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60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教材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教材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材一、《汉语基础语法》《汉语基础语法》是汉语教学语法教材的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汉语语法的结构、特点和基本规则。

该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汉语基础语法知识。

二、《汉语语法入门》《汉语语法入门》是针对初学者设计的入门级教材,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汉语语法的入门知识。

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听力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汉语口语水平。

三、《实用汉语语法》《实用汉语语法》是一本注重实用性的教材,主要介绍了汉语日常用语中的常用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听力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汉语口语交际能力。

四、《汉语语法宝典》《汉语语法宝典》是一本集汉语语法知识之大成的教材,包含了汉语语法的各个方面和细节。

该教材注重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通过详细的解释和丰富的例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汉语语法的各个方面。

五、《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一本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教材,主要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常用表达方式。

该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和课堂活动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六、《汉语语法应用教程》《汉语语法应用教程》是一本注重实践应用的教材,主要介绍了汉语在实际应用中的常用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听力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汉语实际应用能力。

七、《汉语语法精讲》《汉语语法精讲》是一本对汉语语法进行深入剖析的教材,主要针对难点、疑点和重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例句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规则。

八、《汉语语法速成》《汉语语法速成》是一本针对快速学习者的教材,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汉语基础语法知识。

汉语语法课教学大纲

汉语语法课教学大纲

汉语语法课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汉语语法课是针对非汉语母语学习者设计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汉语语法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地运用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表达准确、流利的汉语语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汉语基本词类的分类和特点;2.熟练掌握汉语基本句型的构成和使用方法;3.理解汉语句子的语序规律和修辞手法;4.学会运用常用的语法助词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运用正确汉语语法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单元一:名词1.名词的分类及特点2.名词的性质和功能3.名词的数的表示4.名词的格的表示单元二:代词1.人称代词2.指示代词3.疑问代词4.物主代词5.不定代词单元三:动词1.动词的分类及特点2.动词的时态和语态3.动词的否定和疑问4.动词的趋向性5.动词的补语单元四:形容词和副词1.形容词的基本用法2.形容词的比较3.形容词的修饰4.副词的基本用法5.副词的修饰单元五:量词和数词1.量词及其分类2.量词的使用方法3.数词的表示方法4.数词的使用规则单元六:介词和连词1.介词的基本用法2.介词的常见搭配3.连词的分类及用法4.连词的连接作用单元七:语序和修辞手法1.主谓宾语语序2.宾语前置和后置3.状语位置的灵活运用4.反问句和祈使句的使用单元八:语法助词和句型1.的、地、得的用法2.把字句的使用方法3.是…的句型4.一…就…句型5.有关趋向动作的句型四、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以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解决语法问题;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定期进行测试和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

五、评估与考核1.课堂练习和作业:包括听力、口语和写作练习,用于检验学生的语法应用能力;2.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对汉语语法的运用能力;4.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等。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40个语法点-新版.pdf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40个语法点-新版.pdf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40个语法点1.汉语的基本语序主语 + 谓语 + 宾语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4.正反疑问句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他是汉语老师。

|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他是我爸爸。

|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1)副词作状语:我常常去商店。

|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 我从美国来。

|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 动词/形容词(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 我看见他了。

|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你说对了。

| 饭做好了。

|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明天他回北京来。

|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我借来一本书。

汉语基础语法课教学大纲

汉语基础语法课教学大纲

汉语基础语法课教学大纲第一篇:汉语基础语法课教学大纲汉语基础语法课共10节第一节存在的表达(30分钟)教学内容:方位词的含义,汉语中常见的方位词,方位词的用法汉语中三种表达的存在句式(“有”字句,“在”字句,“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的区别“有”字句和“是”字句的区别第二节能愿动词(30分钟)能愿动词的含义,常见的能愿动词有哪些(能,会,要,想)能愿动词的使用能愿动词的辨析,能愿动词的语法练习第三节状态补语(30分钟)状态补语的含义和使用条件。

结构助词“得”的使用。

状态补语常见的几种结构 1)一般结构S V 得 adj.2)V带宾语S V O V 得 adj.3)V带宾语S O V 得 adj 4)否定: S V 得不 adj.5)疑问: S V 得adj.不adj.? S V O V 得 adj 不adj.状态补语的语法练习第四节第五节语气助词了1的用法(30分钟+30分钟)了解“了”用在句尾表示的几种含义,初步了解结构助词“了”,为进一步学习“了”做铺垫。

第一种了表示动作的完成。

了1的用法,了1的基本结构V 了/V 了 num+ M + O / V 了O 了 / 了…就… 了的疑问句,否定句了的语法练习第六节就的用法小结,就和才就的汉语意思有几个,外国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感到困惑,这里对“就”做一个归纳小结,比如(了..就…,如果…就…,表示很短的时间,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早,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等等)就和才的辨析Time +就(事情发生得早,快,容易,进行得顺利)Time + 才(事情发生得玩,慢,不容易,不顺利)就和才的语法练习第七节关联词和常见的复句要是…就…,如果…就…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了解简单的汉语复句及用法,关联词的练习。

第八节结果补语(30分钟)结果补语的含义,常见的结果补语(完,懂,见,上,到,开,成等),结果补语的使用,结果补语语法练习第九节时量补语(30分钟)时量补语的含义,时间点和时间段的区别,时间段词语有哪些,时量补语的句式结构(5种)如果动词后边有“了”,句末还有语气助词了,表示动作仍在进行第十节(30分钟)比较句比较句的含义,比较句的常见句式(9种)比较句的否定,更和最表示比较A 比B adj.A 比 B VO A 比 B V 得 adj.A V 得比B adj.A 比 B adj+ Num+ MA 比B adj.多了/很多/得多 A 不比 B ad.A 没有B adj A 有 /没有B(这么/那么)+adj.十节课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稍有调整,这十节语法课涵盖了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在一年内在正规教学单位需要掌握的所有语法点,教学课程参照汉语教程的修订版。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案模板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案模板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新实用汉语课本》第3册第5单元“语法点:比较句”。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并掌握比较句的结构:“A比B+形容词”。

2. 学会使用程度副词修饰比较句。

3. 能够运用比较句描述人物、事物和场景。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比较句描述事物之间的差异。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程度副词修饰比较句,表达更精确的比较。

3. 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较句的结构和程度副词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卡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国家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句进行描述,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比较句的结构,举例说明,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3. 例题讲解:给出例句,解释程度副词的用法,引导学生进行替换练习。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用比较句描述各自的角色,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用比较句描述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和场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句2. 板书内容:比较句结构:A比B+形容词程度副词:很、非常、更、稍微等例句:他比我高很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比较句描述你的家庭成员。

(2)用程度副词修饰比较句,描述下列场景:a. 学校的操场和篮球场b. 妈妈的厨艺和爸爸的厨艺2. 答案示例:(1)我哥哥比我高很多。

(2)a. 学校的操场比篮球场大很多。

b. 妈妈的厨艺比爸爸的好很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比较句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用比较句描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多与外国朋友交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比较表达方式,拓宽视野。

对外汉语---- 第七部分 语法及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 第七部分 语法及语法教学

第七部分 语法及语法教学一、对外汉语教师与语法教学: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1)语法教学中的“精讲多练”原则(2)语法教学中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原则(3)语法教学中的对比教学原则2.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1)单课语法点的导入与操练(2)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3.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技巧:(1)句型展示解释(2)句型对比分析(3)特殊辅助符号(4)综合对比教学(5)词语对比教学(6)关联对比教学(7)情景设置教学(8)启发想象教学(9)总结归纳教学二、对外汉语句型与教学:1.汉语的主要句型与教学(1)按句子结构分成的两种句型:主谓句与非主谓句(2)按语法性质分成的四种句型:(3)按功能意义分成的四种句型:2.汉语的语序与教学:(1)定语的语序及其教学:领属代词(的)+数量词+动词结构(的)+副词+形容词(的)+名词+名词(2)状语的语序及其教学: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程度3汉语的结构助词与教学(1)“的”与定语及其教学:12个(2)“地”与状语及其教学:4个(3)“得”与补语及其教学:3个4汉语的动态助词与教学(1)“了”的用法及其教学:4个(2)“着”的用法及其教学:5个(3)“过”的用法及其教学:4个 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是非句特指句 选择句 正反句5. 汉语的语气助词与教学:新书P128.旧书P127(1)“吗”的用法及其教学(2)“吧”的用法及其教学(3)“呢”的用法及其教学6. 汉语的各种补语与教学(1)结果补语及其教学:6个(2)趋向补语及其教学:4个(3)可能补语及其教学:8个(4)程度补语及其教学:8个(5)介宾补语及其教学:7个(6)时量补语及其教学:4个(7)动量补语及其教学:4个(8)数量补语及其教学:2个7. 汉语“是”字句、“有”字句与教学(1)“是”字句及其教学:6个(2)“是... ...的”格式及其教学:5个(3)“是... ...的”句与“是”字句的对比教学(4)“有”字句及其教学:6个8. 汉语“把”字句、被动句与教学(1)“把”字句及其教学:7个(2)被动句及其教学:6个(3)“把”字句与被动句的对比教学9汉语兼语句、连动句、存现句与教学(1)兼语句及其教学:4个(2)连动句及其教学:7个(3)兼语句与连动句的对比教学(4)存现句及其教学:3个10汉语各种比较句与教学(1)“比”字句及其教学:4个(2)“有”字句及其教学:3个(3)“跟...一样”及其教学:3个(4)“一天/年/个/次...比一天/年/个/次...”及其教学:P47 11汉语反问句、疑问代词活用与教学(1)反问句及其教学:8个(2)疑问代词活用及其教学:6个12汉语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与教学(1)“V/A+起来”的教学:5个(2)“V/A+下来”的教学:6个(3)“V/A+下去”的教学:2个(4)“V/A+出去”的教学:3个(5)“V+过来/过去”的教学:3个(6)“上来”的教学:1个三、对外汉语实词、虚词与教学:1.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与教学(1)名词的教学:P61(2)动词的教学:P63(3)形容词的教学:新书P66页;旧书P65页2.汉语各种代词及其短语与教学(1)指示代词的教学:6个(2)人称代词的教学::5个3.汉语的数量词语与教学(1)名量词的教学P67(2)动量词的教学:P70(3)数量词语重叠的教学:P71(4)省略数词“一”的用法与教学:P72页(5)数词“二”与“两”的区别与教学(6)汉语概数的表达与“多、几、来”及其教学:新书P36,旧书P35 (7)“数+量+多+名”与“数+多+量+名”的对比教学:新书P37,旧书P36 4.汉语的介词与教学(1)指出时间的介词及其教学:3个(2)指出处所的介词及其教学:4个(3)指出对象的介词及其教学:7个(4)指出依据的介词及其教学:3个(5)指出原因目的目的介词及其教学:2个(6)“除/除了...(以外),都/还/也...”的教学:p82(7)“在...中/上/下”的教学:3个5.汉语的副词与教学(1)程度副词的教学:4个(2)时间副词的教学:8个(3)范围副词的教学:2个(4)重复副词的教学:2个(5)否定副词的教学:2个(6)估计副词的教学:3个(7)语气副词的教学:3个(8)其他副词的教学6.汉语的特殊词语与教学(1):P967.汉语的特殊词语与教学(2):P1008.汉语的固定格式与教学:P106四、对外汉语复句结构与教学:1.汉语中联合关系复句的教学:(1)并列复句的教学:4个(2)选择复句的教学:4个(3)承接复句的教学:新书P140.旧书P139(4)递进复句的教学:2个2.汉语中偏正关系复句的教学:(1)因果复句的教学:2个(2)假设复句的教学:4个(3)转折复句的教学:2个(4)条件复句的教学:3个(5)让步复句的教学:2个(6)目的复句的教学:2个3.汉语中紧缩句的教学:4个五、汉语语序:(定)主[状]谓<补语>(定)宾<补语>。

对外汉语教学 初级阶段功能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 初级阶段功能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功能大纲一、表达社交活动1.打招呼2.问候3.寒暄4.介绍31.有能力/无能力32.可能/不可能33.必须34.不必35.知道/不知道36.接受37.拒绝38.打算(意愿)39.表扬40.批评41.决定42.评论43.概括44.允诺(承诺)45.忍让46.服从71.希望72.失望73.担忧74.害怕75.讨厌(厌烦\厌恶)76.埋怨(抱怨)77.庆幸78.意外(惊奇震惊)79.质问80.追问81.自卑82.顿悟83.责备(责怪、斥责、质问)84.迷惑不解)85.猜测(估计)86.释然87.无奈88.自夸(自吹、自诩)89.着急(焦急)90.伤心91.遗憾100.警告101.威胁102.招惹103.催促104.呼救105.委托(拜托)106.禁止107.打开话题108.引起他人注意109.寻找更多的信息(5)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相遇时打招呼(早上)您早!赵院长早!(吃饭前后)吃了吗?(看见对方做什么就问什么)上班去呀?(上班去。

)看见老师要去上课时上课去?(上课去。

)看见对方从外边回来时回来了?(回来了。

)看见对方要买莱去时买菜去?(买菜去。

你也去呀?)看见对方要出门时出去呀?(出去一下。

)(估计或猜想对方做什么就问什么。

)看见或猜想别人从外边回来去哪儿了(去图书馆了/去街上逛了逛/进城了。

)(4)请对方问候第三者请代我问候你父母/张老师/总经理/王校长。

请给王老师带个好。

请代问老张好。

(好的。

/好。

)请问候小刘。

(一定。

好嘞。

)问妈妈好!(好,放心吧)(随便的)最近怎么样?(回答:马马虎虎。

/还可以,还好。

很好。

/我过得很愉快。

)对这儿的气候习惯了吗?(回答:已经习惯了。

/不太习惯。

/这儿的气候太干燥(了。

)这几的饭菜你吃得惯吗?(吃得惯。

/还不太习惯。

/还可以。

/我吃不惯这儿的菜,大辣了)昨晚睡得好吗?(回答:还好。

/睡得很好。

/睡得不太好。

好长时间没睡着。

/可能是喝了点儿茶,半夜没睡着/睡得不好,失眠了。

对外汉语优秀教学实用语法

对外汉语优秀教学实用语法

对外汉语优秀教学实⽤语法简答:⼀、现代汉语语法地特点?答:(⼀)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1. 双⾳节动词地重叠⽅式⼀般是ABAB,商量商量;双⾳节形容词⼀般是AABB,⼲⼲净净,但少数双⾳节形容词也有ABAB,如雪⽩雪⽩.2.“们”可以表⽰复数,但他太缺乏普遍性.他们是⼯⼈.3.汉语地动词不随⼈称,性,数,时地变化⽽变化.如,我是学⽣.我们是学⽣.他们是学⽣.4. 汉语地动词和代词等也不随句中位置地变化⽽变化.如,研究,研究语⾔,研究正在进⾏等.(⼆)汉语⼗分重视词序和虚词.⾸先,词序不同,表达地意义就不同.如,我喜欢他,他喜欢我.如,可以清⼼也.其次,⽤不⽤虚词和⽤不同虚词,意思也完全不同.⼆、⼀般形容词在句⼦中可以做谓语,有以下语法特点?1. 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谓语,不需要“是”连接.2. ⼤部分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地修饰限制.汉语形容词⾃⾝没有“级”地变化,要想表⽰程度变化,只能⽤加程度副词地⽅式.如,不太⼤,⽐较⼤,⼤,挺⼤,等.但是有⼀类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雪⽩,⽡蓝,笔直.3. 形容词地否定形式.否定性质,状态,⼀般⽤“不”,不⽤“没”.三、⾮谓形容词汉语⾥⼀般地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有⼀种形容词只能做定语,不能做谓语,这种形容词叫“⾮谓语形容词”.如,男,⼥,⼈造.⾮谓形容词地特点:1.不能⽤做谓语,只能⽤来修饰名词.2.⼀般不能⽤“不”否定,⼤多⽤“⾮”否定;⼤多不能⽤“很”修饰.3. 跟⼀般地形容词⼀样,可以加“地”组成“地”字词组,作⽤相当于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四、“⽐”字句1.由“⽐+被⽐较地⼈和事务”构成介词词组,放在形容词或以形容词为中⼼意义地述补词组前.如他⽐我⾼.2. 基本结构及其条件.⽐字句组+谓词性词语⽐字词组+形容词(得)+形容词表⽰⽐较差距⼤时,不能将表⽰程度⾮同⼀般地程度副词(很,最,⾮常等)放在形容词前,可以在形容词后加“多”“远”等词表⽰. 表⽰程度“进⼀步”地意义时可以在形容词前加上“还”“更”等程度副词.⽐字词组+形容词+数量词语动词后边由宾语地话,可以有两种⽅式:重叠动词,宾语提前,表⽰在哪⽅⾯⽐较地动词或⽐较其结果地形容词不能省掉.此外⽐较地⼀项内容⼀般不能省掉,被⽐地⼀项相同地内容常常可以省掉.3. 否定形式及其意义否定地话多⽤“没有”地形式.“⽐”字前虽然可以加“不”进⾏否定,但是跟⽤“没有”否定,⽤法意义有差别.“不⽐”对形容词地积极,消极⾊彩没有选择.如⼤—⼩,便宜—贵.⽽“没有”⼀般是有选择地,他⼀般选择带有积极⾊彩地形容词.有时⽤“不⽐”否定,是为了强调句中形容词反义地肯定意义.⽤“不⽐”否定是有时含有辩驳地语⽓.五、名词语法上地主要特点?1.可以接受数量词组地修饰;但是⼀般不能直接跟数词结合.2.⼀般不能接受副词地修饰.少数表⽰数量极少地副词,可以出现在名词前,但也只能出现在主语前,⽽不能出现在名词性定语和名词性宾语前.3.名词⼀般不能单独做谓语,也很少做状语.六、疑问代词地特殊⽤法?疑问代词⼀般是表⽰疑问,但是有时他也可以出现在⽆疑问地句⼦⾥,表⽰反问,泛指,不确指,虚指等.1.表⽰反问如谁不关⼼他了?2. 表⽰泛指.如这次活动谁都不感兴趣.3.表⽰不确指.如你喜欢哪个,我就送你哪个.4. 表⽰虚指.如这个⼈我好像在哪看见过.七、“把”字句:“把”字句式指⽤介词“把”或“将”,把动词⽀配地成分,提到动词前来表⽰⼀种句式.基本结构是:名(施事)+把+名(受事)+动+其他运⽤“把”字句要注意以下⼏点:1.强调处置和动词地处置性.2. “把”地宾语由确指性.3“把”地谓语不能是单个动词,尤其是单⾳动词.把字句动词后⼀般要求接其他成分,这类成分包括:动词重叠式,动态助词“了”补语,宾语等.4.否定词加在“把”之前.如别把这事告诉他.⼋、“被”字句地特点?“被”字句是指⽤介词“被”或“叫”“让”等引进动作施事地⼀种句式.句⼦地主语是动作地受事.基本结构是:名(受事)+被+名(施事)+动+其他.“被“书⾯语⾊彩较浓,⼝语中常⽤”叫“”让“;被“地宾语有时可以不出现,“叫”“让”地宾语则必须出现.运⽤“被”字句要注意以下⼏点:1. “别”字句和“把”字句⼀样,动词都是具有处置意义地动词.2. “被”字句地主语即受事是确指地.3. “被”字句谓语不能是单个动词,动词后要有其他成分.4. “被”字句多数⽤于不如意,不愉快地事情,特别是在⼝语中.九、“连”字句地特点?⽤表⽰强调地介词“连”跟副词“都\也”前后呼应地⼀种句式.基本结构是:连…都\也+动(….)“l连”字句意义上地最⼤特点是隐含⽐较.2. “连”可以附着在名词,动词,数量词,⼩句前.运⽤“连”字句要注意以下⼏点:1. “连”附在动词,数量词前时,谓语⼤多是否定式,数词⼀般⽤“⼀”2. “连”附在⼩句前时,⼩句由疑问代词或不定数词构成.⼗、动作地完成和实现地表⽰?汉语⾥动作地完成和实现,主要借助于助词“了”.“了1”表⽰动作完成,⽤于动词后.“了2”表⽰事态地变化,确定地语⽓,⽤于句后. 1. “了1”表⽰动作⾏为地完成,主要⽤于动词后.如他出去叫了⼀辆车来.动词后如果有结果或趋向补语,“了”放到他们地后⾯.如,上午我就把那封信发⾛了.他放下了⼩说,⼜打开了录⾳机.2. “了2”表⽰情况,状态地变化,成句和表达语⽓,⼀般⽤于句末.如这年头不是从前了.(确定语⽓)3. “了1”“了2”句⼦中,有时动词后⽤了“了”,句末⼜⽤了“了”,这种句⼦即表⽰完成,⼜表⽰变化.如,我⼰经写了回信了.(说明动作到现在为⽌完成地情况)⼗⼀、可能补语表⽰可能或不可能.有哪三种类型?(⼀)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般不能⽤于下列句式中:1.句中带有描写性状语.如,他拼命地做得完这项⼯作.2.“把”字句、“被”字句地谓语动词后,连动句地第⼀个动词后.如,吃饭前,我把作业做得完.3. 句⼦意思不在于表⽰可能或不可能.如,她打了⼏次电话才打得通.4. 动词前有“不能”时.如,他说地话我不能全听得懂.(⼆)得/不+了.如,我们⼀定赢得了他们. (三)得/不得得是肯定,可以;不得是否定,不可以.如,这个⼈你可⼩看不得.⼗⼆、双宾语句地特点?(⼀)谓语动词地意义特点:1. 是由表⽰“给予”或“取得”意义地动词担当.这类动词有:给予:给,送,教,奖,卖,还,赔,赏,增,交,托付,告诉,通知,报告,赠送,转交,退还. 取得:拿,借,买,偷,问,夺,收,赢,罚,骗,占,求,请教,⿇烦,浪费.(⼆)1. 表⽰⼈地宾语在前;表⽰事物地宾语在后.如,他赠我⼀⽀钢笔.2. 不必⽤介词引出对象.如,我请教⽼师⼀个问题.3. 双宾语⼀个回答“谁”,⼀个回答“什么”,两者之间不是所属关系,不要加“地”.如,他送我⼀本书.⼗三、能愿动词句地特点?能愿动词句是以能愿动词为谓语动词构成地句⼦.汉语中地能愿动词有:表⽰愿望地:要,想,愿,愿意.表⽰可能地:可能,能,能够等.表⽰必要地:应该,应,应当,该.能愿动词句地结构特点:1. 能愿动词后边只能接动词,形容词及其词组.2. 能愿动词不能重叠,也不能带时态助词“了”“着”“过”.3. 肯定形式,否定形式并⽤表⽰疑问时,只能⽤能愿动词,不能⽤后⾯地动词,形容词.4. 回答问题时,可以单独⽤能愿动词,但不能只⽤动词部分,表达意愿,可能等意义是能愿动词句地主要意义.5. 能愿动词做谓语时,前边不能⽤“把”“被”“向”“给”等介词构成地状语,⼀般也不能⽤描写性状语.⼗四、兼语句地特点?兼语句是由⼀个动宾结构和⼀个主谓结构套在⼀起构成地,前⼀个动宾结构地宾语兼做后⼀个主谓结构地主语.1. 具有使令意义.2. 具有称谓,认定意义.3. ⽤“有”“是”做兼语地第⼀个动词.兼语句地语法特点:1. 兼语地第⼀个动词后⼀般不能带“了”“着”“过.”3. 能愿动词⼀般放在兼语地第⼀个动词前.⼗五、存现句地特点?存现句是表⽰什么地⽅存在,出现,消失了什么⼈或什么事物地句⼦.存现句地语法特点:1. 句⾸⼀般是处所词.除少数“有”字句外,处所词前⼀般不能⽤“在”“从”等介词. 2. 表⽰存在状态,⽅式时,谓语是具有持续意义地动词,动词后⼤都有“着.” 3. 表⽰出现,消失时,动词⼤多是跟物体移动,隐现有关地动词,动词后常常有“了”;句⾸也可以⽤时间词.4. 存现句地宾语⼀般是不确指地,宾语前⼤多是数量定语或描写性定语,没有定语地情况极少.⼗六、疑问句⼀般分为哪四种类型?1. 是⾮句,2.特指句.3.选择句,如是….还是… 4. 反问句.⼗七、联合复句:分为 1. 并列关系常⽤关联词有:….也….. , ...⼜...,⼜...⼜...;⼀⾯...⼀⾯...;⼀边...⼀边...;既...⼜...;不是...⽽是...;2. 连贯关系.常⽤关联词有:...就...;...才...;...⼜...;...然后...;⼀...就...;于是...; 3. 选择关系.常⽤关联词有: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4. 递进关系.常⽤关联词有:不但...⽽且...;不仅...还/也...;连...也/都...何况...;...甚⾄...;⼗⼋、偏正复句:有以下⼏种关系:1. 因果关系.偏句提出问题,正句说明结果.常⽤关联词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之所以...是因为...;2. 条件关系. 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说明满⾜这些条件后地结果.常⽤关联词有:A必要条件:只有...才...;B.充分条件只要...就...C ⽆条件.⽆论...都...;不管...也...;3. 假设关系. 偏句提出⼀个假设地情况,正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地结果.常⽤关联词有:如果(地话)...就...;要是...就是...;假如...那么...;倘若...4.转折关系. 偏句和正句说出地事实不是⼀致地⽽是相对或相反地.常⽤关联词有:A轻转...只是...;...不过...;B.重转虽然...但是...;...可是...;...却...;...,然⽽...;尽管...但/也...;固然..也...;即使...也...;就是...也...;哪怕...也...;1.汉语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词组,句⼦.语素是汉语⾥最⼩地⾳义结合体,也是最⼩地语法单位.词是汉语⾥最⼩地能够独⽴运⽤地语⾔单位.词和词按⼀定地规则组合成地更⼤地造句单位就是词组.句⼦是能够独⽴地表达完整意思地语⾔单位.联合词组:各部分之间⼜并列,递进,选择关系.伟⼤⽽⾼尚同位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复指关系.我们⼤家介词词组:由介词附着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组成.中⼼词:被修饰,限制地成分叫中⼼词.起修饰,限制,补充作⽤地成分叫附加成分.附加成分分为定语,状语,补语三种.定语是名词性中⼼语前⾯地附加成分;状语是动词,形容词性中⼼语前⾯地附加成分;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中⼼语后⾯地附加成分.句⼦分类:按语⽓可以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按结构分成:单句和复句,主谓句和⾮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动词是表⽰动作,⾏为,⼼理活动或存在,发展变化,消失等意义地词.表⽰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会,可以,愿意等.整数:1整数地系数词:零,⼀,⼆…⼗,两.位数词:个,⼗百千万⼗万百万千万亿.读数:系数词,位数词结合起来,系数词在前,位数词在后.2. 电话号码,房号,年号习惯只读系数,不读位数.1习惯读yao.3⼆和两单个数⽤于量词前,⽤两,两把伞,两个⼈.度量衡单位量词前,⼀般⽤⼆:⼆⼨,⼆⽄.以2开头地千万亿数⽬,2读两.4.“⼏”“两”活⽤表⽰概数⼏:本来是疑问代词,有时他并不表⽰疑问,只表⽰不确定地数⽬.两:本来是2地数⽬,活⽤以后,表⽰不确定地数⽬,如这两天.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两⼤类.专⽤名量词:包括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词,不定量词等.“有点⼉”是副词,出现在谓词性词语前,“⼀点⼉”是数量词语,多出现在谓词性词语后或修饰名词性词语.如,这件⾐服有点⼉⼤.数量词重叠:1. 数词“⼀”可以重叠,表⽰“逐⼀”地意思,在句中做状语.2.单⾳量词⼀般都可以重叠.重叠后,根据他在句中所充当地成分⽽表达不同地意义.如过春节地时候,家家户户都放鞭炮.(做主语,表每⼀)“⼩时”和“钟头”区别:“⼩时”是名词兼量词,“钟头”只是名词.所以“⼩时”可以说“⼀⼩时”也可以说“⼀个⼩时”,“钟头”只能说“⼀个钟头”.“左右”和“前后”地区别:“左右”即可表时点,⼜可表时段,“前后”只表⽰时点,“左右”表时点,只能⽤于数量词后,不能⽤于名词后,“前后”可以⽤于名词后.如五点左右,五个⼩时左右.五点前后.副词:副词主要⽤来修饰动词,形容词,说明动作性状地范围,时间,程度,频率,肯定否定等.“⼏乎”“差点⼉”在表⽰主观上不希望发⽣地事情时,动词地肯定式跟动词地否定式意思相同.介词:由介词构成地三个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连字句.“着”“呢”“过”都是正态助词.动作地进⾏主要⽤副词“正”“在”“正在”表⽰,也可以在动词后附着表⽰持续地助词“着”或句后附着表⽰进⾏地助词“呢”“着”“呢”也可以同时出现.结果补语表⽰动作,变化地结果,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如,吃饱了,喝⾜了等.趋向补语:表⽰动作地趋向,由趋向动词充当.如⾛过来,跑进教室,爬上去等.趋向动词是表⽰动作地趋向(⽅向性)地⼀种动词.分为单纯和合成两类.情态补语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后⽤表⽰程度,描写,评价⼀类地补语.这种补语⼤多⽤“得”连接.分为两种:(⼀)⽤在形容词活⼼理动词后表⽰程度.(⼆)⽤在动词后,表⽰对动作状态地描写,情况地说明与评价.时量补语表⽰动作,状态时间地长短.由表⽰时段地词语充当.⽐较数量补语⽤在形容词后表⽰⽐较结果.⽐较地数量不能放在形容词前.连谓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动词或动词与形容词做谓语构成地句⼦,他们共同叙述,描写,说明⼀个主语.语⽓给句⼦分类可以把句⼦分成四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关联词语主要有:连词,起关联作⽤地副词.分析:⼀、“我们”“咱们”区别:“我们”“咱们”有时可以通⽤,但是强调某⼀⽅时有差别.“咱们”:多⽤于⼝语,包括说话⼈和听话⼈双⽅.“我们”:只指说话⼈⼀⽅.⼆、“⼈家”“别⼈”区别:“⼈家”可以泛指第三⼈称,也可确指第⼀,第三⼈称.如,1,要学习⼈家地长处,克服⾃⼰地短处.(泛指)2.你看⼈家王师傅,多谦虚呀!(确指第三⼈称)3. ⼈家都快急死了,你却在这看⼈家地笑话.(确指第⼀⼈称).“别⼈”⽤于泛指第三⼈称.三、“不”“没(有)”地对⽐分析:“不”“没有”都有否定地意义,都可以放在动词,形容词前,对动作,性状进⾏否定.但是他们地⽤法不同.“不”:多⽤于主观意愿,否定现在,将来地动作⾏为,也可⽤于过去;“没”⽤于客观叙述,否定动作,状态地发⽣或完成,因此只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否定经常性,习惯性地动作,状况或⾮动作性动词(是、当、认识、知道、像等)要⽤“不”.⽤于形容词前表⽰对性质地否定,要⽤“不”.形容词表⽰状态未出现某种变化时,要⽤“没”.四、“再”“⼜”“还”“也”:“再”“⼜”:在表⽰动作重复发⽣或继续进⾏时,“再”表⽰主观性,多⽤于未完成;“⼜”表⽰客观性,多⽤于已完成或者新情况已出现或即将出现.“再”可以⽤于祈使句,假设句;“⼜”不可以.“再”只能⽤在能愿动词后,“⼜”只能⽤在能愿动词前.版权申明本⽂部分内容,包括⽂字、图⽚、以及设计等在⽹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所有This articleincludes someparts, includingtext, pictures,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WwghWvVh PE⽤户可将本⽂地内容或服务⽤于个⼈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商业性或⾮盈利性⽤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站及相关权利⼈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任何内容或服务⽤于其他⽤途时,须征得本⼈及相关权利⼈地书⾯许可,并⽀付报酬.asfpsfpi4k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this article forpersonal study,research orappreciation, andothernon-commercial ornon-profitpurposes, but atthe same time,they shall abideby the provisionsof copyright lawand otherrelevant laws,and shall notinfringe upon thelegitimate rightsof this websiteand its relevantobligees. Inaddition, whenany content orservice of thisarticle is usedfor otherpurposes, writtenpermission andremunerationshall be obtainedfrom the personconcerned and therelevantobligee.ooeyYZTjj1转载或引⽤本⽂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地地合理、善意引⽤,不得对本⽂内容原意进⾏曲解、修改,并⾃负版权等法律责任.BkeGuInkxI Reproductionor quotation ofthe content ofthis article must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citation for the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original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PgdO0sRlM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1.介绍与说明:“是”字句 (1)基本句式:肯定式:A是B。 否定式:A不是B。 疑问式:A是B+吗? (2)用法:介绍或说明自己或他人的身份;说明时间;说明处所;说明或介绍国籍与籍贯。

2.疑问句(1) (1)基本句式:陈述句+吗? (2)用法:用“肯定句+吗”,用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肯定式或否定式回答。用“否定句+吗”问时,认为对方否定是对的就用“对/对了”回答;如果认为否定是错的就用“不/不对”回答,表示回答是肯定的;疑问时语调要上扬。

3.否定的表达 (1)基本句式:不+动词+宾语/ 不+形容词

4.限制与修饰:定语+中心语 汉语的定语是位于名词前边的修饰语。定语用来表达对中心语的数量、时间、处所、归属、领属、范围的限制和对中心语的性质、状况、特点、用途、质料、职业等的描写。对中心语限制的定语回答的是“哪一个”的问题,而对中心语描写的定语回答的是“什么样的+中心语”的问题。 所属关系的表达(1):名词/代词+的+名词 所属关系的表达(2):“的”的省略,“我(们)、你(们)、他(们)”等在表示和人相关的词语(亲属词、人组成的单位)前表示所属关系时,“的”常省略。

5.疑问句(2):特指问句 (1)基本句式:特指问句用疑问代词来询问。所用疑问代词有:谁、什么、哪、哪儿、多少、几、怎么、怎么样等。 (2)用法说明:当对特定事物不知道时,就用特指问句,语序与陈述句一样。询问句子的哪个成分就把疑问代词放在哪个位置上。

6.所有关系的表达:“有”字句 疑问式:主语+有+宾语+吗? 肯定式:主语+有+宾语。 否定式:主语+没有+宾语

7.汉语数字的读法 (1)1~100数字的读法 (2)询问10以内的数目:用“几” (3)询问10以上的数目:用“多少” (4)“二”和“两”的用法:都表示2,但用法不同。 二/两+量词 二十/百 第二、二月、二楼 (5)100以上数字的读法 (6)分数、百分数、小数的读法 (7)人民币的表达法: 人民币的计算单位:元(块)、角(毛)、分 人民币的读法 (8)问价和讨价还价 基本句式: 问价:A.主语(物品名)+多少钱+1+量词? B. 主语(物品名)+数量+多少钱? 讨价还价: 钱数+行不行? 钱数+怎么样? (9)号码的询问和应答: 基本句式:……的号码+是多少?/是+几/多少号? 用法说明:门牌号、电话号码、护照号、汽车牌号、飞机航班号等要按照数量的读法。

8.怎么描写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点 基本句式:形容词谓语句 语义说明:主要描述或评论事物的性质、情况、状态和特点,说明某事物怎么样。 用法说明: 疑问式:主语+谓语(形容词)+吗? 主语+怎么样? 肯定式:主语+副词+谓语(形容词) 否定式:主语+不+谓语(形容词) 在陈述句中,形容词前面一般要用表示程度的副词“很”、“非常”、“比较”、“十分”等。

9.状语 状语用在谓语中心语之前,基本功能是限制和修饰中心语。 副词“也”和“都”的用法: “也”表示与前面所说的事物同类、相同,“都”表示概括全部。

10.疑问句(3) 省略问句:……呢? “名词/代词+呢”有两种用法:没有上下文时,询问“……在哪儿?”有上下文时,语义要根据上下文判定。

11.动作行为的进行 基本句式:(主语+)动词(+宾语)+呢 基本语义: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 用法说明:用在口语中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还可以用来打招呼。

12.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 基本句式:在/到+处所词+动词 基本语义:句式“主语+在+处所+动”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 “主语+到+处所+动”表示将要发生动作的目的地。 用法说明:“在/到+处所词”放在动词前边。 13.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基本句式:时间词+动词 疑问式:什么时候/几点/几号+动词? 肯定回答:时间词语+动词 基本语义: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就”和“才”的比较和使用

14.动作行为进行的时刻、过程和状态 基本句式: 疑问式:主语+正在+动词+什么? 主语+正在+动词+宾语+呢/吗? 肯定式:主语+正在+动词+宾语。 否定式:主语+没(有)+动词+宾语。 “正+动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刻,“在+动”表示动作行为的进程。 动作进行的状态:“正在+动词+(呢)”=“正/在+动词(呢)”

15.“的”字词组 “的”字词组是由结构助词“的”附在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及其词组后面组合而成,用来表示人或物。

16.陈述、给予与获取的表达 基本句式:主语+动+宾语1+宾语2

汉语可带双宾语的动词主要有:给、借、问、送、教、还、递、告诉等。

基本语义:该句式的谓语动词后边常常有两个宾语,宾语1是间接宾语,一般是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单位;宾语2是直接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事物。 语义类型:陈述一件事;表示给予;表示获取。 用法说明:表达陈述一件事或表示给予某人某事物和从某人处得到某事物时用该句式。

17.表达数量 汉语表达人或事物的数目时,常常要用量词。数词和量词常用来作名词的定语。 一般名词都有自己搭配使用的量词,有时候也用容纳存放这个物品的工具名称作为量词来使用,往往含有“多”、“满”的意思。如“我有一柜子衣服呢。”

18.代词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我们”和“咱们” “们”的用法

19.程度的加深和喜爱感情的表达 形容词重叠的形式表示程度加深或加强描写,表达喜爱的感情。 基本句式:A-AA式 AB-AABB式 AB-ABAB式 基本语义:AA=很/非常+A AABB=很/非常AB ABAB=很B

20.疑问句(4) 用特指疑问句加上疑问语气词“呢/吗”发问时,句子的疑问语气变得委婉、亲切。 基本句式:特指疑问句+呢/吗? 基本语义:询问句中疑问词特指的事物。

21.疑问句(5) 基本句式:句子+疑问语气 基本语义:用疑问语气表示询问 用法说明:口语中用,语气要上扬。

22.疑问句(6) 基本句式:“好吗?”、“行吗?”、“对吗?”、“可以吗?”等。 基本语义:先说一个句子,表示自己的看法、意见、要求等,然后用“好吗?”、“行吗?”、“对吗?”、“可以吗?”等,以征求别人的意见。 用法说明:使用该句式要用与人商量的语气,因此说话的语气是亲切、客气、谦恭、委婉。

23.疑问句(7):正反问句 基本句式:(用谓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起来提问) 动+不+动词?/动词+没+动词?/形容词+不+形容词? 用法说明:使用该句型的心理背景是对所问情况完全不知,希望别人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24.动作行为的目的 基本句式:来/去+地方+动词+宾语 基本语义:句中的“来”和“去”的宾语是表示地方或处所的词,后边的动宾词组,表示“来”或“去”的目的。

25.动作行为的方式、目的 基本句式:主语+状语+动词+宾语 疑问式:主语+怎么+动词+宾语 肯定式:主语+动词+宾语+动词+宾语 基本语义:表达动作方式或动作目的 如:她去首都剧场看电影。 我坐飞机去香港。

26.距离的表达: 基本句式:……离/到……+距离 疑问:A离B+多远?/有多远?/多少公里? 回答:A离B+公里数

27.动词作定语:动词+的+名词 动词或动词词组作定语时动词后边要有“的”。如:这是我买的书

28.年、月、日、星期的表达 基本句式(名词谓语句):名词1+名词2

名词1为话题,名词2为说明 29.年龄的询问和回答 基本句式(名词谓语句):名词1+名词2

名词1为询问对象,名词2为说明

30.疑问句(8) 基本句式:疑问副词“多”+形容词(大/高/长/重/宽/厚/远) 基本语义:询问年龄、面积、长度、宽度、厚度、重量、距离等。

31.时点的表达 (1)时点词语:年 月 日(号) 星期 时 分 (2)表达时间的基本顺序:年-月-日(星期)-时-分-秒

32.征得他人同意 (1)基本句式:能/可以+动+宾语+吗? (2)基本语义:用询问得语气征得别人的同意。 (3)用法说明:表示请求,希望别人帮助,说话时语气要谦恭,有礼貌。

33.需要、愿望和可能的表达 基本句式:主语+会/要/能/想+动词+宾语 “会”V.S.“能” “要”V.S.“想”

34.尝试、轻微和舒缓语气 (1)基本句式(动词重叠式):单音动词为AA式;双音节动词为ABAB式 尚未发生的动作:VV V一V V一下儿 如:想想 想一想 想一下儿 已经发生的动作:V了V V了一下儿 如:问了问 问了一下儿 (2)基本语义 a.表示尚未发生的动作时,有尝试或轻微的意思; b.表示已发生的动作行为,表示程度轻、量少、时间短等意义。 (3)用法说明:用在口语里。在主语为第一人称的句子里,表示请求、要求等,有缓和语气的作用;用在主语是第二人称的句子里,表达规劝、告诫等功能。

35.否定的表达(2) (1)基本格式:没/没有+动词;还没有……呢。 a.疑问句:……了吗? ……了没有? b.否定式:没/没有+动词 还没有……呢。 (2)基本语义:表达说话之前应该发生而事实上没有发生的动作。

36.疑问句(9) 基本句式(选择问句):(是)A还是B?

37.说明对象 基本句式(主谓谓语句):主语+谓语(主语+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