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广东高考作文《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以科学与自然为中心,展示了自然之美和科学的不可分割性,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此文具有广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和优美的语言,优秀得令人赞叹。
文章开篇即以“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作为题目,巧妙地将科学与自然联系在一起。
接着,文章列举了自然界的一系列美景:古老的山脉、汹涌的江河、繁茂的森林、宁静的湖泊等等。
通过描述这些美景,作者深入感受到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
同时,作者也指出了自然界中存在的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进一步提醒人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文章的亮点之一在于对科学的赞美和解释。
作者认为科学是一种“宏通”的力量,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通过科学,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发现自然的奥秘,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而科学的进步,又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保护环境,建设美好的家园。
因此,科学与自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此外,文章还着重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与自然息息相关,相互依存。
我们需要在自然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与之和谐相处。
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环境保护,都需要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共存,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与进步。
文章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用“触摸拨动宏通的科学之络,领略撷取微感的自然之美,使人们在心灵上得到了一次永生难忘的艺术盛宴。
”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的主旨,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科学的深情厚意。
综上所述,广东高考作文《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通过对科学与自然的赞美、描述和思考,展现了自然界的美景和科学的力量。
文章结构紧凑,观点鲜明,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也引发了人们对科学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呼唤人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创造美好未来。
广东省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广东省高考作文真题解析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下面是的广阔高考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翻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今年的试题整体上呈现“承前启后”的味道。
作文更是如此。
“承前”主要表现在仍然是新材料作文,内容是在信息时代下如何认知自然与人的关系,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中去阐释“近”和“远”。
思辨性一直是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的一个突出的特征。
xx年的“胶片与数码时代”,xx年的“富翁捐款”,xx年的“生活的时代”都是有不同认知的材料可供考生多方位去思考,凡事一个角度切入而又能比拟理性思辨的作文都会有高分,从这点看xx年的“感知自然”具有承前的味道。
在立意上可以写“在信息时代中人如何更好的认识自然”“感性与理性中的自然美”“远与近的自然风景”等,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对自然感悟来表达对人与自然相处的思考。
“承前”是相同点,如果说到“启后”就是今年广东高作文与往年的不同点,就是思想更加的深邃,内容更加阔远,因为“人与自然”的命题毕竟涵盖的立意范围和需要学生思考的深度都较之以往要难,其中的“近”“远”是一个具有哲学意味的概念,估计学生多数只会从材料中就地议论,难以深刻。
但从这点看今年广东的语文作文更表达了过度性,比拟前两年的新材料作文话题的详细性和现实性,今年的作文显然抽象了不少,其中“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这里对“近”“远”的理解是作文能否深刻的关键。
广东省高考语文 作文评分细则及标杆作文14篇带点评(含答案)

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评分细那么及标杆作文14篇带点评〔含答案〕广东省2022高考语文作文评分细那么及标杆作文14篇带点评【评分标准和评分细那么】〔一〕符合题意判断评卷员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要看“一个中心,两个根本点。
〞“一个中心〞,指的是“照片/科技〞,这是一个核心概念;两个根本点,一是“人的记忆/情感〞,二是“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如果从“内容〞的角度立意,“一个中心点〞,主要是指“照片〞,如果从“含意〞的角度立意,“一个中心〞主要是指“科技〞,也可以是指其他相似事物,如书信和簟子邮件。
但是谈科技和其他相似事物,都要从照片谈起,谈照片是一种科技,或照片与某种事物类似:它的技术进步影响人的情感。
1、符合题意: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感〞或“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都符合题意。
考生在写作中用与材料内容具有类比关联的论据或事例来展开写作,也是符合题意的。
如围绕“书信和电子邮件〔快与慢〕〞或“纸本阅读和网络阅读〔少于多、慢与快〕〞来谈“人的记忆/情感〞或“人的生活方式/态度〞,就是具有材料内容的同类比照性。
要注意的是:仅仅指出“书信和电子邮件〞和“黑白胶片的数码技术〞相类似还不行,还要阐述“书信和电子邮件〞与人的情感传达方式的关系或谈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2、根本符合题意:如果只是开头、结果或文中其它局部提一下“照片/科技〞,主体局部与“照片/科技〞无关;或者仅仅谈“照片/科技〞,没有联系到两个根本点之一,属于根本符合题意,内容在三等给分。
3、偏离题意:离开“照片/科技〞仅谈“人的记忆/情感〞或“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都属于偏离题意。
许多考生抓住了材料中的两句话来写:“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值得珍惜的‘点滴’可能被稀释〞,但如果不联系“照片/科技〞,那么为偏离题意。
考生在写作这虽然引用了材料,但是另外引出其他一些不具有材料内涵的其他事物概念进行比拟,视为偏离题意。
新高考Ⅰ卷(广东)--2022届高考作文深度点评与写作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点评2022广东高考作文2022年全国普通高考语文新高考1卷,从整体看,命题材料贴近学生实际,着眼新时代社会发展全局,注重语文核心素养考察,体现出了稳定性、基础性、开放性、专业性的特征,其中作文试题的考核要求是从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的社会体制意义出发,结合材料,表达考生的感悟和思考。
命题立意明确,逻辑清晰,论证要求较高,具有思辨性,考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展开想象,紧密结合材料要求,表达对“本手、妙手、俗手”三者逻辑关系的思考,思考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努力夯实基础,追求卓越,可以结合个人社会发展实际,表达人生理想愿望,在基础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理解中,表达对卓越人生的追求。
命题关注青少年成长,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作文材料新颖,思想内涵深刻,启示意义丰富,能够从生活实际、人生感悟、理想信念、家国天下的多维度考核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综合体现了新高考情境任务下的材料作文考核要求,稳中有变,教你写2022广东高考作文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作文题,以三个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今年的高考作文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材料新颖,以围棋入题让人耳目一新;二是蕴含了新高考一脉相承的辨证关系主题,这个题目实质是谈基础和创新的关系。
2020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2020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广东卷作文解析】
今年广东的高考作文是漫画作文,漫画作文要仔细看图,找好立意。
(1)漫画观察顺序。
拿到题目,不少同学会在观察顺序上感到迷惑,从上到下看,还是从左到右呢?仔细观察漫画,右下角有序号提示,所以应该是从上到下看。
(2)观察漫画内容,是关于考不同分数的奖励和惩罚。
第一个小孩受到夸奖从100分跌落到98分,从奖励变成了惩罚,孩子从开心变成了不开心;第二个小孩从55分提升61分,从惩罚变成了奖励,孩子从不开心变成了开心。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共9篇)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共9篇)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一): 202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及优秀范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202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及优秀范文\x0d \x0d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x0d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x0d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x0d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x0d 一家优雅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x0d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x0d 要求:\x0d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x0d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x0d 3、不少于800字\x0d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篇作文我的思路就是续写这个故事,最后写三个家庭都过上了很好的生活,就是不知道怎么确定题目和中心思想,大家给点儿意见哈,谢谢.题目:三个家庭的故事.中心:第一家:最后钱用完后继续穷.第二家:用富翁给的钱做起了小生意最后发家致富把钱还给了富翁笫三家:通过自已的一番打拼终于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富翁离题了,材料讲的是现状科技高速发展的时候,人们对照片不再珍视,但重点是照片是美好回忆,是记忆,是当时的心情,在碎片化阅读的现在,情感被稀释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六): 我的广东高考作文立意对吗我在拿到语文试卷就在审作文题,之后前面一个半钟完成,花一个钟写作文,题目是《不同的时代,一样的精彩》,我写立意是在任何时代都要热爱生活,重点不在时代而在热爱生活,还说汤因之所以选择…是因为热爱生活,涵娜想在未来生活是因为不够热爱自己的生活,即使在未来也不见得快乐,我写的是活在当下三个分论点 1活在当下审视过去 2活在当下践行此时 3活在当下推测未来~~~~~ 你的立意也不错吧,不会离题的~~~~~~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七): 2023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生活时代的材料作文[2023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生活时代的材料作文]\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2023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23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23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生活时代的材料作文.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高考作文《2023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生活时代的材料作文》.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根据南方日报微博提供)南方日报微博公布2023广东的高考作文题2023高考作文——广东卷〔2023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生活时代的材料作文〕【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八): 高考满分作文(转载)轻轻地握着你的手,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
广东卷高考作文题解读点评_高中作文

广东卷高考作文题解读点评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
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点评:作文命题较为平易,作文命题的性质像一个缺省话题的话题作文。
此题可以引发考生乃至整个社会对“常识”的反思,既涉及了道德,也涉及了文化,还有自然科学等。
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有话可说。
也就是说,命题者只提供了一个话题范围,学生只要在话题范围内作文便是符合题意。
和去年“不要轻易说‘不’”这一作文题相较,广东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审题难度显然有所降低。
只要抓住“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看法”这个关键信息,就能够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来。
“常识”即普通知识。
“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
“普通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亦即“经验知识”。
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
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
作文审题要抓住“常识”普通性一面,写出对“普通知识”看法即可。
1 / 1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广东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广东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广东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广东新高考总分750分满分。
考生总成绩由夏季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广东每年的高考难度有所不同。
以下是广东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到,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专家解析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今年的试题整体上呈现“承前启后”的味道。
作文更是如此。
“承前”主要表现在仍然是新材料作文,内容是在信息时代下如何认知自然与人的关系,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中去阐释?“近”和“远”。
思辨性一直是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的一个突出的特征。
2014年的“胶片与数码时代”,2013年的“富翁捐款”,2012年的“生活的时代”都是有不同认知的材料可供考生多方位去思考,凡事一个角度切入而又能比较理性思辨的作文都会有高分,从这点看2015年的“感知自然”具有承前的味道。
在立意上可以写“在信息时代中人如何更好的认识自然”“感性与
理性中的自然美”“远与近的自然风景”等,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对自然感悟来表达对人与自然相处的思考。
“承前”是相同点,如果说到“启后”就是今年广东高作文与往年的不同点,就是思想更加的深邃,内容更加阔远,因为“人与自然”的命题毕竟涵盖的立意范围和需要学生思考的深度都较之以往要难,其中的“近”“远”是一个具有哲学意味的概念,估计学生多数只会从材料中就地议论,难以深刻。
但从这点看今年广东的语文作文更体现了过度性,比较前两年的新材料作文话题的具体性和现实性,今年的作文显然抽象了不少,其中“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这里对“近”“远”的理解是作文能否深刻的关键。
由于信息化社会中发达的资讯,人们对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便捷的信息交流获得,这各途径就是“近”,然而也由于过多的依赖便捷信息的途径又会缺少了切身的感受,对大自然感知的“远”与“近”不是对与错、好与坏,只是不同的途径而已。
其实,这则新材料作文要写的内容在粤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感悟自然”中可以有所联系,学生应该不太陌生。
而所有语文课本中几乎都有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和文段,对自然的感悟不仅存在于课本中,在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对大自然的认识、保护、利用以及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要关心的。
“文章合为时而着”,高考作文从来都是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实现着对现实社会的关怀,这也是高考作文承载的责任和使命。
需要指出的是,在立意和构思中要始终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来写,有几个关键词要抓住:大自然、感知、近与远。
如果只谈如何保护自然或赞美大自然的美,而忽略了对“近与远”的思考,那么立意和构思就显得会有偏差甚至离题。
心感自然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确,大自然的景物总是灵动而又变化莫测,正如远处忽明忽暗的天空,又如近处婆娑多姿的木叶,令人琢磨不透,浮想联翩。
我们每天都与大自然共处,似近而又无知其真面目,也许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可当每次在电视中随着镜头一览无数的盛景,更了解它的历史和知识,又觉它非远,是大自然与我们捉迷藏吗还是我们的心本身就没有走进过它的怀抱!
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走进云台花园,偶遇晴雨交错,云卷云舒,伴着多变的天气,徜徉在自然的怀抱中,其实这里的的景致已非天成,忽然倾盆的大雨使我躲进知识花卉的海洋,我第一次知道兰花有上万品种,对称的花瓣呈现多彩的斑斓,这“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兰是中国的原产,仿佛回到2千多年前的深谷幽兰,兰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正与君子的人格相像,无怪乎怀才不遇的孔子见隐谷中兰愿与之为伍。
记得梭罗《瓦尔登湖》吗那里的湖水树影倒影,清香四溢,读着你都能感知到这遥远“绿色的圣经”的魅力,你能都能感到与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的甜蜜和受惠。
只带一把斧子就能在深林里生活多年,这是怎样的深思熟虑和对自然的敬畏,黎明傍晚、阳光雨
丝,还有那清澈如许的湖水,梭罗正是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和观察,在宁静中思索着生命的本质。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志在四方的徐霞从年轻时候起,用大半生游历了半个中国,客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出生入死,最终完成一本真正的感悟自然宏伟巨作——《徐霞客游记》。
他仗剑远游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
大自然一直在赐予人类灵感与启示,当我们身临其境时,境中每一种生活都是精神的更新。
还记得春天在仙湖植物园中的泛舟荡漾,夏初在洪湖苑里观赏荷花的绽放,三秋漫步海陵岛碧波万顷的大角弯令人陶醉。
近于自然,然后顿悟自然。
正是有了大自然的无私恩赐,老子才提出“道法自然”,进而悟出“无为而治”的治世思想;也正是被初春的景致召唤,诗人谢灵运靠近了自然凭窗而坐,于是有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更是有了大自然的无私恩赐,铸就有了唐人山水田园诗的辉煌。
蓦然回首,芳草萋萋春已逝,阴阴夏木正当时。
大自然的美永远追随着你的身边,即使,鸿波汹涌,荷残叶落,她从来没有走远,就在我们的身临其境中,也在我们的网络书本之间,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海棠依旧吗那是逝去的青春年华;月明星稀呢那是30多万公里漫漫追求。
感知自然,近思远虑,自然就会与我们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