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PPT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免疫学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ppt课件

免疫学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ppt课件
A. CD3 B.CD4 C.CD8 D.CD28 E.CD40
16
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 获得
A. 自身MHC限制性 B.自身耐受 C。TCR的表达 D. TCRα链基因重排
E.TCRβ链基因重排
17
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胸腺
B.骨髓
C.法氏囊
D.淋巴结
E.脾
18
9
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 A. CTL杀伤肿瘤细胞 B. CTL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C. DC向Th细胞提呈抗原 D. 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E. 巨噬细胞向Th细胞提呈抗原
10
哪项不是NK细胞的杀伤特点 A. 不受MHC限制 B. 抗体介导杀伤 C. 预先致敏 D. 非特异性杀伤 E. 接触杀伤
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及活化的T
细胞等。
25
主要内容
26
多能造血干细胞
淋巴系前体细胞
树突状细胞的来源
髓系前体细胞
NK
T
B
髓 系 DC
单核细胞
GM-CSF TNF-a IL-4
中性粒细胞
NK细 胞 T细 胞 B细 胞 淋 巴 系 DC
髓 系 D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巨噬细胞
27
骨髓DC前体 血流 非淋巴组织 分化
淋巴组织中成熟DC
- 不再有吞噬能力 - 表达共刺激分子 (B7-1, B7-2) - 高表达MHC和黏附分子 - 抗原递呈能力强
29
30
是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细胞. 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naine T)增殖,
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31
DC与疾病的关系

免疫学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课件PPT

免疫学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课件PPT

(2)分化、发育和迁移
目前,对淋巴样DC的分化发育过程知之甚少,而髓样DC 的分化发育过程已逐渐清楚,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DC 其表面标志和功能存在差别。 ① 前体期:髓系前体细胞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血及 胎肝中,在某些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分化发育为单核 -吞噬细 胞和 DC ;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受 GM-CSF 、 TNF-a 、 IL-4 等作用,也能发育为DC。
专职APC: 组成性表达MHC-Ⅱ类抗原和其他参与T细胞 活化的共刺激分子,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树突状 细胞、B细胞等。
非专职APC:
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它们通常情况 下并不表达MHC-Ⅱ类分子,但在炎症过程中或受到IFN-γ诱导, 也可表达MHC-Ⅱ类分子并处理和递呈抗原。 另外,机体有核细胞能将内源性蛋白抗原降解处理为多肽 片段,后者与MHC-I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表面,并 递呈给CD8+T细胞。以前曾不将此类细胞归于严格意义上的 APC,而是称其为靶细胞,但近年亦将其称为APC。 目前,对APC的定义为:所有表达MHC分子并能处理和 递呈抗原的细胞。
一、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APC,
与其他APC相比,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而 MΦ、B细胞则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故DC是机
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在免疫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1. 来源、分化和种类
(1)来源
DC 主要由骨髓中髓样干细胞分 化而来,与单核-吞噬细胞有共同的 前体细胞。部分DC由淋巴样干细胞 分化而来,与淋巴细胞有共同的前 体细胞。上述两类DC各有不同的组 织分布、表面标志和功能特点。多 数骨髓来源的DC由骨髓进入外周血, 再分布至全身各组织。

(免疫学课件)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免疫学课件)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3.1 MPS来源
多能造血干细胞
淋巴系前体细胞
髓系前体细胞
髓 系 DC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NK
T
B
NK细 胞 T细 胞 B细 胞 淋 巴 系 DC
髓 系 DC
巨噬细胞
骨髓
多能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血液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肺:肺泡巨噬细胞 肝:枯否细胞 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噬细胞 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骨:破骨细胞 关节:滑膜A型细胞
一、概念与分类
定义
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 T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
名称
专职性APC
Professional APC
MHC分布 细胞
组成性表达 MHC-II类分子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非专职性APC
non-Professional APC
诱导性表达 MHC-II类分子
摄取抗原的主要方式
mIg介导的内吞
补体受体介导的内吞
Y
APC
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NhomakorabeaY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胞饮作用 Pinocytosis
Fc受体介导的内吞
3.2 MPS表面标志
补体受体
ICAM 黏附分子
MHC分子
细胞因子受体
Fc受体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一、概念与分类 ** (Definition & Classification) 二、树突状细胞 *** (Dendritic Cell, DC) 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 四、B细胞 (B lymphocyte)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递呈PPT课件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递呈PPT课件

.
14
APC

异 2、主要生物学作用
性 免 疫 应 答
(1)吞噬消化作用 M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可将病原体等大 颗粒抗原异物摄入胞内,形成吞噬体(phagosome),再与溶酶体 (lysosome)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phagolysosome),通过氧依赖和氧 非依赖系统,在多种酶的作用下,杀灭和消化病原体等异物。
No Image
No
Image
.
13
APC






答 (3)产生多种酶及分泌产物 单核吞噬细胞能产生
各种溶酶体酶、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等。M(尤
其是活化的M)还能产生和分泌近百种生物活性物
质,如细胞因子(IL-1、IL-6、IL-12、TNF-、
IFN-g、IFN-a、G-CSF、GM-CSF、TGF-b等)、补
No Image
No
Image
.
8
APC


性 免
2、生物学功能


答 (1)抗原递呈功能 DC通过如下机制摄取抗原:
1)吞饮作用:细胞吞入液态物质或极微小颗粒的过程称为吞饮 或胞饮(pinocytosis)。
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大分子 物质首先被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识别并与之结合,经过内化并通 过膜囊泡系统完成物质的转运。




No Image
No
Image
.
4
APC


性 免
第一节 抗原呈递细胞


答 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 :是由美国学者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精品PPT课件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精品PPT课件

前体阶段
胎肝、脐血、 骨髓、外周血
未成熟阶段
迁移阶段
成熟阶段
实体器官、 输入淋巴管、外周血、 次级淋巴组织
非淋巴组织
肝血液及淋巴组织
未成熟DC与成熟DC区别
特性 MHC分子表达水平 B7表达水平 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 吞噬抗原异物能力
未成熟DC 低 缺乏 无 有
成熟DC 高 高 有 无
分布与命名 并指状DC:外周淋巴组织和胸腺髓质中的T细胞区, 高
用,通过ADCC、调理及直接等方式吞噬杀伤病原体、 体内突变、衰老细胞。 ②提呈Ag,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③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④其它:参与炎症,止血,组织修复等。
三.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可通过BCR摄取抗原,由于抗原与受体特 异性结合,所以其摄取Ag的效率很高,在体液免疫 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定向干细胞 单核细
骨髓中的单核细胞成熟后进入外周血,而后穿过血管内 皮细胞间隙进入组织,进一步发育分化为巨噬细胞。
生物学特征 单核-巨噬细胞具有迁移性,通过吞噬,吞饮和受
体介导的方式将颗粒或液体摄入胞内,发挥杀伤 作用或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抗原肽-MHC分 子表达在细胞表面,提呈给T细胞识别,诱导特异 性免疫应答。 单核-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黏附玻璃或塑料的特性, 可以进行分离和纯化。
②诱导分化的细胞不同,DC1诱导Th1分化,而DC2诱 导Th2分化。
分化、发育、成熟及迁移
髓系DC分化发育过程已逐渐清楚,但对淋巴系的知之
甚少。
很强的内吞、加工、处理抗 原的能力,但处理初始T细胞
和MLR的能力较弱
主要标志为CD1a、CD11c、CD83, 高水平表达MHC- Ⅰ/Ⅱ类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分子

精品医学课件-- 抗原递呈细胞

精品医学课件-- 抗原递呈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和其他免疫 细胞
• 抗原递呈细胞(APC) 可称辅佐细胞 •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淋巴
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 专职APC: • APC中既表达MHCⅡ类分子,并以多肽片段-
MHC分子复合体递呈抗原,又表达CD80(B7-1) 等协同刺激分子的APC。 • 如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 。
• 在胞内降解成13~18个aa的肽段
• 2. MHCⅡ类分子-非变异链复合体
• 移行到内体/溶酶体,形成MⅡC

此时非变异链解离
• 3. MHC Ⅱ类分子装载肽段
• 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体
• 表达于细胞表面

递呈给CD4+T细胞。
• 生理情况下:
• 许多自身蛋白成分
• 可通过内源性抗原—MHCⅠ类分子途径
ZAP-70活化
PLC-γ MAP激酶 转录因子活化
靶基因转录
• (三)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 1.CD4+TH细胞
• TH细胞经抗原活化、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将活 化信号传入细胞核内,即可启动细胞进入分裂 周期。
• G0期 G1期 表达IL-1受体、IL-2受体 等

合成IL-2等许多细胞因子
• G1期 S、M期 TH1(TDTH)效应细胞
粒细胞、血小板的聚集和浸润,故称这些细胞为炎 症细胞。 • 炎症细胞在清除异物抗原及导致免疫病理过程均具 有重要作用。 • 红细胞在清除血循环免疫复合物方面可能起重要作 用。
• 小结: • 1. 掌握APC的概念与种类。 • 2. 掌握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D细胞的生 • 物学功能、B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 • 3.熟悉D细胞的膜表面分子、APC和 • MHC分子处理和递呈抗原的过程。 • 4. 掌握下列常用名词: • 抗原递呈、专职APC、非专职APC、内 • 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免疫学课件-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免疫学课件-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二)DC的分化、發育與遷移
❖ 遷移期DC主要存在於輸入淋巴管、外周血、肝血液 及淋巴組織,經過淋巴和血液迴圈,從輸入淋巴管 進入淋巴結。從外周血進入脾臟或從肝竇進入腹腔 淋巴結,從而啟動T 細胞產生免疫應答。未成熟DC 在遷移過程中逐漸成熟。
❖ 成熟DC具有典型的樹突狀形態,主要存在於淋巴結、 脾及派氏結的T細胞區,其捕獲和處理抗原的能力 逐漸降低,提呈抗原的能力則明顯增強。
郎罕細胞的遷移
皮膚中的郎罕細胞在攝取抗原後通過淋巴迴圈進入淋巴結,並逐漸 成熟,高表達MHCⅡ類分子及協同刺激分子(B7),活化初始T細胞 。
外周未成熟DC從皮膚、各種臟器及 血液等處捕獲抗原後移行到淋巴結或脾臟 等淋巴器官的過程,伴隨著DC的成熟, 表面標誌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其過程受到 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抗原的種類、各種 細胞因數、與其它細胞間的相互作用等, 形成複雜的調控機制。
提呈抗原 -
低表達 ++ 少 ~7×106 >100hr
++ ++ 強
影響DC成熟的因素
1、抗原的刺激:抗原的刺激是DC成熟的早期事件, 簡言之,凡能被DC捕獲並內化的抗原均能啟動DC 並導致其成熟。
2、細胞因數:影響DC成熟的細胞因數種類較多,包括 GM-CSF、IL-4、TNF-α、TGF-β、IL-10等 。 目前得到公認的是GM-CSF為DC成熟所必需的細胞 因數,但單獨使用GM-CSF並不能誘導DC完全成熟, 只有聯合運用IL-4、TNF-α或IFN-α等細胞因數,才 能得到具有典型形態、表型及功能的DC。
(三)DC的生物學功能
1. 抗原提呈,啟動初始T細胞,啟動免疫 應答; 2. 參與T細胞分化成熟; 3. 參與B細胞發育、分化及啟動 。 4. 免疫調節 5. 參與免疫耐受

6.第八章抗原呈递细胞及抗原呈递PPT课件

6.第八章抗原呈递细胞及抗原呈递PPT课件
所有表达MHC-I类分子呈递内源性抗原的 细胞,广义上均属APC。
•2
第一节 抗原呈递细胞(APC)
一、树突细胞(DC)
是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细胞
1.特点: ①能高水平表达MHC-II类分子; ②可表达参与抗原摄取和转运的特殊膜受体; ③能有效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迁移至T细胞区; ④能活化未致敏T细胞; ⑤抗原提呈效率高•1415•16•17
第二节 抗原呈递及其机制
一、抗原呈递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处理 溶酶体途径(MHC-II类分子途径)
二、抗原呈递细胞对内源性抗原的处理 胞质溶胶途径(MHC-I类分子途径)
•18
一、抗原呈递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处理
溶酶体途径(MHC-II类分子途径)
• 1、抗原在APC被降解 • 抗原在吞噬溶酶体在酸性环境中被水解——抗原肽
•5
(4)免疫调节作用 1)DC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功能 的调节; 2)分泌多种趋化因子,介导其他免疫细胞 的趋化作用。 (5)免疫监视功能
某些前体DC对局部各种化学信号十分 敏感,在体内发挥免疫监视作用
•6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
1、来源及组织分布
• 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 织内的巨噬细胞。
复合物 3、抗原肽-MHC-I类复合物被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膜表面,
供CD8+T细胞识别
•23
思考题
1.APC定义 2.专职APC种类 3.抗原呈递类型及作用
•24
•3
2.DC的生物学功能
(1)抗原提呈 1) 利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摄取可溶性抗原; 2)具有强大的液相吞饮功能; 3)通过吞噬作用摄取大颗粒或微生物。
(2)参与T细胞发育、分化和激活 1)DC作为重要的胸腺间质细胞,对T细胞在胸腺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调节NK细胞杀伤活性的受体是 A CD16 B. CD56 C. CD2
D. CD16和CD56 E. KLR和KIR
12
关于NK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可通过两
种机制:直接接触和ADCC B. 杀伤作用主要是特异性的 C. 抗感染免疫效应发生于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
9
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 A. CTL杀伤肿瘤细胞 B. CTL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C. DC向Th细胞提呈抗原 D. 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E. 巨噬细胞向Th细胞提呈抗原
10
哪项不是NK细胞的杀伤特点 A. 不受MHC限制 B. 抗体介导杀伤 C. 预先致敏 D. 非特异性杀伤 E. 接触杀伤
免疫应答建立之前 D. 在抗病毒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 E. 与CTL相类似,通过释放毒性蛋白穿孔素和
颗粒酶致细胞裂解或凋亡
13
B-1细胞接受碳水化合物刺激后,产生的 抗体主要是 A. 高亲和力IgG类抗体 B. 高亲和力IgM类抗体 C. 低亲和力IgG类抗体 D.低亲和力IgM类抗体 E.低亲和力IgA类抗体
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及活化的T
细胞等。
25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26
主要内容
27
多能造血干细胞
淋巴系前体细胞
树突状细胞的来源
髓系前体细胞
NK
T
B
髓 系 DC
单核细胞
GM-CSF TNF-a IL-4
中性粒细胞
NK细 胞 T细 胞 B细 胞 淋 巴 系 DC
复习
CD3和CD4分子存在于 A.Tr和Tc细胞 B.Th1和Th2细胞 C.NK和B细胞 D.Tc细胞 E.所有T细胞
1
CD8分子存在于 A.Th和TD细胞表面 B.Th和Tc细胞表面
C.Tc细胞表面 D.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 E.B细胞表面
2
T细胞的功能不包括下列哪项? A.免疫辅助功能 B.免疫抑制功能 C.细胞因子分泌功能 D.免疫记忆功能 E.吞噬功能
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32
DC与疾病的关系
DC参与多种疾病过程的发生; 与DC有关的生物治疗方案
过继DC防治自身免疫病及移植排斥反应; 回输经体外处理的DC治疗肿瘤
多种肿瘤抗原混合刺激DC 肿瘤相关抗原基因转染DC。
33
主要内容
抗原递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细胞
抗原递呈
14
在阴性选择中,被删除的细胞是 A. 不能与MHC/肽有效结合的DP细胞 B.与MHC/肽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 C. 与MHC/自身肽有效结合的SP细胞 D. 不与MHC/自身肽发生结合的SP细胞 E.与MHC/自身肽有低亲和力的SP细胞
15
与MHC-I类分子结合增强T细胞和靶细胞 之间相互作用的CD分子是
A. CD3 B.CD4 C.CD8 D.CD28 E.CD40
16
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 获得
A. 自身MHC限制性 B.自身耐受 C。TCR的表达 D. TCRα链基因重排
E.TCRβ链基因重排
17
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胸腺
B.骨髓
C.法氏囊
D.淋巴结
E.脾
18
34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
1. 组成及生物学特征
组成 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 外周血的单核细胞 组织内的巨噬细胞。
生物学特征与功能
24
抗原递呈细胞
专 职 APC(professional
AP能C组) 成性表达MHC-II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的
共刺激分子,抗原递呈能力强,包括巨噬细胞
(M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B细胞
等。
非 专 职 性 APC(non-professional
APC) 诱导性表达MHC-II类分子,抗原递呈能力弱,
髓 系 DC
巨噬细胞
28
骨髓DC前体 血流 非淋巴组织 分化
上皮组织、胃肠道、生殖道和 泌尿管道、气道以及实质脏器的间质
非成熟DC
定居
具有很强的摄取、处理和加工 抗原的能力,但提呈抗原能力弱
细胞因子和抗原刺激下
DC细胞成熟并迁移进入局部淋巴结
摄取、处理和加工抗原的能力变弱 ,但提呈抗原能力逐渐增强
Th1和Th2细胞共有的表面标志是 A. CD4+ B.CD8+ C. CD3+ D.
CD5+ E.CD16
AC
19
能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有
A.CTL B.NK C.浆细胞 胞 E树突状细胞
D.单核细
ABD
20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 A.T细胞 B.NK细胞 C. B细胞 D.巨噬
3
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 A.CD2 B.CD3 C.CD4 D.Igα、Igβ
E.CD8
4
所有T细胞特征性标志是 A.BCR B.CD2 C.CD4
D.CD8 E.TCR
5
HIV壳膜蛋白gpl20受体是 A.CD2 B.CD3 C.CD4 D.CD8 E.CD25
6
B细胞具有的特征是 A.E受体 B.ConA受体 C.CD3 D.CD2
29
组织中未成熟DC
- 强吞噬和吞饮作用 - 处理抗原能力强 - 低水平的MHC - 缺乏共刺激分子 - 递呈抗原能力弱
淋巴组织中成熟DC
- 不再有吞噬能力 - 表达共刺激分子 (B7-1, B7-2) - 高表达MHC和黏附分子 - 抗原递呈能力强
30
31
是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细胞. 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naine T)增殖,
细胞 E中性粒细胞
AC
21
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授课教师 刘峰涛
22
主要内容
23
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 原递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 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 作 用 , 也 称 辅 佐 细 胞 ( accessory cell)。
E.mIg7机体内来自先发挥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 细胞是
A.Tc细胞 K细胞
B.NK细胞
D.单核/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
8
可分泌穿孔素的细胞、颗粒酶的细胞 A.Tc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B. Tc淋巴细胞和NK细胞
C. B淋巴细胞和 NK细胞 D. Tc细胞和巨噬细胞 E. 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