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了我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
①我国历史上 一次空前的思 想大解放运 动。②为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了 条件。③为五 四运动的爆发 做了思想准 备。
宣传资产阶级 文化
批判封建文化
领导
地主阶级洋务 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 派
性质
一次失败的封 建统治者的自 救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 级改良运动
反帝反封建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文化 运动,也是一 次思想大解放 运动
意义
促进了中国资 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推动了 中国近代化的 进程。
f建社会
败因
只学习西方科 技,不改封建 制度。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②严重脱离群众, 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③守旧派实力强 大。
①资产阶级自身 的局限性。②没有 依靠和发动人民 群众
③中外反动势力 强大。④革命纲领 不彻底。
局限性:对东 西方文化存在 绝对肯定和绝 对否定的偏 向。
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老 性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比较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思想
魏源・《海国图 志》
师夷长技以制 夷
严复・《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 存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口号
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四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探究感悟】 (4)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从上述 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自强”指洋务运动,“变法”指戊戌变法,“革命” 指辛亥革命。第(2)题根据材料一中的“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 面,再到观念层面”得出答案。第(3)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完成了救国救民的革命任务。 第二问只要列举出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项主要 史实即可。第(4)题第一问,根据时间段可知,此时的中国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根据材料概括得 出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热点角度
热点展望
在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经历了合作——对峙— —再合作——再对峙的发展历程。国共关系的 发展演变,直接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国共关系的演变 进程,也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走向。作为考试 热点,重点关注以下内容:国共关系演变的历 程,国共关系演变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当 前国共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影响。
热点主题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热点指数
★★★★★
【新闻链接】 201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 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 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 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 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 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并创造性地发展。 3.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学习先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百折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背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背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
因此要了解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必须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恭亲王奕主办洋务说起。
1860年9月21日,英法侵略军越过通州,打到八里桥,眼看北京不保,咸丰皇帝只好在这一天任命奕为“督办和议”的全权钦差大臣,和英法谈判“议和”条件,自己则在第二天带着嫔妃大臣,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
奕是道光第六子,咸丰的异母弟,因排行老六,在清廷上下,都称他“六爷子”。
这位六爷子,在10月24、25两日,分别和英法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中华民族蒙受了耻辱,奕却深得帝国主义分子的赏识。
《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侵略军统帅额尔金立即表示:“如果中国的外交继续由恭亲王主持,可以希望,新条约将被忠实地执行。
”胁迫咸丰继续让奕办理洋务。
不久,咸丰在热河病死,政权由肃顺等人把持。
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支持奕帮助慈禧,发动政变,杀了肃顺等人,使慈禧“垂帘听政”,登上了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在清朝封建王朝中,开始了慈禧——奕联合统治的所谓“同治中兴”时期。
从来反对任何社会变革的“六爷子”就这样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从顽固派变成了洋务派,成为洋务派的创始人。
洋务运动方针的确定,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成立,奕的掌管洋务大权,主持总理衙门,使洋务运动从分散到集中,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起来。
本来,正在同太平军作战的清军头目中,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早就和洋人勾结,购买洋枪洋炮,甚至利用洋兵洋将,共同镇压起义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曾国藩就提出过“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主张。
因此,当作为洋务派的奕掌握了中央的洋务大权以后,这些地方实力派就纷纷加入洋务派的行列,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除江南制造总局以外,还有李鸿章在南京建立的金陵机器局,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建立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在天津建立的天津机器局。
中国近代化探索

• • •
•
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 府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 治 3、代表人物:中央以奕忻为代表, 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等为代表
• 4、时间:19世纪60——90年代,掀起 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 5、内容 •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 业。 • 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 造总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 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 D、结果:失败。 • (1)失败的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 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政诏令。 (2)失败原因:①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只采用改良的办法,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 皇帝。②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寄希望 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广大人民群 众。 • ③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 小(根本原因)
• • •
•
2、辛亥革命1911年 A、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 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是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②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 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1905年在日本东 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 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 •
• •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1、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A、兴起:公车上书(时间:1895 年春)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 (2)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 序幕
• B、发展: 严复。康有为称他为“中 国西学第一”,著有《天演论》把西 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 代的启蒙思想家
中国近代史知识要点(三条主线)

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任务:反帝反封建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 1840—1842年1、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结果:清政府失败,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2)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率,须同英国商定。
(3)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影响: 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的漩涡。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要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促进了爱国知识分子的觉醒,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4、向西方学习:魏源和《海国图志》,根据林则徐的《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影响: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爆发的背景:①日本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其“大陆政策”而蓄意发动。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概括
⑷、教育、科技: 在近代化的影响下,清朝开明官 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开 始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创 办了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后来,清政府建立了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 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科学家把科技 兴国作为自己责任。詹天佑、候德榜的成就是中国人 不甘落后、在科学上追赶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见证。
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 创建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合作,创立黄埔 等。
军校等。
合作探究一□中国近代各政治派别的阶级属性
和救国主张
他属于哪个派 别?提出了什
么主张?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这之资是,哪自个强之派本别。……洋机器于耕织、刷 印、陶埴(zhí)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的日什用,么原主不张专为?军火而设。
高 度
器物技术
洋务运动
中 国
19C60—90S
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
西
文艺复兴
方
14C—18C
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19C90—20C初
政治制度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C—18C
思想文化
新 文 化 运 动
20C初
器物技术
第 工二 业次 革工 命业
革 命 18C—19C末
时期
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留下
千古骂名。他在近代中国兴办洋务,创海军建企
业,探索自强道路而不懈努力,但最终 却以失败
告终。他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林则徐
8(2012·长沙).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 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 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9(2012·烟台).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 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 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 (意思是中国迫切需要采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 术)。他喊出了下列哪个派别的心声?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论中国近代文化转型

论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一、洋务运动与物质文化的转型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是在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之中被迫仓促展开的。
所以有人将这次转型比喻为“中西文化的一场遭遇战”。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经形象地说,“中国一向是一个农业文化的国家,他一切以…安足‟为目的,现在他骤然遇见了西欧一个以…富强‟为目的之商业文化,相形见绌了。
”身处此“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逐渐放弃传统的文化中心主义和自大心态,放眼世界,认识和学习当时人认为先进的西方文化,这便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实质。
从文化的内在结构来看,这次文化转型首先从物质层面入手,逐渐深入到制度层面,最终到达思想层面。
在历史实践中,这次文化转型大致表现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个阶段。
洋务运动的兴起并非偶然,它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少数政治精英们在深刻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双重困境下作出的艰难抉择。
1861年初,奕忻、文祥等人在一封奏折中详细描述了这种困境:“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
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
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
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由此不难看出,尽管第二次鸦片战争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终于结束了,但是英法联军攻陷京城而遗留给清廷的深刻震动无疑还将持续存在。
不过,这也意味外国军事势力带来的威胁已经退居次席,而南方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此时成为满清政府的关注焦点。
在当时人眼里,为了应付清政府所面临的深刻政治和社会危机,最简捷的方法便是创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李鸿章所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这种思想来源于魏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著名洋务思想家冯桂芬进而将此主张分为三个阶段,“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
他特别强调道,“且用其器,非用其礼也,用之乃所以攘之也”。
由于物质文化的具体感知性,中国人在近代认识西方的过程中,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西方的坚船利炮。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山东陈静近代化探索──整体感知:课标要求: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线索梳理: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在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开始进行救亡图存的近代化探索。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这场封建统治者发动的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在近代化探索中迈出的第一步;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这场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之后激进的知识分子在文化界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其社会结构开始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授之以渔:复习中国近代化探索这一专题,应该适当地把这些事件放到国际环境中进行理解,并且和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各种因素的比较学习。
例如: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辛亥革命和世界近代史上的几次重大资产阶级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等。
知识体系:近代化探索──重点探究:(一)透过明治维新看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①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②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⑶资本主义道路
在中国走不通。
2.概括中国近代探索历程的特点。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近代化道路失败的原因。
⑴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根本原因)⑵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⑶反动势力干涉。
⑷中国封建势力强大。
4.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⑴腐朽的封建制度。
⑵列强的侵略。
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5.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那些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和民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