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新版)青岛版

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教学目标】1.在实际应用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熟悉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学会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去解题,积极地参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活动,并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3.能够灵活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熟悉分类讨论思想。
【学习重点】异号两数相加计算方法与技巧。
【学习难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回顾课本第44页有关黄河水位的例子。
让学生体会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以及一个数与0相加的在实际问题中的不同意义,师生共同做课本第45页题目。
师提问: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这是我们这节课一起与大家探讨的主要问题。
(出示课题)有理数的加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看课本第45页,观察水位的变化情形与学生相互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把两个有理数相加归纳为(1)、同号两数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3)一个数同零相加这三种情形。
初步形成有理数相加的做题方法。
2.( 补充)借助数轴来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
假定一个物体向前后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前运动为正,向后为负,向前运动8m,记作+8m,那么向后运动3m,记作-3 m。
(1)(小组合作)把我们已经得出的几种有理数相加的情况在数轴上用运动的方向表示出来,并求出结果,解释它的意义。
(2)交流汇报。
(各学习小组的汇报结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3)说一说有理数相加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①符号,②绝对值的和与差)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4)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有理数加法法则。
(用投影仪展示)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3. 自学课本例1,并独立解决(2)(3)(4)三个小题。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导学案:1.3有理数的加减法(20210713001618)

第一章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法》导教案(1) N0:8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论________教师评价 _______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的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经历研究有理数加法法例的过程,加深对有理数加法法例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自学教材 16—18 页总结有理数的加法法例:(1) 同号两数相加,例 1、计算( -4 )+(-5 )第一步:确立种类(-4 )+(-5 )(同号两数相加)第二步:确立和的符号(-4 )+(-5 )=- ()(取同样的符号)第三步:确立绝对值(-4 )+(-5 )= -9(把绝对值相加)练习: 3+2 =(-3 )+(-2 )=(-1)+(-6)=(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例 2、计算( -2 )+6第一步:确立种类(-2 )+6(异号两数相加)第二步:确立符号∵6 2,∴( -2 )+6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第三步:确立绝对值∵ 6-2=4,∴( -2 )+6=+4(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练习 :(-3)+4=+()=3+(-4 )=-()= 5+(-7)==( -12 )+19==同学们知道有理数的加法的步骤吗?①确立种类;②确立和的(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4) 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③最后进行绝对值的。
比方: 5+(-5)= 。
比方: 3+0=-3+3=0+。
(-5 )=2、自学检测(1)+ 8 与- 12 的和取___号,+ 4 与- 3 的和取___号。
(2)按①的格式计算以下各题① 14+(-21 )②(-18)+(-9)③(-0.8)+1.7④ -8+ 8解:①原式 = - (21-14 )=-7三、合作研究1.填空( 1)、某天气温由 -3 ℃上涨 4℃后气温是( 2)、已知两数 5 与-9 ,这两个数的和是;比-3 大 5.,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和是,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2、设a=-2 ,b= 1 ,计算33( 1) a+(-b)( 2) (-a)+b(3)a+2b3、红星队在 4 场足球赛中的战绩是:第一场 3:1 胜,第二场 2:3 负,第三场 0:0 平,第四场 2:5 负。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案5篇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合同方案、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contract proposal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job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有理数的加法的教案5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一份实用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有理数的加法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在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3.解决问题 :能运用有理数加、减法法则解决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
4.情感与态度 :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叁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省略加号、括号,得到简单的书写方式,再进行加法运算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先准确判断加减法的类型后计算) 三教学模式:启发式四教学过程设计(一 ) 知识要点回顾1 有理数加法法则2 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2) 加法结合律3 有理数减法法则例1计算下列各式1 )-23+(-12) 2) -16+293)(-2008)+2008 4 ) 0+(-7)例2、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千米)为:+10,-3,+4,+2,-8,+13,-2,+12,+8,•+5.(1)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2)若每千米路程耗油0.2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 课堂练习1抢答(1) 5+(-6)(2) -(-7)+(-2)(3) (-4)+(-5)(4)-4+(-6);(5)15+(-17)(6)-3+3(7) (+9)+(-7)+(+10)+(-3)+(-9)2 计算(1)(+17)+(-32)+(-16)+(+24)+(-1);(2)(+653)+(-532)+(452)+(-131) 例3 计算(1) 3-(-3)=_______; (2) (-11)-2=_______;(3) 0-(-6)=_______; (4) (-7)-(+8)=_______;(5) -12-(-5)=________;例4把下列两个式子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把它读出来,并计算出结果.(1)(-5)-(+9.6)+(+7.3)+(-0.7)-(-3.07);(2)4 35-(+213)-(-4.8)+(-323)-(+4.6)课堂练习1.计算:(1)(3.1+4.2)-(4.2-1.9);(2)(-2.4)-0.6-1.8;(3)(-41)-83+169; (4)(-71)-(-72)-173; (5)(-1)-(+331)-(-132); (6)(-9)-(+9)-(-18)-9.三 综合应用1 .如果|a|=7,|b|=5,试求a-b 的值.思路解析:本题中对a 、b 分成四种取值情况进行讨论.解:∵|a|=7,|b|=5,∴a=±7,b=±5.因此,有四种可能:(1)当a=7,b=5时,a-b=2;(2)当a=7,b=-5时,a-b=12;(3)当a=-7,b=5时,a-b=-12;(4)当a=-7,b=-5时,a-b=-2.四作业1 .有一批小麦,标准质量为每袋90千克,现抽取10袋样品进行称重检测,结果如下(单位:千克):97,95,86,96,94,93,87,98,91.这10袋小麦的总质量是多少?总计超过标准质量多少千克或不足标准质量多少千克?3.计算:(1)(-1.5)-(-9.4)-(+3.6)+(-4.3)-(+5.2);(2)0-(+12)-(-13)-(-14)-(+16);(3)0-(-2.75)-(+0.71)-(-4);(4)(-323)-(-234)-(-123)-(+1.75).思路解析:本题是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减法全部转化为加法再进行计算,同时也可运用加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解:(1)原式=-1.5-3.6-4.3-5.2+9.4=-5.2;(2)原式=-12-16+13+14=-46+712=-112;(3)原式=2.75+4-0.71=6.04;(4)原式=-323+123+234-134=-2+1=-1.4.为体现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教师节这一天上午,出租车司机小王在东西方向的公路上免费接送老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出租车的行程如下:(单位:千米)+15,-4,+13,―10,―12,+3,―13,―17.(1)将最后一名老师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多少?(2)若汽车耗油量为0.4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思路解析:要求出小王距出车地点的距离,就是求所给的数据的代数和;要求出汽车耗油多少升,就要先求出汽车的行程,而汽车的行程是所给数据的绝对值的和解:(1)(+15)+(-4)+(+13)+(―10)+(―12)+(+3)+(―13)+(―17)=-25.所以最后一名老师送到目的地时,小王在出车地点的西方,距离是25千米.(2)|+15|+|-4|+|+13|+|―10|+|―12|+|+3|+|―13|+|―17|=87.0.4× 87 = 34.8.所以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34.8升.5 .已知a=-12,b=-14,c=13,求下列各式的值.(1)a-b+c;(2)a-b-c.思路解析:用数字去代替代数式中相应的字母时,必须用括号将数字和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在一起,然后再进行运算.解:(1)a-b+c=(-12)-(-14)+13=-12+14+13=112;(2)a-b-c=(-12)-(-14)-13=-12+14-6 .如下图:(1)A,B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2)B,C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思路解析:求两点间的距离就是用表示这两点的数相减,由于求的是“距离”,所以结果应是正数,因此,将相减的式子求绝对值即可.解:(1)|AB|=|2-(-113)|=|2+113|=313;(2)|BC|=|-113-(-3)|=|-113+3|=132.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第六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考点一: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符号化简1、导引: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课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单一的加法运算。
2、误区警示:将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要防止符号出错;括号前有“-”号时,不能直接将括号去掉。
3、题型解析:例1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3)+(-4)=-3+-4B、(-3)+(-4)=-3+4C、(-3)-(-4)=-3+4D、(-3)-(-4)=-3-4(2)下列交换加数位置的变形中,正确的是()A、1-4+5-4=1-4+4-5B、1-2+3-4=2-1+4-3C、4-7-5+8=4-5+8-7D、-3+4-1-2=2+4-3-1(3)计算0-2+4-6+8所得的结果是()A、4B、-4C、2D、-2考点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1、运算顺序:(1)转化——将算式中的减法都转化为加法。
(2)计算——利用加法法则和加法运算律计算。
2、方法导引:综合法(1)列出已知条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由已知进行计算——统一成加法,写成省略加号,括号的各数和的形式。
(3)用运算律得结果——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
3、误区警示:在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应注意:(1)交换加数位置时,要连同加数前的符号一起交换;(2)结合时,一般将互为相反数的结合,或正数、负数分别结合,或易凑整数、易通分的结合。
4、题型解析:例2 (1)计算(2-3)+(-1)的结果是()A、-2B、0C、1D、2(2)计算:①2-7+9-5 ②(-9)-(+9)③-32-(-12)+5-(-15)④(-7)+(+10)+(-11)+(-2)(3)小明和小红在游戏中规定:长方形表示加,圆形表示减,结果小者为胜,根据图列式计算,小明和小红谁为胜者?(4)李老师从学校出发,向东走了3.5千米到了图书馆,又向东继续走了1千米到了超市,然后向西走了8.5千米到了博物馆,又继续向西走了1.5千米到了动物园,最后又回到学校,问:①博物馆离图书馆多远?②李老师共走了多少千米?考点三: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一成加法运算1、导引:(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单一的加法运算。
2.1.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1 5 2 1
(2)- + + - ;
4 6 3 2
(4)4.7-(-8.9)-7.5+(-6);
7
1
1
1
(5)(-4 )-(-5 )+(-4 )-(+3 );
8
2
4
8
2
1
5
1
(6)(- )+|0-5 |+|-4 |+(-9 ).
3
6
6
3
3
解:(1)原式 = 3.1.(2)原式 = . (3)原式 = 8.
写为:
可以读作
(-20) + (+3) -(-5) -(+7)
“负20、正3、正5、负7的和” =-20+3 +5-7
=-20-7+3 +5
或读作
=-27+8
“负20加3加5减7”.
=-19
概念归纳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加法
即a+b-c= a+b+(-c) .
运算,
1.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
哪一种书写更
简洁?运算理
方便呢?
=1.3+1.1-1.4
=2.4-1.4
=1
有理数加
减混合运算如
何进行呢?
例1. 计算:(-20)+(+3)-(+5)-(+7)
运用减法
法则,将减法
转化为加法
解: (-20)+(+3)-(-5)-(+7)
=( 20) ( 3) ( 5) ( 7)
=[(-20)+(-7)]+[(+5)+(+3)]
②策略:同号的加数一起加,同分母(易通分)的加数一起加,和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二课时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在对本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能主动发现、探究一些数学活动.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能应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这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1. 能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2. 能将加法运算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3. 能根据具体问题,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及省略加号和括号.【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 ;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同0 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3.计算:(1)(-12)+25 = 13 ;(2)17+(-21)= -4 ;(3)(-4)-16 = -20 ;(4)33-(-27)= 60 ;(5)(-37)-(-12)+(-13)+28 = -10 ;(6)(-12)+(-8)+(-6)+5 = -21 .设计意图: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依据,本环节通过帮学生复习回顾,巩固学生基础,减小新课学习难度.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一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教师提问:对于题中的“高度变化”,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能通过列式计算此时飞机的高度吗?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展示PPT.关于这个问题,国国和粒粒有着不同的解法.国国的解法:粒粒的解法:-- 4.5+(-)+1.1+(-)-= 1.3+1.1+(-)--= 1(km). = 1(km).师: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发现:4.5+(-)+1.1+(-)=--当左边省略加号和括号变成了右边的式子,因此--可以看作4.5、-3.2、1.1、-1.4 这 4 个数的和.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如何将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呢?例如:(-13)-(-7)+(-8)-(+5)=(-13)+(+7)+(-8)+(-5)在和式中,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即(-13)-(-7)+(-8)-(+5)= -13+7-8-5.师: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依据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有理数减法法则.师:-13+7-8-5按不同的意义有不同的读法.①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来读:可读作“负13、正7、负8、负 5 的和”;②按算式来读:可读作“负13 加7 减8 减5”.--1.4 可以读作?选取一名学生代表回答:“正 4.5、负 3.2、正1.1、负1.4 的和”或“4.5 减3.2 加1.1 减1.4”.师:4.5+(-)+1.1+(-)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学生猜测是否可以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师生共同进行运算.4.5+(-)+1.1+(-)= 4.5+1.1+[(-)+(-)]= 5.6+(-)= 1.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两种算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混合运算课统一成加法,理解利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为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做铺垫.第三环节【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将下列式子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并用两种读法将它读出来.(1)(-12)-(+8)+(-6)-(-5);(2)(-13)-(-7)+(-21)-(+9)+(+32).例2.计算:(1)(-8)-(-15)+(-9)-(-12);(2)5.8432143++⎪⎭⎫ ⎝⎛--⎪⎭⎫ ⎝⎛-; (3)()5.273165.12743--⎪⎭⎫ ⎝⎛-++⎪⎭⎫ ⎝⎛-; (4)⎪⎭⎫ ⎝⎛-+-⎪⎭⎫ ⎝⎛-341531; (5)()()10785612--+⎪⎭⎫ ⎝⎛---; (6)⎪⎭⎫ ⎝⎛+-⎪⎭⎫ ⎝⎛-+⎪⎭⎫ ⎝⎛--⎪⎭⎫ ⎝⎛-813414215874.例3.下表是某年某市汽油价格的调整情况:注:正号表示比前一次上涨,负号表示比前一次下降.与上一年年底相比,11 月 9 日汽油价格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变化了多少元?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解决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答案】例1.解:(1)(-12)-(+8)+(-6)-(-5)=(-12)+(-8)+(-6)+(+5)= -12-8-6+5;读作负 12 减 8 减 6 加 5 或负 12,负 8,负 6,正 5 的和.(2)(-13)-(-7)+(-21)-(+9)+(+32)=(-13)+(+7) +(-21)+(-9)+(+32)= -13+7-21-9+32.读作负13 加 7 减 21 减 9 加 32 或负 13,正 7,负 21,负 9,正 32 的和.例2.解:(1)原式 =(-8)+15+(-9)+12= 15 +12+[(-8)+(-9)] = 27+(-17)= 10;(2)原式 =5.8432143+++⎪⎭⎫ ⎝⎛- =⎪⎭⎫ ⎝⎛++⎥⎦⎤⎢⎣⎡+⎪⎭⎫ ⎝⎛-5.8214343 =0+9=9;(3)原式 =5.273165.12743+⎪⎭⎫ ⎝⎛-++⎪⎭⎫ ⎝⎛- =()5.25.127316743++⎥⎦⎤⎢⎣⎡⎪⎭⎫ ⎝⎛-+⎪⎭⎫ ⎝⎛- =-20+15=-5;(4)原式 =()⎪⎭⎫ ⎝⎛-+-+⎪⎭⎫ ⎝⎛-341531 =()153431-+⎪⎭⎫ ⎝⎛-+⎪⎭⎫ ⎝⎛- =()1535-+⎪⎭⎫ ⎝⎛- =3216-;(5)原式 =10785612--+- =⎪⎭⎫ ⎝⎛-+--10756812 =2120+- =239-;(6)原式 =813414215874--+⎪⎭⎫ ⎝⎛- =813414215874----++--=()⎪⎭⎫ ⎝⎛--+-+--+-814121873454 =436-- =436-.例3.解:由题意得:-140+290+400+600-220+300-190+480 = 1520,所以与上一年年底相比,11 月 9 日汽油价格上升了,上升了 1520 元/吨.第四环节 【随堂练习 巩固新知】1.(2022秋•新乐市期末)把算式:(-5)-(-4)+(-7)-(+2)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结果正确的是( )A .-5-4+7-2B .5+4-7-2C .-5+4-7-2D .-5+4+7-22.(2022秋•桥西区校级期中)下列式子可读作:“负 1,负 3,正 6,负 8的和”的是( )A .-1+(-3)+(+6)-(-8)B .-1-3+6-8C .-1-(-3)-(-6)-(-8)D .-1-(-3)-6-(-8)3.(2022秋•福田区校级月考)计算:()⎪⎭⎫ ⎝⎛--⎪⎭⎫ ⎝⎛-++85443125.0=( ) A .415 B .4 C .853-D .-44.(2022秋•当涂县期末)8-(+11)-(-20)+(-19)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是 .5.(2022秋•潍城区期中)一只蜗牛从地面开始爬高为 6 米的墙,向上爬 3 米,然后向下滑 1 米,接着又向上爬 3 米,然后又向下滑1 米,则此时蜗牛离地面的距离为 米.设计意图:本环节为基础练习,让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的写法,加强学生的运算技能.【答案】2.B3.B4.8-11+20-19.5.4.第五环节 【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32-23 中把省略的“+”号填上应得到( )A .1.17+32+23B .-1.17+(-32)+(-23)C .1.17+(-32)+(-23)-(+32)-(+23)2.(2022秋•点军区期中)a ,b ,c 为三个有理数,下列各式可写成a -b +c 的是( )A .a -(-b )-(+c )B .a -(+b )-(-c )C .a +(-b )+(-c )D .a +(-b )-(+c )3.(2022秋•沙河市期末)为计算简便,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按要求交换加数的位置正确的是( )A .---3.5B .--3.5C .----3.5D .---0.5+3.54.(2022秋•金堂县校级月考)计算1+(-2)+3+(-4)+5+(-6)+…+19+(-20)得( )A .10B .-10C .20D .-20a = 41-,b = -2,c = 432-,那么|a |+|b |-|c |等于( )A .21-B .211C .21D .211-6.(2022秋•淅川县期中)某件商品原价 18 元,后来又跌 1.5 元,下午又涨价 0.3 元,则这一商品最终价格是( )A .0.3 元B .16.2 元C .16.8 元D .18 元7.(2022秋•海曙区期中)和式431121132+--中第 3 个加数是 ,该和式的运算结果是 .8.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规定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和b ,有a ☆b = a -b +1,则[2☆(-3)]☆(-2)的值为 .9.计算:--|-2.32|+(-);(2)⎪⎭⎫ ⎝⎛+++⎪⎭⎫ ⎝⎛-+-21775.24335.0;(3)2134317329655-+--.10.(2022秋•槐荫区期中)上海世博会第一天(5 月 1 日)的进园人数为 20.3 万人,以后的 6 天里每天的进园数变化如下表(正数表示比前一天多的人数,负数表示比前一天少的人数,(单位:万人)①5 月 2 日的进园人数是多少?② 5 月 1 日- 5 月 7 日这 7 天内的进园人数最多的是哪天?最少的是哪天?它们相差多少?③求出这 7 天进园的总人数.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练习,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1. C2.B3.A4.A5.7.311-,611. 8.9.---=(-)-()= 10-20= -10;(2)原式=21743243321++--=⎪⎭⎫⎝⎛--⎥⎦⎤⎢⎣⎡+⎪⎭⎫ ⎝⎛-43243321721=7-1=6;(3)原式 =2134317329655--++----=()⎪⎭⎫⎝⎛-+--+-+--2143326531795 =450- =45-.(万人),则 5 月 2 日进园人数为 21.5 万人;②根据题意得:这 7 天的人数分别为:20.3,21.5,13.1,14.5,8.2,10.9,14.8,则 5 月 2 日人数最多,5 日人数最少,-(万人);(万人),则这7 天进园总人数为103.3 万人.第六环节【拓展延伸能力提升】1.若|a|= 3,|b|= 1,|c|= 5,且|a+b|= a+b,|a+c|= -(a+c),求a-b+c的值.2.(1)有1,2,3,…,11,12 共12 个数字,请在每两个数字之间添上“+”或“-”,使它们的和为0;(2)若有1,2,3,…,2007,2008 共2008 个数字,请在每两个数字之间添上“+”或“-”,使它们的和为0;(3)根据(1)(2)的规律,试判断能否在1,2,3,…,2022,2022,共2022 个数字的每两个数字之间添上“+”或“-”,使它们的和为0?若能,请说明添法;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设计意图:本环节为拔高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展现有梯度的教学理念.【答案】1.解:因为|a|= 3,|b|= 1,|c|= 5,且|a+b|= a+b,|a+c|= -(a+c),所以a = 3,b = ±1,c = -5,当a = 3,b = 1,c = -5 时,a-b+c = 3-1+(-5)= -3;当a = 3,b = -1,c = -5 时,a-b+c = 3-(-1)+(-5)= -1;综上所述,a-b+c的值为-3 或-1.2.解:(1)1-2+3-4+5-6-7+8-9+10-11+12 = 0;(2)1-2+3-4+...+1003-1004-1005+1006+ (2007)2008 = 0;(3)不能.因为 1 到2022 的总个数为奇数,每两个数字之间添上“+”或“-”,不能使它们的为和0.第七环节【总结反思知识内化】课堂小结:1.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依据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在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的算式中,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从而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3.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1)同号结合法;(2)凑整法;(3)相反数结合法;(4)同分母结合法;(5)同形结合法;(6)拆项法.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第八环节【布置作业夯实基础】。
2014年 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案--有理数-第03课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1 4
1 - 0.25 8
(2) ( - -
13 1 1 4 ) + (- 3 ) + (+ 2 ) ( - + ) 17 2 2 17
(3) (- 3.2)+(+6)+(- 2)+(+8.4)+(- 5.4)+(- 15.6)
(4) (+13 ) ( - + 55 ) ( - -7 ) + ( - 14 ) ( - - 9)
(4)有若干个数,第一个数记为 a1,第二个数记为 a2,第 3 个数记为 a3,…,第 n 个数记为 an ,若 a1=-0.5, 从第二个数起,每个数都等于“1”与它前面的那个数的差的倒数。 (1)计算:a2= ,a3= ,a4= ; (2)根据以上计算的结果,请写出 a 2014 = .
第 6 页 共 8 页
)
5.x<0, y>0 时,则 x, x+y, x-y,y 中最小的数是 ( A. x B.x-y
6.若 a 1 b 3 0 ,则 b a A. 4
1 的值为( 2
1 2
)
B. 2
1 2
1 2
D. 1
1 2
7.如果a+b+c<0,那么(
A.三个数中最少有两个负数 C.三个数中最少有一个负数
例 6.已知 a = 3, b = 7, a - b = a + b .
(1)你能判断 a,b 是正数还是负数吗? (2)试求 a+b 和 a-b 的值.
第 2 页 共 8 页
例 7.已知两数 a,b,如果 a 比 b 大,试判断 a 与 b 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加减法(一)
[本节课内容]
1.有理数的加法
2.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
[本节课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将有理数的加法转化为非负数的加减运算.
3、掌握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的规律.
4、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
5、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知识讲解]
一、有理数加法:
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
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
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
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 5m记
作 5m,向左运动 5m记作? 5m;如果物体先向右移动 5m,再向右移动 3m,那么两
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移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2m,写成算式就是5+(?3) = 2
探究
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如下:
3+(—5)=—2;
5+(—5)= 0;
(—5)+5= 0.
如果物体第1秒向可(或向左)走 5m,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
(或向左)运动了 5m.写成算式就是5+0=5 或(—5)+0=—5.
你能从以上7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
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题
例1、计算
(-3)+(-9); (2)(-4.7)+3.9.
分析:解此题要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解:(1) (-3)+(-9)=-(3+9)=-12
(2) (-4.7)+3·9=-(4.7-3.9)=-0.8.
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
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
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 = +(4—2)=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4—2)= ( );
蓝队共进( )球,失( )球,净胜球数为( )=( ).
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0,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交换
律,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为:
再请你计算一下,[ 8 +(-5)] +(-4),8 + [(-5)]+(-4)].
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仍然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说明有理数的加法
满足结合律,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
变 . 用式子表示为:
上述加法的运算律说明,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也可以
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
例题
例1 计算:16 +(-25)+ 24 +(-35).
若使此题计算简便,可以先利用加法的结合律,将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
进行计算.
解: 16 +(-25)+ 24 +(-35)
= (16 + 24)+ [(-25)+(-35)]
= 40 +(-60)
=-20.
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 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解: 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 = 905.4.
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
905.4-90×10 = 5.4.
答:总计超过 5千克,10袋水泥的总质量是 505千克.
三、小结:
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
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①加法交换律:a+ b = b +
a
②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
有理数的加减法(二)
学习目标
1、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重点、难点
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时候要涉及到有理数的减法.例如:长春某天的气温
是―3~4oC,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是最高气温减最地气温,单位:oC).显
然,这天的温差是4―(―3).这里就用到了有理数的减法.
我们知道,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计算4―(―3),就是要求一个数,使之
与(―3)的和得4,因为与―3相加得4,所以这个数应该是7,即
4―(―3) = 7. (1)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
4+(+3) = 7 (2)
由(1),(2)有
4―(―3) = 4+(+3) (3)
从(3)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
用上面的方法考虑:
0―(―3) =___, 0+(+3) =___;
1―(―3) =___, 1+(+3) =____;
―5―(―3) =___, ―5+(+3) =___.
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
计算: 9-8=___, 9+(- 8)=____;
15-7=___, 15+(-7)=____.
上述式子表明: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于是,得到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式子可以表示成a?b = a+(?b)
例题
计算:
(1) (-3)―(―5); (2)0-7;
(3) 7.2―(―4.8); (4)-3.
解:(1) (-3)―(―5)= (-3)+5=2;
(2) )0-7 = 0+(-7) =-7;
(3) 7.2―(―4.8) = 7.2+4.8 = 12;
(4)-3=-3+(-5)=-8.
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通常也
会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它写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的形式.
例如:(+2)-(-3)-(+4)+(-5)可以写成(+2)+(+3)+(-4)+(-5)
将上面这个式子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即为:(+2)+(+3)+(-4)+(-5) =
2+3-4-5
对于这个式子,有两种读法:①读作“2加3减4减 5”;②读作“2、3、-4、
-5的和”
例1.计算(-20)+(+3)-(-5)-(+7)
解:(-20)+(+3)-(-5)-(+7)
= (-20)+(+3)+(+5)+(-7)
=-20+3+5-7
=-20-7+3+5
=-27+8
=-19
说明:计算时,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
三、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与方法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运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例如利用加法运
算律使符号相同的加数在一起,或使和为整数的加数在一起,或使分母相同或便于
通分的加数在一起等等
例2.用两种方法计算:-4.4-(-4)-(+2)+(-2)+12.4
解法1:-4.4-(-4)-(+2)+(-2)+12.4
=-4.4+4+(-2)+(-2)+12.4
=(-4.4+12.4)+4+[(-2)+(-2)]
= 8+[4+(-5)]
= 8+(-1)= 7
此解法是将和为整数、便于通分的加数在一起
解法2:-4.4-(-4)-(+2)+(-2)+12.4
=-4.4+4-2-2+12.4
=(8+4-2-2)+(--)
= 8+(-1) = 7
此种方法是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别相加使计算简化
四、小结:
①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式子可以表示成
a?b = a+(?b)
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即:a+b?c =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