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西方经济学18第十章博弈论初步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西方经济学18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一、简答题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1.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分析,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两个部分,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
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
这是因为,首先,在推导产品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供给曲线时,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上述两点不完全性可以概括为缺乏对要素价格和使用量决定的解释。
为了弥补这个不足,需要研究生产要素市场。
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
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这样才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在存在和不存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解答:第一,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第二,在完全竞争市场,如果不考虑某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恰好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各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由于不存在行业调整,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市场上所有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简单加总。
第三,完全竞争市场厂商要素需求若存在行业调整,那么,要素价格的变化引起所有其他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和要素使用量及产量的变动。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产量变化不会影响产品价格,但全体厂商的产量变动将改变产品的市场价格。
产品价格使厂商n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改变,从而厂商n的要素需求曲线也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微观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3)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第1章引论1.1 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经济学1经济学的定义关于经济学,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
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给出的定义是: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稀缺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因此,现实生活中便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从资源稀缺性的角度出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任务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2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为了有效率地使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任何社会或国家都必须解决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产品,各生产多少?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类需要权衡各种需求的轻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求。
(2)用什么方法去生产?由于各种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很多用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大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所以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但它们的生产效率却不尽相同。
经济社会必须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组合中,确定哪一种组合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引论1.1 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经济学1.经济学的定义关于经济学,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
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给出的定义是: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稀缺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因此,现实生活中便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从资源稀缺性的角度出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任务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2.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为了有效率地使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任何社会或国家都必须解决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产品,各生产多少?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类需要权衡各种需求的轻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求。
(2)用什么方法去生产?由于各种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很多用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大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所以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但它们的生产效率却不尽相同。
经济社会必须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组合中,确定哪一种组合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
(3)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因为资源存在稀缺性,没有人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因此每个社会都必须建立某种机制来分配产品。
(4)何时生产?何时生产是指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
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所以必须做好动态规划,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这四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解决这四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 (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 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 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 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 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业第七版课后答案消费者选择

M
解得: X1
3M 8P1
,代入(1)式得 X 2
5M 8P2
所以,该消费者关于两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X1
3M 8P1
,X2
5M 8P2
4.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q0.5 3M ,其中,q 为某商品的
消费量,M 为收入。求:(1)该消费者的需求函数;
(2)该消费者的反需求函数;
(3)当 p 1 , q 4 时的消费者剩余。
P
A 的需求量 Q
A 的需求量 Q
市场需求量 Q+Q
0
20
30
50
1
16
25
41
2
12
20
32
3
8
15
23
4
4
10
14
5
0
5
5
6
0
0
(2)由(1)中的需求表,所画出的消费者 A 和 B 各自的需求曲线 以及市场的需求曲线如图 3—4 所示。
图 3-4 消费者 A 和 B 各自的需求曲线以及市场的需求曲线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市场需求曲线有一个折点,该点发生 在价格 P=5 和需求量 Qd=5 的坐标点位置。关于市场需求曲线的这 一特征解释如下:市场需求曲线是市场上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 加总,即在 P≤5 的范围,市场需求曲线由两个消费者需求曲线水平 加总得到,在 P≤5 的范围,市场需求函数 Qd=Q+Q=(20-4P)+(30 -5P)=50-9P 成立;;而当 P>5 时,消费者 A 的需求量为 0,只有 消费者 B 的需求曲线发生作用,所以,P>5 时,B 的需求曲线就是市 场需求曲线。当 P>6 时,只有消费者 B 的需求也为 0。 市场需求函数是: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西方经济学18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一、简答题1.根据图20中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 (1)A 点所对应的MR 值;(2)B 点所对应的MR 值。
图7-1答:由图7—1可知需求曲线d为P=-351+Q , TR(Q)=P ·Q= -Q Q 3512+, 所以MR=TR ′ (Q)= -352+Q(1)A 点(Q=5,P=2) 的MR 值为:MR (5)= -352+Q =1; (2)B 点(Q=10,P=1) 的MR 值为: MR (10)= -352+Q =-1 本题也可以用MR=P(1--dE 1)求得: E A =2,P A =2,则MR=P(1--d E 1)=2x (1- 12)=1 E B =12,P B =1,则MR=P(1--d E 1)=1x (1- 10.5)=-12.图7—2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试在图中标出:(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 曲线;(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图7—2解答:(1)如图7—3所示,长期均衡点为E点,因为在E点有MR=LMC。
由E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均衡数量为Q0。
0(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如图7—3所示。
在Q0的产量上,SAC曲线和LAC曲线相切;SMC曲线和LMC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曲线相交。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由图7—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π=[AR(Q0)-SAC(Q0)]·Q。
图7—33.为什么垄断厂商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时,总有P>MC? 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状态的?解答: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由于厂商的MR=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可以改写为P=MC。
这就是说,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答案和笔记

内容简介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学出版社)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经济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经济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考生复习备考,我们精心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系列: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8.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9.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0.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本书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严格按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1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宏观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 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的有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 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
为了强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完整)高鸿业第七版答案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博弈论初步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一、简答题1.什么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一定是最优的吗?解答:(1)所谓纳什均衡,是参与人的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 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2)不一定。
如果纳什均衡存在,纳什均衡可能是最优的,也可能不是最优的。
例如,在存在多个纳什均衡的情况下,其中有一些纳什均衡就不是 最优的;即使在纳什均衡是唯一时,它也可能不是最优的,因为与它相对应的支付组合可能会小于与其他策略组合相对应的支付组合。
如:囚徒 困境。
2.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 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最多可有几个?为什么?解答:在只有两个参与人 (如 A和 B)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最多可有四个。
例如,当A与B的支付矩阵可分别表示如下时,总的支付矩阵中所有四个单元格的两个数字均有下划线,从而,总共有四个纳什均衡。
A 的支付矩阵=⎥⎦⎤⎢⎣⎡22211211a a a aB 的支付矩阵=⎥⎦⎤⎢⎣⎡22211211b b b b例如:a 11=a 12=a 21=a 22,b 11=b 12=b 21=b 22就会得到以上四个纳什均衡。
具体事例为: 73737373⎡⎤⎢⎥⎣⎦3.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可能有三个。
试举一例说明。
解答: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 纳什均衡可能有4个、3个、2个、1个和0个五种情况,所以可能有3个。
例如,当参与 人A与B的支付矩阵可分别表示如下时,总的支付矩阵中恰好有三个单元格的两个数字均有下划线,从而,总共有三个纳什均衡。
A 的支付矩阵= ⎥⎦⎤⎢⎣⎡22211211a a a a B 的支付矩阵=11122122b b b b ⎡⎤⎢⎥⎢⎥⎣⎦ A 、B 共同的支付矩阵=1111121222222121a b a b a b a b ⎡⎤⎢⎥⎢⎥⎣⎦具体事例为: 76157323⎡⎤⎢⎥⎣⎦4.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如何找到所 有的纯策略纳什均衡?解答:可使用条件策略下划线法。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把整个博弈的支付矩阵分解 为两个参与人的支付矩阵;其次,在第一个 (即位于整个博弈矩阵左方的)参与人的支付矩阵中,找出每一列的最大者,并在其下画线;再次,在第二个 (在位于整个博弈矩阵上 方的)参与人的支付矩阵中,找出每一行的最大者,并在其下画线;然后,将已经画好线的两个参与人的支付矩阵再合并起来,得到带有下划线的整个博弈的支付矩阵;最后,在带有下划线的整个的支付矩阵中,找到两个数字之下均画有线的支付组合。
由该支付组合 代表的策略组合就是博弈的纳什均衡。
5.设有A、B两个参与人。
对于参与人A的每一个策略,参与人B的条件策略有无 可能不止一个?试举一例说明。
解答:例如,在如表10—1的二人同时博弈中,当参与人 A选择上策略时,参与人 B 既可以选择左策略,也可以选择右策略,因为他此时选择这两个策略的支付是完全一样 的。
因此,对于参与人A的上策略,参与人B的条件策略有两个,即左策略和右策略。
表10—16.如果无论其他人选择什么策略,某个参与人都只选择某个策略,则该策略就是该参与人的绝对优势策略(简称优势策略)。
试举一例说明某个参与人具有某个优势策略的情况。
解答:例如,在如表10—2的二人同时博弈中,无论参与人A是选择上策略还是选择下策略,参与人B总是选择左策略,因为他此时选择左策略的支付总是大于选择右策略。
因此,在这一博弈中,左策略就是参与人B的绝对优势策略。
同时下策略是A的绝对优势策略。
表10—27.混合策略博弈与纯策略博弈有什么不同?解答:在纯策略博弈中,所有参与人对策略的选择都是“确定”的,即总是以100%的可能性来选择某个策略,而在混合策略博弈中,参与人则是以一定的可能性来选择某个策略,又以另外的可能性选择另外一些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参与人选择的就不再是原来的100%的确定策略(如上策略或下策略),而是一个概率向量(如以某个概率选择上策略,以另外一个概率选择下策略)。
纯策略博弈可以看成是混合策略博弈的一种特例。
8.条件混合策略与条件策略有什么不同?解答:例如,在一个只包括参与人A与参与人B的二人同时博弈中,参与人A的条件策略是A在B选择某个既定策略时所选择的可以使其支付达到最大的策略。
相应地,参与人A的条件混合策略是A在B选择某个既定的混合策略时所选择的可以使其期望支付达到最大的混合策略。
9.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与纯策略纳什均衡有什么不同?解答:在纯策略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参与人的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其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在混合策略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参与人的一种概率向量组合,在该概率向量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其概率向量都不会得到好处。
10.设某个纯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有限的。
试问:相应的混合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会是无限的吗?试举一例说明。
解答:当纯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有限时,相应的混合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既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无限的。
例如,在只包括A与B的二人同时博弈中,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集合”可以是单位平面、三条线段、两条线段、一条线段、三个点、两个点和一个点,其中,前四种情况就意味着存在无限多个纳什均衡。
11.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纳什均衡与逆向归纳策略有什么不同?解答:与同时博弈一样,在序贯博弈中,纳什均衡也是指这样一些策略组合,在这些策略组合中,没有哪一个参与人会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
同样,在序贯博弈中,纳什均衡也可能不止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逆向归纳法对纳什均衡进行“精炼”,即从多个纳什均衡中,排除掉那些不合理的纳什均衡,或者,从众多的纳什均衡中进一步确定“更好”的纳什均衡。
经由逆向归纳法的精炼而得到的纳什均衡就是所谓的逆向归纳策略。
二、论述题1.设某个纯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不存在。
试问:相应的混合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会存在吗?试举一例说明。
解答:在同时博弈中,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相应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总是存在的。
例如,在表10—3的二人同时博弈中,根据条件策略下划线法可知,由于没有一个单元格中两个数字之下均有下划线,故纯策略的纳什均衡不存在,但是,相应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却是存在的。
表10—3首先,分别计算A与B的条件混合策略。
E A =3p 1q 1+9p 1(1-q 1)+7(1-p 1)q 1+2(1-p 1)(1-q 1) =3p 1q 1+9p 1-9p 1q 1+7q 1-7p 1q 1+2-2q 1-2p 1+2p 1q 1 =7p 1-11p 1q 1+5q 1+2 =p 1(7-11q 1)+5q 1+2E B =6p 1q 1+2p 1(1-q 1)+3(1-p 1)q 1+8(1-p 1)(1-q 1) =6p 1q 1+2p 1-2p 1q 1+3q 1-3p 1q 1+8-8q 1-8p 1+8p 1q 1 =9p 1q 1+8-5q 1-6p 1 =q 1(9p 1-5)-6p 1+8其次,分别计算A 和B 的条件混合策略。
p 1= []⎪⎪⎩⎪⎪⎨⎧>=<11/7011/71,011/71111q q qq 1= []⎪⎪⎩⎪⎪⎨⎧>=<9/519/51,09/50111p p p最后,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参见图10—1中的e点。
图10—12.在下面的博弈树中(见图10—2),确定纳什均衡和逆向归纳策略。
解答:纳什均衡和逆向归纳策略都是同一个,即与支付向量(1,3)相应的策略组合(决策1,决策3)。
图10—23.用逆向归纳法确定下面的“蜈蚣博弈”的结果(见图10—3)。
在该博弈中,第1步是A决策:如果A决定结束博弈,则A得到支付1,B得到支付0,如果A决定继续博弈,则博弈进入到第2步,由B做决策。
此时,如果B决定结束博弈,则A得到支付0,B得到支付2,如果B决定继续博弈,则博弈进入到第3步,又由A做决策,如此等等,直到最后,博弈进入到第9999步,由A做决策。
此时,如果A决定结束博弈,则A得到支付9999,B得到支付0;如果A决定继续博弈,则A得到支付0,B得到支付10000。
图10—3解答:首先考虑第9999步A的决策。
此时,A肯定会结束博弈———结束博弈A可以得到支付9999,否则只能得到0。
于是,我们可以把该博弈中最后一条水平线段删除;其次考虑第9998步B的决策。
此时,B也肯定会结束博弈,结束博弈B可以得到,9998,否则只能得到0。
于是,我们可以把该博弈中倒数第二条水平线段(以及它后面的最后一条垂直线段)也删除。
这样倒推下来的结果是,任何一个人在轮到自己决策时都会决定结束博弈。
因此,整个博弈的结果是:在第1步,A就决定结束博弈,于是,A得到1,B得到0。
4.在图10—3所示的情侣博弈中,如果将第二个支付向量(0,0)改为(0,1.5),纳什均衡和逆向归纳法策略会有什么变化?改为(0,1)呢?解答:(1)当第二个支付向量不变,仍然为(0,0)时,有两个纳什均衡,即(足球,足球)和(芭蕾,芭蕾),逆向归纳策略为(足球,足球)。
(2)将第二个支付向量由(0,0)改为(0,1.5)后,纳什均衡和逆向归纳法策略都是(芭蕾,芭蕾)。
(3)如果将第二个支付向量改为(0,1),则纳什均衡仍然为(足球,足球)和(芭蕾,芭蕾),但逆向归纳法失效:当男方选择芭蕾时,女方也选择芭蕾,从而,男方可得到支付1,但是,当男方选择足球时,女方既可以选择足球,也可以选择芭蕾,如果女方选择足球,则男方可以得到更大的2,如果女方选择芭蕾,则男方只能得到更小的0。
图10—45.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有三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最多可有几个?解答: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三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最多可有九个。
例如,当参与人A与B的策略不同,但各自的支付相同,则有九个支付相同的纳什均衡。
6.设有两个参与人x 和y 。
x 有两个纯策略x 1 和x 2,y 有两个纯策略y 1 和y 2。
当y 选择y 1 和y 2 时,x 选择x 1 得到的支付分别为x 11 和x 12,选择x 2 得到的支付分别为x 21 和x 22;当x 选择x 1 和x 2 时,y 选择y 1 得到的支付分别为y 11 和y 21,选择y 2 得到的支付分别为y 12和y 22。
(1)试给出相应的博弈矩阵。
(2)这种博弈矩阵的表示是唯一的吗? 为什么?解答:(1)x 的支付矩阵= 11122122x x x x ⎡⎤⎢⎥⎣⎦ B 的支付矩阵=11122122y y y y ⎡⎤⎢⎥⎣⎦A 、B 共同的支付矩阵= 1111121221212222x y x y x y x y ⎡⎤⎢⎥⎣⎦(2) 这种博弈矩阵的表示不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