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学生用)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精品)

课时素养评价十四谏太宗十思疏(45分钟45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浚.其泉源浚:疏通B.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C.则思慎始而敬.终敬:恭敬D.信.者效其忠信:诚信【解析】选C。
敬: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昔取之.而有余蚓无爪牙之.利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作《师说》以.贻之C.必积其.德义其.可怪也欤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解析】选B。
均为连词,表目的,来。
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项,代词,指天下/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D项,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欲流之远.者②居域中之大.③不念居安.思危.④则思正.身以黜恶⑤诚能见可欲.⑥宏.兹九德⑦简能.而任之⑧塞源而欲流长.者也A.①⑧/②③⑦/④⑥/⑤B.①②/③⑥⑦/④/⑤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⑥/②③/④⑤/⑦⑧【解析】选A。
①⑧,形容词作动词/②③⑦,形容词作名词/④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⑤,动词作名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解析】选D。
满溢,太多而漫出。
古今义相同。
其余三个为古今异义。
A.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B.纵情:古义,放纵情感;今义,尽情。
C.元首:古义,泛指古代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则思知足以自戒B.震之以威怒C.虑壅蔽D.居域中之大【解析】选C。
A.宾语前置句;B.状语后置句;D.定语后置句。
6.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公益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
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果单就文字意义而言,寻找背景思想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最不恰当的组合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第12练 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统编版)解析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默写每日一练第12练《谏太宗十思疏》一、易错字填空《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永保无()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根以求木茂,()源而欲流长()()。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忧而道著,功成而德()。
有善始者实繁,能()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为一体,()()则骨肉为行路。
虽()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舟,所宜()慎;奔车()索,其可()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虑()()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其力,仁者()其惠,信者()其忠。
文武()(),在君无事,可以尽()()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聪明之耳目,()无为之大道哉!【答案】浚、神器、峻、疆、伐、塞、者也、景、殷、衰、克、吴越、傲物、董、恭、覆、深、朽、忽、戒、三驱、敬终、壅蔽、谬赏、竭、播、效、争驰、豫游、鸣琴垂拱、役、亏二、理解性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一一、选择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③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④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⑤择善而从之( )2.下列加粗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A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B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C .则纵情以傲物D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 ]A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B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4.给下列句中的“下”字选取恰当的答案A .位置在低处B .质量、等级较低C .表示下方的位置D .由高处到低处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②下视其辙[ ]③烟花三月下扬州[ ]④则思江海下百川[ ]5.下列各组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B .克终者寡以诱敌.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不闻达于诸侯盖盖求求⎧⎨⎩⎧⎨⎩C D .文武并用,垂拱而故国无法则乱.恩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师者,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治治所所⎧⎨⎩⎧⎨⎩ 二、常识填空6.《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奏疏,奏疏是________的一种文书。
文章最后所说的“十思”,也就是古代圣君所倡导的“________”,即他们的________。
三、阅读训练(一)臣闻求木之①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②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③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7.下列各句说法不对的是[ ]A .之①、之②、之③的用法都是结构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 .“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神器”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
C .文中加粗的“长”都读“ch2ng ”。
D .“下愚”是指最愚昧无知,谦词。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与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与答案[ 基础知识 ]1.名句默写。
( 1)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
( 2)不念,,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5),择善而从之,则,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B、则思正身以黜恶(斥退)C 、简能而任之(精简)D、宏兹九德(此)3.下列句子断句停顿的切分,恰当的一项是()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B、虽董之以严刑C、怨不在大,可畏惟人D、代百司之职役哉4.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克终者盖寡B 盖在殷忧善始者实繁C 则思慎始而敬终臣虽下愚D 虽董之以严刑不念居安思危总此十思5. 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A、乐盘游B、则思正身以黜恶C、宏此九德D、何必劳神苦思6.对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源泉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B、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C、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最终只能使人们苟且免于刑罚,却不会怀有仁慈之心,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并不心里佩服D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7— 14 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谏太宗十思疏》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精华).docx

《谏太宗十思疏》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基础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塞源而欲流长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怨不在人,可畏惟人;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懈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 ;虑壅蔽,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此十思,宏兹九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2.解释下而的句子中的"以”。
(1)___________________ 戒奢以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董Z以严刑,振Z以威怒(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白戒(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侯、秦们围郑,以其无礼于晋(9)寡人不知其力Z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Z骨于中原 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3.文章的笫二段可以分为儿层?请简要说明。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巩固测试题

谏太宗十思疏巩固测试题班级 _________学号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基础巩固(每题 4 分,共 3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奢侈( shē)疏浚(jùn)..B. 壅蔽( yōnɡ)黜恶(chù)..C. 谬赏( miù)懈怠(dài).D. 垂拱(ɡǒnɡ)谗邪(chán)..2.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满溢( yì).堵塞( sāi).装载( zǎi).殷忧( yīnɡ).)A.《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字玄成,封郑国公,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以直言敢谏著称,史以“诤臣”称之。
B.本文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虚心纳下”等观点,被唐太宗奉为座右铭。
C.疏,原义为“分条陈述” ,后指一种文体,是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奏疏。
D.《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几乎全用对偶句和排比句,句式整齐华美,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全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必固其根本②不念居安思危③凡百元首........④ 莫不殷忧而道著⑤则思虚心以纳下⑥则思三驱以为度....⑦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⑧ 则纵情以傲物⑨则思知足以自戒......A. ①③④⑤ ⑧ ⑨B.②⑤⑥ ⑦⑧ ⑨C. ①③⑤⑥ ⑦⑧D. ①②④ ⑦⑧ ⑨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必劳.神苦思B.必固其根本A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人D.则思虚心以纳下C.则思知止以安..5.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简能而任之.B.择善而从之A.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百川 D.当神器之重C.则思江海下..6.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 臣闻 /求 /木之长者,必 /固 /其根本B. 有善始者 /实繁C.则 /智者尽 /其谋,勇者竭 /其力D.何必 /劳神苦思7.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A. 虽董之以严刑B,载舟覆舟,所宜深慎C.将崇极天之峻D.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8.下面的句子对原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 (一)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一)一、文学常识:魏徵,朝谏议大夫,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卒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说;“夫以铜为镜,可以,以古为镜,可以,以人为镜,可以。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二、字词读音:殷.忧()壅.蔽()谗邪.()求木之长.()谬.赏()豫.游()黜.恶()浚.其泉源()三、实词整理:1、指出句中通假字则思无.因喜以谬赏2、说明句中的古今异义现象:(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4)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3、说明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5)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8)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9)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4、解释一词多义: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②项王曰:“沛公安.在?”诚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长①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5、解释其他重点字词:(1)德.不厚而思国之安(2)人君当.神器之重(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4) 盖.在殷.忧(5)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6) 虽.董.之以严刑(7)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9)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10)乐.盘游,则三驱以...为度(11)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职役哉(1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四、虚词整理:以①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之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练习

1 / 13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练习 课时自测·基础达标 一、基础达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将崇.极天之峻 崇:推崇 ②德不处其厚. 厚:优厚 B.①情不胜.其欲 胜:禁得住 ②终苟.免而不怀仁 苟:苟且 C.①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慎:谨慎 ②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盘:盘旋 D.①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罢免 ②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及:达到,引申为“施加” 【解析】选B。A项,②厚:高。C项,②盘:与“游”都是“游乐”之意。D项,①黜:排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2 / 13
【解析】选B。A项,介词,“用”/连词,表结果,“以致”。B项,都是连词,表转折,“却”。C项,连词,表承接,“那么、就”/连词,表转折,“却”。D项,副词,“只是”/“思”。 3.下面的句子对原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以“固本浚源”为喻来说明君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积其德义”。因此,“德义”是君主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B.古代的君主能创业却不能守成,主要与他们品德的衰微有关,这是一种普遍的规律。魏徵以此说明太宗要守成力量已经不足了。 C.作者认为治国仅靠“严刑”“威怒”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德义来赢得民心,最终消解人民心中的“怨”,才能取得社稷的稳定长久。 D.课文前两段分别从设喻和历史经验的角度来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解析】选B。B项,魏徵的用意是提醒太宗,“守成”要注重积“德义”,而不是说太宗力已不足。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震.之以威怒 震:威吓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崇敬 C.其可忽.乎 忽:轻视、怠慢 D.简.能而任之 简:选择 【解析】选B。景:大。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3 /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诚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以.怒而滥刑 B.人君当神器之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项王曰:“沛公安.在?”
②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③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4.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
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
源而欲流长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
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②善始者实.繁
③振.之以威怒
④塞源而欲流.长也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2)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克终者盖.寡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则思知止以.安人
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D.善始者.实繁
塞源而.欲流长也 勇者.竭其力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
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
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
2
服气。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这里的三个“而”,
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这里“以”和“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
接近的,“却”,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这里的三个“则”
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这里的两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
转折。
5. 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乐盘游 B、则思正身以黜恶
C、宏此九德 D、何必劳神苦思
6.对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源泉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不牢固却
要求树木生长
B、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
C、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最终只能使人们苟且免于刑罚,却不会怀有仁
慈之心,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并不心里佩服
D、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
们的忠诚
7、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
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
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
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 B、承天景.命(大)
C、盖在殷.忧(深) D、克.终者盖寡(能够)
(2). 加点的词有活用的一项是( )
A、戒奢以.俭 B、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C、勇者竭.其力 D、仁者播.其惠
(3).“下”字用法相同的一对是( )
①臣虽下愚 ②必竭诚以待下
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④则思虚心以纳下
3
(4).理解时,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 )
A、戒奢以俭 B、振之以威怒
C、则纵情以傲物 D、则思知止以安人
(5).下列句子所包含的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B、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7).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并诚挚地指出,若照
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
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谏太宗十思书》
一、词类活用
1、 必固.其根本 人君当神器之重.
2、 乐.盘游 居域中之大.
3、 宏.兹九德 居安.思危.
4、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择善.而从之
5、 则思虚.心以纳下 则思江海下.百川
6.、. 载舟覆.舟 则思正.身以黜恶
7、 惧谗邪. 貌.恭而不心服
二、古今异义
根本:必固其根本 景:承天景命
盖: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行路: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以为:乐盘游,则思三 以为度 纵情:纵情以傲物
三、一字多义
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
4
纵情以傲物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择善而从之
则思谦冲而自牧
为:则思三驱以为度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盖: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四、特殊句式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虽董之以严刑
则思三驱以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