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287)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297)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297)

A.;
D.吹竖笛发声.
5.(2 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评卷人 得分
四、简答题
26.声音可以沿水管传播,并且比空气中传播的远.
27.解析:我们是从两个途径听到自己的声音,一个途径是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耳膜,引起
听觉,另一个途径是声音直接从口腔内由头骨传到内耳,引起听觉的,当别人说话或唱歌
时,就只有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而听不到从头骨传到内耳的声音,由于头骨传到内耳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五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2 分)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
声音包含了较多的低音成分,一旦你听不到这些由头骨传来的声音时,你便会觉得自己的
声音“失真”了。因此,我们听到录音机里放出自己的声音,觉得不像,而别人录音却很
逼真
28.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可能听到响声。
29.炮弹飞行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当人听到炮声时,炮弹早已远离人而
去了。
评卷人 得分
A.气体→液体
B.液体→气体
C.液体→固体→气体 D.气体→固体.
8.(2 分)把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一、单选题1.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

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C. 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D.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2.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C. 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D. 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3.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A. 孔明灯在上升过程中,只受浮力B. 紫砂壶属于连通器C. 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利用了磁体受地磁场的作用D. 正在发声的编钟在振动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C. 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D. 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5.周末,小明与同学相约,一起徒步郊游。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释,正确的是()A. 树枝上鸟儿鸣叫﹣﹣固体传声B. 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 树林中花香四溢﹣﹣分子扩散D. 鞋底都刻有花纹﹣﹣增大压强6.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 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 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 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 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7.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 小“人”随着音乐起舞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C. 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D. 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8.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X围的声音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X围的声音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B.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C.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X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B.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C.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D.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X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X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X口,使咽喉管X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14.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物体振幅太小B.物体振动太快C.物体离人太远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D.饼干太干了16.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的演奏并谱写出了传世之作,这是因为()A.这样就可以使耳朵恢复正常B.钢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耳朵,引起听觉C.贝多芬利用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D.贝多芬即使这样,也根本听不到声音17.下列属于骨传导的是()A.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C.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D.以上说法都正确18.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过()A.空气B.水C.木棒和骨D.19.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20.人发声的频率X围大约为()A.20HZ~1100HZ B.85HZ~20000HZ C.85HZ~1100HZ D.二.填空题(共4小题)2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 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 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_________ .2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 Hz,人耳_________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 次.23.声波的频率X围很宽,由10﹣4Hz到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_________ Hz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X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_________ .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_________ ,_________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三.解答题(共6小题)25.(2005•某某)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_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 .26.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7.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1)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_________ 的缘故(2)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 的缘故.28.(2012•某某)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X围信息,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29.看图说理:(1)观察如图所示,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如果按照如图所示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图中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30.经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要听清声音,除了听觉系统要正常外,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一定要有正在 _________ 的物体,即发声体.发声体和人耳之间必须有传声的 _________ .发声体振动的 _________ 一定在人的听觉X 围内.声音到达人耳处的响度至少要达到 _________ d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 .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针对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针对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针对练习(含答案)1 .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 .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CA.响度B.音调C.传播声音的介质D.音色3 .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CA.声波可以清洗钟表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C.将正在发声的交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4.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5.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一号”登月工程。

假如你以后登上月球后,你所做的那个实验,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进行的是D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细小物体C.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径D.用小锤敲击音叉可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6.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7 .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传播的速度小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8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B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9.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D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dmB.家庭电路的电压为36V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20℃D.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宇航员在月球也可以直接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11.人们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066)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066)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一、选择题1.(2分)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快; B.慢; C.一样快; D.无法比较.2.(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3.(2分)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

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

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绝缘物质4.(2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D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2分)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

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B.车铃就不会振动C.没有铃声传出D.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6.(2分)下列几种现象中,能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现象是()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里 B.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走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波涛拍击海岸发出轰鸣声.7.(2分)据报道,“神舟七号”的宇航员将走出太空舱,在舱外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用电子通信设备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C.太空中噪声太大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8.(2分)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9.(2分)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07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070)

一处发出声音,人会只根据一个耳朵来判断声源的方向,判断往往是错误的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探究
27.发声体在振动 评卷人 得分
空气能传 五、论述计算题
28.680 m/s 29.s=vt=1500m/s×1.25s=1875m 30.s=340m
听到的声音;后者听到的敲击声比前者较弱,这是敲击声通过空气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
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听到的。实验说明了骨传导比空气传导声音的效果好,本领强。
说明 在解答本题前,先动手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结合实验现象分析两次听到声音
不同的原因,然后运用语言概括出该实验所说明的问题。
23.答:胡琴声是弦振动而产生的,水滴入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蚊子嗡嗡声是蚊子的翅
三、简答题
22.(5 分)用牙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 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 以的敲击声,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23.(5 分)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出以下各种不 同声音是由哪些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胡琴声、水滴入水声、蚊子嗡嗡声、口琴声
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当两人在月球上时,即使他们离得
很近,还必须靠无线电话(该设备置于头盔内)交谈,这是因为
A.无线电设备先进,能确保声音不失真
B.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电磁波与声波一样,传播时需要介质
D.声波和电磁波一样,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12.(2 分)据报道,“神舟七号”的宇航员将走出太空舱,在舱外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用电 子通信设备其原因是 (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C.太空中噪声太大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13.(2 分)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0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08)

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闹钟声音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以上现
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
19.(3 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他用一根棒来听取钢琴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在 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当琴弦发出声音时,振动就经__________传至内耳 20.(3 分)“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 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21.(3 分)二胡是靠 振动发声,军号是靠 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 的振 动发出声音的。 22.(3 分)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某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s 听到雷声,该同学距雷电产生的地 方大约是 m。(声速为 340 m/s) 23.(3 分)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中传播但在月球上 必须使用无线电通讯设备,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3 分)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 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其声音 是通过 传入人耳。
A. 月球上没有空气 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
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 D. 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7.(2 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C.频率小于 20000H Z 的声音人们都能听到
D.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D. 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334)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334)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学校: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分)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D.电光的速度比雷声传播速度大.2.(2分)邮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 D.能够发出声音.3.(2分)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4.(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5.(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6.(2分)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A.传声B.传热C.导电D.通风.7.(2分)大会礼堂和大剧场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这是为了()A.装饰B.减少声音的反射C.增大声音的响度D.增强声音的反射8.(2分)生活中的光现象丰富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分)邮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做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 D.以上都不对.2.(2分)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次声波B.无线电波C.可见光D.紫外线3.(2分)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4.(2分)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 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 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了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5.(2分)生活中的光现象丰富多彩。

如图1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插入水中的水中山的倒影屏幕上的手影瓶子在平铅笔好象弯折面镜中的像A. B C D6.(2分)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环保角度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D.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7.(2分)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此事实说明()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8.(2分)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D.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9.(2分)用手指堵住双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听到自己的讲话声B.只能听到别人的讲话声C.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能听到D.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听不到. 10.(2分)自行车的车铃响时,用手握住车铃就听不到铃声了,这是因为()A.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全部吸收了。

B.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无法听到。

C.车铃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在发出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对。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1.(3分)如图所示,鱼被它们喜欢的声音诱入鱼网,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表明12.(3分)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关于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频率不同D.音色不同13.(3分)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下正确的是.........................................................................................................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B.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14.(3分)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

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而产生的。

15.(3分)把一个闹钟放在一个抽成真空的密闭的玻璃柜中,能看见闹钟的振锤在打铃,但却听不到铃声。

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16.(3分)两名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不能像在地面上直接谈话,是因为真空传播声音。

(填“能”或“不能”)17.(3分)声音是由发声体的而产生,声音可以在、、传播,________不能传声。

所以声音传播需要。

18.(3分)熟人给你打电话,接电话时听到他的说话声,你就知道他是谁了,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来判断的.19.(3分)地震波的传播形式有横渡和纵波.地震时从震源同时传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7×103m/s和9.1×103m/s.某地发生地震,一地震观测站距震源4.55×104m,则先传到观测站的地震波形式是 (选填“横波”或“纵波”),此波从震源传播到观测站的时间约为 s.20.(3分)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使其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可以产生声音。

21.(3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发声,声音主要通过传递到人耳.22.(3分)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

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23.(3分)“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24.(3分)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________,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的。

评卷人得分三、简答题25.(5分)攀登雪山是一项极富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

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雪山时有一个忌讳,那就是不许高声喊叫。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6.(5分)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看见室外树上的小鸟,也能听到室外小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只看见室外树上的小鸟却听不到室外小鸟的“歌声”。

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27.(5分)如何理解:“不同物质传声本领不同”与“不同物质中声速不同”?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28.(5分)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评卷人得分五、论述计算题29.(6分)地球一周约4×107m,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问在1s的时间内,飞人能够绕地球运行多少周?太阳发出光,要大约经过8min到达地球。

如果让你驾辆能飞的高级赛车以300m/s的速度不停地跑,请问你要从太阳跑到地球大约需要多少年的时间?30.(6分)在平直双轨线铁道上,甲、乙两列车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匀速反向行驶.甲车鸣笛后5s,乙车上人听到,再过40s,两车恰好相遇而错车.求甲车鸣笛时两车间距离.【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A2.A3.D4.C5.C6.D7.A8.D9.A10.C二、填空题11.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12.B13.A14.固体振动15.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16.不能17.振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介质18.音色19.纵波 520.振动21.振动线和手指(固体)22.振动;大于23.振动、空气24.琴(琴弦的振动);空气三、简答题25.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在高声喊叫的同时,也引起了周围空气的振动,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了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层的振动,这样会引发雪崩的危险26.(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乙房间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无法传声。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27.解析: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会逐渐损失而衰减。

不同介质传声本领不同指的是声音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衰减程度不同,由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随距离衰减情况不同所致(不同介质吸声系数不同)。

如声源通过铁向外传播能量比通过空气向外传播能量更有效,故铁的传声本领强。

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是指声音通过不同介质传播的快慢不同,由介质结构特性决定。

如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空气中的4.5倍。

因此不同物质传声本领不同与声速不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些固体如橡胶,其传声本领比空气强,但在橡胶中的声速却比在空气中小。

四、实验探究28.振动空气能传播声音五、论述计算题29.7.5周,15年 (注意:22题和23题只要求学生有计算过程,本学期不要求学生非要用“t=s/v”等物理公式进行计算)30.8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