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微观政策
M第十章 微观经济政策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调节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调节人们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在某些领域市场机制就不能起作用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如对公共物品的生产市场机制就起不到调节作用;由于垄断的存在、社会生产外部性因素的作用、信息的不对称等等,都可能使市场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政策就是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干预经济发展,解决微观经济领域的某些市场失灵问题。
第一节公共物品一、公共物品的特征公共物品是由公共部门生产的,或指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包括国际安全、警务、消防、道路、教育、空间研究、气象服务等。
在西方经济学的词汇中,政府被定义为公共物品的生产者,公共物品被定义为政府生产和提供的产品。
市场在这里无能为力。
市场机制调节的是私人物品,——普通市场上常见的那些物品,例如,用于吃的食品、用于取暖用的衣服、用于居住的房子和用于交通的汽车等等,都是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假定商品消费有排他性,人们必须对一种商品支付价格方可消费,不付费就不能消费,如市场上的水果等;二是假定商品消费有竞争性,某人消费了某种商品,别人就不能再消费了,如公共汽车上的座位。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商品或物品的消费就没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如国防、环境质量等,人们享用可以不付费,一人享用不影响别人享用,这些物品就是公共物品。
因此,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为私人物品,而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为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不管人们是否付费,都不能排除他们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因此,可以说公共物品增加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公共物品的特征来源于公共物品的不可分性。
国防、警务、消防、公共卫生、道路、桥梁等,不能再分割成细小部分,只能作为一个整体被人们享用。
例如某一座桥建成后,所用花费已结束,总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相同,边际成本是零,则价格也应是零。
微观经济政策解读

微观经济政策解读微观经济政策是指针对特定市场、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通过调整价格、税收、补贴等手段来引导市场行为,以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高效率等目标。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微观经济政策进行解读,包括价格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
价格政策是微观经济政策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通过改变价格水平,价格政策可以直接影响到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
当政府认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过高或过低时,它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例如,在面对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或提高相关商品和服务的税收来抑制需求,从而稳定价格水平。
类似地,当政府认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过低时,它可以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如通过降低利率或减少相关商品和服务的税收。
通过这种方式,价格政策旨在在市场中维持价格的稳定,并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
税收政策是另一种常见的微观经济政策。
通过对商品、企业或个人征收税收,政府可以影响市场行为和经济活动。
税收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筹集足够的财政收入以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
但税收政策不仅仅是为了筹集财政收入,它还可以用来实现其他经济目标,如调节市场行为和促进资源配置效率。
例如,当政府认为某些商品的消费过度或某些行业的利润过高时,它可以通过提高相关商品的税收或征收额外的行业税来减少消费或降低利润。
相反,当政府希望刺激某些经济活动时,它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或提供税收优惠来鼓励企业或个人参与。
税收政策在微观经济政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补贴政策是政府为了支持特定产业、企业或个人而提供的财政补贴。
与税收政策相反,补贴政策是通过给予经济主体财政支持来影响市场行为。
补贴政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直接补贴、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等。
补贴政策的目的往往是激励特定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或促进个人的消费。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给予农民农业补贴来支持农业发展,通过提供研发补贴来促进科技创新,或通过提供购房补贴来刺激房地产市场。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

Q
“传统公司”和“绿色公司”的短期
微观经济学
§10-2 外部性与环境经济
四、解决外部性的措施
政府的税收(庇古税)和补贴
罚款 确定所有权 合并企业 政府规制 公众参与
微观经济学
根据最优污染程度,如果企业的污染超出这一标 准,政府将予以重罚,处以高额罚金。 对污染企业收费的办法控制企业的污染,使其污 染量符合社会最优标准。污染费是按照平均每 一单位污染量征收的。
二、投票悖论 假设甲乙丙三人,面对A、B、C三个备选方案,有如的偏好排
序 :甲(A > B > C)
> B)
乙(B > C > A)
丙(C> A
三个社会偏好次序——(A > B )、(B > C )、(C> A )
(矛盾)
阿罗不可能定理:在非独裁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 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即满足所有个人偏好的社会偏好选
1、消费上不具有排他性
2、供给上不具有竞争性
微观经济学
边际成本为0
非竞争性是指,对于任一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 平,增加额外一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引起产品 成本的任何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 的产品边际成本等于零。 非排他性是指很难或禁止他人不付代价消费该种 产品。非排他性表明要采取收费的方式限制任 何一个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非常困难、 甚至是不可能的。
牛群数量(头) 1 2 3 4 5 6 边际成本 (万元) 1.0 1.05 1.15 1.3 1.5 1.75 养牛人的边际收益 (万元) 2.2 2.1 1.95 1.75 1.5 1.2 菜农的边际成本(损失) (万元) 0.36 0.38 0.41 0.45 0.5 0.56
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微观政策

经济学的微观政策介绍经济学的微观政策是指在经济领域中,针对个体和市场行为的政策措施。
微观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引导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实现经济增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经济学的微观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个体决策与市场行为个体理性决策个体理性决策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个体在面临不同选择时,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标作出决策。
政府在制定微观政策时应考虑个体理性决策的影响,以激励个体做出对社会最有益的选择,并避免不良的行为产生。
市场机制和均衡市场机制在微观经济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政府通过调整市场机制中的不平衡,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市场效率。
然而,政府干预过度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对市场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外部性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个主要原因。
外部性指的是个体的行为对其他个体或者社会产生的影响,其成本或者利益并不以市场价格体现。
政府可以通过采取干预措施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例如通过征收环境税以纠正环境污染问题。
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是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原因。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价格无法反映供求关系。
政府可以通过监管机构的设立和反垄断政策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
公共物品和自由骑车问题公共物品和自由骑车问题也是市场失灵的重要表现。
公共物品的特征是不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且一人使用并不减少别人的使用机会。
自由骑车问题指的是即使个体没有为某项服务或产品付费,但仍然可以免费享受其使用。
政府在这方面的干预是确保公共物品供给的可持续性和提供公平的使用机会。
政府政策的工具和效果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政府引导经济行为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调整税收水平和税收结构,政府可以影响个体的消费、生产和投资行为。
例如,降低企业所得税可以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补贴政策补贴政策是政府引导经济行为的另一种工具。
通过给予补贴,政府可以激励个体从事对社会有益的活动。
第十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教育的社会最优水平
教育的 价格
外部利 益
供给 私人成本
Hale Waihona Puke 均衡社会价值(私 人价值加外部 利益)
需求 私人价值
0
Q市场 Q最适
教育的数量
3.1 外部影响的解决措施
外部性的解决措施
税收/补贴 内部化合并 确定所有权
公海捕鱼。
过渡放牧。
假设一大湖,内有鱼虾无数,每个钓鱼者的钓 鱼边际成本为零。在“自利”假设下,钓鱼者自 由进入,每个人竞相捕鱼,最终导致“鱼虾”资 源的滥用。
一块公共草地,虽然每个人放羊不影响其他人 放羊。然而一旦放羊数大于草地容纳的头数, 结局只能是,公共草地被滥用,最终导致大家 都放不成羊。
第一节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的原因
垄断阻碍要素自由流动,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外部性无法由市场本身解决; 公共产品无法由市场提供; 信息不完全阻碍经济有效运行; 社会的非市场目标(如缩小贫富差距)无法
由市场价格机制实现;
第二节 垄断和反垄断政策
垄断造成效率损失
行为经济学
人并不总是理性的: 人们过分自信。 人们过分重视从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细 枝末节。 人们不愿改变自己的观点。
人们关注公正(最后通牒的游戏)
最后通牒的游戏柏林洪堡大学古斯教授 (Werner Guth)在大约20多年前发明的。
有一天你和另为一个人捡到1万块钱,你们 两人通过掷硬币来选择谁有权分配这笔钱。
人有时是矛盾的
理想与努力程度 减肥与美食 戒烟与健康 GRE单词与奖学金
简要总结:
市场机制一般只能保证资源配置的边际私人收 益和边际私人成本相等,而无法保证边际社会 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相等。
《政府微观经济政策》课件

3 垄断市场
政府限制垄断市场的权力,以维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政府干预的利与弊
利
• 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 保护消费者权益 • 推动社会公平与公正
弊
• 可能引发政治干预和腐败问题 • 干扰市场自由和竞争 • 执行成本高,导致资源浪费
结论和要点
政府微观经 济政策
- 原因
- 角色
- 措施
- 失灵与干预 - 利与弊
1
监管者
政府作为监管者,确保市场秩序、执行法律法规并制定监管政策。
2
促进者
政府作为促进者,鼓励创新、投资和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3
调节者
政府作为调节者,通过税收和பைடு நூலகம்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来平衡经济的供求 关系。
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措施
价格管制
政府对某些关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 以保护消费者利益。
税收政策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调节经济运行,收取税款用 于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
补贴政策
政府提供补贴来支持特定行业或促进某种经济 活动的发展。
市场准入限制
政府通过制定强制性的市场准入规定,对企业 的进入、退出和经营进行管理。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干预
1 外部性
政府通过干预修正外部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和社会成本。
2 公共物品
《政府微观经济政策》PPT课 件
政府微观经济政策的定义
政府微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对经济中个体或企业进行的直接干预和调控。它旨在解决市场失灵和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干预的原因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出于以下原因: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国家安全、解决市场失灵和实现 经济效益最大化。
章 微观经济政策.ppt

∴价格自动调节不能使社会经济资源运用达到最优状态,要
由政府加以补救(宏观、微观经济政策的实施)
政府的经济作用
• 微观管制--纠正市场失灵 ——以效率为目标
对社会来说应扩大植树造林范围。 ∴若不对农民实施补贴, • 外部经济性使产量低于社会最优水平 Qp<QS • 则 资源配置失效
外部性与政府干预措施 (以污染为例)
1. 政府罚款、征税——外在成本内部化
2. 规制(强制手段,标准与收费、最优排污权)
• 根据最优污染程度,如果企业的污染超出这一标 准,政府将予以重罚,处以高额罚金。
• 自然垄断 ——由技术条件(大规模生产才有效率)和需求条
件(所有消费者共同使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一个行业由一个公司从事垄断性经营更有效率的 市场结构。 如:电力、煤气、水等公用事业 • 政府管制 ——收费标准管制(平均成本定价、差别定价)
政府对垄断的价格规制
边际成本定价 还是平均成本定价?
P
[Private Cost] [Social Cost]
外部效应与社会福利
• 资源的有效配置要求市场的价格等于社会 边际成本
• P=MC • 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 MCS >MCp=P • 当存在外部经济时, MRp < MRS
(1)负外部性与过量供给
【工厂污染】
P
MCs社会边际成本
MCp私人边际成本
以及司法部的反托拉斯局) • 法院按法律对违法行为进行裁判
• 近年来,美国政府对反托拉斯政策态度的 微妙转变: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共24页

(2)自愿协商:科斯定理与权利界定
外部性内部化
合并。合并成一个企业,此时的外部影响就“消失”了, 即被“内部化”了。 规定产权。如果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有 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 如果给下游用水者使用一定质量水源的产权,则上游的 污染者将因把下游水质降到特定水平以下而受罚。 利益各方协商谈判。
1.外部性: 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强加的成本和收益。
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的不一致,导致实际 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
2.外部性类型。
正外部性(外部经济):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社会收益小于私人收益。
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看
生产的正外部性。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有利于他人的良好
优点:按这个原则通过的方案,实现了帕 累托最优,满足了全体投票人的偏好。
“认可”意味着明确 赞成或至少不反对;
如果有一个反对,则 相关议案即被否决。
缺陷:是决策成本太高,很多情况下无法 达成协议。
多数票规则Majority voting rules : 超过半数的人同意。
简单多数规则,超过 总数的一半,方案就算 通过。
公共管制的措施: 价格管制,防止垄断定价。 市场准入和退出管制。 微观管制,企业质量、安全要求。
国有化政策:
国家直接从事生 产活动,或者把 某些过去由私人 从事的生产活动 转归国家。
(1)对国家利益重 大的行业;
(2)私人不愿意经 营,或者无力经营的 行业;
(3)投入高、风险 大的新兴行业。
(2)反托拉斯法
比例多数规则,要求 赞成票要占总数的三分 之二以上,才算有效。
优点:多数规则协商成本低,易达成协议,能增进多数人福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市场失灵是指()。
A.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不再具有灵活性;B.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下降;C.市场对稀缺性资源配置的无效率D.收入分配不均2.垄断缺乏效率的经济学含义是()。
A.垄断厂商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上升部分进行生产;B.消费者购买最后一单位商品得到的边际效用超过生产该商品的边际成本;C.垄断厂商没有遵循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D.垄断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3.垄断厂商销售商品的价格()。
A.等于平均成本;B.等于边际成本;C.高于平均成本;D.高于边际成本。
4.垄断厂商的产量()。
A.等于竞争产量;B.大于竞争产量;C.小于竞争产量;D.以上都不对。
5.某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经济利益,但其他人不为此利益支付费用,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
A.公共物品;B.搭便车;C.外部经济;D.外部不经济。
6.下列哪一种说法体现了外部不经济概念()。
A.连天下雨减少了小麦的产量;B.小麦减产引起农民收入下降;C.吸烟有害于自身健康;D.吸烟有害于他人健康。
7.经济活动具有外部经济性质的含义是()。
A.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B.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C.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D.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8.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料对社会产生的效应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C.消费的外部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9.个人乱扔生活垃圾对社会产生的效应属于()。
A.消费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C.生产的外部经济;D.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10.某生产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性质时,其产量()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11.有关社会成本的正确说法是()。
A.与私人成本没有关系;B.包含私人成本;C.不包含私人成本;D.以上都不正确。
12.社会边际成本指的是()。
A.不包含在私人边际成本中的边际成本;B.包含在私人边际成本中的边际成本;C.经济社会中所有人负担的全部边际成本;D.经济社会中生活在贫困边缘的人负担的边际成本。
13.单个消费者进行决策的经济量是()。
A.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B.私人成本和社会收益;C.社会成本和私人收益D.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
14.从社会角度考虑效率的原则是()。
A.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B.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C.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D.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15.公共物品消费的性质是()。
A.非竞争性与非排它性;B.非竞争性与排它性;C.竞争性与非排它性;D.竞争性与排它性。
16.消费物品非竞争性的含义是()。
A.只有一个消费者;B.只有一个生产者;C.生产成本为零;D.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17.消费物品非排它性的含义是()。
A.只有支付价格才能获得消费权利;B.不支付价格也能获得消费权利;C.只有一个消费者;D.只有一个生产者。
18.下列哪种产品或劳务的市场失灵问题最不显著()。
A.国防;B.教育;C.电视节目;D.饮料。
19. “搭便车”现象源于()问题。
A.公共物品;B.私人物品;C.社会福利;D.不完全信息。
20.次品市场上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销售数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
21.次品市场上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待销售商品平均质量()。
A.提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
22.次品市场上商品价格下降导致销售数量减少的现象可以称为()。
A.道德风险;B.搭便车;C.公共物品;D.逆向选择。
23.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生产和质量信息的情况称为()。
A.道德风险B.搭便车;C.排它性;D.不完全信息。
24.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对待竞争性行业厂商垄断行为的原则是()。
A.限制;B.提倡;C.放任;D.支持。
25.被谢尔曼法禁止的经济行为是()。
A.差别价格;B.垄断;C.纵向合并;D.以上都不是。
26.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可以采取下列哪种方法()。
A.征税;B.明确产权;C.补贴;D.以上都可以。
27.对私人汽车的污染排放征税将会直接引起()。
A.私人汽车所有者一定购买更多的汽车污染控制装置;B.对公共汽车运输的需求上升;C.私人汽车的运输能力提高;D.以上都不是。
28.公共物品市场需求曲线可以通过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得到。
A.水平加总;B.垂直加总;C.重合;D.旋转。
29.下列哪一种是公共物品适合的定价方法()。
A.市场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B.由消费者个人决定;C.免费;D.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30.政府提供国防这类公共物品的经济理由是()A.只有政府有能力提供;B.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影响;C.私人对这类公共物品的评价低;D.避免私人生产的亏损结果。
31.下面有关委托-代理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医生和病人可以构成委托-代理关系;B.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不完全信息;C.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D.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激励机制不能保证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名词解释1.外部性;2.公共物品;3.不完全信息;4.科斯定理I;5.科斯定理II三、简答题1.完全垄断的存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2.外部性问题如何影响资源配置?3.采取什么办法可以消除外部性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4.公共物品的主要特征有哪些?5.为什么在委托-代理关系存在时要设计激励机制?四、论述题1.试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2.论厂商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主要表现五、分析与计算题1.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1000-5p,成本函数为:C=20Q。
问(1)如果生产这种产品的厂商为完全垄断厂商,在其实现利润最大化时,产量、价格和利润分别是多少?(2)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产量和价格分别是多少?(3)垄断造成的社会福利净损失为多少?2.假设对于某厂商,从私人角度看,每增加生产1单位产品可以增加私人收益14元,从社会角度看,除了私人收益,每增加生产1单位产品可以增加社会收益6元,厂商的成本函数为:C=Q2-20Q。
那么,为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政府补贴可以使产量增加多少?3. 假设某化工厂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600-2Q,成本函数为:C p=3Q2-400Q+4000。
(1)试求该化工厂获得最大利润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如果考虑到外部不经济问题,社会成本函数成为:C s=4.25Q2-400Q+40000,求帕累托最优状态下的产量和价格。
4.假设一个养蜂场位于一个苹果园的边上,每个农场都位于竞争性市场上,设苹果的产量为A,蜂蜜的产量为H,两个农场的生产成本函数分别为CH(H)H2/100,CA(A)=A2/100-H,蜂蜜的价格是1元,苹果的价格是2元。
试求:(1)两个农场独立经营,则蜂蜜的均衡产出为多少?苹果的均衡产出为多少?(2)两个农场合并经营,则蜂蜜的均衡产出为多少?苹果的均衡产出为多少?(3)两个农场独立经营,则为了达到社会的有效供给,应对蜂蜜生产实行多少补贴?习题解答(一)单项选择题1.C2.B3.D4.C5.C6.D7.A8.B9.B10.B 11.B 12.C 13.D 14.A 15.A 16.D 17.B 18.D19.A 20.A 21.A 22.D 23.D 24.A 25.B 26.D 27.B28.B 29.D 30.B 31.C(二)名词解释1.答: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不一致的现象称为外部性问题。
2.答:不具有竞争性或者排他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
非竞争性指的是增加一单位该物品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指的是对物品不付费也可以消费。
3.答:在现实经济中,信息是不完全的。
信息的不完全不仅指的是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的配置它们。
4.答:科斯定理I是指只要市场交易费用为零,无论最初将产权赋予何方,通过协商、交易的途径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最佳效果,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5.答:科斯定理II是指即使交易费用不等于零,只要明确界定产权就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外部不经济问题的内部化,而无需抛弃市场机制或引入政府干预。
(三)简答题:1.答:完全垄断对经济产生如下影响:(1)资源配置不合理。
垄断厂商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结果是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
(2)资源使用缺乏效率。
即垄断厂商限制产量,不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上进行生产,丧失了规模经济的效率。
(3)社会福利的损失。
在垄断市场,消费者支付的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最低点,使消费者剩余减少,并损失了潜在的社会福利。
2.答:某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求的最优水平。
3.答:为消除外部性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采取以下的政策措施:(1)政府干预。
包括通过税收的调整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促进经济福利的提高;通过行政措施进行管制和指导;合并企业。
(2)制度安排。
确定所有权,形成对个人行为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制度安排。
(3)产权界定。
根据科斯定理的主张,通过私人合约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影响。
4.答:通常将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商品称为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非排他性。
即一个人对某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排斥其他人对它的同时消费;(2)非竞争性,即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人数的增加不会引起该物品生产成本的增加。
5.答: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对于委托人来说,只有使代理人行为的效用最大化才能使其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但是,要使代理人采取效用最大化行为,必须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激励,即需要设计激励机制来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
(四)论述题1.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价格不等于边际成本,或者不等于边际收益时,帕累托最优状态不能得到实现的情况。
在市场失灵情况下,价格机制的运行无法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产生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市场经济中垄断、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的存在。
(1)垄断。
在现实经济中,由于物质技术条件、人为的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稀缺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存在,垄断现象普遍存在。
在垄断市场上,厂商销售商品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