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级摄像机镜头的后焦调整方式

合集下载

摄像机后焦的调整实践和心得体会

摄像机后焦的调整实践和心得体会

播 到聚焦面(成像面)的距离(如图 2
其次,调节合适的照明灯光,以
(1)把光圈打到 M(手动)状态,
所示)。正确安装好镜头,准确后焦, 正常录制节目的光线为好,不宜过强 因为在自动光圈状态下,光圈会根据
被拍摄物体的图像正好落在摄像机的 或过暗。
焦距的变化有所改变,不利于进行光
CMOS/CCD 感光器件上,成像清晰。
根据透镜光学原理,参考图 1 中 的透镜成像原理图,物体的光线经过
图 1 透镜光学成像原理示意图
101
广电风向标 ●
技术前沿 ●
专访报道 ●
广电网络 ●
数字电视 ●
广达新网专栏 ●
吉视汇通专栏 ●

不同距离的物体,而保证成像焦距不 2.1 需要调整的情形
外接监视器。调节后焦时,需要一边观
变,所以在摄像机镜头里,我们把焦
要调整矫正镜头的后焦。
2.2 调整前的准备
2.3 具体步骤
2 调后焦
首先,准备好调整摄像机镜头后
对照我们演播厅使用的一款摄像
节 目
通常所说的调后焦也就是调整镜
焦所需要的工具,主要是要有一个西 门子星标图案,将其放置在摄像机镜
机镜头照片和部分关键位置标识图(如 图 3 所示),可以把镜座距调整的过
制 座距,它是指从镜头的镜座(安装表面) 头前 3m 处,并与摄像机镜头方向垂直。 程细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正,使图案聚焦清晰,当黑白射线条
纹最清晰时即为最合适焦点的位置。
(4)变焦至广角远距镜头拍摄状
态,观察拍摄图像的虚实程度(后焦
不对的镜头此时拍摄的图像是虚化模
糊的)。
(5)逆时针轻轻拧松镜座距锁定
旋钮,调节镜座距调整环(后聚焦环),

摄像机的对焦调节技巧

摄像机的对焦调节技巧

摄像机的对焦调节技巧对焦是摄影中的重要技巧之一,它决定了照片的清晰度和主题的凸显程度。

通过合理的对焦调节,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让被摄物体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摄像机对焦调节技巧,帮助读者掌握更好的拍摄技巧。

一、自动对焦模式下的调节技巧在使用摄像机时,自动对焦模式是最常用的对焦方式。

通过首先将摄像机调至自动对焦模式,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会自动检测环境并对焦。

以下是一些在自动对焦模式下的调节技巧:1. 单点对焦:在摄像机菜单中选择单点对焦模式,将焦点锁定在画面中的一个明确的物体上。

这样可以确保物体清晰且不会因为环境中其他物体的对焦干扰而失焦。

2. 连续对焦:如果你的被摄物体在运动或者是你想要捕捉一个动态的场景,可以选择连续对焦模式。

摄像机会不断地自动调整焦点,确保被摄物体始终保持清晰。

3. 追焦模式:追焦模式适用于摄影中的主体追踪。

通过选择一个固定的焦点,并使用追焦模式,摄像机会在被摄物体移动时保持焦点的锁定状态。

二、手动对焦技巧除了自动对焦模式,摄像机还提供了手动对焦模式。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手动对焦模式更加适用。

下面是一些手动对焦的技巧:1. 放大对焦:摄像机通常提供放大对焦功能,可以通过放大来调整焦点的清晰度。

在手动对焦模式下,放大对焦可以帮助你更准确地调节焦点。

2. 清晰度调节:摄像机的取景器或LCD屏幕上有一个清晰度调节选项,通过调节清晰度,可以更好地看到画面中的细节,从而更精确地调节焦点。

3. 对焦环调节:根据摄像机的型号,对焦环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会有所不同。

通常,对焦环位于镜头的前侧,通过旋转对焦环可以调节焦点。

在手动对焦模式下,通过慢慢转动对焦环来找到最佳的焦点位置。

三、其他对焦技巧除了以上介绍的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技巧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调节对焦:1. 使用聚焦辅助工具:一些高级摄像机提供聚焦辅助工具,比如对焦参考线或对焦提示功能。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可以更准确地调整焦点。

演播室摄像机调整技术经验谈

演播室摄像机调整技术经验谈

系统摄像机使用经验谈随着节目制作、播出、传送的数字化,在这些环节中图象质量的损伤已经非常小,因此前期拍摄图象质量的好坏对整个节目的画面质量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很多前期拍摄画面的缺陷几乎是后期制作不可修复的。

虽然标清摄像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特别是演播室摄像机无论是机器本身技术指标还是画质表现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是如何发挥机器的最佳性能拍摄到最好的画面依然是值得视频工程师重视的问题。

好的画面质量除了灯光师的布光,控制好光比外,最重要的莫过于摄像机的调整了。

本文主要依据作者的工作经验结合示波器的应用讲述一些常用的摄像机调整技巧,如黑白平衡、黑电平、黑拉升等的应用。

图象质量的基本技术要求是曝光正确、画面层次感好色调还原准确。

要达到良好的色彩还原,一般需要调整好两个极端场景暗场平衡和亮场平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黑白平衡,从原理上来讲就是调节RGB三个通道的平衡。

如果有条件的话结合灰度卡调整会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黑平衡调节 BLACK BALANCE,一般在增益变化或者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需要进行黑平衡调节。

摄像机黑平衡的正确与否会影响所拍摄景物画面黑色部分。

如果黑平衡调整不良,画面中黑色部分就会带彩色,如黑衣服会变成黑红色、黑紫色或黑蓝色的等等。

黑平衡调整时都要求盖好镜头盖或光圈完全关闭,以便摄像机对黑色取样。

通常,在调黑平衡时,摄像机一般置于自动光圈位置,然后启动自动黑平衡开关,摄像机的光圈会自动关闭,也可以将摄像机置于手动光圈,但切记光圈一定要置于CLOSE位置,再启动自动黑平衡开关。

黑平衡的检查方法,最客观准确的是使用波形监视器。

使用TEK 公司的Split Diamond分离钻石显示非常容易观察黑平衡正确与否,图1是黑平衡良好时的钻石显示,两个光点都收缩到原点位置,图2为光圈关闭不严有轻微漏光时的钻石显示。

图1 黑平衡良好图2 光圈关闭不严有轻微漏光镜头自动光圈关闭不严在使用较久的镜头中很常见,这时需要手动将光圈完全关闭。

监控镜头介绍及基本调整方法

监控镜头介绍及基本调整方法

镜头介绍及基本调试方法一、镜头(Lens)的主要参数。

镜头是用来将外界物体成像到感光器件(如CCD或底片)上的设备,其主要可调参数有:1、焦距(Focal Length):光学镜片中心到其焦点的距离。

在手动可调的镜头上一般会标示为:T <---->W。

T为Tele,即远的意思。

向T方向调节镜头会使镜头的焦距增加,可看到的范围(视野)缩小,因此特定物体会在整个画面中变大,细节处更易分辨清楚。

W为Wide,即宽的意思。

向W方向调节镜头会使镜头的焦距减小,可看到的范围(视野)变大,因此特定物体会在整个画面中变小,细节处不易分辨清楚。

调整焦距使视野变大或缩小的这一过程称为变焦(ZOOM)。

焦距变大(视野小)效果焦距变小(视野大)效果2、聚焦(Focus):将物体清晰的成像到感光器件上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将镜头的焦点落到感光器件上,也称为对焦。

在手动可调的镜头上一般会标示为:FAR<---->NEAR或∞<---->N。

FAR与∞一个意思,向FAR方向调是使远处物体光线的焦点落到感光器件上。

NEAR与N一个意思,向NEAR方向调是使近处物体光线的焦点落到感光器件上。

聚焦(FAR)过头聚焦正常聚焦(NEAR)过头3、光圈(Aperture或Iris):镜头上控制进入到感光器件多少光的孔,类似于人眼的瞳孔。

在手动可调的镜头上一般会标示为:O<---->C或OPEN<---->CLOSE。

O与OPEN一个意思。

向O方向调节镜头会使镜头的光圈变大,这时进光量会增加,使图像更明亮,但过亮也会使图像曝光过度。

调到底时光圈最大。

C与CLOSE一个意思。

向C方向调节镜头会使镜头的光圈变小,这时进光量会减少,使图像更昏暗,但过暗也会使图像不清楚。

调到底时光圈最小,甚至完全关闭。

光圈过大光圈正常光圈过小二、镜头的分类。

我们按焦距、聚焦、光圈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1、按焦距的控制方式可分为定焦镜头、手动变焦镜头、电动变焦镜头。

第四章 广播级摄像机的使用

第四章 广播级摄像机的使用

⑸手动调节变焦杆将镜头拉到最大广角 位置。然后松开后聚焦环固定螺丝, 调节后聚焦环使图像到最清晰。
4.2.1 摄像机的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包括镜头
镜头,中性滤色片,色温滤 色片,分色棱镜
4.2.2 镜头的光学特征
摄像机镜头的光学特征有
焦距、视角和相对孔径
1.焦距
摄像机镜头的焦距是指 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
视场角
焦距

焦点


像距
光心
物点
主轴



物距
定焦镜头一般分为
• 长焦距镜头,标准镜头和短 焦距镜头三种
聚焦的方法是:将景物画面推成 特写,转动摄像机镜头上的聚焦环, 使图像清楚然后拉开到所需要的景别 进行拍摄。
2、景深:
在摄像时,当给一个物体聚焦时,我 们会发现画面上不仅只是聚焦的那个物体 清晰,而且在它前后的一定范围内的景物 也很清楚,这一清晰的区域称之为景深。
景深的大小与光圈、物距和焦距 三个因素有关。其变化规律是:焦距越 长,景深越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第四章 专业、广播级便携式数 字摄像机的使用
学习目标
1. 掌握广播、专业级摄像机镜头的特性和使用方 法。
2. 掌握跟焦点镜头的拍摄技巧和方法。 3. 掌握移焦点镜头的拍摄技巧和方法。 4. 掌握寻像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5. 熟悉专业、广播级摄像机各开关按钮的功能和
使用环境。 6. 掌握专业、广播级摄像机白平衡的调整方法。 7. 掌握专业、广播级摄像机聚焦的操作方法。
4.4 摄像机机身
4.4.1 左侧面板上各开关、按钮的功能
1.蓄电池盒打开按钮
2.POWER(电源开关)

广播级摄像机的操作

广播级摄像机的操作

广播级摄像机滤光片的使用白平衡的调整后焦距的调节摄影摄像技术 - 简易色温表晴空:10000薄云:8000多云:6000-7000直射阳光:5000-6000日出日后一小时:4000日出日落前半小时:3000-3500日出前或日落后半小时,烛光:2000雪景:7000左右根据条件可少许变动早霞3000k黄昏4000k正午5500k-5600k其它白天时段4800k(晴天时)阴天6500k左右白天正午的阴影和月夜6700k左右白色路灯下偏紫色色温白炽灯土黄色聚光灯3200k烛光1850k新闻灯3200k三基色日光灯3200k商场日光灯4500k色温. 蜡烛及火光, 1900K以下.朝阳及夕阳, 2000K.家用钨丝灯, 2900K.摄影用钨丝灯, 3200K.日出后一小时阳光, 3500K.摄影用石英灯, 3200K.220 V 日光灯, 3500~4000K.早晨及午后阳光, 4300K光色愈偏蓝,色温愈高;偏红则色温愈低。

一天当中光的光色亦随时间变化;日出后40分钟光色较黄,色温3000K;下午阳光雪白,上升至4800-5800K;阴天正午时分则约6500K;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又降至2200K。

规范1.待机将AUTO MODE设置为OFF.2.将ATW<自动跟踪>开关设置为OFF.3.将WHIT BAL<白平衡>开关设置在A或B的位置.4.用白纸充满整个屏幕.5.向上拨动WHT BAL开关.再松开.6.这时白平衡指示灯快速闪烁.停止闪烁时所选的值自动储存在内存的A或B中.7.不同的光线白平衡的调整值重复步骤2--4.后焦距的调节方法有的朋友可能会遇到长焦推上去很清晰,但一推回广角就模糊了的问题。

其实这很可能是后焦距没有调节好,导致长焦和广角的焦点不能很好吻合的原因。

后焦距又叫作法兰焦距,用Ff表示。

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其调节方法,我不得不花功夫找出N年前在学校的笔记,那时青春年少的我上课经常开小差“调戏”女同学,不知笔记有无出入,反正我这么多年都是这么用来着,如有出入,与教我摄像的老师是无关的:1:将光圈选择开关设定于M2:光圈环调到f/1.8(光圈调到最大,景深就最小,这样聚焦才更精确)3:将一个法兰焦距调节用图置于约3米处(用有条纹的A4大小的纸也可以,但一定要方便聚焦),然后调节室内的照明亮度,获得光圈在f/1.8时的合适的录像输出水平(即在光圈固定在f/1.8时能在寻像器上清晰的得到图像的亮度)4:放松Ff调节掣子的螺丝5:将ZOOM(变焦)选择开关置于M6:手动变焦控制杆移到长焦镜头处,调节聚焦环,使测试的图谱清晰成像7:再手动变焦控制杆移到广角镜头处,调节Ff调节掣子,使测试图谱清晰成像,切勿移动聚焦环8:反复6、7步,直至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均完成聚焦,能够清晰成像9:拧紧Ff调节掣子。

焦镜头后截距的调整方法是怎样的

焦镜头后截距的调整方法是怎样的

焦镜头后截距的调整方法是怎样的?使用摄像机的自动电子快门功能,将镜头光圈调到最大,聚焦环按景物实际距离调整,然后调节后截距直至图像最清晰为止.变焦镜头后截距的调整方法是怎样的?1.打开摄像机自动电子快门功能2.用控制器将镜头光圈调到最大3.将摄像机对准30米以外的物体,聚焦调至无穷远处(大部分镜头是面对镜头将前面的聚焦调节环顺时针旋转到头)4.用控制器调整镜头变焦将景物推至最远,调整镜头后截距使景物最清楚5.用控制器调整镜头变焦将景物拉至最近,微调镜头聚焦使景物最清楚6. 重复4-5步数遍,直至景物在镜头变焦过程中始终清楚红外灯有不同的功率及715、830nM两种波长,波长的选择取决于什么因素?1.如果用户不介意红外光线被肉眼所见,715nM的红外灯由于其照明距离远,效果好应为首选。

2.如果考虑到红暴问题,必须使用830nM的红外灯,应使用低照度的摄像机.3.选择相对孔径较大的镜头4.红外灯的发散角应与镜头的视场角相匹配最大照明范围取决于天气条件、物体的反光率和周围的光照水平,红外聚光灯最远的投射范围如下:500W=150-200米300W=80-120米50W=15-30米30W=5-15米镜头的安装方式:有C式和CS式两种,两者的螺纹均为1英寸32牙,直径为1英寸,差别是镜头距CCD 靶面的距离不同,C式安装座从基准面到焦点的距离为17.562毫米,比CS式距离CCD靶面多一个专用接圈的长度,CS式距焦点距离为12.5毫米。

别小看这一个接圈,如果没有它,镜头与摄像头就不能正常聚焦,图象变得模糊不清。

所以在安装镜头前,先看一看摄像头和镜头是不是同一种接口方式,如果不是,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减接圈。

有的摄像头不用接圈,而采用后像调节环(如松下产品),调节时,用螺丝刀拧松调节环上的螺丝,转动调节环,此时CCD靶面会相对安装基座向后(前)运动,也起到接圈的作用。

另外(如SONY,JVC)采用的方式类似后像调节环,它的固定螺丝一般在摄像机的侧面。

后焦调节方法

后焦调节方法

后焦调节方法
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后焦的调整,也不会允许对其进行调整,特别是对于新手,这就使得后焦的调整更显得神秘.
后焦距的调整也称为Ff(法兰)焦距调整。

一般用于第一次安装镜头时,或更换镜头后。

当在拍摄电视画面时,若发现变焦时长焦镜头的聚焦和广角镜头的聚焦不能很好吻合(推上调实,拉开图像虚焦),也必须调整后焦距。

后焦距的调整步骤如下:
(1)将光圈方式置于M(手动);
(2)将变焦方式置于MANU(手动);
(3)将后焦距调整用图谱(那玩意儿有点类似日本太阳旗)置于离摄像机约3米处。

将光圈环打开至F1.4,调节照明以适合F1.4的录像输出水平;
(4)手动调节变焦杆直至镜头为长焦远距离拍摄状态,调节聚焦环,使测试图谱聚焦清晰;
(5)手动变焦至广角镜头拍摄状态。

松开后聚焦环固定钮,调节后聚焦环,使测试图谱清晰成像;
(6)反复重复步骤(4)与(5),直至长焦与广角镜头均能清晰成像;
(7)调节完成后,锁紧后聚焦环的固定钮,将聚焦环牢靠地固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级摄像机镜头的后焦调整方式后焦距的调整也称为Ff(法兰)焦距调整。

一般用于第一次安装镜头时,或更换镜头后。

当在拍摄电视画面时,若发现变焦时长焦镜头的聚焦和广角镜头的聚焦不能很好的吻合(推上调实,拉开图像虚焦),也必须调整后焦距。

较高档的镜头都有后焦调整,但知道真正调整的步骤恐怕没几人。

欲调整后焦,首先要有放射图表。

(后焦调整用图谱)将放射图表固定于镜头前方约3米处。

16:9 放射图
4:3放射图
因为调整时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观景器(Viewfinder),所以需先调整观景器。

将调整VF的亮度调低,对比调高,Peaking调强一点。

? ?因为放射图表就只有黑白的线条,亮度调低,对比调高就是要让反差大一些,也比较容易看得更清楚。

Peaking调强一点也是方便对到焦时会让画面更明显。

? ? 再来就要把光圈开最大,目的是光圈愈大,景深愈浅,焦段就明显, 所以也就能更精准对到焦。

? ?也因为光圈开大后,进光量太大,画面变成白茫茫的,所以可利用开启快门功能来达到减光的作用。

然后将Marco回归到定位,再松开后焦环准备开始校正后焦了。

? ? 将摄影机镜头对准放射图卡的中心点,ZOOM IN到最近端,调整前焦。

前焦准确之后,ZOOM Out到最广端,调整后焦。

后焦准确之后,再ZOOM IN到最近端,再一次调整前焦。

之后再ZOOM Out到最广端,调整后焦。

反覆3~5次之后,确认ZOOM IN/ ZOOM OUT都准确了,再小心地将后焦环锁紧。

切记在锁后焦环时不要再推到后焦位置,免得白费工。

之后将放射图表改摆到离摄影机6米的位置,ZOOM IN/ ZOOM OUT确认是否准确。

再移动放射图表到10米的位置,然后再ZOOM IN/ ZOOM OUT做最终的确认。

? ?如果一切都就绪,再把快门速度关闭,VF调回你原来最舒适的位置,那你的摄影机的焦距拍什么都是最准的了。

一般摄像机在出厂时,对后焦距都做了适当的调整,因此,在配接前定焦镜头的应用场合,一般都不需要调整摄像机的后焦。

平时在使用中可能出现当镜头对焦环调整到极限位置时仍不能使图像清晰,此时就需要对监控摄像机的后焦距进行调整。

后焦距调整的步骤如下:
1.拧松监控摄像机前端标准镜头的固定小螺钉,通过调节变焦距调整(Zoom In)将镜头推至望远(Tele)状态,拍摄较远的一个物体的特写,再通过调整聚焦(Focus)将特写图像调清晰。

2.进行与上一步相反的变焦距调整(Zoom Out)将镜头拉回至广角(Wide)状态,此时画面变为包含上述特写物体的全景图像,但此时不能再作聚焦调整(注意:如果此时的图像变模糊也不能调整聚焦),而是准备下一步的后焦调整。

3.轻微旋转后焦调节环,反复调试直至画面最清晰为止,然后旋紧前标准镜头的固定小螺钉。

至此,监控摄像机和镜头就调试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