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盐检查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砷盐检查-古蔡法

砷盐检查-古蔡法

砷盐检查——古蔡法一、简述1、用途: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2、原理: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二、仪器与器具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B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外径8.0mm,内径6.0mm),全长约180mm;D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部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C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C的外径相适应,将导气管C的顶端套入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相吻合,黏合固定;E为中央具有圆孔(孔径6.0mm)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D紧密吻合。

按药典规定:有机玻璃旋塞D和E的孔径应与导气管C内径一致,以免生成的色斑直径不同,影响比色的准确度;B磨口塞,C管顶端与D、E有机玻璃旋塞塞盖间应紧密吻合,以防砷化氢泄漏。

三、试药与试液标准砷溶液、溴化汞试纸、醋酸铅棉花、碘化钾试液、酸性氯化亚锡试液、锌粒、盐酸1、标准砷溶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稀硫酸适量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µg的As)。

2、溴化汞试纸:乙醇制溴化汞试液按药典规定,应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取质地较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条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中,1小时后取出,在暗处干燥,即得。

本试纸宜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保存。

3、醋酸铅棉花取脱脂棉,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液中,湿透后,沥去过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贮于磨口塞玻璃瓶中备用。

4、碘化钾试液:按药典规定,应临用新制。

砷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砷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原辅料、成品职责:检验室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正文:1.原理1.1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1.2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

2.仪器与用具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Ⅷ J项下的图1和图2——第一法(古蔡氏法):玻璃旋塞D和E的孔径应与导气管C内径一致,以免生成的色斑直径不同,影响比色的准确度;B磨口塞,C管顶端与D、E玻璃塞塞盖间应紧密吻合,以防砷化氢泄漏。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B磨口塞应密闭,以防砷化氢泄漏;与标准磨口塞B相连的导气管C一端长度应不低于80mm,另一端长度应不低于180mm,尖端内径不可超过1mm,以保证产生的砷化氢吸收完全;D管的标准管与样品管要一致,管内径,色泽,刻线要相同。

3.试液和试药的准备3.1盐酸3.2碘化钾试液——取碘化钾16.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3.3酸性氯化亚锡试液——取氯化亚锡20g,加盐酸使溶解成50ml,滤过,即得。

3.4醋酸铅棉花——取脱脂棉1.0g ,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液12ml中,湿透后,挤压除去过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100 o C以下干燥后,贮于玻璃塞瓶中备用。

3.5溴化汞试纸——取滤纸条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中,1小时后取出,在暗处干燥,即得。

3.6 锌粒——锌粒应为无砷,以能通过一号筛的细粒为宜。

3.7标准砷溶液——称取三氧化二砷0.132g ,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

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

目的:制订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明确其检查法的操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范围:砷盐检查法的操作。

责任:质检室主任、化验员。

内容:1简述1.1砷盐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J)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 S计)的限量检查。

1.2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的限量,又可以作砷盐的含量测定;两法并列,应根据《中国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选用。

1.3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1.4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

2仪器与用具见下图。

图1 第一法仪器装置 图2 第二法仪器装置(古蔡氏法)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第一法仪器装置说明:A 为100ml 标准磨口锥形瓶;B 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 (外径8.0mm ,内径6mm ),全长约180mm ;D 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部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C 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C 的外径相适应,将导气管C 的顶端套入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相吻合,黏合固定;E 为中央具有圆孔(孔径6.0mm )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D 紧密吻合。

第二法仪器装置说明:A 为100ml 标准磨口锥形瓶;B 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 (一端外径为8mm ,内径为6mm ;另一端长为180mm ,外径为4mm ,内径为1.6mm ,尖端内径为1mm )。

通则0822砷盐检查法

通则0822砷盐检查法

0822砷盐检查法标准砷溶液的制备称取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的As)。

第一法(古蔡氏法)仪器装置如图1。

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B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外径8.0mm,内径6.0mm),全长约180mm;D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部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C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C的外径相适应,将导气管C的顶端套入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适相吻合。

粘合固定,E为中央具有圆孔(孔径6.0mm)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D紧密吻合。

图1 第一法仪器装置测试时,于导气管C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60~80mm),再于旋塞D的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盖E并旋紧,即得。

标准砷斑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 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C密塞于A瓶上,并将A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纸试,即得。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斑。

检查法取照各药品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置A瓶中,照标准砷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

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仪器装置如图2。

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B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一端的外径为8mm,内径为6mm;另一端长180mm,外径4mm,内径1.6mm,尖端内径为1mm)。

砷盐检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砷盐检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砷盐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验结果正确计算)的限量检查范围: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1.简述1.1 砷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

1.2 砷盐检查法中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

1.3 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2.仪器与用具2.1 古蔡氏法按药典规定,磨口塞与导气管下端,旋塞与塞盖之间均应紧密吻合,以防砷化氢泄漏。

3.试药与试液3.1标准砷溶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 量瓶中,加20% 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 相当于1μg的As)。

3.2 碘化钾试液:取碘化钾16.5g,加水使其溶解成100ml,即得。

应临用新配.3.3 酸性氯化亚锡试液:取氯化亚锡20g,加盐酸使溶解成50ml,滤过即得。

本液配成后限用期为3个月,逾期不予使用。

3.4 乙醇制溴化汞试液:取溴化汞2.5g,加乙醇50ml,微热使溶解,即得。

本液应置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3.5溴化汞试纸:取质地较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条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中, 1小时后取出,在暗处干燥,即得。

本试纸宜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保存。

3.6锌粒:以能通过1号筛的细粒无砷为宜,如使用锌粒较大时,用量酌情增加,反应时间亦应延长为1小时。

3.7醋酸铅棉花:取脱脂棉1.0g,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液12ml中,湿透后,沥去过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贮于磨口玻璃瓶中备用。

4.操作方法4.1古蔡氏法4.1.1标准砷斑的制备4.1.1.1装置的准备取醋酸铅棉花适量(60-100mg)撕成疏松状,每次少量,用细玻璃棒均匀地装入导气管中,松紧要适度,装管高度为60-80mm。

砷盐检查标准程序

砷盐检查标准程序

砷盐检查标准程序1.目的:建立砷盐检查标准程序,指导砷盐的检查。

2.范围:适用于物料中砷盐的检查。

3.职责:质量部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4.1仪器装置(如图)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B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外径8.0mm,内径6.0mm),全长约180mm;D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部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C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C的外径相适应,将导气管C的顶端套入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适相吻合,粘合固定;E为中央具有圆孔(孔径6.0mm)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D紧密吻合。

测试时,于导气管C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60~80mm),再于旋塞D的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盖E并旋紧,即得。

4.2试药与试液4.2.1标准砷溶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的As)。

4.2.2碘化钾试液:取碘化钾16.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4.2.3酸性氯化亚锡试液:取氯化亚锡20g,加盐酸使溶解成50ml,滤过,即得。

本液配成后3个月即不适用。

4.2.4乙醇制溴化汞试液:取溴化汞2.5g,加乙醇50ml,微热使溶解,即得。

本液应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4.2.5溴化汞试纸:取质地较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条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中,1小时后取出,在暗处干燥,即得。

本试纸宜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保存。

4.2.6锌粒:以能通过1号筛的细粒无砷锌为宜,如使用锌粒较大时,用量酌情增加,反应时间亦应延长为1小时。

砷盐检查法标准操作程序

砷盐检查法标准操作程序

砷盐检查法标准操作程序1.目的:建立砷盐检查法标准操作程序,使砷盐检查法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范围:适用于砷盐检查。

3.职责:质量管理部QC负责本规程的实施;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负责本规程实施情况的监督。

4.规程4.1 原理: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4.2仪器与设备:电子天平(感量:0.0001g)、1000ml量瓶、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导气管、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中央有圆孔的有机玻璃塞盖、水浴箱。

4.3 试液与试剂:三氧化二砷、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典化钾试液、酸性氯化亚锡试液、锌粒、醋酸铅棉花、溴化汞试纸。

4.4 操作方法4.4.1标准砷溶液的制备:称取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

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µl的AS4.4.2 标准砷斑的制备(古蔡氏法,装置图参考《中国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P42)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 ml,置100 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加盐酸5 ml与水21 ml,再加典化钾试液5 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连有顶端平面装有一片溴化汞试纸的旋塞装在管内并有60㎎醋酸铅棉花的导气管密塞于磨口锥形瓶上,并将磨口锥形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斑。

4.4.3 检查法:取按各药品项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置磨口锥形瓶中,照标准砷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

砷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砷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砷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砷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2.范围砷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3.依据《中国药典》第二部4.职责质量检验负责人及化验室人员、QA监查员5.内容1 简述1.1 砷盐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J)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

1.2 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用作砷盐的含量测定;两法并列,应根据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选用。

1.3 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1.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

2 仪器与用具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J项下的图1和图2。

2.1 第一法(古蔡氏法)按药典规定:有机玻璃旋塞D和E的孔径应与导气管C内径一致,以免生成的色斑直径不同,影响比色的准确度;B磨口塞,C管顶端与D、E有机玻璃旋塞塞盖间应紧密吻合,以防砷化氢泄漏。

2.2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按药典规定:B磨口塞应密闭,以防砷化氢泄漏;与标准磨口塞B相连的导气管C一端长度应不低于80mm,便于装醋酸铅棉花达80mm,另一端长度应不低于180mm,尖端内径不可超过1mm,以保证产生的砷化氢吸收完全;D管的标准管与样品管要一致,管内径,色泽,刻线要相同。

3 试药与试液3.1 标准砷溶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稀硫酸适量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建立砷盐检查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原料、辅料等砷盐的检查。

3.责任人
质控部负责人、质控部化验员。

4.内容
4.1.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J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4.2.简述
4.2.1. 砷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

4.2.2. 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
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用作砷盐的含量测定;两法并列,应根据《中国药典》品项下规定的方法选用。

4.2.3. 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
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4.2.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
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

4.3. 第一法(古蔡氏法)
4.3.1. 测试时,于导气管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60~80mm),再于旋塞的
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盖并旋紧,即得。

4.3.2. 标准砷斑的制备
4.3.2.1. 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
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密塞于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上,并将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纸试,即得。

4.3.2.2.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该品种项
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斑。

4.3.3. 检查法
4.3.3.1. 取按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液,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照标准砷
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

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

4.4.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4.4.1. 测试时,于导气管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约80mm),并于平底玻璃管
中精密加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5ml。

4.4.2. 标准砷对照液的制备
4.4.2.1. 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
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导气管与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密塞,使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平底玻璃管中,并将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平底玻璃管,添加三氯甲烷至刻度,混匀,即得。

4.4.2.2.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进行检砷,则应取砷标准溶液代替供试品,照各品种
项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对照液。

4.4.3. 检查法
4.4.3.1. 取照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照标
准砷对照液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

将所得溶液与标准
砷对照液同置白色背景上,从平底玻璃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得溶液的颜色
不得比标准砷对照液更深。

必要时,可将所得溶液转移至1cm吸收池中,照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10nm波长处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作空白,测定吸
光度,与标准砷对照液按同法测得的吸光度比较,即得。

4.5. 注意事项
4.5.1. 所用仪器和试液等照本法检查,均不应生成砷斑,或经空白试验至多生成仅可辨认
的斑痕。

4.5.2. 新购置的仪器装置,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可将所使用的仪器装置依法制
备标准砷斑,所得砷斑应呈色一致;同一套仪器应能辩别出标准砷溶液1.5ml与2.0ml 所呈砷斑的深浅。

4.5.3. 制备标准砷斑或标准砷对照液,应与供试品检查同时进行。

因砷斑不稳定,反应中
应保持干燥及避光,并立即比较。

标准砷溶液应于实验当天配制,标准砷贮备液存放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年。

4.5.4. 第一法(古蔡氏法)反应灵敏度约为0.75μg(以As计),砷斑色泽的深度随砷化氢
的量而定,《中国药典》规定标准砷斑为2ml标准砷溶液(相当于2μg的As)所形成的色斑,此浓度得到的砷斑色度适中,清晰,便于分辨。

供试品规定含砷限量不同时,采用改变供试品取用量的方法来适应要求,而不采用改变标准砷溶液取量的办法。

4.5.5. 药品中存在的微量砷常以三价的亚砷酸盐或五价的砷酸盐存在,五价状态的砷生成
砷化氢比三价砷慢,故先加入碘化钾和氯化亚锡为还原剂,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

4.5.6. 如供试品中存在锑盐,将干扰砷盐检查,所以本法不适用供试品为锑盐的砷盐检查。

但在《中国药典》规定的实验条件下,100μg的锑存在不致于干扰测定。

实验中加入氯化亚锡不仅有效地抑制锑的干扰,防止锑化氢与溴化汞试纸作用生成锑斑或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反应,干扰砷盐检查,还可与锌作用,在锌粒表面形成锌锡齐,起去极化作用,从而使氢能均匀连续地发生,有利于砷斑的形成。

4.5.7. 供试品和锌粒中可能含有少量硫化物,在酸性溶液中产生H2S气体,干扰实验,故
用醋酸铅棉花吸收除去H2S;因此,导气管中的醋酸铅棉花,要保持疏松、干燥,不要塞入近下端。

4.5.8. 制备溴化汞试纸所用滤纸的质量,对生成砷斑的色泽有影响,用定性滤纸,所显砷
斑色调较暗,深浅梯度无规律;用定量滤纸质地疏松者,所显砷斑色调鲜明,梯度规律,因此必须选用质量较好,组织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溴化汞试纸一般宜新鲜制备。

4.5.9. 锌粒大小影响反应速度,为使反应速度及产生砷化氢气体适宜,需选用粒径为2mm
左右的锌粒。

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冬季可置温水浴中。

如反应太快,宜适当降低反应温度,使砷化氢气体能被均匀吸收。

4.5.10. 如供试品为铁盐,需先加酸性氯化亚锡试液,将高铁离子还原为低价铁而除去干扰。

如枸橼酸铁铵的砷盐检查。

4.5.11. 有机药品中的砷盐检查:可溶于水的脂肪族有机酸如枸橼酸、乳酸及其盐类,氨基
已酸与葡萄糖酸钙等,一般可不经有机破坏而直接依法检查砷盐;多数环状结构的有机药物,因砷与杂环分子可能以共价键结合,需先行有机破坏,否则检出结果偏低或难以检出。

有机破坏时,所用试剂的含砷量如超过1μg,除另有规定外,应取同量的试剂加入砷标准液一定量,按供试品同样处理,制备标准砷斑,再与供试品所生成砷斑的颜色比较。

4.5.12. 如供试品为硫化物、亚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等,则在酸性溶液中可生成大量硫化氢
或二氧化硫气体,干扰检查;可加硝酸使氧化成硫酸盐以除去干扰,如硫代硫酸钠的砷盐检查。

4.5.13. 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碱以中和反应中的二乙基
二硫代氨基甲酸;USP配制成0.5%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的吡啶溶液,其缺点是吡啶有恶臭;《中国药典》2012年版采用含1.8%三乙胺和0.25%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的三氯甲烷溶液,呈色稳定性及试剂稳定性均好,低毒,无臭,与砷化氢产生的颜色在51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如遇室温低,按法操作,标准砷对照液不显色,可将平底玻璃管置25~40℃水浴加温使显色。

4.5.1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在配制后两周内稳定。

当供试液中含砷(As)
0.75~7.5μg时显色反应的线性关系良好,2h内稳定,重现性好。

本法操作时由于砷
化氢气体导入盛有准确5ml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中,在25~40℃水浴中反应45min后,有部分三氯甲烷挥发,比色前应添加三氯甲烷至5.00ml,摇匀,因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带浅黄绿色,测吸光度时要用此试液作空白。

4.6. 标准砷溶液的制备
4.6.1. 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
钠溶液5ml溶解后,用稀硫酸适量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4.6.2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
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µg的A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