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卷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左权的英雄事迹左权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的高级将领。
左权多次指挥战斗并取得胜利,体现了他高超的军事素养和深厚的军事理论功底,他学习刻苦,精于钻研,人们对他非常尊敬。
1942年5月,日军纠集3万兵力,再次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形势十分严峻。
鉴于敌我兵力对比悬殊,彭德怀、左权等决定于5月23日进行转移。
为保证八路军总部的安全转移,左权不顾危险,站在山头上沉着地指挥战斗。
他心里不仅想着总部各部门的安全,也惦记着群众的安危。
①当他看到附近山上还有群众没有脱离险境时,便命令警卫连长唐万成从已经十分吃紧的兵力中抽出一部分兵力吸引敌军,以便让群众转移。
直到安排妥当,左权才不慌不忙地走下山去。
日伪军发觉了八路军分路突围的意图,迅速收缩包围圈,并将一簇簇炮弹砸向密集的人群,给突围的人们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恐慌。
面对这一极度危险处境,左权一边鼓舞士气,一边迅速催促彭德怀赶快转移。
他说:“你的转移,事关重大,只有你安全突出重围,总部才能得救。
”彭德怀关注着包围圈里的大批战友,坐在高大的马背上就是不挪动。
左权急了,以强硬的口气命令唐万成:“连人带马,给我推!”彭德怀被感动了,挥起马鞭,在警卫战士的掩护下,向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②目送彭德怀离去后,左权又奔向司令部直属队,继续指挥大队人马的突围行动。
他的身体这时已虚弱得很厉害,但仍然尽全力招呼着每一个人。
午后2时,在十字岭高家坡,利用短暂的休整,左权用嘶哑的声音激励着已极其疲劳的队伍:“同志们,虽然敌情严重,但大家不要慌。
我们要胜利,就得一齐冲,一齐冲就要听从指挥,只要冲过前面一道封锁线,我们就安全了。
”③左权从容地指挥队伍继续突围,他登上一块高地,尽管他声音更加嘶哑了,但还是一遍又一遍地高喊道:“不要隐蔽,冲出山口就是胜利,同志们快冲啊!”大家见副总参谋长就在身边指挥,情绪很快就稳定下来,突围的速度也更快了。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卷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学语⽂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卷含答案第七单元主题阅读(⼀)我爱⼤⾃然可以说,世界上的⼀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去爱,⽽藏在我内⼼深处永恒的爱却是对⼤⾃然的爱,⼤⾃然的⼀草⼀⽊,⼀⼭⼀⽔,都是我爱的对象。
总之⼀句话,我爱⼤⾃然的⼀切!⼤⾃然像⼀位神奇的魔法师。
她把四季风景送给了⼈类。
不管是暖风阵阵的仲春,烈⽇炎炎的盛夏,天⾼⽓爽的深秋,还是银装素裹的寒冬,都令⼈回味⽆穷,浮想联翩。
⼤⾃然像⼀位神奇的裁缝。
她挥动⾃⼰神奇的剪⼑,为森林、⼭峰裁剪出⼀套⼜⼀套的⾐服。
⾸先,她给它们做了⼀套浅绿的⾐装,让春姑娘为它们穿上;接着,她⼜做了⼀条⾊泽鲜艳的裙⼦,让夏⼩姐给它们换上;之后,她⼜做了⾦黄⾊和银⽩⾊的⼤⾐,让秋冬两位使者带来。
就这样,⼀套⼜⼀套神奇⽽美丽的⾐装,给⼤地、森林、⼭峰增添了光彩。
⼤⾃然像⼀位知识渊博的⽼师。
她派松树告诉⼈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的道理;她让绿叶告诉⼈们默默⽆闻地⼯作,不求回报的道理;她⼜叫⼩草告诉⼈们顽强⽣存的道理。
⼈类在这位神奇⽼师的指导下,不断锻炼⾃⼰,丰富⾃⼰。
⼤⾃然像⼀位慈母。
她抚育弱不禁风的⼩花,锻炼⾝体强壮的⼤树。
她让⼈们在树下乘凉,让孩⼦们在草地上玩耍,她让⼈们摘树上的果⼦,她让⼈们畅饮河⾥的清⽔……⼈类在她温暖的怀抱⾥成长,她也⼼⽢情愿地去奉献⾃⼰。
⼤⾃然⼜像⼀位严⽗。
他在惩罚那些做坏事的⼈时从不宽容。
因为这⼀切的⼀切,我才爱⼤⾃然,爱它的神奇、善良和美丽。
1.【⽇积⽉累】读⼀读,填⼀填,记⼀记。
暖风阵阵的()烈⽇炎炎的()天⾼⽓爽的()银装素裹的()弱不禁风的()⾝体强壮的()2.【内容探究】读⽂章,填⼀填。
(1)⽂章把⼤⾃然分别⽐作魔法师、裁缝、⽼师、慈母、严⽗。
(2)⼤⾃然的特点是:神奇、善良和美丽。
我认为⼤⾃然还有这样的特点:3.【拓展想象】你会把⼤⾃然⽐作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的风⼤⾃然⾥,谁是最⾃由的呢?也许是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训练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训练试题(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一)山庄湖色(节选)①避暑山庄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优秀园林之一。
它虽然名为山庄,但规模是很宏大的,那随着山势蜿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0余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
当你走进山庄的丽正门,从玲珑精巧的宫殿区开始,尔后是峰峦叠翠的山区和景色明丽的湖区,漫游山庄诸胜时,你就会亲身领略到,那以山林野趣为特色的塞外风光,远比挂在墙上的名画更有生命力,更富牵襟扯裾的力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庄里每一颗明珠,无不使人观之辄喜;每一处胜景,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②但是,奇妙得很,不知为什么,我在这山庄纵览诸胜时,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有那么一瞬间,要把视线投向那碧波粼粼的塞湖。
我不能不看它,它有着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我。
在我看来,它是绿中之绿,胜中之胜,它是镶嵌在这翡翠画屏上的鲜美晶莹的碧玉。
③塞湖是山庄上湖、下湖、澄湖、银湖、镜湖、如意湖六湖的总称。
那喷珠吐玉的热河泉,就活跃在澄湖的东北隅。
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
也许是因了热河泉的缘故吧,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睛。
朝霞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它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艳丽倾注进湖中了。
这时,是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时节。
水是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胭脂。
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丹。
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深深陶醉,一时竟闹不清究竟是湖水飞到了霞中,还是红霞落进了塞湖的时候,朝日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
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直似搅起满湖碎金。
当嬉戏的细浪潜到湖底憩息的时候,湖水又恢复了平静。
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都摄取进了湖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
1.【把握结构】本文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描写顺序,先是从________概括地勾勒出山庄美丽迷人的全貌,接着描写________,重点描绘了塞湖早晨________的景色。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密西西比河风光[法]夏多布里昂①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②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
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
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
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rán),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它踌躇(chóu chú)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③以上是西岸的情景。
东岸的风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它们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
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
它们从槭(qì)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
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
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④被创世主安排在这个偏远的丛莽中的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
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可掬的熊,它们在小榆树的枝丫上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踯躅(zhí zhú);黄嘴的绿鹦鹉、映照成红色的绿啄木鸟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⑤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积累运用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8分)1.看完这部电影,同学们对主人公zàn tàn()不已。
有的同学说:“我们当xiào fǎnɡ()这些yīnɡ xiónɡ háo jié(),zhèn xīnɡ()中华,使祖国更强大。
”2.叔叔接了一个大xiànɡ mù(),却因zuì jiǔ()而误了事。
爷爷一脸yán sù()地xùn chì()了他。
二、字词综合练习。
(17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宁.可(nínɡ)签订.(dìn)B.边塞.(sài)惩.罚(chěn)C.打扰.(rǎo)延.安(yán)D.邀.请(yāo)长征.(zhēn)2.给下列生字加上恰当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4分)司→()()崔→()()析→()()不→()()3.将本单元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6分)()顾()盼志存()()()()琳琅斩()截()(1)面对日本人的逼迫,梅兰芳()地说:“我不会为日本侵略者演出!”(2)商场里的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
4.下列词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2分)A.茁壮的小树探索奥秘B.馥郁的表情追问理想C.美妙的交响提出要求D.明媚的春光重返舞台5.读一读,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分)(1)()中华不振,()当时的中国人民受到外国人的欺辱。
(2)梅兰芳()卖房度日,()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3)()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掉延安精神。
三、句子练习。
(10分)1.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选一选。
(4分)A.神态B.动作C.语言D.心理(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一声虫鸣,那就是乡村的眼睛李丹崖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乡村里,除了人语,最喧嚣的就是虫鸣。
人语人人懂,虫鸣却未必任何人都能了悟。
更多的时候,它以歌唱的形式被我们发现。
乡村里,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开始劳作;虫子一唱,村庄里万籁俱寂,人们已经入睡,犬也不吠了,唯有虫子跳上草尖,在开演唱会。
有人说,月亮是乡村的眼睛,这似乎显得有些呆板了。
没有律动感不说,若是遇到阴雨天,整个乡村都该闭眼了吗?我认为虫鸣才是乡村的眼睛。
不止是萤火虫,还有那些不会发光的虫子,叫声就是它们的光芒。
乡村的夜晚,是虫子们布置起来的音乐场,是虫子唱起的赞美诗。
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
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到了夏天,草木繁盛,虫子们的演唱会就更加多样了,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我曾无数次在故乡的田园里打量过这些虫子。
它们生活在最隐秘的角落,唱的却是最阳光的歌谣,抒发的也是乡村里最为原始的心事。
它们是乡村的唱诗班,也是乡村的宣传员。
想起《诗经》里的那些虫子:“喓喓①草虫,趯趯②阜螽③;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草里的蝈蝈和蚱蜢只是蹦跶它们的,人却因为思念远方的故人,心如万千只小虫在跳着。
那个在远方的他(她),是否会在此刻也想起故乡的虫唱呢?这些裹挟在虫鸣里的故事,虫子不说,恐怕也没人能说得清。
(选文有删改)【注释】①喓(yāo)喓:虫鸣声。
②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
③阜(fù)螽(zhōnɡ):即蚱蜢,一种蝗虫。
1.【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完成练习。
(1)万籁俱寂:。
(2)文中画线的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召南》第三篇《草虫》,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跳跃、鸣叫的画面。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卷 (附答案)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钱学森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
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
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
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
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钱学森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
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
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
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
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钱学森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
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
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
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
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品析句子】阅读下面的句子,感受人物品质,完成练习。
(1)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从钱学森的_________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___________。
(2)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通过对钱学森的______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他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写法】下面的句子都能够表现钱学森的杰出才华,其中表现的角度不同的一项是()A.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B.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C.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D.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文本补白】联系上下文,理解画横线的句子。
钱学森会对留学生们说些什么?请发挥想象,把钱学森可能说的话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思考】对比本文和课本中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两篇文章都是写钱学森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故事。
()(2)两篇文章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描写的。
()(3)两篇文章都对人物的言行展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钱学森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
()5.【情感表达】读《黄继光》《钱学森》,思考这些人物的言行,你对爱国有了怎样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
当时杨时大概有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恰巧程颐正坐着打瞌睡。
于是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
等到程颐睡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整体感知】给这则小古文加标题,下面最合适的是(),并写在文章开头横线处。
A.囊萤映雪B.尊师重道C.程门立雪D.雪中送炭2.【字词理解】对照译文,照样子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例:杨时见.程颐于洛(求见)(1)时与游酢侍立不去.()(2)颐既觉.()3.【迁移运用】你从杨时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像这样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试着再写出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类文阅读1.(1)心理活动归心似箭(2)语言他的一颗爱国之心2.C3.示例:同学们,我们现在学有所成,祖国很需要我们,我们应该回国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4.(1)√(2)×(3)√5.示例:黄继光把他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革命,而且没有一点怨言;钱学森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古文阅读1.C2.(1)离开(2)睡醒3.我从杨时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他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
这样的成语故事还有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
1.古诗三首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童孙未解供.( gōng gòng)耕织。
2.彩丝穿取当银征.( zhēn zhēng)。
3.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pí)。
二、辨字组词。
耘()昼()晓()运()尺()绕()三、生字辨析。
1.“昼”字读,共画,反义词为。
2.“耘”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3.“桑”是结构,音节是。
4.“晓”的部首是,共画。
四、选择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正确解释。
(填序号)1.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傍晚②靠近③旁边2.稚.子.金盆脱晓冰。
()①皇帝最小的儿子②幼稚的孩子③幼小的孩子3.短笛无腔.信口吹①曲调②口腔③腔调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对的画“√”,错的画“×”)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题目的意思是指四个时候田园里的事。
()2.《稚子弄冰》一诗中的“玻璃”是指一种天然玉石。
()3.《村晚》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
()六、先解释加点词语,再说说诗句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绩麻:各当家:诗句意思: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归去:信口:诗句意思:七、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根据意思写出诗句)2.东南水乡,人们正忙着插秧播种,连小孩儿都在忙着学种瓜。
“”说得真没错!3.《稚子弄冰》一诗中,描写儿童在冬天嬉戏的诗句是:。
八、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
,也傍桑阴学种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3.诗中一、二两句描绘了,以白描的手法写出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
4.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九、挑战课外阅读。
池上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
不解②藏踪迹③,浮萍④一道开。
【注释】①小艇:用竹篙撑,使小船行进。
②解:明白,懂得。
③踪迹:走过后下的痕迹。
①浮萍:一种浮游在水面的植物。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不解藏.( cáng zàng)踪迹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偷采.白莲回。
( )A.摘,取B.开采(2)浮萍一道开.。
( )A.把整体的东西分开B.扩大,发展3.这首诗表现出作者( )。
A.对小孩子偷采白莲行为的谴责。
B.对小孩天真童趣的喜爱。
参考答案一、1. gòng 2. zhēng 3.bēi二、耕耘运气昼夜尺寸晓得围绕三、1.zhòu 9 夜2.Y yún3.上下sāng4.日10四、1.② 2.③ 3.①五、1.× 2.√ 3.×六、1. 把麻搓成线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白天在田里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2.回去随口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者不成调的乐曲。
七、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征。
八、1.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2.宋范成大3.农村见闻春耕忙碌景象4.流露出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九、1. cáng 2.(1)A (2)A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