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四)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四)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综合检测(四)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当代著名史学家秦晖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

无论作为民变还是作为西化,它都显得十分另类。

”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仍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外来的民族危机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是近代文明转型初期的产物解析:选D 材料中秦晖认为太平天国“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说明太平天国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并不仅仅是旧式的农民起义,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目标,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背景之下爆发的特殊性,并没有提到对于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故C项错误;“无论作为民变还是作为西化,它都显得十分另类”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文明转型初期的产物,呈现出新旧交融的特点,故D项正确。

2.(2019·某某质检)1859年的《资政新篇》规定:“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B.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持保守态度C.渴望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技术D.允许西方传教士和工匠自由地活动解析:选A 材料中“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表明态度务实,材料中“不得毁谤国法”表明有所警惕,故A项正确。

3.1851年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并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

”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A.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B.革命性与某某性并存C.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解析:选A 题目中“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体现了封建落后性,题目中“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十二)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十二)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课时检测(十二)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拜上帝教)“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A・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 B.强调发展对象的民间性C.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D・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解析:选C基督教的传入已有多年的历史,故A项错误;发展对象的民间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结合,但不是正常的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对外来文化的借鉴,故D项错误。

2.(2019•龙岩质检)1859年的《资政新篇》规定:“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B.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持保守态度C・渴望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技术D.允许西方传教士和工匠自由地活动解析:选A材料中“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罠”表明态度务实,材料中“不得毁谤国法”表明有所警惕,故A项正确。

3.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

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A.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B.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D.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说明当时社会仍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时代的局限,所以农民阶级不可能独立领导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胜利,故C项正确。

4.(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庞大的军政费用靠攻占城市所得到的库存的金银、没收官绅地主的浮财、各地人民的“进贡”等收入来维持,但收入并不稳定。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限时特训:第3单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限时特训:第3单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2015·临沂质检]太平天国1852年发布檄文:“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

”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 )A. 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B. 主张挽救民族危亡C.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 代表先进历史潮流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太平天国认为,天下是上帝(即西方的上帝)的天下,满洲人原为野蛮之人,祸乱中国(中夏),“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故选A项。

答案:A2. [2014·广东汕头期末]下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A. 洋务运动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解析:A、D两项分别是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探索,排除;B、C两项都属于农民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但义和团不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而且盲目排外,故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3. [2014·山东济宁期末]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

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A. 平均分配土地B.产品上交国库C. 建立民主政治D.兴办学校教育解析:“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是指《天朝田亩制度》。

产品上交国库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但是超越了农民小私有者的本性,成为一种空想,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没有涉及建立民主政治和兴办学校教育,故C、D两项错误;当时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广大农民的最迫切愿望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故A项正确。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1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1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作业11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某某某某质检)清政府于1850年10月至1851年5月,共调兵13 600名并放银超过一百六十万两到某某。

该举措的目的是( B )A.大力发展近代军事工业B.镇压大规模反清运动C.防X英法发动全面战争 D.阻挡法国殖民者侵略解析:据材料“1850年10月至1851年5月”“调兵”和“某某”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某某宣布起义,清政府调兵镇压,故选 B项;大力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时间不符,排除A项;英法发动战争是1856年,排除C项;中法战争开始于1883年,排除D项。

2.(2020·某某某某中学调研)《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

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

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D ) A.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解析:题干中“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剩余归公’”体现违反农民作为小私有者的阶级属性,故选D项;“剩余归公”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它建立的是小农经济,并且“剩余归公”没有显示鼓励发展私有制之意,排除B项;产品是归公的,排除C项。

3.(2020·某某某某一模)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某某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

其主要目的是( B )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C.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解析:根据材料“删改……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目的是通过思想的建设,来维护太平天国的统治,故选B项;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与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通过儒家伦理纲常束缚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根据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可知是依靠儒家伦理纲常维护统治,排除D项。

2020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

2020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导致下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度总督巡抚满族汉族满族汉族1837年7 3 8 121864年 3 7 0 15A.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D.中央政府权威性逐步丧失解析: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汉族地主的力量,故C项正确;清政府历来对汉民族和其他民族有较强的防范之心,故A项错误;1864年洋务运动刚刚开始,故B项错误;地方督抚满汉的变化不能够反映中央政府权威性的丧失,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9·太原模拟)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燹,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

这场“战争”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北伐战争D.淞沪会战解析:由材料“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燹,竞相逃往上海”可知战争主要在南方,由材料“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可知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故A项正确。

答案:A3.(2019·荆州质检)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但从1853 年至1863 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

该现象反映()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D.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解析:材料“从1853 年至1863 年”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口、扬州、南京等地”是太平军的活动区域,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导致票号相继撤庄,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D4.清末预备立宪期间,各省谘议局相继成立。

立宪派一方面以谘议局为论坛,发表各种议论,通过各种决议,力图对地方政府的权力运作有所监督;同时互通声气,函电往来,发起和组织联合请愿,要求尽快成立“责任内阁”,加快立宪步伐。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7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课练7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作业.doc

课练 7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小题狂练⑦小题是基础练小题提分快1.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语句。

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替爷替哥杀妖魔”反映了太平军把西方基督教徒当成兄弟,把清政府看作妖魔,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故A项正确。

2.[2019·东北三校模拟]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由长官和书手站在正中,众人分别站立两旁,诵赞美诗;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太平天国运动是基督教化的运动B.传播基督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内容C.宗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外衣D.传教士为太平天国运动制造舆论声势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引入了外来宗教,但其实质是利用宗教外衣进行斗争,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传教士为太平天国制造舆论声势,故D项错误。

3.[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考]1861年,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到南京并度过了十五个月。

对此,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

洪秀全此举意在( )A.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B.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C.重振太平天国政权的内政以及外交D.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答案:B解析:材料中并未说明外交手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说明当时洪秀全是利用宗教的宣传,维护其统治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宗教宣传,并未涉及太平天国的内政外交,故C 项错误;材料中是为了维护统治,不是打破清政府的围剿,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

核心素养提升练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拜上帝教)“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 )A.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B.强调发展对象的民间性C.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D.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解析】选C。

“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可得出拜上帝教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但不是正常的结合,故C正确。

【加固训练】1861年,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到南京并度过了十五个月。

对此,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

洪秀全此举意在( )A.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性B.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C.重振太平天国政权的内政以及外交D.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中“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说明当时洪秀全是利用宗教宣传,以达到扩大和巩固其统治的目的,故B正确。

2.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

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

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受《北京条约》影响较深B.通晓国际水路交往规则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D.没有认清列强侵华本质【解析】选D。

根据材料“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可知,太平天国未能很好地认清英国行为的侵略本质,予以有效的还击,故D正确。

3.葛剑雄认为,“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但他同时又说,“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检测6_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_含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检测6_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_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六)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解析:选B《天朝田亩制度》的目标是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与当时中国小农经济的国情是不相符的,故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古代农民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体现,故B 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下每户劳动所得仅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故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广大农民群众为追求平等、平均社会而做出的选择,不是因为战争环境才颁布,故D项错误。

2.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

此举反映() A.“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B.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C.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D.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解析:选A“照旧交粮纳税”是因为革命运动还未完全成功,现实革命形势依然需要,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因此封建地租关系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农民领袖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反思,故C项错误;当时的核心问题是巩固革命成果,并进一步进行革命,不是财政问题,故D项错误。

3.太平天国失败后,清王朝为恢复社会秩序对所谓的“忠义之士”进行表彰和纪念。

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精英通过主持本地区纪念活动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地方社区则通过表彰自己社区的“忠义之士”确立自己在战后新秩序中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2018·珠海期中)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置银数(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答案 A
2.(2018·聊城期中)秋瑾就义后不久,同盟会领导人胡汉民说:“故为中国计,为多数人计,此后非特暗杀之事不可行,即零星散碎,不足置彼虏死命之革命军,亦断不可起。

”这一言论反映出,当时的革命志士( )
A.革命立场发生动摇B.要改变革命策略
C.计划创立革命政党D.斗争目标不明确
答案 B
3.(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质量考评,29)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答案 D
4.(2018·衡水四月大联考,29)陈旭麓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
B.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
C.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
D.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
答案 B
5.(2018·徐州考前模拟检测,8)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刘复基、杨洪胜、彭楚藩三位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回答清政府官员“为何要造反”的责问时,彭楚藩答称:“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

”材料可以说明( ) A.清政府卖国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反对
B.武昌起义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
C.部分政府官员同情革命党人暗中支持
D.《辛丑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答案 A
6.(2019·太原模拟)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燹,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

这场“战争”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北伐战争D.淞沪会战
答案 A
7.(2018·龙岩模拟)1859年的《资政新篇》规定:“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
B.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持保守态度
C.渴望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技术
D.允许西方传教士和工匠自由地活动
答案 A
8.(2019·荆州模拟)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但从1853年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

该现象反映( )
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D.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
答案 D
9.(2018·黑龙江哈九中模拟)在平定太平军后,清政府处心积虑对淮军加以裁抑。

1866年李鸿章愤慨地说:“都中群议,无能谋及远大,但以内轻外重为患,鳃鳃然欲收将帅疆吏之权。

又仅挑剔细故,专采谬悠无根之浮言。

”这表明( )
A.传统官本位意识导致党争
B.清政府固守传统治国策略
C.地方势力与中央分庭抗礼
D.列强的侵略威胁中央集权
答案 B
10.(2018·湖南G10教育联盟4月联考,28)下表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军182名显要成员的出身和晋升情况。

由此可知清末( )
A.
C.长江以南地区动荡不安
D.社会流民问题十分严重
答案 A
11.(2018·洛阳期中)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

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
答案 D
12.(2018·安徽A10联盟最后一卷,29)国会政治是民初国人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用于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

在君主集权制度颠覆之初,国人普遍接受了“民国”应当“主权在民”的近代政治理念。

但国会政治在民初仅仅实施了13年,就在近乎举国一致的声讨声中寿终正寝。

材料反映了( )
A.北洋军阀否定“主权在民”理念
B.共和制度不适应中国的国情
C.国人缺乏现代民主政治意识
D.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艰难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8·菏泽期中,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秀全从农民阶级立场出发,把《劝世良言》中关于上帝是真神、人皆上帝子女,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材料与儒家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传统思想结合起来,宣传“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的平等内容,使宗教的教义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印证而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赵宏章《〈劝世良言〉与洪秀全早期思想》
材料二(东王)杨秀清给英国公使文翰发了一纸诰谕,其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

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


——《浅析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秀全成功发动农民起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杨秀清对发展中英关系的态度。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观念。

答案(1)原因:洪秀全把早期基督教中的平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观念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来发动农民运动;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深受西方列强蹂躏,民愤日深;清政府为偿还对外赔款加重赋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2)态度:他仍然以传统的大国自居的思想看待中英问题,并许诺英国货物可以“自由出入”“随意进退”,这有损于国家的主权,反映出杨秀清等人没有认清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

(3)评价: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初,宗教中的平等思想确实起到了组织发动群众的作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一种凝聚力;利用宗教束缚百姓思想,大搞个人崇拜,酿成了天国内部的分裂;在对外关系方面把西方国家称为宗教上的朋友和兄弟,甚至出现放弃国家主权的行为和言论,未认清西方国家的侵华本质,一定程度刺激了西方国家的侵华野心。

14.(2019·衡水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洪秀全(1814~1864年),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主张建立“天下为公”的盛世。

他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列强侵略。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国在他去世后不久覆亡。

洪秀全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年),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创立《五权宪法》。

他高举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文字材料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评分要求: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史论引用合理,须为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示例一)观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坚持民主革命斗争。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经过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示例二)观点: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进行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

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掀起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学习君主立宪,领导戊戌变法;陈独秀
以“民主”“科学”为旗号,发起新文化运动。

中国人学习西方先后经历了学习器物、制度、文化三个阶段,不断为后人的探索、抗争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