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成语大全-(5000字)
源自《韩非子》的成语

源自《韩非子》的成语源自《韩非子》的成语战战栗栗读音:zhàn zhàn lì lì释义:战战:戒惧的样子;栗栗:哆嗦,发抖。
因戒惧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原文:《韩非子·初见秦第一》: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日慎一日读音:rì shèn yī rì释义:慎:谨慎。
一天比一天谨慎。
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原文:《韩非子·初见秦第一》: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蚕食鲸吞读音:cán shí jīng tūn释义: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
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原文:《韩非子·存韩第二》:“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深不可测读音:shēn bù kě cè释义:深得无法测量。
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原文:《韩非子·主道第五》: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
负薪救火读音:fù xīn jiù huǒ释义:背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原文:《韩非子·有度第六》: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法不阿贵读音:fǎ bù ē ɡuì释义:法:法律;阿:偏袒。
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
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文:《韩非子·有度第六》: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唯唯诺诺读音:wěi wěi nuò nuò释义:“唯”、“诺”,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象声词,皆为应答之声。
“唯”指地位或者辈分低的人对地位高或者辈分高的人的应答;“诺”指地位或者辈分高的人对下级或者小辈分的应答。
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今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屈于权贵,侍奉权贵的小人样子。
人生哲理的成语故事

人生哲理的成语故事人生哲理的成语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成语故事,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人生哲理。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寓言成语故事,小小的故事,大大的道理,教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事,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吸收到一些精华!(一)【买椟还珠】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
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
(四)【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出自韩非子的成语

出自韩非子的成语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出自《韩非子》的成语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
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多财善贾贾:做买卖。
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
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兵不厌诈厌:嫌恶;诈:欺骗。
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出自名人韩非子的成语

出自名人韩非子的成语出自名人韩非子的成语大全坐不重席——《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邹缨齐紫——《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又...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
’又誉其矛...视死如归——《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吕氏春秋...郢书燕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优柔寡断——《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因任授官——《韩非子·定法》:“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生杀予夺——《韩非子·三守》:“使杀生之机,予夺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荀子·王制》:“故...玉卮无当——《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为人主而漏其君臣之语,譬犹玉卮之无当。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韩非子·功名》:“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记载:有人卖矛和盾,先说他盾极坚固,又夸他的矛极锐利。
旁人问他,...循名责实——《韩非子·定法》:“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郑人争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
’其一人曰:‘...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远水不解近渴——《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唯唯诺诺——《韩非子·八奸》:“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出自韩非子的四字成语故事

出自韩非子的四字成语故事1、远水不救近火。
意思是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该成语出自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
2、长袖善舞出自《韩非子·五蠹》,原指古代人的袖子越长,跳舞越好看。
现多用来比喻做事有所依靠,就容易成功。
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3、鬻矛誉盾出自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一》。
战国时期,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
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4、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指摘细小的毛病,出自《韩非子·大体》。
5、左手画圆,右手画方。
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
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出自《韩非子·功名》。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韩非子、《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子》有寓言约300-400则。
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韩非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良好的效果。
本文拟就《韩非子》寓言故事的独立性、现实性、群体性和思想性略作探讨。
“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寓言大家韩非子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先秦著名思想家,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出自《韩非子》的成语

形容行事猶豫,不能當機立斷。
濫竽充數
竽,古代一種吹奏樂器。「濫竽充數」意謂不會吹竽的人,混雜於眾多樂工中湊數。後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中充數。亦用於比喻拿不好的東西充場面。亦用於自謙,比喻自己才德不足。
靡靡之音
靡靡,頹廢淫蕩。「靡靡之音」指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的音樂。
兵不厭詐
指作戰時不排斥以欺詐的方法來取勝。後用以比喻為了達到目的,不排斥使用詭詐的手段。
吹毛求疵
吹開細毛,仔細尋找皮上的小毛病。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良藥苦口
能治好病的藥,多味苦難嚥。比喻諫言多不順耳,但卻有益於人。
孤掌難鳴
一個巴掌難以拍出聲響。比喻人孤立無助,不能成事。
忠言逆耳
誠懇正直的規勸往所憑藉,而易於成功。後亦用來比喻有財勢,有手腕,善於社交或鑽營取巧。
咬牙切齒
咬緊牙齒,表示非常悲痛憤恨。
唯唯諾諾
連聲稱是。比喻順從而無所違逆。
買櫝還珠
買了裝珍珠的盒子,而把珍珠退還。後用來比喻捨本逐末,取捨失當。
輕舉妄動
輕,輕率。妄,胡亂。「輕舉妄動」形容未經慎重考慮,即輕率地採取行動。
守株待兔
沿用過去的方法,守在樹旁,等待撞樹而死的兔子,最後終一無所得。比喻拘泥守成。後亦用以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等著目標自己送上門來。
汗馬功勞
汗馬,使戰馬辛苦勞累而流汗。「汗馬功勞」指征戰的功勞,亦泛指一般的功勞。
老馬識途
老馬認得走過的路。後用以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自相矛盾
比喻言語或行事前後無法呼應,互相牴觸。
出自《韓非子》的成語
成 語
釋 義
一鳴驚人
一出聲就令人吃驚。比喻平時默默無聞,而後卻突然有驚人的表現。
《韩非子》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成语

《韩非子》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成语李耐久2020年05月08日星期五济南市初中学校毕业班复学,现在又接到通知,2020年05月18日星期一到28日星期四之间,山东省初中、高中非毕业班和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将分批次复学。
我的《新冠读<韩非子>札记》打字工作(算不上创作,就叫打字吧。
)到此也就告一段落了。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精心选择了其中的12条成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释,现在根据我个人不成熟的理解,将这12条成语进行排行如下。
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挂一漏万、顾此失彼,仅供一乐。
No.12假越救溺No.11狗猛酒酸No.10见微知萌No.9三人成虎No.8智子疑邻No.7负薪救火No.6中饱私囊No.5老马识途No.4买椟还珠No.3滥竽充数No.2自相矛盾No.1守株待兔(图片来自网络搜索)下面是我对这12条成语的简单解释。
No.12假越救溺李耐久“假越救溺”这个著名的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韩非子·难势》中也出现过),原文如下: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
大体意思是说:孩子掉进水里,如果去越国借人来救,虽然越国人善于游泳,孩子也必定活不成了。
在这里,韩非子把当时学者们所称道的先王,比喻成善于游泳的越国人,先王之道虽然美好,但是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
2020.02.21星期五No.11狗猛酒酸——《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故事选读07李耐久【译文】宋国有一个卖酒的,他量酒用的工具很准确,对待买酒的客人也非常勤谨,酿的酒质量也很好,店前的酒旗悬得也很高,虽然这样,但是酒就是卖不出去,酒放在那里都酸了。
卖酒的对此感到奇怪,乡亲中有位长者,名字叫杨倩,卖酒的和他关系不错,卖酒的向他请教,杨倩说:“你家的狗凶猛吗?”卖酒的说:“狗是很凶猛。
但是狗凶猛,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回答说:“人家害怕你的狗。
有人让小孩子揣着钱、提着酒壶去你那里买酒,但是你的狗迎上去要咬人家,这就是你家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
出自《韩非子》中的成语

《韩非子》:[《韩非子》又称《韩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法家代表思想家人物韩非的论著,是先秦法家集大成的思想作品。
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对《道德经》加以论注的思想著作。
韩非,战国晚期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八奸》:观形察色(guān xíng chá sè),也作——观貌察色、观颜察色:词意:观看对方的形貌脸色,以揣摩对方的心意。
唯唯诺诺(wéi wéi nuò nuò):词意:连声应答,一味顺从。
先意承志(xiān yì chéng zhì),也作——先意承旨:词意:原指不待父母说出,便能揣摩其心意而去做。
后泛指行事能揣摩并迎合别人的心意。
《八说》:计功行赏(jì gōng xíng shǎng),也作——计功受赏:词意:考定功绩大小来颁行赏赐。
《初见秦》:战战栗栗(zhàn zhàn lì lì):词意:形容因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现多形容非常害怕而颤抖的样子。
折长补短(zhé cháng bǔ duǎn):词意:折断常的部分来接补短的。
比喻以有余补不足。
《存韩》:蚕食鲸吞(cán shí jīng tūn):词意: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步侵占,像鲸鱼捕食一样一举吞进。
比喻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
《定法》:国富民强(guó fù mín qiáng):词意:国家富强兵力强大。
循名责实(xún míng zé shí):词意:按着名称或名义去考核实际内容,使得名副其实。
《功名》:孤掌难鸣(gū zhǎng nán míng)[意思出自本篇,原句出自元·宫大用《七里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非子成语大全
日慎一日:慎:谨慎。
一天比一天谨慎。
形容做事
十分小心。
折长补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
比喻用长处补短
处。
蚕食鲸吞: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
那样一下子吞并。
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造句:在乾隆时代,英吉利灭东印度,据孟加刺,渐肆其蚕食鲸吞手段,兼并那东、中、南三印度之地。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回)
比物连类:连:连缀。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
多言繁称: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
量引述。
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连模拟物:连缀同类事物。
《韩非子·难言》:“多
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爲虚而無用。
”亦作“ 連類比事”。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子二》:“《申子》與《商君書》,皆《韓非》之類,然其連類比事,不逮《韓非》遠甚。
”
洋洋纚纚:yáng yáng sǎ sǎ 形容盛美而有条理。
法不阿贵:法:法律;阿:偏袒。
法律即使是对高
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
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造句:做到法不阿贵可能会遇到种种习惯势力的阻挠,因此,我们一定执法守法,坚决顶住歪风邪气的侵袭。
负薪救火:背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
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造句: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以党举官: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去甚去泰: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一栖两雄:比喻两雄对峙,势不并存。
唯唯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
形容自己没有主意,
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造句: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
观貌察色: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
先意承旨: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
原
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
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
一辞同轨:犹众口一词。
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