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引言部分介绍了胃癌的发病情况,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基本概念以及本研究的目的。

在详细探讨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早期胃癌的诊断标准、临床病例分析、手术操作技术以及治疗效果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癌根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的疗效,强调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整体而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临床效果、诊断标准、临床病例、手术技术、治疗效果评价、根治术、安全性、可行性、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胃癌的发病情况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胃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胃癌的发病率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饮食习惯、环境因素、遗传等。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胃癌的发病风险。

1.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介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可以用于治疗早期胃癌的微创手术技术。

通过内镜检查,在早期发现并定位胃癌病灶后,可以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

这种手术技术可以在不开放腹部的情况下,通过内镜直接操作在胃黏膜下进行肿瘤切除,保留胃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传统胃切除手术带来的严重副作用,如消化道激烈消化液返流、吸收功能障碍、贫血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还具有更精准的病灶定位和更完整的肿瘤切除,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根治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早期胃癌的手术技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疗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具体步 骤如下:(1)首先白光观察病变后使用靛胭脂喷洒后确定病 变 的 边 界 ,在 病 变 周 边 进 行 电 凝 标 记 。( 2 )于 病 变 部 位 及 周
通讯作者 *:郭享(1981-),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消化内 镜微创治疗,邮箱:18223115@。
观察组 30 22(73.33) 6(20.00) 2(6.67) 28(93.33)
边给予靛胭脂和生理盐水混合液黏膜下注射。(3)应用 IT 刀 进 行 黏 膜 切 开,然 后 进 行 黏 膜 下 剥 离。 术 中 如 果 出 血,用 IT 刀或热活检钳进行电凝止血,若出血不止可用止血夹止 血。(4)完 整 剥 离 病 变。(5)术 后 固 定 标 本,送 至 病 理 科 进 行病理检查。 1.3 观察标准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内镜黏膜切除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72.049 本文引用格式 :梁英 , 郭享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 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72):87-88.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 察 组 患 者 的 治 疗 总 有 效 率 低 于 对 照 组,但 无 显 著 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28 20(71.43) 6(21.43) 2(7.14) 26(92.86)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72 期

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n f i t d Miimb o rp yh d d menn j g o ’ pha mp imea a def t eme o . np esn ga h a eie a igi d ̄gteein S et dl h t t — c e v h o s c d nu n h l s d n y a c s
定性 意 义 。
关键 词 内镜
分 类号
黏 膜切 除术
小探 头超声
R 3 、 752
CLI CAL n NI J DY OF ENDOS COPI M UCOS C AL RES DCTI ON N I EARLY GAS TRI CARCI C NOM A
H “ z Li y Zho g u e, u Fur un, u Yun an Li xi g
I t M eh d : v a i t r n g d wi n o c p , Y . t o s Fie p t n s we e ma a e t e d s o y mu o a t i p t oo y a d m i imb o o r p y E e h c s l san, a h lg n n p e s n g a h . Th s a i s we e g v n o c p cmu  ̄a e e t n a t rt e a e n v r i s e r a t c c r i o 、 ・ e e p t nt e r i e e d so i c lr s c i fe h y h d b e e i e a a l g r a cn ma Re n o fd y s i s i : u a i t r e e t o lt l . t a e n r mi d h t h r a n e o s c l n t n ’ — u t Fo r p t s n e swee r c e c mpe ey I h d b e e n e t a e eh d c c r u el i o e p i t Sr  ̄ d d t a sn a e e s c in’ g o t o e a i n Sp t l g . e e a s lt r t a in s i e na g u o a e e t n et o S e e i p s — p r t ’ h o y S v n d y a e , h p t tWa g v n e lr e m c s lr c i . d n o a o e e d s o Th r d ’ o pia in u h a e r h g d p r r t n. n lso s E d s o i m u s s l e e t n i a e e e h n tc m l t s s c h mo r a ea e f a i Co cu in : n o c p c a c o s n o o c o a s c i s s f r o a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
实 验 组 患 昔 实 施 内 镜 黏 膜 下 剁 离 ,术 前 应 用 美 蓝 予 以 染 色 ,经 放 火 内镜 埘 患 者 胃 内 情 况 进 行 观 察 ,确 定 病 变 位 置 、范 m 。 病 变 周 同 0.5era 位 置 应 川 针 刀 或 者 氩 气 刀 对 病 变 位 置 进 行 际 i ,标 记 之 问 问隔 2mn ,并取 油 甘果 糖 。 上 腺素 盐 于 标记 点周 同 以黏膜 下 注射 ,;j 射 后荇 病变 位置 基底 部位 隆 起 ,R.高 度 住 0.7c-m 左 右 ,则 埘 患 抒 实 施 进 一 步 治 疗 。 应 用 Ho{}k刀或 者 1.r刀 于 标记 点 外侧边 缘 0.3m,n位 置将 黏膜 、病 变位 置 开 ,并 对病 变 位置 予以剥 离 。术 后禁 食 禁水 1d,并
世界最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018年 第 l8卷第 10期
51
‰ 床跚 究
内镜 黏 下剥离术 治疗 早期 癌及癌前病 变的临床效果
淤0
摘 要 : 目 的 对 内镜黏膜 下 剥离术在早 期 胃癌 以及 癌前病 变 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 价。方 法 研究参 与对象为 我院 2016年 5月份至 20l 7年 5月份 收治的 80例 早期 胃癌 以及癌前 病变患者。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成两组各 40例。对 照组予 以常规 开放手术治疗 ;实验
埘 照组 患 者 实 施 常 规 开 放手 术 治疗 ,患 者 仰 卧 ,伞 麻 下 实施 手术 ,于腹 部 正 ,tI线做 一 }JJ口 ,将 腹腔 内组 织逐 层分 离 , 将 胄 部 充 分 显 露 ,并 对 胃 部 牛H火 动 静 脉 l0l管 予 以 结 扎 ,切 除 胃忡 瘤 ,并 清 扫 胃 周 罔淋 巴 结 :

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

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

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32例早期胃癌患者,对照组14例,研究组18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治疗。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炎性因子、手术结果情况。

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6、IL-8、IL-12及IL-1β水平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传统的根治性手术相比,早期胃癌患者实施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减少IL-6、IL-8等炎性因子的分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术后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镜;黏膜剝离术;早期胃癌;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手术结果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胃癌已逐渐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由于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许多胃癌能够早期被发现并及时给予治疗。

早期胃癌是癌组织存在于黏膜层或者黏膜下层[1]。

研究表明,局限在黏膜及其下层的胃癌通常预后情况比较好,5年的生存率可达90%左右[2]。

现阶段,临床治疗早期胃癌多采用胃部分切除术,但是术后复发率比较高。

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可以在内镜下直接剥离黏膜下层,使大部分病变组织进行完全剥离,存在较多的优势。

因此本文特此分析消化内镜下黏膜剝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32例早期胃癌患者,对照组14例,研究组18例。

研究组男10例,女8例,年龄44~67岁,平均(55.3±3.6)岁;病程4~22个月,平均(13.1±1.8)个月。

对照组男8例,女6例,年龄46~66岁,平均(55.6±3.5)岁;病程7~21个月,平均(13.3±1.7)个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效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效果
[]
的专家共识意见(
2018,北京)»3 评估 2 组患者的临
床疗效.完整切除,且 表 现 为 低 甚 至 无 淋 巴 转 移 的
风险即为治愈性切 除;一 次 性 将 病 灶 进 行 整 块 切 除
即为整块切除;整块切除样本的水平、垂直 2 个切缘
均为阴性表现即为完整切除.
2)手术指标:比较 2 组患者的病灶大小、手术时
2.
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愈性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
对照组 49
36
0.
0394
0.
05),见表 4.
2 结果
完整切除

85.
97±8.
24
<0.
0001
90.
14±5.
07
<0.
0001
89.
05±6.
47
14.
4320
<0.
0001
Prac
t
i
ca
lCl
i
n
i
ca
lMed
i
c
i
ne,
PLGC)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 取 郑
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 99 例 EGC 及 PLGC 患者,根 据 手 术 方 法 的 不 同 分 为 对 照 组
和观察组.对照组 49 例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
EMR),观 察 组 50 例 接 受 ESD 术,观 察 2 组 患 者 的 临 床 疗 效 (治 愈
在内镜下,于病灶边缘外约 4 mm 区域行电凝标记,
将生理盐水 95mL+ 透明质酸 5mL+ 靛烟脂 3mL
均高于对照组(
P <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成为一项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新技术。

ESD技术可以整块切除较大病变、提供完整病理诊断材料等优点,为早期消化道病变的诊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文详述ESD在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参考大量临床资料,分析研究ESD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标签:早期胃癌;胃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消化道早癌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肠癌。

每年因胃癌死亡的患者大约有64万,占癌症死因的第2位。

胃癌病情发展较快,呈隐匿性发展,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关键。

日本、中国和中南部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为胃癌高发区[1]。

目前,内镜技术的大量应用,在筛查早期胃癌方面起重要作用,早期胃癌的发现率明显提升。

1962年,日本消化内镜学会首次提出早期胃癌这一概念,可分为原位癌、黏膜癌、黏膜下癌。

外科根治术曾经被认为是治疗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达43%和6.5%,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与进展期胃癌无明显差别[2]。

上世纪80年代,内镜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早期癌的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被许多国家迅速推广。

在我国,内镜技术现在发展较快,早期消化道癌的发现率明显提高,为早期及时治疗奠定了基础。

近期,新加坡的一项针对我国中老年男性的模拟实验分析,建议对我国50~70岁的男性进行内镜普查,会获得一定的成本收益[3]。

1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大多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为筛查或体检时偶然间发现,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肿瘤一般都较大,其诊断主要依据内镜,超声内镜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确诊需要行病理组织活检。

1.1 内镜检查技术①普通内镜:起筛查作用,可全面观察黏膜,发现疑似病变。

内镜下,早期胃癌无明显的特征性,极易与良性黏膜病变相混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6796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董海军,沈建伟(通讯作者),邵晓娜(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恵利东部医院 消化内科,浙江 宁波 315000)0 引言随着内镜技术的完善,可为临床腹部手术提供微创技术支持,可有效改善常规手术弊端,提高手术质量。

为了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于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特选74例患者进行比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住院部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74例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经伦理会批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同意开展研究,排除手术禁忌症及既往有腹部手术、严重合并症状及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74例患者术前常规胃镜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术前完善放大染色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均符合《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指南》的胃ESD 适应证[1],采用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研究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47-81岁,平均(62.35±1.25)岁,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值(61.97±1.43)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对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可于研究中进行分析(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消化内科高年资内镜医师确诊,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进行观察及记录,术前完善放大染色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待符合手术指征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科常规全麻下腹腔镜下手术,严格按照无菌手术操作[2];研究组患者行全麻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①于病灶区做标记:采用氩气刀于病灶区外0.3-0.5 cm 处进行标记;②黏膜下注射: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粘膜下注射,将病灶抬起;③切开、剥离:采用Dual 刀切开病灶区,借助IT 刀对粘膜下层病灶组织进行剥离,于剥离过程中加强粘膜观察,并维持粘膜注射,保持肌层与病变组织分离,完整切除病灶[3];④进行创面清理:对可见血管进行预防性止血,渗血部位使用热活检钳、氩气刀止血,对剥离较深、肌层有裂隙者使用金属夹夹闭,术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PPI 制酸、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内科常规护理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王洪升,刘运祥,黄留业,车金标(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 消化内科,山东 烟台 264000)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优越性。

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5月经胃镜检查发现的39例早期胃癌病人行EMR治疗,及同期行手术治疗的46例早期胃癌病人,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

结果 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术后出血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外科手术治疗(P<0.05)。

结论 EMR治疗早期胃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规模的医院进行推广及普及。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早期胃癌;治疗;外科手术;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The clinical study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WANG Hong-sheng,LIU Yun-xiang,HUANG Liu-ye,et al(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 QingdaoUniversity,Yantai Shandong 264000,P.R.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in the clinical efficacy,safety and superiority.【Methods】Select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found by gastroscopy from September 2011 to may 2012.39 cases with EMR treatment,and 46 cases of the same period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mong efficacy,complications,length of stay hospital and Hospitalization costs.【Resluts】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surgical treatment in bleeding rate,mortality,length of stay and hospital costs(P<0.05).【Conclusion】EMR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treatment,it can be Spread Universal in the certain scale of hospital.Key words: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early gastric cancer;therapy;surgery;complications癌症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各类肿瘤的首位[1]。

早期胃癌(EGC)是指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病变限止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症状较为轻微,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容易漏诊。

目前对于胃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早期胃癌一旦确诊并予以根治,5年内的生存率可达90%[2] 。

随着内镜技术的改进,早期确诊率的提高,内镜医师经验的积累,内镜治疗逐渐成为治愈胃肠道早期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内镜下治疗与手术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似。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最早应用于治疗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方法。

本研究对39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和同期4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对比二者的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2年5月经胃镜检查取病理发现的早期胃癌39例行EMR治疗。

EMR组39例,男性27例,女性12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54.7±6.5岁。

同期手术组46例,男性32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50.5±8.9岁。

所选择的病例在性别、年龄方面没有明显差别。

1.2器械及设备1.2.1器械小探头超声胃镜(FUJIN SP720)、色素胃镜(OLYMPUS GLF-H260)、圈套器、爱尔博高频电切装置、注射针、钛夹1.2.2药品止血:8%去甲肾上腺素、0.01%肾上腺素盐水、注射用血凝酶、奥曲肽;固定液:10%福尔马林;黏膜下注射液:0.01%肾上腺素盐水;术后用药: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黏膜保护剂(胃苏颗粒、瑞巴派特片),抑酸剂(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

1.3方法1.3.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禁食,查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乙肝五项、输血前检验、血型、凝血四项、胸部CT、腹部CT、心脏彩超、心电图,评估患者一般状况。

术前常规行小探头超声胃镜检查,确定病变位置及浸润层次。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方法及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意外,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信任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术前处于较好的心理状态,有焦虑、紧张、恐惧等给予安定镇静。

1.3.2.1 EMR治疗根据病灶的大小及形态选择不同的切除方法[3-5]。

①标准切除:在病灶黏膜层注入0.01%肾上腺素盐水2-10mL,将病变托起,应用圈套器将其电切,回收送病理。

(见图1-6)图1 图2 图36通讯作者:黄留业,E-mail:huangliuye-yhd@。

第21卷第1期 2013年1月Vol.21 No.1Jan,2013中国医学工程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②透明帽切除:将EMR专用的透明塑料帽(直径约12-18.5mm)安装在镜头的前端,于病灶黏膜下层注入生理盐水约2-10mL,将病灶明显托起,将透明塑料帽抵于病灶处,将病灶用负压吸入透明帽中,收紧圈套器后即可高频电凝切除,回收送病理。

(见图7-11)图7 图8 图9图10 图111.3.2.2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根治手术采用缩小手术[6] :主要缩小胃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

因此对于隆起型黏膜癌≤20mm 和隆起型黏膜下癌≤10mm,即可行局部的胃切除而不加淋巴结清扫,切除范围遵循“3cm原则”,即切除的边缘应距肿瘤缘3cm以上[7]。

术后常规给予禁食一天,注射用血凝酶止血,耐信、波利特抑酸,膜固思达、胃苏颗粒保护胃黏膜药物等治疗,由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若术中有出血、穿孔,适当延长禁食时间。

1.3.3标本处理切除标本经固定液固定后送病理科,对其每隔2mm连续切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查,明确切除是否完全及其病变浸润深度,仔细观察病变底部和切缘是否有肿瘤组织[13]。

38例病变部位无肿瘤细胞浸润,1例有肿瘤细胞浸润,追加外科手术治疗。

2 结果2.1 术后结果39例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38例成功切除病灶,1例追加外科手术;术中出血1例,术后出血1例,均经内镜下成功止血,出血率为5.1%;病灶直径0.5-2cm,手术时间25-65min,住院时间3-12d,住院总费用12000-24000元。

46例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出血5例,术后出血1例,出血率13.0%;经保守治疗,成功止血5例,1例死亡,死亡率2.2%;病灶直径0.8-2.5cm,手术时间60-120min,住院时间7-18d,住院总费用30000-50000元。

(见下表)附表 EMR组与手术组观察指标出血率(%) 病灶直径(cm)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万元) 死亡率(%) EMR组 5.1* 1.2±0.1 31±8 * 7.4±1* 1.8±0.3 * 0*手术组 13.0 1.6±0.2 75±16 15.2±1.5 4±0.5 2.2注:数据经SPSS 17.0处理,两组病灶直径无明显差别,*有明显差异(P<0.05)。

2.2术后6月随访患者术后常规随访半年,内镜下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手术组,手术组均不同程度出现进食后不适及烧心等症状;内镜治疗组术后未见明显不适。

3 讨论早期胃癌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它的诊断有赖于胃镜取病理,对于内镜下的隆起及糜烂应常规取病理并行小探头超声胃镜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确诊率[8],从而较早的对其进行干预。

目前对于早期胃癌的治疗分为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手术治疗)。

由于腹腔镜开展较少,本文主要讨论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

内镜治疗包括EMR与ESD。

本文主要讨论EMR。

1984年EMR 开始用于治疗早期胃癌,随着技术及器材的发展,EMR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与胃癌外科根治性手术相比,EMR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生存率及死亡率没有明显的差异[9],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优于手术治疗,其5年生存率高达80%-100%[10]。

本研究对于较小的早期胃癌(小于2cm),EMR较外科手术治疗在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生活质量上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EMR也有着明显的劣势,那就是它对病灶的大小及表观有着严格的要求[11],并且有时并不能完全切除病灶,需要再次追加手术(本次内镜治疗组有1例追加手术)。

这些极大的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内镜治疗方法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但是它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术后并发症比较多,并不能很好的推广及应用[12-17]。

4 结论EMR治疗早期胃癌相对于外科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只要掌握其适应症,是一个相当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医院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89-1992.[2] OsterheldMC, LauriniR, saragaE, Early gastric carcinoma with focaladvanced cancer:a particular subtype of gastric carcinoma[J].Hum Pathol,1998,29:815-819.[3] Sang Gyun Kim.Endoscopic Treatment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J].JGastric Cancer,2011,11(3):146-154.[4] Anis Ahmadi,Peter Draganov.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J].World J Gastroenter ol,2008,14(13):1984-1989.[5] 刘思德,姜泊,周殿元.结肠镜下标准黏膜剥离切除术EMR技法与经验[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5,10(3):169-171[6] 陈峻青.胃癌外科治疗几个问题的新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