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镶件设计规范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

筒形件一次拉深模具课程设计

目录 序言 (2)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4) Ⅰ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4) Ⅱ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5) Ⅲ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主要参数计算...................... 6-7 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8) Ⅰ确定模具类型机结构形式 (8) Ⅱ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8) Ⅲ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9) Ⅳ模具零件的选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2 Ⅴ冲压设备的校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Ⅶ模具装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设计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序言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模具标准化,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模具产品生成呈现的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模具设计与技术由于手工设备,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切屑加工,数控电加工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技术转变。 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生产率,高一致性和抵消耗是其它制造加工方面所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有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防工业及民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零件日趋复杂化,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冲模制造难度日益增大。模具制造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依靠人工的手工技巧及采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的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依靠各种高效、高精度的NC机床、CNC机床、电加工机床,从过去的单一的机械加工时代转变成机械加工、电加工以及

盒形件拉深模具设计内容知道

目录 题目盒型件拉深模设计 (2) 前言 (2) 第一章审图 (5) 第二章拉深工艺性分析 (6) 2.1对拉深件形状尺寸的要求 (6) 2.2拉深件圆角半径的要求 (6) 2.3 形拉深件壁间圆角半径rpy (7) 2.4 拉深件的精度等级要求不宜过高 (7) 2.5 拉深件的材料 (7) 2.6 拉深件工序安排的一般原则 (8) 第三章拉深工艺方案的制定 (8) 第四章毛坯尺寸的计算 (9) 4.1 修边余量 (9) 4.2毛坯尺寸 (9) 第五章拉深次数确定 (10) 第六章冲压力及压力中心计算 (11) 6.1 冲压力计算 (11) 6.2 压力中心计算 (12) 第七章冲压设备选择 (12) 第八章凸凹模结构设计 (13)

8.1凸模圆角半径 (13) 8.2 凸凹模间隙 (13) 8.3 凸凹模尺寸及公差 (14) 第九章总体结构设计 (14) 9.1 模架的选取 (14) 9.2 模柄 (15) 9.3拉深凸模的通气孔尺寸 (15) 9.4导柱和导套 (16) 9.5 推杆 (17) 9.6卸料螺钉 (17) 9.7螺钉和销钉 (17) 第十章拉深模装配图绘制和校核 (18) 10.1拉深模装配图绘制 (18) 10.2 拉深模装配图的校核 (20) 第十一章非标准件零件图绘制 (21) 11.1冲压凸模 (21) 11.2 冲压凹模 (22) 11.3 压边圈 (22) 11.4 凸模垫板 (23) 第十二章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题目盒型件拉深模设计 其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熟悉有关资料,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模具结构设计,学生在工艺性分析、工艺方案论证、工艺计算、模具零件结构设计、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文献方面受到一次综合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前言 从几何形状特点看,矩形盒状零件可划分成2 个长度为(A-2r) 和2 个长度为(B-2r) 的直边加上4 个半径为r 的1/4 圆筒部分(图4.4.1) 。若将圆角

圆筒形件拉深尺寸计算和成形过程模拟

圆筒形件拉深尺寸计算和成形过程模拟 摘要:在冲压生产中,拉深是广泛使用的工序。通过拉深可获得筒形、阶梯形、锥形、球形等零件。平板毛坯拉深成筒状开口零件时口部出现飞边卷口现象,对 此进行切边设计。 关键词:筒形件;模具结构;拉深间隙 Dynaform作为近年来板料成形数值模拟技术中常用的软件,可以预测成形过 程中板料的破裂、起皱、回弹等,从而帮助设计人员显著减少模具开发设计时间 及试模周期。在利用该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时,应该采用理论计算和软件模拟共用,以找出合适的成形工艺。带凸缘的圆筒形件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零件,如不锈钢 的面盆、压力锅的锅盖等物品,均属于带凸缘的圆筒形件。本文利用所给的拉深件,首先计算了拉深过程中的部分尺寸,而后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结合Dynaform软件对零件的拉伸过程进行模拟,找出了较为合适的压边力,从而为后 续拉深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1、带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尺寸计算 图1是带凸缘圆筒形件的零件图,其壁厚为2mm,材料为304不锈钢,精度 为IT14级。本文计算的拉深尺寸包括拉深毛坯的尺寸、拉深次数的计算、压边装 置的使用与否以及压边力的计算。 1.1带凸缘圆筒形件毛坯尺寸的计算 由图1,零件的厚度t=2mm,因此在计算毛坯尺寸时应采用中线尺寸计算。 该零件的相对直径dt/d=380/320=1.18,其中dt为凸缘直径,d为圆筒件底部直径,取修边余量δ=6mm。由拉深毛坯尺寸的计算公式可知: 根据图1,d4=380+2δ=392mm,r=6mm,d2=d+2r=332mm,H=98mm 由此计算出防尘盖毛坯尺寸: 1.2是否需要压边装置和拉深次数的计算 本零件采用普通平面凹模拉深,毛坯不起皱条件为: t/D≥(0.09~0.17)(1-m) 由图1和D可计算出:t/D=2/527=0.38%,总拉深系数m=d2/D=332/527=0.63。 因此(0.09~0.17)(1-m)=0.0333~0.0629,则t/D<(0.09~0.17)(1-m),因此该零件拉深时需使用压边圈。 查表得出,该零件总拉深系数大于其极限拉深系数0.55,因此可一次拉深成形。 1.3压边力的计算 一次拉深成形时的压边力:FY=Ap,查表可知,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p可以 取值为2.5、3和3.7MPa。因本文中零件为简单的带凸缘圆筒形件,因此取P值 为2.5Mpa。压边圈的面积应与凸模相配合,其最大直径考虑与毛坯重合,由此计算出: FY=Ap≈π(263.52-1722)×2.5≈312809N 综上所计算的结果,该零件拉深毛坯的尺寸D=527mm,可一次拉深成形,拉 深过程中需要使用压边圈防止起皱,压边力FY=312809N。 为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及在此压边力下是否可以得到合格的零件,利用Dynaform软件对其成形过程进行模拟。

盒形件拉深模具设计51说明书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名称: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

题目盒型件拉深模设计 (1) 前言 (2) 第一章审图 (4) 第二章拉深工艺性分析 (4) 2.1对拉深件形状尺寸的要求 (4) 2.2拉深件圆角半径的要求 (5) 2.3 形拉深件壁间圆角半径rpy (5) 2.4 拉深件的精度等级要求不宜过高 (5) 2.5 拉深件的材料 (6) 2.6 拉深件工序安排的一般原则 (6) 第三章拉深工艺方案的制定 (6) 第四章毛坯尺寸的计算 (7) 4.1 修边余量 (7) 4.2毛坯尺寸 (7) 第五章拉深次数确定 (8) 第六章冲压力及压力中心计算 (9) 6.1 冲压力计算 (9) 6.2 压力中心计算 (9) 第七章冲压设备选择 (10) 第八章凸凹模结构设计 (10) 8.1凸模圆角半径 (10) 8.2 凸凹模间隙 (10) 8.3 凸凹模尺寸及公差 (11) 第九章总体结构设计 (11) 9.1 模架的选取 (11) 9.2 模柄 (12) 9.3拉深凸模的通气孔尺寸 (12) 9.4导柱和导套 (13) 9.5 推杆 (13) 9.6卸料螺钉 (14) 9.7螺钉和销钉 (14) 第十章拉深模装配图绘制和校核 (15) 10.1拉深模装配图绘制 (15) 10.2 拉深模装配图的校核 (16) 第十一章非标准件零件图绘制 (16) 11.1l拉深凸模 (17) 11.2 凸凹模 (19) 11.3 落料凹模 (19) 第十二章结论 (20) 参考文献 (20)

盒型件塑料模具设计

盒型件塑料模具设计

摘要 本设计说明书主要说明了塑料模设计的基本过程,其中包括 1 塑料材料的选择。 2注射机的合理选择。 3据塑件基本尺寸及生产加工工艺计算型芯、型腔尺寸的最小尺寸。 4合理地选择标准模架。 5模具的强度、最小合模高度等进行校核。 6最后对模具的安专、试验及维修作出了简单的介绍。 在设计的过程中得到很多的老师及同学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说明书为机械类塑料模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是根据塑料模具设计手册上的设计过程及相关工艺编写的。本说明书的内容包括: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体会,参考文献等。 编写本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 本说明书在编写过程在及相关同学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才得以完成,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误,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章塑料HDPE分析 1.1 基本特性 (1) 1.2 成形特性 (1) 1.3 综合性能 (2) 1.4 HDPE的注射工艺参数 (2) 第二章塑料模的总体设计 (3) 2.1 塑件的形状尺寸 (3) 2.2 型腔数目的决定及排布 (4) 2.3 注射机的选择 (4) 2.4 分型面的选择 (6) 2.5 模架的选择 (7) 第三章成型尺寸及浇注系统设计 (8) 3.1 型腔的内径计算 (9) 3.2 型腔的深度尺寸计算 (9) 3.3 型芯的外径计算 (10) 3.4 型芯的高度计算 (11) 3.5 浇注系统的初步设计 (11) 第四章导柱导向机构的设计 (12) 4.1 导柱导向机构的作用 (12) 4.2 导柱导套的选择 (13) 第五章脱出机构设计 (14) 5.1 推出机构的组成 (14) 5.2 设计原则 (14) 5.3 脱模力的计算 (14) 5.4 推板脱出机构计算 (15) 第六章排气及温控系统的设计 (16) 6.1 温控系统的设计 (16) 6.2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 (17) 6.3 冷却系统的结构设计 (18) 6.4 冷却水空直径的计算 (19) 6.5 冷却水流速 (20) 第八章模具的装配、试模与维修 (21) 8.1 模具的装配 (21) 8.2 模具装配的主要内容 (22) 8.3 装配顺序 (23) 8.4 试模 (23) 8.5 模具维修 (23) 设计体会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筒形件拉深模具设计说明

正文 如下图1所示拉深件,材料为08钢,厚度0.8mm,制件高度70mm,制件精度IT14级。该制件形状简单,尺寸小,属普通冲压件。试制定该工件的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图1 一、冲压件工艺分析 1、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08钢是碳素工具钢,具有较好的可拉深性能。 2、零件结构:该制件为圆桶形拉深件,故对毛坯的计算要。 3、单边间隙、拉深凸凹模及拉深高度的确定应符合制件要求。 4、 凹凸模的设计应保证各工序间动作稳定。 5、 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 查公差表可得工件基本尺寸公差为: 74.0050+φ 74.0070+ 3.005+R 25.008.0+ 二、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 1、工艺方案分析 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首次拉深一,再次拉深。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拉深复合,后拉深二。采用复合模+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三:先落料,后二次复合拉深。采用单工序模+复合模生产。 方案四:落料+拉深+再次拉深。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三道工序三副模具,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方案二只需二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方案三也只需要二副模具,制造难度大,成本也大。方案四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但模具成本造价高。通过对上述四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 2、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1)确定修边余量 该件h=70mm,h/d=70/50=1.4,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4-10 可得mm h8.3 ? = 则可得拉深高度H H=h+h?=70+3.8=73.8mm (2)计算毛坯直径D 由于板厚小于1mm,故可直接用工件图所示尺寸计算,不必用中线尺寸计算。 D=2 257 dH d- + - dR .0 72 .1 4R =2 25 ? - ? 50? ? + 4 ? - 73 50 .0 57 50 5 72 8. .1 ≈ mm 130 (3)确定拉深次数

筒形件的拉深模具设计

新余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2.模具整体方案设计:包括零件的工艺分析、模具类型的确定、压力中心计算、毛坯尺寸计算、压力机选择等。

第一章概述 一、模具概述 模具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装备.用模具生产的产品,其价值往往是模具价值的几十倍。模具技术是一门技术综合性强的精密基础工艺装备技术,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是冶金、材料、计量、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以及铸、锻、热处理、机加工、检测等诸多工种共同打造的系统工程。用模具生产制品具有高效率、低消耗、高一致性、高精度和高复杂程度等特点,这是其他任何加工制造方法所不及的。目前,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与高新技术产业互为依托的产业,模具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冷冲模具工业的现状 到了21世纪.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CAD/CAE/CAM技术日臻成熟,其现代模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异,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而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则已供.过于求,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三、冷冲模具的发展方向 发展模具工业的关键是制造模具的技术、相关人才以及模具材料。模具技术的发展是模具工业发展最关键的—个因素,其发展方向应该为适应模具产品“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和“价格低”的要求服务。为此,急需发展如下:1.全面推广模具CAD/CAM/CAE技术::随着微机软件发展和进步,普及CAD /CAM/CAE技术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各企业需要加大CAD/CAM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同时进一步扩大CAE技术的应用范围。 2.模具扫描及数字化系统:高速扫描机和模具扫描系统具备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的诸多功能,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模具研制制造周期。 3.电火花加工:电火花加工(EDM)虽然已受到高速铣削的严峻挑战,但其固有特性和独特的加工方法是高速铣削所不能完全替代的。 4.优质材料及先进表面处理技术:选用优质钢材和应用相应的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模具的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 5.模具研磨抛光将自动化、智能化: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制件外观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自动化、智能化的研磨与抛光方法替代现有手工操作,提高模具表面质量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镶件设计 定义:镶件是镶嵌在内模钢料或是模板上的单独的用于成型胶位的模具配件称之为镶件。一般除了镶针可以订购标准件外,其余均要按照模具的需要进行定做。 目的:在模具设计时,考虑到制件精度、排气冷却、加工工艺、模具强度、加工能力、节省材料、产品换款等因素,往往我们会设计为镶件结构。 应用场合: 1.产品PL上有止口时,必须做镶件。注意内模Core为整体镶件时,考虑强度 及运水设计,尽量采用盲镶。 2.骨位深度超过3倍胶厚时,必须做镶件。 3.骨位根部厚度小于1.0mm时,必须做镶件。 4.与模腔内胶料流动方向垂直排列的骨位,必须做镶件。 5.产品结构为骨位阵列时,必须做镶件。 6.某处产品结构复杂,难以加工的也要设计为镶件结构。 7.产品上有6.0mm以下以及不规则碰穿孔时,必须做镶件。 8.产品上有文字及Logo或是版本号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9.齿轮类产品前后模模腔都必须做镶件设计。 10.产品更改局部结构达到换款要求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设计方式: 1.止口位内模镶件设计形式如下图1.01 图1.01 2.骨位深度超过胶位3-6倍胶厚时,采用如下图1.02方式设计镶件。注意单

边斜度做到浇口侧,以减小产品顶出时的收缩力。 图1.02 3.骨位深度超过6倍胶位厚度时,采用双边斜度。如下图1.03所示。斜度靠 近线割边的一侧从高过骨位底部0.5-1mm的位置做一段直身位,以避免骨位底部封胶位因为加工精度原因出现披锋。 图1.03 4.井字形交叉的骨位,采用如图 1.04的设计方式。注意纵向骨位同胶料流动 方向一致。在镶件尺寸太小,不能做运水的情况下,可参考图 1.04右图所示,大镶件套小镶件来设计。 图1.04 5.十字交叉的骨位,采用如下图所示方法 图1.05 6.不方便直接做镶拼结构(尺寸小于6mm或是边上会有薄钢)的地方或尺寸太小 的十字骨位,可以采用托底镶。如图1.06所示。 图1.06 7.对于日期章,Logo,等做盲镶的小镶件。请注意必须在镶件底部做上取出工 艺孔。 图1.07 8.必须从胶位表面盲镶的镶件,须在底部做15度的倒角,方便安装。图1.08 图1.08 9.齿轮类产品按如图1.09所示做镶件。 图1.09

盒形件拉深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盒形件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 班级:XXXXXXX 学生姓名:X X X 学号:XXXXXXX 时间:2015年1月

1、零件工艺性分析 (1) 2、工艺方案的确定 (1) 3、工艺计算 (3) 3.1拉深部分工艺计算 (3) 3.2落料时冲裁工艺计算 (8) 4、冲压设备的选用 (12) 5、落料拉深模主要零部件计算 (13) 5.1落料凹模设计计算 (13) 5.2拉深凸模设计计算 (14) 5.3固定板设计计算 (15) 5.4卸料结构计算 (16) 5.5压边圈设计计算 (17) 5.6凸凹模设计计算 (18) 5.7其它零件设计和选用 (18) 5.8模具闭合高度计算 (23) 6、模具总装图的绘制 (24) 7、结束语 (24) 8、参考文献 (25)

1、零件工艺性分析 1.1零件结构图示 图1.1:加工零件图 1.2零件结构分析 工件为矩形盒形件,零件形状简单,要求为外形尺寸;尺寸为长、宽、高分别为45mm ,27mm ,20mm ;料后t=0.4mm ,没有厚度方向上不变的要求;底部圆角半径p r =3mm ,矩形四个角处圆角半径为r =4mm ,满足拉深工艺对形状和圆角半径的要求。 1.3材料性能分析 零件所用材料为H68M ,拉伸性能好,易于成形。 1.4精度等级分析 公等级定为IT14级。满足普通冲压工艺对精度等级的要求。 2、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上分析,该零件为矩形盒形件,可采用拉深成形。为确定拉深工艺方案,先计算拉深次数及相关工艺尺寸。 2.1修边余量 工件相对高度 0h 20 ==5r 4 ,则依据下表可知修边余量 0h=~h =0.0420=0.8mm ??(0.030.05)。 工件相对高度△h 2.5~6 7~17 18~44 45~100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

镶件设计 定义:镶件是镶嵌在内模钢料或是模板上的单独的用于成型胶位的模具配件称之为镶件。般除了镶针可以订购标准件外,其余均要按照模具的需要进行定做。 目的:在模具设计时,考虑到制件精度、排气冷却、加工工艺、模具强度、加工能力、节省材料、产品换款等因素,往往我们会设计为镶件结构。 应用场合: 1.产品PL上有止口时,必须做镶件。注意内模Core为整体镶件时,考虑强度及运水设计, 尽量采 用盲镶。 2.骨位深度超过3倍胶厚时,必须做镶件。 3.骨位根部厚度小于1.0mm时,必须做镶件。 4.与模腔内胶料流动方向垂直排列的骨位,必须做镶件。 5.产品结构为骨位阵列时,必须做镶件。 6.某处产品结构复杂,难以加工的也要设计为镶件结构。 7.产品上有6.0mm以下以及不规则碰穿孔时,必须做镶件。 8.产品上有文字及Logo或是版本号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9.齿轮类产品前后模模腔都必须做镶件设计。 10.产品更改局部结构达到换款要求时,必须设计为镶件。设计方式: 1.止口位内模镶件设计形式如下图 1.01 图 1.01 2.骨位深度超过胶位3-6倍胶厚时,采用如下图1.02方式设计镶件。注意单边斜度做到浇口侧, 以减小产品顶出时的收缩力。 图 1.2

图 1.5 3. 骨位深度超过6倍胶位厚度时,采用双边斜度。如下图1.03所示。斜度靠近线割边的一 侧从高 过骨位底部 0.5-1mm 的位置做一段直身位,以避免骨位底部封胶位因为加工精度 原因出现披锋。 图 1.03 4. 井字形交叉的骨位, 采用如图1.04的设计方式。注意纵向骨位同胶料流动方向一致。 在 镶件尺寸太小,不能做运水的情况下,可参考图1.04右图所示,大镶件套小镶件来设计。 图 1.04 5. 十字交叉的骨位,采用如下图所示方法

无凸缘圆筒形件落料——拉深复合模具设计

无凸缘圆筒形件的落料——拉深复合模具设计 绪论 毕业设计是为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在学完基础理论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所设置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就是为了运用我们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模具设计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冲压模具设计通过收集资料、工艺分析、工艺计算、确定冲模的结构设计,各个零部件的设计、绘制模具总装配图、零件图,最后完善和书写设计说明书,终于完成整个的设计过程。 目前,我国冲压技术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冲压基础理论及成形工艺、模具标准化、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当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加工作为现代工业领域内重要的生产手段之一,更加体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冲压产品正朝着复杂化、多样化、高性能、高质量方向发展,模具也正朝着复杂化、高效率、长寿命方向发展。 一、冲压成形理论及冲压工艺 加强冲压变形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提供更加准确、实用、方便的计算方法,正确地确定冲压工艺参数和模具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解决冲压变形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冲压件的质量。 研究和推广采用新工艺,如精冲工艺、软模成形工艺、高能高速成形工艺、超塑性成形工艺以及其他高效经济的成形工艺等,进一步提高冲压技术水平。 二、模具先进制造工艺及设备 模具制造技术现代化是模具工业发展的基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正在不断向传统制造技术渗透、交叉、融合,形成先进制造技术。模具先进制造技术主要体现如下方面: 1.高速铣削加工普通铣削加工采用低的进给速度和大的切削参数,而高速铣削加工则采用高的进给速度和小的切削参数。高速铣削加工相对于普通铣削加工具有高效、高精度、高的表面质量、可加工高硬材料等特点。由此可见,高速铣削加工是模具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盒形件剖切模具设计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 (1) 绪论 (2) 1工艺分析 (2) 1.1 零件的工艺分析 (2) 1.2 工艺方案的确定 (2) 1.3 排样的确定 (3) 2 工艺设计与计算 (5) 2.1 冲压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 (5) 2.2 工件零件刃口尺寸计算及凸凹模的工作尺寸及公差 (7) 2.3 工作零件结构设计与其他模具结构零件 (8) 3 冲压设备的选用与主要参数 (9) 3.1 压力机的选用 (9) 3.2 模具参数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内容摘要:我设计的是一个落料拉深复合冲裁模,在本次设计中我参考了大量有关冷冲模模具设计实例等方面的资料。我充分运用了资料上所有设计模具中通用表、手册等,然后再集结了自己平时所学,还有通过对工件的零件、模具工作部分(凸凹模、拉深模、落料凹模)、模具装配图的绘制,我的绘图功底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本设计采用落料单工序模,模具设计制造简便易行。落料冲裁效果好,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本设计分别论述了产品工艺分析,冲压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模版及主要零件设计,模具装配等问题。本设计的内容是确定复合模内型和结构形式及工艺性,绘制模具总图和非标准件零件图。 关键词:冲裁;凸凹模;落料;拉深; Abstract:I design is a deep drawing dropping material compound punch die, in the design of a large number of reference, I the cold die mould design exampl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material. I make full use of the materials in the die design all general table, manuals, etc, and then assembled themselves learned at ordinary times, and through the parts, in the working parts of die (die and punch, deep drawing, mold, blanking concave die), mold of assembly drawing, my drawing strength also had improved. This design USES the blanking single process model, mou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is simple and easy. Dropping material cutting effect is goo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product process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stamping scheme, process calculation, templates and main parts design, mold assembly, etc. This design is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the compound mould type and structure form and craft, draw the mould Key word:Cutting; Die and punch; Dropping material; Deep drawing

模具设计规范

文件版本 1.0 标 题 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页 数 共17页 第1页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塑胶模具的设计原则、方法及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塑胶模具设计。 3.设计内容 3.1 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 3.1.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3.1.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6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1.3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 3.1.4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机械加工。 3.1.5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 3.1.6工艺圆角是否考虑制品使用性能,是否有利于机械加工。 3.1.7 脱模斜度确定 3.1.7.1 客户资料有明确脱模斜度要求且合理时,按客户资料要求设计脱模斜度。 3.1.7.2 客户资料的脱模斜度不合理时,与客户沟通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 3.1.7.3 客户资料未注明或没有明确的脱模斜度时,应明确客户要求后再确定。 3.1.7.4 不影响制品装配的部位应设计1°以上脱模斜度,但需防止缩水;对可能影响产 品装配的部位,以装配间隙差做脱模斜度。 3.1.7.5 应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 应不小于2.5° 3.2 模具分类:根据模胚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3.2.1 模具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3.2.2 模具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3.2.3 模具尺寸3030以下为小模具。 3.3 模胚选用与设计 3.3.1 优先选用标准模胚,具体按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 若选用非标准模胚,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1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柱直径不小于¢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 3.3.2.2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 小于φ30。

课程设计带凸缘筒形件首次拉深的拉深模设计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_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_ 题目名称带凸缘筒形件首次拉深设计 学生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模具设计与制造091261班 学号 09126152 学生姓名夏满 指导教师黄雁飞 20 11 年 05 月12日

设计目录 设计目的 通过此次拉深模实际旨在让我们了解一般拉深模的设计思路,设计歩骤,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综合起来,提高我们对模具设计的认知能力,进而能独自设计出来一套模具。 任务书………………………………………………………………………………………………………………………. 一,工艺分析…………………………………………………………………………………………………………………… 1,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2,工艺流程 二,工艺参数计算……………………………………………………………………………………………………………. 1,修边余量的计算 2,初算毛坯直径 3,判断能否一次拉出 4,计算拉深次数及各工序的拉深直径 5,首次拉深凹模、凸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6,毛坯直径的调整 7,第一次相对高度的校核 8,计算以后各次拉深直径 9,画出工序图 三,零件的排样及压力机吨位的选择……………………………………………………………………………… 1,零件的排样 (1)零件排样 (2)一个歩距范围内的材料利用率 2,压力机吨位的选择 (1)冲裁力的计算 (2)压边力的计算 (3)拉深力的计算 (4)卸料力的计算 (5)总压力 四,模具的结构形式及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1,模具的结构 2,卸料弹簧的选取 3,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 (1)落料模

模具毕业设计44盒形件落料拉深模设计

摘要 (1) 前言 (2) 1. 工件的工艺性分析 (3) 1.1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3) 1.2 拉深件的工艺性分析 (3) 1.3 材料的工艺性分析 (4) 1.4 拉深变形过程的分析 (4) 2.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7) 3. 模具的技术要求及材料选用 (9) 4. 主要设计尺寸的计算 (11) 4.1 毛坯尺寸的确定 (11) 4.2 冲压力的计算 (12) 4.3 拉深间隙的确定 (13) 4.4 冲裁件的排样 (14) 5. 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17) 5.1 拉深凸凹尺寸的确定 (17) 5.2 圆角半径的确定 (18) 6. 模具的总体设计 (20) 6.1 模具的类型及定位方式的选择 (20) 6.2 推件零件的设计 (21) 7. 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23) 7.1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23) 7.2 其他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 (24) 8. 模具的总装图 (27) 9. 模具的装配 (28) 结束语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0)

我设计的是一个落料拉深复合冲裁模,在本次设计中我参考了大量有关冷冲模模具设计实例等方面的资料。再结合老师布置的题(设计一个工件为盒形件的复合冲裁模),我充分运用了资料上所有设计模具中通用的表、手册等,如修边余量的确定、拉深件毛坯直径的计算公式、盒形件用压边圈拉深系数、盒形件角部的第一次拉深系数等,然后再集结了自己平时的所学,还有通过对工件的零件、模具工作部分(凸凹模、拉深凸模、落料凹模)、模具装配图的绘制,我的绘图功底也有了一定程度地提高。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工件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的技术要求及材料选用;主要设计尺寸的计算;工作部分尺寸计算;模具的总体设计;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模具的总装图;模具的装配等。 我觉得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1.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落料拉深冲裁模)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2.巩固与扩充所学有关冷冲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等。 关键词:冷冲压落料拉深

(模具设计)筒形凸缘件拉深模设计

普通本科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筒形凸缘件拉深模设计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设计任务书 (3) 筒形凸缘件拉深模设计 (3) 一.拉深件工艺分析 (3) 二.零件主要参数的计算 (3) 1.计算毛坯直径D (3) 2.判断拉深次数 (3) 3.落料凸、凹模尺寸 (4) 4.拉深凸、凹模尺寸 (5) 5.拉深凸、凹模圆角 (5) 6.整体落料凹模板的厚度H的确定 (6) 7.凸凹模长度 (6) 8.冲孔凸模长度 (6) 三.相关力的计算 (7) 1、落料力的计算 (7) 2.卸料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顶件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计算 (7) 3.压边力及压边装置的确定 (8) 4.拉深力的计算 (8) 四.排样图和裁板方案 (9) 五.模具结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总装配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落料凹模 (9) 3.凸凹模 (10) 4.拉深凸模 (10) 5.模架 (11)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筒形凸缘件拉深模设计 生产批量: 大批量 材 料: H62 材料厚度: 0.5 mm 筒形凸缘件拉深模设计 一.拉深件工艺分析 1.材料:H62是黄铜,平均屈服极限为235MPa ,抗拉强度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00~350MP ,现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00MP ,剪切强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40~280MP ,现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00MP ,具有较好的可拉深性能。 2.零件结构:该制件为筒形带凸缘拉深件,形状简单,尺寸小且精度要求不高,属于普通拉深件,由落料和拉深即可成形。 3.尺寸精度:材料厚度为0.5mm ,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可按IT13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 二.零件主要参数的计算 1.计算毛坯直径D 查课本表4.2.2,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切边余量△R=2 故带切边余量的拉深件凸缘直径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92235=?+=f d mm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 .18.12139 ≥==d d f (该件为宽凸缘) 58 44.34222 =-+=rd H d d D f 2.判断拉深次数 由毛坯的相对厚度t/D ×100=0.8,从课本表 4.2.4查得各次拉深系数:

盒形件拉深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题目盒型件拉深模设计 (1) 前言 (2) 第一章审图 (4) 第二章拉深工艺性分析 (4) 2.1对拉深件形状尺寸的要求 (4) 2.2拉深件圆角半径的要求 (4) 2.3 形拉深件壁间圆角半径rpy (5) 2.4 拉深件的精度等级要求不宜过高 (5) 2.5 拉深件的材料 (5) 第三章拉深工艺方案的制定 (6) 第四章毛坯尺寸的计算 (6) 4.1毛坯尺寸 (6) 第五章拉深次数确定 (7) 第六章冲压力及压力中心计算 (7) 6.1 冲压力计算 (7) 6.2 压力中心计算 (7) 第七章冲压设备选择 (8) 第八章凸凹模结构设计 (8) r (8) 8.1凸模圆角半径 p 8.2 凸凹模间隙 (8) 8.3 凸凹模尺寸及公差 (9) 第九章总体结构设计 (9) 9.1 模架的选取 (9) 下模座 (10) 9.2 模柄 (10) 9.3导柱和导套 (10) 9.4 推杆 (11) 9.5螺钉和销钉 (11) 第十章拉深模装配图绘制和校核 (12) 10.1拉深模装配图绘制 (12) 10.2 拉深模装配图的校核 (13) 第十一章非标准件零件图绘制 (14) 11.1拉深凸模 (14) 11.2 拉深凹模 (15) 11.3 上垫板 (15) 11.4 压料板 (16) 第十二章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题目盒型件拉深模设计

前 言 从几何形状特点看,矩形盒状零件可划分成 2 个长度为 (A-2r) 和 2 个长度为 (B-2r) 的直边加上 4 个半径为 r 的 1/4 圆筒部分(图4.4.1) 。若将圆角部分和直边部分分开考虑,则圆角部分的变形相当于直径为 2r 、高为 h 的圆筒件的拉深,直边部分的变形相当于弯曲。但实际上圆角部分和直边部分是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因此盒形件的拉深又不完全等同于简单的弯曲和拉深,有其特有的变形特点,这可通过网格试验进行验证。 拉深前,在毛坯的直边部分画出相互垂直的等距平行线网格,在毛坯的圆角部分,画出等角度的径向放射线与等距离的同心圆弧组成的网格。变形前直边处的横向尺寸是等距的,即321L L L ?=?=?,纵向尺寸也是等距的,拉深后零件表面的网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图1所示)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图 1 盒形件的拉深变形特点 ⑴直边部位的变形 直边部位的横向尺寸变形后间距逐渐缩小,愈向直边中间部位缩小愈少,纵向尺寸变形后,间距逐渐增大,愈靠近盒形件口部增大愈多,可见,此处的变形不同于纯粹的弯曲。 (2) 圆角部位的变形 拉深后径向放射线变成上部距离宽,下部距离窄的斜线,而并非与底面垂直的等距平行线。同心圆弧的间距不再相等,而是变大,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带凸缘无底筒形件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学院: :寒冰色手 学号: 专业:11机制

目录 1零件冲压工艺分析---------------------------------------------03 1.1 制件介绍---------------------------------------------------03 1.2 产品结构形状分析-------------------------------------------03 2.零件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03 3冲模结构的确定-----------------------------------------------04 4.零件冲压工艺计算--------------------------------------------04 4.1零件毛坯尺寸计算-------------------------------------------04 4.2 排样------------------------------------------------------06 4.3 拉深工序的拉深次数和拉深系数的确定------------------------06 4.4 冲裁力、拉深力的计算--------------------------------------07 4.5 拉深间隙的计算--------------------------------------------09 4.6 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的计算--------------------------------09 4.7 计算模具刃口尺寸------------------------------------------09 4.8 计算模具--------------------------------------------------10 5. 选用标准模架----------------------------------------------12 5.1 模架的类型------------------------------------------------12 5.2 模架的尺寸------------------------------------------------12 6. 选用辅助结构零件------------------------------------------13 6.1 导向零件的选用--------------------------------------------13 6.2 模柄的选用------------------------------------------------13 6.3 卸料装置--------------------------------------------------14 6.4 推件、顶件装置--------------------------------------------14 6.5 定位装置--------------------------------------------------14 7 参考文献--------------------------------------------------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