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好交谊舞的十大要诀
跳好交谊舞的十个要领

跳好交谊舞的十个要领
1.高雅的风度来自挺拔的体态
2.风格的展现显示出美的追求
3.默契配合的前提是自我平衡
4.领舞的最高技巧是运用整个身体
5.提高音乐修养是使舞步产生迷人魅力的必由之路
6.“跃动感”是摆脱“走舞”形态的根本途径
7.侧身技巧是通向完美流动的桥梁
8.理想的升降必须消灭阶梯型过渡
9.倾斜是一种多功能的技巧手段
10.重心转移技术是“不露痕迹”
正所谓:
共舞之道,贵在意合。
意动身随,力在其中。
高者运腰,发力奇巧;中者肩胯,不上不下;低者走步,其形必误。
是谓:
身正腰直气轩昂,松弛稳定第一桩,和合交融浑一体,主从有序方为上。
脚正直,力内聚,勿外开,滚动移。
进退须分踵趾序,横移掌趾内侧起。
膝宜松,常相依;胯宜稳,常提起;腰腹相接通信息,平衡稳定靠自己。
移动意在先,脚如水行船。
重心常与单脚合,双脚并重呆如鹅。
脚到重心到,舞艺高一招;最忌下盘独自行,重心滞留臭难闻。
侧身勿用肩,重在腰轴旋。
同侧移动肩引导、融入侧身力奇巧。
倾斜变化多,旋转姿娥娜;纵轴偏移莫用肩,旋转方向是要点。
摆荡出飘逸,秋千作类比。
切莫起势加俯冲,完美全靠支撑功。
升降功夫在踝趾,膝盖放松居其次;躯干动作靠“上挺”,打开“间隔”是要领。
倾斜摆荡加侧身,融入升降浑难分。
诸般技巧腰为帅、无帅之师兵必败。
动如脱兔,静若卧虎,飘似轻烟,稳如泰山。
刚柔相济一线穿,其线如云剪不断。
与其求形而相似,不如求神而自立。
交谊舞的礼仪

交谊舞的礼仪交谊舞,你知道交谊舞有着什么样的礼仪吗?下面店铺就为大家准备了关于交谊舞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关于交谊舞的礼仪一、跳好交谊舞的十大要决1.高雅的风度来自挺拔的体态2.风格的展现显示出美的追求3.默契配合的前提是自我平衡4.领舞的最高技巧是运用整个身体5.提高音乐修养是使舞步产生迷人魅力的必由之路6.“跃动感”是摆脱“走舞”形态的根本途径7.侧身技巧是通向完美流动的桥梁8.理想的升降必须消灭阶梯型过渡9.倾斜是一种多功能的技巧手段10.重心转移技术是“不露痕迹”二、如何学习交谊舞标准握持,体位,运步方法以及舞程线的方位。
标准握持标准握持,是使共舞双方形成整体性结构的重要手段。
在舞蹈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
它不仅关系到造型的优美,而且影响着信息的传递、重心的稳定、用力方法的正确与统一,以及特殊技巧的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决不能等闲视之。
理想的标准握持,应当产生这样一种效应——共舞双方是融为一体的。
国外的教师们曾用这样一种形象来表达这种整体感——“一个身子两个脑袋四条腿”。
这种西方式的幽默,的确可以刺激我们的灵感,使我们比较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核心。
在现代舞里,除探戈之外,所有舞种的标准握持都是一样的。
其要点如下:脚,双脚平行并拢,切不可“八”字形张开;右脚尖对准舞伴的两脚之间;重心集中于前脚掌①但不能抬起脚跟。
手,男伴的右手掌心向里,扶在女伴左侧肩肿骨下缘;从肘尖直到指尖形成一条直线、呈斜角状自然斜垂,五指并拢,既不要凸起手腕,更不能用手背来控舞;大臂基本平肩并呈椭圆形展开。
图1是正确的手姿。
女伴左手轻放在男伴右大臂三角肌处;四指并拢,用虎口定位;整个手臂轻放在男伴手臂之上,不可脱离接触,见图2。
男左手和女右手对握,掌根与地面垂直,并互相顶住、整个手臂呈圆弧状向斜上方展开。
犹如轻松自如地合撑着一把阳伞,如图4所示。
手的高度一般在齐耳根和齐眉之间的某一固定点,视环境的需要而定。
譬如:在大型体育馆里应高一些,在小型舞厅中则适当低一些。
跳交谊舞的十大技巧

跳交谊舞的十大技巧
一、外力腿:
与伴舞者之间一些动作变换时,采用外力腿可以加强舞步平滑结合度,增加舞台效果。
二、胸口包裹:
在舞步变换的时候,收紧胸部,使另一半的身体更加包裹在自己的胸口,以更好地联系双方的舞步。
三、脚腕舞步:
运用脚腕的动作,可以将舞步变得更加轻松流畅,内敛精致,以增加舞步的美感。
四、腹式舞步:
施展腰腹的动作,可以使舞步更加舒缓、优美,以及与舞伴更能联系起来。
五、头部变式:
运用头部的动作,能够使舞步更加和谐,以及使舞蹈显得更加流畅。
六、臂的运作:
臂的运用是交谊舞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可以让舞步更加优美,并且更容易与伴舞者相连接。
七、节拍:
交谊舞的节奏很重要,可以让舞步更有节奏感,更容易与伴舞者结合,以及增加舞蹈的美感。
八、木偶式舞步:
木偶式舞步的步伐平稳舒缓,能够有效地推动舞者的舞步,让舞步更加优美流畅。
九、拉手:
可以运用拉手的手法,使伴舞者的身体与自己的身体更加紧密的贴连在一起,以实现漂亮的舞步。
十、空中旋转:
空中旋转可以使舞步更加活泼、有力,让舞步更加旋转化,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保持安全及平衡。
跳交谊舞的十大技巧

跳交谊舞的十大技巧
一、把头放松:把头放松,让他能够把重量放在双脚上,这样在跳跃中才能更加灵活,节奏也更流畅。
二、慢下来:在跳跃的时候尽量控制节奏,不要太急,要慢慢的踩着节奏,这样才能跳出优美的舞蹈。
三、要发挥身体的灵活性:要让身体的灵活性发挥出最大作用来,把身体往上、往下、左、右拉伸,这样才能体现出跳舞的样子。
四、注意双手的动作:在跳跃的时候要注意双手的动作,要让双手轻柔地作出优美的动作,这样才能跳出犹如画面般的舞蹈。
五、注意腿部动作:在跳跃的时候要注意腿部动作,要让腿部迅速地作出优美的动作,这样才能跳出完美的舞蹈。
六、选择合适的鞋子:要穿上舒适的舞鞋,这样才能跳出更加精彩的舞蹈,更加舒适、灵活。
七、弯曲双膝:在跳跃的时候要多注意弯曲双膝,双膝要弯曲到最大程度,这样才能跳出更加优美细腻的舞蹈。
八、脚步要有节律:在跳舞的时候,脚步要有节律,脚步要有技巧,要踏准节奏,这样才能跳出更加精彩的舞蹈。
九、积极配合舞伴:在跳舞的时候,要跟舞伴积极配合,把动作分别协调出来,共同跳出完美的舞蹈。
十、对节拍的感知:要充分感知节拍,而不是被节拍支配,让双脚蹬出最悦耳的节拍,这样才能跳出完美的舞蹈。
- 1 -。
跳交谊舞的十大技巧

跳交谊舞的十大技巧
跳交谊舞的十大技巧
一、保持正确的姿势
当你跳交谊舞时,姿势对于美感的表现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包括头部、腰部、胸部和双脚,要保持伸直,放松的姿势,以便进行柔和的肢体动作。
二、动作要流畅
跳交谊舞的重点在于柔和流畅的肢体动作,因此,要保持动作的顺滑流畅,这样可以让舞蹈更加优美,也充分展现出你的舞蹈技巧。
三、多多学习
一定要多多学习,学习不同的舞步,掌握新的舞步,不断练习,才能使舞蹈技巧更上一层楼。
四、练习时间要合理安排
每天都应该安排一定量的时间来练习,不要把所有时间用在跳舞上,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以保障健康。
五、练习节奏感
节奏感是交谊舞的重要部分,所以要花时间去练习节奏感,多去看别人跳舞,跳出熟悉的舞步,自己多去练习,不断提高节奏感。
六、练习舞步重复
学习舞步时,把每个舞步都要重复练习,细节要慢慢提高,同
时也要和音乐同步,以便可以让舞步变得更加优美。
七、注意表情和肢体动作
表情和肢体动作都很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表情要活泼,肢体动作要轻松,以便你的舞蹈更加优美。
八、练习把握空间
要多看空间,及时把握空间,这样可以避免与他人碰撞,以免出现意外。
九、注意伴舞者
伴舞者对于舞蹈的表现很重要,所以要多与伴舞者合作练习,多合拍,及时调整姿势,和谐合作,才能让舞蹈更加美丽。
十、多参加舞会锻炼
多参加舞会锻炼,这样可以加深你对舞步的掌握,以及把握节奏感,从而提高舞蹈技巧。
交谊舞快速入门,交谊舞慢三步舞的口诀

交谊舞快速入门,交谊舞慢三步舞的口诀交谊舞的舞步轻松易学,无论是快四步还是慢三步,这两种舞步都不会让人有不想学得感觉。
小编整理了交谊舞快速入门,交谊舞慢三步舞的口诀,欢迎借鉴参考。
更多儿童舞蹈内容推荐()儿童学舞蹈有什么好处小孩子想学舞蹈适合学什么舞蹈几岁儿童学舞蹈要注意哪些事项孩子究竟几岁适合学舞蹈新手学舞入门必看的专业名词解释交谊舞快速入门,交谊舞慢三步舞的口诀第一步:男生上前引导女生,先前进左脚,右脚脚后跟抬起,左手举起。
女生则后退右脚一步,身体前倾一点,举起又有抓住男生左手。
第二步:男生以左脚着地为中心旋转180度,右脚在前,左脚侧面伸直。
女生以右脚着地为中心旋转180度,左脚退后一步。
第三步:男生向左侧转,左手牵住女生左手,右脚伸直站立,左脚抬起。
女生向右侧转,左脚伸直站立,右脚向上抬起。
第四步:男生右脚膝盖弯曲,左腿屈膝与腰部水平往下踩一步。
女生左脚膝盖弯曲,右腿屈膝与腰部水平往下踩一步。
第五步:女生站在男生前面,右手举起,左脚脚尖踮起,男生从后面抓住女生右手,双腿开胯直立。
第六步:男生牵住女生,在原地向后侧转身180度,右脚交叉在左脚后面。
女生抓住男生原地转圈,左脚往后退一步。
第七步:双方推拉起步,双手抓住对方,双腿屈膝,男生向上抬左脚向下踩。
女生向上抬右脚向下踩。
慢三步舞基本步法入门教学慢三是属于三步, 三步, 顾名思义, 就是每一小节有三拍。
慢三步舞基本步法它的重音在第一拍, 后两拍是弱音, 节奏是强, 弱, 弱。
我们说过, 在男士请了女伴之后, 摆好舞姿, 男舞伴前进左脚, 女舞伴后退右脚, 那么在慢三中, 对于男士, 第一小节的重音在左脚, 第二小节的重音就换到了右脚, 以后都是重音在左右脚轮换. 对于女舞伴亦是一样, 第一小节的重音在右脚, 第二小节的重音就换到了左脚, 接着轮换. 这是与慢四非常明显的不同。
慢华尔兹也称维也纳华尔兹, 用V表示。
俗称快三步﹐摩登舞项目之一,是社交舞的一种。
跳交谊舞的十大技巧

跳交谊舞的十大技巧
1.把你的身体放松:在跳跃交谊舞之前,把你的身体放松是必不可少的,不要把身体紧绷而失去自然的回弹力。
让你的臀部在一定程度上伸展,把下肢放松。
2.学习一个基本动作:从基本的步法开始,比如开步、踏步、过桥步等,学习掌握一个标准的走位,学习到平衡、协调、轻柔的动感。
3.把动作连接起来:学习跳跃交谊舞要学会把走位和跳跃动作连接起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4.把头部稳定:在跳跃时头部要做到稳定,不要浮动,要让头部与身体的运动保持一致。
5.把脚尖抬起:抬起脚尖是跳跃交谊舞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它能够让你的动作更流畅,更有动感,所以在跳跃时要特别注意抬起脚尖。
6.调整中心重心:在跳跃时要注意调整你的中心重心,尽量做到稳定,让跳跃动作运行的更加顺畅。
7.保持笔直:在跳跃时身体不要做出任何弯曲的动作,要保持身体尽量呈现笔直的状态,这样才能让跳跃动作更加优美。
8.改变脚步:改变脚步的动作要配合音乐,这样才能让舞蹈的动作更加随性、轻快、自然。
9.保持弧线跳跃:跳跃的动作要保持弧线的动作,这样才能让跳跃的动作更柔美,更优美。
10.做一些小的装饰:在舞蹈动作中可以随意运用一些小的装饰
细节,这样能够让跳跃动作更加完美、优美。
跳交谊舞的十大技巧

跳交谊舞的十大技巧
跳交谊舞的十大技巧
1、正确的位置:交谊舞的最基本要求是正确的立姿,舞者双腿距离刚刚好,身体的中心点均衡地分布在两条腿的下方,并且两肩要处于同一高度,这样可以安稳又有力。
2、正确的掌握步法:步法要简单易行,动作要灵活和自然,通常情况下,只要跟着音乐的节拍练习步法,就可以掌握步法的基本要求。
3、优美的动作:要学会自然轻松的流畅动作,让自己看起来像一只天鹅在湖边悠闲的优美游走,这样能更容易收获更多的鼓舞和赞扬。
4、起死回生的鼓励:在掌握了步法和优美的动作之后,要积极鼓励自己,有时由于疲劳,可能会有泄气的想法,此时要及时鼓励自己把动作做最完美,不断练习可以有效地增强舞蹈的信心。
5、稳了手脚:对于刚开始学习的朋友,要注意脚下的稳定,不要急于跳动,因为掌握不熟练的动作,可能会出现摔倒的情况,所以要练习不断,掌握更熟练的动作才行。
6、注意节奏:音乐节奏是交谊舞的重要要素,骨子里要懂得跟着节奏走,不要太快或者太慢,这样会破坏舞蹈的节奏感,容易让舞者失去节奏感,影响舞蹈的美感。
7、熟悉旋转:对于交谊舞而言,旋转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熟悉不同类型的旋转,把它们练习到流利,只有这样,才能端正的跳起
来。
8、注意自身的仪态:表演时,身体姿势应挺拔,举止应优雅,肩膀要放松,头部抬起,让舞蹈看上去更加高雅。
9、讲究节奏感:节奏感是跳交谊舞的关键,只有准确了解节奏,才能使舞蹈更有章法,更好的融入音乐,让舞蹈更具有美感。
10、突破自己:在舞蹈中,要勇于突破自己,不断把舞蹈做到更好,让自己不断精进,不断超越自己,让自己的舞蹈能让观众看到最精彩的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好交谊舞的十大要诀(一) 高雅的风度来自挺拔的体态(二) 风格的展现显示出美的追求(三) 默契配合的前提是自我平衡(四) 领舞的最高技巧是运用整个身体(五) 提高音乐修养是使舞步产生迷人魅力的必由之路(六) “跃动感”是摆脱“走舞”形态的根本途径(七) 侧身技巧是通向完美流动的桥梁(八) 理想的升降必须消灭阶梯型过渡(九) 倾斜是一种多功能的技巧手段(十) 重心转移技术的核心是“不露痕迹”摘自《怎样跳好交谊舞》吴欢迎周晓健编著一、高雅的风度来自挺拔的体态交谊舞的礼仪性审美取向决定了风度的重要地位。
缺乏高雅的风度,再娴熟的舞步也不免因此而逊色。
而形成高雅风度的首要条件则是体态的挺拔感。
从表面上看起来,挺拔的体态仅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
但我们不应忘记,任何形式都具有一种符号的作用。
挺拔的体态标志着健康、教养、礼貌、自尊和内心的充实感。
而猥琐的体态却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上述内涵相统一。
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小看这个问题了。
练习体态的挺拔感也有一定的方法。
首先是告诫自己要在松弛状态下用力,否则容易形成僵持性变态。
然后寻找一种头顶天花板的感觉,仿佛每一个支撑重心的关节部位,都在这种“上顶”的牵引力下:拉开了距离。
而不是重重叠叠地压在地板上。
其检验的方法,是体会一下脚腕部位的压力是否减轻,用微微起落脚跟的方式进行对比。
在正确状态下,这种起落显得轻松而容易,否则,就有困难和费力的感觉。
第三是学会打开“间隔”。
“间隔”,是特指腹腔部位,即肋骨下缘的横膈膜和骨盆之间的伸缩距离。
因为人体的胸椎和颈椎在自然状态下是向前弯曲的,越放松下沉、弯曲度越大。
打开“间隔”将使这种自然弯曲度缩小到最低状态,这对于女士特别重要,理想地打开“间隔”,将使女性的人体曲线美获得充分的展示。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处理好颈椎和头部的关系,要寻找一种沿着胸椎、颈椎、直达头顶的直线牵引感,不过应当注意,这种直线牵引,由于“间隔”的打开,不再处于一种和地面保持垂直的状态,而是稍向后上方发展的形态。
所以,当标准握持形成之后,双方的上体实际上构成了一种“V”字形效应。
假如你觉得这些方法和要求太麻烦、太严格,那么采用“头顶一本书而不使它滑落”的感觉状态进行练习也行。
不过,要想参加正式的比赛,还是以严格训练,不怕麻烦为好。
这样训练虽然要付出吃苦的代价,但却能收获到姿态优美的报偿。
二、风格的展现显示出美的追求交谊舞总体性审美取向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舞种风格的对比性展现。
假如将所有的舞种都跳成一个模式、毫无疑问将使交谊舞的审美价值大大降低。
风格的展现由两个方面造成。
一是内在修养,二是技术能力。
内在修养是技术能力的统率性因素,而技术能力则是内在修养的外化性工具。
二者缺一不可,但首先应当重视的是内在修养。
虽然内在修养包括的面很广,但在这里首先是指对不同舞种的起源、风格及其审美追求的理解和认识。
当然也包括音乐修养和综合性艺术鉴赏能力。
这是舞场之外的功夫。
正如诗仙李白所说:“好诗须向诗外求。
”要想跳好交谊舞,也必须通过这一通向精深境界的必由之路。
技术能力也同样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逐一认真解决。
具体方法在本书的有关章节都有详细的介绍。
但我们一定要注意,技术能力一定要为展现不同舞种的特定风格服务,离开了风格的展现,越是进行技术性炫耀,离美的追求越远。
最终将必然导致“匠艺”式的自我封闭性发展,而失去艺术的魅力。
三、默契配合的前提是自我平衡在交谊舞的练习中,经常出现舞伴之间的相互指责和彼此抱怨的情形,这是正常现象,因为默契配合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应当了解,默契配合不是完全没有客观标准的个体性行为。
只要方法正确,默契配合的进展速度就能相对加快;反之,则会给舞伴双方带来烦恼。
根本的方法和前提,是跳舞者必须保持自我重心的稳定与平衡,不能有丝毫的依赖对方的感觉和动机。
换句话说,在双方共同构成的造型实体运动过程中,必须保持重心稳定的相对独立性。
常见的失误是:女伴将“男伴主导”的规律,错误地理解为“完全依靠男伴”,因而使自己产生消极反应:或者完全不用力;或者将男伴当成“拐杖”,而“靠”在或“吊”在男伴身上。
这种情况在男伴身上也可能发生。
根本的原因是对“重心稳定的相对独立性”缺乏正确认识,因而造成“依靠对方帮助自己稳定重心”的错觉。
跳舞者正确的重心稳定,是不需要对方“帮忙”的。
双方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存在于运动方向和旋转及其侧身、倾斜、升降、重心转移和交替等等情况的暗示和引导与配合之中。
不应当也不允许存在于重心的稳定性上。
只要明白了这一点,默契配合就很容易建立起来了。
在初期进入状态的练习中,舞伴双方首先要解决“稳住重心的待机状态”的感觉。
既每一步的终结和下一步的移动之间,力争“时间概念”上的放大,使每一次重心的转移或交替,都呈现出程序性发展,而不能象“碰运气”似的,稀里糊涂地一个劲只顾移动,成功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失败了也不知道错在哪里。
很多人以为,交谊舞只能和舞伴一同练习才有意义,一个人是无法练习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共同练习固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重心稳定的能力、自我平衡的能力、运步过程的程序性发展能力等等诸多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完全可以通过单独练习来加以提高的。
对于经常“依靠对方维持重心的舞蹈者,这种单独练习对纠正其不良习惯更具实效。
必须牢记:默契配合离开了重心的自我稳定与平衡,是永远也无法建立起来的。
四、领舞的最高技巧是运用整个身体在本书“男女舞伴的不同要求及其领舞、跟舞意识的培养”一章中,我们介绍过不同层次的信息传递方式,现在专门讲一讲领舞技巧问题。
领舞,是交谊舞对舞伴特有的要求。
它与一般情况下领舞与群舞之分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交谊舞领舞技巧的高低,是决定交谊舞总体形象的根本因素。
它不仅与舞步的协调、流畅和默契配合有关,而且直接影响着造型、韵律和风格的展现。
要想跳好交谊舞,这是须臾不可离开的先决条件。
自娱式跳法的魅力之所以赶不上标准跳法的艺术魅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领舞技巧的层次差别。
表面上看起来,领舞技巧高低只是男伴的事情,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好比木制车轮不能装配在汽车上使用一样,一个对高级领舞技巧一无所知的女伴,是无法实现理想的跟舞配合的。
非但如此,她还将迫使男伴不得不降低领舞技巧的层次,否则将面临着无法继续共舞的后果。
可见,追求最高层次的领舞技巧,是男、女舞伴双方的事情。
所谓运用整个身体,具有以下三层含意:一是熟悉并善于使用网络性信息传递的方法,这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二是必须“锁”住标准握持的“架子”,从而产生人体运动的同步效应,这也比较好理解;三是用整个身体去推动。
这一点就比较费解了。
用整个身体推动,既是一种自我感觉,又是一种物理学要求。
其具体表现为“脚到重心到”和“用腰部统帅全身”。
手的作用,除了固定双方的“架子”之外,已不再具有其他功能。
即使在侧身和倾斜运动中,肩肘位置的变化,也完全是腰部运动的结果,而不能靠局部性改变来完成。
所以,运用整个身体,实际上是腰部统辖全身的结果。
这是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需要在练习中反复体会和仔细琢磨。
一旦你掌握了这种方法和技巧,你会感到自己的双脚仿佛是一对滚动着的轮子,又像是支撑着船底的水面,它不再对身体的重心产生“失去平衡——恢复平衡”的周期性影响。
而这种周期性影响,既是我们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习惯,又是高级领舞技巧必须克服的大敌。
五、提高音乐修养是使舞步产生迷人魅力的必由之路通常认为,交谊舞步只要和上节拍就算做到了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其实,这只不过是把音乐的作用,降低到舞步的“时间记号”的水平,从艺术审美的高度来看,这实际上是对音乐的一种亵渎。
要想跳好交谊舞,不提高音乐修养是不行的。
高层次的追求,至少应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对固定的节拍形式,进行特定音乐审美取向的节奏处理。
譬如华尔兹,就固定节拍形式而言,它是3/4拍子,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依强弱弱的规律反复进行,每一拍的时值相等。
如果对音乐的理解仅仅到此为止,没有上升到较高层次的追求,那么,舞步就会因固定时值的限制而产生“操练式”效应:机械、呆板、枯燥而且令人乏味。
但是,假如你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根据华尔兹舞曲的特定审美情趣,对固定节拍进行节奏处理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为了突出强弱对比和连续性上升动作的轻柔飘逸美感,将两个弱拍尽可能地融化在一起,形成一种|嘭嚓·嚓|的附点性变化,这样,就突出了上升而不是只考虑到下降。
当这种经过处理的时间节奏,通过空间形象表现出来时,就会必然产生一种“将第三拍消失到空中去”的感觉。
这不仅会使华尔兹圆润、飘逸和流畅的风格获得充分的展现,而且将会把舞蹈者自己,从枯燥乏味的“操练”状态中解救出来,引入一种令人陶醉的韵律性流动之中……第二,在突出特定韵律的流动中,追求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的完美结合。
我们知道,除华尔兹外,大部分交谊舞都是4/4拍子的。
如果我们不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不从舞曲音乐的特定审美取向中吸取营养和捕捉形象,那么,我们就很可能将所有的四拍子伴奏的舞种,都跳成一种只有快慢步之分而没有个性特色的,千篇一律的走步的呆板模式。
这种后果显然不会得到任何一个舞蹈爱好者的肯定。
为了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我们必须学会将共性化的节拍形式,降到从属地位;而把个性化的音乐形象及其韵律特征,放到显要的突出地位来加以思考。
这样,我们的技术技巧能力的运用,就将进入一种大有用武之地的境界,它随着探戈舞曲的刚健与顿挫、快步舞曲的轻快与灵巧、狐步舞曲的轻柔与流畅、布鲁斯舞曲的稳沉与练达和吉特巴舞曲的明快与奔放,显示出鲜明、细腻化发展的个性,从而形成艺术审美价值的升华。
当你进入这种层次时,你会觉得数着一二三四走快慢步的初期状态简直就如同喝白开水一样的平淡无味——尽管那时你也同样处在趣昧盎然的兴奋状态之中。
六“跃动感”是摆脱“走舞”形态的根本途径“走舞”,是提高舞蹈技艺水平的大敌。
这种形态与意识,主要是因初学入门时,未获正确的指导所致,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
“走舞”的最大危害,是将舞蹈应有的流动、变成一种毫无艺术审美价值的、单纯的走步。
本书之所以极少采用“脚步路线图”进行图示,根本原因就是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人们将注意力放在脚的移动上。
即使专为初学入门者配置的极少几幅这类示意图,我将它们称为“运动轨迹图”,希望这种苦心能引起初学入门者的重视和警惕。
正确的舞蹈流动,从脚下的运动状态看,应当是“跃动”的。
这种“跃动感”的根本意义在于:突出身体的舞动,而不是脚的行走。
依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制定的规范,有无这种“跃动感”,乃是衡量舞者水平的层次性分界线。
对于一个毫无“跃动感”的“走舞”型选手来说,他连参加初赛的资格都不具备,更不要说问鼎决赛的名次了。
假如硬要采用此种方式起舞的话,它只能算是一种“喝酒不吃菜,各人心头爱”的自我选择——如果你并没有跳好交谊舞的愿望,当然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