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意 入境始与亲

合集下载

饮酒陶渊明(推荐8篇)

饮酒陶渊明(推荐8篇)

饮酒陶渊明(推荐8篇)篇1:饮酒陶渊明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uán)。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我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屋子,但却没有听到世俗交往的纷扰。

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思想远离尘世,心所在的地方也就变得安静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抬头无意之中看见了南山。

傍晚山气朦胧,夕阳西落,鸟儿相伴飞回山林。

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

[饮酒陶渊明]篇2:饮酒陶渊明主持人:陶先生,首先非常感谢您能给我们这次采访的机会。

从您的诗中,我们读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能具体描述一下您对田园生活的感受吗?陶渊明:(点头)田园生活能陶冶人的身心。

虽然我住在嘈杂的道路旁,但我并不会被车来车往的喧闹所打扰。

我喜欢南山的起伏和高度,田野的碧绿和广阔,更喜欢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时望着美丽田园画面的欣喜。

主持人:您住在人们聚居的繁华街道旁,怎么做到不为车马的喧闹所烦恼呢?陶渊明:(微笑)心静自然凉。

只要你的心灵不被凡尘俗世束缚,自然会有一片悠然自得的世界。

当我站在东墙下采摘菊花的时候,我的心就在一片菊海里徜徉,体会着神奇的自然界带给我的幽静远邈,这时候如果抬头看看远处南山的连绵起伏,感觉更是妙不可言。

我可以在这片自然界缔造的宁静天地里待上一整天,直到暮色慢慢降临,朦胧的夜雾萦绕在身旁,成对的小鸟从远山的怀抱中飞回来。

主持人:很佩服陶先生超凡洒脱的心境,作为一般人的我可能就难以有这些感受。

陶先生放弃高管爵位,选择在乡村里隐居,是出于什么原因呢?陶渊明:(反问)主持人,当你仰望这高高的山脉时,你会有何感想?主持人:当然觉得很宏伟啊,难道陶先生有其他感想?陶渊明:嗯,这是第一感觉,当我望着高高的山脉,体会它的宏伟时,我一方面惊叹她的伟大,另一方面也想到了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意义,可以像高山般伟大那么我该怎么做呢?所谓的高官爵位并不能让我完成自己的理想,反而隐居在乡村能让我感受到人生的意义。

此中有何“真意”,何以“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何“真意”,何以“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何“真意”,何以“欲辨已忘言”“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的转变,成就了田园诗人陶渊明。

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艺术关系的深化,更赋予了他的田园诗以物我交融的意境和平淡醇美的风格。

而诗人的纯正心地,贵真秉性和出语的自然,使得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景与意会、物我合一的境界。

而更深层中,陶诗还蕴含着深邃质朴的哲理,其《饮酒·其五》最能说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诗的末尾两句,已涉及到了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辨”。

在魏晋时期,“言意”之辨已然是当时士大夫普遍关注的问题。

其源头可上溯到老庄,《庄子·齐物论》中言:“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然而,陶渊明这首诗却无意于玄学上的辩解。

作者只是有感于生活的体验,想言又觉不必言,不便言之后,于诗歌采用的含蓄的手法了。

关于“言意”,王弼曾说:“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而这首《饮酒·其五》中“东篱采菊,南山悠见;山气夕佳,飞鸟相还”可以说是象,而象是存意的,故有“此中有真意”。

然而,此中的真意是什么?为何欲辨之而言已忘呢?诚然,陶渊明并没有说,诗人既已得到“真意”,也就大可“忘象忘言”了。

但我们还是能从诗中的形象和陶渊明的生活状态中体会出诗人的真意。

归隐的生命感觉有两个返回的对象,一是宇宙的“自然”,即山丘、田园、虚室、闲庭;一是人的“性本”,即内在的本性自然。

只有内在的本性自然在生命感觉的进程中,契合于外在的宇宙自然,并最终合成自然的本性和本性的自然的“真”境后,二者才是合一的,归隐的生命感觉也才能真正找到皈依。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之一》开首和结尾分别有这样句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

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快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微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

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这时舷.(xián)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操作盒,屏.(píng)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B.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quán)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pí)间。

C.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bài)谷,棒上系.(xì)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

D.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qī),我枉(wǎng)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2.不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匡骗,却看看他的筋骨箱脊梁。

C.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做则,鞠躬尽粹,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D.那时自己对人情事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不在,我心照不...宣.地知道他在哪儿,就飞跑到存放眼睛的那个小房间,他果然在里面,看着大屏幕。

B.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夸夸其谈....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C.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D.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上,因为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的天各一方....。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法定节假日期间,为解决停车困难,市政府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免费对外错时开放。

古诗鉴赏——主旨情感—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鉴赏——主旨情感—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二语文学习资料授课主题诗歌鉴赏—主旨情感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考古诗鉴赏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过程与方法:2、掌握高考古诗鉴赏试题答题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体会诗人情感和诗歌主题重点:理解古诗内容,分类诗歌类型及思想情感难点:通过反复朗诵,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回顾学习:“品摩诘(王维)之詩,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但凡意境优美的诗歌都可以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中这种优美的意境主要由物象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组合而成,二者的有机融合形成了诗歌优美的意境,其中,思想情感是最主要的,它是整首诗的灵魂之所在。

知识梳理:考点解读诗歌思想感情就是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鉴赏诗歌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沉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高中对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考查,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起来进行。

古代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有的较直白,有的较含蓄,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作,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易把握,应该从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以及字里行间去细细揣摩。

1、请结合全诗全词分析,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请结合全诗全词赏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诗词的某几句或者某几联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4、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一、从诗的类型及其思想感情类别来判明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于,在即使看不懂诗意思的情况下,仍能快而准地判明思想感情。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从诗类型标志特征(即诗歌类型之眼)判断诗的类型;2、找出诗与思想感情类别(每一类型诗都有相应的思想感情类别)相关联的线索。

3、选择与诗关联性最强的一项思想感情类别作为诗的思想感情。

1、咏史怀古诗:思想感情类别 1、揭露统治者与人民对立的本质,揭示人民永远处于受剥削压榨的地位,同情人民的疾苦。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发表时间:2011-12-05T13:59:20.9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12月下供稿作者:朱丽琴[导读]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朱丽琴江苏省灌云县下车中心小学222231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也离不开艺术,能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艺术,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

而使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去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艺术,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美的意境,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在的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有着大量的情感因素。

课本里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对人民的无限忠诚……那么,教师该如何充分地利用教材,让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进入情境,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呢?具体或生动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

语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带入语文课本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入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经写到一条经验:“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的确,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往往息息相通,心领神会,处于一种积极的、和谐的思维活动状态。

沉浸在悲壮、沉郁或者轻快、优美的意境中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激发兴趣——“入境”的条件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这一问题,明确教学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可以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这就是“入境”的前提。

饮酒陶渊明翻译及赏析

饮酒陶渊明翻译及赏析

饮酒陶渊明翻译及赏析饮酒陶渊明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诗词吧,《饮酒》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酒陶渊明翻译及赏析,欢迎参考阅读!饮酒出处或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全文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饮酒陶渊明鉴赏: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情境的作用

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情境的作用

向墙 角, 把她 们抱在 自己怀 中, 垮塌 的楼 房倒在
她的身上……她的尸体被找到时, 她俯身趴在那
面墙的角落里。她的怀里, 3个女孩活 了下来。
材料 3废 墟 中 , 的 身体 断成 两截 , 部 : 她 脸 血 肉模 糊 。 的双 手仍 紧紧拥 着 两个 学生 ! 她 人们
问题一 出 , 学生讨 论热 烈 , 因为这首 歌 曲是
激活学生思维 , 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 生获 得情感 体验 , 以真正 提高课 堂教 学 的效 果 。
下 面 就 我们 的 实践 经 验 , 谈 在 《 想 品 谈 思
同学们 熟悉 的 ,且 问题 的对象又 是至 亲至爱 的 父母 与 自己的家 。因此 , 于前 面两个 问题 , 对 我 们可 以充分利 用歌 曲优美 的旋律 以及 “ 与爸 我 妈 ” “ 和我家 ” 亲 情 的体 验 , 快 唤 起学 生 、我 等 很
动学生 的心弦 , 燃 学生 好奇 的火花 。教 学 中 点
于问题 3 ,我们 应该 进一 步 引导学 生去 分 析歌
词 内容 , “ 点时 间 , 点空 闲 , 着孩 子 , 从 找 找 领 回
家看看” 带上笑容 , 到“ 带上祝愿 , 陪同爱人 , 回 家看看”体现 了儿女小辈对父母长辈的那份尊 , 重与牵 挂 ; 妈 的“ 叨”爸爸 的 “ 从妈 唠 、 好饭 刷刷 盘子 洗洗 碗 ”“ 、捶捶背 揉揉肩 ” “ 谈 ”“ 、谈 、说说 ” 等词 句都体现 了子女对父母养 育之恩 的孝敬与 回 报 ,而且 这种孝 顺更 大的是 对父母 精神 上的抚 慰 。接着 , 老师话锋一转 : 我们应该怎样来孝敬 父母呢? 大家也都说出了各 自的想法 :L J 女孝敬 父母不应 光是 物质上 赡养 ,更需要 给父母 精 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中有真意入境始与亲
——谈古诗教学
我国是诗的国度,其教学历来受到重视。

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朱熹的“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就是佐证。

联想和想象是阅读、写作的翅膀,是中学生必须训练的两种能力。

初中古诗教学对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有其特殊的作用。

古诗教学应当遵循其教学原则:
一、激发学生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触景生情”,恰到好处地吟诵和引用一些古诗,就会在学生心中播下乐诗的种子。

向学生介绍一些政治家、军事家所写诗词,如三国时代的曹操及其《观沧海》,将山水自然溶入自己的人格、理想与政治抱负之中,表现诗人那气吞山河,纵横千里,以天下为已任的豪迈气概,如此教学无疑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重视意境分析。

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


我们试举例分析:初唐王之涣《凉州词》,它形似描写杨柳春风,而实喻君恩不及关外,似含蓄不露,却怨意更深。


明人杨慎谓“此诗恩泽不及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

其后,吴逸一再用其含蓄手法:“满目征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唐诗正声》)。

斯为得之。

如宋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写实(生活中的形象、环境),写梦境,朦胧中,自己骑着战马,跨过河杀敌立功。

这种只能在梦中去实现理想的痛楚,气魄宏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意境的分析,分析意境,首先要注重“导”,即抓住诗的韵律,有层次地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品味。

如教学唐代李白《望天门山》,设问紧扣题目的“□”这下笔,又以写“□”为中心。

首句合写“□”、“□”,次句专写“□”,第三句独写“□”,末句写“□□”景色。

使学生领会诗中那雄壮的景、那喜悦激动的情。

唐代白居易的《卖炭翁》,以卖炭翁与官吏对比,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心理和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来联想人物形象和命运。

训练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唐代杜甫的《石壕吏》,则反映老妇被抓应役,真实地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无情。

其次是“评”,精要的评点提示,如唐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叙写中孕含着丰富的内容,唤起人们对相关事件的联想。

仇兆鳌评说“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人情之聚散,皆寓于其中。

”诗人的“江南好风景”不是称赞江南山明水秀好风光,也不是表达老友相会的分外高兴,而是反衬“风景不殊”,举
目有河水之异(东晋周颐语)的历史变化。

一个“正”字暗含诗人无限感伤,“落花时节”显示诗人的忧国之心,意境丰富。

三、活动中促教学。

《木兰诗》里的“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持;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我们让学生自学理解“闻”与“来”字的三次反复,进而想象全家迎木兰返的热烈气氛,接着进行表现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爱国主义精神的演讲,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延伸古诗教学。

延伸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改写,如将王之涣《凉州词》改写:“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样一来,其含义和原诗差不多,但意境则显得情调低沉,充满了哀怨。

二是扩写,把诗句的言外之景,言外之情写出来。

如唐代白居易《忆江南》,我们训练学生想象那苍翠的青山,葱郁的绿树,飞翔的小鸟,嘻戏的游鱼,移动的白帆,以及此唱彼和渔歌。

如此秀美的风景,怎不让人怀念?三是引写,如唐代孟郊《游子吟》,写的是寸草,但语意双关,因此我们让学生以寸草为题,叙写儿女应该怎样报答慈母哺育之恩,变索取为孝敬,受到“润物细无声”的仁爱教育。

四是学写,将语言的浅白和感情的深厚统一在一起,由平淡中见浓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从儿童天真烂漫的问话上,更觉自己的“老”和离家的“久”,使
人理解诗人对故乡、对世事极为复杂的感情,值得借鉴。

当然,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避免重记忆轻鉴赏;重理性分析轻形象思维;重课堂灌输轻课外延伸;重内在储备轻外在迁移等几个误区。

古诗教学中不同类型古诗,应当具备不同教法,不拘一格创新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