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复习要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40项

从意思看,3 种语言有相似处:表示性别的修饰语离中必词最近, 表示年龄的离中心词远一点。表示小部门的更远,表示大部门的 最远(参见本章第二节)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扩展练习。教师写出一个向子,让学生 口头不断地添加定语,直到不能继续为止。 14.连……也/都…… • 整体教学,用一般句子对情况进行描述 那几个字很大,年轻人看得清楚,老人也看得情况。 • 老师用“连……也/都……表达。 • 再提供一些情况,如箱子很轻,小朋友提得动。让学生进行造 句练习。 • 练习中可以给出上半句,让学生完成下半句,如:这次考试很 难,…… 15.把字句 • 把字句,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引导 学生说话。 • 板书把字句例句,讲解把字句的使用 情况。 • 总结把字句的结构格式。 主+把+宾语+动作结果。 • 练习:收拾房间时做什么? 如何做一道中国菜。
9.状态补语
• 用明星的图片引出例句:乔丹打篮球。
• 板书:他篮球打得很好。
• 其他图片:一群人吃饭,引导学生说出:菜做得很好吃,他们 吃得很开心。 • 帮助学生归纳状态补语句式:V+得+很+Adjust • V+O+V+得+很+Adjust •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境描述特点、爱好,介绍自己的长处和短 处。 • 总结否定形式:V+得+不+Adjust 10.时量补语 • 情境导入 • 总结格式 • 带入练习 (1)可以给出两张图片,图片一中一个人在工作,旁边有个时钟, 显示时间为上午 9 点,另一张图片同样一个人还在工作,显示时 间为下午 4 点。教师可以一边演示边教学。例如: 教师:马丽早上九点在做什么? 学生:她九点在工作。 教师:玛丽下午四点在做什么? 学生:她在工作。 教师:马丽工作了几小时? 学生:玛丽工作了七小时。 教师:对,玛前工作了七小时。大家一齐说,玛丽工作了七小时。 (板书)
对外汉语教学法知识点

对外汉语一、名词解释1、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而言语是个人的和或然的;语言是语言符号之间相互关系的系统,是语言共同体的成员约定俗称的,而言语只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2、母语和第一语言(1)母语: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2)第一语言: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
3、外语和第二语言(1)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2)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通常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语言。
4、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1)语言习得:“习得”是一个外来的词语,也可译作“获得”。
习得一般指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地获得母语的过程。
(2)语言学习:“学习”也有人译作“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通常是在教学环境里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二、简答1、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假说答:“语言习得机制”假说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他认为儿童的大脑里有一种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这就是说儿童具有一种遗传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儿童掌握了语言规则,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宜于学习人类独有的语言知识的能力。
乔氏认为人类先天具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待定参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又称为“普遍语法”;另一部分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所接触到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
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复杂系统,而不是一些习惯的综合。
语言习得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语言规则的内在化,这些语言规则就是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基础。
乔氏理论的不足在于他的语言能力理论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文化性。
2、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假说答:“语言监控模式”假说由克拉申于1977~1982年提出,也叫“语言控制调节模式”“输入假说”或“监察论”。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

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一)性质、任务、根本目的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任务:研究——(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2)教学的全过程;(3)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4)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根本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1)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
2)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3)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母语()——从亲属角度,一般指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从国别角度,一般指外国语或者外族语。
第一语言()——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
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正在学习力求掌握的语言。
汉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1、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汉语知识与技能、外语知识与技能2、文化与交际:包括中国文化与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4、教学方法:包括汉语教学法、测试与评估、汉语教学课程、大纲、教材与辅助材料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5、教师综合素质:职业素质、职业发展与职业道德。
依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二)第二语言教学包括:(1)中国人学外语;(2)少数民族学汉语;(3)少数民族学外语;(4)外国人学中文(三)“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1)目的不同: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本文概述《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在教授非汉语母语者汉语语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挑战和关键要素。
随着全球汉语学习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汉语语法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将对汉语语法教学的总体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等。
随后,文章将重点分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常见的难点,如语序的复杂性、时态和语态的多样性、量词和名词的搭配等。
文章还将探讨一些教学重点,如基础语法的掌握、句子结构的理解以及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等。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重点和难点,本文旨在为汉语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汉语语法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词类的教学:汉语的词类繁多,各类词在句子中的功能、位置、搭配等都有其独特之处。
因此,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识别和使用各类词,是语法教学的首要任务。
例如,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名词和量词的搭配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句型的教学:汉语的句子结构有其独特的规律,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定中结构等。
教授学生如何构建和理解这些句型,是语法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句型的基本结构和用法,以便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虚词的教学:汉语中的虚词,如介词、连词、助词等,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句子中起着重要的语法作用。
虚词的使用往往决定了句子的语法关系和意义。
因此,虚词的教学也是语法教学的重点之一。
语法规则的讲解与练习:除了上述的具体内容,语法教学还需要注重规则的讲解和练习。
通过系统的语法规则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汉语的语法体系;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熟练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这些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这些重点知识。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一个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三年的汉语之 后过对比分析法和演绎法进 行教学,首先对比英语和汉语的复句结构异同,然后演绎汉语复句的各种类型和 构成方式。同时,教师还组织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运用复句。
一、重点语法项目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有一些重点项目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以下是其中几 个:
1、词类系统:汉语的词类系统相对复杂,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等十几种。在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各类词的语法特点和用法,并能在具体的语 境中进行正确的使用。
2、句型结构:汉语的句型结构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包括简单句、复 合句、无主句等。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句型结构的特点和构成方式,以便在交际中 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3、虚词用法:虚词在汉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介词、助词、连词 等。学生需要了解虚词的语法功能和常见用法,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变体和含义。
二、难点语法项目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难点项目,以下是其中几个:
1、语序:汉语的语序相对灵活,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位置。学 生需要了解不同语序带来的不同语义和表达重点,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规则。
经过一个学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后,学生终于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复句进 行交际。这个案例显示了针对难点项目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
本次演示探讨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介绍了一些有效的教学 方法。实践证明,结构-功能法、对比分析法和演绎法等教学方法在针对重点和 难点项目进行教学时具有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采取 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
对外汉语教学法考试复习资料

语法规则的描述要准确细致
突出语法点的重点和难点(每个国家的重难点不同)
a. 两种语言有明显差别的语法现象
b. 难以理解、经常出错或回避不用的语法现象
c. 是与文化因素有关的语法现象
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特点:以语言结构为主导,教授语言的记忆模式,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编排教材内容,从语言结构特征去解释语言现象,练习的目的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句子结构形式。优点:系统性、循环性 以语言结构为主线,使学生对语言的印象深刻。
2.以功能项目为纲,以语言功能为纲
特点:从事情内容出发、交际性强,注重语言的实际使用、侧重从语用角度解释语言现象。优点:交际性强,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侧重从语用的角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虑实际运用
特点:引入了句型教学 鲁健骥《初级汉语课本》最早的分技能课本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
1. 使学习者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掌握汉语文化因素,熟悉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留学生修养
3. 可以增强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兴趣动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 与第一语言教学相比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年龄层次不同
迁移作用不同
学习环境不同
文化背景不同
学习的个体差异不同
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不同
四. 学习者的认知方式
场独立性(善于逻辑思维)和场依存性(形象思维,对客观事物感兴趣)
审慎型和冲动型(易犯错误,口语能力强)
a.对目的语社团和文化的态度 b.对目的语本身的态度 c.对课程教师、教材的态度
学习者的性格
内向和外向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doc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doc精心整理1.汉语的基本语序主语 +谓语 +宾语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 |你怎么去?4.正反疑问句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5.用“ A 还是 B?”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形容词前)(1)副词作状语: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 2)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 我给他写信。
|你往前走。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动词 / 形容词(1)动词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来、去去”的情况:+处所词语 +来/ 去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表示完成:动词 +来 / 去 +事物词语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对外汉语教学40个语法点解析

对外汉语教学40个语法点解析对外汉语教学40个语法点解析导语: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知识点有很多,下面列举40个常见的语法点,欢迎大家参考。
1.汉语的基本语序主语 + 谓语 + 宾语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4.正反疑问句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 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他是汉语老师。
|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他是我爸爸。
|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1)副词作状语:我常常去商店。
|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 我从美国来。
|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 我看见他了。
|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你说对了。
| 饭做好了。
|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明天他回北京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复习要点一、理论部分1.教学语法的概念:以语言能力培养和提高为目标,以构造规律、用法和表达法为主要描写内容的一套语法系统。
也称“学校语法”或“规范语法”。
2.教学语法的特点:(1)科学性:首先是语言事实的描写要科学,要符合汉语实际;其次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要科学,要符合语言理论。
(2)规范性:传统语法就是一种规范语法。
所教的内容要求是正确的,可靠的;强调教学语法的规范性的同时,要有动态的观念。
(3)实用性:教学语法的根本目标所决定。
语法项目的选择、安排和描述都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强调实用性,不能牺牲科学性。
(4)统一性:这主要是就语法分析和描写的术语、系统而言的。
系统本身的统一和稳定就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5)针对性:这也是由教学语法的本质决定的。
不追求系统的完备和完美,一切以需要为导向。
针对性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有总体上的针对性和个体上的针对性之分。
3.教学语法的特质:实用、适用和管用;简明与可操作。
4.语法教学和教学语法的主要区别:5.理论语法的定义:理论语法是语法学家对语言的语法系统和语法规律所做的理论概括和说明,是把语言作为一种规律的体系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通则。
又称:专家语法、语言学语法、描写语法。
6.理论语法的特点:(1)追求理论体系的自足性;(2)分类上强调标准的对内普遍性和对外排他性;(3)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7.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区别:8.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联系(1)理论语法为教学语法提供基础(源泉)教学语法本身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以理论语法为基础。
没有理论语法的深入研究,就没有教学语法的实际效果。
(2)教学语法促进并检验理论语法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区分是人为的,为了把二者所着重的点凸现出来。
根本上说,二者都应该以是否符合语言事实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9.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接口问题:实际就是理论语法研究成果能不能以及如何应用于教学语法的问题。
关键点有二:第一,要看理论语法的研究成果是否揭示了语言构造的规律;第二,如果是,要看语言学习(教学)是否需要这样的规律。
二、名词1.名词复数:名词没有“数”的语法范畴,单复数形式一样。
2.“们”的用法:表人名词+“们”——表示复数,常见于主语位置。
如:学生们一个个走进了教室。
3.不用“们”的情况:(1)宾语位置上的名词。
如:*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很感谢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
(2)主语表示一类人,谓语表示带有普遍的意义.如:天一冷,老人和小孩最容易感冒。
(3)n.+“们”结构前已有表示复数意义的数量词和其他修饰语。
如:*三个老师们*很多孩子们(4)非表人名词。
如:*老虎们桌子们4.名词重叠:名词的重叠比较有限。
(1)极少数的名词AA重叠,表周遍义。
“每一”“逐一”。
如:人人都高兴。
事事都操心。
【注:某些名词被借用为量词。
“家、天、月、年、步”,亦可重叠,视同量词重叠。
】(2)少数名词可以AABB重叠,亦表示周遍义,起强调作用,多用于书面语。
如:口口声声、世世代代、朝朝暮暮,子子孙孙。
5.名词附类(时间、方位、处所名词)——时间名词:表示时点和时段的名词。
分为时点名词(表示时间位置的词)和时段名词(表示时间长短的词)(1)时段词中的“个”:①必须用“个”a、月/季度/世纪b、有“半”时②可用可不用“个”星期/小时/早上、中午、晚上/学年、学期/春天、夏天…③一定不用“个”:天/年/周/夜/刻钟/分钟/秒(2)“前后”和“左右”跟时间词语的搭配:①“前后”只能在时点词后。
“左右”可以在时点词后,也可以在时量词后。
②“左右”不能用在“春节”等专名后。
③“左右”除了表示时间外,还可以表示其他数量。
(3)“时间”与“时候”的区别:①“时间”表时间点,“时候”表时间段,并常常指与该时段相关的背景情况②“时间”能作主语与宾语,“时候”常作状语。
③在与“有”“没有”搭配表“空闲”义时,只能用“时间”。
4)偏正短语中,“时间”前可以不加“的”,“时候”则须加“的”;形容词不能与“时间”形成定中偏正结构。
(4)“刚才”和“刚”的区别:6.常见名词偏误(见名词ppt):缺漏、误加、误用、错序、杂糅三、动词1.动词的语法特征:(1)在句中主要做谓语、谓语中心语。
(2)多数动词后可以加宾语。
(3)动词大多数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表示心理、感知的动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
(4)动词后可加“了、着、过、起来、下去”等助词表示动态。
——完成、进行、开始、持续等。
2.分类:(1)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2)根据语义特征分:动作、关系、存现、趋向、状态、能愿动词3.动作动词的下位分析:(1)持续动词与非持续动词(2)自主动词与不自主动词①自主:有意识。
可由动作发出者主观决定、自由支配。
②不自主:无意识,动作不由动作发出者主观自由支配。
区别:1)自主动词的否定可以“不”“没”,不自主动词则有选择性。
2)自主动词大部分可用于“把”字句,不自主动词一般不用于“把”字句。
分析“看”和“看见”4.动词的重叠(1)基本语义:1)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进行的次数少,即动作的“少量”。
2)在说话人表示请求、命令、愿望时使用,表示事情不是很难做到,从而使对方容易接受,而且由于轻声,具有缓和语气的作用。
3)表示轻松和随便的意味,经常性的动作或没有时间顺序的动作。
如:看看书、下下棋、上上网、聊聊天(AAB 式)。
4)表示尝试,后面可以加“看”。
(2)不能重叠的情况:1)疑问句的过去时和进行时不能用动词重叠。
如:*昨天谁去跳跳舞了?2)否定句不能使用动词重叠式。
如:*我不想去看看电影。
3)经常性的动作不能重叠。
如:*我正在听听音乐4)不能控制的动作不能用重叠。
如:*他病了病。
(3)偏误(见动词ppt)(4)“来来回回”等AABB式:表示“大量”。
5.能愿动词:数量少,多数是表示“意愿”,少数是表示“可能”。
(1)“会”、“能”的比较:会:1)表示通过学习学会了。
【他会游泳】2)出现某种客观情况(结果)的可能性,强调主观意愿。
【今天下午会下雨吗?】【他会来吗?不会来了。
】能:1)表示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水平或数量。
【他能游2000米远】2)表示恢复某种能力。
【他腿好了,能游泳了。
】3)具备某客观条件的可能性或说明一个客观情况【水能结成冰。
】4)表示达到某种目的。
【你这样坚持,就能瘦下来。
】(2)“想”“要”比较:都表示个人的愿望和打算。
“想”的语气比“要”稍微弱一些。
“要”语气坚决表示否定的时候,即没有某种想法和愿望时用“不想”而不是“不要”。
(3)“能”和“可以”的比较:1)表示“能力”时,二者均可表示“达到一定水平”,但“能”可以跟动词表示“擅长做某事”,而“可以”不行。
如“他很能写”2)表示“可能”时,二者基本可换用,但单独回答时,肯定回答用“可以”,否定用“不能”。
3)表示“许可”时,“能”一般用于否定和疑问句,不用于肯定句。
而“可以”都能用。
4)表“建议”时,只能用“可以”。
6.离合动词(见ppt,重点)四、形容词1.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主要功能作谓语和定语。
1)作谓语不需要判断动词“是”连接。
如:*他是漂亮。
2)作定语是形容词的主要功能,但有少数形容词不能单独做定语,有的不能做定语。
如:多、少、全、对等(2)可以作补语、状语。
如:做补语:吃胖了扫干净做状语:快写轻拿轻放(3)可受“很”和“不”的修饰。
1)有一类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如:雪白、瓦蓝、笔直,因为这类形容词自身已经含有程度深的意义,它的前一个语素常含有某种比喻的意义。
2)汉语形容词自身没有“级”的变化,要想表示程度变化,只能用加程度副词的方式。
2.形容词的分类:(1)性质形容词及语法特点:1)性质形容词能受“不”,也能在前面加上“很”表示程度。
2)度量形容词:积极&消极。
在涉及与“量”有关的具体描写,只能用积极的度量形容词,而不能用与之反义的后一个词。
如:这根绳子有三寸长。
*只有三寸短。
这个池子有一米深。
*一米浅3)性质形容词单独做谓语或补语时,通常暗含对比。
如:这孩子人小志气大。
4)性质形容词主要表示事物性质,所以否定式一般用“不”,不用“没”。
如:不难*没难;回答得不清楚。
(*没清楚)5)形容词的肯定式与否定式并列使用可以表示疑问。
(如:多不多?累不累?)A.如果是双音节形容词,可以只重复第一个音节:(聪不聪明;漂不漂亮……)B.此结构本身已表疑问,所以句末不能再添加“吗”。
如:*累不累吗?(2)根据语义特征进行的分类:正向形容词&负向形容词1)比较句“A不如B+adj”和“A没有B+adj”中,一般只能用正向形容词,而不能用负向形容词。
如:我不如姐姐聪明/勤快。
*我不如姐姐愚蠢/懒惰。
2)用“多+adj”表示疑问时,一般也是只能用正向形容词,而不能用负向形容词。
如:你儿子多高/大了?*你儿子多矮/小了?3)“有点儿+adj”中则只能用负向形容词,而不能使用正向形容词。
如:那个教室有点脏。
*那个教室有点干净。
(3)状态形容词:由性质形容词变化而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AB式:由两个语素构成,前一个语素主要是名词或动词语素,后一个语素是形语语素,含有某种比喻义或描写义。
如:雪白,碧绿,喷香2)ABAB的:冰凉冰凉的3)AA或AABB 式:只能重叠使用4)ABB式:红彤彤4)A里/不XY式:花里胡哨,稀里哗啦;酸不拉叽(多为贬义词)状态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一般不用否定形式,尤其不用“不”否定;2)不受程度副词修饰3)不用于比较。
3.形容词的重叠(1)四种形式:AABB,ABB,ABAB,A里AB(见上面的例子)(2)重叠的意义:A、做谓语时,表示某种体验和感受,偏向于描写。
如:庭院深深。
B、做状语时,表示程度深。
如:好好睡一觉。
早早地来到学校。
C、做定语时,也有描写的作用,一般同时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
如:大大的眼睛4.区别词:也叫“非谓形容词”,不能做谓语,不受“不”否定,不受“很”修饰,常做定语。
(1)不能做谓语,也不能做主宾语,只能做定语,用来修饰名词。
不仅是单音节,双音节做定语中间也可以不用“的”.如:金戒指男同志古典音乐(2)不能用“很”修饰,不能用“不”否定,但是能用“非”否定。
如:非野生/*不野生非大型/*不大型/*很大型(3)可以组成“的”字短语,做定语、主语和宾语。
5.辨析(ppt&201例):“高高兴兴”与“高兴高兴”;“很高兴”与“高高兴兴的”“他很忙”&“他是很忙”;“他胖,我不胖”;一.概论1.见面你离合词的特点2.回去房间趋向补语3.比较句,不加“很”,表达比较级别,在后面加“好得多”4.“把饭没有吃完”,“把字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