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考研真题1998-2014年
东华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考研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

东华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考研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吸湿微分热:纤维吸着一克水,放出热量;2.松弛:受力恒定,变形随时间延长的现象;3.品质长度:试样中长度超过主体长度的那部分纤维的重量加权平均长度;4纬密:经向,单位长度纬纱根数。
5.滑脱长度:纱线受力断裂,从断面中抽出的最长纤维的长度;6.327B:指3指锯齿白棉,手扯长度为27mm,马克隆直B级;7.极限氧指数:氧气体积/(氧气体积+氮气体积);8.结晶度:结晶区占整个材料的体积,百分比;9、热定型:温度大于玻璃化温度,外力作用下变形,保型冷却,变形固定;10、回潮率:水重/干重,百分率;二、简答题1、纺织纤维是如何分类的?答:天然,化学纤维,略向下展开;2、纤维的长度和细度对纱线性能有何影响?答:越长越细,纱线强力,高细度小,均匀度好;3、试述影响纤维吸湿的机制及理由。
答:亲水性基团,表面积,空洞,结晶度,伴生物;温度,湿度,大气压;4、不同吸湿性的纤维吸湿后力学性质有何变化?并解释。
答:吸湿上升强力下降,伸长上升,刚度下降(棉麻例外);5、讨论加捻对纱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捻缩;长度,直径;强力先上升,后下降;伸长增加;6、画出纱线变异——长度曲线,并作说明。
答:7、织物的透通性包含什么方面内容?透气,透汽,透湿,透水;8、介绍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毛茸产生,茸球的形成,茸球脱落。
三、问答题(4×10=40分,任选4题)1、试比较常见纤维素纤维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异同点。
纤维素纤维→棉、麻、粘胶结构→大分子结构,超分子结构,形态结构。
性能→机械,湿,热,光电,化学2何谓羊毛的缩绒性?分析其产生的机理,防止缩绒性有何方法?羊毛,集合体,毡化机理内因;鳞片;卷曲;弹性外因:热湿;机械外力树脂法;氯化法。
3、纤维受热时,力学状态发生变化或转变的基本机理及解释。
力学三态,热转变点;从大分子链段冻结,大分子运动角度解释。
4、纺织纤维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为何会产生静电现象?说明纤维带静电的危害。
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考研历年真题

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考研历年真题20001、准结晶结构:腈纶在内部大分子结构上很独特,成不规则的螺旋形构象,且没有严格的结晶区,属准结晶结构。
2、纤维的流变性质:纤维在外力作用下,应力应变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
3、多重加工变形丝:具有复合变形工序形成的外观特征,将其分解后可看到复合变形前两种纱线的外观特征。
20011、织物的舒适性:织物服用性能之一,是指人们在穿着时的感觉性能。
狭义的舒适性是指在环境-服装-人体系列中,通过服装织物的热湿传递作用,经常维持人体舒适满意的热湿传递性能。
隔热性、透气性、透湿性以及表面性能对舒适性影响很大。
广义的舒适性除了包括上述屋里因素外,还包括心理、生理因素。
2、机织物的紧度:紧度:纱线的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
有经向紧度E T,纬向紧度E w和总紧度E z之分。
3、捻系数: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来比较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
捻系数与纱线的捻回角及体积重量成函数关系。
特数制捻系数at=Tt Nt;Tt特数制捻度(捻回数/10cm),Nt特(tex) 公制捻系数at=Tm/Nm;Tm公制捻度(捻回数/m),Nm公制支数(公支),捻系数越大,加捻程度越高。
4、高聚物热机械性能曲线:将非晶态高聚物在不同的温度作用下,测量纤维的伸长变形和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可以分别得到变形-温度曲线和模量-温度曲线,也称热机械曲线。
20021、热定型:就是利用合纤的热塑性,将织物在一定张力下加热处理,使之固定于新的状态的工艺过程。
(如:蒸纱、熨烫)2、转移系数:衡量混纺纱中不同品种的纤维在截面上向外或向内分布程度指标M>0 表示这种纤维向纱的外层转移,M↑表示向外转移程度越大,M=100% ,表示两种纤维在纱的断面内完全分离; M=0 混纺纱中纤维呈均匀分布M<0 纤维向内转移,M↑表示向内转移程度越大,M=-100% 纤维集中分布在纱的内层。
3、随机不匀:纱条中纤维根数及分布不匀,称随机不匀或极限不匀。
东华纺织材料学考研历年真题

东华纺织材料学考研历年真题1. 答:机织物拉伸过程中,经、纬纱线在交织点处产生挤压,使交织点处经纬纱间的切向滑动阻力增大,它有助于织物强力增加,还有降低纱线强伸性质不匀的作用。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条样法的断裂强力大于受拉系统的各根纱线强力之和,即强力利用系数大于1。
特别是在短纤维纱线捻度较小的条件下,强度利用系数的提高比较明显。
(针织物和)非织造布不存在强力利用系数大于1的情况,原因是这种交互作用和均匀化不存在,但(针织物和)非织造布随着各自的密度增加,强力利用系数有增大的趋势,因为密度越大所提供交互作用的可能性增大。
针织物是线圈结构,交织点少,纱线弯曲排列,在成形时没有较大的张力和紧密的结构,因而成形后针织物易于松弛,受力则发生纱线的转动与伸直,尤其是转动,导致变形较大。
(另一种情况的分析:如果机织物和针织物的紧度或排列密度过大,或织物中各根纱线强力不匀,或织物中纱线在织造中有过多的损伤,尤其是纱线捻系数过大(接近甚至超过临界捻系数),交织点挤压的补偿作用已不能弥补纱线的强度损伤或残余应力,织物中的纱线强力利用系数小于1。
)2.答:根据的顺序来鉴别。
(1)Lycra ?(氨纶)是弹性纤维(2)采用燃烧试验法将纤维初步分成纤维素纤维(竹浆纤维,聚乳酸纤维,彩棉)、蛋白质纤维(羊绒、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Nomex ?(芳纶1313),涤纶)其中Nomex ?(芳纶1313)有良好的阻燃性,则另一纤维为涤纶。
(3)显微镜观察法彩棉:天然转曲(纵向形态)羊毛:鳞片大多呈环状或瓦状(纵向形态)羊绒:鳞片大多呈环状,边缘光滑,间距较大,张角较小(纵向形态)(4)药品着色法加碘竹浆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不变蓝聚乳酸纤维(再生淀粉纤维):变蓝3.答:(1)先画模型图(此略)又ε=ktn 种未知纤维大类鉴别各类鉴别逐对确认 n 种未知纤维名称4.答:造型系数M m(表达了悬垂的灵活度)、贴服系数M r (可以很好地代表悬垂度U值)和均匀系数M(表达了悬垂波的均匀程度)【悬垂美感三要素】构成综合美感系数M。
(99-05)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招生专业:纺织工程考试科目:纺织材料学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纤维的两相结构:纤维的微结构,同时存在结晶态与非晶态两种形式。
结晶态与非结晶态相互混杂的结构称为两相结构。
一般认为线型大分子上一部分链段形成晶体结构,一部分链段形成非晶态结构,一个纤维分子穿过很多微晶体,两相结构的模型有缨状微胞结构、2.:表示二级原棉,手扯长度为29cm,锯齿白棉。
3.纺织材料的耐疲劳性能:纺织材料在较小外力,长时间反复作用下,塑性变形不断积累,当积累的塑性变形值达到断裂伸长时,材料最后整体破坏的现象。
4.非织造布:由纤维层(定向或非定向铺置的纤维网或纱线)构成,也可再结合其他纺织品或非纺织品,经机械或化学加工而成的制品。
5.哈密尔顿转移指数M:衡量混纺纱中不同品种的纤维在截面上向外或向内颁布程度的指标。
6.变形丝:化纤原丝在热和机械作用下,经过变形加工使之具有卷曲、螺旋、环圈等外观特性而呈现蓬松性伸缩性的长丝纱,称为变形丝或变形纱。
包括高弹变形丝、低弹变形丝、空气变形丝、网络丝。
7.热机械性能曲线:高聚物受力变形或初始模量等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8.织物风格:(广义)织物本身所固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触觉、视觉、听觉)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狭义)织物的某种物理机械性能通过人手的触觉所引起的综合反应(手感)。
9.合成纤维和再生纤维:合成纤维是以石油、煤、天然气及一些农副产品等低分子作为原料制成的单体后,经人工合成获得的聚合物纺制成的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6、锦纶66、腈纶等。
再生纤维是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制成的化学组成与原高聚物基本相同的化学纤维,如粘胶纤维、铜氨纤维等。
10.克罗(Clo)值:在室温21℃,相对温度小于50%,气流为10cm/s(无风)的条件下,一个人静坐不动,能保持舒适状态,此时所穿衣服的热阻力为1克罗值。
CLO越大,则隔热,保暖性越好。
东华大学历年纺织材料学名词解释及计算题及

纤维 : 平时是指长宽比在 103 倍以上、粗细为几微米到上百微米的娇嫩修长体。
化学纤维 : 是指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聚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加工制造出来的纤维。
再生纤维: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制成的,化学组成与原高聚物根真同样的化学纤维。
合成纤维:以石油、煤、天然气及一些农副产品等低分子作为原料制成的单体后,经人工合成获得的聚合物纺制成的化学纤维。
差异化纤维 : 平时是指在原来纤维组成的基础进步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办理,使性状上获得必然程度改进的纤维。
工艺纤维:单纤维很短,不能够采用单纤维纺纱,而是以好多植物单细胞藉胶质粘合集束而成的束纤维作为纺纱用纤维,称为工艺纤维。
异形纤维:是指经必然几何形状〔非圆形〕喷丝孔纺制的拥有特别截面形状的化学纤维。
复合纤维: 由两种及两种以上聚合物,或拥有不一样性质的同一聚合物,经复合纺丝法纺制成的化学纤维。
分并列型、皮芯型和海岛芯等。
特种纤维:是指拥有特其他物理化学结构、功能或用途的化学纤维,其某些技术指标显着高于老例纤维。
超细纤维 : 单丝细度 <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高缩短纤维 : 是指纤维在热或热湿作用下的长度有规律波折缩短或复合缩短的纤维吸水吸湿纤维 : 是指拥有吸取水分并将水分向周边纤维输送能力的纤维功能纤维 : 是满足某种特别要求和用途的纤维,即纤维拥有某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棉纤维成熟度degree of maturity: 即纤维胞壁的增厚的程度。
成熟系数:指棉纤维中断截面恢复成圆形后相应于双层壁厚与外径之比的标定值手扯长度:用手扯法整理出一端平齐、纤维平展、没有丝和杂质的小棉束,放在黑绒板上量取的纤维束长度。
熔体纺丝:将高聚物加热至熔点以上的适合温度以制备熔体,熔体经螺杆挤压机由计量泵压出喷丝孔,使成细流状射入空气中,经冷凝而成为细条。
湿法纺丝:将纺丝溶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在液体凝固剂中固化成丝。
干法纺丝:将纺丝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在热空气中使溶剂挥发固化成丝。
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真题名词

1.纺织材料的结构与性能(14)2.纤维的尺寸与性能(14)30.羊毛的品质支数(05,01)31.大分子的柔曲性(05)32.棉纤维的丝光处理(05)33.标准重量(05)34.纤维的热收缩(05)34.纤维的热收缩(05)35.羊毛的缩绒性(04)36.玻璃化温度(13,04,01,00)37.品质长度及短绒率(07)38.分子间引力(06)39.拉伸弹性恢复率(06)40.差微摩擦效应与毡缩性,粘滑现象,伪浸润现象(14,13,11,10,09,08)41.纺织材料的耐光性与光照稳定性(08)8.短∕短及短∕长复合纺纱(07)9.纱条的内不匀与外不匀(14)10.捻系数(01,00)8.织物结构相和织物组织(10,14)9.织物的耐热性及热稳定性(10,09,07)10.线圈排列密度和未充满系数(07,08)11.织物的耐久性(07)名词解释:1.纺织材料的结构与性能(14)2.纤维的尺寸与性能(14)3.纤维在纱中的转移与分布(12)4.再生纤维素纤维(06,03)再生纤维素纤维——是指用木材、棉短绒、蔗渣、麻、竹类、海藻等天然纤维素物质制成的纤维。
如粘胶纤维、Modal纤维、富强纤维、铜氨纤维、醋酯纤维、竹浆纤维、Lyocell纤维等。
(P14)5.差别化纤维(05)差别化纤维——通常是指在原来纤维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处理,使性状上获得一定程度改善的纤维。
(P27)6.再生纤维(03)再生纤维——以天然高聚物为原料制成浆液其化学组成基本不变并高纯净化后制成的纤维。
(P14)7.纳米,纳米尺度和纳米纤维,纤维,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原纤(13,11,09,08,07)纳米——是长度单位,原称微毫米,就是米(就是十亿分之一米),即毫米(100万分之一毫米)。
纳米尺度——长度在1~100nm范围内的尺寸。
纤维——通常是指长宽比在10数量级以上、粗细为几微米到上百微米的柔软细长体,有连续长丝和短纤之分。
东华大学非织造历年试题

东华大学非织造历年试题非织造学试卷 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ES纤维2、熔体指数(MFI)3、干法造纸4、纤网杂乱度5、CV值6、泳移现象7、针刺密度8、形变热9、SMS非织造材料10、各向同性二填空(每空1分,流程图每空0.5分,共25分)1、熔喷工艺中,聚合物原料的分子量越小,熔体粘度越( ),同样拉伸条件下,纤维细度越( )。
2、非织造热风烘燥工艺中有( )、( )和( )三种方式。
3、短纤维非织造的成网方式有( )、( )和( )。
4、非织造化学粘合工艺包括( )、( )、( )、( )、( )。
5、聚酯纺丝成网的工艺过程为( )、熔融纺丝、( )、( )、( )和加固。
6、试标出流程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7、试标出流程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问答题和论述题(共55分)1、阐述非织造布的定义以及与纸张的区别。
(6分)2、按成网及加固方法,对非织造材料分类(用框图表示)。
(5分)3、论述杂乱罗拉杂乱成网的原理,其纤网MD:CD比值范围为多少?(6分)4、试述预针刺机与主针刺机的主要区别。
(5分)5、试比较纺丝成网法与熔喷法两者的特点。
(6分)6、试述粘合剂玻璃化温度(Tg)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
(5分)7、试述水刺加固机理及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8分)8、简述水刺工艺中预湿的作用。
(3分)9、热轧工艺三要素对产品性能有何影响?(6分)10、试述弧形针板对纤网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影响。
(5分)习题作业第一章绪论:1. 试说明非织造材料与其他四大柔性材料的相互关系。
2. 从广义上讲,非织造工艺过程由哪些步骤组成?3. 试阐述非织造工艺的技术特点。
4. 掌握理解我国国标给非织造材料给予的定义。
5. 试根据成网或加固方法,将非织造材料进行分类。
6. 试阐明非织造材料的特点。
7. 试列出非织造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
8. 举例分析说明非织造材料结构、性能。
第二章非织造用纤维原料:1. 试述纤维在非织造材料中的作用。
2022年东华大学833纺织材料学考研复习资料(内含考试试题与试题答案)

2022年东华大学833纺织材料学考研复习资料(内含考试试题与试题答案)《东华大学考研833纺织材料学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由鸿知东华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鸿知教学研发团队与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
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东华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东华大学考研833纺织材料学复习全析》本书依据以下参考书目:《纺织材料学》(于伟东)===2021东华大学考研参考书目===《纺织材料学》(第二版),于伟东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
本书结合东华大学考研专业课的往年真题答案,旨在帮助报考东华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
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纺织学院: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数字化纺织工程、古代纺织材料与技术、纺织生物材料与技术、纺织复合材料、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适用科目:833纺织材料学内容详情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Part 1 - 考试重难点:通过总结和梳理《纺织材料学》(于伟东)等教材的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Part 2 - 教材配套课后/经典习题与解答:针对《纺织材料学》(于伟东)教材1-7章节的课后/经典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东华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 - 考研课件及考题答案汇编:根据《纺织材料学》(于伟东)教材内容和考试重难点,按类别汇总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的东华往年考研真题答案(名词解释题、简述题等),并配备答案检测自身水平,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并更好地掌握考试基本规律,全面了解考试题型及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833 纺织材料学答题要求: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本试卷上无效2、考试时间180分钟3、本试卷不得带出考场,违者做零分处理一、名词对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纺织材料的结构与性能;2、纤维的尺度与性能;3、复合纺纱与结构纺纱;4、介电损耗与静电现象;5、纱条的内不匀与外不匀;6、差微摩擦效应与粘滑现象;7、吸湿滞后性与浸润滞后性;8、须从曲线与长度累积曲线;9、非织造布的加固结构与针织物的线圈结构;10、机织物的零结构相与组织;二、问答与计算题(100分)1、纱线结构形成中最重要因素是捻度,试讨论其可以改变结构的参数及定义,并就捻系数α对成纱强度p的影响机制作图讨论和给出滑脱长度L0影响上述机制和理由。
2、试给出下述纤维材料中最接近的对子及理由,并讨论所配对子间的鉴别依据与方法。
(1)锦纶;(2)竹粘胶/粘胶混纺纱;3)羊绒/羊毛精纺织物;4)涤纶;5)粘胶与Model复合纱(F/S纱);6)聚乳酸(PLA)纤维;7)羊毛/羊绒粗纺织物;8)氨纶。
3、试对防火织物和阻燃织物在织物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及舒适性与手感风格上的要求点和主次排序,并依据各自定义给出对应的理由和解释。
4、悬垂性是织物视觉风格的重要特征之一,请给出理由和解释,并与川端风格仪所测得的基本风格值和综合风格值相对比,指出其中与悬垂性最为相关的物理量及理由。
5、纤维力学性质中有初始模量E0、剪切模量G、弹性模量E’和损耗模量E’’,问1)E0与E’的关系及理由;2)对纤维来说E0与G的关系及理由;3)E’和E’’分别代表纤维体中何种结构区域的作用;4)若已经纤维结晶度为50%的回潮率W=12.5%时,求其无序部分含量为60%时的W,并问该纤维吸湿达回潮率W时,纤维的模量和结晶度作何变化;5)若晶区以弹簧、非晶区以粘壶表达,构成Maxwell模型,当作用ζ=ζ0e i(ωt+δ),ε=ε0e iωt,求其E0、E’、E’’。
6已知纯棉纱为32s英支,拉伸曲线如图A所示,其平均断裂强力为583.1g;纯涤纶纱为20tex,拉伸曲线如图B所示,其断裂强度为5.88cN/Den,试求1)棉纱的断裂强度p(gf/tex)和断裂长度;2)求涤纶纱的断裂长度;3)依据两纱线的断裂曲线,图解混砂比对涤/棉纱强度的影响;4)假定A纱线断裂时,B纱线在此应变的强度为A纱线的一半,求涤/棉混纱最小强度时的混合比及强度值。
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833 纺织材料学答题要求: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本试卷上无效2、考试时间180分钟3、本试卷不得带出考场,违者做零分处理一、名词对解释(每小题5 分,共50 分)1、原纤与纳米纤维;2、吸湿积分热与二相吸湿理论;3、粘-滑现象与差微摩擦效应;4、玻璃化温度与介电损耗;5、跨距长度与重量加权长度;6、扭转传递系数与中腔率;7、滑脱长度与纱线模量;8、复合纺纱与结构纺纱;9、临界捻系数与汉密尔顿指数;10、织物的综合美感系数与织物的尺寸稳定性。
二、问答与计算题(100 分):1、(15 分)请在所给织物中,鉴别各织物的用途、成形方式和结构,并提供鉴别方法、依据和过程:棉毛衫、Nomex布、锦缎、纳米纤维毡、防雨布、钩编台布。
2、(15 分)试定义织物的功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给出各自的主要的评价指标及对应的测量方法,并简述其在使用中的意义。
3、(20 分)试比较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的强度利用系数的差异及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和机织物强度利用系数大于 1 的原因;并比较三类织物的常测的拉伸和压缩变形能力和讨论该能力差异的原因和针织物拉伸变形能力大的原因。
4、(15 分)实测某单纱特数为25,平均直径为0.19mm,采用加捻退捻法测量250mm 长度上的回转数为300。
试求该纱的捻度T,捻回角β,捻系数αt 和纱密度δ(g/cm3);并导出捻系数αt 的实用表达式和结构参数(捻回角β和纱密度δ)的关系式。
5、(15 分)假设一纤维的力学模型为Maxwell 模型,即弹簧与粘壶的串联模型,①求其蠕变和应力松弛方程,并讨论松弛时间的影响因素;②当拉伸应力为ζ=kt,求其初始模量,并问此为何种加载方式和作了何种假设?③当达t1 时及随后,应力ζ=ζ0,求其伸长率表达式。
6、(20 分)试举再生纤维素类纤维中的普通粘胶纤维、高湿模量或强力粘胶纤维和lyocell纤维的典型或你熟悉的纤维名各一个,并讨论这三种纤维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同异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833 纺织材料学答题要求: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本试卷上无效2、考试时间180分钟3、本试卷不得带出考场,违者做零分处理一、名词对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纤维与纳米颗粒2、纱、丝与复合纱3、初始模量与复模量4、耐热性与耐光性5、平衡态浸润与铺展6、非织造布的主结构与辅结构7、纤维在纱中的转移与分布8、主体长度与品质长度9、双折射与介电损耗10、纺织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二、问答与计算题(100分)1、(12分)请在所给混纺纱中鉴别纤维和提供该鉴别方法的混合比测量与计算方法:①竹浆纤维/粘胶/竹纤维②生物降解聚乳酸纤维PLA/涤纶PET ③羊绒/羊毛2、(18分)试定义织物的功能、风格和舒适性,给出各自的主要评价指标以及对应的测量方法,并说明其在纺织材料使用中的意义。
3、(15分)假设一纤维的力学模型为V oigt-Kelvin模型,即弹簧和粘壶的并联模型,○1求其蠕变方程;○2当拉伸应变为ε=kt,求其初始模量;.当应变ε=ε0 时,讨论其应力松弛。
4、(20分)试讨论机织物的结构相、排列密度、基本组织和平方米重对其强度、抗弯刚度;阳光、透气;和耐磨、褶皱的影响,并给出理由。
5、已知一织物的平方米重w=200g/m2 ,经密为200跟/10cm,实测厚度T1=1.2mm ;在织物强力仪上按标准实验条件测得经向断裂强力P=4800N,试求.该织物的密度ρ(g/cm3)○2该织物的断裂强力P(N/tex)和断裂应力ζ(N/mm2).若已知经纱的断裂强度为0.44(N/tex),问纱线的强力利用系数eF为多少?并解释。
6、(20分)纱线的加工中有混纺、伴纺、复合和结构纺纱,试述各自的定义、区别和纺纱方法,并归纳此四种纺纱是通过何种形式改变纱线的性质的。
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833 纺织材料学答题要求: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本试卷上无效2、考试时间180分钟3、本试卷不得带出考场,违者做零分处理一、名词对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纳米尺度和纳米纤维;2.吸湿平衡与吸湿滞后;3.差别化纤维与高性能纤维;4.粘-滑现象和伪浸润现象;5.比模量与断裂长度;6.根数加权长度与巴布长度7.紧密纺与分束纺;8.线圈结构和加固结构;9.临界捻系数与强力利用系数;10.织物的易护理性及安全性问答与计算题.(100分)1、(15分)针织物的变形为何大?非织造布的强力利用系数为何低?机织物的强力利用系数为何大于1?试在原材料不变的条件下,作图讨论三类织物拉伸行为的差异。
2、(15分)试用系统分析法鉴别竹浆纤维、聚乳酸纤维、Lycra、Nomex、羊绒、彩棉、涤纶、羊毛纤维,并说明理由。
3、(10分)假设涤纶纤维的力学模型为V oigt模型,即弹簧和粘壶的并联模型,已知是等速伸长(CRE)作用,且纤维截面的变化忽略不计,试求该纤维的初始模量E0;当时加应变ε=ε0时,问该纤维有无应力松弛;由此说明该模型与实际纤维拉伸性质的差异。
4、(15分)美感系数M有哪几个要素构成,其各自的名称和意义如何?美感系数表达的是织物的哪类风格?是讨论影响美感系数的因素。
5、(15分)已知一机织物中经、纬纱线的号数Nt=36tex,实测其捻回角β=30。
;螺距h=2mm;经纱间和纬纱间的平均中心距分别为a=1.2d 和b=1.5d ,试求:①经纬纱的平均直径d(mm)、捻度T1( 捻/10cm)和捻系数αt;②经密pT(根/10cm)、纬密pw(根/10cm)和纱线密度ζ(g/cm3);③织物的三个紧度ET,EW ,EZ6、(15分)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棉与竹粘胶的应力-应变曲线,若将两种纤维混纺,成纱的加工方式、工艺条件和纱线支数不变,是讨论随棉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混纺纱的强度、伸长率、吸湿性、导电性、抗紫外和抗菌性的变化原因。
7、(15分)定义织物功能的可靠性及使用安全性,并与传统的织物风格及舒适性作比较,说明各名词对纺织材料中的基本表达对象和内容。
201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833 纺织材料学答题要求: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本试卷上无效2、考试时间180分钟3、本试卷不得带出考场,违者做零分处理一、名词对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分子的内旋转与分子构象;2.相对湿度与预调湿;3.差微摩擦效应与毡缩性;4.浸润的滞后性与平衡态浸润;5.比模量与初始模量;6.纤维的结晶度与取向因子;7.复合纺与分束纺;8.织物结构相和织物组织;9.临界捻系数与强力利用系数;10.织物的耐热性与热稳定性二、问答与计算题(100分)1.(15分)请用系统识别法鉴别蚕丝、棉、丙纶、Tencel、Lycra、涤纶、羊绒、腈纶纤维,并说明理由。
2.(10分)假设一纤维的力学模型为Maxwell模型,即弹簧与粘壶的串联模型,并已知是等加负荷(CRL)作用,且纤维的截面变化忽略不计,试求该纤维的初始模量E0;当应变ζ=ζ0时,试证明该纤维无缓弹变形。
3.(15分)非织造布的强力利用系数为何较低?为何针织物的变形大?为何机织物的强力利用系数>1?试在纤维原料不变的条件下,讨论其拉伸行为的差异。
4.(15分)依据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讨论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以及克服织物起毛起球的方法。
5.(15分)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粘胶与羊毛纤维的拉伸曲线,若将两种纤维混纺,成纱的加工方式、工艺条件和纱线支数不变,试讨论随着羊毛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混纺纱的强力、导电性、易护理(easy-care)性的变化及原因。
6.(15分)试定义织物功能的可靠性及使用安全性并与织物的风格及舒适性比较,说明其在纺织材料中的意义和基本表达内容。
7.(15分)已知被测织物的平均圈距A=3cm,圈高B=2.5cm;织物的实测平均厚度T=2mm,一个线圈的平均长度l0=15mm,纱的平均直径d=0.32mm,试求该织物未充满系数δ,体积分数fv,和空隙率ε。
若已知该织物的平方米标准重量为70g/m2,试求纱线的特数(tex)值和纱线的密度值δy(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