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
砷盐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砷盐检查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适用于原料、辅料等砷盐的检查。
3.责任人质控部负责人、质控部化验员。
4.内容4.1.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J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4.2.简述4.2.1. 砷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
4.2.2. 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用作砷盐的含量测定;两法并列,应根据《中国药典》品项下规定的方法选用。
4.2.3. 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4.2.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
4.3. 第一法(古蔡氏法)4.3.1. 测试时,于导气管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60~80mm),再于旋塞的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盖并旋紧,即得。
4.3.2. 标准砷斑的制备4.3.2.1. 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密塞于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上,并将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纸试,即得。
4.3.2.2.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斑。
砷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原辅料、成品职责:检验室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正文:1.原理1.1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1.2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
2.仪器与用具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Ⅷ J项下的图1和图2——第一法(古蔡氏法):玻璃旋塞D和E的孔径应与导气管C内径一致,以免生成的色斑直径不同,影响比色的准确度;B磨口塞,C管顶端与D、E玻璃塞塞盖间应紧密吻合,以防砷化氢泄漏。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B磨口塞应密闭,以防砷化氢泄漏;与标准磨口塞B相连的导气管C一端长度应不低于80mm,另一端长度应不低于180mm,尖端内径不可超过1mm,以保证产生的砷化氢吸收完全;D管的标准管与样品管要一致,管内径,色泽,刻线要相同。
3.试液和试药的准备3.1盐酸3.2碘化钾试液——取碘化钾16.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3.3酸性氯化亚锡试液——取氯化亚锡20g,加盐酸使溶解成50ml,滤过,即得。
3.4醋酸铅棉花——取脱脂棉1.0g ,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液12ml中,湿透后,挤压除去过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100 o C以下干燥后,贮于玻璃塞瓶中备用。
3.5溴化汞试纸——取滤纸条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中,1小时后取出,在暗处干燥,即得。
3.6 锌粒——锌粒应为无砷,以能通过一号筛的细粒为宜。
3.7标准砷溶液——称取三氧化二砷0.132g ,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

目的:制订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明确其检查法的操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范围:砷盐检查法的操作。
责任:质检室主任、化验员。
内容:1简述1.1砷盐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J)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 S计)的限量检查。
1.2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的限量,又可以作砷盐的含量测定;两法并列,应根据《中国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选用。
1.3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1.4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
2仪器与用具见下图。
图1 第一法仪器装置 图2 第二法仪器装置(古蔡氏法)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第一法仪器装置说明:A 为100ml 标准磨口锥形瓶;B 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 (外径8.0mm ,内径6mm ),全长约180mm ;D 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部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C 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C 的外径相适应,将导气管C 的顶端套入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相吻合,黏合固定;E 为中央具有圆孔(孔径6.0mm )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D 紧密吻合。
第二法仪器装置说明:A 为100ml 标准磨口锥形瓶;B 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 (一端外径为8mm ,内径为6mm ;另一端长为180mm ,外径为4mm ,内径为1.6mm ,尖端内径为1mm )。
砷盐检查法

4.1.2 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测定含量;两法并列,可根据需要选用。
4.1.3 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氢与药品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4.4.2.1.3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代替供试品,照各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对照液。
4.4.2.2 检查法 准备好C管装置,取照该药品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液,置A瓶中,照标淮砷对照液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所得溶液与标准砷对照液同置白色背景上,从D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即得。必要时,可将所得溶液与标准砷对照液分别转移至1cm吸收池中,用分光光度计,在510nm波长处,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作空白,分别测定吸收度。
4.4操作方法
4.4.1 第一法(古蔡氏法)
4.4.1.1 标准砷斑的制备
4.4.1.1.1 装置的准备 取醋酸铅棉花适量(60~100mg)撕成疏松状,每次少量,用细玻璃棒均匀地装入导气管C中,松紧要适度,装管高度为60~80mm。用玻璃棒夹取溴化汞试纸1片(其大小能覆盖D顶端口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置旋塞D顶端平面上,盖住孔径,盖上旋盖E度旋紧。
4.3.6 锌粒 以能通过1号筛的细粒无砷锌为宜,如使用锌粒较大时,用量酌情增加,反应时间亦应延长为1小时。
4.3.7 醋酸铅棉花 取脱脂棉,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液中,湿透后,沥去过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贮于磨口玻璃瓶中备用。
砷盐检查标准程序

砷盐检查标准程序1.目的:建立砷盐检查标准程序,指导砷盐的检查。
2.范围:适用于物料中砷盐的检查。
3.职责:质量部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4.1仪器装置(如图)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B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外径8.0mm,内径6.0mm),全长约180mm;D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部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C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C的外径相适应,将导气管C的顶端套入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适相吻合,粘合固定;E为中央具有圆孔(孔径6.0mm)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D紧密吻合。
测试时,于导气管C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60~80mm),再于旋塞D的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盖E并旋紧,即得。
4.2试药与试液4.2.1标准砷溶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的As)。
4.2.2碘化钾试液:取碘化钾16.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4.2.3酸性氯化亚锡试液:取氯化亚锡20g,加盐酸使溶解成50ml,滤过,即得。
本液配成后3个月即不适用。
4.2.4乙醇制溴化汞试液:取溴化汞2.5g,加乙醇50ml,微热使溶解,即得。
本液应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4.2.5溴化汞试纸:取质地较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条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中,1小时后取出,在暗处干燥,即得。
本试纸宜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保存。
4.2.6锌粒:以能通过1号筛的细粒无砷锌为宜,如使用锌粒较大时,用量酌情增加,反应时间亦应延长为1小时。
砷盐检查法

- 教育精选-砷盐检查法一.1 原理:古蔡法检查砷盐的原理为: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挥发性的砷化氢气体,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在同样条件下生成的砷斑比较,来判定药物中砷盐的含量。
其反应式如下:AsO3 3-+3Zn+9H + AsH 3 +3Zn 2+ +3H 2OAsH 3+2HgBr 2 2HBr+AsH(HgBr) 2(黄色 )AsH 3+2HgBr 2 3HBr+As(HgBr) 3(棕色)2.标准砷溶液的制备:称取As3O20.132g,置于 1000ml 容量瓶中,加 20%NaOH 溶液 5ml 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 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 1000ml 容量瓶中,加稀硫酸 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 1ml 相当于 1ug 的 As)。
二.检查方法1.第一法(古蔡氏法)( 1)仪器装置如图, A 为 100ml 标准磨口锥形瓶; B 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外径为 8.0mm,内径 6.0mm),全长约 180mm,D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不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 C 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 C 的外径相适应,将导气管 C 的顶端套入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相吻合,黏合固定; E 为中央具有圆孔(孔径 6.0mm)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 D 紧密吻合。
测试时,与导气管 C 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 60~ 80mm),再与旋塞 D 的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盖E 并旋紧,即得。
(2) . 标准砷斑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 2ml,置于 A 瓶中,加盐酸5ml 与 21 水 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 5ml 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 5 滴,在室温放置10 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 C 密塞与 A 瓶上,并将 A 瓶置 25~ 40.0C 水浴中,反应45 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
药物的杂质检查 砷盐检查 (药物分析课件)

Hg Br2 砷斑
黄→棕
吡 啶 Ag
Ag- DDC 红色胶水
杂质--砷盐
古蔡氏砷盐
古蔡氏法
二乙基二硫代氨 基甲酸银法
(一)检查原理
古蔡氏法
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 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挥发性 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 的砷斑,与同条件下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 生成的砷斑比较,判断砷盐的限量。
三价As Zn+HC 五价As l
AsH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DDC法)
(一)检查原理
砷化氢与 Ag(DDC)吡 啶溶液作用,使 Ag(DDC) 中的银还原为红色胶态银, 用目视比色法或在51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进行 比较。
醋酸铅棉花
锌粒、盐酸、碘 化钾、酸性氯化
亚锡
AsH3
红色胶态银,可目 视比色或在
510nm比较A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DDC法)
3
HgBr2试纸
砷斑 黄棕色
检砷装置
古蔡氏法
具孔有机玻璃塞盖 导气管
中空磨口塞
具孔塞 检砷瓶
(二)操作流程
古蔡氏法
立即将装好的导气管 C 密塞 于两个锥形瓶上,在25℃~ 40℃水浴中,反应 45 分钟
A
用于制备标准砷斑
碘化钾试液 5m1 酸性氯化亚锡试液 5 滴 在室温放置 10 分钟后 加锌粒 2g
B
用于制备样品砷斑
古蔡氏法
(三)注意事项
在检查过程中,金属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新生态的氢,氢与药物中的砷盐 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而砷盐有两种价态,分别是三价的砷和五价 的砷,碘化钾和氯化亚锡的主要作用是还原五价的砷成三价的砷,以加快反 应速度。
药品砷盐检查法

药品砷盐检查法一目的:制定砷盐检查法,规范砷盐检查法测定的操作。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砷盐检查法的测定。
三责任者:品控部。
四正文1简述1.1 砷盐检查法(中国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67页)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 计算)的限量检查。
1.2 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次(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测定含量;两法并列,可根据需要选用。
1.3 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使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1.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
2仪器与用具见中国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67页)项下的图1和图22.1 第一法(古蔡氏法)按药典规定:有机玻璃旋塞D和E的孔径应与导气管C内径一致,以免生成的色斑直径不同,影响比色的准确度;B磨口塞,C管顶端与D、E有机玻璃旋塞塞盖间应紧密吻合,以防砷化氢泄漏。
2.2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按兽药典规定:B磨口塞应密闭,以防砷化氢泄漏;与标准磨口塞B相连的导气管C一端长度应不低于80mm,便于装醋酸铅棉花达80mm,另一端长度不低于180mm,尖端内径不超过1mm,以保证产生的砷化氢吸收完全;D管的标准管与样品要一致,管内径,色泽,刻线要相同。
3试药与试液3.1 标准砷溶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A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建立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药品中砷盐的检查。
职责:质检室质检员负责本规程的执行,质保室质监员负责本规程执行的监督检查。
内容:1.简述:1.1.砷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
1.2.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测定含量;两法并列,可根据需要选用。
1.3.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1.4.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
2.仪器与用具:2.1.第一法(古蔡氏法),按药典规定:有机玻璃塞D和E的孔径应与导气管C内径一致,以免生成的色斑直径不同,影响比色的准确度;B磨口塞,C管顶端与D、E有机玻璃旋塞塞盖间应紧密吻合,以防砷化氢泄漏。
2.2.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按药典规定:B磨口塞应密闭,以防砷化氢泄漏;与标准磨口塞B相连的导气管C一端长度应不低于80mm,便于装醋酸铅棉花达80mm,另一端长度应不低于180mm尖端内径不可超过1mm,以保证产生的砷化氢吸收完全;D管的标准管与样品管要一致,管内径,色泽,刻线要相同。
3.试药与试液:3.1.标准砷溶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 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l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相当于1.0 u g的As)。
3.2.碘化钾试液:按药典规定,应临用新配。
3.3.酸性氯化亚锡试液:按药典规定,配成后3个月即不适用。
3.4.乙醇制溴化汞试液:按药典规定,应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3.5.溴化汞试纸:取质地较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条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中,l小时后取出,在暗处干燥,即得。
本试纸宜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保存。
3.6.锌粒:以能通过1号筛的细粒无砷锌为宜,如使用锌粒较大时,用量酌情增加,反应时间亦应延长为1小时。
3.7.醋酸铅棉花:取脱脂棉,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液中,湿透后,沥去过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贮于磨口塞玻璃瓶中备用。
3.8.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按药典规定。
本液应置棕色玻璃瓶中,密塞,置阴凉处保存。
4.操作方法:4.1.第一法:(古蔡氏法)4.1.1.标准砷斑的制备:4.1.1.1.装置的准备:取醋酸铅棉花适量(60—10mg)撕成疏松状,每次少量用细玻璃棒均匀地装入导气管C中,松紧要适度,装管高度为60—80mm。
用玻璃棒夹取溴化汞试纸1片(其大小能覆盖D顶端口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置旋塞D顶端平面上,盖住孔径,盖上旋盖E并旋紧。
4.1.1.2.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准备好的导气管C密塞于A瓶,并将A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
4.1.2.检查法:取照该药品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液,置A瓶中,照标准砷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 5ml”起依法操作。
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即得。
4.2.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4.2.1.标准砷对照液的制备:4.2.1.1.装置的准备取醋酸铅棉花适量(80—100mg),撕成疏松状,每次少量,用细玻璃棒均匀地装入导气管C中,松紧要适度,装管高度约80mm。
精密量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5ml置D管中。
4.2.1.2.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准备好的导气管C与A瓶密塞,使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人D管中,并将A 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D管,添加氯仿至刻度,混匀,即得。
4.2.2.检查法:准备好C管装置,取照该药品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液,置A瓶中,照标准砷对照液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
将所得溶液与标准砷对照液同置白色背景上,从D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即得。
必要时,可将所得溶液与标准砷对照液分别转移至lcm吸收池中,用分光光度计,在510um波长处,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作空白,分别测定吸收度。
5.注意事项:5.1.所用仪器和试液等照本法检查,均不生成砷斑,或经空白试验至多生成仅可辨认的斑痕。
5.2.新购置的仪器装置,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可将所使用的仪器装置依法制备标准砷斑,所得砷斑应呈色一致;同一套仪器应辩别出标准砷溶液1.5ml与2.0ml所呈砷斑的深浅。
5.3.制备标准砷斑或标准砷对照液,应与供试品检查同时进行。
因砷斑不稳定,反应中应保持干燥及避光,并立即比较。
标准砷溶液应于实验当天配制,标准砷贮备液存放时间一般不宜超过一年。
5.4.第一法:(古蔡氏法)反应灵敏度约为 0.75 g(以As计),砷斑色泽的深度随砷化氢的量而定,药典规定标准砷斑为 2ml标准砷溶液(相当于 2 u gAs)所形成的色斑,此浓度得到的砷斑色度适中,清晰,便于分辨。
供试品规定含砷限量不同时,采用改变供试品取用量的方法来适应要求,而不采用改变标准溶液取用量的办法。
5.5.药品中存在的微量砷盐常以三价的亚砷酸盐或五价的砷酸盐存在,五价状态的砷生成砷化氢比三价砷慢,故先加入碘化钾和氯化亚锡为还原剂,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
5.6.如供试品中存在锑盐,将干扰砷盐检查,所以本法不适用供试品为锑盐中砷盐检查。
但在药典规定的实验条件下,100ug的锑存在不致于干扰测定。
实验中加入氯化亚锡不仅有效地抑制锑的干扰,防止锑化氢与溴化汞试纸作用生成梯斑或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反应。
干扰砷盐检查;还可与锌作用,在锌粒表面形成锌锡齐,起去极化作用,从而使氢气均匀连续地发生,使产生的砷化氢气体一致,有利于砷斑的形成。
5.7.供试品和锌粒中可能含有少量硫化物,在酸性溶液中产生H2S气体,干扰实验,故用醋酸铅棉花吸收除去H2S;因此,导气管中的醋酸铅棉花,要保持疏松、干燥,不要塞入近下端。
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的滤纸的质量,对生成砷斑的色泽有影响,用定性滤纸,所显砷斑色调较暗,深浅梯度无规律;用定量滤纸质地疏松者,所显砷斑色调鲜明,梯度规律,因此必须选用质量较好,组织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溴化汞试纸一般宜新鲜制备。
5.8.锌粒大小影响反应速度,为使反应速度及产生砷化氢气体适宜,选2mm 左右粒径的锌粒。
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冬季可置温水浴中。
如反应太快,宜适当降低反应温度,使砷化氢气体能被均匀吸收。
5.9.如供试品为铁盐,需先加酸性氯化亚锡试液,将高铁离子还原为低价铁而除去干扰。
如枸橼酸铁铵的砷盐检查。
5.10.有机药品中的砷盐检查:可溶于水的脂肪族有机酸如枸橼酸、乳酸及其盐、氨基已酸、与葡萄糖酸钙等,一般可不经有机破坏而直接依法检查砷盐;多数环状结构的有机药物,因砷与杂环分子可能以共价键结合,需先行有机破坏,否则检出结果偏低或难以检出。
有机破坏时,所用试剂的含砷量如超过lug,除另有规定外,对照标准液应取同量的试剂按供试品同样处理,最后加入砷标准液一定量,与供试品比较所生成砷斑的颜色。
5.11.如供试品为硫化物、亚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等,则在酸性溶液中可生成大量硫化氢或二氧化硫气体,干扰检查;可加硝酸使氧化成硫酸盐以除去干扰,如硫代硫酸钠中砷盐检查。
5.12.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碱以中和反应中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USPXX11配制成 0.5%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的吡啶溶液,其缺点是吡啶有恶臭;中国药典1995年版采用含1.8%三乙胺和0.25%二乙基二硫代氢基甲酸银的氯仿溶液,呈色稳定性及试剂稳定性均好,低毒、无臭,与砷化氢产生的颜色在51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如遇室温低,同法操作,标准砷对照液不显色,可将D管置25—40℃水浴加温使显色。
5.13.二乙基二硫代氨其甲酸银试液在配制后两周内稳定。
当供试液中含砷(AS)0.75—7.5 u g时显色反应的线性关系良好,2小时内稳定,重现性好。
本法操作时,由于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准确5ml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中,在25—40℃水浴中反应45min后,有部分氯仿挥发,比色前应添加氯仿至5.00ml,摇匀,比色。
因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带浅黄绿色,测吸收度时要用此试液作空白。
6.记录与计算:6.1.记录:必须记录采用的方法,样品取样量,标准砷溶液取用量,操作过程,使用特殊试剂、试液的名称和用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实验结果等。
6.2.计算:6.2.1.标准砷溶液浓度的计算:1mol的三氧化二砷质量为197.82g,含砷(As)2×74.92g,称取三氧化二砷 0.132g溶于1000ml溶液中配成的贮备液,每加1ml含As量为:2×74.92×0.132×1000As= ——————————————=0.1mg197.8×1000贮备液定量稀释100倍后所得标准砷溶液,每1ml含AS量为lug。
6.2.2.砷限量计算:进行限量检查时,取标准砷溶液2ml制成对照液,与供试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处理比较砷斑或吸收液颜色的深浅,从而确定砷含量是否超过规定,砷限量可用下式计算:标准砷溶液体积(ml)×标准溶液砷溶液浓度(g/ml)砷限量%=—————————————————————————×100%供试品量(g)如取标准砷溶液2ml,标准砷溶液浓度0.000001g/ml,供试品取样1g;2×0.000001砷限量%=————————×100%=0.0002%(百万分之二)16.2.3.供试品取样量计算:如己知砷限量为百万分之一,取用标准砷溶液为2ml,标准砷溶液浓度为0.000001g/ml,求供试品取样量(g)。
2×0.000001供试品量(g)———————×100%=2(g)0.00017.结果判定:7.1.第一法:(古蔡氏法)供试液生成的砷斑比标准砷斑色浅,判为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