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色相环)
色彩构成-明度

2021/8/2
40
2021/8/2
41
2021/8/2
42
2021/8/2
43
2021/8/2
44
2021/8/2
45
2021/8/2
46
2021/8/2
47
2021/8/2
48
2021/8/2
49
2021/8/2
50
2021/8/2
51
2021/8/2
52
2021/8/2
❖ 中中调:中等明度为基调,调性柔弱、含蓄、 沉着、朦胧(4、 5、9)
❖ 中短调:中等明度为基调,与低明色段对应, 沉重,窒息,含糊,神秘(4、5、6)
2021/8/2
21
低调
❖ 低长调:低明基调和明度反差大的色调相对 应呈爆发性、苦闷感、效果庄严(2、9、1)
❖ 低中调:以低明度调为基调,和中等明度色 对应,呈中等柔和适中的低色调(2、5、1)
53
对比色对比
❖ 这种配色关系处在色相环上的120度左右,是较强 的色相对比。其各自色相感鲜明,色彩显得饱满, 丰富而厚实,容易达到强烈,兴奋,明快的视觉效 果。如红与蓝、红与黄、蓝与黄、绿与橙、橙与紫、 绿与紫等,可构成很多审美价值高的色彩对比。但 处理不好容易显得杂乱,要注意控制各自的色量、 位置、面积、明度、彩度等综合关系。
色彩构成基础
2021/8/2
1
❖ 原色 无法调配出来的三原色。在颜色中的三 原色的红是曙红,黄是淡黄,蓝是湖蓝。
❖ 间色 两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间色, 又称二次色,根据原色加入的比例不同就可以 产生多种间色。
2021/8/2
图 1-5 三原色、间色
色彩构成

以黄色为基色,在色轮上处于180°的 紫色与其对比为补色对比
冷色 冷色来自于蓝色色调。 譬如蓝色、青色和绿 色。这些颜色起到冷 静的作用,看起来有 一种收回来的效果, 用作页面的背景比较 好。
暖色 暖色由红色调 组成。比如红 色、橙色和黄 色。具有温暖、 舒适和活力。
二、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指色彩间深浅层次的对比。由于色彩的明度概念包括 着两个内容:一是指同一种色之间的明度差,一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
色彩的三属性(三要素)
1、色相(又叫波长):
就是色彩所呈现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称来体现,如:红、橙、
蓝等。
2、明度(又称辉度、光度):
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无彩色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 度最低。有彩色中黄色的明度最高,蓝紫色的明度最低。总的来
说,亮色明度高,暗色明度低。
3、彩度(又称纯度、饱和度):
• 色彩呼应的方法有两种形式: 1.局部呼应 2.色彩的全面呼应
• (六)层次
色彩的前进、后退感觉影响着 色彩的层次变化。暖色、纯色、亮色、 大面积色一般具有前进感;冷色、含 灰色、暗色、小面积色具有后退感。 但这仅是一般的概念,而更多的时候, 色彩的层次受色彩的明度对比和纯度 变 化 的 影 响 。
以黄色为基色,与左右间隔 60°— 120°色的对比为中差 色对比
4、对比色对比
对比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120°—170°,相差7—11色之色。色 彩对比效果鲜明、强烈,具有饱和、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容 易使人兴奋、激动、但也易产生不协调感。
以黄色为基色,与其左右分别相邻 7-11色的对比为对比色对比
(一)视觉特征 1 .色彩的轻重感觉
2.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3. 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
(色彩构成)概述、色彩构成基本元素

1.2 立体构成的形态 1.2.1 自然形态 (2)无机形态
自然无机形态指的是原来就存在于世界,但不继续生长、演进的形态,也就是不再生长机能的形态, 如枯木、干枯的树叶、卵石等。
2.2 色彩的分类 2.2.1 色彩三要素 (2)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或明暗程度。明度是一切色彩共有的属性。 ·在无彩色中,明度最高的是白色,最低的是黑色。 ·色彩越靠近白,明度越高;越靠近黑,明度越低。 ·黑、白之间按照顺序,等间隔划分的不同明度的灰色系,称为明度色阶。
2.2 色彩的分类 2.2.1 色彩三要素 (2)明度
藏蓝:蓝里透着红,一种很深的蓝色,
天蓝(天蓝色),又称为湛蓝色,淡淡的蓝色, 介乎蓝色和深蓝色之间,因类似晴朗的天空的颜 色而得名。天蓝是用来画国画的专用颜料。
宝石蓝是蓝色的一种,也称宝石蓝色,这种颜色比深蓝 色更深一点,比较偏紫,代表冷静、智慧等。是一种晶 莹剔透的蓝,比一般的要随色。
湖蓝是一个冷色调颜色,给人平静里面散发着理 智,湖蓝设计代表了设计的理性,纯净的湖蓝蕴 含着创新,是创新给了我们以动力。
2.2 色彩的分类
2.2.1 色彩三要素 (3)纯度 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彩度、饱和度)。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的纯度,
同一色相的纯度也可以有所不同。
设 计 的 纯 度 对 比
2.2 色彩的分类 2.2.1 色彩三要素 (3)纯度
• 任何一个色彩,纯度最高的是该色的纯色,当其中加入了其他色彩(黑白灰)调和后, 都会降低它的纯度。混入的色彩(黑白灰补色)越多,纯度降低的越多。
什么叫色彩构成

什么叫色彩构成什么叫色彩构成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要求,按照色彩规律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色彩关系,就叫色彩构成。
什么是色彩?人是如何感受到色彩的?当物象受光照射后,其信息通过视网膜,再经过视觉神经传达到大脑的视觉中枢,才产生了色彩感觉。
因此,经过了光、眼睛、大脑三个环节,才能感受到色彩。
所以色彩的概念是:光刺激眼睛,再把信号传达到大脑所产生的感觉叫色彩。
所以人要想看到色彩必须要有光。
光从哪里来呢,所以还需要有光源。
一、光源光源不用我多说,大家也应该知道。
光源分自然光和人造光,自然光就是依靠自身的资源发光的物体(如太阳),人造光是要依靠别的物体发光(如电灯)。
二、物体色和固有色物体本身不会发光的,之所以能看到它,是因为光源色经物体表面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
物体在自然光照下,只反射其中一种波长的光,而其它波长的光全部吸收,这个物体则呈现反射光的颜色。
如果某一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那么我们便感觉这个物体是白色的;如果把七色光全部吸收,那么就呈现一种黑色;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颜色是极其丰富的,各种物体不可能单纯反射一种波长的光,它只能对某一种波长的光反射得多,而对其它波长的光按不同比例反射得少,因此,物体的颜色不可能是一种绝对标准的色彩,而只能是倾向某一种颜色,同时又具有其它色光的成份。
所以说物体的色彩是受光源的色彩和该物体的选择吸收与反射能力所决定的。
固有色是指物体本来具有的颜色。
(如图)三、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相、纯度(即饱和度)、明度。
1. 色相色相是与颜色主波长有关的颜色物理和心理特性,从实验中知道,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具有不同的颜色。
众多波长的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但只要波长组成情况一定,那么颜色就确定了。
非彩色(黑、白、灰色)不存在色相属性;所有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都是表示颜色外貌的属性。
它们就是所有的色相,有时色相也称为色调。
色彩构成第三章-色彩的体系

色光对物体的显色影响叫演色性,在不 同色光的照射下被照物体会变幻不同的色 彩效果。
二、减法混合 色彩的减法混合也称减色法,各种颜料和 染料的混合就属于减法混合。
各种色彩都可以利用三原色混合而成,混 合后的新颜色,增加了对色光的吸收能力, 而反射能力则降低,因而明度、纯度均会 降低,色相也发生变化。
孟塞尔色立体色相面
三、奥斯特瓦德色立体(O.C.S)
是由德国科学家,伟大的色彩学家奥斯特瓦德1921年创立的,它以 物理科学为依据,该色彩体系认为没有纯的颜色,所有的色彩都由纯 色加一定比例的黑色和白色混合而成。这样,奥斯特瓦德引导出一个 适用于任何颜色的公式: 白量+黑量+纯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色相环以赫林的红、黄、蓝、绿四原 色学说为理论参考,由此在临近的两色之间增加橙、蓝绿、 紫、黄绿四间色,共计8个主要色。 上述各色在划分三等 份,则扩展成24色相环。
2、空间混合
空间混合是另一种混合方式,是将几种以上 的色彩并置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距离观看,使其 在视网膜上达到难以辨别的视觉调和效果。
一、色彩体系与色彩科学的发展
二、孟塞尔表色体系(M.C.S)
孟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教育家、色彩学家、美术家孟塞尔创立的色彩表 示法。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础。色相环是以红(R)、黄(Y)、绿(G)、蓝(B)、紫 (P)心理五原色为基础,再加上它们的中间色相:橙(YR)、黄绿(GY)、蓝绿 (DG)、蓝紫(PB)、红紫(RP)成为10色相,排列顺序为顺时针。
Βιβλιοθήκη 四、日本色彩研究体系 (P.C.C.S)
该色彩体系是日本色彩研究 所于1964年发表的日本色彩研究 配色体系 。PCCS主要是以色 彩调和为目的的色彩体系。色相 是以红、橙、黄、绿、蓝、紫6 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凋成24个 主要色相。
色彩的三属性及色相环的制作

《色彩的三属性及色相环的制作》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张婷
、
、
、
、原色:无法调制出来的三原色:红、黄、蓝、又称为一次色。
、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是什么
合的三原色红、黄、蓝
合的三原色红、绿、蓝
次数越多色光越
暗
( )
任任务三:学生自己动手,选择三种原色或两种间色调
配成复色。
a. 原色+(黑浊色)
b.原色+(复色)
c.间色+间色
任任务四:合作探究绘制12色相环
、教师根据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和疑问,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解惑答疑,突破本节课难点。
试着总结复色定义
1
论
2
表展示作业。
3
学生作品分别归类
4。
色彩构成概述

色彩构成概述色彩的概念色彩的概念在很久的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当时的壁画、彩陶等记载了人们从事农耕、渔业、祭祀等生活场景,充分显示了人们对于色彩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创造出了古朴、典雅、神秘的绘画杰作。
现代色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含了物理光学、生理视觉、心理学、社会学和美学等多个学科。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就是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还原成基本的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和质的可变换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的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色彩不能脱离面积、空间、位置、机理等独立存在。
光与色1.光与色共存,有了光才有了色,色的本质是光,两者密不可分;2.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
波长在0.39微米至0.77微米之间的电磁波可以引起人们的视觉感受,是可见光。
波长小于0.39微米是紫外线。
波长大于0.77微米是红外线,紫外线与红外线都是不可见光。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各种物体的各种颜色,是因为有光照这个先决条件。
自然界的物体对色光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反射与透视等现象。
色彩是光的产物,没有光就没有色彩的感觉,但并不是所有的光都由色彩去感觉。
案例:1655年,牛顿让一束日光通过一个三菱镜,结果日光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
牛顿进一步测试了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从而发现不同色光的折射角度是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加大。
物质的色彩是由不同颜色的光在不同物体上有不同的折射率所形成的。
环境色色彩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在一定的环境下,周围物体的颜色互相影响所形成的色彩称为环境色。
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受到周围物体反射的颜色所引起的物体固有色的变化。
它是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任何一种物体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发生影响并受其影响,色彩也不例外,周围的环境色也一定会互相反射、互相影响,正是因为这个现象给了物体丰富多彩的光彩,使得色彩形成了互相关联的整体氛围。
色彩构成色彩推移PPT课件

色相环周长取1/4
第25页/共69页
色相环周长取2/4
第26页/共69页
色相环周长取4/4
第27页/共69页
同类色渐变
对比色 渐变
第28页/共69页
类 似 色 渐 变
第29页/共69页
全色相渐变
取色相环上所有色彩,按照色相环的顺 序可构成高、中、低纯度的全色相秩序, 填在简练生动的图形上。色相变化极为 丰富,纯度高,给人感觉活泼、华丽; 纯度低,给人感觉含蓄、高雅。
第1页/共69页
色彩明度推移构成
第2页/共69页
第3页/共69页
第4页/共69页
第5页/共69页
第6页/共69页
特点是:体感强、空间感强, 具有一种单纯的秩序美。
任选一纯色,如果所选纯色明度低,可只与 白色相混;如所选纯色明度高,可以纯色明 度为基准向亮色发展加白色、向暗发展加黑 色,调12个左右的明度阶段,构成以明度为 主的序列。
第56页/共69页
第57页/共69页
第58页/共69页
第59页/共69页
第60页/共69页
第61页/共69页
第62页/共69页
第63页/共69页
第64页/共69页
第65页/共69页
第66页/共69页
作业: 1.结合平面构成设计1幅线、面结合图案, 并分别进行明度、色相、纯度、综合推移. 2、尺寸:18*18,分4格或9*9(4幅)
第42页/共69页
第43页/共69页
第44页/共69页
第45页/共69页
第46页/共69页
第47页/共69页
四川教育学院美术学2005级 汪艳
第48页/共69页
第49页/共69页
第50页/共6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一:制作色标
①色相环
目的:认识各种颜色的面貌以及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
要求:a.做12色色相环。
b.水粉平涂。
c.制作要工整、干净。
方法:a. 色相环最大直径为10cm,内环直径为6cm。
b.先将红(品红,颜料中没有此色,可用玫红替代)、黄(柠檬黄)、蓝(湖
蓝)三原色涂在格子中,每一个色之间空3个格;再将红、黄、蓝相混
得出的三个间色橙、绿、紫涂在空格的中间;原色与间色之间进一步相
混,可得12色相环。
②半个色轮以外的色相推移
目的:此练习在于感受色相带给人的直觉力量。
要求:a.按照色环的排列顺序来选用色相,色阶数可多可少。
b.色相全部用高彩度色,注意画面的主色调,尤其是半个色轮以外的推移,
要按照所需扩大某节段的色阶数,形成有主调的色相推移画面。
方法:调色方法同前。将调好的色阶填入到抽象图形中。
尺寸:20cm×20cm
习题一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设计课题符合要求 10分
2、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 10分
3、设计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
4、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15分
5、设计方案的艺术性、创造性 30分
6、设计版面的规范性和制作效果 15分
7、整个设计过程的工作态度 10分
习题二:明度色阶
①明度色阶
目的:体验明度渐变色阶带来的秩序与理性感觉。
要求:a.做两组:一组是无彩色的明度色阶,一组是有彩色的明度色阶,将它们
并排贴在一张8开纸上。明度等级为11个,黑定为0,白定为10,从
1到9为灰色系列(孟谢尔色彩体系)。
b.选明度较深的颜色来做(因为颜色加白容易干净、漂亮,加黑容易显脏),
如群青、青莲等。
方法:a.在画纸上打好15个左右5cm×4cm的横格,从白色开始涂,一点点地加
黑,直到黑色。超出15个层次也可以,最后从中挑选11个合适的色阶。
b.从色块上裁下3cm×1.5cm大小的正式色阶,将其粘贴在另一张8开纸
上(色阶之间可留有一定的间隔)。
②明度推移构成练习
目的:从一个颜色向深或向浅的发展中了解单一色相的表现范围;从色阶的深浅
变化中理解渐变的节奏关系,以此达到色彩的光感、深度感、空间感等的
表现;从明度推移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色彩的调和手法。
要求:a.色阶要10个层次左右,变化要有均匀、等差或等比关系。
b.抽象图形。构图尽量单纯,尤其是第一张无彩色系的明度渐变构成,可
用简单的重复性构图,易出效果。
c.色阶要在调色盒里调和,以备一个颜色反复使用。
方法:a.画好构图,根据画面需要确定色阶数;或者先调好色阶,再根据色阶数
安排构图。
b.调色方法:白色与黑色分别摆放在色盒的两端(假定11个色阶),第一
格的白是10份,第二格是9份,第三格是8份,依次递减,最后一格
的白是0;反过来,这边第一格黑是10份,第二格黑足9份,依次递
减。每一格色彩都应是10份(靠感觉估计色量)。调一个色,在纸上试
一个色,边调边试。试色时注意:颜色与颜色要挨着,不要留缝隙,这
样才容易准确。
c.有彩色的明度色阶调配方法同上。如果色阶需要加黑时,一定要小心,
以免过渡太快。
d.将调好的色阶带入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20cm×20cm
习题二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设计课题符合要求 10分
2、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 10分
3、设计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
4、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15分
5、设计方案的艺术性、创造性 30分
6、设计版面的规范性和制作效果 15分
7、整个设计过程的工作态度 10分
习题三:彩度色阶
①彩度色阶
目的:弄清什么是彩度色阶,学习高级灰色的调配法。
要求:a.选彩度值较高的色,如红、黄、橘,色阶数9个。
b.所选的灰(黑白相配)要与纯色的明度保持一致,如选红,红的明度值为
4,灰就选择无彩色阶中的第4号灰
方法:a.在画纸上打好12个左右5cm×4cm的横格,将选好的纯色与灰色放在两
头,一只笔从纯往灰过渡,一只笔从灰往纯过渡。最后从中选出9个合
适的色阶。
b. 从色块上裁下3cm×1.5cm大小的正式色阶,将其粘贴在另一张8开纸
上(色阶之间可留有一定的间隔)。
目的:从一个颜色向深或向浅的发展中了解单一色相的表现范围;从色阶的深浅
变化中理解渐变的节奏关系,以此达到色彩的光感、深度感、空间感等的
表现;从明度推移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色彩的调和手法。
要求:a.色阶要10个层次左右,变化要有均匀、等差或等比关系。
b.抽象图形。构图尽量单纯,尤其是第一张无彩色系的明度渐变构成,可
用简单的重复性构图,易出效果。
c.色阶要在调色盒里调和,以备一个颜色反复使用。
方法:a.画好构图,根据画面需要确定色阶数;或者先调好色阶,再根据色阶数
安排构图。
b.调色方法:白色与黑色分别摆放在色盒的两端(假定11个色阶),第一
格的白是10份,第二格是9份,第三格是8份,依次递减,最后一格
的白是0;反过来,这边第一格黑是10份,第二格黑足9份,依次递
减。每一格色彩都应是10份(靠感觉估计色量)。调一个色,在纸上试
一个色,边调边试。试色时注意:颜色与颜色要挨着,不要留缝隙,这
样才容易准确。
c.有彩色的明度色阶调配方法同上。如果色阶需要加黑时,一定要小心,
以免过渡太快。
d.将调好的色阶带入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20cm×20cm
②彩度推移构成练习
目的:此练习是在等明度的情况下进行,目的在于理解色彩的鲜、浊带来的强、
弱反应;在微弱的对比中体会彩度那含而不露的丰富的色味。
要求:a.做一个色相的彩度变化。
b.尽量选用彩度值高的色来做。
c.彩度推移表现力弱,图形不宜复杂。
方法:在色盒里调好彩度色阶,再将它们带入到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20cm×20cm
习题三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设计课题符合要求 10分
2、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 10分
3、设计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
4、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15分
5、设计方案的艺术性、创造性 30分
6、设计版面的规范性和制作效果 15分
7、整个设计过程的工作态度 10分
习题四:综合推移
目的:综合推移的色彩画面更具表现力。通过练习,全面感受三属性的色彩面貌
以及单一属性在其中的作用和效果。
要求:a.此练习应以一种属性为主、其他两种属性为辅进行。
b.色阶要10个层次左右,变化要有均匀、等差或等比关系。
c.抽象图形。构图尽量单纯,尤其是第一张无彩色系的明度渐变构成,可
用简单的重复性构图,易出效果。
d.色阶要在调色盒里调和,以备一个颜色反复使用。
方法:a.画好构图,根据画面需要确定色阶数;或者先调好色阶,再根据色阶数
安排构图。
b.调色方法:一条10级左右的明度色阶;一条10级左右的彩度色阶;另
一条是色相推移色阶;
c.将调好的三个色阶带入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20cm×20cm
习题四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设计课题符合要求 10分
2、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 10分
3、设计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
4、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15分
5、设计方案的艺术性、创造性 30分
6、设计版面的规范性和制作效果 15分
7、整个设计过程的工作态度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