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的应用)【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第一章复习笔记第1章市场1.1 复习笔记1最优化和均衡在分析人类的行为时,需要有一种作为分析基础的框架。

在多数经济学中使用的是一种建立在以下两个简单原理上的框架:(1)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2)均衡原理:狭义地讲,均衡就是在市场中需求方和供给方在市场机制的充分调整下达到的稳定状态,在该状态下价格是相对稳定的。

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2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1)保留价格某人为他消费的第i个单位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保留价格。

或者说,一个人的保留价格是他对于买或不买有关商品并不在乎的价格。

(2)个人需求曲线如果用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数量,对第i单位的商品,假设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保留价格是r i,于是在价格-商品坐标图上,标出对应的点(Q i,r i),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了需求曲线(这是一条折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离散物品的需求曲线(3)市场需求曲线把整个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水平加总后,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通常,由于整个市场上的消费者非常多,而且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也不完全一样,但是相互之间保留价格很接近,所以加总后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光滑的,如图1-2所示。

图1-2 市场需求曲线(4)市场供给曲线对于任意给定的价格,每个厂商都愿意供给一定的商品数量,把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加总就可以得到市场供给曲线。

3均衡市场(1)竞争市场该市场中有许多独立的消费者和商品的供应者,市场价格与每家厂商的产量无关。

(2)市场均衡当商品的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达到均衡。

从图形上来看,就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交点对应的分别是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4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

比较静态分析只对两个“静态”均衡做比较,而不关心市场从一种均衡状态达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如何,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分析。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不对称信息)【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不对称信息)【圣才出品】

第38章不对称信息1.考虑本章二手车市场的模型,由市场均衡时的交易产生的最大消费者剩余数量是多少?答:最大消费者剩余介于0到10000之间。

理由如下:因为消费者只知道市场上好车和次车各占一半,却并不清楚每辆车的具体情况,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0.5×1200+0.5×2400=1800(美元)这样好车的所有者将不愿意出售自己的汽车,所以好车被次车挤出了市场,结果市场上就只有次车出售,所以买者和买者的总剩余为:(1200-1000)×50=10000(美元)至于双方各自的剩余是多少,取决于买方和卖方势力的强弱,如果市场上卖方占优,则卖方的生产者剩余就是10000美元;反之如果市场上卖方占优,买方的消费者剩余就是10000美元。

2.在同样的模型中,通过把汽车随机地分配给出售者而产生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和第1题相比,哪种方法可以产生较大的剩余?答:(1)在本章二手车市场的模型中,通过把汽车随机地分配给销售者,消费者剩余介于0到30000之间。

这是因为:如果汽车是随机的分配给销售者,则销售者也不知道汽车的质量,从而卖方和买方对汽车的信息是一样的,于是卖方的最高要价就是0.5×1000+0.5×2000=1500(美元),而买者的出价是1800美元,所以买者和买者的总剩余为:(1800-1500)×100=30000(美元),至于双方各自的剩余是多少,取决于买方和卖方势力的强弱,如果市场上卖方占优,则卖方的生产者剩余就是30000;反之如果市场上卖方占优,买方的消费者剩余就是30000美元。

(2)第2题的方法可以产生较大的剩余。

特别是此时的总剩余和信息完全时的总剩余相同。

3.一个工人能够以c (x )=x 2/2的成本生产x 单位产品。

他在别处工作可以实现的效用水平是u _=0。

这个工人的最优雇佣劳动计划s (x )是什么?答:这个工人的最优雇佣劳动计划为:s (x )=x -1/2,理由如下:工人在给定的工资下最大化其收入,雇主则最大化其利润,即: (),max w K x s x - ①()21..max 2x s t s x x -②()21 2s x x u -≥(参与相容约束) ③把s (x )=wx +K 和u _=0代入②式,由 21max 2x wx K x +- 得:x =w ,将此式连同s (x )的表达式代入③式中,并令③式中的“≥”取“=”,得到:K =-w 2/2,将x 和k 关于w 的表达式一同代入①式中,解得:w =1,于是K =-1/2,所以s (x )=x -1/2。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测 度)【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测 度)【圣才出品】

1 / 1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第17章 测 度
1.当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男性船员和女性船员的幸存率都高于三等客舱乘客的幸存率。

然而,三等客舱乘客的整体幸存率高于船员的幸存率。

我们将这个现象称为什么? 答:辛普森悖论(Simpson’s paradox )是指在某条件下的两组数据,尽管分别讨论时都满足某种性质,没有明显的偏差,但整体考虑时却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从而给出了存在偏差的印象。

显然,本题中的现象就是辛普森悖论。

2.假设你想检验在你投掷硬币时出现硬币正面的概率等于1/2的假说。

你投掷了5次硬币,每次都出现硬币正面。

如果出现硬币正面的真正概率是1/2,你能看到连续5次投掷硬币都出现硬币正面的可能性有多大?
答:如果出现硬币正面的概率是1/2,那么第一次投掷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为1/2,第
二、三、四、五次投掷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均为1/2,“连续5次投掷硬币”是独立重复实验。

所以,连续5次投掷硬币都出现硬币正面的概率=(1/2)5=1/32=0.03125。

3.假设我们估计的需求函数的形式为x =e c +bp ,其中,p 表示价格,x 表示消费量,b 是参数。

这种函数形式被称为什么?
答:对估计的需求函数形式x =e c +bp 两边分别取对数,得:ln (x )=c +bp 因此,x =e c +bp 为半对数函数ln (x )=c +bp 的单调变换,也称为半对数函数。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题库-不对称信息【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题库-不对称信息【圣才出品】

第38章 不对称信息一、判断题1.保险公司必须考虑人们买了房子火灾保险后放火烧房的可能性,这就是道德风险的典型例子。

( )【答案】T【解析】道德风险指的是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市场另一方的行动这样一种情形。

因此,它有时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

购买保险后放火烧房属于隐藏行动问题,是道德风险的典型例子。

2.人们选择的汽车总是没有所述的那么好,这种情况是逆向选择的例子。

( )【答案】T【解析】逆向选择是指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市场另一方的商品的“类型”或质量这样一种情形,因此,它有时被称为隐藏信息问题。

购车者无法知道汽车的所有质量信息,售车者总是或多或少隐藏汽车的真实质量信息,购车市场是逆向选择的典型例子。

3.人寿保险公司必须考虑买人寿保险的人们比没有买的容易得病的可能性,这是逆向选择的例子。

( )【答案】T【解析】在购买保险时,人们并没有提供容易得病的可能性,即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隐瞒了相关的信息,是隐藏信息问题,即逆向选择。

4.在具有分离均衡的市场里,不同种类的行为人选择了不同种类的行为。

( )【答案】T【解析】在分离均衡的市场中,信号能够成功区分不同类型的行为人,即不同类型的行为人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行为。

5.买者较少知道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会出现劣质品把优质品逐出市场的现象。

( )【答案】T【解析】因为买者主要是根据自己对该市场产品质量的平均水平计算自己的出价,而这一价格一定低于高质量产品卖者所意愿的价格,因此高质量的产品不会在该市场上出售,市场上只有低质量产品,即劣质品驱逐出优质品。

6.逆向选择一定是由事先信息不对称引起的。

( )【答案】T【解析】事先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即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商品的“型式”或质量,又称隐蔽型式问题;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即市场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行动,又称隐蔽行动问题。

7.道德风险是由隐蔽信息引起的。

( )【答案】F【解析】道德风险是由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行动的情形,因此又称为隐蔽行动问题。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市 场)【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市 场)【圣才出品】

第1章 市 场1.假设25个人的保留价格为500美元,第26个人持有的保留价格为200美元,需求曲线呈什么形状?答:此时需求曲线呈阶梯状。

具体的讲,当价格高于500美元时,需求为0,价格介于200美元到500美元之间时,需求为25套,当价格小于等于200美元时,需求为26套。

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为:0 500[0,25]50025 20050026 200p p Q p p >⎧⎪=⎪=⎨<<⎪⎪≤⎩相应的需求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租赁房屋的需求曲线2.在第1题中,假如只有24套住房可以出租,均衡价格是多少?如果有26套住房可出租,均衡价格又是多少?如果有25套住房可出租,均衡价格是多少?答:(1)假如只有24套住房可以出租,那么均衡价格为500美元。

这是因为:均衡时,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交点的纵坐标对应的就是均衡价格,如图1-2的A点所示。

特别的,图1-2中的需求曲线和图1-1相同。

(2)如果市场上有26套住房出租,均衡价格为0美元(含)到200美元(含)之间的任意数值。

理由同(1),如图1-2的C点所示。

(3)如果只有25套住房可以出租,均衡价格为200美元(不含)到500美元(含)之间的任意数值。

理由同(1),如图1-2的B点所示。

图1-2 租赁房屋的供给和需求3.假定人们持有不同的保留价格,为什么市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答:保留价格是指对消费者而言,在此价格水平上,购买与不购买某一单位的产品是无差异的,它是消费者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在此价格之上,消费者选择不购买,在此价格之下,购买对消费者而言是有利的。

假定消费者持有不同的保留价格,对于某一特定的价格p,只有保留价格等于或高于p的消费者会购买有关商品,而保留价格低于p的消费者选择不购买。

价格p越高,保留价格大于p的消费者也越少;当价格p降低时,保留价格大于或等于p的消费者逐渐增多,购买的也就越多。

因此,当价格p下降时,市场需求会不断增加。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题库-需 求【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题库-需 求【圣才出品】
【答案】T 【解析】保留价格是使消费者消费或不消费商品刚好无差异的价格,对于离散商品而 言,第 i 单位的保留价格就等于第 i 单位商品能够带来的效用水平减去第 i-1 单位商品的
4 / 2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效用水平。小明选择 5 单位商品 x 时达到效用最大化,那么对于所有可选的 x,都有
5.如果收入以及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加倍,那么对于奢侈品的需求的增量将会多于一 倍。( )
【答案】F 【解析】奢侈品是指同收入相比,商品的需求增加的比例较大。收入加倍的同时所有 商品的价格也加倍,那么预算约束线未发生移动,无差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不会 改变原有的选择。也就是说,对奢侈品的需求不变。
【答案】T
X1 X 2 0
【解析】 p2 p1
说明商品 1 的价格对商品 2 的需求无影响,而商品 2 的
价格对商品 1 的需求无影响,从而 X1 与 X2 不可替换。
11.假定小明的效用函数具有如下形式:
u x, y u x y
x 代表一种离散商品的消费数量,y 代表小明的其它消费。如果小明的消费行为是理性 的,消费了 5 单位的商品 x,那么商品 x 此时的价格一定不大于第 5 单位商品的保留价格, 不小于第 6 单位商品的保留价格。( )
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其恩格尔曲线是一条折线。而对于商品 y 而言,在能消费得
起的前提下,商品 y 的消费量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线。
7.在其他变量固定的情况下,收入增加,吉芬商品的需求增加。( ) 【答案】F 【解析】吉芬商品是指需求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需求增加的商 品是正常商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生 产)【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生 产)【圣才出品】

第33章 生 产1.椰子的竞争价格是每磅6美元,而鱼的价格是每磅3美元,如果社会放弃1磅椰子,能够多生产多少磅鱼?答:包含两种物品的经济系统的一般均衡的必要条件是:111222i i i i u x p T x p u x T x ∂∂∂∂==∂∂∂∂u i 是第i 个人的效用函数,i =1,…,N ,T (x 1,x 2)是产品的转换曲线(转换曲线就指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资源约束下,整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集的边界)。

如果椰子和鱼的均衡价格分别是p 1=6,p 2=3,则:211122d 623d p x T xp x T x∂∂====∂∂ 这就是说社会放弃1磅椰子可以生产2磅鱼。

2.如图33-1中描述的厂商决定支付较高的工资,会发生什么情况?图33-1 利润最大化答:厂商提高工资会破坏市场均衡。

如图33-2所示,较高的工资会形成一条较陡的等利润线,这意味着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出水平低于均衡产出水平,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比均衡时的低,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预算线也更加陡峭,从而对椰子的需求高于均衡时的需求,劳动力的供给也比均衡时的高(这是因为高工资刺激了劳动的供给),所以整个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

图33-2 非均衡的经济3.从何种意义上讲竞争均衡对一个经济是件好事或是件坏事?答:(1)从效率的角度讲,竞争均衡对一个经济是件好事。

原因如下:达到竞争性均衡时,在均衡价格和初始禀赋的分配的条件下,每个个体都实现了利润或效用的最大化,所以该经济是有效率的,同时这也表明经济中不存在使任何人的情况改善而不影响其他任何人境况的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讲竞争性均衡对一个经济是件好事情。

(2)从公平和社会福利的角度讲,竞争均衡对一个经济未必是件好事。

比如说,可以通过对初始分配的调整,使得市场达到均衡时,少数人拥有整个社会的绝大部分资源,而其余的大多数人只占有全部资源的一小部分,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同时对于给定的社会福利评判标准,所有帕累托有效分配构成的集合——契约曲线上的点,并不都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效 用)【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效 用)【圣才出品】

第4章效用1.一个效用函数自乘奇数次是单调变换。

那么该效用函数自乘偶数次还是单调变换吗?(提示:考虑f(u)=u2这种情况)答:一个效用函数自乘偶数次后还是不是单调变换取决于效用函数的取值。

分析如下:通常情况下,u=u(x1,x2)≥0,因此f(u)=u2是(正的)单调变换,也就是说f(u)=u2是单调递增的函数。

但是,也有可能存在u=u(x1,x2)≤0的情况。

比如,给某消费者两种商品,但这两种商品都是厌恶品,在这种情形下,他的效用不可能为正,即u=u(x1,x2)≤0。

所以,该情形下f(u)=u2就不是(正的)单调变换。

根据分析需要,不考虑负单调变换的情形。

2.下面哪些是单调变换?(1)u=2v-13;(2)u=-1/v2;(3)u=1/v2;(4)u=lnv;(5)u=-e-v;(6)u=v2;(7)u=v2,v>0;(8)u=v2,v<0。

答:(1)是(正的)单调变换。

(2)在v>0时是单调变换,v<0时不是单调变换。

(3)在v>0时不是单调变换,v<0时是单调变换。

(4)是单调变换(此题暗含着v>0的假设,否则u=lnv无定义)。

(5)是单调变换。

(6)在v>0时是单调变换,v<0时不是单调变换。

(7)是单调变换。

(8)不是单调变换。

总结:单调变换的函数应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单调变换分为正单调变换和负单调变换,正单调变换后的效用函数能同样代表原偏好,负单调变换后的效用函数不能代表原偏好;单调变换不影响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

3.如果偏好是单调的,经由原点的射线与每一条无差异曲线只会相交一次。

你能严格地证明这一点吗?(提示:如果它同某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两次,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证明:采用反证法,假设经过原点的射线方程为f(x)=ax(a>0),它同某无差异曲线相交于两点(x1,x2)和(y1,y2),由于(x1,x2)和(y1,y2)同在直线f(x)=ax 上,所以在x1>y1,x2>y2和x1<y1,x2<y2之中,必有其一成立,不妨假设是x1>y1,x2>y2,根据偏好的单调性,这就意味着(x1,x2)≻(y1,y2),这就和(x1,x2)与(y1,y2)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相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章博弈论的应用
1.在一个双人博弈纳什均衡中,每一个参与人都在针对什么作出最优的反应?在一个占优策略均衡中,每一个参与人又都在针对什么作出最优的反应?
答:(1)在纳什均衡中,每个参与人都对其他选手的最优反应作出了自己的最优反应。

(2)在一个占优策略均衡中,每个参与人的选择都是对其他选手所有选择的最优反应。

特别地,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纳什均衡却未必是占优均衡。

2.在有关混合策略的章节中,考虑行参与人和列参与人的最优反应。

它们会产生最优反应函数吗?
答:行参与人和列参与人没有最优反应函数。

如图30-1所示,这两条曲线分别体现了行参与人和列参与人对应于对方选择时的最优反应。

曲线的交点就是纳什均衡。

在这种情况下,博弈存在三个均衡,其中,两个是纯策略均衡,一个是混合策略均衡。

当行参与人选择r=2/3时,列参与人存在无穷多个最优反应,而不是像函数的数学定义所要求的那样,只有一个最优反应。

图30-1 最优反应曲线
3.在一个合作博弈中,如果博弈双方作出相同的选择,那么,结果对于他们两个对这都令人满意。

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答:这个说法不正确。

这是因为合作博弈的结果取决于博弈的收益,而非两个人是否选择相同的策略。

比如在汽车博弈中,如果双方都选择直线驾驶,他们将陷入最糟糕的境况。

4.本章正文指出,在均衡状态,行参与人在62%的时间内会得分。

这个数值是如何得到的?
答:博弈的均衡策略为“行参与人按0.7的概率踢向左方,而列参与人以0.6的概率扑向左方”,由于射门方向和扑救方向共有四种组合,从而得到每种组合的概率分布如表30-1所示。

表30-1不同组合的概率分布
于是行参与人的得分时间就等于对每种情况下的得分时间加权平均,即:
0.42×50+0.28×80+0.18×90+0.12×20=62
5.承包商说,他打算“降低要价,并在以后的修改要求中寻求补偿”。

他的本意是什么?
答:他表示他将出低价以赢得合同,但随后对任意的修改索要高价。

客户只得接受,因为在工作中途进行转换的成本非常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