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日本明治维新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共28张PPT)

2018/10/23
• 二、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成败的原因比较。 • (1)社会背景:日本方面,人民反抗持续而猛烈;新兴的阶级力量相对较强 (武装倒幕);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较大分化。中国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发展很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列强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 • (2)领导力量:日本,中下级武士拥有较大武装力量,通过武装倒幕使天皇掌 握实权,改革的阻力相对薄弱。中国,改良派不能发动群众,寄希望于毫无实 权的皇帝,虽然颁布了一系列改革的诏书,但根本无法实施。 • (3)国际环境: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 地高潮还未形成。西方列强正加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也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 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维新变法期间,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样的背 景下变法图强,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不容。
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阶级构成
等级森严
(幕藩体制)
天 皇 (傀 儡) 统 治 阶 层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将 军(实权) 士 大 名
社会分为士、农、 工、商四个 等级, 士阶级是统治阶级。 身份等级世代相继,
武 士
农 工 商
不能逾越。
2.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与我国清朝相似)
在对外政策上,幕
府实行 闭关锁国 策,
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14
三、明治维新
1.目的
(1)摆脱民族危机 (2)发展资本主义
根本: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2.内容:(1)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军事: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3)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改革,殖产兴业, 发展近代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4)社会生活:“文明开化”(用西方文化改造日 本文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文化和生活方式。
2019年中考历史世界史专题复习——日本史知识点梳理

世界史专题复习——日本史一、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大化改新七世纪中期仿效中国隋唐制度一、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仿效欧美(一)背景:幕府统治危机: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受到了落后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民族危机:1853年,美国叩关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③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二)明治政府的建立和幕府统治的结束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建立了倒幕武装。
组织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摧毁幕府统治(封建政权)。
(三)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
2、经济上,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②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3、军事上,实行军事改革。
推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4、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①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②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四)影响1、积极:①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①保留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
②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临国进行侵略扩张。
二、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日本经济的发展---亚洲经济强国(一)原因:1、明治维新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2、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从中国勒索2.3亿两白银;②取得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和开设工厂的特权。
3、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三、日本的军国主义政策,积极对外扩张。
(一)原因: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
2、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更需要国外市场;3、日本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竞争,因而更多地采用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大陆政策”及其表现1、制定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吞并朝鲜:1910年3、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九年级明治维新知识点

九年级明治维新知识点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发生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近代化国家的转变。
这一时期对于日本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明治维新知识点。
一、背景和原因明治维新的发生是由于日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剧变。
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对外战争的失败,满清政权篡夺了中国的政权。
同时,西方列强也迫使日本开放了对外贸易。
这一系列事件使日本看到了强国的现代化之路,从而产生了变革的需要。
因此,明治维新的背景可以归纳为国际局势剧变和对外贸易的开放。
二、政治改革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废除封建体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
这一改革取消了藩术制度,统一设立了府县制,并推行了选举制度,使社会政治更加稳定。
同时,推行了君主立宪制度,明治天皇成为实际掌握国家大权的人物。
这一改革使日本摆脱了封建体制的束缚,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
三、经济发展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创立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的基础。
明治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工业化政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此外,推行了新的税收制度和货币制度,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统一和发展。
这一系列经济改革为日本奠定了现代化经济的基础,使日本成为亚洲的经济强国。
四、教育改革明治维新对教育也进行了重大改革。
他们建立了普通义务教育制度,开始实行近代教育体制,使教育不再是贵族特权,而是全民的权利。
通过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日本培养了大批的现代专业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人力资源。
五、社会变革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农民纷纷转行为工人,城市迅速扩张。
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日益壮大,贵族阶级地位逐渐下降。
此外,女性地位的提升也是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之一。
明治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解放了妇女,提倡平等的婚姻权和财产权,打破了传统封建社会对妇女地位的束缚。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日本的明治维新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
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大久保利通: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
1863年萨摩藩抗击英国侵略军时,任萨军总指挥官,虽遭失败,却因敢与列强对垒而声名大振。
1868年1月3日与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岩仓具视等人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明治新政府成立后,历任参与、总裁局顾问、参议、大藏卿等职,成为政府主要领导人,领导了“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等资产阶级改革。
1871年12月任岩仓使节团副使赴欧美考察,1873年回国。
对内推行地税改革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同时强化中央官僚机构,集中大权在手,进行专制统治,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特点:1.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2.改革借鉴了许多西方的先进成果;3.改革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4.日本的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对比:日本明治维新同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1.改革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任命藩知事,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军事上: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
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明治维新知识点

明治维新知识点一、引言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近代国家的转变。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具体时间从1868年开始,持续至19世纪末期。
明治维新的实施,使日本成功地避免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威胁,并迅速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二、背景1. 外部压力:19世纪中叶,美国海军舰队进入日本,迫使日本结束长达两百多年的锁国政策,面对西方列强的威胁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内部矛盾: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矛盾激化,地方大名和武士阶层对幕府的不满日益增长。
3. 思想启蒙:兰学(荷兰学问)的传入,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的引入,为维新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主要事件1. 尊王攘夷:主张恢复天皇的统治地位,驱逐外国势力。
2. 王政复古:1867年,德川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归还政权给明治天皇,标志着幕府时代的结束。
3. 戊辰战争:新政府军与幕府军的冲突,最终新政府军取得胜利,巩固了天皇政府的统治。
四、维新措施1. 政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体制。
2. 经济改革:推动工业化,发展现代产业。
3. 社会改革:废除武士特权,实行平等的四民制度(士、农、工、商)。
4. 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系,普及初等教育。
5. 军事改革:建立常备军,采用西方的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
6. 法律改革:制定新的法律体系,废除旧有的封建法律。
五、影响1. 国际地位的提升:日本成功避免了成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命运,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
2. 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日本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3. 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被打破,社会流动性增强。
4. 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大量涌入,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多元化。
六、结论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不仅改变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对日本的文化和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果断的改革措施,日本成功地转型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为后来的亚洲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模式和启示。
初中历史 日本明治维新

东京
倒幕派的主要组成力量 是什么人?
中下级武士
倒幕派取得的决定性胜利 的战役是什么战役?倒幕 运动的结果如何?
伏见、鸟羽战役。
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 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阶 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 新政府,迁都东京。
第三板块:明治维新
1、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于何时?领导人是谁?代表人物 有哪些?
1868年;明治天皇;
什么是明治维新?
明治 维新
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日 本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阶 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 新政府)
改革
明治维新: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 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 阶级性质的改革
第一板块:幕府统治危机
(明治维新的原因)
幕府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封建制度的代表
德川幕府
德川将军
幕府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根据材料,请回答:
①日本对外来的文化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吸收。
②文中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主要指哪些方面?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转变,包括政治、经济、文 化教育和军事等方面。
谢谢指导!
1853年,黑船事件
美国海军在日本登陆
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行贸 易的唯一地点:长崎出岛
闭关锁国
丧权辱国
明治维新的原因
内忧 外患
幕府的封建统治 激化 严重阻碍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导致
西方列强入侵
导致
Hale Waihona Puke 社会矛盾幕府
统
治
危
加剧 机
民族矛盾
第二板块:武装倒幕
(明治维新的前提)
武装倒幕 说一说
2.1853年,率先打开日本关闭国门的是( A )。
高二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

高二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改革,它标志着日本从封闭的封建社会走向现代化。
下面将介绍高二学生需要了解的明治维新知识点。
1. 知识背景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末,当时日本正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为了保护国家独立和发展,一些日本学者和政治家开始呼吁改革。
而幕府政权的腐败和对外交往的限制,使得明治维新成为了日本最优先解决的问题。
2. 目标和原则明治维新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日本国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制定了一些原则,包括“尊王攘夷”、“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和“西化开明”等。
3. 尊王攘夷运动明治维新开始于尊王攘夷运动,该运动追求将外来势力从日本驱逐出去,恢复天皇的权威。
这一运动最终使得幕府政权的垮台,开启了明治维新的进程。
4. 君主立宪政体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决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将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设立了一个宪法和君主立宪政体。
这一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日本政治体制,为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5. 西化开明为了实现现代化,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引进了大量西方知识和文化,推行了一系列西化政策。
他们学习西方的政治、法律、教育和军事等方面的知识,促进了现代产业的兴起和国家实力的增强。
6. 法律和教育改革明治维新还进行了一系列法律和教育改革。
颁布了一部新的宪法,确立了法治的基础;建立了现代教育体制,普及了义务教育。
这些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发展。
7. 经济现代化和产业发展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致力于发展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和产业。
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吸收外国投资和促进地方产业的兴起,日本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现代化,并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大国之一。
8. 军事改革为了确保国家安全,明治维新的领导者还进行了军事改革。
他们加强了军队的组织和装备,建立了现代化的陆海空军。
这使日本能够在后来的时期中发动战争和扩张领土。
总结: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它使日本从落后的封建社会转变为现代化的国家。
中考历史之日本明治维新3篇

中考历史之日本明治维新3篇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历史之日本明治维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中考历史知识点之日本明治维新一、德川幕府的统治1、原因:(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倒幕运动王政复古政变。
主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
二、明治维新1、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响(1)积极性: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近代世界史大事件——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时间】开始于1868年【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性质】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改革方式】脱亚入欧【背景】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日本明治维新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影响(P122-126)
1、时间: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并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内容:
A、在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藩指大名的领地)
B、在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开始建立一支贯彻武士道精神的皇军)
3、影响: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亚洲唯一通过改革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的国家),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但是,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日本强大起来,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4、对外政策的改变: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强大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5、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A、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改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结合国情;B、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