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布雷顿循环

合集下载

布雷顿循环

布雷顿循环
布雷顿循环
理想布雷顿循环
1-2 绝热压缩过程 3-4 绝热膨胀过程
2-3 定压加热过程 4-1 定压放热过程
布雷顿循环的热效率
在压气机内消耗的功为
wC 面积f 21ef h2 h1
输出的功为
wT 面积f 34ef h3 h4
装置的净循环功为
wnet wT wC 面积12341 (h3 h4 ) (h2 h1 )
高温气冷堆中的热力循环
加压氦气经反应堆堆芯后被加热至850℃ 以上,这一高温高压氦气直接冲击透平机做功, 透平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也带动压气机压缩 氦气。透平机尾气经回热器低压侧后将余热传 输给高压侧氦气,然后进入预冷器降至低温。 低温氦气进入带有中间冷却器的压气机机组后 被压缩成高压氦气,然后进入回热器高压侧被 加热至接近透平机的排气温度,最后进入反应 堆堆芯重复此循环过程。
wnet q2 h4 h1 t 1 1 q1 q1 h3 h2
布雷顿循环的热效率
设比热容的值为定值,则循环热效率为
c p (T4 T1 ) h4 h1 T4 T1 t 1 1 1 h3 h2 c p (T3 T2 ) T3 T2
回热型布雷顿循环
极限情况下可以把压缩后的 气体加热到T5 T4同时燃气轮机的 排气可冷却到T6 T2。 工质自外热源吸热过程为5-3 吸热量为q1 h3 h5 面积53hf 5 与无回热循环吸热2-3过程相比,吸 热量减少了面积25fe2。而循环净功 wnet 不变,显然采用采用回热后循环 热效率提高。
w 'C h2' h1
w 'net w 'T w 'C t q1 h3 h2'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发现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发现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发现一、引言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转换技术,能够高效地将化石燃料等能源转化为电力。

该技术的发现对于解决全球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布雷顿循环的基本原理布雷顿循环是一种常见的热力学循环,通常用于发电厂中。

该循环包括四个主要步骤:加热、膨胀、冷却和压缩。

在这个过程中,燃料被燃烧以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通过涡轮机驱动发电机来产生电力。

三、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的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最初是由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

当时他们正在寻找一种更有效率地转换化石燃料为电力的方法。

他们通过将二氧化碳加压到极高温度和压力下,使其变成了一种称为“超临界流体”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二氧化碳具有类似于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特性,同时具有非常高的密度和低的粘度。

这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工作流体,可以用于代替传统的水蒸汽来驱动涡轮机。

四、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工作原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与传统布雷顿循环类似,但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工作流体。

该循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加热:将燃料燃烧以产生高温高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

2.膨胀:将超临界二氧化碳通过涡轮机进行膨胀,从而驱动发电机产生电力。

3.冷却:将剩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并压缩回到初始状态。

4.压缩:再次将压缩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送回加热器,开始下一轮循环。

五、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优点相比传统布雷顿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更高效率: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更高的密度和低的粘度,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驱动涡轮机,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2.更环保: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工作流体可以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更灵活: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燃料,包括天然气、煤炭和生物质等。

六、结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能源转换技术,具有高效率、环保和灵活性等优点。

布雷顿循环和朗肯循环

布雷顿循环和朗肯循环

布雷顿/朗肯底循环是美、俄发展大功率空间核动力的主要研究方向。

一是这种转换的功率范围宽,功率可以从数十千瓦(如法国20 KW的空间核电源)到兆瓦级(如俄罗斯热功率为3 Mw,电功率为0.8 Mw的电推进电源);二是它可以采用高温气冷反应堆,反应堆一回路也可以采用液态金属冷却,二回路采用气体布雷顿循环。

三是它适于双模式(核热推进和发电两用)反应堆。

但它的轴速每分钟达到3万~6万转,如何防止转轴磨损、在空间条件下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等技术需要突破。

在空间电源上的应用:布雷顿循环可以是开式循环,也可以是闭式循环。

在核反应堆热源中只能采用闭式循环。

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类是气体工质通过核反应堆的一回路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一般用锂做核反应堆的冷却剂。

这样的反应堆结构紧凑,运行温度在1600K以下(锂的沸点约1620K),但有两条主回路;第二类是气体工质直接通过核反应堆堆芯,由燃料元件加热气体工质。

1)高温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布雷顿循环法国于1986年提出以NaK为冷却剂、UO2为燃料的快中子反应堆,热电转换采用双布雷顿循环,热管辐射冷却器散热。

输出电功率为20kW,热电转换效率达21%,设计寿命为7年。

由于余热排放温度低(509K),因此,辐射冷却器面积大。

2)高温气体冷却反应堆布雷顿循环气体工质直接通过反应堆堆芯,被加热到1123 K以上,这一高温高压气体,直接推动氦气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也带动压气机压缩氦气。

涡轮机的尾气经回热器低压侧后将余热传输给高压侧氦气,然后进入预冷器,降至低温。

低温氦气进入有中间冷却器的(氦气)机组后被压缩成高压氦气,然后进入回热器高压侧被加热至接近涡轮机的排气温度,最后进入反应堆堆芯,重复循环过程。

原理:在这种系统中,聚集在接收器上的太阳能被传递给布雷顿(Brayton)发动机实现热电转换。

整个系统包括涡轮发动机、压缩机以及转子式交流发电机。

工作流体为惰性气体,气体从接收器进入涡轮机后膨胀,在热交换机中降温后被压缩,再进入太阳能接收器加热完成一个循环,其中在热交换机中由液体冷却机吸收废热。

二氧化碳超临界布雷顿循环发电 循环

二氧化碳超临界布雷顿循环发电 循环

二氧化碳超临界布雷顿循环发电循环布雷顿循环是一种经典的热力循环,常用于传统火力发电站中的蒸汽循环系统。

但是,布雷顿循环在传统火力发电中有较低的发电效率,且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二氧化碳超临界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

二氧化碳超临界布雷顿循环发电是利用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高压、高温)下的独特性质,将其作为工质来替代传统蒸汽循环中的水蒸汽。

具体的循环流程如下:1. 压缩: 二氧化碳从环境中吸入循环系统,经过压缩机进行高压压缩,使其达到超临界状态。

2. 加热: 经过高压泵将高压的二氧化碳送入加热系统,通过燃烧燃料(如煤、天然气等)产生的热能将二氧化碳加热至高温高压状态。

3. 膨胀: 加热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进入膨胀机,通过二氧化碳的膨胀来驱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4. 冷却: 膨胀后的二氧化碳进入冷却系统,通过散热器将其冷却至合适温度,以便重新进入压缩机进行循环。

与传统的蒸汽循环相比,二氧化碳超临界布雷顿循环发电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率: 二氧化碳超临界态具有更高的热传导性能和扩散性能,从而可以提高循环系统的热效率和发电效率。

2. 低碳排放: 二氧化碳超临界布雷顿循环发电中,将二氧化碳作为工质,可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3. 较小体积: 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时密度较大,相比于水蒸汽,需要较小的回路体积,节省了布局空间。

4. 兼容性: 二氧化碳超临界布雷顿循环发电可以与现有的火力发电站烟气净化系统结合,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升级,降低了技术实施难度。

因此,二氧化碳超临界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高效、低碳的发电技术,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但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实践验证,以提高其商业化应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布雷顿循环 朗肯循环

布雷顿循环 朗肯循环

布雷顿循环朗肯循环
布雷顿循环和朗肯循环是热机的涡轮动能机械排气循环,它们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雷顿和
德国物理学家朗肯分别发明的。

布雷顿循环的机械排气循环主要由高压循环和低压循环组成,其中,气缸内部被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中、下分别连接着高压循环和低压循环,低压循环负责进气和排气,
而高压循环则负责冷却及传递动能。

上、中、下三部分之间共同连接着涡轮集油箱。

朗肯循环的机械排气循环则由低压循环和高压循环组成,其涡轮排气循环的特点是中压部
分与气缸工作内部是由活塞实现的,便于原来的端口进气和排气,低压部分的内部结构同样利于活塞实现,却可以在两个相邻气缸之间实现连接,而不需要改变排气连接的工况。

布雷顿循环和朗肯循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布雷顿循环的互联连接方式使得排气、冷却和动能传输更加方便,而朗肯循环克服了端口因气缸内部而出现的动力流失,从而节约了更多的成本和空间,也使得涡轮动力发挥更大的效率。

总之,布雷顿循环和朗肯循环都有非常出色的性能,两者都有理论的参考价值,并且在热机排气系统设计中,都有着各自独到的技术优势。

布雷顿循环原理

布雷顿循环原理

布雷顿循环原理布雷顿循环是一种热力循环系统,主要用于制冷和空调系统中。

它是通过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等过程来实现能量转换和制冷效果的。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布雷顿循环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布雷顿循环的基本原理。

布雷顿循环是基于气体的热力循环系统,它利用气体的压缩和膨胀来实现能量的转换。

在这个循环系统中,气体会经历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四个基本过程,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在布雷顿循环系统中,首先气体会经历压缩过程。

当气体被压缩时,它的温度和压力会上升,这会使气体变得更加密集。

接下来,压缩后的高压气体会被送入冷凝器中进行冷却,使其冷凝成液体。

这个过程会释放出热量,从而使气体的温度下降。

然后,冷凝后的液体会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

在蒸发器中,液体会蒸发成气体,这个过程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使蒸发器内部的温度下降。

最后,经过蒸发的低温低压气体会被送回压缩机进行再次压缩,从而完成整个循环。

布雷顿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可以用以下几个步骤来总结,首先是气体的压缩,然后是冷凝,接着是膨胀,最后是蒸发。

通过这些过程,系统能够实现能量转换和制冷效果。

布雷顿循环系统在制冷和空调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这种循环系统不仅能够实现高效的制冷效果,而且还能够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总的来说,布雷顿循环是一种基于气体的热力循环系统,通过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等过程来实现能量转换和制冷效果。

它在制冷和空调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实现高效的制冷效果并节约能源。

希望通过本文档的介绍,能够对布雷顿循环原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逆布雷顿循环原理

逆布雷顿循环原理

逆布雷顿循环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逆布雷顿循环原理。

这玩意儿啊,就像是一场奇妙的“魔术”!你看啊,普通的布雷顿循环大家都知道,就像一条常规的路。

那逆布雷顿循环呢,就是另辟蹊径啦!它不是顺着走,而是反着来。

这就好比大家都习惯走大道,可它偏偏要去走那些少有人走的小道。

想象一下,热从低温处跑到高温处,这不是违反常理嘛,但逆布雷顿循环就能做到!这多神奇啊!就好像一个东西本来应该往下掉,嘿,它偏能往上飞。

这可不是一般的本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不也是这样嘛。

大家都按部就班地做,可有时候就得有点逆布雷顿循环的精神,敢于打破常规,去尝试那些别人没想过的。

比如说学习,大家都死记硬背,那咱能不能换个方法,用更有趣更独特的方式去理解知识呢?再比如工作,老是用老一套方法,多没意思啊。

咱是不是可以像逆布雷顿循环一样,来点不一样的思路,说不定就能有新的突破,新的成果呢!逆布雷顿循环原理告诉我们,不要被固定的模式给束缚住了。

要像个勇敢的探险家,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

不要怕失败,就像逆布雷顿循环刚开始也不被人看好呀,但最后不也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了嘛。

它就像是一个隐藏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我们不能总是走在别人走过的路上,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路。

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逆布雷顿循环原理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呢。

它推动着技术不断进步,让我们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这不就是它的价值所在嘛!所以啊,朋友们,别小瞧了这逆布雷顿循环原理。

它可不仅仅是个科学概念,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

让我们都带着这种精神,去开启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吧!逆布雷顿循环原理就是这么牛,就是这么独特,就是这么让人着迷!难道不是吗?。

闭式布雷顿循环

闭式布雷顿循环

闭式布雷顿循环
闭式布雷顿循环是一种热力学循环,用于产生能量并实现工作机械的
运转。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热容器,在恒定压力下加热液体,使其蒸汽
化成为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将蒸汽输入到一个涡轮或活塞机械中以产生
动力。

此后,蒸汽在冷凝器中冷却成为液体,此时液体通过泵或其他机械
重新进入循环。

该循环被称为“闭式”循环,因为液体在整个过程中都保
持在系统内部,而不会被释放到环境中。

由于该循环可在任何可蒸发的液体中工作,并且需要的设备少,因此
它在各种应用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发电厂、火车、船只等。

但是,
闭式布雷顿循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能量密度较低、效率较低等。

因此,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其也经常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
可靠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