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类:原生动物

合集下载

动物生物学05原生动物门

动物生物学05原生动物门
对人有害的有杜氏利虫(L.donovani)、热带利 虫(L.tropica)和巴西利虫(L.braziliensis)三 种。杜氏利虫通常由中华白蛉传播,会引起黑热病。
披发虫
锥虫的鞭毛演化为膜状,种类很多。多寄生 于人、畜体内而引起严重病疫。如由采采蝇传播 的冈比锥体虫(T.gambiense)能导致致命的 昏睡病,马媾疫锥体虫(T.equiperdum)则在 马交配时传播而引起生殖器官水肿和溃烂,世界 性流传。
二、肉足虫纲
代表动物:大变形
虫Amoeba profeus Pallus
生境:清水池塘、 水流缓慢且藻类较 多的浅水中。通常 在浸没于水中的植 物上。
表壳虫 砂壳虫
球房虫
有孔虫
(一)形态结构
体长200-600um; 质膜:极薄; 外质:无颗粒,均质透明; 内质;具颗粒,流动
凝胶质:相对固态
溶胶质:液态
(二)运动 变形运动:运动器官:伪足
原生质中的溶胶质和凝胶质的转换和流动,使虫体形成伪 足而运动叫变形运动。伪足的类型也比较多样(叶状、丝状、 根状等)。变形运动的实质是肌动蛋白丝在肌球蛋白丝上滑动 形成的。 伪足还有摄食作用。
(二)排泄:伸缩泡 可将渗透入、随食物进入细胞内的多余水分和代
植鞭亚纲(Phytomastigina)
虫体通常具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多数自由生 活。
常见种类:绿眼虫(Euglena viridis),夜光虫(Noctiluca), 团藻(虫
➢如果大量繁殖,引 起海水变色,称为赤 潮
➢会导致水中缺氧; 生物残骸分解,发出 H2S杀死其它生物
目前已经命名的原生动物超过64,000 种,其中半数以上为化石种类。
巴贝斯虫 Babesia 孢子虫纲

003原生动物

003原生动物

e.危害:大量的破坏红细胞,引起贫血、脾肿,严重者死亡。 f.防治:治疗病人,灭蚊防咬,服药预防。
4、纤毛虫纲
主要特征: 成体或生活史中的某个时期有纤毛。 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 有性生活为接合生殖。 细胞核有大核和小核之分。
大多数在有机质丰富的水域中营自由生活:如草履虫、 喇叭虫等。 少数营寄生生活:如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于淡水鱼 的体表和鳃,对鱼苗、鱼种危害很大。
夜光虫
大变形虫
有孔虫
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门
间日疟原虫
团藻
草覆虫
一、原生动物门-进化地位
原生生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包括 单细胞个体或单细胞群体。
明显属于植物界——衣藻、团藻等绿藻; 明显属于动物界——草履虫、变形虫等; 介于动物界、植物界和真菌界之间的眼虫、粘菌等。
原生动物是自然界中最原始、最简单的动物类群。
辐足亚纲 伪足针状。 一般营漂浮生活。
如太阳虫、辐球虫、棘骨虫。
3、孢子虫纲
主要特征: 全部营寄生生活。 生殖方式和生活史复杂。 都有孢子期。 已知孢子虫有2300多种,重要种类有: 疟原虫(Plasmodium ):
寄生在人体内的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流行于我国的有三种: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
艾美球虫
艾美球虫(Eimeria)
思 考 题
►什么是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原生动物分为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和重要类群有哪些 ? ►简述草履虫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草履虫是怎样繁殖的?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发病症状、危害和防治。 ►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掌握下列名词:吞嗜营养、渗透营养、类 器官、排泄、排 遗、裂体生殖、孢子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赤潮

原生生物(原生动物)

原生生物(原生动物)

原生生物(原生动物)原生生物,也称原生动物,是指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无组织与无器官的生物体,它们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生命形式之一。

原生生物生活在淡水、海洋、土壤、植物表面等各种环境中,几乎遍布全球,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原生生物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分类、形态结构、生态学和生物学意义等方面。

一、分类原生生物的分类较为复杂,自从学者们开始研究它们以来,就建立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其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等特征,原生生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鞭毛虫门鞭毛虫主要分布在水体中,它们身体较为扁平,具有类似鞭毛的细胞突起,能够帮助它们在水中游动。

鞭毛虫类的代表物种是鞭毛虫属,它们是最早被发现且研究较为深入的原生动物之一。

2.虫草虫门虫草虫有与鞭毛虫类似的鞭毛,但它们的鞭毛只有一根,而且比较短。

这种原生生物多分布在水体、泥沼和岩石表面等环境中,是水生生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类。

3.阿米巴门阿米巴以其独特的细胞形态而闻名,它们的身体外形呈现出披毛状,使它们类似于一些不规则的卵形动物。

阿米巴也是最常见的一类原生生物,主要分布在水体和土壤中。

4.锥虫门锥虫是一种形态比较奇特的原生生物,它们的外形像一个倒置的尖锥形。

锥虫是寄生虫中的一种,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内,对宿主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二、形态结构原生生物的形态结构多种多样,不同类别的原生生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

一般而言,原生生物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结构:1.细胞质所有原生生物都由细胞质构成,它是原生生物最基本的结构之一。

细胞质内部含有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溶酶体等许多细胞器,这些细胞器的特性也是各类原生生物不同之处之一。

2.细胞核细胞核是原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包含蛋白质和DNA,是细胞基因组的主要所在地。

不同种类的原生生物细胞核的形态和功能也存在差异。

3.膜状结构原生生物表面存在膜状结构,这些结构能够帮助它们感知外界环境并进行一些生理活动。

什么是原生动物

什么是原生动物

什么是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Protozoa)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的一支。

它们在生物分类系统中被归类为动物界的一部分。

原生动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包括水域、土壤、湿地等。

它们的形态、生活方式和营养方式多样,有些能够自主运动,有些则依靠外界条件进行运动。

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没有细胞壁。

它们的细胞体积通常较小,只有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

原生动物在形态上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包括球形、椭圆形、纺锤形、盘状等。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多样,包括摄食、吞噬、光合作用等。

有些原生动物通过摄食有机物来获取营养,它们通过细胞吞噬或通过纤毛或鞭毛的运动将食物颗粒聚集到口部。

还有一些原生动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这些原生动物通常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如淡水藻类和海洋浮游植物。

原生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它们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作为食物来源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还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起到了生态环境的净化作用。

此外,一些原生动物还能够作为生物指示剂,反映出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和健康状况。

总的来说,原生动物是一类生物多样性丰富、功能重要的微生物群体,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原生动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微观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和生物多样性,为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门详细分类

生物门详细分类

生物门详细分类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以下是各门的具体分类:
1. 原生动物门:为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2. 多孔动物门:主要是在海洋中营固着生活的一类单体或群体动物,是最原始的一类后生动物,具有重要分类地位。

3. 腔肠动物门:腔肠动物体呈辐射或两辐射对称,仅具二胚层,是最原始的后生动物。

4. 扁形动物门:无脊椎动物,是一类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无呼吸系统、无循环系统,有口无肛门的动物。

5. 圆形动物门:为具假体腔的后生动物,又称袋形动物门。

6. 环形动物门:为两侧对称、分节的裂生体腔动物。

7.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

8. 软体动物门: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了真体腔的动物。

9. 拟软体动物门:在地质历史时期中有很多可作为指示沉积环境的指相化石。

10. 毛腭动物门:是动物界体腔动物的一个小门,因头部具有颚毛而得名。

11. 棘皮动物门:是一类后口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很高。

12. 脊索动物门: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动物,也是其发展得最成功的一类之一。

此外,还有植物界、真菌界、色藻界、细菌界、古菌界和病毒界等分类。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生物专业书籍或咨询相关人士。

原生动物知识点总结

原生动物知识点总结

原生动物知识点总结一、原生动物的生态特点1.多样性:原生动物的种类繁多,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它们生活在陆地、水域、森林、草原、沙漠等各种生态环境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2.关键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原生动物通常扮演着关键种群的角色。

它们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食肉动物对于控制其食物链下方的食草动物种群有着重要的影响。

3.适应性强:原生动物通常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应对不同的环境变化。

这些动物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各自特定生态环境的特征和习性,使它们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4.威胁与保护: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原生动物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生境破坏、资源开发、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原生动物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保护原生动物和它们所居住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原生动物的分类原生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多个类群。

下面将对这些类群进行简要介绍。

1.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一类体温恒定的脊椎动物,它们通常具有毛发、产奶和体内产卵的特征。

哺乳动物包括大象、狮子、老虎、长颈鹿、鲸鱼、袋鼠等。

它们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 鸟类:鸟类是一类具有羽毛和两只前肢进化成翅膀的脊椎动物。

它们通常能够飞行,但也有一些不具备飞行能力的鸟类。

鸟类包括鹦鹉、鸽子、鸭子、雀类、鸟类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角色。

3.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包括蛇、蜥蜴、龟、鳄鱼等,它们通常具有鳞片,能够在陆地和水域之间自由活动。

爬行动物在食物链中通常是食肉动物,对于控制其他动物种群有着重要的作用。

4.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一类既能够在水中生活又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它们具有双生活史,通常在水中产卵,幼体以蝌蚪形态生活,后期转变为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的成体。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单细胞真核生物进化地位:原生生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包括所有的单细胞和多细胞群体的单细胞生物。

原生生物中既有属于植物界的衣藻、团藻等绿藻,又有明显属于动物界的草履虫、变形虫等,还有介于动物界、植物界和真菌界之间的眼虫、粘菌等。

一、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原生动物多数是由单细胞构成,少数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群体。

表膜:原生动物的体表为细胞膜,称表膜或质膜。

细胞质:分化为外质和内质:外质均匀而透明,致密而无颗粒;内质多颗粒而易流动。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出能够完成不同生理功能的胞器,如眼点、伸缩泡、鞭毛、纤毛、伪足、泡口、泡咽、泡肛等。

细胞核:一般1个,也有2个或多个;核分为泡状核(小核或生殖核)和致密核(大核或营养核)两种,前者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后者染色质多,均匀而致密地分布于核中。

包囊:多数原生动物在生活条件恶化时,能分泌形成厚壳将自身包裹起来,停止运动和取食。

二、原生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鞭毛或纤毛运动,另一种是伪足运动(细胞内原生质的流动形成伪足)。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光合自养(植物性营养),如有色素体鞭毛虫;吞噬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如草履虫;渗透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如各种孢子虫。

呼吸与排泄:原生动物的呼吸和排泄主要通过细胞膜进行;水分调节主要靠伸缩泡实现。

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二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裂体生殖。

有性生殖有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配子生殖有同胚生殖和异胚生殖.原生动物具有应激性: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三、原生动物的分类原生动物约3万种,对其进化地位和分类,各家意见分歧较大。

我们采用目前多数原生动物分类学家的分类观点,将原生动物门分为4个纲:鞭毛虫纲、肉足虫纲、孢子虫纲和纤毛虫纲,这四大类群是原生动物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

鞭毛虫纲Mastigophora一、代表动物—绿眼虫生物学特性:①借助鞭毛运动,眼点与光感受器能感受光线变化,有趋光性。

原生生物原生动物

原生生物原生动物

原生生物原生动物原生生物是指生物界中最为简单的一类生物,它们不具备任何细胞核和细胞器,所有生命活动都在原生质内完成,因此也被称之为“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经过长期进化后,形成了非常多的不同类型,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一类原生生物,其约有50,000个品种,分布在陆地和水体的各个角落,它们的形态和生理特征非常多样化,从不可见的微生物到大型草食性和肉食性动物。

从单细胞的阿米巴到复杂的刺细胞虫,原生动物中有丰富多彩的物种。

原生动物的通常规模很小,可以使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形态特征。

它们大多数都是单细胞生物,但也有部分是多细胞或聚集生物。

原生动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它们的特征,如细胞结构、生理特性和动作方式。

几乎所有的原生动物都是异养生物,即它们必须摄取其他生物体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能源来源。

一些物种是捕食性的,以小型动物为食,另外一些物种则以腐殖质或细菌为食。

原生动物的一些物种也具有运动能力,它们可以使用假足或鞭毛等结构进行移动,或者利用伸出来的伪足进行游动。

有些原生动物可以形成囊泡,以便在不利环境中避免死亡。

原生动物的生态作用非常重要,它们是一些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积小,但数量很大,因此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它们可以作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同时也可以吞噬有害微生物来维护生态平衡。

除此之外,原生动物还对于人类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影响。

例如,有一些原生动物是人体中病原的主要来源,比如阿米巴滋养虫和锥虫等都是致病原。

最后,可以说原生动物是生物界中最为基层、简单的一类生物,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小觑。

它们的形态多样,生理特征独特,生态作用重要,同时在医学、环境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分类:原生动物门
在生命树中,许多古老生物代表的主枝或树枝已经枯萎脱落,这些脱落的大小不一的树枝可能代表整个目、科或者属都没有现生后裔的类群——他们仅以化石的形式为我们所知。

就像我们偶尔可以看到的那样,一个细弱蔓延的树枝从一棵树底部的树杈上长出来,并由于某些偶然的机会受到偏爱并且依然兴旺地存活着,于是我们有机会看到像原生生物的动物;在些许程度上,它们连接起生命的两大分支,而且它们好像因为生活在一个神之庇护地而幸免于致命的竞争。

原生动物就是真核单细胞动物,这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形态,所以叫原生。

而后生动物,就是指多细胞生物,所有的后生动物,都是由最初的原生动物进化而来,所以叫做后生。

已描述的原生动物中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在地球上,我们只能通过化石来确定他们来过这个地球,也并非所有的原生动物都能留下化石供后
人去考察,只有那些具硬壳的类型(有孔虫的钙质壳(由细胞分泌的碳酸钙构成)和放射虫(硅质或含有机质的硅质)为主)才能够形成化石。

他们的化石大多保存在海相沉积物中,少数发现于淡水沉积。

这可能由于海生类型大多数具有硬壳能够保存成化石,而其他生活领域中的类别大多不具硬壳,很少形成化石。

自从300多年前,A.van列文虎克用约放大270倍的透镜,第一次看到了原生动物,他把眼虫描述为“中间绿、两端白”的虫子(后人尊称他为原生动物学之父),原生动物家族逐渐进入人类的视野。

如果你觉得原生动物这些古老生物应该生活在那些原始森林、海洋和人类文明去不了的地方那就错了,你可以在池塘、湖泊、河流、海岸、土壤甚至极地地区找到他们。

有的甚至将人类的血液、器官作为安身之所。

捧一捧水,在显微镜镜下观察,我们会发现很多“小动物”在游动,它们的“内脏”一目了然,它们把所有的“器官”集中在一个细胞中,自由地生活在自己的一方水土中。

原生动物小小的身体里,有一套完整的生存系统,从呼吸到排泄,从消化,吸收,从运动到防御。

一应俱全。

通过扫描电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内涵丰富的“内心世界”,细胞核、线粒体、食物泡、自噬泡等的结构
科学家将其分为如下4个纲:1、鞭毛纲2、肉足纲3、孢子纲4、纤毛纲
原生动物是在动物总界中单细胞个体的类群,虽然在其中人们也观察到存在群居习性,但这样的群体还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细胞个体集聚
而成,每个细胞都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生殖等作为一个动物所具有的一切机能。

一、细胞膜、细胞核与细胞质
原生动物的体表有细胞膜,又统称为表膜(pellicle),表膜有保护和帮助虫体运动等功能。

虫体可以依靠表膜保持身体的特有形状。

即使受到外部压力改变形状后,具有弹性的表膜也可以使虫体恢复原来的形状(好像记忆合金)。

有些原生动物的体表会形成比较坚硬的外壳,原生动物的外壳的质地在不同种类中是不一样的,如表壳虫的外壳为几丁质,鳞壳虫的外壳为硅质,有孔虫的外壳为钙质,此外还有的为纤维质。

有些原生动物细胞质内还有骨骼,如放射虫有几丁质的中央囊或有硅质的骨针等
二、鞭毛、纤毛和伪足
一类原生动物有鞭毛或纤毛这类固定的动物胞器,鞭毛、纤毛在水中有规律地摆可以借水的反作用力使虫体运动。

鞭毛一般数目少而且长,纤毛则比较短但数目很多,常覆盖细胞表面,是细胞表面的附属物。

纤毛、鞭毛与高等动物的精子鞭毛具有相同的结构:由9+2双联体微管纤维组成。

比如领鞭毛虫:一条很长的鞭毛,被一圈细胞膜表面的突出物环绕,形成一条圆柱状的“衣领”。

领鞭毛虫因此而得名
另一类原生动物没有鞭毛或纤毛这些固定的动物胞器,而是靠伪足动物。

原生质中的溶胶质和凝胶质的转换和流动,使虫体形成伪足而运动,这种运动实质是肌动蛋白丝在肌球蛋白丝上的滑动形成的。

三、排泄与渗透
由于大量的水分随食物泡的形成进入体内,或通过体表渗透进入细胞内。

原生动物为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必须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以维持细胞内水的含量。

多数原生动物都依靠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调节水分。

每个伸缩泡的周围有数条收集管,收集管与内质网相通,通过内质网收集细胞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经收集管送入伸缩泡,并通过虫固定的开口排出体外。

当水分被排出时,排泄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含氮的溶于水的废物也同时被排出体外。

水与代谢废物还可借扩散作用从细胞的表面排出。

四、营养
原生动物有3种营养类型。

(1)植物性营养:与植物一样,能行光合作用,是鞭毛虫纲动物中具有色素体的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如绿眼虫。

(2)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或胞吞作用吞食其他生物或有机碎片,食物由临时性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food vacuole),食物泡在细胞质内被消化和吸收。

没有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或胞吐作用排出体外,这个过程称为排遗。

(3)腐生性营养: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溶于水中的有机物质。

很多寄生的原生动物是此类营养方式,如各种孢子虫。

五、生殖
1.无性生殖: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主要是二裂生殖,即细胞经过有
丝分裂形成2个相等的个体,如眼虫的纵二裂、草履虫的横二裂和变形虫的二裂等。

也有部分原生动物行出芽生殖,即母体的一部分发育为一个新个体,形成的大的部分为母体,小的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独立生活。

有时一个母体上可形成多个芽体,如夜光虫。

2.有性生殖:(1)配子生殖:配子的大小、形状相同的称为同配生殖,如有孔虫、某些鞭毛虫。

配大大小、形状不同的称为异配生殖,一般大的配子称为大配子或卵,小的配子称为小配子或精子,如团藻等很多群体鞭毛虫。

(2)接合生殖:纤毛虫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六、呼吸
原生动物的呼吸通过扩散作用进行。

部分腐生或寄生种类可以在低氧或缺氧的环境中生活。

寄生种类主要靠酶的作用分解糖类得到能量。

七、应激性
原生动物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称为应激性(irritability)。

它们可以趋向某些刺激,如食物等;也可以避开某些刺激,如某些对其生存不利的化学物质等。

原生动物这种对不同物质刺激以及光线等的趋避对帮助原生动物的营养和生存有非党重要的意义。

1992年我国学者首先在原生动物棘尾虫的体内发现多种神经肽。

鞭毛虫纲的绿眼虫、角鞭虫、衣藻、团藻纤毛虫纲的草履虫、小瓜虫、钟形虫、喇叭虫肉足虫纲的变形虫、太阳虫孢子虫纲阿贝斯焦
虫、疟原虫
原生动物大都为可运动的掠食者或寄生者,可分为下列几类:具鞭毛的原生动物(flagellated Protozoans)一如引起非洲昏睡病的锥体虫类(trypanosomes)、感染人类生殖道的滴虫类(trichomonads)。

似阿米巴的原生动物(amoeboid Protozoans)一藉伪足移动,如有壳或无壳的变形虫(amoebas)、有孔虫类(foraminiferans)、太阳虫类(heliozoans)和放射虫类(radiolarians)。

孢子虫类(sporozoans)一能滑行或不能运动,如疟原虫属(Plasmodium)会引起疟疾。

纤毛虫类(ciliates)一利用众多的纤毛来运动和觅食,如草履虫。

变形虫属(Amoeba)是原生动物门(Protozoa)肉鞭动物亚门(Sarcomastigophora)肉足总纲(Sarcodida)根足纲(Rhizopodea)变形目(Amoebida)变形虫科的1属。

虫体赤裸、柔软,因可向各个方向伸出伪足,以致体形不定而得名。

音译“阿米巴”。

医学原虫包括寄生在人体的腔道、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及非致病性原虫,约有40余种。

有些原虫如疟原虫、利什曼原虫、锥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对人体可造成严重危害。

一般原生动物只有一个核,也有多个核的种类,有些原生动物细胞内还同时具有两种细胞核:一种是大核,与细胞代谢有关;一种是小核,
与生殖有关。

绝大多数原生动物的呼吸作用(respiration)是通过气体的扩散(diffusion),依靠体表从周围的水中获得氧气。

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固定运动类器官的种类,另一类是具有固定运动类器官的种类。

原生动物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一些可溶性代谢废物,都可以借扩散作用从体表排出,除此之外,在淡水中生活的种类体内还有一种重要的排泄类器官,是由类似于细胞膜的结构包围而成,呈泡状,泡内含有水和可溶性废物,称为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

在淡水中生活的原生动物体内渗透压高于外界的渗透压,水分会不断地进人体内,伸缩泡就起到不断地收集水分并将水分排出体外的作用,溶于水中的一些代谢废物也随之被排出体外,如果没有伸缩泡的结构,淡水中生活的原生动物就会因体内水分过多而胀破细胞。

海水中有大量盐分,其渗透压与细胞内渗透压大致相等,所以海水中生活的种类一般没有伸缩泡。

原生动物对外界的刺激具有趋避性,当遇到食物时,它们会向有食物的地方趋集,当遇到有害刺激时,它们又会避开,这种应激性对它们的生存有很大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