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饮食文化的差异性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饮食文化之中国与法国的饮食文化的差异及联系

中国饮食文化之中国与法国的饮食文化的差异及联系

中国饮食文化之中国与法国的饮食文化的差异及联系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深受中国人民的热爱与推崇。

而法国的饮食文化也被世界广泛认可和喜爱。

中法两国在饮食文化上虽然存在差异,但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本文将就中国与法国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联系进行探讨。

一、饮食习惯的差异中国是一个以米、面、粮食为主食的国家,而法国则以面包和面制品为主食。

这就导致了两国人民的饮食习惯相应的不同。

中国人喜欢吃饭、米饭或者面食,且通常会用筷子吃饭。

而法国人则习惯用刀叉并且喜欢吃面包、各种奶酪和涂抹黄油。

此外,中国人重视主食、副食、汤羹的搭配,认为一个餐桌上应该有各种口味。

相反,法国人注重正餐,特别是午餐和晚餐,强调菜肴的搭配和品尝顺序。

二、餐桌礼仪的差异中国餐桌礼仪讲究让客人感到温馨与舒适。

一般来说,主人会为客人提供各种美食,且要注意照顾客人的口味。

中国人认为在餐桌上交流和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宴客时也会通过不断的敬酒邀请来加深彼此的感情。

而法国餐桌礼仪更加正式,食物的摆放和品尝都有一定的规则。

法国人注重品味,他们会慢慢品尝每一道菜肴,并与同桌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烹饪方式的差异中国厨房以炒、煎、炸、煮等烹饪方式为主,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和口感。

而法国菜注重烹调技艺和食材的搭配,追求食物的细腻与美味。

法国菜以红酒、黄油、奶酪等为基本材料,在烹饪过程中往往使用奶油炒菜,使菜肴更加丰富香浓。

另外,法国餐桌上的酱汁也是很重要的,它为菜肴提供了独特的口感。

四、饮食文化的联系尽管中法两国在饮食文化上存在差异,但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首先,中法两国都对食材的选择讲究,追求食材的新鲜和质量。

无论是中国的有机农产品还是法国的菜市场,人们都对食材进行了严格的挑选。

其次,中法两国都注重餐饮环境的创造和提升。

无论是中国的酒楼和饭店,还是法国的餐厅,都在不断改善环境和服务,为顾客提供更好的用餐体验。

总之,中法两国的饮食文化存在差异,但又有着一定的联系。

这些差异与联系体现了两国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中法饮食文化对比

中法饮食文化对比

中法饮食文化对比第一篇:中法饮食文化对比中法饮食文化对比世界上最懂饮食的意义,并用它来充实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民族只有两个:中国和法国。

这两个国家的美食史不仅和他们的文明一样悠久,而且还成为本国文明的一个部分。

一道菜肴,或一种烹饪方法似乎就能让人嗅到一个民族文化悠久和深远的味道。

而中国和法国一个响当当代表东方饮食文化,一个是西方饮食文化的神奇,要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就从这两国的食文化比较说起吧。

一、味觉盛宴:百味中国VS原味法兰西中国烹调的核心是“五味调和”即《文子〃上德篇》所称之“水火相憎,鼎鬲其间,五味以和”。

《吕氏春秋〃本味篇》称赞“五味以和”是“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

史书另有记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

原料的多样,刀工的多样,调料的多样,烹调方法的多样,再加以交叉组合,一种原料便可做成数种以至十数种、数十种菜肴。

譬如最常用的原料鸡,到了粤菜大厨师手中,做出数十道以至上百道菜式都不在话下。

其他原料也是如此。

因而在盛产某种原料的地方,常常能以这一种原料做出成桌的酒席,如北京的“全鸭席”,延边的“全狗席”,广东的“全鱼席”、“全蚝席”,长沙李和胜的“全牛席”,北京一些清真饭馆的“全羊席”以及北京砂锅居的“全猪席”。

可谓一种食材,千般做法,百人百味。

传统的中国菜有八大菜系,系系菜色口味各不相同,除了主食米面比较一致,各地人所中意的食物五花八门。

法国料理的精髓在于尽可能真实体现食材的原味,当法国师傅在做料理时,他所加入的调味料、配菜甚至于搭配的酒,都只有一个目的:把主要食材的原味给带出来。

其料理以精致豪华的高尚品味,风靡全球食客的胃。

因为菜肴要体现食材的原味,法国料理十分重视“食材”的取用,“次等材料,做不出好菜”是法国料理的至理名言。

而法国料理就地取材的特色,使南北各地口味不一,因此”到什么地方吃什么菜、什么时令吃什么菜”也很重要。

法国和中国的美食文化的区别有哪些?

法国和中国的美食文化的区别有哪些?

法国和中国的美食文化的区别有哪些?
法国和中国两国都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但是二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从调味方式、口味、食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调味方式不同
法国和中国的美食文化在调味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法国人喜欢使用奶油、酱汁等调味品,强调食物的原汁原味,但也会适当使用醋、柠檬汁等来进行调味。

而中国菜则以酱油、盐、糖、醋等为主要调味品,追求口感的多样性和层次感。

此外,在中国菜中还有许多使用调料包进行烹饪的习惯,这在法国菜中并不常见。

二、口味偏好不同
法国和中国的美食文化在口味上的偏好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法国人喜欢酸甜清淡的口味,同时也讲究食物的质感和颜色。

而中国菜则偏好口味浓重、鲜美,且讲究口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饮食达于至美”,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美食的热爱以及对于口感和质感的高要求。

三、食材选择不同
法国和中国的美食文化在食材选择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法国人喜
欢使用奶酪、红酒、黄油等材料进行烹饪,强调高蛋白、高脂肪、高
热量等特点;而中国人则更多地使用米、面、豆、菜等作为主要食材,以底蕴丰富、色香味俱佳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同时,在食材的搭配上,法国人注重营养均衡、美味兼备,而中国人则强调口感的多样性
和创意性。

结语
综上所述,法国和中国的美食文化在调味方式、口味、食材等方面存
在着较大差异。

每种美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无论是法国
的蓝带菜还是中国的叫花鸡,都是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值得人们
去品味和探索。

中国和法国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和法国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和法国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是什么?饮食文化是国家人文历史和地域环境的结晶,不同国家和地区饮食文化的差异是自然而然的。

中国和法国作为两个文化强国,其饮食文化差异是很明显的。

一、餐桌礼仪在中国,餐桌礼仪被视为一种文化传统,它体现了文明礼仪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在正式的饭局上,传统的餐桌要求是要座位分明,先进食的人要等待其他人一同开饭,进餐过程中要注意口齿清晰、勿吸嘬声和含糊不清的行为。

此外,宴席过程中适当的酌酒和敬酒也体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而在法国,用餐礼仪同样是一个受到高度重视的传统文化。

在法国,吃饭是一种享受,用餐时间长,餐桌上通常摆放着多种菜肴,包括开胃菜和甜点等。

法国人吃饭时通常会话题广泛、慢慢享受吃饭过程,并露出满意的表情。

在餐桌礼仪上,法国人注重与对方的交流,尊重对方的选择,而且随时乐意为客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二、饮食习惯在中国,人们素食的观念很普及。

在中国,蔬菜、大豆制品、水果等是素食品种的代表;在中国古典风雅文化中,茶饮和斋戒也是表现素食热爱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比之下,法国人的饮食习惯则偏向于荤食。

法国餐桌上的菜肴丰富、营养丰富,奶制品、肉类、家禽和鱼类是最常见的食品种类。

在法国,烤肉和猪肉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是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方式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这也让法国的餐桌餐品具有独特的味道和风格。

三、用餐环境在中国,大多数餐厅在主题和装潢上追求的是简单朴素的风格。

一般来说,中国餐厅的装潢是围绕着传统文化主题,如中国风、民俗文化等展开,色彩鲜艳、形态各异、装饰华丽的情况却不太常见。

但在法国,对于餐厅环境的关注显然更多。

在法国,餐厅的格调和氛围非常重要,这可以体现生活品质和个人品味。

餐厅的装饰有时候也会直接影响客户的选择和消费意愿。

法国餐厅的格调通常是走简洁时尚路线。

精致的装饰、精密的陈设,能经过精心挑选的奢华家居的音量和色彩进行搭配,整个场所显得有品质、高档、大气。

四、餐前小吃在中国餐桌上,餐前小吃通常是鱼丸、海带、甜酱油蘸萝卜干、花生米等小食,还有新疆和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有特别的风味小吃。

在饮食方面,法国和中国有哪些不同的饮食文化?

在饮食方面,法国和中国有哪些不同的饮食文化?

在饮食方面,法国和中国有哪些不同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不同文化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之一。

法国和中国作为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展现出独特的特点。

下面,我们将会逐一介绍两国的饮食文化。

1. 餐桌礼仪在文化背景不同的两个国家之间,餐桌礼仪不同是很正常的。

法国人在用餐时格外注重用餐礼仪。

他们很注重餐桌的装饰以及用餐的品质。

尤其是在餐桌上,摆设十分讲究,对摆放餐具和摆盘非常讲究。

而中国人在用餐时注重餐桌的热闹气氛,通常喜欢在餐桌上围坐一起聊天,特别是在家庭聚餐时更是如此。

2. 食材的种类和使用在食材的使用方面,法国和中国也存在有很大的不同。

法国摒弃了使用大量香料和调味品的传统,而是注重食材的原味。

菜肴种类较少,食材选用优质且新鲜的原材料,以凸显原产地和季节特色。

而中国人喜欢用各种调味料搭配食材,所以中国菜肴的口味非常丰富多样,同时中国的食材也十分广泛,包括大量蔬菜、水果和荤菜。

3. 主食的不同主食也是法国和中国不同的一个方面。

法国人喜欢食用面包,而面包是法国人用餐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用于生产面包的面团量一般都会达到数千吨。

中国则注重米饭,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米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地位,许多传统菜肴都需要米饭搭配。

4. 用餐时间的不同用餐时间也是法国和中国不同的一个方面。

在法国,用餐时间分为早餐、午餐和晚餐,中午是法国人用餐的主要时刻,用餐时间往往会持续数小时。

而在中国,中午和晚上是用餐的主要时间,午餐一般比较简单,晚餐则是重头戏。

同时,中国人也较为注重进餐的速度,强调时间效率,所以一般用餐时间不太长。

5. 饮品的选择在法国和中国,人们用于搭配餐食的饮品也有所不同。

法国人特别喜欢红酒,无论餐前餐后都喜欢配上红酒一同享用。

而中国人则常喝茶,茶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餐前还是餐后都是以茶水相片的。

此外,中国人也喜欢喝汤,而汤则是法国餐桌上很少出现的。

总结:饮食文化是法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的历史、风俗和地理环境,这两国的饮食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和法国的美食文化有何异同?

中国和法国的美食文化有何异同?

中国和法国的美食文化有何异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法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也越来越紧密。

两国的美食文化也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中国和法国的美食文化的异同。

一、餐饮习惯1. 中国餐饮习惯中国人的进餐习惯有很多不同于法国人的地方。

中国人喜欢宴请客人之前会先端上一些开胃的小菜。

在聚餐的时候,中国人的食物总是放在一个大的盘子里,大家一起夹,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团圆文化”。

此外,在中国,快餐、外卖也越来越普及。

2. 法国餐饮习惯法国餐饮习惯的最大特点,就是慢,他们习惯享受美食的过程,餐桌上菜肴的搭配是很细致的,一般由几道菜来组成。

法国人吃饭的时候喜欢喝红酒,搭配合理,一起享受美食和红酒的悠闲时光是他们最乐意做的事情。

二、烹饪技巧1.中国烹饪技巧中华美食十分丰富多样,被誉为世界四大菜系之一。

中国菜有烹制技巧的高超之处,在利用食材和调味品上富有魅力。

在烹制时常用的调味品包括:酱油、盐、味精、醋、花椒、姜、蒜、五香粉等。

2. 法国烹饪技巧法国烹饪技巧世界闻名,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法国人口味深重,以乳制品为主,干酪、黄油、重奶油的口感浓厚,很多法国菜肴都使用这些乳制品制作。

法国的几个经典调味品包括:香草、马赛兰、蒜、胡椒、盐、辣椒、洋葱等。

三、饮食习惯1.中国饮食习惯中国人比较注重饮食的热量,认为食物的营养需要再平衡,以养生为首选,吃的多是一些粗粮、蔬菜、水果、豆制品等。

中医讲究的“食疗”也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2、法国饮食习惯法国国民的饮食习惯更加注重口感和美味感,以甜点、蛋糕等点心为主,膳食以肉类、鱼类配以各种蔬果,精致的面包也是欧洲最优质的食品之一。

法国人喜欢品尝美食,重视享受生活。

四、历史文化1. 中国历史文化中华文化悠久,受到了各种宗教和各族人民的影响,其中道家和佛教影响着中国菜肴。

中国食材固然重要,但文化传统更重要:中国的菜肴是由许多烹饪技巧和食材组成,不仅是物质生产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具有强烈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中法饮食文化的差异性研究

中法饮食文化的差异性研究

中法饮食文化的差异性研究摘要:中国和法国向来都以美食著称,都有着传统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现象,主要包括礼仪和饮食文化。

中法饮食文化在餐饮礼仪方面表现出多方面的差异,在宴请和座次、餐桌用语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饮食结构和文化在食物构成和营养搭配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习俗。

中法饮食文化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各自传统文化的差异性,在民族习俗、餐饮习惯和文化礼仪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随着中法饮食交流的进一步增多,饮食文化在开放包容的姿态下增强了互渗交流的趋势。

关键词:中法;饮食文化;餐饮礼仪;文化交流一、绪论(一)选题意义及目的学习外国语言不但要学习纯粹的语言材料,还要了解国外的文化和风俗,才能真正理解外国语应用的环境和场合。

我们虽然已经有了较长的法语学习历程,但在日常生活中,与法国人沟通的时候,总是发现我们常常不能站在法国人的思考角度去理解问题。

我认为,其实这不完全是我们的法语水平不过关,而是多年文化的差异造成的沟通与理解的差异。

中法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体,存在的差异的方面有很多,餐桌文化的差异是其中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而餐桌文化也往往是中法价值观差异的一种体现,价值观是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所在。

餐桌礼仪是指人们在餐桌前用餐时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礼仪文化,不仅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国家风俗和民族生活文化的显现,西哲说过“文化不但在殿堂里,还在餐桌上。

”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是民族性文化心理的外化和显现,从中可以充分理解西方语言的真实使用环境,对西方餐饮的了解可以设身处地地理解英语言的文化内涵,探究餐桌礼仪对于研究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心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探究中法餐饮文化的差异性,有利于中法的沟通与交流、在交往中学会尊重和了解异国文化,有利于加深了解法国文化与法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二)研究现状及方法对比研究中法餐饮文化的学术文章不太多见,仅见到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应用法语专业08级毕业生陈栎帆的毕业论文《浅谈中法文化差异之饮食文化》,其中从饮食结构和餐具、礼仪等方面分析了中法餐饮文化的差异性,目的在于促进中法餐饮的交流,没有从文化的角度对两国餐饮文化进行对比解读。

中法文化差异研究现状

中法文化差异研究现状

中法文化差异研究现状一、引言中法两个国家在文化上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饮食、服饰等方面,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社会习惯等方面。

因此,对中法文化差异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中法文化差异的概述1. 语言差异:中文和法语的语音、语调、词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2. 饮食习惯:中餐和法餐在菜品选择、烹饪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3. 社会习惯:中法两国在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4. 价值观念:中法两国在家庭观念、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中法文化差异研究现状1. 早期研究: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主要是以对比分析为主,探讨了中法两国在语言、思维方式、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2. 近期研究:21世纪以来,中法文化差异研究逐渐走向深入,研究内容也更加广泛和细致。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探讨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2)跨文化交际:研究了中法两国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策略、礼仪等方面的差异。

(3)教育和文化:探讨了中法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差异,如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

(4)商务和文化:研究了中法两国在商务领域的差异,如商务礼仪、谈判方式等。

四、对策建议1.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对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增强各种跨文化情境下的沟通能力。

2. 加强教育合作:加强中法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促进双方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

3. 推动商务合作:加强中法两国在商务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双方经济发展。

五、结论中法文化差异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深入和探索。

只有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两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法饮食文化的差异性研究摘要:中国和法国向来都以美食著称,都有着传统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现象,主要包括礼仪和饮食文化。

中法饮食文化在餐饮礼仪方面表现出多方面的差异,在宴请和座次、餐桌用语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饮食结构和文化在食物构成和营养搭配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习俗。

中法饮食文化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各自传统文化的差异性,在民族习俗、餐饮习惯和文化礼仪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随着中法饮食交流的进一步增多,饮食文化在开放包容的姿态下增强了互渗交流的趋势。

关键词:中法;饮食文化;餐饮礼仪;文化交流一、绪论(一)选题意义及目的学习外国语言不但要学习纯粹的语言材料,还要了解国外的文化和风俗,才能真正理解外国语应用的环境和场合。

我们虽然已经有了较长的法语学习历程,但在日常生活中,与法国人沟通的时候,总是发现我们常常不能站在法国人的思考角度去理解问题。

我认为,其实这不完全是我们的法语水平不过关,而是多年文化的差异造成的沟通与理解的差异。

中法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体,存在的差异的方面有很多,餐桌文化的差异是其中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而餐桌文化也往往是中法价值观差异的一种体现,价值观是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所在。

餐桌礼仪是指人们在餐桌前用餐时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礼仪文化,不仅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国家风俗和民族生活文化的显现,西哲说过“文化不但在殿堂里,还在餐桌上。

”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是民族性文化心理的外化和显现,从中可以充分理解西方语言的真实使用环境,对西方餐饮的了解可以设身处地地理解英语言的文化内涵,探究餐桌礼仪对于研究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心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探究中法餐饮文化的差异性,有利于中法的沟通与交流、在交往中学会尊重和了解异国文化,有利于加深了解法国文化与法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二)研究现状及方法对比研究中法餐饮文化的学术文章不太多见,仅见到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应用法语专业08级毕业生陈栎帆的毕业论文《浅谈中法文化差异之饮食文化》,其中从饮食结构和餐具、礼仪等方面分析了中法餐饮文化的差异性,目的在于促进中法餐饮的交流,没有从文化的角度对两国餐饮文化进行对比解读。

本文从中法餐饮文化入手,通过文化背景和传统影响及文化交融方面,来探究中法两国文化特征和文化互渗,对于更好地理解法国传统文化、了解法语原生态语言环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研究思路及框架本文以中法餐饮文化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查阅和资料搜集的方法,分析了中法餐饮文化的差异性表现,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其中的内在原因。

文章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选题意义和目的,了解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是饮食文化概说,主要介绍饮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探讨饮食文化的主要表现。

第三部分是中法餐桌礼仪对比,主要分析了中法餐桌礼仪的差异,从餐桌礼仪中对两国的传统文化进行透视。

第四部分是中法饮食文化对比,比较中法饮食偏好和文化的差异,从中研究饮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从饮食文化看中法文化的差异与交流,由两种餐饮文化探究中法和谐与自由的不同文化特质,从历史的因素探究包容开放姿态下的中法文化互渗。

第六部分是结论,重申论点,点明主题。

二、中法饮食文化的差异性(一)饮食文化概说1.饮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饮食包括饮和食两个方面,在人类的物质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饮食文化是在饮食过程中沉淀、积累下来的以饮食为载体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满足着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最基本的需要,构成了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基础。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物质产品的逐渐丰富,饮食已经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满足生存和生活需要,而逐渐彰显文化的价值,成为社会生活审美和精神表现的重要方面。

饮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逐渐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饮食观念和礼仪、习俗,形成了各种流派的烹饪技艺和菜肴流派,形成了浩繁的关于饮食的相对固定、有特别含义的一些程式和文化、典章制度,构成了饮食文化丰富内涵的体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重视“吃”。

饮食在满足人们日常的生理需求的同时,不断追求色香味的完善,在器具、技艺、流程和进餐环境和配套娱乐上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

法国从路易时代就以烹饪为特色,法国大餐驰名海外,成为社会文明的承载,与民族传统、宗教习俗、社会心理紧密结合,在文化的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饮食文化是就指在生活中对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菜肴的制作和品尝过程中的技艺和艺术,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饮食习俗、民族餐饮传统和宗教习俗等。

(二)中法饮食文化的差异性表现饮食文化是由日常饮食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第一个内容就是饮食礼仪,表现为不同国家的人们的宴请、座次、礼俗等;第二是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构成和文化等,深厚广博。

从时代与地域、宗教、民俗等多种角度展示出多种联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文化特色。

我国历史悠久,在古老的文明演进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国饮食文化,虽然其博大精深,但是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饮食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出现了对食物的不同偏好。

中法饮食文化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中法饮食文化渊源不同中国饮食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在北窑发现了火烧食物的遗迹。

黄帝时就已经“蒸谷为饭,烹谷为粥”[3](三国谯周《古史考》),饮食的源头可谓久远。

同时,饮食的记载也出现较早,殷商时期的《伊尹书》和春秋时期的《吕氏春秋.本味》借伊尹的宏篇大论记载了古代的饮食和烹制方法,叙述了肉食臊味的去除方法和五味的剂量以及火候的掌握,成为最早的饮食记录。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

中国的食肴素有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之说。

四大风味是:鲁、川、粤、淮。

八大菜系指的是: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其菜肴的品种丰富、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

法国人注重营养和食物的烹制,西方人肉类,乳类摄入多,早在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就盛行起了烩牛他核、煎嫩牛排及各种少司的制作方法,其渊源是西方社会的饮食习惯。

2.中法饮食文化礼仪的差异早在夏朝就设立了专门的饮食机构“庖正”,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精致细腻、礼仪完善的宫廷饮食文化。

周礼在饮食文化中的影响巨大,古时等级制度森严,饮食中也有“列鼎而食”的制度,《公羊传﹒桓公二年》中何休注:“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4]正所谓“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在饮食中讲究按等级享用不同的餐具的礼节习俗。

饮食文化也对中外的社会文化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饮食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中国人文化传统的集体生活,对家庭有深厚的感情,对长辈非常尊敬和孝敬,重视在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和和谐相处的关系。

[5]西方世界实行的分餐制是西方人独立自主和个性追求的现显。

西餐的莱肴品种虽然简单,但餐具却很复杂。

比较正规的一餐西餐吃下来,仅是大小刀、叉、匙的数量大概与菜肴的数量相当。

西方人从小就被灌输了自立和自由的思想,不依赖家庭和集体,注重自我努力和个人奋斗。

中法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诸多方面,但简单加以概括其实并不复杂: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象的差别,反映到生活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而中国人则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

对比中法餐桌礼仪可以发现,二者在用餐语言、宴请形式、座次安排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

首先从宴请形式上说,法国的宴客形式主要包括:有席位的宴青(seated dinners),自助餐(buffet dinners),正式午餐(luncheons),招待会(receptions),鸡尾酒会(cocktail parties),聚餐会(BYOB and BYOF=Bring your own bottles and bring your own food),野餐(picnics),茶会(tea parties)等多种形式。

其中有正式的宴请和随意的聚会之分,在宴会的形式上要远远多于中国。

中国的宴请大多是群宴为主,在结婚、生子或生日寿辰或丧失操办时都是宾朋一起来祝贺或吊唁,主人广设宴席款待宾朋。

还有一种是家庭式宴会,每逢节日或家中庆典都要邀请家人或亲近的好友来一起团聚,较随便的形式则是主人邀上三五知己,到家中由女主人炒几个菜,小酌一番。

这种随便的宴客形式不讲究礼仪,不讲究坐次,不讲究饭菜,只讲气氛的和谐、主人的热诚、主客谈话的投机,通常都是氛围比较融洽、比较随意。

其次,从传统习俗上说,中国人请客,对座次的安排是非常讲究的,特别是在正式的宴饮场合,对宾主和位置的排列是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精心安排的,要按长、尊、主、次围桌而坐,传统上用八仙桌。

[2]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

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

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一般是应门位置是主人的座,最尊贵的客人坐主人右手边,然后是左手边为副主宾,依次往下排列,背对门口的是副主陪的位置。

有时大家为了谦让都还要推脱一番,最后方能入座主宾的位置。

酒席期间,主人频频劝酒,客人谦让礼到。

中国人觉得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

另外宴客时崇尚热闹欢快的气氛,讲究面子排场。

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人请客吃饭,重在饭菜本身。

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

如果做得到,一定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在热闹和寒暄中体现主人的真诚和豪爽。

法国的饮食文化,也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但法国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右为尊,左为次,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传统饭菜比较单一乏味,比较注重营养,力求口味的清淡和膳食的均衡。

对于餐桌的规矩,法国人进餐用刀叉,餐桌上营造静谧的氛围,专心致志地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西方人用餐自由,不象中国那么热情地让菜和劝酒。

用餐时,主人应待客人吃完一道菜后,再换下一道菜。

主人吃饭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数人已吃完,而少数人尚未吃完时,更应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

席间,主人应尽力使每位客人感到舒适自如。

如客人将刀叉掉在地上。

应立即礼貌地为他换一把。

如果客人不慎打碎盘碗,女主人应镇静地收拾干净,安慰客人,绝不能显出不说之色。

最后,主人绝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所花费的费用。

3.中法饮食文化中对饮食功效的关注差异中国饮食文化深得宫廷饮食的精髓,在菜肴制作和原料搭配上非常注重养生,注重食物的保健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