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师面试问题汇总
面试质量工程师的问题及回答

面试质量工程师的问题及回答
作为一名质量工程师,你需要拥有深入的技术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来确保产品质量。
当你面试质量工程师时,以下是一些问题及其可能的回答。
1. 你如何衡量产品质量?
回答:我会通过各种测试方法来评估产品的质量,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和用户体验测试。
我会把测试结果和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以便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要求。
2. 你如何处理缺陷跟踪?
回答:我会使用缺陷跟踪工具来追踪和管理所有缺陷。
我会确保每个缺陷都得到了适当的处理和修复,然后进行验证以确保缺陷被成功解决。
3. 你如何管理测试计划?
回答:我会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策略和测试计划。
我会确保测试计划与产品需求和质量标准保持一致,并确保测试计划与项目进度保持同步。
4. 你如何管理测试团队?
回答:我会建立一个高效的测试团队,确保每个成员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我会跟踪团队的进度,监督测试过程,并确保测试团队的工作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5. 你如何确保测试的可重复性?
回答:我会确保测试环境的一致性,包括硬件和软件配置。
我会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和步骤,以确保测试可重复性,并在测试过程中记录和分析测试结果。
以上是一些可能会在质量工程师面试中被问到的问题及其可能的回答。
这些问题旨在评估你的技能和经验,以帮助雇主确定你是否适合担任质量工程师的职位。
质量工程师面试常见问题及解答

质量工程师面试常见问题及解答以下是质量工程师面试常见问题及解答:1. 你对质量管理的理解是什么?答:质量管理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质量控制措施来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客户的要求和期望的管理方法。
它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等方面。
2. 你在前一家公司的角色是什么?你负责了哪些质量管理活动?答:在前一家公司,我担任质量工程师的职位。
我负责制定和执行质量计划,参与产品设计和工艺开发的评审,并进行过程控制和产品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同时也负责处理客户投诉并推动质量问题的解决。
3. 你如何评估和控制供应商的质量?答:评估供应商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审查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和质量管理过程,进行供应商的能力评估,进行供应商质量审核和访问,监测供应商的交付性能和质量指标,并建立供应商质量绩效评估体系。
对于控制供应商的质量,可以通过建立合同要求和规范,进行供应商质量验收和检验,以及定期进行供应商绩效评估等。
4. 当你面临产品质量问题时,你会如何处理?答:处理产品质量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步骤:首先,迅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识别,并找出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
其次,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推动问题解决。
最后,跟踪和监控解决方案的执行和效果,并采取措施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5. 你认为如何平衡质量和生产效率?答:平衡质量和生产效率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工艺流程,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实施合理的质量管理措施,以及持续改进生产过程来实现。
6. 如何应对不合格品和缺陷品?答:应对不合格品和缺陷品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本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
可以采用停产检查、追查失误、分析临时措施的对策等方式。
7. 你如何评估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答:评估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可以采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客户满意度调查等方法进行。
通过这些评估结果,可以识别出体系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措施以提升体系效果。
质量工程师面试题及答案

质量工程师面试题及答案1.你如何定义产品质量?答: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在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的基础上,具有稳定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质特征,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交付和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要求。
2.你如何评估产品质量?答:评估产品质量需要建立全面的质量评估体系和技能。
我会通过建立质量评估指标和方法体系,对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设计、生产、测试、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市场需求和标准要求。
3.你如何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答:制定质量控制计划需要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技能。
我会通过分析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和流程,包括检测和测试计划、质量管理计划、问题处理计划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要求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4.你如何处理产品质量问题?答:处理产品质量问题需要建立全面的问题处理体系和技能。
我会通过建立问题识别、分析和解决的流程和指标体系,及时处理产品质量问题,包括质量投诉、产品退货、客户维修等,以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避免质量问题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5.你如何监控产品质量?答:监控产品质量需要建立全面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技能。
我会通过建立质量监控指标和方法体系,对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监控和分析,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监控、产品出厂前的检测、市场反馈的监控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市场要求。
6.你如何进行质量改进?答:进行质量改进需要建立全面的质量改进体系和技能。
我会通过建立质量改进计划和流程,包括问题识别、分析和解决、根本原因分析、改进计划和实施等,以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7.你对ISO 9001标准的理解是什么?答:ISO 9001是一种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框架和流程,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满足客户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ISO 9001要求企业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和政策、质量管理流程、质量记录和文档等,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客户要求和标准要求。
质量主管及质量工程师最常用的33个面试问题及答案解析_加水印

质量部主管面试题1.MSA 怎样实施,有哪些特性需要关注,值在多少?解答:测量系统:指由测量人员、被测量、量具/夹具及其它设备、环境、操作程序/操作方法或软件所构成的系统;测量系统分析:为分析在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的结果中呈现的变异,必须进行统计研究。
此要求必须应用于在控制计划中所提出的测量系统。
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必须与顾客对于测量系统分析的参考手册相一致。
如果得到顾客的批准,其它分析方法和接受准则也可以应用。
测量系统分析分为计量型测量系统和计数型测量系统;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的五性:偏移、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针对不同的分析有不同的方法。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采用小样法、风险分析法和解析法;2.FMEA 的计算公式为什么这样计算?解答:FMEA 是一种风险风险工具,主要通过严重度(S)、频度(O)、探测度(D)来进行风险评价,针对风险较高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降低风险的发生的一种方法。
前期企业通常采用 SOD 三者乘机来计算风险顺序数,但当前这种方法不建议采用,可以采用 SD、SO 等方法进行判定,这个每家公司可以自行判定。
3. SPC 中为什么要有 PPK 和 CPK,一般分别都是怎样去获取的?解答:CPK 是过程能力指数,PPK 是性能指数。
Cpk 侧重于过程本身,给出的是过程固有的能够满足标准与规范的能力, Ppk 侧重于过程所引发的结果,给出的是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对当前过程性能的估计。
Ppk 是进入大批量生产前,对小批生产的能力评价,一般要求≥1.67;而Cpk 是进入大批量生产后,为保证批量生产下的产品的品质状况不至于下降,且为保证与小批生产具有同样的控制能力,所进行的生产能力的评价,一般要求≥1.33;一般来说,CPK 需要借助 PPK 的控制界限来作控制。
4.PPAP 阶段都有哪些工作要做?解答:PPAP 是用来确定供应商是否已经正确理解了顾客工程设计记录和规范的所有要求,以及其生产过程是否具有潜在能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按规定的生产节拍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
质量岗位面试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质量岗位面试的常见问题及解答作为品质工程师,转岗、跳槽在所难免,那么,如何让你的跳槽成功率更高,获得更好、更大的发挥平台呢?下面是一些质量岗位面试的常见问题,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CPK和PPk描述一下,说下他们区别,另CPK,PPK的要求?CPK和PPK都是形容过程能力,一般来说,项目开发初期主要看PPK,因为其取样是连续的,一般要求PPK》1.67,批量生产阶段一般看的是CPK,因为其取样是均匀分布的,一般要求CPK》1.33 。
2、供应商来料出现问题,如何处理?供应商来料出现问题,如何处理这个要分情况处理,一般都是退货、挑选、让步接收,看生产紧急程度和不良风险决定。
3、对供应商评鉴如何做,接着问评鉴到品质体系方面时候如何展开?一般是分供应商初评审和年度审核,体系方面的评价一般按产品审核、过程审核、体系审核三方面进行。
4、IATF16949和IS9001有什么区别,现在用的IATF16949是第几版的?5、用英语交流一段,介绍自己在学校所学,以及其他。
这个大家自由发挥吧6、产品量产前,QE做了什么,量产后,又做哪些工作,如何切入。
PPAP前,主要是样件试制过程中的不良整改跟踪,量产后,主要是质量维护,在PPAP批准之前需要介入,一般PPAP到SOP有1个月以上的时间,可以熟悉新产品及相关问题。
7、FMEA有什么作用?FEMA怎么做,关注什么?FMEA分DFMEA和PFMEA,一般在样件试制PPAP的时候就应该有了,主要关注的是风险指数RPN,有TOP10风险这么一说,或者大于100以上的需要有整改措施。
8、现有工作SPC如何开展?从数据统计开始,对关键特性用控制图的方式体现出来,在针对异常点进行改善。
9、问到IATF16949具体条文,什么8.3之类的是说什么内容,又什么什么的,是什么内容?这个一般来说体系工程师会比较熟悉。
10、QC七大手法,又具体问了直方图,你现有工作用到直方图了吗,用在哪些方面?如果回答了用minitab做的时候,又问minitab如何,现在minitab用的是什么版本?输入数据,导出图表,版本问题问的有些过了,目前记得是17版。
质量工程师岗位面试题及答案(经典版)

质量工程师岗位面试题及答案1.请介绍一下您的质量工程师背景和经验。
答案:我持有相关工程学位,拥有X年质量工程师经验,曾在ABC公司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维护,以及产品质量改进项目。
我还参与过供应商评估和协助开发团队实现质量目标。
2.谈谈您如何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答案:我会首先制定详细的质量计划,包括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各个阶段的控制点。
通过执行质量检验、流程审核和统计过程控制,我能够追踪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产品达到预期质量水平。
3.请描述一次您成功解决复杂质量问题的经历。
答案:在ABC公司,我们遇到了一个生产批次的不合格问题。
我领导了一个跨职能团队,通过根本原因分析确定了问题源头,并采取了临时和长期措施来解决问题,最终使产品质量稳定在标准范围内。
4.在质量改进方面,您有何经验?答案:我曾领导团队实施6西格玛项目,通过DMAIC方法改善了一个制造过程,使不良率降低了30%。
这个项目包括收集数据、流程分析、根本原因分析和制定改进方案等。
5.如何与供应商合作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答案:我会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和检验要求。
通过定期审核和供应商评估,我们可以监控原材料质量,并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6.您熟悉哪些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答案:我熟悉流程图、鱼骨图、散点图、直方图等质量管理工具,同时熟悉SPC、FMEA、PDCA等质量改进方法。
7.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您如何确保质量风险的控制?答案:我会在产品开发早期参与设计评审,识别潜在的质量风险并提出建议。
此外,我会与设计团队合作,确保设计满足质量标准,并在原型测试中进行验证。
8.请分享一次您在团队中成功推动质量文化建设的经验。
答案:我在上一家公司领导了一个质量培训计划,培训了200多名员工。
通过分享实际案例、质量知识和工具的使用,我们成功地提高了员工对质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9.如何处理客户投诉并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答案:我会首先迅速响应客户投诉,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质量工程师面试常见问题及解答

质量工程师面试常见问题及解答质量工程师面试常见问题及解答作为质量工程师,面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与工作相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旨在了解你对质量控制和过程改善的了解程度,以及你在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工程师面试问题及其解答,这些问题将帮助你更好地准备面试。
问题1:请谈谈你对质量控制的理解。
解答:质量控制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标准。
它涉及识别潜在问题,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监测和评估质量指标,以及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质量控制需要全员参与,确保每个环节的一致性,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问题2:你在以前的工作中如何解决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解答:在以前的工作中,我首先会进行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
这涉及将过程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找出其根本原因。
然后,我会制定一个改进计划,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接下来,我会与团队成员合作,推动改进计划的执行,并定期监测和评估结果。
我也会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以确保问题的解决与整个组织的目标一致。
问题3:你如何评估产品的质量?解答:评估产品质量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我会参考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产品符合基本的质量要求。
其次,我会进行抽样检验,评估产品的物理和功能性能。
此外,我还会进行可靠性测试,量化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
最重要的是,我会收集用户反馈和投诉,以了解他们对产品质量的感受。
问题4:你如何处理供应商质量问题?解答:处理供应商质量问题需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密切监管供应商。
首先,我会与供应商进行沟通,明确问题的具体原因。
然后,我会要求供应商制定纠正措施计划,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此外,我还会与供应商分享质量数据和指标,以确保他们实施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最后,我会定期评估供应商的绩效,以确保他们符合我们的质量标准。
问题5:你如何促进团队在质量方面的合作?解答:团队合作对于质量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我会与团队成员建立积极的沟通和合作关系,确保每个人都理解质量的重要性。
质量人员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

Q1、真正质量特性和代用质量特性有何区别?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称为真正质量特性;企业为满足顾客的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称为代用质量特性。
例如:汽车轮胎的使用寿命是真正质量特性,而其耐磨度、抗压和抗拉强度等则是它的代用质量特性。
可见,真正质量特性是顾客的期望和要求,而代用质量特性是企业为实现真正质量特性所作出的规定。
Q2、质量环有什么特点?(1)质量环中的一系列活动中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⑵质量环不断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一次提高。
Q3、影响产品质量的四个方面是什么?⑴市场调研质量。
(2)设计质量。
(3)符合性质量或制造质量。
(4)使用质量或售后服务质量。
Q4、质量检验阶段进行检验把关有什么缺点?⑴缺乏系统的观念,责任不明,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诿。
⑵在生产过程中缺乏预防,一旦出现废品,就是“既成事实”,一般很难补救。
⑶要求对成品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而百分之百的检验并不等于百分之百的准确,而且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样做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对于某些产品来说,这种检验在技术上也是不可能的,或毫无意义的。
Q5、质量管理学有哪些重要概念?(1)质量;(2)质量管理;(3)质量体系;(4)质量控制;(5)质量保证;⑹质量策划;(7)质量方针;(8)质量改进;(9)质量审核;(IO)质量认证;(11)管理评审;(12)质量成本等。
Q6、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核心是什么?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人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抓好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Q7、计量工作的任务是什么?有哪些特点?企业计量工作的任务,是以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为目的基础工作。
计量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一致性;②准确性;③可溯源性;④法制性。
Q8、计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⑴量具和化验、分析仪器必须配备齐全,完整无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K和PPK的区别“所谓PPK,是进入大批量生产前,对小批生产的能力评价,一般要求≥1.67;而CPK,是进入大批量生产后,为保证批量生产下的产品的品质状况不至于下降,且为保证与小批生产具有同样的控制能力,所进行的生产能力的评价,一般要求≥1.33;一般来说,CPK需要借助PPK的控制界限来作控制。
A++级Cpk≥2.0 特优可考虑成本的降低A+ 级2.0 >Cpk ≥ 1.67 优应当保持之A 级1.67 >Cpk ≥ 1.33 良能力良好,状态稳定,但应尽力提升为A+级B 级1.33 >Cpk ≥ 1.0 一般状态一般,制程因素稍有变异即有产生不良的危险,应利用各种资源及方法将其提升为A级C 级1.0 >Cpk ≥ 0.67 差制程不良较多,必须提升其能力D 级0.67 >Cpk 不可接受其能力太差,应考虑重新整改设计制程。
品质统计过程中的意义CPK: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是现代企业用于表示制程能力的指标。
制程能力强才可能生产出质量、可靠性高的产品。
制程能力指标是一种表示制程水平高低的方法,其实质作用是反映制程合格率的高低。
制程能力的研究在於确认这些特性符合规格的程度,以保证制程成品的良率在要求的水准之上,可作为制程持续改善的依据。
而规格依上下限有分成单边规格及双边规格。
只有规格上限和规格中心或只有规格下限和规格中心的规格称为单边规格。
有规格上下限与中心值,而上下限与中心值对称的规格称为双边规格。
当我们的产品通过了GageR&R的测试之后,我们即可开始Cpk值的测试。
CPK值越大表示品质越佳。
Cpk——过程能力指数CPK = Min(CPKu,CPKl)USL (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 规格上限。
LSL (Low specification limit): 规格下限。
ˉx = (x1+x2+...+xn) / n : 平均值。
T = USL - LSL : 规格公差。
U = (USL + LSL) / 2:规格中心。
CPKu = | USL-ˉx | / 3σCPKl = | ˉx -LSL | / 3σ影响CPK的因素编辑本段在加工过程中影响工序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设备方面:如设备精度的稳定性,性能的可靠性,定位装置和传动装置的准确性,设备的冷却润滑的保护情况,动力供应的稳定程度等。
•工艺方面:工艺流程的安排,工序之间的衔接,工艺方法、工艺装备、工艺参数、测量方法的选择,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工艺卡、操作规范、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等。
•材料方面:如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处理方法,配套件元器件的质量等。
•操作者方面:如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质量意识,责任心,管理程度等。
•环境方面:如生产现场的温度、温度、噪音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凈化、现场污染程度等。
Cpk应用讲议1. Cpk的中文定义为:制程能力指数,是某个工程或制程水准的量化反应,也是工程评估的一类指标。
2. 同Cpk息息相关的两个参数:Ca , Cp.Ca: 制程准确度。
在衡量「实际平均值」与「规格中心值」之一致性。
对於单边规格,因不存在规格中心,因此不存在Ca;对於双边规格,Ca=(ˉx-C)/(T/2)。
Cp: 制程精密度。
在衡量「规格公差宽度」与「制程变异宽度」之比例。
对於单边规格,只有上限和中心值,Cpu = | USL-ˉx | / 3σ。
只有下限和中心值,Cpl = | ˉx -LSL | / 3σ对於双边规格:Cp=(USL-LSL) / 6σ3. Cpk, Ca, Cp三者的关系: Cpk = Cp * ( 1 - |Ca|),Cpk是Ca及Cp两者的中和反应,Ca反应的是位置关系(集中趋势),Cp反应的是散布关系(离散趋势)4. 当选择制程站别Cpk来作管控时,应以成本做考量的首要因素,还有是其品质特性对后制程的影响度。
5. 计算取样数据至少应有20~25组数据,方具有一定代表性。
6. 计算Cpk除收集取样数据外,还应知晓该品质特性的规格上下限(USL,LSL),才可顺利计算其值。
7. 首先可用Excel的“STDEVP”函数自动计算所取样数据的标准差(σ),再计算出规格公差(T),及规格中心值(U). 规格公差T=规格上限-规格下限;规格中心值U=(规格上限+规格下限)/2;8. 依据公式:Ca=(X-U)/(T/2) ,计算出制程准确度:Ca值 (X为所有取样数据的平均值)Ca的评级标准及处理:等级Ca值处理原则A |Ca|≤12.5%作业员遵守作业标准操作并达到要求,需继续保持。
B 12.5%≤|Ca|≤25%有必要将其改进为A级。
C 25%≤|Ca|≤50%作业员可能看错规格或不按作业标准操作。
须检讨规格及作业标准。
D 50%≤|Ca|应采取紧急措施全面检讨所有可能影响之因素,必要时得停止生产。
9. 依据公式:Cp =T/6σ ,计算出制程精密度:Cp值Cp的评级标准及处理:等级Cp值处理原则A+ Cp≥1.67无缺点。
可考虑降低成本。
A 1.33≤Cp≤1.67状态良好维持现状。
B 1.00≤Cp≤1.33改进为A级。
C 0.67≤Cp≤1.00制程不良较多,须提升能力。
D Cp≤0.67制程能力歹差,应考虑重新整改设计程程。
10. 依据公式:Cpk=Cp(1-|Ca|) ,计算出制程能力指数:Cpk值11. Cpk的评级标准:(可据此标准对计算出之制程能力指数做相应对策)等Cpk值处理原则级A++ Cpk≥2.0特优,可考虑成本的降低A+ 2.0 > Cpk ≥1.67优,应当保持之A 1.67 > Cpk ≥1.33良,能力良好,状态稳定,但应尽力提升为A+级B 1.33 > Cpk ≥1.0一般,制程因素稍有变异即有产生不良的危险,应利用各种资源及方法将其提升为 A级C 1.0 > Cpk ≥0.67差,制程不良较多,必须提升其能力D 0.67 > Cpk 不可接受,其能力太差,应考虑重新整改设计制程。
12. Cpk和制程良率换算。
Cpk 每一百万件之不良合格率0.33 317310 68.30.67 45500 95.51 2700 99.731.33 63 99.99371.67 0.57 99.999952 0.002 100CPK与PPK都是表示制程能力的参数,PPK中添加了对过程特殊原因的关注,是描述过程性能的指标。
现代计算中多采用Minitab软件来实现,方便快捷。
过程能力编辑本段过程能力指数也称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
这里所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
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
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
若工序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若工序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
那么,应当用一个什么样的量,来描述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总分散呢?通常,都用6σ(即μ+3σ)来表示工序能力:工序能力=6σ若用符号P来表示工序能力,则:P=6σ式中:σ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工序的标准偏差工序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
但是这个参数能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
因此,还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
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
它是技术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即工序能力指数=技术要求/工序能力Cp=T/6σT——公差σ——总体标准差(或用样本标准差S)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k。
运用工序能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制程能力是过程性能的允许最大变化范围与过程的正常偏差的比值。
制程能力研究在於确认这些特性符合规格的程度,以保证制程成品不符规格的不良率在要求的水准之上,作为制程持续改善的依据。
当我们的产品通过了GageR&R的测试之后,我们即可开始Cpk值的测试。
CPK值越大表示品质越佳。
CPK=min((X-LSL/3s),(USL-X/3s))8D(8 Disciplines)问题解决8步法8D的原名叫做8 Disciplines,意思是8个人人皆知解决问题的固定步骤。
原始是由Ford公司,全球化品质管制及改善的特殊必备方法,之后已成为QS9000/ISO TS16949、福特公司的特殊要求。
凡是做FORD的零件,必须采用8D 作为品质改善的工具,目前有些企业并非 FORD 的供应商或汽车业的合作伙伴,也很喜欢用这个方便而有效的方法解决品质问题,成为一个固定而有共识的标准化问题解决步骤。
Discipline 1. 成立改善小组(Form the Team):由议题之相关人员组成,通常是跨功能性的,说明团队成员间的彼此分工方式或担任的责任与角色。
Discipline 2. 描述问题(Describe the Problem):将问题尽可能量化而清楚地表达,并能解决中长期的问题而不是只有眼前的问题。
Discipline 3. 实施及确认暂时性的对策(Contain the Problem):对于解决 D2 之立即而短期行动,避免问题扩大或持续恶化,包含清库存、缩短PM时间、加派人力等。
Discipline 4. 原因分析及验证真因(Identify the Root Cause):发生 D2 问题的真正原因、说明分析方法、使用工具(品质工具)的应用。
Discipline 5. 选定及确认长期改善行动效果(Formulate and Verify Corrective Actions):拟订改善计划、列出可能解决方案、选定与执行长期对策、验证改善措施,清除 D4 发生的真正原因,通常以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方式说明长期改善对策,可以应用专案计划甘特图(Gantt Chart),并说明品质手法的应用。
Discipline 6. 改善问题并确认最终效果(Correct the Problem and Confirm the Effects):执行 D5 后的结果与成效验证。
Discipline 7. 预防再发生及标准化(Prevent the Problem):确保 D4 问题不会再次发生的后续行动方案,如人员教育训练、改善案例分享(Fan out) 、作业标准化、产出BKM、执行FCN 、分享知识和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