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月—九年级下册语文共19页文档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咏月诗三首》《苏轼咏月诗文》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咏月诗三首》《苏轼咏月诗文》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咏月诗三首》《苏轼咏月诗文》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咏月诗三首》《苏轼咏月诗文》二. 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丹阙.què鄜.fū独酌.zhuó邈.云汉miǎo闺.中guī云鬟.huán 遂.至suì未寝.qǐn藻荇.xìng柏.影bǎi婵.娟chán宫阙.què绮.户qǐ琼.楼qióng2. 词语将:偕,和。

相期:相约。

三人:指作者自己、明月、身影。

无情:忘情,尽情。

相期:指相约。

邈:遥远。

云汉:天河,此处指天上。

鄜州:地名,今某某富县。

云鬟:妇女的鬓发。

清辉:指月光。

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欣然:高兴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遂.至承天寺:于是。

怀民亦未寝.:睡觉。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

盖.竹柏影也:发语词,原来是。

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琼楼玉宇:美玉建筑的楼宇,指月中宫殿。

不胜:不堪承受。

弄:赏玩。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共:共赏。

婵娟:美丽的月光。

3.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某某省某某附近)。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

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

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某某巩县(今某某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定居某某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咏月诗三首》教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咏月诗三首》教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咏月诗三首》教案北师大版(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把酒问月》以纵横恣肆的笔触,多侧面、多层次地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对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洒脱的个性。

《月下独酌》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诗人月下独酌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宏图未展、无人可与之共语的极度孤独之情,表现了诗人独自排遣寂寞的狂放不羁的个性。

《月夜》是诗人在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诗人发挥想象,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思念自己,反衬出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表现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生活。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

2.通过学习,体会月与人的联系。

【教学重点】每首诗的内容以及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难点】月与人的联系。

【教学建议】(第1课时)1.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月夜图片,教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人世沧桑,一千多年前的明月依然映照着我们。

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是孤高的,似无情却有情;月亮是诗意的,温柔多情,恰似知己;月亮也是感伤的,月圆人不圆。

让我们走进李白、杜甫的世界,叩问月亮,倾听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李白的两首咏月诗:《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2.作者简介。

借助多媒体展示作者资料及图片。

3.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1)正音;(2)读准节奏:七言古诗多为二二三,五言古诗多为二三。

(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并跟读,读准字音节奏。

)4.二读:读懂内容。

(1)学生讨论两首李白咏月诗表达的不同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学情预测]学生通过预习及课堂的诵读,能初步感受到诗人笔触的纵横恣肆,及其美的意境,但要具体的说清楚,还有待于讨论引导。

他们的认识可能会停留在月色美,人孤独等层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注意关键的诗句,并介绍相关的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7咏月诗三首课文解析北师大版(2021-2022学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7咏月诗三首课文解析北师大版(2021-2022学年)

《咏月诗三首》课文解析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青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月亮的?我现在拿着酒杯问一问.】【分析】李白把酒问月,手中拿着杯子,姿态是潇洒的。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人们想要追赶明月却得不到它,然而它却与你万里相随,依依不舍。

】【分析】这两句诗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惟妙惟肖。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月出像明镜飞升,下照红色的宫殿楼台,云影散尽,清辉焕发。

】【分析】用“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只看见黑夜从海上袭来,怎知早晨在云间消失了?】【分析】“但见"“宁知”的呼应足见诗人的惊奇,使读者浮想联翩。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中白兔年复一年地捣药,为了什么?夜夜独处的嫦娥,谁是她的邻居?】【分析】引入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语中对神物、仙女深表同情,流露出诗人孤苦的情怀。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看不到古人那时的月亮,但今天的月亮却也曾经照过古人.】【分析】诗人对宇宙的遐想,引起一番对于人生哲理的探求.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今人世代交替就像流水一样,他们所看到的都是这一轮明月。

】【分析】这两句诗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但愿在听歌饮酒的场合下,月亮能长久地照着酒杯。

】【分析】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①《把酒问月》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四句诗历来被人们传诵,究竟妙在何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近的人.】ﻬ【分析】点出“独”字,诗人的孤独已见一斑.诗的三、四句化用陶渊明的诗句“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及翻译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及翻译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及翻译
古诗与文言文中的经典散文,是在语文学习中必然会遇到的绝美文字,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优美,也可以感受到其中深刻的哲理。

首先,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分支,融合了唐宋诗歌的独到美感和宋元小说的生动故事。

比如诗词《赤壁赋》,简洁明了的语言,描写出当时英雄赤壁大战的英雄气概,穿越时间长河,给读者以不可磨灭的印象。

其次,文言文的奥妙与古怪是大家所崇尚的,他们坚守着严谨的表达形式,对词语的遣词造句常常极具变化,比如李白的《把酒问月》,通过“月儿明,但月满西山”的比喻,表达出当时古人传统的自省思考,令人触动心灵。

总之,学习语文就是要有品位,把握古代瑰丽的诗文,体会其中深刻的文化精髓,藉以增添自己的文采。

面对古诗与文言文,我们应该将仇视心态改为赞美之心,探索其中的精髓,欣赏其中的美感,从中及感悟到作者先贤的心思,来更加深入洞悉古文荟萃的种种精彩与绝妙之处。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7课《月下独酌》课件1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7课《月下独酌》课件1
愛喝酒,唐詩寫得很好,尤其是喝醉酒的時候,總是用簡單的 句子,就把內心深處的心情深刻的描寫出來,連詩中有畫,畫 中有詩的王維大概也比不過呢!
李白詩歌取材(qǔcái)廣泛,想像豐富,多用誇飾的手法、生 動的比喻去抒發其思想感情。他的詩歌又自由奔放,不 拘格律。擅寫七言古詩和絕句,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被 譽為「詩仙」。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暫時將就
莫名(mò 淒 mínɡ) 涼
與寂寞。
忘卻煩惱,
自得其樂。
點盡孤寂, 書窮悲涼。
我歌月徘徊(pái , huái)
我舞影零亂。
既歌且舞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醒歡醉散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真誠相約
2021/12/10
第十一页,共十六页。
賞詩
1.「月」的傳統意象包含著「冷清寂寥」「離情別恨」 「征途(zhēngtú)羈旅」「思念家鄉」「渴盼團圓」等意。在 這首詩中「月」的意象含義應該是什麼?
應有「冷清(lěng qing)寂寥」和「品質高潔」的含義。
2.在「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liánɡ chén měi jǐnɡ)中,詩人「獨
酌」。 這是一種什麼寫作方法?
「以樂景寫悲情」的反襯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顯得 刻骨銘心,效果是使悲涼寂寞更加濃郁和難以排解,突出強調了詩 人李白深沉的寂寞淒涼之情。
2021/12/10
月下獨酌
李白
五言 古詩 (wǔ yán)
第一页,共十六页。
酒與月,是李白一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的伴 侶,無論他走到哪裡,身處何方,總會留下有關美酒 與明月的淋漓之作。如「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 琥珀(hǔ pò)光」、「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 邊」、「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唯願當 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李白 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帶有些許悲涼的境界, 而把這種酒月情結發揮到極致的,就是這首《月下獨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咏月诗三首》课件 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咏月诗三首》课件 北师大版

十卷行世 .
H
1
• • • • • • • •
凝但绿皎月人我青 知见烟如行攀今天 晓宵灭飞却明停有 向从尽镜与月杯月 云海清临人不一来 间上辉丹相可问几 没来发阙随得之时 。,。,。,。?
H
把 酒 问 月
2




月唯共古今今嫦白 光月看人月人娥兔 长当明今曾不孤捣 照歌月人经见栖药 金对皆若照古与秋 樽酒如流古时谁复 里时此水人月邻春 。,。,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H
7
【词语解释】
独酌:一个人饮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将:和。
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H
8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交欢:一起欢乐。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幼时随
父迁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二十五
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
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
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
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
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
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
涂,葬龙山。有《李太白文集》三
无情:忘却世情。
相期:相约。
邈:遥远。
云汉:银河。
H
9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九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字词解释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九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字词解释及译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字词解释及译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字词解释及译文词句注释⑴定风波:词牌名。

⑵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⑶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⑷已而:过了一会儿。

⑸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⑹吟啸:放声吟咏。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样子。

⑽斜照:偏西的阳光。

⑾向来:方才。

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⑿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白话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字词解释及译文词语注释⑴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⑵旧游:昔日的游览。

洛中:指洛阳一带。

⑶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⑷豪英:出色的人物。

⑸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月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⑹疏影:稀疏的影子。

⑺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⑻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⑼新晴:新雨初晴。

晴,这里指晴夜。

⑽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白话译文回忆年轻时在午桥桥上酣饮,坐中多是杰出的才俊。

月光随长沟水波奔涌,流去悄然无声。

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同梦境,此身劫后虽存,每想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如今我闲登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感叹古今有多少兴亡伯事,都付与渔父歌唱在三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