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概论1
舞蹈艺术概论审美意识名词解释

舞蹈艺术概论:审美意识名词解释一、舞蹈艺术概论1. 舞蹈艺术的定义舞蹈艺术是一种利用人体动作、音乐和空间等元素进行表达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身体的运动、姿势和舞步,以及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传达情感、思想和意境,是一种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2. 舞蹈艺术的分类舞蹈艺术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舞蹈动作和风格,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理念。
3. 舞蹈艺术的发展历史舞蹈艺术自古至今在世界各地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不同文化的舞蹈形式都有独特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舞蹈艺术也受到了宗教、民俗、戏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
二、审美意识名词解释1. 审美意识的概念审美意识是指个体对美的敏感和鉴赏能力,是对美的感受、认识和评价的主体心理过程。
在舞蹈艺术中,审美意识决定了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欣赏程度和艺术价值的认知。
2. 审美标准审美标准是对美的认识和评价的规范和准则,是在特定文化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美的认知模式。
在舞蹈艺术中,审美标准包括了舞蹈动作的优美和精准、音乐与舞蹈的和谐配合、舞蹈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等方面的要求。
3. 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指人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
在舞蹈艺术中,观众通过欣赏舞蹈作品,会产生愉悦、感动、震撼等不同程度的审美情感,这些情感体验也是舞蹈艺术作品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4. 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提高其对美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从而推动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在舞蹈艺术中,审美教育对于培养观众的欣赏能力和舞蹈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5. 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指人们对美的评价和认识的结果,是对美的尊重与推崇,是对艺术作品的认可和肯定。
在舞蹈艺术中,观众、评论家、艺术家等审美主体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标准来评价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形成了对舞蹈艺术的多元化认知和理解。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总结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总结第一章:舞蹈的定义和起源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节奏和空间表达情感和意义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人类生活的早期阶段,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世界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探索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的舞蹈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定义和起源。
第二章:舞蹈的基本元素舞蹈的基本元素包括身体动作、节奏、音乐、空间和时间。
身体动作是舞蹈的核心,通过不同的动作方式和技巧,舞者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节奏和音乐则为舞蹈提供了感性和情感上的支持。
空间和时间则决定了舞者在舞台上的位置和动作的顺序。
第三章:舞蹈的类型和风格舞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和风格,如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和街舞等。
每种类型和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巧要求。
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舞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和艺术表达形式。
第四章:舞蹈的表演和欣赏舞蹈的表演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和舞台表现力。
通过不同的舞蹈表演形式,如独舞、群舞和合唱舞等,舞者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观众在欣赏舞蹈时,可以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第五章:舞蹈的教育和培训舞蹈的教育和培训是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的教学和训练,舞者能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舞蹈教育也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第六章:舞蹈与社会舞蹈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传达出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够带来丰富的娱乐和文化体验。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舞蹈也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交融,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舞蹈艺术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舞蹈类型和风格,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舞蹈的表演和欣赏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和观众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舞蹈的教育和培训是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舞者能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舞蹈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传达出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够带来丰富的娱乐和文化体验。
舞蹈艺术概论全书归纳

舞蹈艺术概论全书归纳
《舞蹈艺术概论》全书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引言:介绍了舞蹈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舞蹈的特点。
二、舞蹈的历史:介绍了传统舞蹈的发展历史,以及现代舞蹈的发展历史,涵盖了古典、现代和流行等多个不同时期的舞蹈。
三、舞蹈艺术的类型:分类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舞蹈,如民族舞蹈、古典舞蹈、现代舞蹈、芭蕾舞等。
四、舞蹈的表现形式:介绍了舞蹈的表现形式,如舞者的姿态、动作、音乐、舞台布置等。
五、舞蹈表演的技巧:介绍了舞蹈表演中的技巧,包括舞者的表现方法、舞台礼仪、表演技巧等。
六、舞蹈教学的概念:介绍了舞蹈教学的基本理念,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七、舞蹈艺术的发展:介绍了舞蹈艺术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变化,以及近年来舞蹈艺术的发展趋势。
舞蹈艺术概论

名词解释1.表演性动作:指具有描绘人的情感,展现人的思想,刻画人的性格功能的舞蹈动作。
这类动作具有一定类型性和概括性的艺术特点。
2.舞蹈造型性: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
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美感形象,必须通过提炼和美化了的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符合造型艺术审美规范要求的人体动作和姿态表现出来。
舞蹈造型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一是指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即舞蹈者在舞台空间的运动线和相对的静止画面,亦称舞蹈构图)。
3.民间舞: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
4.模仿论:这是艺术起源中最古老的理论,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
他们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模仿,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
只是由于模仿的对象不同,所用的媒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艺术种类。
有一些人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模仿许多事物,而另一些人则用声音来模仿。
舞蹈者的模仿则只用节奏,他们借姿态的节奏来模仿各种“性格”,感受和行动。
5.巫术论:是现代西方最占优势的一种艺术起源的理论,为不少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家和文艺理论家所赞同。
这种理论创始人为英国的人类学家泰勒。
他提出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限,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因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魔法巫术,祭祀礼仪等活动。
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舞蹈,甚至舞蹈是其主要的内容。
6.舞蹈意境:在舞蹈作品中,已经过提炼美化的人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结合其他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情景交融,并能引发观众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境界。
7.舞蹈题材: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
是舞蹈编导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
8.舞蹈主题: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
9.舞蹈环境:舞蹈作品中特定的空间与时间,是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和舞蹈情节事件发生的具体生活场景。
舞蹈艺术概论

⑥宣传教化、团结群众
《百兽率舞》体现了舞蹈的教育功能,特点一是以舞蹈的特性和人的特性决 定的,从古至今从未消失,人的根本性意识就是他有自娱意识。
①独舞:又叫单人舞,是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 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 的独立的舞蹈作品;
另一类为舞剧和大型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独舞演员要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有较高的表演技巧和
较强的刻画人物的能力。通常由具有较高艺术表现力的演员担任。
②双人舞:由两个人(通常为一男一女)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 来表现人物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 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的一个主题的舞蹈。一般亦可分为两类:一 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群舞:凡六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
⑤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 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⑥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从古代乐舞到今天的各民 族的民间舞蹈中,歌舞一直是占有重要位置的艺术样式。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 又善于叙事,能表现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舞蹈的概念
舞蹈艺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 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艺 术。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

舞蹈艺术概论第二章舞蹈的艺术特性第一节舞蹈形象是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
它具有:1、直觉性: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眼睛)来进行审美感知的。
2、动作性:舞蹈形象是一种不停流动状态的直觉形象。
舞蹈动作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
3、节奏性:舞蹈的动态形象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动态形象。
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4、造型性:舞蹈是一种动态的造型艺术。
包括:人体动作的姿态和舞蹈的构图第二节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是抒情性抒情性——舞蹈最重要的内部艺术特征,是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是舞蹈艺术的一个主要审美特征,这是舞蹈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决定的。
在生活中,我们把表现人的各种情感和情绪的动作称为表情性动作。
分为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舞蹈是一种抒情性的艺术,舞蹈擅长于抒情,但并不等于说不能用舞蹈的艺术手段表现比较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性格的矛盾冲突。
我们认为“在抒情中叙事”和“在叙述中抒情”是情节性舞蹈和舞剧结构比较理想的艺术表现方法。
舞蹈中的情感是体现着一定思想内涵的情感,而舞蹈中所蕴含的思想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思想。
第三节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综合性:舞蹈是与音乐、美术、诗歌等艺术手段和艺术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集时间性、空间性为一体。
小结从舞蹈的外化形态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舞蹈形象的直观动态性;从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它的抒情性;而从舞蹈艺术展现方式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则是它的艺术综合性。
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以具有节奏性和造型性的直观的动态的舞蹈形象,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第三章舞蹈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舞蹈的功能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在社会生活中所应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是舞蹈的功能。
舞蹈艺术概论教案

舞蹈艺术概论教案
教案名称:舞蹈艺术概论
教学目标:
1. 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2. 掌握舞蹈艺术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1. 舞蹈艺术的定义和分类
2. 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的训练
4. 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5. 舞蹈表演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舞蹈视频或展示舞蹈图片,引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舞蹈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的训练,包括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训练
4. 欣赏:观看经典舞蹈作品的视频,并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舞蹈表演,让他们实践所学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舞蹈作品,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资源:
1. 舞蹈视频和图片
2. 舞蹈教学辅助材料
3. 舞蹈教学器材和场地
教学反思:
1. 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鼓励学生多参与舞蹈艺术活动,拓展舞蹈艺术的视野和经验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过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其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身体协调和表现能力。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1.整理核心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第1章舞蹈的本质和审美特征1.1复习笔记一、舞蹈的艺术本质1艺术的本质(1)主要学派主要学说有两大派,即“艺术是现实的模仿再现''和“艺术是人的情感表现”。
此后又出现了“艺术在于形式的创造”“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即直觉”“艺术是人的原始本能冲动”等其他学说。
(2)代表人物①列夫•托尔斯泰a.王要观点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艺术论》中从情感的真挚性、感染性和宗教性等方面来探讨情感作为艺术的本质,他认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只要作者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了观众和听众,这就是艺术"。
b.艺术的定义列夫•托尔斯泰给艺术下的定义是:“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将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被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②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列夫•托尔斯泰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订正,认为:a.语言在表现人们的感情的同时也表现人们的思想。
b.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于一个人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他在四周的现实的影响下所体验过的感情和思想,并且给予它们以一定的形象表现。
③我国文艺界我国文艺界大多认同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将其作为对艺术认识的出发点。
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
2舞蹈的艺术本质(1)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具有艺术的本质属性,且受艺术共性的制约。
(2)舞蹈艺术是以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艺术概论1、、对舞蹈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是从事一切舞蹈工作的基础。
2、艺术是现实的模仿再现,艺术是人的情感表现。
一、舞蹈的本质什么是舞蹈: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基础)。
凡是借着人体有组织和有规律的动作(对动作的要求),通过作者对自然或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源于生活),然后用精炼的形式和技巧(编舞技巧),集中地反映了某些形象鲜明的人物和故事,表现个人或者多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情感、思想、立意)的都可称为舞蹈。
(一)、舞蹈的艺术本质——艺术属性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应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
(二)、舞蹈的社会生活审美本质1、舞蹈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活动。
2、舞蹈是一种社会文化。
3、舞蹈是人的生命活力的悦动,精神世界的表露。
(三)、舞蹈的本质内涵什么是舞蹈艺术:舞蹈,艺术的一种,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是经过提炼(典型化)、(加工)组织(节奏化)、美化(造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手段。
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舞者(编导和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舞蹈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
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起源于远古人类劳动生产(狩猎、耕作等)、战斗操练、性爱活动的模仿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情感、思想、意识等内在的精神世界的需要。
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舞蹈艺术的审美社会功能是审美的愉悦性和审美的功利性的统一。
舞蹈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开展文化娱乐、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舞蹈与姊妹艺术1、再现性艺术:偏重于再现事物的客观形态,描摹客观的现实生活。
如雕塑,电影。
2、表现性艺术:偏重于表现人自身的内心情感。
如音乐,诗歌等3、任何艺术都是再现与表现的结合,但有不同的偏重。
舞蹈是偏重于表现性的艺术。
4、舞蹈以表现性为主的、表现与再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艺术。
5、舞蹈是什么:用人体表现人的情感的视听结合和动觉性的以表现性为主的,表现与再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艺术。
三、舞蹈艺术的特性(一)、舞蹈形象是直观的动态性形象——从舞蹈本体出发1、直觉性2、动作性3、节奏性4、造型性(二)、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属性是抒情性——舞蹈本体(三)、舞蹈是一种综合性艺术。
第三章舞蹈的种类一、中国舞蹈历史原始社会金石之乐夏商周舞蹈进入表演领域汉代翘袖折腰之舞唐代民族大融合宋元明清纯舞所衷,戏曲开始二、我国舞蹈的分类1、生活舞蹈:指与人们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有利目的性比较明确,参与性强、有广泛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
包括:习俗,祭祀,社会,自娱,体育,教育/2、艺术舞蹈:指由专业和业余舞蹈家,创作的舞蹈艺术作品,具有舞台效果。
根据其各自不同的艺术概念大多分为四种: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
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体裁和样式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诗)、歌舞剧、舞剧等九类。
根究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三类。
3、杂技并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
因此,具有更多的观赏性的娱乐性。
舞蹈虽然也强调舞蹈动作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
/4、舞蹈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视、听觉综合艺术。
5、舞蹈动作,一般大致可以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
A表情性动作,是描绘人物的情感、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动作。
B说明性动作,是展示人物行动的目的和具体内容的动作。
C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一般没有明显的含义,在舞蹈中起装饰和衬托的作用,有时也用它作为表情性动作和说明性动作相互转换和连接的过渡动作。
6、根据我国舞蹈家们的分类,舞蹈的空间运动线,可分为:斜线(对角线)、竖线(纵线)、横线(平行线)、圆线(弧线)、曲折线(迂回线)等五种。
斜线;一般表现有力的推进,并有延续和纵深感,长于表现开放性、奔驰性的舞蹈。
能够抒发人物豪情满怀、勇往直前和明朗、乐观等情感和性格。
竖线:径直向前的竖线,具有强劲的动势,可以使观众产生直接逼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长于表现那些正面前进的舞蹈。
横线:一般表现缓和、平定、平静自如的情绪。
圆线:一般给人以柔和、流畅、匀称和延绵不断的感觉。
曲折线:一般给人活泼、跳荡和游动不稳定的感觉。
7、舞蹈的画面造型,一般可分为:方形、三角形、圆弧形、梯形、菱形等基本图形。
一般来说,方形给人以稳定感觉,三角形给人以力量,圆弧形则带有柔和流畅之感。
菱形、梯形一般给人有开阔的概念。
8、根据国内外众多优秀舞剧的创作经验,我们认为“在抒情中叙事”和“在叙事中抒情”是情节性舞蹈和舞剧结构比较理想的艺术表现方法。
/9、.我们认为,音乐在舞蹈中一般有三个主要方面的作用:A、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与舞蹈一起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B、对舞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气氛进行渲染和衬托。
C、在舞剧作品中,音乐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还要有明显的戏剧性因素,表现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10.广义的舞蹈:指的是凡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经过组织美化、具有节律的动态的人体文化现象,均可看作是舞蹈或者是亚舞蹈,它既可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也兼有其他功能。
11.狭义的舞蹈:指的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手势、面部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生活、创造艺术形象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12.审美中介:领会、感受社会事物、自然景物或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美的中间媒介。
舞蹈的社会功能是以数千年的舞蹈实践中总结出的客观存在,但是,这些功能在实践中能取得何等效果,则和舞蹈活动的美感程度有很大关系,只有群众为这些活动的美感所吸引,他们才能被感染甚至积极投入,然后,才可能在他们中产生作用和影响。
13.不同种类的舞蹈,都是在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为了适应反映和表现不同内容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一般的说,在社会发展的较低阶段,舞蹈的种类和体裁都比较简单,而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就会不断的发出新的舞蹈艺术品种,出现新的舞蹈体裁,舞蹈形式的演变和发展也将会更加复杂多样。
特别是我国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社会更加迅猛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单独提高,我国舞蹈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14.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以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
生活舞蹈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六类。
15、.民间舞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累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
其主要艺术特点:①.载歌载舞,自由活泼。
②.巧用道具,技艺结合。
③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④自娱娱人,意旨统一。
⑤.情之所至,即兴发挥。
四、舞蹈的功能(一)、古代功能:娱乐(以舞欢庆),祭祀与祈祷,交流,择偶,健身,习武,战斗,狩猎,劳动,礼仪生活,教育(二)、现代功能: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增强体质、延长青春欣赏愉悦、陶冶情操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宣传教化、团结鼓励第四章舞蹈的起源一、舞蹈起源论: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表情论、性爱论、劳动论二、劳动综合论把劳动看成是艺术最主要的起源,但也不排斥艺术起源的其他因素,因此认为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是劳动生产、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在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审美需要。
三、影响舞蹈发展的外部因素经济对舞蹈发展的影响——生产力——专业舞者——商业属性——自由政治对舞蹈发展的影响——政治在上层建筑中的领导作用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对舞蹈发展的影响——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同步五、影响舞蹈发展的内部因素不同时代的舞蹈之间的影响——纵向的继承、线性发展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的相互影响——横向的吸收、面性发展六、1.舞蹈在人们生活中不能像原始时代那样独领风骚,这是时代、历史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不能以此就断然认为是舞蹈本省的退步。
舞蹈艺术本身只是在各种艺术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中,只有在与各种艺术的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结合,才能更快的发展自己和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所能转移的。
2.舞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此,它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特别是某一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处于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地位的意识形态,对舞蹈发展的影响就会更直接,作用也就更大。
第五章舞蹈作品对的内容与形式一、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一)、关系: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是舞蹈家创造性劳动的结晶舞蹈艺术反映和表现生活的美学原则*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任何舞蹈作品的创作都必须经过:社会生活——舞蹈家的创作活动——舞蹈作品.这个完整的运动发展过程。
(二)、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任何由人类创造并流传的艺术形式都来源于人类所处的社会生活中。
(三)、舞蹈作品是舞蹈家创造性劳动的结晶社会生活是丰富的、生动的,同时也是日常化的,艺术作品向社会生活取材之后,需经过艺术家的再度创作才能成为艺术作品。
过程:生活——创作——作品。
创造性劳动的三个方面:1、审美情感的深入2、典型性的提炼创造3、运用专业技巧创造人类美的形式(四)、舞蹈艺术反映和表现生活的美学原则1、感物而动,直抒胸臆2、缘物寄情,托物言志3、设事表情,构景抒怀4、宣叙并重,情景交融二、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1、研究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研究舞蹈艺术的重要方面。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
事物的内容是构成这一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则是该事物内在要素的外化,是内在要素的组合方式和表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