作十分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现针对九年级特点制定本学期计划。
一、总体目标1、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语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为中考的胜利而夯实基础。
新课标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
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思维能力型转变,这样才能适应九年级的中考。
2、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训练并提高阅读能力。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
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加强书写练习,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4、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备战中考,力争尖子生分数人数的突破。
2017九年级语文上册《大小猫洞》复习资料(语文版)

2017九年级语文上册《大小猫洞》复习资料(语文版)2017九年级语文上册《大小猫洞》复习资料(语文版)第11课《大小猫洞》一、作家作品:金克木(1912---2000),安徽寿县人,著名学者、文学家、北大教授。
二、字词积累:爵(jué)士泮宫(pàn)祭(jì)孔燕(yān)京下马威:原来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
三、重点问题:1、主题:本文是一篇立论文,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则故事的分析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结论,阐发了考虑问题应从人的实际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
2、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提出论题,本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2—21),论证“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个故事的道理。
3、第三部分(22),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
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
第12课《世上没有傻问题》一、作家作品: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
本文节选其著作《魔鬼出没的世界》。
二、字词积累:瞥piē见贬biǎn低脆cuì弱深奥ào乏fá味滔滔不绝:比喻话多,连续不断。
本文中指幼儿们不断提出问题。
无所不知:没有不知道的事。
形容知识面极其广泛。
本文中指成年人假装学识渊博。
三、重点问题:1、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我们为何不去想一些傻问题?第二部分(2—6),分析问题:从幼儿园孩子与高中生的不同,分析原因,论述世上没有傻问题。
第三部分(7),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傻问题。
2、主题: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观察,得出结论:其实孩子提出的问题不是什么傻问题,成年人应该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给予指导,以启发他们对科学的探求。
世上没有傻问题读后感范文

世上没有傻问题读后感范文
《世上没有傻问题》读后感
《世上没有傻问题》是一本寓言故事,故事主人公是小猫咪和小兔子。
故事中,小猫咪和小兔子分别遇到了一些困惑,他们觉得自己的问题很傻,不愿意表达出来。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插图和互动,小猫咪和小兔子终于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世上没有傻问题,只有勇敢提问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我想起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困惑,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问题很愚蠢,不好意思提出来。
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问题多么简单或者多么复杂,只要我们敢于提问,就有机会得到答案。
这本书不仅仅教会了我勇敢提问的重要性,还透过小猫咪和小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问题都是有解答的。
小猫咪和小兔子在故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通过和其他动物的交流和思考,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问题不要退缩,要积极思考和寻求解决办法。
此外,这本书还以简洁明了的插图和互动方式,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主题。
每一幅插图都充满了活力和喜感,让我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互动设计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让我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其中。
整个故事流程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让我一直保持着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总的来说,这本书以寓言的形式,生动地表达了世界上没有傻问题的观点,并通过小猫咪和小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问题总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理解了勇敢提问的重要性,也更有信心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
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提问和积极思考,就能找到答案,不断成长。
语文版《语文》九(上)解读

一、单元设置意图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 阅读小说的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理 解作品主题。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题 深刻,人文内涵丰富,可以引导学生展 开深入讨论。 • 四篇小说中,《孔乙己》因作品中反 映的社会生活距今较远,学生月的理解 上可能有一定难度,可以从丰富时代背 景资料入手,化解难度。
三、课文简介
• 。
第六单元
• 一、单元设置意图 • 本单元有四篇文言文,五首古诗词。 四篇文言文分别讲述不同的故事,让学 生通过这些感性的东西,挖掘背后的道 理,培养学生摄取信息、提炼要点的能 力。五首诗词风格题材各不相同,让学 生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对古典诗歌的感悟 能力,学会欣赏其中的情趣、意趣和理 趣。 • 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与课文 内容多有联系,便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 文能力。
2.囚绿记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这是一篇追忆性的文章。作者借回 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到相爱的过程, 抒发了对逝去的亲人的不尽思念。文章 突出的特点是,以睹物思人开始,将抒 发的深情融于叙事之中,叙事与抒情融 为一体。课堂上可采用默读和朗读相结 合的方法。通过默读,提高学生速读能 力和快速捕捉信息能力;通过朗读,引 导学生体悟文中的情感,加深对革命先 辈的景仰之情。
•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开一次辩论 会。注意辨题应是中性的。本单元 写作是写议论文,可写立论,也可 写驳论文。写议论文,列写作提纲 很重要,只有思维清晰,文章才能 写清楚。应让学生学会列写作提纲 并养成习惯。
第四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 •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书信, 写作安排的也是书信。书信是人 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一种 文体,学生应掌握。本单元的设 置意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书信的 写作。
10.吴汉何尝杀妻
语文版初中语文各册课文目录汇总(2016)

25.桃花源记 26.岳阳楼记
第 七 单 元
27.醉翁亭记 28.湖心亭看雪 29.诗词五首(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终南别业、渔家傲(李清照)、长相思) 口语交际——交流对联 写作——我理想中的学校
4
九年级上册
1.白杨礼赞 2.囚绿记 5.孔乙己 6.一厘米
第 一 单 元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4.草莓 口语交际——青春畅谈 写作——倾吐心声 综合性学习——献给教师节一份特殊的礼 物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0.吴汉何尝杀妻
25.《论语》十则 26.鱼我所欲也
第 七 单 元
27.订鬼 28.马说 29.诗词五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滁州西 涧、 约客、 如梦令、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口语交际——谈谈名人效应 写作——写一篇学习小结
5
九年级下册
1.家 2.石缝间的生命 5.词二首 6.再别康桥
第 一 单 元
3.废墟的召唤 4.更浩瀚的海洋 口语交际——漫谈音乐的魅力 写作——感悟自然 9.《家》的序和跋 10.读《堂吉诃德》
第 七 单 元
28.干将莫邪 29.劳山道士 30.诗词五首(观刈麦、赤壁、过零丁洋、己 亥杂诗、山坡羊 潼关怀古) 口语交际——劝说 写作——改写《曹刿论战》
3
八年级下册
1.背影 2.永久的悔 5.大堰河——我的保姆 6.现代诗两首
第 一 单 元
3.铁骑兵 4.苏珊·安东尼 口语交际——讨论:我们的权力和义务 写作——珍藏的记忆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妇女解放 9.日出(节选) 10.钦差大臣(节选)
24.口技 25.诗词五首(饮酒、次北固山下、登幽州 台歌、雁门太守行、天净沙 秋思) 口语交际——给编创人员出点子 写作——编写寓言 写字——常用偏旁及例字的书写训练
00后小时候跟猫有关的书

00后小时候跟猫有关的书
以下是一些00后小时候可能感兴趣的跟猫有关的书:
1. 《养猫指南》:这本书的作者是布鲁斯·佛格博士,一位专业的兽医。
在担任兽医时,他拥有过数百只猫咪,对猫的习性有深入的了解。
在这本书中,他专门拍摄了很多猫咪的细节照,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猫咪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
2. 《一猫国物语》系列:这是一套非常可爱的绘本,包括《猫城小事》、《子猫絮语》等。
这些书籍都是爱猫者的首选,内容温馨有趣,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3.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是一本非常著名的绘本,虽然主题不仅仅是关于猫咪,但其中的故事和画面都与猫有关,深受读者喜爱。
4. 《世间的猫都是旅人》:这是一本关于流浪猫的绘本,作者是一位与猫有着特殊缘分的爱猫人。
书中描述了经历了各种不幸的流浪猫,它们有的插上翅膀飞向天空,有的戴上宝石成为绝世的美丽。
5. 《皮特猫》系列绘本:这是美国非常畅销的情绪绘本,风靡全美,几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一册。
《皮特猫》系列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乐观和勇敢品格,还能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直面困难
和乐于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小猫洞》、《世上没有傻问题》主讲:黄冈中学优秀语文教师黄君一、知识概述本次要讲的内容是《大小猫洞》和《世上没有傻问题》。
学习这两篇课文,要掌握从平凡的故事中变换角度领悟道理的方法和叙议结合的写法。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大小猫洞》1、作者简介金克木(1912-2000),安徽寿县人,著名学者、文学家、北大教授,第三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学术著作有《梵语文学史》、《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诗歌有《蝙蝠集》、《雨雪集》,小说有《旧痕集》、《难忘的影子》,散文随笔集有《天竺旧事》、《燕口拾泥》、《书城独白》,译著有《伐致呵利三百咏》、《印度古诗选》等。
2、文章结构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11):通过牛顿的故事,细致分析,总结出观点——讲科学,尊重客观实际。
第二部分(12—21):由古到今,论证中国人对待问题都是从社会现实这一客观实际出发的,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
第三部分(22):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启发人们善于从生活中、从故事中发现真理。
3、研读课文(1)作者对哪两个流传的故事提出质疑?请概括这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作者怎样推断出这两个故事是靠不住的?(3)作者不论其真假,从流传的故事中挖掘出了什么新的道理?(4)作者借这两个小故事得出了怎样的观点?(5)本文作者行文的思路是怎样的?请写出本文的论证过程。
明确:讲述并分析大科学家牛顿开猫洞的故事——讲述并分析晏子使楚的故事——文庙的门和桥以人的等级为标准——北大的门和桥人人可过——小结:故事里面有道理。
4、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立论,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则故事的分析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结论,阐发了考虑问题应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结构图示:5、艺术特色(1)论点富有特色。
(2)采用隐喻手法,思想内容深刻含蓄。
(3)思路流畅、语言生动。
《世上没有傻问题》1、作者简介卡尔·萨根博士是美国康耐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同时又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
他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他成为“唯一能够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
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
卡尔·萨根一生著述甚多。
除了各种科普文章以外,他还写了30本书。
其中,《伊甸园的飞龙》、《布鲁卡的脑》、《被遗忘的前辈的影子》、《接触》、《彗星》、《宇宙中的智能生命》和《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等书籍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伊甸园的飞龙》还获得美国普利策奖。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82年将2709号小行星命名为“卡尔·萨根”。
2、文章结构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成年人一般不会提出一些所谓的“傻”问题。
第二部分(2—6):分析问题:具体分析从幼儿园到高年级学生巨大变化的种种原因。
第三部分(7):解决问题:成人必须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
3、研读课文(1)从全文看,哪些问题往往被人们视作傻问题?(2)作者为什么认为世上没有傻问题?(3)作者认为造成高中生羞于提问的原因是什么?从你的生活体验来看,还有其他的原因吗?(4)鉴于以上原因,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提问呢?(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议论的?明确:文章的题目表明了论点,即“世上没有傻问题”。
文章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从幼儿园到高中高年级学生好奇心、好问心的巨大变化的叙述,深入剖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种种原因,告诫人们要鼓励孩子们敢发问、多发问,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结构图示:5、艺术特色(1)逻辑结构严密。
(2)描述为议论服务,结构自由。
三、难点知识剖析(一)作者是如何看待牛顿给猫开两个洞的?(二)如何理解“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这句话?(三)这篇课文看似拉拉杂杂,由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城门,再到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作者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四)课文的标题是“世上没有傻问题”,作者是针对哪些现象来谈论这一话题的?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五)本文有着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比如关于好奇心和怀疑精神的关系。
你能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正确的看法吗?- 返回 -同步测试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便利(biàn)爵士(jué)玲珑(lín)B.晏婴(yàn)仆役(yù)泮水池(bàn)C.猜测(cāi)深奥(ào)瞥一眼(piē)D.尝试(shǎng)呵护(hē)贬低(biǎ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祭祀座标无独有偶 B.脑筋斜眼滔滔不绝C.理智惹脑名满天下 D.嘲弄鼓励前呼后涌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故事是笑学者脱离生活实际,还是笑科学思想方法认死理,不灵活。
B.其中很多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尽管好奇的倾向多一点;怀疑主义的倾向少一点。
C.《世上没有傻问题》节选自《魔鬼出没的世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李大光译)。
D.有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述不当的问题,以及在不恰当的自我批判之后提出来的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4—7题。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天早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钓鱼人的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望后的达观。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怎么说也不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有人为她织出那么美的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坦然是创造后的满足。
曾经看到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怡然走过。
我便想,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过,这老伯可以说是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人了。
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小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
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坦然是一种平淡中的自信。
忽然想起泰戈尔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中不留下飞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这正是对“坦然”作出的最好的诠释。
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
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
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了屏障。
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和宽容。
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次失去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富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坦然的权利!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没有花朵的()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4、文中括号中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A.洁白优雅鲜艳 B.飘逸优雅芬芳C.飘逸自由芬芳 D.洁白自由鲜艳5、下列说法符合文章主旨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举垂钓者、纺织女工、泰戈尔的例子,告诉人们无论怎么样,都要坦然地去对待生活。
B.本文通过举垂钓者、纺织女工、泰戈尔的例子,告诉人们无论怎么样,都要克服困难生活下去。
C.本文通过举垂钓者、纺织女工、扫街老伯的例子,告诉人们无论怎么样,都要克服困难生活下去。
D.本文通过举垂钓者、纺织女工、扫街老伯的例子,告诉人们无论怎么样,都要坦然地去对待生活。
6、作者引用泰戈尔的诗,要表达的意思是()A.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就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B.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C.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努力过,付出过,是否成功无所谓。
D.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努力过,付出过,不必计较成败得失。
7、下面可以引用本文的标题的一项是()A.坦然看生活 B.坦然看命运C.要有自信 D.要注意创造显示提示提示:1、A.lín—líng;B.yù—yì;D.shǎng—cháng2、A.座—坐;C.脑—恼;D.涌—拥3、A项句末用问号,因为全句是一个问句;B项的分号改为逗号;D项的前两个逗号改成顿号。
4、要注意每句话前后两部分内容的协调性。
5、一要注意前半句的事例的正确性,二要注意后半句概括的准确性。
6、要扣住“不留下飞的痕迹”和“我已经飞过”去体会。
7、要结合全文内容思考。
全文都是谈如何面对生活的,因此A项作为标题最恰当。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
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
贵宾来到,大开中门迎接。
来“告帮”的,“求情”的,普通人,都得从侧门出入,先到门房挂号等候。
仆役丫环就只能走后门了。
最古的大学叫做“泮宫”。
祭孔夫子的“文庙”有三个大门并列。
进门便是泮水池,上有三座桥,中间的桥直对“大成殿”。
只在本地有人中了状元时才能开正中的大门,由状元走过中间的桥去祭孔。
不是状元,就不能开正门,无人走这“状元桥”。
门的大小开否一直是和进出的人的名位身份相连的。
不出状元,就连地方的等级也会低。
8、“楚国式”和“齐国式”各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者写“城门”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作者以中国最古的大学“泮宫”为例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引用古代状元走“状元桥”这一事实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答案答案:8、“楚国式”是指门以人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齐国式”是指门以国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9、点出中国历来对事实的看法这一客观现实。
10、说明了中国历来是楚国式。
11、是为了印证上文中国古人从不同“坐标”看问题这一客观实际情况。
-END-课外拓展一、作者简介金克木,安徽寿县人。
1912年生,2000年8月5日去世。
金克木先生是著名学者,北大教授,第三届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早年以诗闻名,中年以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研究驰誉海内外,晚年以学术文化随笔赢得广大读者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