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中药足浴加穴位按摩预防脊髓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体会

中药足浴加穴位按摩预防脊髓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体会
参 考 文 献
[ 1 ] 伊锡琴 , 李霞 , 李丽, 等. 手术 患 者的安 全管 理与 风险控 制 [ J ] . 中华护理杂志 , 2 0 0 7 , 4 2 ( 6) : 8 9—9 0 . [ 2] 曾昭池 , 陈斌 , 陆 国平 , 等. 老年骨科病人手术风险 因素评估 [ J ] . 实用 医学杂志 , 2 0 0 7 , 2 3 ( 1 8 ): 2 8 9 7— 2 8 9 9 .
中心 , 以质量 为第 一 , 以服务 为优先 ” 的理念 , 提 高护理风
险 的认知和预见性 , 将各种护理风险有效化解 。
患者 ,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通过这些 防范对
策, 患者护理风险发生 率明显 降低 , 患者及 家属 对护理 工 作 的满意度及信任度 明显 提高 , 护士的 自身价值得 到了体 现, 医护形象也越来越好 , 产生 了 良好 的社会效应 。
E 中医 2 0 1 3年 1 2月第 3 5卷第 1 2期
H e b e i J T C M, D e c e m b e r 2 0 1 3 . V 0 1 3 5 . N o . 1 2
1 8 9 5
中药 足 浴 加 穴 位 按 摩 预 防脊 髓 损 伤 下 肢 深 静 脉 血栓 形 成 及 护 理 体 会
作者简介 : 魏 俊青 ( 1 9 6 4 一) , 女, 主 管护 师。从 事临 床 护理 管理 工作。
1 . 2 诊 断 标 准 ① 患 侧 肢体 明显 肿 胀 , 轴 径 比健 侧 大 3 C l T I , 浅 表静脉发生扩张 ; ②患侧肢体有疼 痛感 ; ③ 彩色多
普 勒超声检 查 : 股总 、 股深 、 股浅 、 胭 静脉内径变宽 , 血管 中

中药足浴合足部穴位按摩干预糖尿病足效果观察

中药足浴合足部穴位按摩干预糖尿病足效果观察

中药足浴合足部穴位按摩干预糖尿病足效果观察目的探讨中药足浴合足部穴位按摩干预糖尿病足患者效果观察。

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9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给予中药足浴合足部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3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1、2、3 个疗程时,创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足浴合足部穴位按摩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糖尿病足;中药足浴;穴位按摩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又将其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性疾病[1],因糖尿病足造成的截肢是非糖尿病足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有50%是糖尿病患者,并且85%以上是因为足部溃疡恶化而造成深部感染或坏疽所致,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2]。

本研究采用中药足浴合足部穴位按摩旨在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法收集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9月~2013年3月92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

既符合1999年WHO推荐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又符合2003年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定义中诊断标准[3]。

其中男59例,女33例,年龄39~75岁,平均(60.75±3.41)岁;糖尿病病程1~14年,平均病程(6.35±1.18)年;糖尿病足病程1~15个月,平均(4.69±0.71)个月。

按照Wagner分级法,1级37例,2级32例,3级15例,4级8例。

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在中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在中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适。 每次1 5 m i n , 每晚1 次, 连续2 周为1 个疗程 。
1 . 3 评 价 方法 分 别 在 干 预前 、 干 预2 周后 比较 2 组 患 者 的 睡 眠质 量 及 生 活 质
状况 自评量表( S R S S ) 进行睡眠质量测评 , 得分 ≥2 3 分并符合纳入
标准者入组 , 共纳入5 8 例。 采 用 随 机 数 字 表法 , 随机 分 为 实 验 组 和
量。 测量工具包括睡眠状况 自评 量表 、 脑卒 中专用生活质量 量表 及参照“ 中 药新 药 治 疗 失 眠 的 临床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 所 定 的疗 效 标
准。 具体 如 下 。 1 - 3 . 1 睡眠 状 况 白评 量 表 ( S R S S ) 该量 表 主 要 包 括 “ 是 否 有 入 睡 困难 ” 、 “ 入 睡后 中间是 否 易 醒 ” 、 “ 醒 后是 否 难 于 再 入 睡 ” 等共 1 0 个 因子 。 每个 因子 5 级评分( 1 - 5 分) , 总分1 0 ~ 5 0 分。 总得 分 < 2 3 分 为 睡
对照组。 实验组 : 男l 2 例, 女1 7 例, 平均年龄( 5 8 . 3 4  ̄ 6 . 3 2 ) 岁, 平均病
程( 5 . 3 4  ̄ 0 . 5 6 )d ; 对照组 : 男1 3 例, 女1 6 例, 平均年龄( 5 8 . 3 5  ̄ 6 . 4 7 ) 岁, 平均病程 ( 5 . 4 1  ̄ 0 . 6 2 )d o 2 组性别 、 年龄 、 病 程 等 方 面 比较 , 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纳 入标 准 : ( 1 ) 符合 1 9c m, 浸泡3 0 mi n , 每晚1 次, 连续2 周为 1 个

中药泡洗联合穴位按摩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

中药泡洗联合穴位按摩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

山东医药2021年第61卷第13期中药泡洗联合穴位按摩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闫淑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及术后应用中药泡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于风湿热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置换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住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且辩证分型属于风湿热痹型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及术后常规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术前及术后应用中药泡洗法联合穴位按摩。

分别于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测量患肢髌上10cm、髌骨中点、髌下10cm的肢体周径,分别计算两组不同时间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

结果两组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比较,观察组髌上10cm、髌骨中点和髌下10cm周径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AK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药泡洗联合穴位按摩能减轻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骨关节类;全膝关节置换;中药泡洗;穴位按摩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1.13.017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1)13-0063-0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又称增生性关节病,是以关节软骨磨损、变性或剥脱、关节边缘或软骨下骨质唇样增生为特征的退变性关节病,临床较为常见,老年女性最易发病[1]。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中晚期KOA的常用术式,但由于手术创伤大,隐形失血多,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肿胀。

中药泡洗联合穴位按摩是中医外治的常见方法,在治疗KOA疼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

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药泡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及疼痛取得良好效果。

中医辨证足浴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治疗0级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足浴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治疗0级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 文章编号】 1 0 0 8 — 9 9 6 9 ( 2 0 1 3 ) 0 3 A 一 0 0 5 0 — 0 3
E f e c t o f TCM F o o t Ba t h wi t h F o o t Ma s s a g e o n G r a d e 0 Di a b e t i c F o o t
罗 艳, 胡 祝红
( 浙 江 省 中医 院 内 分 泌科 ,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6 )
【 摘 要】目的 观察 中医辨证 足浴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治疗 0 级糖尿病足的效果。 方 法 选取 0 级糖尿病足患者 1 2 0 例, 按
随机 数 字 表 法 随 机 分 为 干 预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6 0例 。对 照 组 给 予 糖 尿 病 基 础 治 疗 , 由 责 任 护 士 向 患者 讲 解 糖 尿 病 知 识 , 进 行 足 部 护 理 教育 , 教 会 患 者 糖 尿 病 自我 管 理 方 法 ; 干 预 组 在 对 照 组 基 础 上 根 据 患 者症 状 与 临 床 表 现 , 由 1名 主 任 中 医 师 进 行 辩 证 选 方 后 予 患 者 进 行 足浴 . 再 由 1名 中 医 专 科 护 士 进 行 足 部 穴 位 按 摩 , 住 院 期 间 教 会 患 者 或其 家 属 学 会 穴 位 按 摩 方 法 , 出 院 时 根 据 患 者 足 部 分 型代 煎 药 带 走 , 患者每 1 3临 睡 前 坚 持 足 浴 与 足 底 穴 位 按 摩 。 两组 均 每周 由 专 科 护 士 电 话 随 访 至 少 1 次, 患 者 每 月 门 诊 复 诊 时 加 强
效、 经 济 的 护理 方 法 , 简便可行 , 无 不 良反 应 , 患者易接受 , 对 糖 尿 病 足 的 防 治 有 一 定参 考 价值 。

穴位按摩联合足浴对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

穴位按摩联合足浴对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
21 0 0年 4月 第 l 7卷 第 4 B期
护 理 学 报 J u a f ri g C ia o r l sn ( hn ) n o Nu
Ap i , 01 rl 2 0 Vo .7 No 4 J1 . B 6 l
【 中医护理】
穴位按摩联合足浴对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
每次 5 1 n ~ 0mi。术 后第 2天起 协 助患 者在 病情 许可 的前 提下 下 床活 动 以促进 肠 蠕动 的恢 复 。
2 按摩组 . 2
在对照组 的基础上 , 由经过系统中医
理论 及技 能 培训 并考 核合 格 的护 士 , 选择 双 侧合 谷 、 足三 里 和上 巨虚穴 位 于术 后 8h开 始 进行 穴 位按 摩 联 合 足浴 。 1 穴位 按摩 前 向 患者及 家 属做 好相 关健 () 选择 20 0 7年 1月一2 0 0 9年 l O月 在 我 院 住 院
1 临床 资料
次 3 5mi; - n 并协 助 翻 身 , 次/ ; 动床 上 活 动 四 1 2h 被 肢, 1次/ , 4 h 每次 5 1 n ~ 0mi。术 后 第 1 协 助 患者 天
坐起 , 励 自行 翻 身 , 动 床 上 活 动 四肢 , 鼓 主 1次/ , 4h
恢 复 , 短 肛 门排 气 时 间 , 防 和治 疗 术 后 腹 胀 , 缩 预 以
21 对照 组 .
术 后 给 予 常规 护 理 :术 后 早 期禁 食 、
胃肠 减 压 , 静 脉 补 充 液 体 , 肛 门排 气 , 除 胃管 经 待 拔 后进 流 质饮 食 ;术 后 6h待 患者 生命 体 征平 稳 后 给
康 宣 教 , 明 目的 、 说 意义 及 方 法 , 知得 气 的表 现 , 告 并

中药沐足、穴位按摩联合芳香疗法对缓解肝硬化患者焦虑的影响

中药沐足、穴位按摩联合芳香疗法对缓解肝硬化患者焦虑的影响

中等;3分:重;4分:极重。其中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 ≥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7分,可能有 焦虑;<7分,无焦虑。
1.5.2 生 活 质 量 采 用 生 活 质 量 综 合 评 定 问 卷74(GQOL 74)[5]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 4个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HAMA评分

干预前
干预 3个月时
60 25.46±4.36 60 25.75±4.21
20.54±3.29 12.32±2.48△
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 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基金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No.2013NJMU195)
·18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焦虑情绪、生 活质量评分均采用(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临床满意 度采用 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前后焦虑情绪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对比 (x珋±s,分)
维度,即躯体健 康、心 理 功 能、社 会 功 能 及 物 质 生 活,每 个 维 度
均采取百分制,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5.3 临床满意度 采用自制临床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干预后
患者的临床满意 度 进 行 评 价,分 为 非 常 满 意、一 般 满 意 及 不 满
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该量表 Cronbach’sα= 0.839,CVI=0.913,具有良好信效度。
采用单示指扣拳法按压其足底,以涌泉穴为主穴配合脾脏反射
区、肝脏反射区及胃反射区等,每个反射区按压 3min,做完足底

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摘要】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疗法突出了传统中医药特色,将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及反射学说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临床疗效,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改善睡眠质量和卒中后患者的肢体障碍,并起到缓解患者疲劳的疗效,可作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干预手段,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其简便易操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足浴;穴位按摩法在临床上,脑卒中、糖尿病及疲劳综合征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因发病率高、临床疗效不理想,严重时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致残的危险性。

近年来,临床常采用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这几类疾病,并取得显著成效,现将临床报道总结如下。

1.治疗糖尿病并发症1.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危险性较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

胡氏等[1]用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在热能作用下作用于局部,使足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具有抗炎止痛、抗血栓的作用。

配合按摩下肢穴位调畅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病变,从而减轻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产生的麻木、疼痛等症状。

治疗同时配合护理以及对患者相关保健知识的宣教,以提高临床疗效。

治疗结果表明,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症状,从而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且该疗法安全性高,患者的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2糖尿病足糖尿病足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的不断增加,DF 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DF 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形成,经久不愈并且合并感染,致残率高,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生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是许多国家非外伤截肢的首位因素。

糖尿病足属中医的“脱疽”范畴,主因乃消渴日久,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气虚则血瘀,再加久病入络,脉络瘀阻,肢体失养,因此会出现肢端发凉、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直至溃烂坏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1-08T10:23:43.2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作者:常玉莹
[导读] 在临床上,脑卒中、糖尿病及疲劳综合征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因发病率高、临床疗效不理想,严重时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致残的危险性。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摘要】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疗法突出了传统中医药特色,将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及反射学说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临床疗效,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改善睡眠质量和卒中后患者的肢体障碍,并起到缓解患者疲劳的疗效,可作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干预手段,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其简便易操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足浴;穴位按摩法
在临床上,脑卒中、糖尿病及疲劳综合征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因发病率高、临床疗效不理想,严重时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致残的危险性。

近年来,临床常采用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这几类疾病,并取得显著成效,现将临床报道总结如下。

1.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1.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危险性较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

胡氏等[1]用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在热能作用下作用于局部,使足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具有抗炎止痛、抗血栓的作用。

配合按摩下肢穴位调畅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病变,从而减轻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产生的麻木、疼痛等症状。

治疗同时配合护理以及对患者相关保健知识的宣教,以提高临床疗效。

治疗结果表明,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症状,从而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且该疗法安全性高,患者的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2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的不断增加,DF 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DF 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形成,经久不愈并且合并感染,致残率高,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生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是许多国家非外伤截肢的首位因素。

糖尿病足属中医的“脱疽”范畴,主因乃消渴日久,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气虚则血瘀,再加久病入络,脉络瘀阻,肢体失养,因此会出现肢端发凉、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直至溃烂坏死。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各个脏器在足部均有相应反射区,足部是足三阴经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终点。

中药足浴利用特制对症药液的温热刺激和热气熏洗以达到清洁足部的作用,中药在热能作用下可经足部各穴位起效,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扩张毛细血管,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并使吸收后的药物经全身血液循环,作用于足部及全身各处,从而改善足部血供及营养,并能激发机体自身免疫调节功能。

陈氏等[2]观察中药足浴联合按摩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2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温水足浴及常规揉搓足部,治疗组则予自拟活血止痛汤进行足浴,配合手法按摩。

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ABI 较治疗前明显上调,且较对照组明显提高,2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其中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说明中药足浴联合按摩能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疼痛症状,可改善足部皮肤颜色,加快溃疡愈合,并且改善足部动脉血流,提高ABI,临床疗效确切。

2.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中风急性期经治疗后,患者神清,生命体征平稳,但常有肢体功能障碍、失语、遗尿、吞咽困难等症状,诸多症状中,最主要的是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

霍氏[3]在应用西药抗凝、活血、营养神经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起到了补益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促进了肢体恢复,方中黄芪大补元气,当归、红花、桃仁、益母草活血补血,秦艽、木瓜驱风除湿通络,桂枝温经通阳。

再者足浴盆本身发射的电磁波,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周围缺血、缺氧,同时能使药液在水中形成电离场,对药物具有导入作用,使药物离子通过理疗仪直接导入机体病变组织,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结果显示,中药足浴促进中风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治愈率达60.3%,总有效率达100%,疗效确切。

按摩可使受作用部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改变局部组织的生理反应,可利用神经系统反射性地调节机体功能,使患者血液和淋巴循环得到改善,使局部皮肤和肌肉吸收营养,增强肌肉和韧带的伸缩性。

按摩时刺激外在穴位,可激发经络的经气,并通过经气运行将这种信息传达到脏腑,从而对脏腑产生调整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的作用。

3.改善睡眠质量
脑卒中急性发作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4-5],如入睡时间超过30 min,夜间觉醒2 次以上,凌晨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小于6 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皮氏等点穴疗法及中药足浴护理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穴位按压方法,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疏通经络,调理阴阳,宁心安神,改善脑卒中后睡眠质量为目的的一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穴位按压可通过局部刺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中药足浴选用经验方,配制成中药热水液,通过中药热水液对双足浸泡、浴洗,使中药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吸收,从而达到安神的功效。

该方法不经过胃肠吸收,保护了应激状态下的脑卒中患者消化道,减少药物副作用。

并且足浴疗法可使双足经络得到疏通,使足部反射区得到良性刺激。

4.消除疲劳
陈楚杰等观察穴位按摩结合中药足浴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效果,可显著降低心率、血压,考虑与足浴方人参养荣汤温补气血,抗疲劳、抗应激机制,按摩缓解痉挛、提高神经活性等作有关,尿乳酸、尿素氮、丙酮酸等代谢产物浓度显著降低,一方面与按摩促进乳酸及内部蓄积的代谢产物有关,另外与具有促进运动员气血恢复,五脏得补,加快机体循环代谢的中药足浴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疗法突出了传统中医药特色,将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及反射学说紧密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提高了临床疗效,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改善睡眠质量和卒中后患者的肢体障碍,并起到缓解患者疲劳的疗效,可作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干预
手段,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其简便易操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亦萍,杨佩,胡洪芳,徐雪伟,张汶汶.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 浙江中医杂志,2013,48(8):565.
[2]陈伟杰,卢益中. 中药足浴联合按摩治疗糖尿病足45 例临床疗效分析. 新中医,2015,47(12):92-93.
[3]霍华莹. 中药足浴促进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疗效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2014,6(7):139.
[4]张介眉,陈国华.脑卒中康复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47.
[5]沈虹,陈如南.睡眠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6,38(12):1040-10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