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与利用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实习心得体会-食用菌实习的心得体会5篇

实习心得体会-食用菌实习的心得体会5篇

食用菌实习的心得体会5篇食用菌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

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

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食用菌实习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食用菌实习的心得体会1自高中迷上生物学,虽然懊恼自己因偏科不能近二本学校的生命科学院,不能身着白褂研究前沿科学。

但是进入我校生物教育专业后我亦觉得老天待我还不错,我的心愿也不算落空,所以一直虔诚的学习着。

学校的设备有限,也空有我一腔激情,最后实验大多被局限了,也没有些许成果可言。

于是就更注重其他不需要精密仪器的专业知识。

不能自己搞科研,就时刻关心科研动态,也不枉自己的专业修为,不是个科学家,也修个皮囊装装样子。

高考假期在家无事,我一直关注CCTV7的《农广天地》和《科技苑》,每天早早把菜摘好,才能在饭点前不受打扰的守着电视。

也不求甚解每有创意新型农业典型就记下。

我想总有一日能用上,我那“生态农场”借鉴这些可不是很好。

就用这一点一滴的农业技术典型堆砌真我的“生态农场”。

《食用菌栽培技术》只是大三的选修课,且这期不知何如竟没有开设相应的实验课,学校附近也没可供实习的基地,所以一开始我也想其他同学一般,并不重视,上课或看公招书或看自己的散文小诗歌甚至补补晚上失眠的空缺,在我看来这课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总之,没怎么放在心上。

国庆回家见习,每天跑上跑下,非常充实,我终于又找到了从前忙碌的快乐,每天追着老师听课,请教他们的教学经验,努力备课,只为把第一次讲课做的精细再精细一点。

见习的那几天,天气很闷热,透着灰蒙蒙呢的光,但是那几天我的心里是亮堂的,抬头时笑容似乎都能对应的云团驱散。

我惊喜每个老师夸奖,惊喜教过的孩子们的问好,我想要就是这种充满挑战的忙碌的日子,这种每天肾上腺素会忽然急速上升的感觉,才让我觉自己是也活生生的人。

食用菌种植工作总结5篇

食用菌种植工作总结5篇

食用菌种植工作总结5篇第1篇示例:食用菌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材,深受人们喜爱。

食用菌种植工作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下面我将对这段时间内的食用菌种植工作做一个总结。

我们对食用菌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通过参加培训班、参观学习和实地调研,我们掌握了各种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我们不断改进种植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加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

食用菌种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和沟通。

我们建立了科学的工作制度和流程,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还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和培训课程,促进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士气,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绩。

我们注重学习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用菌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我们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种植技术和市场动态,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我们还不断尝试新的种植方法和品种,开拓了新的市场和渠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我们还注重了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

食用菌种植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风险防范和预案准备。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了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我们还加强了产品的营销和宣传工作,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和好评。

我们还要感谢所有参与食用菌种植工作的团队成员和合作伙伴,感谢他们的付出和支持。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和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食用菌种植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第2篇示例:食用菌种植工作总结:食用菌种植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产业,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食用菌栽培实指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指报告

实验一食用菌栽培中常用设备的结构及使用学院专业姓名学号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食用菌生产中常用到的设备及其结构和用途。

二、常用设备简介1、培养设备生化培养箱、光照培养箱、恒温恒湿培养箱、振动培养箱等2、冷藏设备家用冰箱、专用冷藏箱、超低温冰箱3、灭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酒精灯(火焰灭菌)、常压灭菌、超声波清洗器、吸量管筒、培养皿筒4、接种设备接种室(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箱、接种环、吸量管(液体接种)、接种枪(可用微量吸样器演示)5、玻璃器皿三角瓶、试管、培养皿实验二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培养基配制的基本原理2、掌握培养基配制的一般步骤二、仪器设备溶液和试剂;高压蒸汽灭菌锅;玻璃仪器;天平;电磁炉。

三、操作步骤:称量——熔化——调PH——分装——灭菌——摆斜面——无菌检查附:培养基配方1、完全培养基(CM)蛋白胨2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0.46克、磷酸氢二钾1克、硫酸镁0.5克、琼脂15-20克,蒸馏水1000ml 121℃灭菌20分钟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ml ,PH自然,121℃灭菌20分钟四、思考题1、简述培养基配制的基本步骤。

5.1.1称量药品根据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称取各种药品,放入适当大小的烧杯中,琼脂不要加入。

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5.1.2溶解用量筒取一定量(约占总量的1/2)蒸馏水倒入烧杯中,在放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以防液体溢出。

待各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水分。

如果配方中有淀粉,则先将淀粉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并在火上加热搅拌,然后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水分。

5.1.3调节pH 根据培养基对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调至所需pH。

测定pH 可用pH试纸或酸度计等。

5.1.4溶化琼脂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须加入一定量琼脂。

食用菌实习报告

食用菌实习报告

食用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用菌实习报告,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食用菌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科学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否则会脱离实际,无异于空中建楼阁。

该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十分紧密,实习是掌握有关理论的重要环节。

所以本次食用菌实习旨在引导同学们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之后在生产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意识与沟通交流的品质。

通过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其对于这一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对中国近当代甚至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实习任务1.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20xx年11月28日至20xx年12月4日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平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3. “中国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州各工厂、公司参观学习本次实习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以及真菌楼亲身从事食用菌栽培的一系列环节操作实习。

第二部分是对湖北食用菌大企业和随州食用菌行业进行参观学习。

栽培实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在老师带领下了解了菌种试验中心的大致布局,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菌种场的布局方面,还应考虑各生产部门间的位臵关系,从而更合理、更节省地进行安排。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蘑菇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蘑菇

一、前言寒假期间,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选择了蘑菇栽培作为实践主题。

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掌握了蘑菇栽培的基本技术,还对蘑菇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调研。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目的1. 学习蘑菇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2. 了解蘑菇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3.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内容1. 蘑菇栽培技术学习(1)蘑菇的种类及特点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蘑菇种类繁多,其中常见的有香菇、平菇、金针菇等。

每种蘑菇都有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市场需求。

(2)蘑菇栽培环境要求蘑菇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践操作,我学会了如何搭建蘑菇栽培室,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以及如何进行光照和通风管理。

(3)蘑菇栽培过程蘑菇栽培主要包括菌种准备、播种、发菌、出菇等环节。

在实践过程中,我亲自动手进行了菌种准备、播种和发菌等工作,并成功培养出了蘑菇。

2. 蘑菇市场调研(1)市场调查方法为了了解蘑菇的市场需求,我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走访经销商等方式进行市场调研。

(2)市场调研结果通过调研,我发现蘑菇市场具有以下特点:① 蘑菇市场需求量大,消费者对蘑菇的喜爱程度较高。

② 不同种类的蘑菇市场需求有所差异,如香菇、平菇等。

③ 蘑菇价格受季节、产地、品质等因素影响较大。

四、实践总结1. 蘑菇栽培技术掌握通过本次实践,我成功掌握了蘑菇栽培的基本技术,包括菌种准备、播种、发菌、出菇等环节。

这些技能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市场调研能力提升在市场调研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市场需求。

这对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3. 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通过亲自动手进行蘑菇栽培和市场调研,我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建议与展望1. 加强蘑菇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进一步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建议加大对蘑菇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让更多农户掌握这一技术。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食用菌的栽培条件和生长状态。

实验材料:
- 白蘑菇种子
- 菌床材料(如锯末、秸秆等)
- 水
- 具有一定透气性的盒子或容器
- 温度和湿度控制装置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菌床材料,如锯末、秸秆等。

将菌床材料放入容器中,并用水充分浸泡,使其湿润。

2. 将白蘑菇种子撒在菌床表面上,尽量均匀分布。

3. 将菌床覆盖上盖子或其他具有透气性的材料,保持适当的湿度。

4. 调节温度和湿度,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白蘑菇一般适宜的温度为15-22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0-90%。

5. 观察白蘑菇的生长状态。

白蘑菇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4个星期。

可以观察到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和成熟等不同阶段。

6. 根据观察结果,记录并分析白蘑菇的生长状态和栽培条件。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观察到白蘑菇的生长状态逐渐发展。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白蘑菇的菌丝开始生长,并逐渐形成子实体。

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白蘑菇子实体逐渐成熟,表面变为乳白色,并呈圆形状。

实验结果显示,白蘑菇在相对湿度
80-90%、温度15-22摄氏度的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观察到了白蘑菇的生长状态和栽培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白蘑菇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并且具有一定的生长周期。

这对于进一步了解食用菌的栽培要求和培养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本实验可能存在一些操作上的误差,如温度和湿度控制不精确等,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价值且味道鲜美的食物,其栽培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食用菌栽培的影响,以期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食用菌菌种:选择了常见的香菇和金针菇。

- 培养基: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为玉米秸秆和木屑。

- 培养容器:选用了塑料袋和木箱两种不同的容器。

2. 实验方法:- 菌种接种:将菌种培养在琼脂平板上,待菌丝生长至一定长度后进行接种。

- 培养基制备:将玉米秸秆和木屑分别进行破碎、消毒,然后进行调配,使其达到适宜的水分和营养含量。

- 培养容器准备:将塑料袋和木箱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 栽培条件控制: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1. 不同培养基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玉米秸秆培养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香菇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丝繁茂且菌盖形成较快。

而金针菇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慢,且菌盖较小。

- 木屑培养基:与玉米秸秆培养基相比,木屑培养基对金针菇的生长更有利。

金针菇在木屑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盖形成较大。

而香菇在木屑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慢,菌盖较小。

2. 不同容器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塑料袋:使用塑料袋作为培养容器,菌丝生长较为迅速,菌盖形成较大。

这可能是因为塑料袋能够保持较高的湿度,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

- 木箱:与塑料袋相比,木箱对食用菌的生长影响较小。

菌丝生长速度较慢,菌盖形成较小。

这可能是因为木箱对湿度的保持能力较差。

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不同培养基对食用菌的生长有明显影响,玉米秸秆培养基适合香菇生长,而木屑培养基适合金针菇生长。

2. 不同容器对食用菌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塑料袋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食用菌的栽培条件进行调控,探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社会实践养蘑菇报告

社会实践养蘑菇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其中,蘑菇种植作为一种高效、低耗、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蘑菇种植的实际情况,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某蘑菇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学习。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及目的1. 实践背景近年来,蘑菇种植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蘑菇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然而,由于蘑菇种植技术要求较高,部分种植户在实际生产中存在技术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产量和品质不稳定。

2. 实践目的(1)了解蘑菇种植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2)掌握蘑菇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3)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践过程1. 调查了解在实践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等方式,对蘑菇种植的基本知识、技术要求、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了解。

同时,我们还联系了某蘑菇种植基地,了解基地的基本情况、种植规模、技术优势等。

2. 实地考察到达基地后,我们首先参观了蘑菇种植车间,了解了蘑菇的生长环境、种植设施等。

随后,基地负责人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蘑菇种植的基本流程:(1)选种:选择优质菌种,确保产量和品质;(2)配料:将稻草、麦秆、玉米芯等原料进行粉碎、混合,并添加适量的石灰、石膏等调节剂;(3)接种:将菌种均匀地接种到配料中;(4)发酵:将接种后的配料堆积发酵,以杀死杂菌和促进菌丝生长;(5)播种:将发酵好的配料均匀地铺在培养床上,进行播种;(6)出菇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促进蘑菇生长;(7)采收:当蘑菇长到一定大小后,进行采收。

3. 实践操作在基地负责人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以下实践操作:(1)配料:将稻草、麦秆、玉米芯等原料进行粉碎、混合,并添加适量的石灰、石膏等调节剂;(2)接种:将菌种均匀地接种到配料中;(3)发酵:将接种后的配料堆积发酵;(4)播种:将发酵好的配料均匀地铺在培养床上,进行播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栽培与利用实习报告学校:学院:专业:班级:应用生物科学2012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实习时间:2015年6月2日-7月22日前言1.实习目的食用菌是现代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的种植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作为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学会种植食用菌对于就业有很大帮助。

通过本次实习,将食用菌栽培相关技术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亲力亲为,切实提高理论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让知识掌握更彻底,技术应用更熟练。

2.实习单位西南林业大学3.实习地点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科楼4.实习时间2015年6月2日—2015年7月22日一、实习内容实训一食用菌形态结构观察本次实验以茶树菇、金顶侧耳、香菇、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观察。

通过对食用菌子实体形态特征的观察,了解和熟悉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类型和特征,并能根据子实体的外形进行分类。

①茶树菇茶树菇:真菌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头菇属→茶树菇子实体长度:11.00cm测量统计菌盖大小(长度):1.51cm菌柄直径:0.50cm表皮:半球形,棕褐色,布满细密皱纹,较光滑无黏液,湿润,无绒毛或鳞片边缘略向内卷曲、平滑菌盖菌肉:白色,肉质,松软菌褶:白色,圆形,多而细密,与菌柄连接方式为弯生菌柄:白色至浅褐色,圆柱状,细长,表面光滑,在菌盖上着生方式为中生菌环:无菌托:无菌幕:无②金顶侧耳金顶侧耳:真菌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榆黄蘑→金顶侧耳子实体长度:8.10cm测量统计菌盖大小:3.510cm菌柄直径:0.60cm表皮:漏斗形,黄色,表面较光滑无黏液,干燥,无绒毛或鳞片边缘略向内卷曲、平滑菌盖菌肉:白色,肉质,紧密菌褶:白色,圆形,多而稀疏,与菌柄连接方式为延生菌柄:白色,圆柱状,细短,表面粗糙有绒毛,在菌盖上着生方式为中生菌环:无菌托:无菌幕:无③金针菇金针菇: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伞菌纲→伞菌目→小皮伞科→小火焰菌属→金针菇子实体长度:13.10cm测量统计菌盖大小(长度):0.81cm菌柄直径:0.50cm表皮:半球形,白色,较光滑无黏液,湿润,无绒毛或鳞片,边缘略向内卷曲、平滑菌盖菌肉:白色,肉质,紧密菌褶:白色,圆形,多而细密,与菌柄连接方式为直生菌柄:白色,圆柱状,细长,表面光滑,在菌盖上着生方式为中生菌环:无菌托:无菌幕:无④平菇平菇: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伞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平菇子实体长度:9.00cm测量统计菌盖大小(长度):7.21cm菌柄直径:1.20cm表皮:扇形,灰白色,较光滑无黏液,干燥,无绒毛或鳞片边缘向内卷曲、平滑菌盖菌肉:白色,肉质,紧密菌褶:白色,漏斗形,多而稀疏,与菌柄连接方式为延生菌柄:白色至浅灰色,圆柱状,粗短,表面布满菌褶,在菌盖上着生方式为侧生菌环:无菌托:无菌幕:无⑤双孢蘑菇双孢蘑菇:真菌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双孢蘑菇子实体长度: 6.40cm测量统计菌盖大小(长度):4.71cm菌柄直径:1.82cm表皮:半球形,白色至灰白色或黄色,光滑无黏液,干燥,无绒毛或鳞片边缘略向内卷曲、波浪状菌盖菌肉:白色,肉质,松软菌褶:白色,圆形,多而细密,与菌柄连接方式为弯生菌柄:白色至灰白色,圆柱状,粗短,表面光滑,在菌盖上着生方式为离生菌环:无菌托:无菌幕:子实体发育早期存在内菌幕⑥香菇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伞菌纲→伞菌目→光茸菌科→香菇属→香菇子实体长度: 5.80cm测量统计菌盖大小(长度):6.00cm菌柄直径:1.20cm表皮:半球形,灰褐色,布满细密皱纹,粗糙无黏液,干燥,有鳞片边缘略向内卷曲、锯齿状菌盖菌肉:白色,肉质,松软菌褶:白色,圆形,多而细密,与菌柄连接方式为弯生菌柄:白色至灰白色,圆柱状,粗短,表面粗糙有绒毛,在菌盖上着生方式为偏生菌环:无菌托:无菌幕:无实训二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制一、实训目的及要求了解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构造,了解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方,熟悉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方法,掌握母种培养基(PDA或PSA)的配制方法。

二、实训器材及准备1.配制培养基材料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琼脂、水等。

2.仪器用具高压蒸汽灭菌锅(手提式或立式)、可调式电炉、铝锅(20cm)、刀、量杯、纱布、漏斗(带胶管和玻璃管)、铁夹、漏斗架、试管(18mm×180mm或20mm×200mm)、1cm厚的长形木条、棉花(未脱脂)、捆扎绳、标签、天平等。

三、内容和方法步骤(一)母种培养基(PDA或PSA)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或蔗糖)20g,琼脂15~20g,水1 000ml,pH自然。

(二)母种培养基配制1.熬制。

先将马铃薯洗净,挖芽去皮,准确称取200g,然后将马铃薯切成玉米大小的颗粒或薄片。

用量杯量取1 000~1 200ml水于铝锅内煮马铃薯,待水沸后及时20~25min,当马铃薯酥而不烂时,用双层纱布进行过滤于量杯中,洗净铝锅滤渣,将滤液倒回锅中继续以文火加热,加入葡萄糖(或蔗糖)和琼脂,待琼脂溶化,不断搅拌,以免糊锅,注意补足水量。

2.分装。

将熬制的培养基保持文火,趁热分装。

用勺将培养基加入漏斗中,左手握2~5只试管,右手保持漏斗下面的玻璃管入试管内,同时放开止水夹,让培养基逐个流入试管内,培养基高度约试管长度的1/6~1/5,约10~15ml。

注意避免培养基沾于试管口内外。

分装后的试管,在培养基凝固前必须立放。

3.制棉塞。

用叠放式将未脱脂棉做成棉球,塞入试管口,管口内棉塞底部要求光滑,棉塞侧面要求无褶皱,棉塞长度的2/3在管口内,1/3在管口外。

棉塞的松紧以手提棉塞轻晃试管不滑出为度。

4. 捆把。

以10只试管为一捆,用捆扎绳扎紧。

贴上标签,准备灭菌。

(三)培养基的灭菌1.手提式高压灭菌锅的构造。

锅体、提把、压力阀、排气阀、灭菌锅腔、筛架、锅盖、胶垫圈、紧固螺栓等。

2.高压灭菌锅的实用方法。

加水→灭菌物入锅→对称、均匀地扭紧螺栓→加热升温→压力至0.5kg/cm²时,打开排气阀排除锅内冷空气,压力降至0,排气阀有大量热蒸汽冲出时,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压力升至1kg/cm²,温度升到121°C时,开始调火稳压25~30min →灭火,自然降压力为0.5kg/cm²时,可以慢慢打开排气阀徐徐降压至0(若降压太快,试管中的培养基易沸腾浸湿棉塞)→锅盖半开,让锅内多余蒸汽逸出,锅内的余热烘干棉塞→开盖,取物→摆斜面→斜面试管上应覆盖洁净的厚毛巾或几层纱布,防止试管内产生过多的冷凝水。

实训三食用菌菌种分离技术一、实训目的及要求了解纯菌种性状的优劣对食用菌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影响的重要性,掌握食用菌母种制作技术,学会母种的分离方法。

二、实训器材及准备斜面培养基,三角瓶培养基,平菇种菇,接种箱,酒精灯,接种针,接种铲,镊子,剪刀或刀片,金属丝等。

三、内容和方法步骤食用菌菌种分离及鲍鱼菇母种扩大培养本次实验从市场上选取香菇、平菇、茶树菇、金顶侧耳作为食用菌菌种分离材料,以鲍鱼菇菌种作为栽培菌种①种菇的选择从产量高、涨势好、适应性强、无杂菌、无病虫害的群体中选择菇形正、朵大、菌盖厚实、生长健壮、八成熟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

种菇应该保持固体洁净,备用。

②接种前准备接种前,用75%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台面,将培养基、接种环、酒精灯、镊子等放入超净工作台内,放下玻璃挡板,打开工作台紫外灯及接种间紫外灯,杀菌30min,完成后关闭紫外灯,打开超净工作台风扇及微开超净工作台的玻璃挡板,通风20min后,即可进行无菌操作,无菌操作前先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至肘部,点燃酒精灯。

③菌种分离方法a.组织分离法操作前先用75%的酒精棉球擦菇体表面进行消毒,在接种箱内将菇体撕开,在酒精灯前用消毒镊子、剪刀或刀片在菌盖与菌柄交界处的组织上取一小块(绿豆大小)移至试管斜面培养基或平板培养基的适当位置,迅速盖上棉塞或微开的培养皿皿盖,贴好标签。

每组接种4支斜面培养基和3个平板(香菇、茶树菇、金顶侧耳)。

b.孢子分离法操作前先用75%的酒精棉球擦菇体表面进行消毒,在接种箱内将菇体撕开,在酒精灯前用消毒镊子撕取一片菌褶总长1/3长度的菌褶以侧面贴于培养名皿盖水珠上,迅速盖上盖子,贴上标签。

每组准备一个平板(平菇)。

c.培养试管捆扎后用保鲜袋装好,培养皿直接用保鲜袋装好即可,将接种的培养基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7-8天,即可转管扩大繁殖成母种或进行菌丝体形态特征观察。

④鲍鱼菇母种扩大培养超净工作台内,右手持洁净接种环,蘸取少量75%酒精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冷却后,挑取少量菌体。

左手持待接种试管,将管口于酒精灯火焰上迅速旋转灼烧片刻,用小拇指打开塞子并迅速旋转灼烧后离开,右手迅速将挑取的菌体放入试管底部培养基表面轻轻涂抹5s左右,从底部至试管口画一条波浪线,盖紧塞子实训四食用菌菌丝的观察一、实训目的及要求观察食用菌菌丝体的生长状况,利用显微镜认识食用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的微观结构,利用徒手切片观察食用菌子实体的微观结构。

二、实训准备1.材料平菇,香菇,双孢蘑菇,草菇,金针菇,金顶侧耳等食用菌子实体活标。

2.仪器工具光学显微镜(100—600倍),接种针,无菌水,石碳酸复红,美蓝,酒精灯,75%酒精,火柴,载玻片,盖玻片,刀片,培养皿,绘图纸,铅笔等。

三、内容和方法步骤(一)菌丝体形态特征观察1、菌丝体宏观形态观察①观察平菇,香菇,双包蘑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的试管斜面菌种或PDA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比较其气生菌丝体的生长状态,并观察菌落表面是否产生无性孢子。

②观察菌丝体的特殊分化组织,蘑菇柄基部的菌丝束。

2、菌丝体微观形态的观察①菌丝水浸片的制作,取一载玻片,滴一滴无菌水在载玻片中央,用接种针挑取少量的平菇菌丝于盖玻片上,用两根接种针将菌丝体播散,盖上盖玻片,避免气泡产生。

②显微观察,将水玻片置于显微镜下,先用十倍的物镜观察菌丝体的分支状态,然后转到40倍的物镜下仔细观察菌丝体的细胞结构等特征,并确认有无锁状联合出现。

1、菌丝体形态特征观察本次实验选取香菇、茶树菇、平菇、鲍鱼菇作为观察材料①菌丝体宏观形态观察a.接种后第四天b.接种后第七天香菇正面白色、反面灰白色,绒毛状,无病变,稀疏,由中心向四周不规则辐射生长,初期生长较慢,培养基内无污染、无色素茶树菇正面白色、反面灰白色至浅黄色,绒毛状,无病变,稀疏,由中心向四周不规则辐射生长,初期生长较慢,培养基内无污染、无色素平菇正面白色、反面白色,绒毛状,无病变,稀疏,由中心向四周不规则辐射生长,初期生长较慢,培养基内无孢子弹射且无菌丝分布、无污染、无色素鲍鱼菇正面白色,绒毛状,无病变,部分稀疏或致密,分布不均匀,由中心向四周不规则辐射生长,初期生长较慢,培养基内无污染、无色素b.接种后第七天第七天,平菇斜面出现污染,舍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