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概论2(1)

合集下载

舞蹈概论2

舞蹈概论2

一舞蹈的定义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是时间的暂时定格。

1时空论波若瓦叶1581年《皇后喜剧芭蕾》俯视强调画面来自各的实践与感受2生命论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苏珊·朗格舞蹈艺术离人的生命本源最近,是人的审美发生的起点。

科林伍德的“一切语言和艺术之母”舞蹈起源于“生殖崇拜”说3情感论《乐记》《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4动态论5礼仪论6综合论奥尔德里奇:“不纯的艺术”。

两个前提1是作为独立的艺术的综合。

2是作为舞剧艺术的综合。

二舞蹈的本质特征事物所特有的、区别于他事物的性质,并可作为某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

舞蹈艺术区别于同级系统的其他艺术特性,是他作为艺术要素在艺术系统中存在的条件。

动——是舞蹈最本质的要素模仿论源于希腊词语模拟,英语中更多的是再现。

再现,要求艺术作品与现实世界应是感觉最接近的事物,必须具有某种相似性,接受这种艺术作品就依赖这种相似性的想象。

因此,产生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广。

是艺术的主导理论模仿论在中国中国芭蕾初期学演的第一部舞剧,就是情节芭蕾典范《无益的谨慎》,第一部创作芭蕾《红色娘子军》也是典型的情节作品。

结论:中国戏剧化舞蹈实验之路还没有走完。

模仿论支撑原因1艺术作品于现实世界的某种相似,能够引起人们的同情,反对,赞赏与愤怒,取得感情上的共鸣2欣赏习惯具有制约性与承继性表现论19世纪舞蹈艺术中出现表现主义的征兆20世纪魏格曼在德国挑起表现主义大旗,理论基点人体动律学1是人体动作产生的情绪意向,而不是宏观大自然的再现2情绪在表现主义中具有重要位置,是表现性舞蹈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但最终仍与内容意义有关3表现性舞蹈从动作出发,但不停留在动作模表关系1模仿性舞蹈的象征性隐藏在情节和任务的行为中在运用人体动作上走规范化的路;而表现性舞蹈的象征性则是动作与情感的结合,在动作运用上走表现开发的路2再现与表现为形式化舞蹈创造了好的环境,当形式化舞蹈理论过渡完成,作品得到认可,西方舞坛“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舞蹈表演专业《舞蹈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舞蹈表演专业《舞蹈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2016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舞蹈表演专业《舞蹈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大纲一、命题指导思想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舞蹈艺术概论》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遵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苏教职【2014】36号)、《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的通知》(苏职教【2015】7号)要求,以《舞蹈艺术概论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舞蹈艺术概论》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舞蹈艺术概论》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要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范围本课程考试范围包括六个主要知识点,注重考查学生对舞蹈艺术概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度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安排如下:(二)考核能力要求1.了解⑺)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能够准确再认、再现,即知道“是什么”。

相应的行为动词:了解、认识、知道。

2.理解(B)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在了解基础上,能够深刻领会相关知识、原理、方法,并藉此解释、分析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么”。

相应的行为动词:理解、熟悉、领会。

3.掌握(C)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原理、法则和方法,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即清楚“怎么办”。

相应的行为动词:掌握、应用、运用。

(三)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三、试卷结构(一)题型及比例(二)难易题及比例全卷试题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三个等级,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占分比例约为7:2:1。

(三)内容比例四、考试形式和时间(一)考试形式闭卷、机考(二)考试时间30分钟(三)试卷满分值50分五、典型题示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舞蹈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舞蹈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2.期末考核:舞蹈作品欣赏与分析的笔试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课程总结
八、课程总结
课程结束后,将进行全面的教学总结,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以下方式对课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1.收集并分析学生的考核成绩,评估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技能水平。
2.组织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2.期中考核:以小组形式提交一份舞蹈作品分析报告。
3.期末考核:闭卷考试,内容涵盖整个学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
4.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进步与反思,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十、教学保障措施
1.定期组织教师团队进行教学研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舞蹈活动,拓宽艺术视野。
2.实践教学:共计16周,每周2课时,共计32课时。
3.课程考核:期末进行舞蹈作品欣赏与分析的笔试考核,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践参与等)占总成绩的40%。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舞蹈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等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舞蹈作品,使学生了解各种舞蹈风格及创作技巧。
舞蹈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舞蹈种类及舞蹈创作技巧,培养其舞蹈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
1.舞蹈艺术的基本概念
(1)舞蹈的定义及特点
(2)舞蹈的功能与价值
2.舞蹈艺术发展简史
(1)中国古代舞蹈
(2)中国近现代舞蹈
八、教学要求
1.学生应按时参加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习,不得无故缺课。
2.学生需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舞蹈作品分析、论文撰写等。

《舞蹈艺术概论》

《舞蹈艺术概论》

什么是舞蹈艺术?舞蹈,艺术的一种,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是经过提炼(典型化)、组织(节奏化)、美化(造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手段。

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比表达作者——舞者(编导和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舞蹈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

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起源于远古人类劳动生产(狩猎、耕作等)、战斗操练、性爱活动的模仿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情感、思想、意识等内在精神世界的需要。

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舞蹈艺术的审美社会功能是审美的愉悦性和审美的功利性的统一。

舞蹈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开展文化娱乐、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艺术形式。

舞蹈的审美特征:1、从各种艺术形式所使用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的比较中来考察舞蹈与其他艺术不同的审美特征。

2、从审美主体(观众)对不同的审美客体(各种艺术作品)的感受特点的比较来看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审美特征。

3、从各种艺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方式和手法的比较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的艺术特性:1、直觉性 2、动作性 3、节奏性 4、造型性其中,舞蹈动作,一般可大致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三类。

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

外在节奏又可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

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其创造性的劳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审美情感的渗入 2、典型化的提炼创造 3、运用专业技巧创造美的形式舞蹈的空间运动线可分为:斜线(对角线)、竖线(纵线)、横线(平行线)、圆线(弧线)、曲折线(迂回线)等五种。

舞蹈艺术概论 2

舞蹈艺术概论 2

舞蹈艺术是通过人体优美的动作和造型,节奏和情节对人们一个时代生活中美的理解和愿望,感情和幻想的反映和体现。

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娱乐,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更美,鼓舞人们为着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本课系统的教授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艺术的发展;舞蹈的种类;舞蹈语言;舞蹈传播;舞蹈美感;舞蹈表演的审美规范;舞蹈作品的构成;舞蹈的欣赏和评价以及新中国舞蹈艺术50年启示录。

第一部分舞蹈的艺术特性即是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动态的形象。

第一节舞蹈形象是直观的动态的形象一直觉性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通过人们的视觉来进行审美和感知的。

直觉性的特点就规定了在舞蹈作品中所要表现和说明的一切,都必须通过艺术的形象直觉地表现出来。

舞蹈中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活动时,不用语言,必须用人物的行动和动作直接表现出来二动作性舞蹈形象是直观的艺术形象,而不是静止状态的直觉形象,是不停流动状态的直觉形象。

若舞蹈者在舞台上的动作终止了,就意味着舞蹈作品的结束或消失。

舞蹈动作1 表情性动作:描绘人物的情感,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动作。

具有一定的类型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2 说明性动作:展示人物行动的目的和具体内容的动作。

具有模拟性和象征性的特点。

3 装饰性联结性动作:没有明显的含义,起装饰和衬托的作用,有时作为过渡动作。

三节奏性任何舞蹈都是有节奏的,没有节奏便没有舞蹈节奏内在节奏: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在人的机体内部所引起的各种不同节奏的发展变化。

外部节奏:可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

四造型性舞蹈动作是人体的自然生活动作,经提炼,加工,美化而来的。

舞蹈动作具有造型性,是舞蹈动作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主要的因素。

舞蹈又称作是一种动态的造型艺术。

舞蹈艺术的造型性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

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

也就是舞蹈的构图---舞蹈者在舞台三度空间所占据的地位和活动的路线。

人体动作姿态造型美的标准,服从于人们对形式美的审美观念:姿态造型美古典舞蹈动作讲究“曲,圆,收”民族民间舞蹈呈现曲线的运动过程民间舞蹈家提出要“三道弯”才美对称和平衡美,矫健的美,阳刚的美舞蹈作品构成的要素--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据舞蹈家的分类,舞蹈的空间运动线,可分为:斜线(对角线),竖线(纵线),横线(平衡线),圆线(弧线),曲折线(迂回线)舞蹈画面造型的分类方形三角形圆弧形梯形菱形第二节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属性是抒情性1 舞蹈在表现人的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真实,直切,纯朴,激越,丰富,深厚等往往是其他艺术所不能及的。

202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考研辅导资料《舞蹈艺术概论》

202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考研辅导资料《舞蹈艺术概论》
全书分十一章,从远古时代直至明清时期。每一章里既有历史背景,又有乐舞作品、 人物、事件,以及相关的诗歌辞赋和图像。从黄帝制管律、尧舜造琴瑟、周公制礼作 乐、秦汉乐舞百戏、唐宋歌舞大曲、明清戏曲歌舞……作者引领我们走入古代乐舞发 展的漫长历程。
一部乐舞史根植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一部乐舞史折射了社会历史的兴衰,乐 舞里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本书是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课题, 是作者潜心研究七年的学术成果。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并获得新闻出版总 署“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
参考书目:《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本书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全书贯彻以论带史的总体原则,首先用 10000年前的*舞蹈文物作为起点,从自娱性的原始舞、民间舞、交谊舞,逐一论述到 表演性的宗教舞、民间舞、国标舞、古典舞。其中的舞蹈个案来自五大洲的数十个民 族、国家和地区,然后分别论述芭蕾和现代舞这两大世界性的舞种,以及由此派生出 来的舞蹈剧场、身体剧场、当代舞、舞踏和新媒体舞蹈,并对各自的来龙去脉、逻辑 定义、名词解释、艺术特征、不同流派、不同时期,*代表性的编导家、表演家、教育 家和作曲家及其代表作,逐一进行评介与分析。“附录”《大趋势:新世纪国际舞坛 的回顾与展望》,则将引领诸位读者朋友或尽情遨游于世界舞蹈的精彩大潮,或一举 攀登上国际舞坛的制高点,并最终成为真正拥有中国背景、国际胸襟的有用之材。
微信关注公众号:艺研院考研助手 淘宝商城:才思资料馆
参考书目:《舞蹈艺术概论》
《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自1997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舞者和舞蹈爱好者的欢迎和厚爱, 北京和各省市的很多艺术院校舞蹈系把它作为舞蹈理论课程的教材。1998年10月获第十一届华 东地区很好文艺图书二等奖。

舞蹈艺术概论

舞蹈艺术概论
当代舞
融合多种舞蹈元素和表现手法 ,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创新性 ,反映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
02
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
古代舞蹈艺术
01
02
03
原始舞蹈
起源于劳动、祭祀、战斗 等生活场景,具有模仿性 和象征性。
宫廷舞蹈
古代帝王将相享乐时跳的 舞蹈,具有礼仪性和规范 性。
民间舞蹈
反映古代人民劳动、生活 、爱情等主题的舞蹈,具 有多样性和地域性。
格和创新性。
舞蹈艺术的风格与流派
古典舞蹈
民族舞蹈
古典舞蹈注重规范的动作和优雅的气质, 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控制力,如芭蕾舞等 。
民族舞蹈源于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 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如 中国舞、印度舞等。
现代舞蹈
街舞与流行舞蹈
现代舞蹈追求自由、个性和创新,打破了 传统舞蹈的束缚,强调舞者的内心情感和 自我表达,如当代舞、爵士舞等。
舞蹈可以通过动作、造型和表情等表演手段,将戏剧中的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戏剧的魅力和感染力

舞蹈、音乐、戏剧的综合艺术表现
舞蹈、音乐、戏剧的互补性
舞蹈、音乐和戏剧各自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特点,它们之间的互补性可 以产生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例如,在舞剧中,舞蹈、音乐和戏剧可以相互 融合,共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
动作捕捉和数字化技术可以精确记录和分析舞蹈 动作,为舞蹈创作、教学和排练提供更加高效和 准确的工具。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促进了舞蹈艺术的传播 和交流,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欣赏舞蹈艺术。
未来舞蹈艺术的展望与挑战
全球化与本土化
创新与传统

舞蹈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笔记

舞蹈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笔记

第一章舞蹈的本质和审美特征舞蹈舞蹈是以人体本身为物质材料,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得人们内在的深层的精神世界,以生动具体可被感知的舞蹈形象来表达舞蹈创作者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的艺术形式。

是一种时间性与空间性紧密结合的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舞蹈表现性舞蹈表现性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属性。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语言表现主题情思的一种艺术形式,表现人的情感是其艺术特长。

舞蹈在表现人多方面的复杂情感及其所达到的细腻、强烈程度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

舞蹈艺术形象离不开人体动作造型的具象性,所以不论什么形象都具有一定的再现性特点,但是这种再现是饱含表现性的再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现。

第二章舞蹈的艺术特性舞蹈动态性舞蹈动态性是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

因为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动作是舞蹈的创作者与观众交流的媒介,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以及人们对舞蹈进行的审美感知活动都需要通过舞蹈动作得以体现。

由于舞蹈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所以舞蹈的动态性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空间范围内表现为舞蹈的造型性,在时间范围内表现为舞蹈的节奏性。

舞蹈节奏性舞蹈节奏性是舞蹈艺术特色之一,舞蹈艺术本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是舞蹈与音乐紧密结合的纽带。

节奏是构成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符合一定运动规律的、节奏化的动作才可能成为舞蹈动作,而且只有合乎节奏的舞蹈动作才能使人们从中体验和感受舞蹈艺术特有的韵律美。

舞蹈的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二者在舞蹈作品中相辅相成。

舞蹈造型性舞蹈造型性是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

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美感形象必须通过提炼和美化了的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符合造型艺术审美规范要求的人体动作和姿态表现出来,所以说舞蹈是一种动态的造型艺术。

舞蹈的造型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二是指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

舞蹈虚拟性舞蹈虚拟性是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