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国古代诗歌文学流派
建安七子、初唐四杰、三曹三苏:最全的文学诗歌流派

建安七子、初唐四杰、三曹三苏:最全的文学诗歌流派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入不同的流派。
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
了解和熟悉它们,对于诗歌欣赏是大有裨益的。
【屈宋】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等。
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
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三曹】三曹指汉魏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南朝三谢】南朝三谢是对南朝三位谢姓名士的称呼,分别是谢灵运,谢惠连,谢朓。
【元嘉三大家】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鲍照、谢灵运、颜延之,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唐朝诗歌的流派分类

唐朝诗歌的流派分类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而唐诗更是唐代文学的精髓。
唐诗的数量多,流派繁多。
根据诗歌的创作与表现特点,可以将唐代诗歌分为七大流派:唐乐府、唐律、唐绝句、唐五言诗、唐七言诗、唐河岳、唐边塞。
下面我们将分别论述这些流派的特点和代表诗人及代表作品。
唐乐府是唐代最早的流派之一,起源于汉乐府,发展起来后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唐乐府的诗歌多写生活、人民、劳动等方面的题材,以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多以音乐为伴奏进行表演。
其代表诗人有王莽、刘长卿等。
代表作有《长歌行》、《千秋岁》等。
唐律是由隋代的律诗而演变而来,他的特点是每首诗歌分别都有规定的字数、平仄和押韵方式。
唐律是唐诗十三经之一,是唐代律诗的代表。
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等,代表作包括《将进酒》、《赤壁赋》等。
唐绝句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的流派,以字数固定、形式简单、意境深远见长。
唐绝句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其意境深远、含蓄而富有哲理。
代表诗人有王之涣、岑参等,代表作如《登幽州台歌》、《静夜思》等。
唐五言诗是唐代诗歌中的又一流派,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也是唐诗十三经之一。
其特点是每位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深厚、意境优美,可与唐人长诗相媲美。
代表诗人有王维、白居易等,代表作包括《画》、《夜泊牛渚怀古》等。
唐七言诗是比较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其特点是指每首诗严谨且立意深刻。
唐七言诗的诗人常常对自然进行描写,以达到一种高度的意境效果。
代表诗人有杜甫、白居易等,代表作包括《登高》、《琵琶行》等。
唐河岳是唐诗中的特殊流派,他主要描写歌颂大自然,表达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反映生命的永恒与人性中的苍凉和悲壮。
代表诗人有王之涣、杜甫等,代表作有《登高壮观镜台亭》、《望岳》等。
唐边塞是唐代诗歌中的最后一个流派之一,其主要是叙事长诗或抒情长诗,讲述了唐代边疆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战争等方面的事情。
代表诗人有卢纶、杜甫等,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兵车行》等。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

第二章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
鉴于诗歌与词的鉴赏技巧基本一致,故这里仅以诗歌鉴赏为典范,下文同理。
1.山水田园诗派。
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
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
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
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5.新乐府运动。
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古代诗歌流派

古代诗歌流派:(1)现实主义派流。
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
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
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
此外,如东汉的蔡谈、王粟、陈琳,中唐的元结、柳宗元、元模、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北宋的梅尧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杨万里,金代的元好问,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启。
于谦,清代的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义流派。
浪漫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
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早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
在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珍、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
唐代的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
除他之外,唐代还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贺等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
宋代词坛上的苏拭和辛弃疾,是浪漫主义词家的杰出代表。
清代的龚自珍,是古代最后一个有一定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洋溢着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具有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能以丰富的想象构成美妙的虚幻境界;常使用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比拟;充斥着绚丽奇妙的语言。
有一定影响的诗派:(1)屈宋。
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有关他的作品前文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
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刘栅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
这些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1. 诗歌流派明清时期的诗歌流派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晚明的“江左派”和清代的“浙西派”最为著名。
晚明的“江左派”是以杨慎、杨基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
他们的诗歌风格独特,注重意境的营造,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代表作有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清代的“浙西派”则是以袁枚、纳兰性德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代表作有袁枚的《世说新语·破幽梦》等。
2. 戏曲流派明清时期的戏曲流派也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明代的“京剧”和清代的“评剧”最为著名。
明代的“京剧”是以李时中、李时中、李时中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戏曲演员组成的艺术团体。
他们的演唱技巧高超,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代表作有《牡丹亭》、《长生殿》等。
清代的“评剧”则是以李时中、李时中、李时中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戏曲演员组成的艺术团体。
他们的演唱技巧高超,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代表作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3. 小说流派明清时期的小说流派也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明代的“四大奇书”和清代的“红楼梦”最为著名。
明代的“四大奇书”是指《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和《金瓶梅》这四部小说。
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其中,《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备受赞赏。
二、明清时期文学流派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些文学流派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创作范式。
无论是诗歌、戏曲还是小说,都吸收了明清时期的文学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古代文学流派

古代文学流派在古代文学发展的历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对于古代文学的丰富多样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层面来探讨古代文学流派的发展与特点:诗歌流派、散文流派和戏曲流派。
一、诗歌流派1. 古体诗古体诗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基本的一种诗歌形式,早期流传的诗歌多以这种形式为主。
古体诗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典型,以韵律劲健、意境深远著称。
2. 乐府诗乐府诗是古代乐府官署编撰歌谣的集合,感情真挚,内容广泛,以其纯朴的民间风格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府诗流派中的《木兰辞》、《长恨歌》等成为经典之作。
3. 唐诗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唐诗倡导儿女情长,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以其豪放、浪漫的风格成为世人瞩目的经典之作。
4. 宋词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以婉约、细腻的风格著称。
宋代文人创作了大量的爱情词作,表达出了独特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二、散文流派1. 高层次散文高层次散文是在古代文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散文形式,以史传、记叙等内容为主,Book名目繁多,内容丰富。
以《史记》、《资治通鉴》等为代表。
2. 清谈文清谈文是明清时期兴起的一种散文流派,以议论性强,题材广泛,语言独特为特点。
清谈文常用对话交流的方式,涉及哲学、政治、文学等多个领域,给人以深思的启迪。
3. 笔记体散文笔记体散文是陶渊明创作的《归田录》等作品的流派。
此类散文以记录生活的点滴为主,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
三、戏曲流派1.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流派之一,以其庄重大气的演唱风格、精湛独特的表演技巧和极具表现力的脸谱为特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 评剧评剧源于北方民间曲艺,后经改良形成独立的艺术形式。
评剧的唱腔语调高亢激昂,表演强调舞台动作和肢体语言的表现,代表作有《沙家浜》、《钟馗嫁妹》等。
中国现代诗歌流派及代表人物

中国现代诗歌流派及代表人物
一、唐诗派
唐诗派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陆游等。
二、宋词派
宋词派是宋代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欧阳修、黄庭坚等。
三、元曲派
元曲派是元代文学流派,由满清禁演诗文而形成,其重要代表人物有明世宗、蒙古帝君、张籍、元稹等。
四、近代诗歌派
近代诗歌派是比较完整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代表学派有鲁迅的“怪诞派”、梁实秋的“国学派”、郭沫若的“现实主义派”、徐志摩的“华韵派”等。
语文每日积累:中国古代诗歌文学流派

语文每日积累:中国古代诗歌文学流派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每日积累:中国古代诗歌文学流派,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屈宋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等。
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
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三曹三曹指汉魏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南朝三谢南朝三谢是对南朝三位谢姓名士的称呼,分别是谢灵运,谢惠连,谢朓。
元嘉三大家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鲍照、谢灵运、颜延之,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
竟陵八友“竟陵八友”指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 原是 我国 文学 史上 第一 个大 诗 人 ,代 表作 品有《 离 骚 》等 。宋 玉写 有《 九 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 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吴中四士
吴 中 四 士 指 张 若 虚 、贺 知 章 、张 旭 和 包 融 。在 初 、盛 唐 之 交 ,四 人 齐 名 ,他 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四 人 中 贺 知 章 、张 若 虚 是 当 时 著 名 的 诗 人 ,张 旭 是 书 法 家 ,也 是 诗 人 ,包 融 所传诗不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 具 有 浪 漫 主 义 色 彩 ,往 往 透 露 出 一 些 新 的 气 息 、新 的 情 趣 ,体 现 了 唐 诗 从 初 唐 到 盛唐过渡的特点。
苏李
苏 李 是 唐 朝 文 学 苏 味 道 和 李 峤 的 并 称 。苏 味 道 是 初 唐 政 治 家 、文 学 家 。九 岁 能诗文,少与李峤以文辞齐名 ,号“苏李”。苏味道李峤二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 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初唐四杰
初 唐 四 杰 是 唐 代 诗 人 王 勃 、杨 炯 、卢 照 邻 、骆 宾 王 的 合 称 ,简 称 “王 杨 卢 骆 ”。
文章四友
在 初 唐 诗 坛 上 ,有 四 个 人 被 时 人 称 为 "文 章 四 友 ",他 们 是 :崔 融 、李 峤 、苏 味道、杜审言。
四 人 的 作 品 风 格 较 接 近 ,内 容 不 外 歌 功 颂 德 、宫 苑 游 宴 ,但 在 他 们 的 其 他 一 些 作 品 中 ,却 有 时 透 露 了 诗 歌 变 革 的 消 息 ,有 的 还 对 诗 歌 体 制 的 建 设 作 出 了 积 极 的 贡 献 ,从 高 宗 后 期 起 ,即 以 诗 文 为 友 ,"文 章 四 友 "因 此 得 名 。四 人 中 ,以 杜 审 言成就最高。
苏梅
苏梅,北宋诗人苏舜钦与梅尧臣的并称。
苏 诗 趋 向 粗 犷 豪 迈 一 路 ,梅 诗 则 多 委 婉 闲 淡 之 作 。因 此 ,欧 阳 修《 六 一 诗 话 》 品 评 道 : “圣 俞 ( 梅 尧 臣 ) 、 子 美 ( 苏 舜 钦 ) 齐 名 于 一 时 , 而 二 家 诗 体 特 异 。 子 美 笔力 豪隽 ,以 超迈 横绝 为奇 ;圣 俞覃 思精 微 ,以 深远 闲淡 为意 。各 极其 长 ,虽 善论者,不能优劣也。”这个意见是恰当的。
唐宋八大家
唐 宋 八 大 家 ,又 称 唐 宋 古 文 八 大 家 ,是 唐 代 韩 愈 ,柳 宗 元 和 宋 代 苏 轼 、苏 洵 、 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 中 韩 愈 、柳 宗 元 是 唐 代 古 文 运 动 的 领 袖 ,欧 阳 修 、三 苏 等 四 人 是 宋 代 古 文 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 、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 “古文运动”的倡 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皮陆
晚 唐 诗 人 皮 日 休 、陆 龟 蒙 的 并 称 。皮 日 休 为 苏 州 从 事 ,陆 龟 蒙 是 苏 州 人 ,他 们时相唱和,诗作数量很多,合编为《松陵集》,这是皮、陆并称的一个由来。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中 国 古 代 四 大 才 女 是 指 蔡 文 姬 、李 清 照 、上 官 婉 儿 、卓 文 君( 有 争 议 为 班 昭 )。 她 们 是 中 国 赫 赫 有 名 的 女 子 ,才 华 横 溢 、德 才 兼 备 ,令 多 少 后 人 无 比 向 往 、敬 仰 这 些 红 颜 , 真 正 揭 示 了 一 句 话 ——谁 说 女 子 不 如 男 !
酒中八仙
指 唐 开 元 年 间 长 安 市 上 的 八 位 嗜 酒 好 仙 的 “酒 仙 ”:一 仙 贺 知 章 、二 仙 汝 阳 王 李琎、三仙清和县公李适之 、四仙崔宗之 、五仙苏晋、六仙李白、七仙张旭 、八 仙 焦 遂 。 出 自 唐 杜 甫 《 饮 中 八 仙 歌 》 。 这 首 诗 描 述 了 当 时 长 安 市 上 “饮 中 八 仙 ” 的醉后之态。
竹林七贤
竹 林 七 贤 指 的 是 三 国 魏 正 始 年 间 ( 240-249) , 嵇 康 、 阮 籍 、 山 涛 、 向 秀 、 刘 伶 、王 戎及 阮咸 七人 ,先 有七 贤之 称 。因 常在 当时 的山 阳县( 今 修武 一带 )竹 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三曹
三 曹 指 汉 魏 曹 操 与 其 子 曹 丕 、曹 植 的 合 称 。因 他 们 父 子 兄 弟 在 政 治 上 的 地 位 和 文 学 上 的 成 就 ,都 对 当 时 的 文 坛 很 有 影 响 ,是 建 安 文 学 的 代 表 ,所 以 后 人 合 称 之 为 “三 曹 ”。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 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 陈 琳 、王 粲 、徐 干 、阮 瑀 、应 玚 、刘 桢 。这 七 人 大 体 上 代 表 了 建 安 时 期 除 曹 氏 父 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 认。
他 们 还 主 张 以 文 为 诗 ,议 论 人 事 ,如 韩 愈 的《 师 说 》,使 诗 有 散 文 化 的 倾 向 。 不 过 他 们 在 扭 转 大 历 以 来 平 庸 文 风 上 起 了 一 定 作 用 ,也 写 出 一 些 好 诗 。与 韩 孟 风 格相近的还有贾岛、卢纶等。
元白
元 白 指 中 唐 诗 人 元 稹 、白 居 易 ,他 们 重 写 实 ,尚 通 俗 ,他 们 发 起 新 乐 府 运 动 , 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大历十才子”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流派,他们既无共同的组织,也无共同的宣 言 ,但 是 他 们 有 着 共 同 的 思 想 基 础 和 审 美 趣 味 ,遵 循 着 共 同 的 创 作 原 则 ,又 相 互 唱和,交往密切,所以将他们看作是一个流派。
其称号及所指人名最早见于姚合的《极玄集》:“李端,字正己,赵郡人, 大 历 五 年 进 士 。与 卢 纶 、吉 中 孚 、韩 翃 、钱 起 、司 空 曙 、苗 发 、崔 峒 、耿 湋 、夏 侯审唱和,号十才子。”
南朝三谢
南朝三谢是对南朝三位谢姓名士的称呼,分别是谢灵运,谢惠连,谢朓。
元嘉三大家
元 嘉 三 大 家 指 的 是 南 朝 时 期 活 跃 在 文 坛 的 三 位 诗 人 :鲍 照 、谢 灵 运 、颜 延 之 , 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 被 称 为 “元 嘉 三 大 家 ”。 元 嘉 是 刘 宋 文 帝 的 年 号 。
大李杜
“大 李 杜 ”是 唐 朝 大 诗 人 “诗 仙 ”李 白 和 “诗 圣 ”杜 甫 的 并 称 。
小李杜
“小李杜”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
大历十才子
“大 历 十 才 子 ”是 中 唐 诗 人 李 端 、卢 纶 、吉 中 孚 、韩 翃 、钱 起 、司 空 曙 、苗 发 、 崔峒、耿湋、夏侯审的合称。
三苏
三苏指的是北宋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
父 子 三 人 在 文 学 成 就 上 各 有 建 树 ,因 此 被 人 合 称 为 “三 苏 ”,清 代 名 臣 张 鹏 翮 撰 大 门 联 赞 三 苏 : “一 门 父 子 三 词 客 ; 千 古 文 章 四 大 家 。 ”最 为 大 雅 。
苏门四学士
苏 门 四 学 士 即 黄 庭 坚 、秦 观 、晁 补 之 、张 耒 四 人 合 称 。四 人 都 出 自 苏 轼 门 下 , 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 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
王孟
王 孟 ,指 王 维 和 孟 浩 然 。山 水 田 园 诗 人 以 王 维 、孟 浩 然 为 代 表 ,因 此 也 称 王 孟诗派。
韩孟
韩 孟 是 指 唐 代 中 期 的 诗 人 韩 愈 和 孟 郊 。他 们 的 诗 虽 然 风 格 不 一 ,但 都 在 形 式 上刻意求奇,形成一种险怪的诗风。
四大边塞诗人
四大唐朝边塞诗人分别是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边 塞 诗 人 ,以 描 绘 边 塞 风 光 、反 映 戍 边 将 士 生 活 为 主 。汉 魏 六 朝 时 已 有 一 些 边 塞 诗 人 ,至 隋 代 数 量 不 断 增 多 ,初 唐 四 杰 和 陈 子 昂 又 进 一 步 予 以 发 展 ,到 盛 唐 则 全面 成熟 。其 中以 高适 、王 昌龄 、岑 参 、王 之涣 四位 善于 边塞 诗创 作 ,作 品较 为 出 名 , 因 此 史 学 其 并 称 为 “四 大 边 塞 诗 人 ”。
高岑
盛 唐 诗 人 高 适 和 岑 参 的 合 称 , 为 盛 唐 边 塞 诗 歌 代 表 诗 人 的 专 称 。 但 “高 岑 ” 并 称 ,则 始 于 他 们 的 好 友 杜 甫《 寄 彭 州 高 三 十 五 使 君 适 、虢 州 岑 二 十 七 长 史 参 三 十韵》:“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说他们两人成名较晚,而才学堪比沈约、 鲍照,原非专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