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郭念锋): 1、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
2、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3、周期性节律:心理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4、意识水平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郭念锋): 5、暗示性
第三节 压力与心理健康
压力源
压力与压力适应 压力的临床后果与中介系统
压力引发疾病的机制
体质、压力论(Sternbach) 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
压力容易导致身体脆弱的器官或系统出现疾病;
器官敏感论(Engle) 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 器官最容易患病;
压力源至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认知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
生物调节系统
生物调节系统
功能状态好,可以防止或降低应激后果的躯体化症状 生物调节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由三个子系统各自的 功能状态决定
压力源至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由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或 半年以下;
遭受刺激时,可能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反应对象被泛化;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症或是神经症早期。 诊断条件:
病程
总分为4-5分为可以病例
—— 1 分 2分 3分
压力的种类
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战争、大地震、空难等。 创伤性应激障碍 灾难症候群 惊吓期——“失魂落魄”; 恢复期——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 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第八章健康心理学

些想法产生偏执,结果反而更常想到这些事情 (Wegner 1994)。将创伤事件写下来,或者告知他 人,或许能够帮助他了解这些事情。
4.寻求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有助于我们应对压力。Norris等人关 于灾难后果的研究发现,最能够应对灾难的人 是那些觉得自己拥有社会支持的人。 关于社 会支持的跨文化研究:Bond (1991)发现 在 强调依赖和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人们不容易出 现跟压力有关的疾病——人们可以获得社会支 持;而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则期许人们要靠自 己——这种态度可能不利于健康。
Pennebaker发现如果大一学生愿意将他们上大学之后 所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他们的健康状况会有所好转。
为什么敞开心胸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健康呢?
Pennebaker认为,刻意压抑或者遗忘创伤性的事件会 消耗许多心理和生理能量,因此会制造压力。一个人
如果必须不断抗拒自己去想到创伤事件,会对他的身 体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出现。 另
容易产生疾病的四组人格因素
易发怒和具有敌意 情绪压抑 失望感强烈 悲观和宿命
3.压力易感性人格
疾病倾向人格和自我治疗人格区分 (1)行为倾向:人际冲突 追求完美内向 (2)期望和信念:外控 自我效能感低 悲观 (3)个人特征:不适应环境 自尊心低下
(四)积极的应对方式
1.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 2.积极的情绪和调节控制
黑人患高血压的可能性大 刻板印象有关 黑人进行智力测验 ,高压力成绩不太好 低压力 黑人和白人成绩一样
(三)控制感
是指人们相信自己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影响和控 制周围环境的感觉,至于后果是好是坏,取决 于自己所采取的方式。
Langer和Rodin关于老年人控制感与健康关系 的研究 以生活在老人院的老人为被试,通过
健康心理学介绍

健康心理学介绍健康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究了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全面福祉。
健康心理学不仅关注疾病的预防与康复,还研究了如何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和健康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通过研究探索人类情感、认知和行为与健康之间的联系,健康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身心健康的方法和策略。
下面将对健康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应用进行介绍。
1. 健康心理学的核心概念1.1 心身相互作用理论心身相互作用理论强调了心理与生理的密切关系。
它指出,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可以影响其身体健康,而身体疾病也会对个体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1.2 应激与适应应激与适应是健康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应激是指对个体产生威胁或压力的外部或内部刺激,而适应则是个体为了应对应激而做出的调整和变化。
1.3 积极心态与幸福感积极心态和幸福感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乐观积极的态度和情绪可以提高免疫力,降低心脏病和感染等疾病的风险,并延长寿命。
2. 健康心理学的应用领域2.1 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帮助人们理解和应对不同疾病的心理影响,并提供心理干预方案来帮助患者恢复和康复。
2.2 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健康心理学通过促进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预防慢性病和心理障碍的发生。
它关注促进全社会的身心健康,包括个体、家庭、社区和组织。
2.3 职业健康心理学职业健康心理学关注工作环境对个体心理和健康的影响。
它研究职业压力、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的心理健康,以提供相关的干预和支持。
3.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1 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问卷调查是健康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定量数据来了解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实证研究则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假设,并得出科学结论。
3.2 纵向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追踪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以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健康结果。
健康心理学

分 析
如果总分为3分,认为不构成神经症诊断; 如果总分不小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 4-5分为可疑病例,需要进一步观察才能确 诊。(心理冲突必须为变形) 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 虑3个月的情况,病程太短的评定不可靠。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把握主导症状(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1、现实刺激引起,心理冲突为常形;2、不 良情绪不间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 内不能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 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4、不良情绪的激发 因素仅限最初事件,没有泛化。 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 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 也无明显异常。从刺激的性质、反应时间、反应 的强度、是否泛化四个维度进行鉴别判断。
焦虑症的鉴别诊断
1、主要看主导症状; 2、心理冲突为变形; 3、病程3个月,急性发作除外; 4、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症是较高等级, 焦虑症是较低等级。诊断焦虑症必须排除 抑郁症,而诊断抑郁症无需排除焦虑症, 主要看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三低)。
第七节 健康心理学
第一单元 概述 健康心理学至今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 对象、任务、方法等,都处于模糊状态。 借助“现代医学模式”,去探索健康问题,主动 介入医学领域的结果。 解释为“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 是心理学的第38个分支学科。健康心理学运用心 理学的干预手段,可以帮助人们端正生活方式, 除去种种不良生活习性。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 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部分疑似神经症、边缘状态的神经 症)。 心理不正常包括:变态人格障碍、确 诊的各种神经症、各类精神障碍。
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内涵
1、健康心理:①静态角度看是正常的心理状 态;②发展角度看是为应对环境变化而在 正常范围内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③ 这种动态平衡是在主体与内外环境的相互 作用中实现的;④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 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 2、不健康心理:①在非常规条件下,心理活 动变得相对失衡;②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生 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③偏离常模而丧失 常规心理功能;④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 心理过程。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对个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学科,它涉及到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层面。
健康心理学旨在探讨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行为、应对疾病的能力以及康复过程。
此外,健康心理学还关注如何通过调整心理因素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1.心理因素与健康行为:如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2.心理干预:研究如何运用心理治疗方法帮助人们应对压力、改善心理健康,以及预防疾病的发生。
3.康复心理:研究疾病康复过程中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干预策略,以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4.心理社会因素:探讨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5.健康教育:研究如何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培养健康行为。
健康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日益成熟,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手段,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应对能力,预防
心理疾病的发生。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名词解释1.传统的健康观:体格强健,没有疾病。
2.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心理和生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完好的状态(1948年WTO提出)3.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对人的健康或疾病的影响,并且开展干预工作帮助人们维护身体健康,战胜疾病。
4.应激:是机体对应激源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同时伴有可以预测的生理变化,以及认知行为的改变。
注:坎农最先将应激这一术语引入社会领域,提出稳态的思想以及战斗-逃跑理论。
5.应激源:是指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能使人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
6.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是基于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的原理通过大脑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神经免疫学方法。
7.初级评价:个体对一个潜在的应激事件,首先进行一个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的评价,评价的结果有三种,无关的,积极的,消极的。
8.次级评价:是对自己的应对能力和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的过程,即评价这个应激事件是有害的,有威胁性的,有挑战性的。
9.应对:是个体处理使自身资源负担沉重或不堪重负的各种需求的过程,是由各种努力组成,即个体通过行动和内心思索去处理环境中和心理内部的各种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冲突。
10.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个体所喜爱的,关心的,尊重的,珍惜的人所提供的信息(包括来自父母、配偶、亲戚、朋友或社交团体及宗教团体)甚至可以是自己身边的宠物之间的交流和共同的信任。
11.急性应激:指最近的,将来的和将要到来的需求及压力引起的持续时间相对短暂的应激。
12.慢性应激:指漫无止境,不会随时间而减弱的看不到出路的需求和压力引起的应激。
13.尼古丁替代疗法:使用一些尼古丁替代物(尼古丁贴剂、尼古丁口香糖、)等,帮助吸烟者戒烟,通过这个途径使尼古丁吸收缓慢,逐渐减少吸烟者对尼古丁的摄入量,使得戒烟者对戒烟反应减小。
14.安慰剂:指的是那些治疗效果与本身药物特性无关的药品或方法。
15.安慰剂效应:当病人服用了治疗上无效的药物后,报告说病情有所好转时,出现的效应就是安慰剂效应。
健康心理学

3,结构效度(促成和影响心理不健康的因素)
• (1)人口学因素 • 任何年龄阶段,特别是青春期,更年期。性别不同,如女性的受暗 示性,男性的爱面子。其他因素,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状况,婚 姻状况,家庭结构,生活方式。 • (2)个性心理特点
• 性格中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学习。遗传因素决定了脑细胞的构筑特征 和工作强度,后天学习训练了大脑细胞工作的灵活性。承受环境压 力的能力和应对环境变化的灵活性高,心理健康。个人的消极经验, 反逻辑思维特征和固有的不恰当的行为反应模式,心理不健康的内 在原因。外在原因,人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 • (3)身体健康水平。身,心合一原则。举例 • (4)社会变迁。极端的例子“文化休克”。
健康心理学
一,心理健康和不健康的标准
• 一,心理健康: • 标准: • 1,身体,智力,情绪协调 •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谦让 • 3,有幸福感 • 4,在职业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率的生活 • 定义:
•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和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 态。 • ()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 1.概念: •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的体验过程。 • 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 • 压力反应:包括主体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 应。
2,压力源的种类
• A,生物性压力源 • 影响主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 • 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 B,精神性压力源 • 直接影响主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的事件。 • 错误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 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 • C,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 直接影响主体社会需求的一组事件。 • 第一类是纯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 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狱。 • 第二类是自身状况。如个人精神障碍 ,传染病等造成了人际关于 适应的问题如人际关系恐惧症,社会交往不良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 提示:分析时需要综合分析压力源。(案例说明)
健康心理学

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康宁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亚健康:人提出了健康状态和疾病以外,存在着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潜病状态。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体系。
它是关于心理因素如何使人们保持健康、使人们生病以及应对疾病的学说。
心身反应:精神紧张能引起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的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生理性的,称为心身反应动机性不良归因:是个体维护自尊的需要,对良好的行动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不好的行为则坚决否认自己责任。
自我服务偏差:是指由于某种特殊动机或需要而在解释行为原因时出现的倾向问卷法:是研究者利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是我有关心理、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个案法:有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是对某个被试或某些被试,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观察了解,一研究其心理的变化特征。
可用以健康人的常态研究,也可用于患者包括躯体疾病、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患者的研究。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者自己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所做的结论。
基本归因偏差:又称主要归因错误,是指在对他人进行归因时,观察者常常过高估计行为者内在稳定的个性特征,也就是降低情境因素的影响而夸大行为者个性特征。
归因中的时间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会变得更加情境化,即对人为归因的减少和对环境归因的增加行为者—观察者效应:双方在认知同一行为时,行为者对自己的成功归因于个人;而观察者对他人的成功,倾向于将成功归于情境,将失败归因于个人的特质。
生活事件:是指那些非连续性的、有清晰起止点的、可以观测的、明显的生活改变,对于这些生活方面的突然变动人们很难有效的应对处理,是日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亚健康表现:为人的机体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日常烦恼:烦扰是环境中日常作用为特征的激惹、挫折和苦恼心理活动状态的判定方法:①社会适应方法:以社会规范为衡量方法、以生活适应状态为衡量方法②医学方法: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判定标准③统计学方法④心理测验方法⑤内省经验方法⑥价值观方法心理异常的特征:痛苦感、心理生理机能紊乱、我向关注、异常心理固着健康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描述影响健康的心理活动的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2.研究和揭示影响健康的心理规律3.指出积极预防或控制的途径四大理论:1.条件反射理论:①经典条件反射(巴普洛夫、谢切诺夫)、基本条件是某种无关的刺激与无条件刺在时间上的重合②工具条件反射(桑代克、斯金纳)是指自发的、偶发的行为,因多次受到行为后刺激物的强化而形成巩固的关系2.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意识潜意识的冲突理论、人格结构的冲突论3.心理生理学理论(沃尔夫)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流行病学调查法、个案法斯腾伯格的认知风格理论:思维风格存在于个体的所有活动中,而且随着活动的不同任务和情景,思维风格可能会有所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alth, Stress, and Coping
Health Psychology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and health,
Mind & Body Beliefs, attitudes, behaviors, lifestyle contribute to illness Health Psychologists try to change peoples life styles
Complex task - some people function better
Social Support for Stress
Emotional—expressions of concern,
empathy, positive regard Tangible—direct assistance such as lending money, providing meals Informational—such as making good
Gender Differences
– No difference in amount of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 Difference is cause of stress Men - work-related stress
Women - parenting, relationships
Managing Stress
Physiological Coping - relaxation Behavioral Coping - time managing
(balance work & play)
Social coping - social support
Why Exercise Works
Reactions to Stress
Optimists
– seek support
– focus on problem – make plans
Pessimists
– Give up on goal
– deny stress exists – do not focus on problem
Exhaustion - resistance depleted
GAS
Limitations
Not all people react the same
Not all stressors have same effect The same stressor can have different
effects at different times
Interpretation of Stressors
Primary Appraisal - the extent that the situation is a threat to important goals Secondary Appraisals - the extent that the person feels he/she can cope Stressful life events vs. daily hassles Which are more stressful?
Problem-focused coping
– managing or changing the stressor – use if problem seems alterable – confrontive coping – planful problem solving
Emotion-focused coping
on past experience
When to Seek Advice
Health Belief model – Depends on…
– perceive symptoms as threat to health
– believe treatment will reduce that threat
– evoke approach & avoidance
Response to Stress
Indirect effects—promote behaviors that
jeopardize physical well being. Use of drugs, lack of sleep, poor concentration Direct effects—promote changes in body functions, leading to illness such as headaches and other physical symptoms
Stress Hormones
Produced by adrenal glands
– Adrenal medulla—catecholamines
Epinephrine and norepinephrine
Increases respiration, BP, heart rate
– Adrenal cortex—corticosteroids
Cultural Influence
– Individualist
less likely to seek social support favor problem-focused coping
– Collectivist
more oriented to social support favor emotion-focused coping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Improved physique
Am I Ill?
Irregular bodily symptoms – situational factors influence
attention to symptoms
– tend to interpret symptoms based
Stress
Response to events that disrupt or threaten our physical or psych functioning Stressors - events that cause stress
– + or - events
– produce overload
Immune system works improperly
Stress and Task Performance
– Low or moderate levels can reduce performance
– Arousal increases performance at first,then drops
Emotion-Focused Coping
Wishful thinking—imagine stressor is gone Seeking social support—turn to friends, support Positive reappraisal—minimize negative, emphasize positive Downward comparison—compare self to those less fortunate
Release stored energy Reduces inflammation and immune system
GAS – Hans Selye
Alarm - Body prepares for danger
Resistance - Arousal is lower,
body draws on resources to cope
Promoting Wellness
Wellness is related to Genes Diet Exercise Sexual activity Family stability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 choice between 2 unappealing outcomes – more stressful than approach-approach
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
– one goal with appealing & unappealing aspects – most stressful type of conflict – often see vacillation
suggestions, advice, good referrals
Effects of Support
Improves ability to cope, benefits health
– modify appraisal of stressor’s significance – decreases intensity of physical reactions to stress
Interpretation of Stressors
Holmes and Rahe (1967) Hassles of Daily Life
– Hassle - minor everyday life events
grocery shopping paying the bills child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