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1)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单元知识点汇总与教案

第一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易错集锦易错点1:厘米、分米和米三个单位大小分不清楚。
误区点拨:(1)描述物体的长度时,不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在实际生活中,一根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课桌的长度大约是1米。
在选择合适的单位时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长度来判断。
易错点2:测量物体的长度出错。
误区点拨:(1)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尺子没有放平,或者物体的一端没有和0刻度对齐,而是与尺子的左端对齐。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物体就长几厘米;如果物体的一端不对着尺子的0刻度,用物体两端所对着的刻度相减,得到的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教材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是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初步的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定量刻画的方法认识客观世界的开始。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自选工具测量,认识厘米以及用厘米测量物品和线段的长度,认识米以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认识分米以及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结合单元内容,安排了综合与实践活动“我们的测量”。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定义,教材特别重视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注重在实际测量中体验长度单位的含义。
本单元的编写有以下特点:1.在实际测量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含义。
2.借助实物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
3.在用厘米作长度单位的测量活动中,了解线段。
4.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实际意义,知道分米,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初步认识线段。
3.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正确的进行测量。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本文对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在这个学期里,学生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数学知识,涵盖了数字、运算、几何图形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数字1. 自然数:自然数是我们最常见的数字,从1开始逐个递增,没有小数和负数。
2. 排序和比较:学生们学会了使用不等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并能将一组数字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 零:学生们学会了零的概念和特殊性质,零与其他数字的运算结果都等于零本身。
二、运算1. 加法:学生们学习了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并掌握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减法:学生们学习了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并理解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3. 乘法:学生们学习了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掌握了乘法的交换律和分配律。
4. 除法:学生们初步了解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并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三、几何图形1. 点、线、线段和封闭图形:学生们了解了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线段和封闭图形,并能够识别和描述它们。
2. 平面图形:学生们学习了许多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辨认和画出这些图形。
3. 直角和直角三角形:学生们了解了直角的概念和特征,能够识别直角并掌握直角的判断方法。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
四、问题解决1. 排序和归类:学生们通过进行物品的排序和归类活动,培养了自我整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推理和解决问题:学生们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寻解决方法和验证答案等环节,培养了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对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在这个学期里从数字的认识和运算开始,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同时,他们也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活动,培养了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所有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所有知识点以下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所有知识点:1.计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并能灵活运用于不同的题目中。
2.数的读写:从0到100的数的读法及写法。
3.数字的大小比较: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包括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4.数字的序数:学习数字的序数形式,如第一、第二等。
5.数量的概念:理解数字表示的数量概念,如1个苹果、2个鸟等。
6.数的合并和拆分:学习将数字合并或拆分成不同的组合,如将5个苹果分成1个和4个。
7.数字的进位和退位:学生需要理解十进制的概念,包括进位和退位的运算。
8.图形和图形的变化:认识各种基本的二维图形,如圆、方形、三角形等,并能理解它们的变化。
9.折纸图形:学习通过折纸制作图形,并了解相应的几何形状。
10.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学生能够简单地理解和解决排列和组合问题,如有多少种方式可以排列3个人。
11.长度的比较和测量:学习比较不同长度的物体,以及如何使用标准单位(如厘米)进行测量。
12.时间的理解和测量: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并通过钟表测量时间的长短。
13.重量的比较和测量:学生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并用标准单位(如克)进行测量。
14.金钱的理解和计算:学生能够认识并计算各种面额的货币,并能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15.分数的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和表示分数的概念,如1/2、1/4等。
16.分数的比较和排序:学习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并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7.分数的简单运算:学生能够进行有限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1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并通过制作表格和图表来整理数据。
19.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目录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1)第一单元:比一比 (1)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 (1)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2)第四单元:合与分 (2)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学期重点) (2)第六单元:分类 (3)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3)第八单元:20以内的加法(本学期重点) (4)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本学期重点) (4)第十单元:探索乐园 (4)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 (5)第一单元位置 (5)第二单元认识钟表 (5)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5)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 (6)第五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6)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二) (7)第七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7)第八单元探索乐园(稍复杂的规律) (8)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 (9)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9)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重点) (9)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重点) (10)第四单元角的认识(重点) (10)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重点) (11)第六单元形象统计图和统计表 (12)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重点) (12)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13)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13)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3)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重点) (13)第三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 (14)第四单元千克和克 (15)第五单元四边形的认识 (15)第六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重点) (15)第七单元时分秒(重点) (16)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17)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17)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8)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9)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9)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 (19)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4)第七单元吨的认识 (28)复习提纲 (29)(1)利用加数互换位置来重新计算; (29)(2)利用减法验算:和-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加减法验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育教学课件(第1课时)

(2)202+359=561 _5_6_1_-__2_0_2_=__3_5_9___ _5_6_1_-__3_5_9_=__2_0_2___
易错辨析
5.验算下面各题,把不对的改过来。
(1) 1 6 8 +348
348
168
验算:+ 1 6 8 改正:+ 3 4 8
4 0 6 ( ×)
516
516
355 (2)
943
268 + 197
465
验算:
验算:
验算:
524 + 352
235 + 708
197 + 268
876
943
465
2. 看图回答问题。
(1)从丫丫家到红红家有几条路? 有两条路。
(2)看图判断一下:走哪条路比较近? 208+596=804(米) 550+442=992(米) 答:走上面那条路比较近。
166
400
1.填一填。
400-234=(166 )
方法二:用减法验算: 400
400
- 2 3 4 验算: - 1 6 6
166
234
2.计算并用两种方法验算下面各题。
349-327= 22 349
328
- 3 2 7 验算: + 5 4
22
982
328 + 54
982
504-257= 247
探究点 减法的验算
聪聪买车。
售货员:300-236=64(元)
64 +2 3 6
300
236 + 74
310
300 - 64
236
怎样验算减法? 可以用加法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 解决租船问题 (1) 冀教版

归纳 总结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有 时候结果要进一,有时候要去尾,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练一练 3. 买整箱饮料平均每瓶比零买便宜多少 元?
36÷9=4(元) 5-4=1(元) 答:便宜1元。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9元
9元
9元
9元
9元
9×5=45(元)
解决问题 计划玩2个小时,100元够吗?
小再时计1需0算0要够5条多吗船少?2元个? 45+45=90(元) 100>90 答:100元够。
练一练 1. 45人一起吃饭,需要多少张桌子?
45÷8=5(张)……5(人) 5+1=6(张) 答:需要6张桌子。
练一练 2. 扎一个礼品盒用8分米彩带,6米长的 彩带最多够扎几个礼品盒?
解决问题 18人,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几条船?
18÷4=4(条)……2(人)
剩余两个人怎么办?
解决问题 18人,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几条船?
18÷4=4(条)……2(人)
剩余两个人还 需要一条船。 4+1=5(条)
答:至少要5条船。
解决问题 计划玩2个小时,100元够吗?
先计算5条船1个 小时需要多少元?
算一算
7 ÷ 6 = 1……1 18 ÷ 7 = 2……4 23 ÷ 5 = 4……3 32 ÷ 6 = 5……2
填一填,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 ×( 4 )< 13 8 ×( 5 )< 42 6 ×( 4 )< 27 5 ×( 6 )< 34
第二单元第5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租船问题
隆尧县第三实验小学 黄雪超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四边形的认识》单元知识点汇总与教案

第五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四边形的认识认识长方形 长方形有4条边和4个角,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认识正方形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认识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2.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一种,具有不稳定性易错集锦易错点1:四边形认识错误。
误区点拨:(1)四边形的认识,有时对于边是曲线或凹进去的多边形认识错误。
(2)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就是四边形。
边一定是直的,围成的图形是封闭的,只要符合这两点,即使图形有的边凹进去,也是四边形。
易错点2:在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的确定。
误区点拨:(1)在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把长方形的长当成正方形的边长。
(2)在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保证最大,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最大,同时又要满足四条边都相等,所以要用长方形的宽作为正方形的边长。
第五单元四边形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素材,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教材对四边形的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因此让学生感知四边形的特征是目标之一,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掌握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主要单元内容包括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用七巧板拼图。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
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感受我国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在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课件 (1)

练一练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230本 250本
某小学二至五年级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二 年级同学比三年级同学少捐18本,五年级同学 比四年级同学多捐23本。 计算方法:250+23=273(本)
练一练
学校组织美术小组的同学去参观“赞美祖国画 展”租了下面两辆客车,每辆客车限乘68人。 每辆车上有1名老师,2号车还有6个空座位。参 观画展的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探究新知
向阳村原有59台电视机, 今年新买的比原有的少 12台,向阳村现在一共 有多少台电视机? 计算方法: 综合计算: 59-12+59 =47+59 =106(台)
试一试
某水果店一周卖出香蕉138千克,卖出 的苹果比香蕉多29千克。水果店这一周 卖出的香蕉和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解答这个问题,要先算什么?
练一练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230本 250本
某小学二至五年级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二 年级同学比三年级同学少捐18本,五年级同学 比四年级同学多捐23本。 计算方法:230-18=212(本)
练一练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230本 250本
某小学二至五年级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二 年级同学比三年级同学少捐18本,五年级同学 比四年级同学多捐23本。 五年级同学捐了多少本书?
试一试
某水果店一周卖出香蕉138千克,卖出 的苹果比香蕉多29千克。水果店这一周 卖出的香蕉和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方法三:138+138+29 =276+29 =305(千克)
练一练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230本 250本
某小学二至五年级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二 年级同学比三年级同学少捐18本,五年级同学 比四年级同学多捐23本。 二年级同学捐了多少本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米、分米、厘米。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 ”来表示;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米、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4.线段
(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2)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4)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整数,得到整数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 21÷5=4……1 读作21除以5商4余1。
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4.利用口诀求商:除数是几,就根据和几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
5.有余数除法应用题一定要在商和余数的后边都带上单位名称。
6.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7.(1)17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只能坐4人,至少要租(5)条船。
(进一法)
(2) 20米布,每6米做一套衣服,可以做(3)套衣服。
(去尾法)
第三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
1.数数的方法:数比较大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十个十个地数,零散的再一个一个地数,要根据具体的数目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2.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第四位是千位。
4. 1000以内数的组成:百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百,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
5.读数的方法:从最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读几百,十位上是几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0读作零,末尾的0不读。
6.写数的方法:哪一位上有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0起占位的作用)。
7.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8.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一位数:1
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 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
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三位数:100 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
最大的四位数:9999,最小的四位数:1000 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9.算盘上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计数时可在任选一档作个位。
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拨上数。
计数时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第四单元:千克和克
1. 我们常用台秤和电子秤来测量物体有多重,计量比较轻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
克用字母“g”表示,计量比较重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 1千克=1000克
第五单元:四边形的认识
1.四边形的特征: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
2.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3.正文形的特征:正方形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4.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易变形。
第六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1)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2.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1)加法的验算方法一: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方法二: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
(2)减法的验算方法一: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方法二: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可以从已知条件入手,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也可以从问题入手,明确要求什么,必须先知道什么。
第七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
时针走1大格,分钍正好走一圈,是60分钟,所以 1小时=60分钟
2.钟面上的时钍刚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时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
是几时过几分,读作:几时几分。
3.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把时间分为几段,用加法计算经过时间;也可以用“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刻”。
4.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
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在排列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重复或选漏。
例如:
1.用1、2、3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可以有六种不同排法,分别是:123、132、213、231、312、321。
2. 用0、1、2排成不同的三位数只有四种排法,分别是120、102、210、201,因为0不能在最高位百位上。
3.三人过节打电话问候,只有三种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