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作组合表
标准作业的基本构成元素作业组合

标准作业的基本构成元素作业组合标准作业的基本构成元素作业组合导语: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高效的工作执行是提高生产力和质量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标准作业成为了许多组织非常重视的管理方法。
标准作业通过明确工作过程、规范操作方法和量化绩效指标等手段,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而标准作业的基本构成元素中,作业组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以作业组合为中心,深入探讨标准作业的基本构成元素,并探讨其在提高生产力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一、标准作业的基本构成元素1.1 作业分析作业分析是标准作业的第一步,它是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对任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作业分析的目的是准确地了解工作的内容、流程和要求,为后续的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在作业分析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任务拆分:将整个工作过程拆解为更小的任务单元,以便更好地进行操作和管理。
2)任务要求:明确每个任务单元的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和工作量等要求。
3)任务顺序:确定任务的逻辑顺序和先后关系,使工作流程更加合理和高效。
1.2 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标准作业的核心文档,它是对作业流程、操作方法和标准要求的详细记录和说明。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流程图和步骤说明:清晰地描述整个作业过程的流程和步骤,以便操作者能够按照指导书进行操作。
2)操作规范和要求:规定每个任务单元的工作标准、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等,确保操作者能够按照规范进行工作。
3)操作提示和注意事项:提供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操作技巧,以便确保操作的高效和准确。
1.3 作业教育和培训作业教育和培训是标准作业的重要环节,它确保操作者能够熟练掌握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操作方法和要求。
作业教育和培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培训:向操作者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使他们了解作业的原理、目的和重要性。
2)实际演练: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训练,帮助操作者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绩效评估:对操作者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标准化管理(程序化、流程化、规范化)

工作标准:是指企业内部对每一项独立的生产作业或 管理活动所制订的规定、标准程序等书面要求,或以 人或人群的工作为对象,对其工作范围、职责权限以 及工作内容考核所规定的标准、程序等书面要求,如 各种岗位操作法或各种标准操作规程等。
标准化有关概念
标准分:规范性标准、程序性标准
规范性标准:指规章制度、规定、办法、条例、标准 等要求大部分人或人群共同遵守的统一规范。 如销售管理制度、产品终端用语、产品退货管理规定。 程序性标准:首先界定业务、工作或管理活动展开的 顺序、步骤,或流转的次序,又界定工作方法、措施、 标准的准则。分业务流程、工作程序。 如研发业务标准、设备操作程序、半成品检验程序等。
标准化有关概念
如程序性标准——管理程序(工作程序、业务流程) 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形式,企业的所有管理内容都是通 过管理程序去实现的,它是完成各职能工作的必要手 段;也是必需手段。
管理程序举例: 人员招聘流程 行销员报帐程序 产成品发货业务流程 合格证发放程序 销售合同签发流程 客户信息管理流程 行销员十大推销流程
电话报货速度太慢,浪费电话费?怎样才能节省时间, 又保证报货不出错? 电脑、设备坏了,维修吧?唉,找不着档案了,怎么 修?档案保存在哪儿?资料全吗?
为什么需要标准化
员工月底回厂报账,运费该怎样签?找谁签,谁审核、 验收、审批?费用谁承担?
标准化操作两大工具-标准化操作组合表

标准化操作两大工具-标准化操作组合表
标准化操作主要使用两种工具:标准化操作组合表和标准化操作表,将为大家分别介绍这两种实用工具,下面先为大家整理出了标准化操作组合表的意义及实施步骤。
标准化操作组合表:
1.表示操作内的人员工作流
2.提供资料以确定每一个工作步骤或者要素的确切时间要求
3.以节拍时间为基础,显示工作设计顺序
4.展示手工工作、机器工作和移动(或者步行时间)之间的时间关系
标准化操作组合表实施步骤:
标准化操作组合表式分配人力的重要工具,管理层可以利用它来检查产量,判断每个工人的技能,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个表能够清楚地显示通过某一单一工序各个步骤的人员工作流和自动进料流,并且准确地指出每一步骤需要多少时间。
1、将每个工人的工作细分为不同要素。
2、测量每个要素的时间。
3、测量每一步的时间。
4、填写标准化操作组合表:
·列出要素和有关项目
·绘出每个要素和步行时间
5、在工作场所张贴。
标准化操作两大工具-标准化操作表

标准化操作两大工具-标准化操作表
标准化操作主要使用两种工具:标准化操作组合表和标准化操作表,将为大家分别介绍这两种实用工具,下面先为大家整理出了标准化操作表的意义及实施步骤。
标准化操作表:
·显示工作顺序、工序布局和在制品
·显示每个工作要素操作时的操作者移动状况
·明确需要监测的质量、安全或者重大缺陷部位
标准化操作表说明了所实施工作的顺序。
这对工作现场管理是非常有用的。
标准化操作表实施步骤:
1、在表中绘出单元布局和列出所有项目。
2、用编号标出工作要素的位置。
3、用箭头显示步行路线。
4、填写表中的所有数据框。
5、在工作场所张贴。
精益生产方式——标准化作业

作业改善:
精益生产方式
等待、中间 环节的堆垒 码放、二次
二、什么是标准作业?
1、标准作业是运用较少的工位、人员, 生产出高品质产品的一种工作手法。
2、标准作业是以人的动作为中心, 排除在作业动作中的浪费( MUDA )。
总之:标准作业是以人为中心,将人、物、 设备有效地组合,把管理要求(品质Q、成本 C、生产物流的时机D、安全等)按目标设定 最有效的全员必须遵守的作业规则,严格实 施不断改善。
精益生产方式
在TOYOTA制定标准作业的人是现场监督人员(组长),同时也负 责标准作业的更正。
标准作业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
1. 作业的改善。
2. 设备的更改 、生产线的调整。
3. 生产量的变化 、节拍( T·T )变化,而随之变化。
精益生产方式
标准作业是改善的基础:
1.标准作业是完全以人的动作做为基础,进行合理的作业研究而得出来的。 2.如果生产过程中每一次作业程序都不相同的话,或是作业动作有偏差时, 这就表示,该项作业并没有标准化。 3.如果一项工作流程没有制定标准化,即使人们努力改善作业,但他的改 善效果也不容易明显化(维持不住)。 4.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一个没有作业标准化的生产工程里,即使进行改 善也是丝毫没有意义的,所以作业标准化是改善第一个首要步骤和基础。
上述三个条件已基本具备,但还特别需要政策的 支撑,措施的保证。
精益生产方式
四、标准作业的三要素
3讲标准作业ppt课件

F 12
3.4
G、H、I、J
G 12
38.4
H、I、J
H 12
26.4
I、J
4
I 12
14.4
J
J
8
6.4
5
K
9
41.4
H、I I
H、I
作业 要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阶位
1 4 3 2 1 9 5 2 4 3 5 8 46
2 0 3 0 0 9 0 2 4 0 5 8 31
5 0 0 0 0 9 0 2 4 0 5 8 28
标准手持
第13页
2、标准作业三要素三件套
2.2三件套——工序能力表 工序能力表:
又称零件别能力表。表中应列入工序顺序、工序名称、设备号码、基本时间(包含作业者作业时间、 设备运转时间、本工序周期时间)、刀具交换时间、个数及加工能力等项目,使各工序的加工能力 一览无遗。 工序能力表是标准作业中“作业组合”的重要基准,可以说是制定标准作业的第一步。
注意点:
以人为中心;编出顺序;反复进行
第5页
1、标准作业简介
1.2标准作业的目的
简言之:通过有效率的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直接目的:
目的一:明确安全的、低成本的生产优良产品所必须的制造方法。 目的二:将标准作业作为改善的工具使用。
根本目的:
目的一:使用必要的、最小数量的作业人员进行生产——省人化。 目的二:实现与适时生产有关的各工序的同步化——JIT之同期化。 目的三:把在制品的“标准手持量”限制在必要的最小数量——标准手持。
标准手持:
标准手持是指按照作业顺序进行作业时,为了能够反复以相同的顺序、动作作业而在工序内持有的 最小的相关名词 标准作业组合表:
生产组长的标准化作业

1
0.5
0.5
0
一工位
1.5
二工位
1
三工位
1
四工位
1.5
五工位
走动时间 等待时间 T.工T=作3.时5 间
图例 节拍线
工作量
生产班组长应知培训读本
有效利用山积图
虽然五个人工作量很平均也 同时在节拍内完成作业,但 并不是标准作业真正想达到
的目的
固定装配台山积表
3.5 3
2.5 2
1.5 1
0.5 0 一工位 二工位 三工位 四工位 五工位
开始 取用工件 结束 2 序完成品搬运
节拍时间 200 秒
循环时间 162 秒
品质检查 ◆
安全提示 ╋
标准手持 ●
标准手持数 5
生产班组长应知培训读本
W 二厢前地板本体总成
辅助时间统计表
车间 二厢装焊
班组
前地板
工 位 前地板本体总成(右) 工 序 号
129—①②
工作
取件
内容
种类及 个数
次数
时间/次
生产班组长应知培训读本
产品型号 工位
TJ7131 系列 二氧焊接工位
标准作业 组合表
制作日期 2003.7 循环时间
部门
车身车间
节拍
180 (秒)
180 (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合计 总计
作业名称
前柱与仪表板外侧 (左、右) :4点
前柱下部外侧 (左、右) :2点
顶盖前横梁 (左、右) :1点 前柱与仪表板内侧 (左、右):3点
6
162
生产班组长应知培训读本
手工作业:
机器加工:
06-Standard Work

标准化作业的目的之二: 制造出100%合格的产品
POKAYOKE
Errors
差错预防(防错技术)
为了在生产工序中 生产出100%的合 格品,通过对工装、 夹具的改善,防止 产生不良品于未然 的措施。
Can be made by: 1. a person 2. a machine 3. a process
某德国公司作业指导书(SOP)讲解
16
标准作业的制定顺序
Step 1 Step 2 Step 3 Step 4 动作分析和时间观测 制作工序能力表 制作标准作业组合票 制作标准作业票
17
第一步: 动作分析和观测时间
作业时间测定、归纳方法:
*决定作业项目并记入观测表。 *确定观测位置和观测点。
*观测记录时间。
6
从录像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1.节奏快,节奏感强,效率高--- TT 和 CT的概念
2.人员浪费少---无等待
3.自働化---人机分离
4.空间小---减少搬运
5.物料摆放人性化—料箱45°便于拿取物料
6.工位是U型单元化布局,减少人员走动的浪费
7. 支持新员工- TWI- JI
7
标准作业的3个基本要素 1.根据需要产量确定生产节拍(T/T)
8
标准作业的3个基本要素
作业顺序 2.根据工艺确定作业顺序
作业顺序:
指作业者能够效率最高地生产合格品的生产
操作顺序。 好的作业顺序是作业者没有返回步行且空步 行最短的循环作业。--浪费最少原则
9
标准作业的3个基本要素 3.根据各工序产能确定工序间的标准库存
A
10,000
B
11,000
C
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