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变化规律共31页
日较差、年较差

所以,青藏高原是日温差大,年温差小
在北京时间春分日下午六点整 干警小李抬头38°角仰望夜空的北极星 然后带队冲进了一个造假窝点 请问:被抓的罪犯最可能说什么? 请选择(单选) A、饿滴个肾啊(陕西) B、丢雷老某(广东方言) C、侬想组啥(上海方言) D、席八(棒子语)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 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 (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 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大气就上升;升温慢的地方温度低,
大气就下沉。所以整体上中气 流往下沉。晚上也是这样的原因。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 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②太阳高度角小得多 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
③云层厚,而且夜长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日较差比较
青》长》四
年较差
青《四《长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 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那么,山顶温差小,平原温差大,又为什么在热力环流 中说白天山顶升温快,刮谷风;晚上山顶降温快,刮山 风呢?山顶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那不是日温差大 吗?这怎么是矛盾的呢?
热力环流白天山顶升温快、山谷升温
慢,其实不是山顶和山谷的比较,而
资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雾的形成:白天气温高,空气可容纳较多的水汽,到了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可容纳的水汽含量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雾。
特别是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至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
秋冬清晨的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山谷比山顶水汽更易凝结形成雾)在大尺度地形区,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如青藏高原,海拔高,日较差大)在中小尺度地形区,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小(例如泰山日较差一年四季总低于附近平原上的济南)为什么小尺度范围,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
(山顶与大陆接触的面积小)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
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
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
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件

1.有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气温从低纬向高纬度递减
②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更曲折
③等温线越密集的地方,气温变化越大
④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气温相同
√ A.①② B.①③
C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1~2小题。
2.影响甲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5、如何绘制气温曲线图?
月份
气温 (℃)
1 2345 6 10.2 10.7 13.4 18.2 22.1 25.5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 (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注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 取值范围为10-30℃,以5℃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根据气温值逐月用点标注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 (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3)C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__低______,体现了世 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__递___减___”
的纬度分布规律。
思考:怎样求出日平均气温?
4℃ 7℃
15℃
日平均气温为:
12℃ (4+7+15+12)÷4 =9.5 ℃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
一、气温的变化
3、月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计算
月平均气温 = 一个月每天的日平均气温之和÷本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 = 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之和÷12
一、气温的变化
海洋61%
为什么北半球 等温线更弯曲?
陆地39%
海洋81% 陆地19%
高考地理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1、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原因: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消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温差大。
阴天相反。
3、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原因:海洋的比热容大,气温变化速度慢,幅度小4、与季节的关系:冬季比季夏日较差小原因:冬季太阳高的的日变化小于夏季5. 地表植被影响:植被覆盖地比裸地小原因:裸地没有植被覆盖,阳光直接照射到地表,而地表为土壤或沙石,比热小,升温降温快,日较差大6.与海拔的关系:同一纬度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原因: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
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
如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
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
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
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
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原因:大尺度高原山地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消弱作用小,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小,所以温差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拖后。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编者:无论冬夏昼夜长度之差也是低纬大于高纬]。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注意:地面长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而主要受周围自由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编者: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皆较小] ,故其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关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关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一、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温度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为温度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气温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两者之间的差值就是气温的日变化范围。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点钟,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日出时间可能提前或推迟。
例如,夏季最高气温大多出现在14~15点钟;冬天是13~14点。
最低温度随日出时间和纬度而变化。
日温度范围小于地表土壤的日温度范围,且日温度范围离地面越高,日温度范围越小,最高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越长。
在农业生产中,有时需要有一个大的日温度范围,这有利于作物的高产。
因为大的日变化范围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晚上温度较低。
这样,白天叶片的光合作用很强,产生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夜间呼吸消耗更少,积累更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2、影响每日温度范围的因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来说,夏季的日温差大于冬季,而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的日温度范围的最大值出现在春季。
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日间温度高,但由于中日和高纬度地区白天长、夜间短、降温时间短,夜间气温也较高,因此夏季的日较差远不及春季。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气温日较差及年较差规律总结计划详细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状况及地表性质等相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日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地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均匀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散布等要素相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中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日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此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大海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大海高;冬天降温快,温度比大海低,因此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大海的影响较大,比内地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天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严寒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要素有: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高升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
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天,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此刻春天。
因为固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日温度高,但因为中高纬度地区昼永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天大。
地形低洼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川,平川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洼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消散,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时节、天气状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缘由: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域,那么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散布等要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缘由: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此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缘由:陆地比陆地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陆地高;夏季降温快,温度比陆地低,因此气温年较差比陆地大。
沿海受陆地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求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拟,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由于: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夏季因纬度低,且受矮小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冰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要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降低而减小。
这是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普通热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 12℃左右;温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时节普通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夏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域,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如今春季。
由于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昼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域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