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一章测试题A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运动是指各种机械的运动B.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做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同C.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选作机械运动的参照物D.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2.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B.C. D.3.动物世界中,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是猎豹,其速度可达40m/s;在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其速度可达100km/h;在空中飞行得最快的要算小巧的雨燕,其速度可达3km/min.请问地球上速度最快的动物是()A.猎豹 B.旗鱼 C.雨燕 D.无法比较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有1s和4s末C.乙在前2秒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秒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 / 7D.t=2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5.关于测量物理量时,以下正确的说法是()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C.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 D.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6.我们需要蓝天白云和纯净的空气.但大气污染治理,任重而道远.PM2.5是近年来出现的令人讨厌的一个新名词.这可恶的家伙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 (0.0000025m)的颗粒物,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把μm换算成m)正确的是()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6C.2.5μm=2.5×10﹣6m D.2.5μm=2.5×10﹣9m7.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为8848.13m.通过公布的这一数据,我们可以判定测量的准确程度可以达到()A.m B.dm C.cm D.mm8.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等于( )A. B. C. D.9.一位诗人写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中描述“山走”、“船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河岸和行船 B.行船和河岸 C.都是行船 D.都是河岸10.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1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C.手机通话时的电流约5A 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约为2个标准大气压1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2.56 cm=12.56 cm×10﹣2=0.125 m B.12.56 cm=12.56 cm×10﹣2 m=0.125 m C.12.56 cm=12.56×10﹣2 m=0.125 m D.12.56 cm=12.56×10﹣2 cm=0.125 m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3.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线来读取数据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14.下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篮球从篮筐中落下B.火箭发射升空C.月球绕地球转动D.火车在平直铁轨上匀速行驶15.如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 B.当 t=t2时,两物体相遇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s116.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错误的是()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17.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轨的长为B.钢轨的长为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三、实验题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初三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

初三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

初三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题一:力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性质和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

它的基本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而作用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等。

题二:请说明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时,它们的合力和净外力是多少?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它们的合力为0。

净外力也为0,即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题三:请解释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具有等效的作用效果。

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分力,这些分力的合力等于原力的大小和方向。

题四:举例说明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应用。

例1:一个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一辆车,该力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推力和垂直方向上的支持力,从而让车移动。

例2:一个物体同时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左力和垂直方向上的上力,在对这两个力进行合成后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合力。

题五: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是什么?请给出相关公式。

力与加速度之间满足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公式表达为 F = ma,其中 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加速度。

题六:请解释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和作用。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但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它可以阻止物体开始运动或保持物体静止。

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且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它可以减小物体的运动速度或使物体保持恒定运动状态。

题七:请给出浮力的公式,并解释浮力的产生原因。

浮力的公式为F = ρfVg,其中 F表示浮力,ρf表示液体的密度,V 表示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

浮力是由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上向压力差引起的,与物体浸没于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题八:请解释什么是密度,并给出相关计算公式。

密度是物体的质量单位体积,用ρ表示,公式表达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02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02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是()A.日晷B.沙漏C.电子手表D.铯原子钟2.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是()A.40次B.140次C.70次D.200次3.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D.量程15cm,分度值0.5mm4.下列情况中只是由于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5.正常情况下,人每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A.3分B.3秒C.300秒D.0.1时6.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A.18nmB.18mmC.18cmD.18dm7.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近代物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述各项贡献中属于爱因斯坦发现的规律是()A.狭义和广义相对论B.日心说C.万有引力定律D.阿基米德原理8.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米B.分米C.厘米D.微米9.用一根直尺和一把三角尺测量球的直径,如下图中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B.C.D.10.关于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是测量长度的仪器B.打点计时器是测量质量的仪器C.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均匀的D.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相邻两点的距离总是相等的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32分)11.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单位。

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4________;一节课的时间约为40________;一场电影的时间约为1.5________;燃完一炷香的时间约为60________。

初中物理第一章 单元测试题(一)课件试题

初中物理第一章  单元测试题(一)课件试题

第一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发现“镭”的科学家是()A.杨振宁B.牛顿C.居里夫人D.李政道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打雷时,人们看到的闪电和听到的雷鸣是()A.同时的B.先看到的闪电后听到的雷鸣C.先听到的雷鸣后看到的闪电D.以上都错3.取一个放大镜,通过它看看近处纸上写的字,再看看远处的房屋树木,你会发现通过放大镜看到物体()A.都比原物体要大一些B.有时会看到比原物体小些C.都和原物体一样D.都和原物体一样是正立的4.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的科学家和建立的新学说是()A.伽利略的“日心说”B.牛顿的万有引力C.哥白尼的“日心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5.电灯是以下哪位科学家发明的()A.爱迪生B.爱恩斯坦C.伽利略D.波尔6.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常应是()A.制定实验计划B.猜想与假设C.发现并提出问题D.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二、填空题7.将生活中你所见的各种现象按下列所分类型各举一例。

属于力的现象的有。

属于声的现象的有。

属于光的现象的有。

属于热的现象的有。

属于电的现象的有。

8.如图所示,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

他是。

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物理学家吗?请举一例。

他是。

9.雪是自然界中水的态;雾是自然界中水的态;湿衣服干了,说明衣服中的水变成了态。

10.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体间的和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11.科学家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填写出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猜想与假设、、、、和交流与合作。

12.1688年,法国人马卡连在游历我国后,写了一部书,名叫《中国新事》,他在书中写道:“……屋宇的屋脊两头都有一个扬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着一根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例题1、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小鸟在空中飞行B、河水流动C、水凝固成冰D、雨滴下落一、填空题1、人造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的。

2、房屋和树木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的,相对于地面上正在行驶的汽车是_______的。

3、如图所示,甲、乙两图表示游戏“谁在动”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小孩子先用手蒙住眼睛,后放开手,发现编号________和________的小朋友做了机械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

4、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________状态。

5、如图所示,小玉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小玉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_______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_______运动;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________时针转动。

二、选择题6、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划破夜空的流星的运动B.植物的开花结果C.奔腾的骏马的运动D.地球绕太阳公转7、站台前停着甲、乙两列火车。

当甲车开动时,乙车上的乘客会觉得自己乘坐的火车向相反方向运动,它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站台B.甲车C.乙车D.乘客自己8、甲、乙两人分别坐在相邻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9、(2011·扬州)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10、在向北行驶的甲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向南行驶的乙列车从旁边驶过,并且感到乙车开得特别快,这是因为乘客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地面B.甲车C.乙车D.无法判断11、(2011·张家界)如图所示,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举起了五星红旗。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达标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达标测试题(附答案)

第一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 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则该型号电池的高度为()A.14 mm B.145 mm C.500 mm D.50.0 mm(第1题)(第4题)2.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 mm B.1 cm C.1 dm D.1 m3.我国选手武大靖在2018 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 m决赛中,以39.584 s的成绩夺冠,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他的速度与下面哪个速度最接近?()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B.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4.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 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 km/h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 m/sC.启动后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 km/hD.启动后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 m/s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6.如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两物体在t=10 s时刻相遇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 m/s7.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8.如图所示是代表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三个标志性物体及它们运动的有关数据,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可知()A.“和谐号”高速列车每小时行驶350 km,速度最大B.正在南海执行任务的军舰每分钟航行780 m,速度最大C.奔月的“嫦娥二号”每秒钟飞行11.2 km,速度最大D.它们的速度一样大9.小汽车以速度15 m/s行驶,货车以速度10 m/s行驶;如果小汽车的车长为4.5 m,货车的车长为8 m,那么小汽车从货车后面恰好超越货车所需的时间是()A.0.83 sB.0.9 sC.1.6 sD.2.5 s1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B.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C.2~5 s内,小车做匀速运动D.5~7 s内,小车运动了6 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甲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乙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使用刻度尺________测量较准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docxA.质量越大的物体温度升高越多B.质量越小的物体温度升高越多C.两个物体温度升高的程度相同D.与物体的质量无关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是物体内能的量度B.热量是物体内能的量度C.温度和热量是相同的概念D.温度和热量都是机械能的量度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只与其温度有关B.物体的内能只与其质量有关C.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和质量都有关D.物体的内能与其形状有关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B.热量是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C.热量是从内能少的物体流向内能多的物体D.热量是从内能多的物体流向内能少的物体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内能守恒B.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机械能守恒C.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总能量守恒D.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动能守恒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小B.物体的温度越低,内能越大C.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成正比D.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成反比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的增加会使其温度升高B.物体温度的升高会使其内能增加C.物体内能的增加会使其温度降低D.物体温度的降低会使其内能减少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传递只能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B.热传递只能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C.热传递可以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也可以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D.热传递与物体的内能无关初中物理研究材料第一章:内能单元测试题时长:45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_命题人:XXXXXX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下列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例子,哪个是不恰当的?A。

将一些盐放入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一杯水都有咸味。

B。

香水瓶打开,在其周围可以闻到香味。

C。

扫地时,灰尘飞扬。

D。

把一滴黑墨水滴到一杯清水中,过会儿,清水变黑了。

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专项测试题试题

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专项测试题试题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项测试题试题一、选择题1.甲乙两物体相向运动即两个物体各自朝对方的方向运动。

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 B.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C.0﹣4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2.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分钟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分钟,那么,当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是A.2分钟B.1分钟C.3/8分钟D.0.5分钟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A.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v丙B.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s丙>s甲>s乙C.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t乙>t甲D.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4.蹦极是一种极具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A.他自己B.地面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极者D.跳台5.如下图所示,则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6.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李老师喜欢绕东区广场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40min行走6000步,路程约4km.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进一步的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A.6km/h 65cm B.1.5km/h 1.2cmC.6km/h 20cm D.1.5km/h 0.6cm7.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拍摄到的4个物体的闪光照片,箭头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A.B.C.D.8.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则t1、t2的关系为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9.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测试题A
班级姓名等级
一、选择题:(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A.160cm B.16.0μm C.1.60dm D.0.160km
2、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
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A.25.81 B.25.82dm C.25.82cm D.25.816cm
3、“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
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1.76×109nm可能是()
A.一个人的身高B.物理课本的长 C.一座山的高度 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4、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如图所示,其中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划过夜空的流星运动;
B、骏马在奔腾;
C、植物的开花结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

6、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为参照物
B.我们看到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以月亮作为参照物的
C.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是以旗杆作为参照物的
D.杨利伟在飞船中,感觉舱内物体均静止,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的
7、“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情景中,“青山”的“走”是以下
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河岸B.山上的树C.江中的竹排D.地面
8、小明家离学校600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A.60m/s B.6m/s C.1m/s D.1km/h
9、下列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太阳从东方升起B.月亮躲进云里
C.客车里的乘客认为司机是静止的D.飞机里的飞行员看到大地在运动
10、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
是()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11、一名粗心的同学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m。

()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 ;B、一本外温字典的厚度:2.2
C、以每一角硬币的厚度:2.4 ;D、一位同学的身高: 16.4
12、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18.32cm、18.33cm和18.33cm,则他的测量值应为()
A.18.32cm B.18.327cm C.18.33cm D.18.3267cm
1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4、下列物体中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沿平直轨道出站的列车
B、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
C、匀速通过拱桥的列车
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15、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A. 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 路程s与速度v成正比
C.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
D. 速度v 与时间t成反比
二、填空题。

1、物理学就是研究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

3、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 m/s,它
的物理意义是。

4、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如图4所示直尺的分度值是 cm,木块的
长度是㎝。

5、在测金属丝直径时,为了减小误差,采用右上图方法进行测量.由图可知该金属丝直径为________mm.
6、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司机和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的。

7、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州五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宇航员杨利伟手中拿着一
支笔,当他松手后,笔“悬”在空中.这支笔相对于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
8、完成单位换算:3.2km=mm 175um=m
5m/s =_____________ km/h 72 km/h =___________m/s
9、如图10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

比赛开始后,“观众”通
过比较__________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
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
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 判定最先到达终
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物理学中用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10、一物体做直线运动,通过一段路程,其全程是48m,若在前一半路程中需用8s,后一半路程需用12s,那么,该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1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三实验探究题:请你设计一套简捷的方法测出你家到学校步行的平均速度,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并写出速度的表达式.
四、计算题。

1、小红随爸爸、妈妈旅游回来,在广佛高速公路的一个十字路口,看到如图15甲所示的标志牌。

小红看到汽车上的“迈表”——速度计的示数如图15乙所示。

如果汽车保持这个速度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市区?
2、一列长为100m的列车,穿过一长500m山洞,共用了50s,求汽车行驶速度。



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