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读教师报》有感

《读教师报》有感武守祥身为一名农村教师,每期的《中国教师报》都让我如获至宝,倍加珍爱。
悉心拜读其中的每一篇文章,认真领会其中关于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多年来,她伴我走过教育生活的风风雨雨,成了我教学的助手,心灵的益友,让我受益匪浅。
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将《中国教师报》上的一些好方法记下来,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
我深知课堂上的每位学生都会产生不可遏止的兴趣和各种奇妙遐想,教师应随机应变,把这种兴趣和遐想视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爱护学生,坚持以表扬、鼓励、激发,正面教育为主,树立正气,把握关键,合理诱导,只有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才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为此,我在《中国教师报》中积极寻找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用以指导学校、班级各项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国教师报》更是我心灵的益友。
每在工作疲惫之时,它可以让自己得到放松;在遇到困惑无能为力之时,能在其中寻找到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慢慢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能找出工作中的各种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
《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
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私、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
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以慈善的心去关爱学生,不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优秀7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优秀7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篇一本学期,我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
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
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2023年《中国教师》读后感9篇_1

2023年《中国教师》读后感9篇《中国教师》读后感1一个有幸的机会,让我知道了《中国教师报》。
那是一次学校召开每周布检会后,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教师报》的__。
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
说来羞愧,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很少,以前理解外界新知的唯一的方式便是《中国教育报》、《__教育》等少量教育刊物,以及网络上超多的相关教育__。
这些都是应对广大社会群体,并没有专门针对教师的刊物。
带着教研组长给我的任务,我去学校阅览室找《中国教师报》。
当我静下心来,在阅览室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
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
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
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潜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构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
扬师德 之帆,起教育之航 李中力

扬师德之帆,起教育之航姓名:李中力读《中国教师报》有感进步是来自于对知识的探索学习和发自内心的自省。
在我从教的生涯中有幸偶读《中国教师报》甚是荣幸。
它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我前进的道路指明方向。
它是无垠沙漠中的一汩清泉,为我探索真理的途中补充能量。
它是长途跋涉中的一座驿站,为我奔波疲惫之余提供了歇脚之地。
在此,感谢《中国教师报》带给我的快乐和慰藉,在读报中我看到师德的光辉闪光熠熠,为我提供了丰盛的知识大餐,领悟到强化自身修为,强化师德,善于学习和总结才能让自己在教育的大道上实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水有源固其流不穷,木有根固其生不穷。
新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师德教育的强化,师德光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到高效课堂的探索中,从高精端教育模式的发展到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开展中,无不感知到师德教育的春风拂面而来,让人倍感欣慰。
正所谓,既生繁花,亦生野椑。
无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是在网络媒体的报道中,有违师德师风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强化师德教育还需正本清源,切中肯綮,只有如此,才能让教育的航程充满惊喜,走的更远、更顺、更踏实。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习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时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即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习总书记把理想信念作为第一条标准,可见,树立终身从教的理念难得可贵。
93岁高龄的徐光宪是我国杰出的化学家、教育家,曾两次获得“何梁何利奖”,200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的“稀土之父”。
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稀土分离工业,推动了我国稀土分离科技和产业的全面革新,大大提高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得知徐光宪在高校从教的60多年间,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其撰写的《物质结构》等教材和主讲的课程广受师生欢迎,刘延东深有感触地说,您是我国杰出的化学教育家,是终身从教的楷模。
2023中国教师报读后感6篇

2023中国教师报读后感6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一个有幸的机会,让我认识了《中国教师报》。
那是一次学校召开每周布检会后,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教师报》的__。
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
说来羞愧,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很少,以前理解外界新知的唯一的方式便是《中国教育报》、《江西教育》等少量教育刊物,以及网络上超多的相关教育__。
这些都是应对广大社会群体,并没有专门针对教师的刊物。
带着教研组长给我的任务,我去学校阅览室找《中国教师报》。
当我静下心来,在阅览室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
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
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
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潜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构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
李宝金《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一等奖

实用挚友——读《中国教师报》有感2011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顺利通过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并被分配到溪口镇的一所山村小学任教。
当初我满怀着信心和热情投身教育事业,但是我现在知道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得有能为我指明方向,答疑解惑的引导者。
《中国教师报》就是我的教育事业的引导者、领航者。
在她的引导与帮助下,我不断地成长,通过品读其中的文章,我受益匪浅。
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就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既要教授学生知识又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有自学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上,我只是个初出茅庐年轻教师。
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实践教学中总是有很多迷惑。
起初,一堂课下来,总是发现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不是很好,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我想:‚是不是自己的课讲得不精彩,吸引不了学生?‛就在我苦思冥想的时候,《中国教师报》走进了我的生活。
她里面那一线教师贴近教学生活的一篇篇教学心得,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减少了我教学上很多的弯路!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再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不再只顾自己个人一味地讲课。
慢慢地,我的课不再枯燥无味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起来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自认识了《中国教师报》之后,我对自己实践教学更加有信心了。
‚以手为心,以心为首‛这是我坚守的宗旨。
自从我踏上这三尺讲台起,我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
‚以手为心‛手是身上重要的部位,学生也是,是手心的一块肉,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爱生如子;‚以心为首‛用真心对待学生,用心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育好一个人。
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布朗先生说,我不是你的朋友,我是你的老师!师生之间,不会也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教师是承担着责任来引领孩子们的,不是来和孩子们纠缠这些‘恩恩怨怨’的。
‛我认为:‚老师与学生只有将心打开了,才可以获得彼此的信任,真心交融,学生才可以顺利地从我们身上获取更多的知识。
‛我们是施教者,是学生的最好朋友,是学生的表率,老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到学生。
读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读中国教师报读后感2022年秋季,喜爱看书的我在《中国教育报》、《教学与治理》、《德育报》等报刊杂志,几乎同时见到有关《中国老师报》的创刊消息。
当时的我,还仅仅只是记住了它的广告词,《中国老师报》----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这也可能是中国老师自己的的第一份报纸,再看看她的理念-----零距离贴近老师,她的办刊宗旨-----一心一意为老师服务。
我当时就想:以前征订过《老师报》,老师们都说刚开始的时候觉得特别适合我们一线老师看,但是,过几久,就被它很多功利性的征文给吓跑了。
虽然这只是部分老师的观点,但至少,我心里也有这样一种担忧。
《中国老师报》,听起来觉得亲切,但会不会是糊弄糊弄我们的,上面还不知刊登些什么呢?是不是都是些政策文件呢?过不久,我正好有一篇文章要寄给《辅导员》杂志,是关于我校开展同学评价改革的文章----《欢乐成果袋》,编辑老师立刻说要发表,并建议我上“成长论坛”看看。
当我走上“成长论坛”,除了学习别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建议外,就积极发帖子,这时候,我发觉这里有《中国老师报》的两位编辑,网名为“wury”,还有一位网名为“帘卷西风”的老师,我就给她们发短信,说自己有几篇随笔想寄给她们看看,两位热忱的编辑马上说:“好啊,欢迎上我们的论坛看看。
”我这才知道《中国老师报》的实力还很强大呢,除了报纸,还有自己特地的读者论坛,可见那里云集了许多颇有性格、颇有技能的编辑老师。
接着,我更加对她产生了新奇,知道了报纸的地址,学校也破季订阅了这份报纸,当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老师报》时,心里早已拥有了几份欣喜。
正如广告上说的:“这是我们自己的报纸埃”每一期有16版,编辑阵容强大,里面精品荟萃,涉及教育热点、难点,新闻跟踪报道,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老师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教育动态,信息量掩盖面特别广……我一页一页、细心地读过去,有新奇转为惊态,有惊态转为感慨,再有感慨触发了很多灵感……读着每一期的报纸,我知道了前卫的教育理念,了解了教改动态,知道了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很多在新课程实施中迷惑的东西在看了杨伟广老师主持的“创新课堂”栏目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后,立刻豁然开朗起来。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8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有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有感(一):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很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不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感谢你――《中国教师报》!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多数版面登载的都是像我们同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应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切的生活、真切的工作、真切的教课,切近我们的实质。
所以,不论版式仍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
空暇的光阴,老是舒适的,我跟平常同样喜爱顺手翻看报纸,这日顺手打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
个性报导分为四篇:检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
而这几篇里面感人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齐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他们对课改的热忱与希望,这与我校一直以来倡议课程改革的看法不约而同,瞬时触动了我这根麻痹的神经,引起我的思虑: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学校一直倡议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
现在细想起来,仿佛自己不过盲目地跟着他人走,这条路走得很费劲、很迷惑。
刚开始的教课中,我比较着重基础知识的教授,而忽略学生潜力的培育,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解说,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略园地里面的口语社交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修养正确掌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专心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课风格。
让学生怀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但我有时发现自己真的不过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切去关注过孩子在议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指引他们如何议论。
这样的讲堂看似十分的喧闹,而实质上还不如从前脚扎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切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切意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宿州市泗县二陈小学
联系电话7281201
孟收获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
尤其是做孩子们的工作更需要艺术。
为此我阅读了多期《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以中国教师为名,零距离的贴近教师,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报纸。
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一、《中国教师报》让我懂得了教师要学会了解学生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句话应用在教育工作中也是一样合适。
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教师报》让我体会到了了解学生是一门艺术。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特点。
要深入的了解学生必须与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而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照顾和利用学生的差异采用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确保在原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能力。
二、《中国教师报》让我领悟到教育学生要有耐心
教育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工程,急是急不来的。
学生的转
变是需要时间的,我们需要的慢慢的、耐心的等待,切莫急功近利。
平时我们要仔细观察、把握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的动向。
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倡导教育,不要打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尤其是学生,年龄还小、思想还不成熟。
教师作为学生的监护人要及时的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或心理上的疏导。
只要学生的状况能比原先有所改善就是在进步。
同时,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耐心的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三、《中国教师报》让我明白了要热爱每一位学生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天使。
他们为什么会掉下来呢?是因为他们的翅膀断了。
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一直非常喜欢这句话。
作为一名新老师,不仅要喜欢身边的每一位孩子,更要学会爱护每一位孩子。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有的学生成绩不太理想、也许有的学生课堂上比较顽皮、也许有的学生某些方面天生存在缺陷。
我们不要有任何歧视要一视同仁,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与他们一起描绘美好的未来。
对于教师而言一个学生可能只是一个班级的几十分之一;但对于其父母,却是百分之一百。
每一个孩子是父母的全部,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和更好的关爱。
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就要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