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57套)

合集下载

2021届重庆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重庆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重庆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意陶文瑜1936年冬。

小学教员许先生放了课往家去。

傍晚,天渐渐黑了,只是周围还能看得见。

风的声音也听得见,风起来时,黄叶在空中翻转。

许先生抬起头看时,一片叶子贴在窗上了,仿佛是开在玻璃上的窗花。

倒是蛮好看的,许先生这样想的时候,就忍不住回头再看了一眼。

回来啦,许先生。

许先生家巷口有个烘山芋摊子,摊主见到许先生时,不很留心地招呼一声。

许先生就点一点头,算是意思到了。

许先生到巷口时,刚好看见自己屋子的窗子合拢来,许先生似乎听见了“吱咯”的响声。

许太太读过教会学堂,是很端庄的样子。

许太太姓林,和许先生是同乡,只不过出来好些年,现在他们的身上,已经辨别不出家乡的痕迹了。

今天下楼来坐了好几趟,是催房租呢。

许太太盛来一碗饭。

许先生想起,米又涨了。

青菜咸了。

许先生说。

是吗?……有时候我想,不如回家去算了,有什么呀,你还是去学堂教课,至少我们不用交房钱了。

我是不回去的。

许先生立起身来,见着床上的被子还没叠。

被子是拿到窗沿晒的,才收进来不久。

许先生再抬高眼光,就碰到了从前的自己。

脖子上挂着的围巾和长衫翩翩然在轻风里,清瘦的脸庞,双眼炯炯有神采。

门窗都关得好好的。

却依旧有冷风“嘶嘶”地来来回回,许先生拢拢被窝,身体靠着些许太太,许太太就将背着的身体翻过来。

你跟我受屈了。

许先生抚一抚她的头发。

什么呀。

许太太不让他再说了。

校长说可能要我任督导,做了督导,自是会涨些薪水的。

会的,会好起来的。

夜深下去了,这时候敷在床前的一团月光,像是温顺的老猫。

上课铃一落定,许先生就已经安分地立在讲桌前了。

许先生是很本分的老师,同学也乐意听他授课。

校长推门进来。

许先生,你来一下。

资本家开了好几个厂,还办了这个学校。

资本家的外甥斯斯文文的,资本家就让他来做校长了。

资本家赚了钱再要办厂,是和美国人联合办的。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原文】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从未停歇。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幸福观有着丰富的内涵。

古人认为,幸福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

本文将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一、物质幸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幸福主要体现在对财富、家庭和健康的追求。

古人认为,财富是幸福的基础,但并非唯一的幸福来源。

只有通过勤奋工作、积累财富,才能为家庭提供物质保障,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此外,古人还强调家庭和睦、子孙满堂是幸福的重要体现。

正如《诗经》中所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这表明古人认为,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古人还注重身体健康,认为健康是幸福的基石。

因此,追求健康长寿也是古人幸福观的重要内容。

二、精神幸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幸福比物质幸福更为重要。

古人认为,精神幸福是指内心世界的充实和平静。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精神幸福:1.修身养性:古人认为,修身养性是达到精神幸福的关键。

通过学习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修身养性,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内心的平静。

2.知足常乐:古人认为,知足常乐是精神幸福的重要体现。

一个人只要能珍惜现有的幸福,不贪婪、不羡慕,就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3.志存高远:古人认为,志存高远是精神幸福的动力。

一个人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奋斗,才能在精神上获得满足。

4.仁爱之心:古人认为,仁爱之心是精神幸福的基石。

只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才能在精神上获得满足。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强调物质与精神并重。

在追求物质幸福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幸福,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认为,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

B. 古人认为,财富是幸福的基础,但并非唯一的幸福来源。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历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使。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二月,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苏轼被召还朝。

宋绍圣元年(1094年),新党上台,苏轼又被远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北还,次年七月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乙】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历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使。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被召回朝,任中书舍人。

宋绍圣元年(1094年),新党上台,苏轼又被贬谪惠州、儋州。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北还,次年七月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统编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广阔的田野上,一片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

麦田里,农民们辛勤劳作,播种希望,收获幸福。

这不仅仅是一种劳作,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麦子的生命历程,就像一首优美的田园诗。

它从播种、发芽、拔节、孕穗,到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尤其是在麦田里,那一片片翠绿的麦苗,像无数的小手,在阳光的照耀下,欢快地挥舞着。

②麦田,是农民的“粮仓”,是农村的“绿海”。

在这里,农民们撒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丰收的季节。

每当春天来临,农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翻耕土地,播种麦种,为麦子提供肥沃的土壤。

夏天,麦苗破土而出,一片生机盎然。

秋天,麦子成熟,金黄一片,预示着丰收的喜悦。

③然而,麦田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丰收的季节,更体现在农民们的辛勤劳作中。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自己的双手,浇灌着麦田。

在麦田里,他们弯腰、挥汗,把汗水洒在了土地上。

正是这份辛勤的付出,让麦田充满了生命力。

④麦田,是我国农耕文化的象征。

它见证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承载着农民们的希望和梦想。

从古至今,麦田一直是农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古代,麦子被誉为“五谷之王”,象征着丰收和吉祥。

如今,麦田仍然是我国农村的“绿色宝藏”,承载着农民们的希望。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麦子的生命历程就像一首优美的田园诗。

B. 麦田是我国农耕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农民们的希望和梦想。

C. 文章主要描述了麦田的美丽和农民的辛勤劳作。

D. 文章认为麦田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丰收的季节,更体现在农民们的辛勤劳作中。

2.下列关于文章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通过描写麦田的美丽,引出文章的主题。

B. 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从麦子的生命历程和麦田的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2021年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

《2017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8000万。

外卖不仅占领了写字楼、办公楼和格子间,接下来还要占领火车。

在“铁路12306”app上,提前一小时预订高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

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毫无疑问,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

历朝历代的“大V”里面,“吃货”一点不罕见。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伊尹则列举了美食的苛刻标准,即“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在传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和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

寻常百姓至少要做到孔子说的“食不言,寝不语”,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主客、长幼等有序落座。

皇室就更讲究了,清朝标准御膳有120道菜,分为主食、点心、果品等。

吃个饭还这么累,白领们玩不起也玩不转这烦琐的美食套路。

外卖,把“如何吃”的繁文缛节全部去掉,直接回归到“吃什么”的本质。

从品类来说,外卖的口味相当丰富,不输堂食。

其实,有自信的店,才会用外卖宴客。

外卖解放了厨房,解救了主妇。

中国女性多年未变的标准,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做饭这件事,成了家庭主妇们强制性的角色使命,也不管主妇们是不是真爱弹奏“锅碗瓢盆交响乐”。

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不是更好吗?再说,从职场来看,女性的压力丝毫不比男性小。

晚上加完班回家,与其花一小时做饭、半小时洗碗,倒不如一键点个外卖,半小时内送上门,省事省力省时。

外卖还拯救了单身一族。

早在2015年,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就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人口的总和,超过了2亿,约占总人口的14%。

2021年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霞光灿烂的早晨陈忠实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

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

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

他昨晚睡在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

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

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入睡……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

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

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就好了。

可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

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

十九年来,他睡在塬坡上的这间饲养棚里。

无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

牛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

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

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

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

他拉开门栓,一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寒颤。

从村庄通到塬坡上来的小路上,有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拽着。

那是杨云山嘛!狗东西,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粪上坡了。

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

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有开口。

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么?回,赶紧回去。

2021年安徽合肥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安徽合肥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安徽合肥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昏【英】萨奇诺曼·戈兹比坐在海德公园一张椅子上,附近就是热闹喧嚣的游乐场。

三月初的傍晚,大约六点半钟。

暮色苍茫,昏暗中还混杂着一抹微弱的月光和一排排朦胧的灯光。

马路显得很空旷,但许多来回走动的或坐在椅子上的人影仍依稀可辨。

这种景色很合戈兹比的心境,在他看来,黄昏是特为失意者安排的时光,因为在这时,他们那褴褛的衣衫,佝偻的身躯和那沮丧的表情才不引人注目。

他旁边坐的是一位傲气十足的老先生,这种傲气,或许是一个无能为力再傲视任何人或任何物的人的自尊心的最后一点标志吧。

当老人起身要走时,戈兹比设想他是要走回某个简陋的公寓,甚至连每周的房租都付不起。

空位差不多立刻就被一个衣着考究的年轻人占据了,这个年轻人的穿着倒很讲究,他的面部表情已表明他时运不佳。

他猛地坐下来,同时悒悒不乐地唉叹了一声。

“您的心情不大好吧?”年轻人转过头来,一副坦率的表情,戈兹比觉得自己该格外当心才是。

“你要是遇到了我这样的困难,心情也不会好的。

”他说,“我干了一件最愚蠢的事。

”“是吗?”戈兹比若无其事地说。

“我是今天下午到达这里的,原打算住在巴塔哥尼亚旅馆,”年轻人接着说下去,“我到了那里才发现旅馆已于几星期前拆毁了,原地盖起了一家新的电影院。

出租汽车司机说不远处还有一家旅馆,我就住进去了。

我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上写明了我的住址,然后我上街去买香皂——我用不惯旅馆的香皂。

后来我闲溜了一会儿,喝了点酒,还逛了几家商店。

想回旅馆时,才发现自己把旅馆的名字给忘了,连在哪条街上都不知道了。

这对于一个在伦敦没亲没故的人,岂不是一件难办的事?我家里最快也得明天才能收到我的信;现在还不能向家里问地址。

我身上又没带那么多钱,由旅馆出来时我只拿了一先令①,买了一块香皂,喝了一顿酒,现在兜里只剩下两便士了,还不知道今晚在哪里过夜呢。

2020年成都市五十七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成都市五十七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成都市五十七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先生说过,他的小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说过的缘由,但绝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所谓“改造”“生发”就是演义。

一般小说的“缘由”在现实生活中;而历史演义小说所采取的“一端”会直接来源于历史载籍,受到的制约不免要多一点。

历史演义小说总要兼顾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两方面,不断寻找最佳平衡点。

《三国演义》就是这种努力的典型。

凡演义总是虚实相生,以虚带实。

关于《三国演义》书中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权威分析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所谓的“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其实这一估计与原书实际严重不合,乃是历史学家的一偏之见——史家对“实”部分的价值很敏感很重视,认为这些作品史学意义不够,而对“虚”的成分较为忽略。

《三国演义》以情节丰富生动取胜,其中好看的故事几乎都是书中虚构的部分。

例如从开头到第七回大抵按史料叙述了汉末黄巾起义之后的纷争,这些纷争头绪纷繁,故事碎乱,作为后续内容的背景铺垫,就小说而言并不怎么好看;当然这也没有办法,此后故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不得不先作番介绍。

直到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才有了比较具体的情节和好玩的故事。

《三国志·董卓传》和《后汉书·董卓列传》比较详细地写到这一事件,但都没说起王允安排美女间谍实施“连环计”,所谓貂蝉其人,史书中更没提到。

《三国演义》的作者对于史料的取舍和生发,有着很强的主体性。

以关羽而言,有史料说当他随刘备与曹操联攻吕布时,听说投降过来的秦宜禄之妻甚美,打算娶过来。

他将这一非分之想向曹操报告,得到批准,但后来曹操却自己拿过去了。

这个小插曲一般来说是写小说的上好材料,但《三国演义》完全未提。

罗贯中要把关羽塑造成高大完美的英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说明:1、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使用黑色水笔将答案工整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在试卷上直接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

然而,如何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必须引起重视。

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因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是建立在对其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和判断又与其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分不开。

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

在中国,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也在高速推进。

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或许是上百年间才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

我们在看到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也看到了当今社会弥漫着的浮躁和过于功利之风。

对于价值高低的判断,很多人使用了评价商品的方式来进行,比如价格、人气的高低。

所以,我们才看到有人要把文化遗产产业化、把孔子产业化等种种新奇的提法。

然而,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对文化遗产价值进行判断,显然是错误的,甚至是可怕的。

文化遗产不仅记录着我们的过去,而且存在于今天人的生活中,它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参考。

文化遗产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应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

所以,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更重视遗产与人之间的血脉关系,关注他们之间的真实状态。

保护文化遗产,不仅要注重对其整体环境和原有历史风貌的保护,更要注意保护贯穿于其中的历史文脉和珍贵的人文元素。

这种价值的重要性怎能仅用商业价值来衡量?这或许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

合理把握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保护还是利用,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度。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往往容易走极端,考虑眼前多,对于长远想得少。

今天,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其自身的讨论范围。

实际上,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逾越。

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发生变化。

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并且希望其只处于某个历史时期的断面,与其相关的一切都一成不变,那么这种保护是不现实的。

因为它忽视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忽略了社会是发展的这样一个事实,特别是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

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

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都要产业化,都要能够产生出经济价值,这是需要商榷的。

这些年,由于某些文化遗产的特质,像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一个对文化遗产的误区,似乎文化遗产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益或者说是体现它的最大价值。

文化遗产虽然可能会带来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非商品。

类似“将世界遗产产业化”的提法是绝对错误的! 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

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使开发者只注重遗产之中的经济价值,对于文化遗产背后的那些产生不了商业价值的文化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分离,使文化遗产中蕴藏诸如信仰、风俗、艺术等文化内涵最终弱化乃至消失。

所以,无论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还是在文化遗产的利用上,都不要走极端化。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尽量少受人为的干扰。

(节选自《光明日报》)1.关于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关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希望其不会变化,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

B.文化遗产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价值,但是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不是商品。

C.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如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就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保护文化遗产,要正确认知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用价格和人气等评价商品的方式来判断文化遗产的价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

B.文化遗产关系到人的生活,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所以保护文化遗产也要关注遗产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状态。

C.对文化遗产要保护其整体环境、历史风貌、历史文脉和人文元素等,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或许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

D.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不能统一,使文化遗产中蕴藏的一些文化内涵最终弱化或消失。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遗产记录着过去,并存在于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它能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保护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其环境和面貌,更要保护其历史文脉和人文元素。

B.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关于如何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

C.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判断,进而决定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

D.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使之与时代共同发展,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质厚少缘饰。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

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

既长,将为取,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

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酺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

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

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

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

《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

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秩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

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

岁饥,日或不爨。

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

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

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

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

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识锦绣,未尝求足、苟辞、佚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元德秀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秀自乳之乳:哺乳,喂奶。

B.即有累,吾当坐坐:由……获罪。

C.是时颇言且第胜负第:科第。

D.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辇:用车子载。

5.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元德秀淡泊名利的一组是()(3分)①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②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③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④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

⑤秩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⑥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德秀对母亲十分孝顺。

考进士时,不忍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去京城入试。

母亲去世,服丧期间,他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

B.元德秀年轻时未趁父母健在时娶妻,母亲去世后,不肯结婚,侄子幼年丧亲无以抚养,元德秀亲自抚养他。

后来侄子年龄大了,他又准备为他娶妻,但因家里贫穷,不得已求任鲁山县令。

C.元德秀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为官清廉,性情淡泊,喜好饮酒,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华,能够弹琴、写歌、作赋。

D.元德秀去世后没有留下像样的遗产,族弟元结对他十分尊崇,认为他不求富足,不苟言辞,不贪女色,是一个真正戒除了荒淫贪佞的人。

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5分)译文:(2)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8—9题。

乙亥岁除渔梁村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年)十月,秦桧去世,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

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8.这首诗的颈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赏析。

(5分)9.本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1)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2)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3)其间旦暮闻何物?。

(白居易《琵琶行》)(4)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最佳配偶[美]斯蒂芬·麦克勒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

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究。

他手里在搬弄着一沓纸,就像在搬弄着一沓煎饼。

“我相信,你一定会对她十分满意。

”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从符合推选条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

我们按种族、宗教、人种、生活地区,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分类……”“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忽地打开。

本来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