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知识点大全
儿科专业知识内容

儿科专业知识内容一、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专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指标,以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如遗传、环境、营养等。
通过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生长发育异常,并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二、儿童营养与饮食儿童营养与饮食是关系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营养需求,以及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作用。
针对不同情况,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帮助家长合理搭配孩子的饮食,保证孩子获得足够的营养,促进健康成长。
三、儿童常见疾病儿童常见疾病是儿科医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之一。
这些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腹泻、便秘、贫血等。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减轻孩子痛苦,促进康复。
四、儿童传染病儿童传染病是儿科专业的重要领域之一。
这些疾病包括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流感等。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儿科医生需要加强宣传和指导,帮助家长和孩子做好预防措施,减少疾病传播。
五、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关系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心理指导和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六、儿童行为问题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在儿童时期出现的不良行为和情绪问题,如多动症、抽动症、焦虑症等。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这些行为问题的表现和病因,以及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方法。
通过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和合作,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孩子克服行为问题,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七、儿童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儿童中应用时需要特别谨慎。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科科目知识点总结大全

儿科科目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儿童生长发育1. 婴儿期生长发育婴儿期是指出生后到1岁的时间段,这一阶段的生长发育十分迅猛。
婴儿的体重和身长会迅速增加,头围也会逐渐增大。
婴儿的运动发展也会逐渐成熟,从抬头、翻身、坐、站到走,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特征。
2. 幼儿期生长发育幼儿期是指1岁到6岁的时间段,这一阶段的生长发育主要包括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
幼儿期体重和身高增长缓慢,但头围和四肢长度逐渐增加。
智力方面,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
3. 学龄前期生长发育学龄前期是指6岁到12岁的时间段,这一阶段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体格迅速增长和智力发育进一步成熟。
身高、体重、头围都会有较大的增长,骨骼和器官也会逐渐发育到成年水平。
二、常见儿童疾病1. 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冒、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
这些疾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儿科医生需要特别关注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 消化系统疾病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呕吐、胃炎、胃肠炎等。
不良饮食习惯、食物中毒等因素都会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生,儿科医生需要对这些疾病给予及时的处理。
3. 免疫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包括麻疹、水痘、风疹、百日咳等传染病。
这些疾病对儿童的健康有较大影响,儿科医生需要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所了解。
4. 神经系统疾病癫痫、脑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儿科医生需要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了解。
5.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在儿童中也有发生。
这些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儿科医生需要对这些疾病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6. 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尿失禁、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在儿童中也比较常见。
这些疾病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儿科医生需要及时对这些疾病给予处理。
7. 血液系统疾病脑膜炎、贫血、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和生活。
儿科知识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

儿科知识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基础知识1. 儿科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儿科的特点与发展趋势3. 儿科的诊疗特点与诊断思维4. 儿科的预防保健与健康促进二、新生儿健康管理1. 妊娠期、分娩期、新生儿期高危因素及其诊断与处理2. 新生儿出生后的护理保健和早期干预3.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4. 新生儿喂养与生长发育的监测三、小儿常见传染病1.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与传染性腹泻2. 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处理3. 儿童结核病和传染性眼病的防控策略4.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和家庭护理四、儿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4.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 儿童皮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7. 儿童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五、儿童生长与发育障碍1. 儿童生长异常的诊断与处理2. 儿童发育迟缓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行为与情绪问题的评估与干预六、儿童过敏与免疫疾病1. 儿童过敏原的识别与预防2. 儿童过敏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 儿童过敏病的治疗与预防七、儿童心脏病1. 先心病的分型与诊断2.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干预3. 儿童风湿热及心肌炎的预防与处理八、儿童肾脏病1. 儿童肾疾病的临床分类2. 儿童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与护理九、儿童肿瘤1. 儿童肿瘤的常见类型与发病机制2. 儿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3. 儿童肿瘤的化疗和护理十、遗传代谢病1.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诊断与筛查2.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饮食与药物治疗3.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家庭护理与康复以上是儿科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1.儿童生理与发育: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儿童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发展规律及儿童生理参数的正常范围。
儿科护士需要对儿童的生理特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准确判断和处理问题。
2.儿童疾病的护理:儿童常见疾病的定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掌握儿科护理中各种疾病的护理措施,如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等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
3.儿童心理与行为:儿科护士应当具备操作心理学知识的基本素养,以便更好地照顾儿童。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能够进行科学的心理评估和干预,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4.儿童营养与喂养: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食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培养正确的喂养观念,掌握婴儿配方奶粉的配制和母乳喂养的技巧。
儿科护士应当能够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儿童,保证其健康成长。
5.儿童安全与事故预防:学习儿童安全知识,了解儿童患病和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提供儿童急救护理。
6.儿童护理中的特殊技术:如儿童体温的测量方法、静脉置管、静脉注射、氧气给氧等技术。
7.儿童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学习有效与儿童沟通的技巧,包括如何与儿童交流,如何帮助儿童缓解焦虑和恐惧。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合作,提供儿童护理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8.儿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促进方法,如疫苗接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等。
9.儿童护理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学习儿童护理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知识,提高儿科护士的质量意识,并能够通过质量控制手段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0.儿童患病的心理支持:儿童患病对于他们的心理和生活有很大影响。
儿科护士需要提供给患儿和家属相应的心理支持,鼓励和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以上是儿科护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儿科护士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1. 婴儿护理婴儿护理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新生儿护理、喂养、清洁、观察宝宝的健康状况等方面。
婴儿的护理包括洗澡、洗头、指甲修剪、塞耳、清理口腔、接种、预防接种、发育评估等内容。
2. 儿童发育儿童发育是关于儿童自出生进入成年前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包括身体的生长发育、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儿童正常的发育规律,以及异常发育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3. 儿童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包括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饮食营养、睡眠质量、运动锻炼等方面的知识。
儿科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给予健康管理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儿童保持健康。
4.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例如发热、咳嗽、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 儿童慢性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慢性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例如哮喘、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和治疗。
6. 儿童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疫苗接种时间、接种顺序、接种禁忌、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儿科医生需要向父母解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根据儿童的个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接种建议。
7. 儿童急救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急救知识,包括窒息、溺水、休克、中毒、呼吸困难、心搏骤停等急危重症的急救程序和方法。
8. 儿童营养儿童营养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婴幼儿期的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辅食添加等方面的营养知识,以及儿童期适宜的膳食结构、微量元素的需求等方面的知识。
9. 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的心理状态健康、情感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方法和干预措施,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
10. 儿童常见皮肤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儿科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专门研究和治疗儿童的健康问题。
儿科的知识点涉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常见疾病、预防接种、营养保健等方面。
以下将对儿科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加深对儿科知识的理解。
一、儿童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的评估生长发育是儿科医生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时,医生通常会考虑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以及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2.营养与生长发育营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营养不良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因此,家长在孩子的饮食上要注意合理搭配,保证孩子摄取足够的营养素。
3.性早熟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之前出现乳房发育,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睾丸增大。
性早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4.其他生长发育问题除了上述常见的生长发育问题外,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低体重儿、巨大儿、小儿佝偻病、小儿肥胖等,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儿童常见疾病1.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如各类呼吸道感染、胃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等。
家长应该注意保持儿童的个人卫生,预防感染疾病的发生。
2.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食物过敏等。
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家长需要重视儿童的过敏史,避免接触过敏原。
3.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疾病是指儿童在出生时就患有的疾病,如唇裂、脊柱裂、先天性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以防止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4.其他常见疾病儿科还常见其他一些疾病,如小儿哮喘、小儿湿疹、小儿腹泻、小儿肺炎等。
家长需要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三、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重要途径。
根据中国疫苗规划,儿童需要接种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
家长和医生需要密切合作,按照规定接种时间和剂次进行接种。
四、小儿保健1.儿童营养合理的营养对儿童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家长需要注意儿童的膳食搭配,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科普小知识儿科大全

科普小知识儿科大全
科普小知识儿科大全涵盖了很多关于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健康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科普小知识。
1.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身高、体重、骨骼、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变化。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2.儿童营养:儿童营养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家长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因素,合理搭配食物,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儿童疾病预防:儿童疾病预防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家长应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如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等,并学会正确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儿童健康护理:儿童健康护理是保持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学会正确的儿童护理方法,如洗澡、换尿布、喂养等,并注意保持儿童的清洁卫生。
5.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长应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如关爱、陪伴、沟通等,并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6.儿童安全教育:儿童安全教育是保障儿童安全成长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教育儿童遵守交通规则、不与陌生人交谈、注意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
以上是科普小知识儿科大全的一些内容,家长可以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儿童健康知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1. 儿科基础知识1.1 儿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儿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和健康问题。
•儿科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形成专门的儿科学科。
1.2 儿科医生的职责与技能要求•儿科医生需要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地判断和诊断儿童疾病。
•儿科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儿童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1.3 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儿科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饮食调理等。
2. 儿童生长发育2.1 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与特点•儿童生长发育分为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生长速度、身高、体重等特点都不同。
2.2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与监测方法•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体格发育评估、生理发育评估和心理发育评估。
•监测方法包括生长曲线和发育里程碑的观察。
2.3 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与促进措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等。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措施包括提供良好的营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3. 儿童常见疾病3.1 儿童感冒与呼吸道疾病•儿童感冒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儿童呼吸道疾病包括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
3.2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呕吐、便秘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消化功能等有关。
3.3 儿童皮肤疾病•儿童常见的皮肤疾病包括湿疹、水痘、疱疹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皮肤的发育和外界刺激有关。
3.4 儿童免疫系统疾病•儿童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
4. 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4.1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与特点•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都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主要表现: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性精神症状。
重症可见消化功能紊乱、心肺功能障碍并可影响智能发育及免疫功能。
初期: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症状,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出现枕秃。
激期(活动期):主要为骨骼改变、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迟缓头部:3~6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兵乓球样感觉,7~8月患儿方颅,前囟增宽,重者延迟至2~3岁闭合;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易患龋齿。
胸部:1岁左右小儿。
佝偻病串珠,郝氏沟,鸡胸,漏斗胸四肢:6月以上佝偻病手镯或脚镯;小儿开始行走后,因负重膝内翻(O型腿)或膝外翻(X型腿)。
长久坐位者有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
运动: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表现为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功能落后,腹肌张力下降,腹部膨隆如蛙腹。
神经、精神:脑发育受累,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伴发感染。
恢复期: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
后遗症期:2岁以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护理:户外活动:生后2~3周带婴儿户外活动,夏天避免太阳直射,可在阴凉处活动。
补充维生素D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加强体格锻炼预防感染健康教育: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表现及护理病因:PHT分泌不足显性:惊厥:多见于小儿。
最常见。
突发四肢抽动,两眼上翻,面肌抽动,神志不清。
时间持续数秒至数分,可有发绀。
停止后意识恢复,精神萎靡而入睡,醒后活泼如常。
数日1次至1日数次。
轻者仅短暂的眼球上窜和面肌抽动,神志清楚。
手足抽搐:见于大婴幼儿。
突然手足肌肉痉挛呈弓状,手腕屈曲,手指僵直,拇指内收贴紧掌心,踝关节僵直,足趾弯曲。
停止后活动自如。
喉痉挛: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
最严重。
喉部肌肉、声门突发痉挛,出现呼吸困难,吸气时喉鸣。
可突然窒息而猝死。
隐性:没有典型发作的症状,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引出:面神经征,陶瑟征,腓反射。
急救:顺序:吸氧→镇静→补钙→维生素D方法:立即吸氧,保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与喉痉挛,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护理:控制惊厥、喉痉挛防止窒息: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术前准备。
需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窒息定期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健康教育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临床表现:意识改变,肌张力低下,原始反射的改变和中度以上还有中枢性呼吸衰竭分度:轻:肢体及下颌出现颤动,吸吮反射正常,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前囟平,生后24小时内明显,3天内逐渐消失。
预后好。
中:嗜睡,意识反应淡漠,肌张力减低,★出现惊厥。
前囟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和吸吮反射减弱,下颌抖动,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
24~72小时症状明显。
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样波或电压改变。
重:昏迷,肌张力低下,深反射及自发动作消失,拥抱、吸吮反射消失,瞳孔固定无反应,心动过缓,呼吸不规则,血压降低。
出生~72小时最明显。
死亡率高,有后遗症。
治疗:支持方法:供氧;纠正酸中毒;维持血压;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补液,每日液量60~80ml/kg。
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治疗脑水肿:首选利尿剂3★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临床表现:出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后出现者为迟发型败血症。
早期表现:精神不佳、食欲不佳、哭声弱、体温异常;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和出现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严重者发展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胆红素脑病。
护理措施:维持体温稳定:患儿体温易波动,除感染因素外,还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当体温低或体温不升时,及时予保暖措施;体温过高时,予物理降温及多喂开水,不予降温药物。
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及时处理局部病灶:脐炎、鹅口疮、脓包疮、皮肤破损,促进皮肤早日愈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保证营养供给:除经口喂养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内营养观察病情:面色青灰、脑性尖叫、前囟饱满、两眼凝视提示有脑膜炎的可能;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搏细弱、皮肤有出血点考虑感染性休克或DIC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证皮肤的清洁。
4★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
一般生后1~2天内出现。
临床表现:意识形态改变:早期症状为烦躁不安;激惹、过度兴奋、嗜睡眼症状:凝视,斜视颅内压增高表现: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呼吸改变肌张力改变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差黄疸和贫血护理措施:观察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神态,瞳孔,惊厥发生的时间、性质降低颅内压:绝对静卧,抬高头部,护理操作要轻、稳、准、集中处理合理用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维持体温稳定健康教育5新生儿寒冷综合征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临床表现:一般表现患儿反应低下,吮乳无力或拒乳,哭声低弱低体温体核温度常降至35℃以下,重症<30℃皮肤硬肿多器官功能损害呼吸和心率缓慢、心音低钝、少尿。
严重者可呈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衰竭(MOF)的表现。
病情分度腋-肛温差:轻度>0;中度≤0;重度<0护理措施:积极复温合理喂养预防感染观察病情:如面色突然发青、发灰、鼻腔流出或喷出粉红色泡沫样液体,提示患儿可能已经发生肺出血。
健康教育6新生儿黄疸分类:生理性:生后2~3天内出现,4~5天高峰,7~14天自然消退。
足月儿<205.2,早产儿<275。
除皮肤及巩膜黄染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血清胆红素升高,主要是为结合胆红素增高。
病理性: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高病理性黄疸病因:1)感染性a.新生儿肝炎b.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2)非感染性a.新生儿溶血病b.母乳性黄疸c.胆道闭锁d.胎粪排出延迟e.代谢性和遗传性疾病f.药物性黄疸g.其他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详见书126页)主要是蓝光疗法四.掌握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分型、治疗原则;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适应症、应用方法;学会运用上述知识制定腹泻患儿的院内及家居护理计划包括液体疗法的实施及护理。
1临床表现:(1)轻型:由饮食因素引起。
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溢乳。
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可达1天10次,每次量少黄色或黄绿色,有奶瓣和薄膜。
★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2)重型:胃肠道感染所致。
起病急,可由轻型加重而至。
★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胃肠道症状:食欲低下,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样液体。
大便次数增多,每天10次,呈黄绿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量多,可有少量黏液,也可有少量血便。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渗、低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低镁、低磷血症。
2★不同病原菌肠炎的特点(看看吧,虽然重点上没有)★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散发或小流行,粪-口传播,多见于6月~2岁婴幼儿。
起病急,伴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即出现呕吐。
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并发脱水、酸中毒。
不喂乳类的患儿恢复较快(原因:双糖酶活性降低,影响乳糖消化,没有乳糖则会消化)镜检有白细胞。
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抗生素诱发的肠炎3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慢性腹泻:消除病因,调整饮食,慎用抗生素,肠道的微生态疗法轮状病毒:液体疗法,消化道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疫苗4液体疗法:溶液:5%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无张溶液,10%葡萄糖溶液为高渗无张溶液0.9%氯化钠(生理盐水)为等张溶液1.4%\碳酸氢钠为等渗溶液混合溶液:2:1含钠等张掖—2份NS,1份1.4%SB2:3:1含钠液—2份NS,3份GS,1份1.4%SB 1/2张液体4:3:2含钠液—4份NS,3份GS,2份1.4%SB 2/3张液体实施:(1)在静脉补液的实施过程中做到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两补(见尿补钾,惊跳补钙)(2)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补液量:轻度脱水30~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50ml/kg (3)输液种类:低渗性脱水补给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给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给1/3~1/5张含钠液。
第一天补液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总量轻度脱水50 10~30 60~80 90~120中度脱水50~100 10~30 60~80 120~15重度脱水100~120 10~30 60~80 150~18五.掌握肺炎的临床表现,重点熟悉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治疗及护理。
熟悉特殊类型上感(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热)。
学会运用上述知识判断肺炎合并症的发生与否。
1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详见书149页)病因:内因: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不健全,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环境:肺炎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病原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细菌:肺炎链球菌多见临床表现:轻症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气促轻症:发热:多为不规则热,可不发热咳嗽:初期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新生儿、早产儿仅为口吐白沫气促:发热、咳嗽之后出现,每分钟可达40~80次,重者有鼻翼扇动、点头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体征:★可听到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小婴儿不易闻及湿啰音,全身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重症:全身中毒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循环、神经、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循环: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电图ST段下移、倒置,颈静脉怒张,肝脏迅速增大,尿少或无尿神经:烦躁不安或嗜睡;脑水肿时,意识障碍、惊厥、前囟膨隆、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发射迟钝或消失消化:胃纳差、吐泻、腹胀;中毒性肠麻痹时,严重腹胀,膈肌抬高,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时,吐咖啡渣样物,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柏油样便可引起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并发症治疗:控制感染:依不同病原体选择抗生素。
★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真菌性肺炎选用克霉唑或二性霉素B。
★抗生素一般用至体温正常后的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
对症治疗:有缺氧症状时及时吸氧;发热、咳嗽、咳痰,退热、祛痰、止咳;烦躁不安可使用镇静剂;腹胀严重,禁食、胃肠减压、注射新斯的明其他: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低氧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