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分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分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分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拼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咆哮”、“诞生”、“遨游”、“铠甲”等词的意思,并能够正确运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歌中叙事和抒情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以及诗歌中叙事和抒情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诞生”、“风雨”、“铠甲”、“午夜”等词在诗歌中的深刻含义,以及诗歌中的叙事和抒情如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播放香港回归的相关视频或者讲述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2.呈现新课(25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情感基调。

(2)通过拼读、书写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咆哮”、“诞生”、“遨游”、“铠甲”等词的意思,及其在诗歌中的用法。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叙事和抒情是如何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

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3.操练新课(15分钟)(1)学生分段朗读诗歌,检测学生的朗读效果。

(2)通过小组朗诵、全班朗诵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韵律。

(3)进行随堂小练习,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和拓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朗诵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

2.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演示文稿、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随堂练习。

例如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某些场景或者情感,或者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9《最后一分钟》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9《最后一分钟》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9《最后一分钟》精品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资料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东方之珠》),谈对香港的了解一、读正确,得韵味(一)读正确,读通顺1、我们在本单元已经学了三篇课文,回顾了几段历史,今天,我们再来走进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齐读课题(最后一分钟)2、昨天大家预习了,你知道这“最后一分钟”是指哪一分钟?——这是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

(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这一分钟。

)3、是啊,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在最后一分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行政区区旗同时升起,国歌响起的这一时刻,人们激动地热泪盈眶,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怀这历史性的一刻,让我们深情地再读课题——4、预习时课文读了几遍?——告诉我,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5、有人说,诗是语言的贵族,如果语言啰里啰唆,就不是诗了。

诗歌虽然语言简练,但我们也要注意每个字都不能读错。

所以,在字音上,我们首先要把它读——正确。

怎么样,要不要再好好读读?6、谁来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正确。

读得真好听,更重要的是的确读正确了。

其实,这首诗真不好读呀,其中不仅有多音字,还有五个生字。

你都读准了吗?(出示:悄然落地一缕硝烟铸进深入骨髓中国人的脊梁刹那的寂静颤抖的嘴唇)这个悄【qiǎo】字,还有一个读音是——指名读,齐读文中是深入骨髓的——伤痕,这让你体会到——说得真好!来,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到诗句中,自己再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二)体验节奏,得韵味1、同学们知道吗?诗歌,既然被称为歌,那肯定很好读,也很好听。

你读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感觉?2、可如果我稍微改动一下,可能就不一样了。

最新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案(精品)

最新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案(精品)

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案《最后一分钟》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

那么大家知道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案要如何写呢?下面来看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5个生字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看图交流,揭题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

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第一处“最后一分钟”1、指名读第一小节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3、齐读第一小节第二处“最后一分钟”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自豪)。

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最后一分钟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最后一分钟教案

学校五班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最终一分钟教
案-
教学目标
1.生疏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宠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宠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宠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班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

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沟通同学课前收集的资料
同学从“香港回归之后的富强”、“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同学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全部中国人的心跳和
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安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

同学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感动、傲慢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

老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老师播放战斗以来的一段屈辱的历史。

多年的屈辱最终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

让同学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同学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

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同学留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留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4最后一分钟 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4最后一分钟 精品教案

1.认识本课的生字。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2.理解诗歌内容,联系历史背景理解含意深刻的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收集与诗歌内容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及歌曲《东方之珠》,香港的历史资料。

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导语:同学们,听下面这首歌曲,“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你们知道这里的“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吗?(香港)2.香港是哪一年哪一天回归祖国怀抱的?(1997年7月1日)3.老师: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中英两国政府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一个半世纪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那《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要求。

(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借助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默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有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意思,把不懂的诗句画出来,与大家一同讨论。

2.学生静心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读准字音。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烟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然(2)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

(3)理解词语。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脊梁:脊柱。

比喻支撑事物的中坚力量。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

(4)这首诗共有四节。

第一节是写人们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第二节是写人们看到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升起时的情感。

第三节是写作者联想到香港的屈辱历史,但在今天,在这一刻,人们终于可以欢腾了。

第四节是写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它的明天将更美好。

三简介背景,感情朗读,体会情感1.出示学习要求。

《最后一分钟》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最后一分钟》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最后一分钟》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香港有什么了解吗?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

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认识"叩"、"刹"、"硝"、"髓"、"铸"等5个生字正确读记"叩问"、"脊梁"、"刹那"、"硝烟"、"骨髓"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停顿、语气感悟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难点:由诗歌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的情景等相关资料的课件,通过展示课件介绍背景导入。

二、导学:活动一:自读感知交流启情活动任务:感知“每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并学会生字词。

”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展示幻灯片中相应的部分。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检查字词学习。

◆认识生字:叩、刹、硝、髓、铸◆读记词语:叩问、脊梁、刹那、硝烟、骨髓、旗帜、旗杆、伤痕、痛苦、礼炮、扎根3、小组讨论:小组交流4、展示分享: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5、梳理提升: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活动二:理解诗歌诵读悟情活动任务:理解“诗歌,领悟情感”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四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诗中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2、自主学习:自读课文,思考上面问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原文及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原文及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一分钟》原文及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4.通过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一分钟》,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分享对课题的理解和感悟。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主勾画出生字词,查找字典,理解字词意思。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记忆。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课文原文一分钟一分钟,香港回归祖国母亲。

一分钟,百年国耻终被雪。

一分钟,中华儿女齐欢腾。

一分钟,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

一分钟,东方之珠焕发新生。

二、教学过程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品味课文的优美语句。

4.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5.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记忆。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复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如“一分钟,香港回归祖国母亲。

”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教案
学习目标:
★认识5个生字
★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 H。

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

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

)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

)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

(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五、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