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半导体光催化制氢的进展

2021年半导体光催化制氢的进展
2021年半导体光催化制氢的进展

《能源材料》课程论文

欧阳光明(2021.03.07)

题目:半导体光催化水解制氢的进展

指导教师:毛景

学生姓名:朱永坤学号: 20130800830

专业:建筑结构及功能材料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6年 6月 8 日关键词:半导体;光催化;太阳能;电解水;制氢;

改性。

引言: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讲到的新能源汽车当中的氢燃料池

汽车让我对氢能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想着

写一篇关于氢能方面的文章。结合老师上课过程提到的

太阳能制氢,就定位在了半导体光催化制氢这个主题

了。

目前,氢气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氢燃料电池通过液态氢与空气中的氧结合而发电,根

据此原理而制成的氢燃料电池可以发电用来推动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终极环保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零排

放,且一次加氢续驶里程长,加氢时间短,相当于汽油

车,一直以来被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之一。

但是,到目前为止,氢燃料电池汽车,并没有得到大

范围的普及,因为一些技术条件的短板暂时限制了它的应

用。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氢气来源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

的氢燃料的生产并不是以水为原料,而是以天然气作为生

产原料,先前讲到了,如果要电解水取得氢气,那需要很

大的能量消耗,而且要生产出能量值与普通汽油燃料相当

的氢燃料,我们就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水同样也是我们这

个星球稀缺的资源。同时,氢气的储存和运输过程又要耗

费很大的能量,所以到目前为止,要驱动一辆氢燃料电池

汽车,所需能耗太大,还不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麻省

理工学院的一些能源专家则提出,氢燃料电池车真正要

“跑起来”,至少还需要15年的时间。

那么,如何低能耗,效率高地制备氢气成为了氢燃料

汽车的一个瓶颈,目前制备氢气有也有很多方法,包括热

化学法制氢,光电化学分解法制氢,光催化法制氢,人工

光合作用制氢,生物制氢等,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光催化

制氢的一些新的研究和进展。

摘要:

氢能具有高效、清洁、无污染、易于产生、便于输运

和可再生等特点,是最理想的能源载体。因此,氢能将会成

为未来化石能源的主要替代能源之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

取氢气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用太阳能直接从水中获得的氢气,氢气又可作为能源燃料,燃烧产物是水,它以最清洁环保的形态回到自然生态循环中,这是一种完全的可持续开发的能源利用的途径。

背景:

光解水制氢技术始自1972年,由日本东京大学Fujishima A和Honda K两位教授首次报告发现TiO2单晶电极光催化分解水从而产生氢气这一现象,从而揭示了利用太阳能直接分解水制氢的可能性,开辟了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的研究道路。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或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太阳能利用的研究、特别是利用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正处于一个十分活跃的发展时期,尤其在新型光催化剂研制方面比较活跃。但是,就目前来说,采用半导体光敏催化剂分解水制氢的方法,由于缺乏可见光敏和宽谱线光敏催化剂,光-氢转换效率还比较低。近几年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巨大突破,有可能在未来二三十年内逐步走向实用化,使太阳能光解水制氢产业化成为现实。

一、半导体光催化水解制氢的研究进展

半导体光催化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技术是将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技术与半导体光催化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光电分解水制氢技术。该技术具有光氢转换效率高、节省常规能源、保护环境和便于氢氧分离等优点,一旦发展成熟并投入使用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可能带给人类使用能源的革命性变革。

自1972 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首次报导TiO2 单晶电极光催化降解水从而产生氢气这一现象后,半导体光催化水解制氢的研究开始兴起,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TiO2等金属氧化物、染料负载金属与复合有机半导体、杂多酸盐和金属硫化物、层状金属氧化物和复合层状物为光催化剂水解制氢等发展阶段,并在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制备、改性和光催化相关理论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如对TiO2进行掺杂、表面贵金属(Pt、Pd、Ru、Au)淀积和光敏化等。下面就介绍几类光催化剂以及它们的研究进展。

1,二氧化钛类光催化剂

二氧化钛(TiO2)是研究最早、最具代表性的光催化剂,它稳定、耐腐蚀性、来源丰富、廉价无毒等特点, 相关研究也较多,已经商业化的有DegussaP-25TiO2等。还有以钛酸四丁酯,乙丙醇钛,四氯化钛或硫酸钛为钛源,利用水热溶胶-凝胶法、气相爆轰法、等离子喷雾热解、模板法、醇热溶胶-凝胶法等各种方法合成纳米TiO2粉末或形貌光催化剂。成胶过程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有显著影响。在醋酸介质中得到的催化剂样品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最小的晶粒尺寸、

最好的结晶度、最清洁的催化剂表面等特点,从而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

同时,水热法可获得稳定多孔TiO2粉末光催化剂,也可以制备出极小尺寸和高比表面积的TiO2粉末剂。气相爆轰法也被用来制备纳米TiO2粉末光催化剂, 所得TiO2粉末是锐钛矿和金红石型的混合晶相,平均粒子尺寸20~40nm。离子喷雾热解也可得到纳米TiO2粉末光催化剂,产物是以锐钛矿为主的锐钛矿和金红石型的混合晶相粉末光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在光降解甲基橙实验中都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可以说,二氧化钛类催化剂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相信未来在光催化制氢方面能得到巨大的应用。

2,钛酸盐类MxTiyOz光催化剂

钛酸盐及其修饰或改性光催化剂非常多,如La2Ti3O9,La2Ti2O7、La2TiO5、Sr3Ti2O7、PbTiO3、Sm2Ti2O7、M2La2Ti3O10,其中研究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SrTiO3。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人们对SrTiO3催化剂进行了各种修饰和改性,如Cr掺杂,Fe掺杂,S/N共掺杂,Zr掺杂 ,N掺杂,La掺杂,N/La共掺杂 ,有些改性后的催化剂对可见光有了较好的响应能力。

3,掺杂改性TiO2光催化剂

单纯的使用TiO2作为催化剂,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几率会比较高,而且其禁带宽度又较宽,限制了其对可见光范围的响应.因此,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对TiO2光催化剂的掺杂修饰等改性光催化剂。一般会在催化剂的表面担载贵金属、金属氧化物或者掺杂外来金属和非金属来构建新的光催化剂反应中心或新的掺杂能级,以提高光催化的效率和光响应范围。

贵金属的担载和修饰

Pt/TiO2可以说是研究的最早最透彻的催化剂,现在新研制的催化剂一般会以Pt/TiO2的催化活性为标准进行对比.最初的Pt/TiO2常以浸渍和光还原的方法制备.最近用超声化学法制备了贵金属(Pt,Au,Pd)担载的TiO2,考察了不同贵金属的功函以及金属颗粒的尺

寸对光催化产氢活性的影响.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比浸渍法制备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并且贵金属的尺寸较小,限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提高了光催化产氢的速率。

金属离子的掺杂

近年来金属离子掺杂TiO2系列光催化剂研究进展迅速,一般有单一离子掺杂和两种或多种离子共掺杂两种情况,掺杂离子以取代或填隙等方式进入半导体的晶格后,除引起材料的光谱响应范围变化外,还同时对材料的晶态结构、化学稳定性、光催化活性及物理性能等多方面有影响.在设计可见光响应催化剂时,必须围绕拓展光响应范围和提高光催化活性两个主要方面的要求,综合考虑掺杂离子的电位、价态、掺杂浓度和分散度、电子构型等多种因素,确定合理的光催化剂制备工艺。

非金属原子的掺杂

最常用的掺杂元素为B,C,N,S,P,F,Cl,I,Br等,通过对TiO2光催化剂的掺杂,形成新的杂化价带,从而达到调控光催化剂禁带宽度,光吸收带红移的目的。非金属原子掺杂TiO2之后形成了杂化轨道,价带上移,导带位置则保持基本不变。非金属掺杂TiO2既可以实现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又达到了利用可见光的目的,但是价带的上移会使光生空穴的氧化能力下降,这也是非金属掺杂的一个缺点。

硫掺杂

S掺杂不仅使TiO2光催化剂吸收范围扩展到可见光区域,而且能够提高锐钛矿向金红石转变温度(未掺杂时为650~700℃,S掺杂后的转变温度为750℃),也就意味着S掺杂有抑制TiO2晶粒烧结和团聚的作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催化作用。

碳掺杂

研究结果表明,碳掺杂有助于稳定锐钛矿晶相,掺杂的薄膜C-TiO2光催化剂禁带宽度随着C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Wang等人采用一种简单的两步模板法制备了介孔空心微球C-TiO2光催化剂。所得催化剂在光催化降解苯实验中同样表现出了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硼掺杂

经过硼的掺杂,发现TiO2纳米管高度有序的组织结构已经被破坏,但增强了在可见和紫外光区的光吸收能力,并且能够抑制高温下晶相从锐钛矿向金红石转变。所得改性催化剂在光电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以上介绍的均为单一金属或非金属原子掺杂,为了进一步提高可见光吸收的性能和光催化活性,二元非金属掺杂、金属-非金属共掺杂、以及非金属掺杂与表面贵金属担载同时使用等方法成为研究的一个新动态。

4,铌酸盐光催化剂

许多铌酸盐作为光催化剂在紫外照射下能够分解水析氢,研究最多的是K4Nb6O17,研究发现该催化剂在有助剂NiO存在的条件下能将纯水光催化分解成氢和氧,无助剂时也能从甲醇水溶液中光催化析氢。随后许多有关铌酸盐及其改性催化剂的研制相继展开,并逐渐活跃起来。

5,主族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

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In类新组成铬掺杂Ba2In2O5/In2O3复合氧化物半导体光催化剂 ,能够有效地提高光催化分解水。在有Pt或NiO助剂存在的条件下,分别在可见光和紫外光下考察了光催化分解甲醇水溶液或纯水析氢的性能,研究发现,这种复合组分光催化剂表现出了比单一组分高的析氢活性,这些光物理和光催化性能与这种复合材料的能带结构、载流的激发-分离-迁移密切相关。用同样的方法他们合成了另一种锌掺杂的Ga类多组分复合材料,这种新颖的光催化剂能够在紫外光下以化学计量比将水分解成氢和氧。

6,其它过渡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

除前面提到的这些光催化剂外,一些其它过渡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的研究也比较活跃,对于双钙钛矿结构的Ca2NiWO6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能带结构和光催化活性的研究发现,该催化剂虽然在可见光有吸收,但可见光条件下并不能从甲醇水溶液中析氢。

上面介绍了几种半导体光催化剂,其实还有很多,但由于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叙述,可以说,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半导体光催化剂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甚至已经得到了商业化的应用,相信半导体光催化剂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二、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制经过长期的发展,长期围绕高效稳定的总目标,从简单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制逐步向多元化、功能化发展。可以说,今后若干年,探索可见光区宽谱高效光电解水半导体光催化剂和电解液的研究仍将是不变的主题之一,主要研究方法仍然是掺杂改性或者结构改性。而太阳能及混合动力半导体光催化电解水制氢技术研究将成为主要技术路线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并将继续有新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和新的半导体光催化方法研究出现。

三、自己对本课程的收获和体会

说实话当初自己对待这门课是很随意的,上课基本上也没怎么听,但老师由浅入深地讲解让我对这门课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自己特别喜欢汽车,所以在讲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听得特别认真。在这门课当中我们确实学到了很多其他科目上面没有的知识,同时也让我们对整个新能源材料领域有了新的了解。我感觉这门课比较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知识体系比较新,同时这些领域也基本上都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比如说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可能在课程当中我们也没能具体学习到一些专业知识,但我们对整个能源材料的知识框架和领域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极大的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材料在新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可以说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添了一个选择。

毛景老师和胡俊华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深入浅出,详略得当,很能突出重点。结合大量实例和图片把枯燥的知识讲得活灵活现,简单易懂。很好得把握了新能源材料在前沿的一些高新应用,引人入

胜。另外老师讲课很有亲近感,并没有像其它课那样的有一种和老师很远的距离感。同时毛老师每次上课前都会在黑板上板书很多知识,很是细心,课件也做的非常规整,就是有的时候一页PPT中文字太多,看不清楚。希望老师能把PPT改进一下,其他的都感觉挺好的。虽然胡老师给我们上课次数不多,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下课前都会留几分钟让我们回答问题,这是反馈课堂效果的一个方法,同时老师真的是想问我们解答疑惑,让我们能收获更多。

可以说,自己在这门选修课中,收获颇多,有知识上的积累,有眼界上的开阔。老师讲课非常用心,我们听得也非常专心。能选这门课,真好。希望老师讲课越来越好,事业更加进步,同时我们自己也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去寻找那诗和远方!

参考文献:

【1】张晓杰.荧光素衍生物染料敏化光催化还原水制氢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9;

【2】半导体光催化剂制氢研究新进展 *吴玉琪,靳治良,李越湘,吕功煊1) ,李树本;

【3】郭烈锦,赵亮.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多目标功能系统(一)(二)[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36(5): 441-451;

【4】郭烈锦,赵亮. 可再生能源制氢与氢能动力系统研究[J]. 中国科学基金,2002,(4): 210-212;

【5】光解水制氢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 田蒙奎1,2,上官文峰2,欧阳自远1,王世杰;

【6】半导体光催化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的研究与进展 * 张海鹏,陈卫军,徐军明,林弥,杨柳,李文钧。

2021年半导体光催化制氢的进展

《能源材料》课程论文 欧阳光明(2021.03.07) 题目:半导体光催化水解制氢的进展 指导教师:毛景 学生姓名:朱永坤学号: 20130800830 专业:建筑结构及功能材料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6年 6月 8 日关键词:半导体;光催化;太阳能;电解水;制氢; 改性。 引言: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讲到的新能源汽车当中的氢燃料池 汽车让我对氢能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想着 写一篇关于氢能方面的文章。结合老师上课过程提到的 太阳能制氢,就定位在了半导体光催化制氢这个主题 了。 目前,氢气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氢燃料电池通过液态氢与空气中的氧结合而发电,根 据此原理而制成的氢燃料电池可以发电用来推动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终极环保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零排 放,且一次加氢续驶里程长,加氢时间短,相当于汽油 车,一直以来被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之一。 但是,到目前为止,氢燃料电池汽车,并没有得到大 范围的普及,因为一些技术条件的短板暂时限制了它的应 用。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氢气来源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

的氢燃料的生产并不是以水为原料,而是以天然气作为生 产原料,先前讲到了,如果要电解水取得氢气,那需要很 大的能量消耗,而且要生产出能量值与普通汽油燃料相当 的氢燃料,我们就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水同样也是我们这 个星球稀缺的资源。同时,氢气的储存和运输过程又要耗 费很大的能量,所以到目前为止,要驱动一辆氢燃料电池 汽车,所需能耗太大,还不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麻省 理工学院的一些能源专家则提出,氢燃料电池车真正要 “跑起来”,至少还需要15年的时间。 那么,如何低能耗,效率高地制备氢气成为了氢燃料 汽车的一个瓶颈,目前制备氢气有也有很多方法,包括热 化学法制氢,光电化学分解法制氢,光催化法制氢,人工 光合作用制氢,生物制氢等,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光催化 制氢的一些新的研究和进展。 摘要: 氢能具有高效、清洁、无污染、易于产生、便于输运 和可再生等特点,是最理想的能源载体。因此,氢能将会成 为未来化石能源的主要替代能源之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 取氢气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用太阳能直接从水中获得的氢气,氢气又可作为能源燃料,燃烧产物是水,它以最清洁环保的形态回到自然生态循环中,这是一种完全的可持续开发的能源利用的途径。 背景: 光解水制氢技术始自1972年,由日本东京大学Fujishima A和Honda K两位教授首次报告发现TiO2单晶电极光催化分解水从而产生氢气这一现象,从而揭示了利用太阳能直接分解水制氢的可能性,开辟了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的研究道路。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或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太阳能利用的研究、特别是利用

半导体物理答案

一、选择 1.与半导体相比较,绝缘体的价带电子激发到导带所需的能量(比半导体的大); 2.室温下,半导体Si 掺硼的浓度为1014cm -3,同时掺有浓度为×1015cm -3的磷,则电子浓度约 为(1015cm -3 ),空穴浓度为(×105cm -3),费米能级为(高于E i );将该半导体由室温度升至 570K ,则多子浓度约为(2×1017cm -3),少子浓度为(2×1017cm -3),费米能级为(等于E i )。 3.施主杂质电离后向半导体提供(电子),受主杂质电离后向半导体提供(空穴),本征激发 后向半导体提供(空穴、电子); 4.对于一定的n 型半导体材料,温度一定时,减少掺杂浓度,将导致(E F )靠近E i ; 5.表面态中性能级位于费米能级以上时,该表面态为(施主态); 6.当施主能级E D 与费米能级E F 相等时,电离施主的浓度为施主浓度的(1/3)倍; 重空穴是指(价带顶附近曲率较小的等能面上的空穴) 7.硅的晶格结构和能带结构分别是(金刚石型和间接禁带型) 8.电子在晶体中的共有化运动指的是电子在晶体(各元胞对应点出现的几率相同)。 9.本征半导体是指(不含杂质与缺陷)的半导体。 10.简并半导体是指((E C -E F )或(E F -E V )≤0)的半导体 11.3个硅样品的掺杂情况如下: 甲.含镓1×1017cm -3;乙.含硼和磷各1×1017cm -3;丙.含铝1×1015cm -3 这三种样品在室温下的费米能级由低到高(以E V 为基准)的顺序是(甲丙乙) 12.以长声学波为主要散射机构时,电子的迁移率μn 与温度的(B 3/2次方成反比) 13.公式* /q m μτ=中的τ是载流子的(平均自由时间)。 14.欧姆接触是指(阻值较小并且有对称而线性的伏-安特性)的金属-半导体接触。 15.在MIS 结构的金属栅极和半导体上加一变化的电压,在栅极电压由负值增加到足够大的 正值的的过程中,如半导体为P 型,则在半导体的接触面上依次出现的状态为(多数载流子 堆积状态,多数载流子耗尽状态,少数载流子反型状态)。 16.在硅和锗的能带结构中,在布里渊中心存在两个极大值重合的价带,外面的能带(曲率 小),对应的有效质量(大),称该能带中的空穴为(重空穴E )。 17.如果杂质既有施主的作用又有受主的作用,则这种杂质称为(两性杂质)。 18.在通常情况下,GaN 呈(纤锌矿型 )型结构,具有(六方对称性),它是(直接带隙) 半导体材料。 19.同一种施主杂质掺入甲、乙两种半导体,如果甲的相对介电常数εr 是乙的3/4, m n */m 0 值是乙的2倍,那么用类氢模型计算结果是(甲的施主杂质电离能是乙的32/9,的弱束缚 电子基态轨道半径为乙的3/8 )。 20.一块半导体寿命τ=15μs ,光照在材料中会产生非平衡载流子,光照突然停止30μs 后, 其中非平衡载流子将衰减到原来的(1/e 2)。 21.对于同时存在一种施主杂质和一种受主杂质的均匀掺杂的非简并半导体,在温度足够高、 n i >> /N D -N A / 时,半导体具有 (本征)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22.在纯的半导体硅中掺入硼,在一定的温度下,当掺入的浓度增加时,费米能级向(Ev ) 移动;当掺杂浓度一定时,温度从室温逐步增加,费米能级向( Ei )移动。 23.把磷化镓在氮气氛中退火,会有氮取代部分的磷,这会在磷化镓中出现(产生等电子陷 阱)。 24.对于大注入下的直接复合,非平衡载流子的寿命不再是个常数,它与(非平衡载流子浓 度成反比)。 25.杂质半导体中的载流子输运过程的散射机构中,当温度升高时,电离杂质散射的概率和

第六章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及光催化原理.

第六章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及光催化 原理 ?本章主要内容: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及其催化活性 ?从能带结构出发,讨论催化剂的导电性能、逸出功与催化活性的关 系 ?半导体多相光催化原理 金属氧化物与金属硫化物催化剂概述 过渡金属氧化物与过渡金属硫化物有许多相似之处,多为半导体型化合物。 作为氧化用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主要催化反应类型是烃类的选择性氧化和NOx的还原等; 作为催化剂的多为过渡金属硫化物,如Mo、W、Ni、Co、Fe等的金属硫化物具有加氢、异构、氢解等催化活性,用于油品的加氢精制;加氢脱硫(HDS)、加氢脱氮(HDN)、加氢脱金属(HDM)等过程。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及其催化活性 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半导体)催化剂 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催化剂多属半导体类型,本章用半导体能带理论来说明这类催化剂的催化特性。将半导体的导电性能、电子逸出功与催化活性相关联,解释解释这类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固体的能带结构 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是按能级排列的。例如1S,2S,2P,3S,3P……内层电子处于较低能级,外层电子处于较高能级。 固体是由许多原子组成的,固体中许多原子的电子轨道发生重叠,其中外层电子轨道重叠最多。由于这种重叠作用,电子不再局限于在一个原子内运动,而是在整个固体中运动,这种特性称为电子的共有化。 但重叠的外层电子也只能在相应的轨道间转移运动。例如3S引起3S共有化,形成3S 能带;2P轨道引起2P共有化,形成2P能带。 禁带、满带或价带、空带或导带 3S能带与2P能带之间有一个间隙,其中没有任何能级,故电子也不能进入此区,称之为禁带; 下面一部分的能级组成一个带,一般充满或部分充满价电子,称为满带或价带; 上面一部分的能带也组成一个带,在基态时往往不存在电子,只有处于激发态时才有电子进入此带,所以称为空带,又叫导带; 激发到空带中去的自由电子提供了半导体的导电能力。 金属的能带结构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能带结构比较

半导体物理练习题

一、选择填空(含多项选择) 1. 与半导体相比较,绝缘体的价带电子激发到导带所需的能量() A. 比半导体的大 B. 比半导体的小 C. 与半导体的相等
2. 室温下,半导体 Si 掺硼的浓度为 1014cm-3,同时掺有浓度为 1.1×1015cm-3 的磷,则电子浓度约为(),空穴浓度为(),费米能级();将该半导体升温至 570K,则多子浓度约为(),少子浓度为(),费米能级()。(已知:室温下,ni ≈1.5×1010cm-3,570K 时,ni≈2×1017cm-3) A. 1014cm-3 C. 1.1×1015cm-3 E. 1.2×1015cm-3 G. 高于 Ei I. 等于 Ei 3. 施主杂质电离后向半导体提供(),受主杂质电离后向半导体提供(),本征 激发后向半导体提供()。 A. 空穴 B. 电子 B. 1015cm-3 D. 2.25×1015cm-3 F. 2×1017cm-3 H. 低于 Ei
4. 对于一定的半导体材料, 掺杂浓度降低将导致禁带宽度 () 本征流子浓度 , () , 功函数()。 A. 增加 B. 不变 C. 减少
5. 对于一定的 n 型半导体材料,温度一定时,较少掺杂浓度,将导致()靠近 Ei。 A. Ec B. Ev C. Eg D. Ef
6. 热平衡时,半导体中电子浓度与空穴浓度之积为常数,它只与()有关,而与 ()无关。 A. 杂质浓度 B. 杂质类型 C. 禁带宽度 D. 温度
7. 表面态中性能级位于费米能级以上时,该表面态为()。

A. 施主态
B. 受主态
C. 电中性
8. 当施主能级 Ed 与费米能级 Ef 相等时,电离施主的浓度为施主浓度的()倍。 A. 1 B. 1/2 C. 1/3 D. 1/4
9. 最有效的复合中心能级位置在()附近;最有利陷阱作用的能级位置在()附 近,常见的是()的陷阱 A. Ea B. Ed C. E D. Ei E. 少子 F. 多子
10. 载流子的扩散运动产生()电流,漂移运动长生()电流。 A. 漂移 B. 隧道 C. 扩散
11. MIS 结构的表面发生强反型时,其表面的导电类型与体材料的(),若增加掺 杂浓度,其开启电压将()。 A. 相同 二、思考题 1. 简述有效质量与能带结构的关系。 2. 为什么半导体满带中的少量空状态可以用带有正电荷和具有一定质量的空穴来 描述? 3. 分析化合物半导体 PbS 中 S 的间隙原子是形成施主还是受主?S 的缺陷呢? 4. 说明半导体中浅能级杂质、深能级杂质的作用有何不同? 5. 为什么 Si 半导体器件的工作温度比 Ge 半导体器件的工作温度高?你认为在高 温条件下工作的半导体应满足什么条件工厂生产超纯 Si 的室温电阻率总是夏天低, 冬天高。试解释其原因。 6. 试解释强电场作用下 GaAs 的负阻现象。 7. 稳定光照下, 半导体中的电子和空穴浓度维持不变, 半导体处于平衡状态下吗? 为什么? 8. 爱因斯坦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有何物理意义? B. 不同 C. 增加 D. 减少

TiO2光催化原理及应用

TiO2光催化原理及应用 一.前言 在世界人口持续增加以及广泛工业化的过程中,饮用水源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地球上22% 的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饮用水标准。长期摄入不干净饮用水将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世界围每年大概有200 万人由于水传播疾病死亡。水中的污染物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常见的污染物包括有毒重金属、自然毒素、药物、有机污染物等。常规的饮用水净化技术有氯气、臭氧和紫外线消毒以及过滤、吸附、静置等,但是这些方法对新生的污物往往不是非常有效,并且可能导致二次污染。包括我国在世界围广泛应用的氯气消毒法,可能在水中生成对人类健康有害的高氯酸盐。臭氧消毒是比较安全的消毒方法,但是所需设备昂贵;而紫外线消毒法需要能源支持,并且日常的维护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吸附法一般需要消耗大量的吸附剂,使用过的吸附剂一般需要额外的处理。这些缺点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围,迫切需要发展一种高效、绿色、简单的净化水技术。 自然界中,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能在太的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氧)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这种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代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光化学反应的过程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很相似。光化学反应一般可以分为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两类。直接光解为物质吸收能量达到激发态,吸收的能量使反应物的电子在轨道间的转移,当强度够大时,可造成化学键的断裂,产生其它物质。直接光解是光化学反应中最简单的形式,但这类反应产率一般较低。间接光解则为反应系统中某一物质吸收光能后,再诱使另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半导体在光的照射下,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促使化合物的合成或使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分解的过程称之为半导体光催化。半导体光催化是光化学反应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它能使许多通常情况下难以实现或不可能进行的反应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顺利进行。与传统技术相比,光催化技术具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第一,光催化是低温深度反应技术。光催化氧化可在室温下将水、空气和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等完全氧化二氧化碳和水等产物。第二,光催化可利用紫外光或太作为光源来活化光催化剂,驱动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净化目的,对净化受无机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废水及回收贵金属亦有显著效果。 二.TiO2的性质及光催化原理 许多半导体材料(如TiO2,ZnO,Fe2O3,ZnS,CdS等)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可以作为光催化剂。但是,由于某些化合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而且有的半导体在光照下不稳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光腐蚀现象。在众多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中,TiO2以其化学性质稳定、氧化-还原性强、抗腐蚀、无毒及成本低而成为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半导体光催化剂。 TiO2属于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它有三种晶型——锐钛矿相、金红石相和板钛矿相,板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洛阳理工学院吴华光B08010319 摘要: 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节能、高效的绿色环保新技术.它在去除空气中有害物质,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降解,饮用水的深度的处理,除臭,杀菌防霉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是作为新功能材料,它也面临着很多局限性:催化效率不高,催化剂产量不高,有些催化剂中含有有害重金属离子可能存在污染现象。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他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利用价值,作为处理环境污染的一种方式,它以零二次污染,能源消耗为零,自发进行无需监控等优势必将居于污染控制的鳌头。本文介绍了一些关于光催化研究的制备与发展方向的思考,光催化正在以TiO 2 ,ZnO为主导多种非重金属离子掺杂,趋于多样化的制备方法方向发展。 关键字:光催化催化效率 正文: 光催化(Photocatalysis)是一种在催化剂存在下的光化学反应,是光化学与催化剂的有机结合,因此光和催化剂是光催化的必要条件。“光催化”定义为:通过催化剂对光的吸收而进行的催化反应(a catalytic reaction involving light absorption by a catalyst or a substrate)。氧化钛(TiO 2 )具有稳定的结构、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及无毒等特点,是近年研究最多的光催化剂, 但是,TiO 2 具有大的禁带宽度,其值为3.2 eV,只能吸收波长A≤387 11111的紫外光,不能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光催化或能量转换效率偏低,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制新型光催化剂、提高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1[。复合掺杂不同半导体,利用不同半导体导带和价带能级的差异分离光生载流子,降低复合几率,提高量子效率,成为提高光催化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5]-[2。 与一元氧化物如TiO 2 和ZnO等光催化剂相比,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如 ZnO- SnO 2TiO 2 -SnO 2 和WO3- TiO 2 等体系具有吸收波长更长和光催化效率更 高等特点因而成为研究热点. 一、常用的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一)水热合成法。 热合成反应是在特制的密封容器中(能够产生一定的压力),以水溶液作为反应介质,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或接近其临界温度而产生高压,从而进行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溶剂热合成法 溶剂热合成技术是在水热法的基础上,以有机溶剂代替水作为介质,采用类似水热合成的原理制备纳米材料,极大的扩展水热法的应用范围。 (三)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概要

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20 世纪以来, 人们在享受迅速发展的科技所带来的舒适和方便的同时, 也品尝着盲目和短视造成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苦果,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各种环境污染中, 最普遍、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是化学污染。因而, 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各种化学污染物是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 开发化学污染物无害化的实用技术是环境保护的关键。目前使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污染物处理方法主要有: 物理吸附法、化学氧化法、微生物处理法和高温焚烧法。这些方法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起重大作用, 但是这些技术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或效率低, 不能彻底将污染物无害化, 产生二次污染, 或使用范围窄, 仅适合特定的污染物而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缺陷[1]。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 特别适用于生化、物化等传统方法无法处理的难降解物质的处理。其中TiO2、ZnO、CdS、WO 3、Fe 2 O 3等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可以直接利用光能而被许多研究者看好[2]。 1.1 TiO 2光催化概述 1.1.1 TiO 2的结构性质 二氧化钛是一种多晶型化合物,常见的n型半导体。由于构成原子排列方式不同,TIO2在自然界主要有三种结晶形态分布:锐钛矿型、

金红石型和板钛矿型。三种晶体结构的TIO2中,锐钛矿和金红石的工业用途较广。和锐钛矿相比,金红石的原子排列要致密得多,其相对密度、折射率以及介电常数也较大,具有很高的分散光射线的能力,同时具有很强的遮盖力和着色力,可用作重要的白色涂料。锐钛矿在可见光短波部分的反射率比金红石型高,普遍拥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在光催化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3]。 1.1.2TiO2光催化反应机理 半导休表面多相光催化的基本原理:用能量高于禁带宽度(Eg)的光照射半导体表面时,价带上的电子被激发,跃迁到异带上,同时在价带产生相应的空穴,这样就半导体内部生成电子(e-)—空穴(h+)随后,.电子-空穴对迁移到粒子表面不同位置、与吸附半导体表面的反应物发生相应的氧化或还原反应,同时激发态的二氧化钛重新回归到基态。与电荷分离相逆的是电子-空穴对的复合过程,这是半导体光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将在半导体体内或表面发生,并释放热量。 1.1.3 TiO2催化剂的局限及改性途径 作为光催化剂,虽然二氧化钛具有其他催化剂难以比拟的无毒、价廉以及稳定等优点。但是目前二氧化钛光催化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局限,致使其不能再现实中得到大规模应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二氧化钛催化剂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不高并且其量子产率太低。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二氧化铁的带隙分别为3.2eV和3.0 eV,对应的吸收阈值分别为420nm和380nm。它们所吸收的光的波长主要集中在紫外区,

半导体物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 例1.证明:对于能带中的电子,K状态和-K状态的电子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v(k)= -v(-k),并解释为什么无外场时,晶体总电流等于零。 解:K状态电子的速度为: (1)同理,-K状态电子的速度则为: (2)从一维情况容易看出: (3)同理 有: (4) (5) 将式(3)(4)(5)代入式(2)后得: (6)利用(1)式即得:v(-k)= -v(k)因为电子占据某个状态的几率只同该状态的能量有关,即:E(k)=E(-k)故电子占有k状态和-k状态的几率相同,且v(k)=-v(-k)故这两个状态上的电子电流相互抵消,晶体中总电流为零。 例2.已知一维晶体的电子能带可写成:

式中,a为晶格常数。试求: (1)能带的宽度; (2)能带底部和顶部电子的有效质量。 解:(1)由E(k)关 系 (1) (2)令得: 当时,代入(2)得: 对应E(k)的极小值。 当时,代入(2)得: 对应E(k)的极大值。 根据上述结果,求得和即可求得能带宽度。

故:能带宽度 (3)能带底部和顶部电子的有效质量: 习题与思考题: 1 什么叫本征激发?温度越高,本征激发的载流子越多,为什么?试定性说明之。 2 试定性说明Ge、Si的禁带宽度具有负温度系数的原因。 3 试指出空穴的主要特征。 4 简述Ge、Si和GaAs的能带结构的主要特征。 5 某一维晶体的电子能带为 其中E0=3eV,晶格常数a=5×10-11m。求: (1)能带宽度; (2)能带底和能带顶的有效质量。 6原子中的电子和晶体中电子受势场作用情况以及运动情况有何不同?原子中内层电子和外层电子参与共有化运动有何不同? 7晶体体积的大小对能级和能带有什么影响?

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的原理: (1)它是一种利用新型的复合纳米高科技功能材料的技术。 (2)它一种是低温深度反应技术,光催化剂纳米粒子在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受激生成电子—空穴对,空穴分解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水产生氢氧自由基,电子使其周围的氧还原成活性离子氧,从而具备极强的氧化—还原作用,将光催化剂表面的各种污染物摧毁。 (1)低温深度反应: 光催化氧化可在室温下将水、空气和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完全氧化成无毒无害的物质。而传统的高温焚烧技术则需要在极高的温度下才可将污染物摧毁,即使用常

规的催化氧化方法亦需要几百度的高温。 (2)净化彻底: 它直接将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完全氧化成无毒无害的物质,不留任何二次污染,目前广泛采用的活性炭吸附法不分解污染物,只是将污染源转移。 (3)绿色能源: 光催化可利用太阳光作为能源来活化光催化剂,驱动氧化—还原反应,而且光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并不消耗。从能源角度而言,这一特征使光催化技术更具魅力。(4)氧化性强: 大量研究表明,半导体光催化具有氧化性强的特点,对臭氧难以氧化的某些有机物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炭、六氯苯、都能有效地加以分解,所以对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具有特别意义,光催化的有效氧化剂是羟基自由基(HO),HO的氧化性高于常见的臭氧、双氧水、高锰酸钾、次氯酸等。 (5)广谱性: 光催化对从烃到羧酸的种类众多有机物都有效,美国环保署公布的九大类114 种污染物均被证实可通过光催化得到治理,即使对原子有机物如卤代烃、染料、含氮有机物、有机磷杀虫剂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一般经过持续反应可达到完全净化。 (6)寿命长: 理论上,催化剂的寿命是无限长的。

太阳能光催化制氢技术原理

太阳能光催化制氢技术原理 在新能源领域中,氢能已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最理想的新世纪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这是因为氢燃烧,水是它的唯一产物。氢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元素,它广泛地存在于水、矿物燃料和各类碳水化合物中。 然而,传统的制氢方法,需要消耗巨大的常规能源,使氢能身价太高,大大限制了氢能的推广应用。于是科学家们很快想到利用取之不尽、廉价的太阳能作为氢能形成过程中的一次能源,使氢能开发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科学家们发现了以光催化材料为“媒介”,能利用太阳能把水裂解为燃料电池所必需的氧和氢,科学家称这种仅用阳光和水生产出氢和氧的技术为“人类的理想技术之一”。 太阳能光催化制氢技术的原理 我们知道,在标准状态下把1mol水(18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需要约285kJ的能量,太阳能辐射的波长范围是200~2600nm,对应的光子能量范围是400~45kJ/mol。但是水对于可见光至紫外线是透明的,并不能直接吸收太阳光能。因此,想用光裂解水就必须使用光催化材料,科学家们往水中加入一些半导体光催化材料,通过这些物质吸收太阳光能并有效地传给水分子,使水发生光解。以二氧化碳钛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为例,当太阳光照射二氧化化钛时,其价带上的电子(e-)就会受激发跃迁至导带,同时在价带上产生相应的空穴(h+),形成了电子空穴对。产生的电子(e-)、空穴(h+)在内部电场作用下分离并迁移到粒子表面。水在这种电子-空穴对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氢气和氧气。 太阳能光催化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 技术研究的关键主要集成电路中在光催化材料的研究方面,光催化材料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光催化材料裂解水效率较高;(3)光催化材料最好要可能利用太阳所有波段中的能量。光裂解水制氢以半导体为催化材料,一般为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然而,目前研究者一般均选用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氧化的稳定性好,但是由于二氧化钛无臭、无毒,化学稳定性好,但是由于二氧化钛的禁带宽度较宽,只能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光部分,而紫外光只占太阳光总能量的4%,如何减低光催化材料的禁带宽度,使之能利用太阳光中可见光部分(占太阳能总能量的43%),是太阳能裂解水制氢技术的关键。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太阳能裂解水不是很多,但是近几年来有明显增加趋势。最近,这项研究又有了新的大突破。 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李灿研究组在2003年7月《化学通讯》上报道,发现了一种新的光催化材料,它由铟锌的硫化物组成,能在太阳可见光照射下裂解水,连续产生氢气和氧气,并且效率保持稳定。 2003年9月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邹志刚通过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合作研究,向社会公布了"可见光响应型水全分解光催化剂"这一重大科研成果,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光催化材料,它由铟钽氧化物组成,表面有一层镍氧化物。这种催化材料在可见光波段起作用,它的催化效率和使用寿

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 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20 世纪以来, 人们在享受迅速发展的科技所带来的舒适和方便的同时, 也品尝着盲目和短视造成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苦果,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各种环境污染中, 最普遍、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是化学污染。因而, 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各种化学污染物是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 开发化学污染物无害化的实用技术是环境保护的关键。目前使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污染物处理方法主要有: 物理吸附法、化学氧化法、微生物处理法和高温焚烧法。这些方法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起重大作用, 但是这些技术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或效率低, 不能彻底将污染物无害化, 产生二次污染, 或使用范围窄, 仅[1]。光催化适合特定的污染物而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缺陷氧化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 特别适用于生化、物化等传统方法无法处理的难降解物质的处理。其中TiO 、ZnO、CdS、2 WO 、Fe O 等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可以直接利用光能而被许332[2]。多研究者看好1.1 TiO光催化概述 21.1.1 TiO的结构性质 2二氧化钛是一种多晶型化合物,常见的n型半导体。由于构成原子排列方式不同,TIO在自然界主要有三种结晶形态分布:锐钛矿型、2金红石型和板钛矿型。三种晶体结构的TIO中,锐钛矿和金红石的工2业用

途较广。和锐钛矿相比,金红石的原子排列要致密得多,其相对密资料Word . 度、折射率以及介电常数也较大,具有很高的分散光射线的能力,同时具有很强的遮盖力和着色力,可用作重要的白色涂料。锐钛矿在可见 光短波部分的反射率比金红石型高,普遍拥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在[3]。光催化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1.2TiO光催化反应机理2半导休表面多相光催化的基本原理:用 能量高于禁带宽度(Eg)的光照射半导体表面时,价带上的电子被激发,跃迁到异带上,同时在价-+)随后h(e,.)—空穴(带产生相应的空穴,这样就半导体内部生成电子电子-空穴对迁移到粒子表面不同位置、 与吸附半导体表面的反应物发生相应的氧化或还原反应,同时激发态 的二氧化钛重新回归到基态。与电荷分离相逆的是电子-空穴对的复 合过程,这是半导体光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将在半导体体内或表面发生,并释放热量。 1.1.3 TiO催化剂的局限及改性途径2作为光催化剂,虽然二氧化钛 具有其他催化剂难以比拟的无毒、价廉以及稳定等优点。但是目前二氧化钛光催化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局限,致使其不能再现实中得到大 规模应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二氧化钛催化剂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不 高并且其量子产率太低。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二氧化铁的带隙分别为3.2eV和3.0 eV,对应的吸收阈值分别为420nm和380nm。它们所吸 收的光的波长主要集中在紫外区,而在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中,

半导体光催化综述

硫及金属硫化物-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 自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瓦特的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宣告了人类社会由原来的火器时代,进入到了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在这个时期,自然科学取得了飞速的进展,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渐形成和完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开始了大量的对世界资源进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对然建立了世界的初步两极格局,但是两次科技革命的功劳还是不容忽视的,它们推动了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向现代化工业以及机器化工业的飞速发展,并且带给了人类社会巨大的物质财富,在资本主义国家逐利的对外扩张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的争斗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繁荣。但是,当资本家们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至今,已严重威胁着我们所处在的的生存环境。 特别是在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向所生存的环境排放了大量的生产废水、废气,它们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污染物如医用药品、农药、工业染料、表面活性剂和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溶液等,含有上述物质的这些废水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而且在上述这些污染物中,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很难将其完全消灭和降解。废水中的很多有机化合物能使水中的厌氧微生物发生异变,从而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所以必须创造出一些其它的非生物的降解技术来除去这些有机化合物[1-3]。因此,开发一种简便、有效、快捷、无害的方法来治理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是当前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据专家分析,传统的化石能源已经不能继续维持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而且传统的化石能源的使用是当前引发严重环境问题的万恶之源。所以,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两大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完整word版)半导体物理填空题——武汉理工

1.纯净半导体Si 中掺V 族元素的杂质,当杂质电离时释放电子。这种杂质称施主杂质;相应的半导体称 N 型半导体。 2.当半导体中载流子浓度的分布不均匀时,载流子将做 扩散 运动;在半导体存在外加电压情况下,载流子将做 漂移 运动。其运动速度正比于 电场 ,比例系数称为 迁移率 。 3.n o p o =n i 2标志着半导体处于 平衡 状态,当半导体掺入的杂质含量改变时,乘积n o p o 改变否? 不变 ;当温度变化时,n o p o 改变否? 改变 。 4.非平衡载流子通过 复合效应 而消失, 非平衡载流子的平均生存时间 叫做寿命τ,寿命τ与 复合中心 在 禁带 中的位置密切相关。 5. 迁移率 是反映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扩散系数 是反映有浓度梯度时载流子运动难易程度的物理量,联系两者的关系式是q T k D n n 0=μ,称为关爱因斯坦关系式。 6.半导体中的载流子主要受到两种散射,它们分别是 电离杂质散射 和 晶格振动散射 前者在 电离施主或电离受主形成的库伦势场 下起主要作用,后者在 温度高 下起主要作用。 7.半导体中浅能级杂质的主要作用是 影响半导体中载流子浓度和导电类型 ;深能级杂质所起的主要作用 对载流子进行复合作用 。 8.对n 型半导体,如果以E F 和E C 的相对位置作为衡量简并化与非简并化的标准,那末,T k E E F C 02>-为非简并条件; T k E E F C 020<-<为弱简并条件;0≤-F C E E 为简并条件。 9.以长声学波为主要散射机构时,电子迁移率与温度的-3/2次方成正比。 10.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扩散系数决定于其中的载流子的浓度梯度。 11.电子在晶体中的共有化运动指的是电子不在完全局限在某一个原子上,而是可以从晶胞中某一点自由移动到其它晶胞内的对应点,因而电子可以在整个晶体中运动。 12.当P-N 结施加反向偏压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反向电流密度突然开始迅速增大的现象称为 PN 结击穿 ,其种类为: 雪崩击穿 、和 齐纳击穿(或隧道击穿) 。 13.半导体中掺杂浓度很高时,杂质电离能 增大 ,禁带宽度 减小。 14.简并半导体一般是 重掺杂半导体,这时 电离杂质 对载流子的散射作用不可忽略。 15.处在饱和电离区的N 型Si 半导体在温度升高后,电子迁移率会 下降/减小 ,电阻率会上升/增大。 16.电子陷阱存在于 P/空穴 型半导体中。 17.随温度的增加,P 型半导体的霍尔系数的符号 由正变为负 。 18.在半导体中同时掺入施主杂质和受主杂质,它们具有 杂质补偿 的作用,在制造各种半导体器件时,往往利用这种作用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能。 19.ZnO 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真空制备过程中通常会导致材料缺氧形成氧空位,存在氧空位的ZnO 半导体为 N/电子 型半导体。 20.相对Si 而言,InSb 是制作霍尔器件的较好材料,是因为其电子迁移率较 高/大 。 21.掺金工艺通常用于制造高频器件。金掺入半导体Si 中是一种 深能级 杂质,通常起 复合中心的作用,使得载流子寿命减小。 22. 有效质量 概括了晶体内部势场对载流子的作用,可通过回旋共振实验来测量。 23.某N 型Si 半导体的功函数W S 是4.3eV ,金属Al 的功函数W m 是4.2 eV , 该半导体和金属接触时的界面将会形成 反阻挡层接触/欧姆接触 。 24.有效复合中心的能级位置靠近 禁带中心能级/本征费米能级/E i 。 26.金属和n 型半导体接触形成肖特基势垒,若外加正向偏压于金属,则半导体表面电子势垒高度将降低,空间电荷区宽度将相应地(减少/变窄/变薄)。 27.硅的导带极小值位于布里渊区的 <100>方向上,根据晶体的对称性共有 6 个等价能谷。n 型硅掺砷后,费米能级向 Ec(上) 移动,如升高材料的工作温度,则费米能级向 Ei(下)移动。 28.波尔兹曼分布函数为 ???? ??--≈???? ??-+=T k E E T k E E E f F F 00exp exp 11 )( 29.对于导带为多能谷的半导体,如GaAs ,当能量适当高的子能谷的曲率较 小 时,有可能观察导负微分电导现象,这是因为这种子能谷中的电子的有效质量较 大 。 30.复合中心的作用是促进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起有效的复合中心的杂质能级必须位于Ei (禁带中线),并且对电子和空穴的俘获系数r n 和r p 必

半导体光催化制氢的进展.

《能源材料》课程论文 题目:半导体光催化水解制氢的进展 指导教师:毛景 学生姓名:朱永坤学号:20130800830 专业:建筑结构及功能材料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6年6月8 日

关键词:半导体;光催化;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改性。 引言: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讲到的新能源汽车当中的氢燃料池汽车让我对氢能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想着写一篇关于氢能方面的文章。结合老师上课过程提到的太阳能制氢,就定位在了半导体光催化制氢这个主题了。 目前,氢气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氢燃料电池通过液态氢与空气中的氧结合而发电,根据此原理而制成的氢燃料电池可以发电用来推动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终极环保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零排放,且一次加氢续驶里程长,加氢时间短,相当于汽油车,一直以来被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之一。 但是,到目前为止,氢燃料电池汽车,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因为一些技术条件的短板暂时限制了它的应用。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氢气来源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氢燃料的生产并不是以水为原料,而是以天然气作为生产原料,先前讲到了,如果要电解水取得氢气,那需要很大的能量消耗,而且要生产出能量值与普通汽油燃料相当的氢燃料,我们就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水同样也是我们这个星球稀缺的资源。同时,氢气的储存和运输过程又要耗费很大的能量,所以到目前为止,要驱动一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能耗太大,还不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能源专家则提出,氢燃料电池车真正要“跑起来”,至少还需要15年的时间。 那么,如何低能耗,效率高地制备氢气成为了氢燃料汽车的一个瓶颈,目前制备氢气有也有很多方法,包括热化学法制氢,光电化学分解法制氢,光催化法制氢,人工光合作用制氢,生物制氢等,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光催化制氢的一

半导体物理综合练习题(1)

1、什么叫本征激发?温度越高,本征激发的载流子越多,为什么?试定性说明之。 解:在一定温度下,价带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E g)被激发到导带成为导电电子的过程就是本征激发。其结果是在半导体中出现成对的电子-空穴对。 如果温度升高,则禁带宽度变窄,跃迁所需的能量变小,将会有更多的电子被激发到导带中。 2、试指出空穴的主要特征。 解:空穴是未被电子占据的空量子态,被用来描述半满带中的大量电子的集体运动状态,是准粒子。主要特征如下: A、荷正电:+q; B、空穴浓度表示为p(电子浓度表示为n); C、E P=-E n D、m P*=-m n*。 3、试定性说明Ge、Si的禁带宽度具有负温度系数的原因。 解:电子的共有化运动导致孤立原子的能级形成能带,即允带和禁带。温度升高,则电子的共有化运动加剧,导致允带进一步分裂、变宽;允带变宽,则导致允带与允带之间的禁带相对变窄。反之,温度降低,将导致禁带变宽。 因此,Ge、Si的禁带宽度具有负温度系数。 4、简述Ge、Si和GaAS的能带结构的主要特征。 解: (1)G e、Si:

a)Eg (Si:0K) = 1.21eV;Eg (Ge:0K) = 1.170eV; b)间接能隙结构 c)禁带宽度E g随温度增加而减小; (2)G aAs: a)E g(300K)= 1.428eV,Eg (0K) = 1.522eV; b)直接能隙结构; c)Eg负温度系数特性:dE g/dT = -3.95×10-4eV/K; 5、什么叫浅能级杂质?它们电离后有何特点? 解:浅能级杂质是指其杂质电离能远小于本征半导体的禁带宽度的杂质。它们电离后将成为带正电(电离施主)或带负电(电离 受主)的离子,并同时向导带提供电子或向价带提供空穴。 6、什么叫施主?什么叫施主电离?施主电离前后有何特征?试举例说明之,并用能带图表征出n型半导体。 解:半导体中掺入施主杂质后,施主电离后将成为带正电离子,并同时向导带提供电子,这种杂质就叫施主。 施主电离成为带正电离子(中心)的过程就叫施主电离。 施主电离前不带电,电离后带正电。例如,在Si中掺P,P 为Ⅴ族元素, 本征半导体Si为Ⅳ族元素,P掺入Si中后,P的最外层电子有四个与Si的最外层四个电子配对成为共价电子,而P的第五个外层电子将受到热激发挣脱原子实的束缚进入导带成为自由电子。这个过程就是施主电离。 n型半导体的能带图如图所示:其费米能级位于禁带上方

最新光催化分解水材料研究总结全解

光催化分解水材料研究总结 班级:xxxxx 学号:xxxxx 姓名:xxx 一·研究小组简介 彭绍琴:1985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原江西大学)无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3,2-1994,6北京大学访问学者;1999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南昌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南昌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目前是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师,南昌大学无机化学和应用化学,长期从事无机化学、材料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无机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光催化领域有较长时间的工作积累,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项目2项,主持和完成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主持和完成江西省教育厅项目各1项。 上官文峰:日本国立长崎大学工学博士,原日本国工业技术院科学技术特别研究员, 曾先后任北京大学、东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与动力学院燃烧与环境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环境催化与材料、光催化、太阳能制氢、燃烧排放及柴油机尾气催化净化、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功能开发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负责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点发展基金、海外合作等项目。在Chem Commun, J Phys Chem B, Appl Catal A & B,《科学通报》等国际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取得日本国发明专利 4 项,并获日本政府“注目发明”奖 1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 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2 项。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太阳能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仪表材料学会理事,973计划“太阳能规模制氢的基础研究”项目专家组成员,《环境污染与防治》杂志编委,亚太纳米科技论坛ISNEPP2006、2007学术委员会委员。 李越湘: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南昌大学材料物 理与化学重点学科光催化方向学术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4年获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青年科学家提名”称号。现为中国太阳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功能材料》通讯编委。1984年大学本科毕业于江西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6,10-1997,12国家公派到德国科隆大学((Universitaet zu Koeln))做访问学者,期间得到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短期奖学金资助;2002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化学物理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6月-11月国家公派到德国汉诺威大学(Leibniz Universitaet Hannover)做高级研究学者。长期从事光催化、无机材料、环境化学等方向的研究,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18篇为SCI论文,4篇为EI。作为主要承担者完成省科技厅攻关项目一项和多项横向项目,主持和参与(排名第二)完成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目前承担973计划(国家重点规划基础研究项目)二级子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 尚世通(1985一):男,山东省成武县人,东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质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 宋华(1963-):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导,现系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